无锡新区“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
文化产业视野下的无锡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
、
☆ “ 网络 化 ” 书 城 : 网 络最 大 的 优 势是 互动 、 “ 让 大 家告 诉 大 式和 运 营 模 式 , 这 是一 种 互 惠 互 利 的 合 作模 式 , 二 是 纵 深推 进 — —
家” , 信 息 、 网络 能 有 效地 促进 传 统 发 行企 业 的 发展 。随着 现 代 网 网上 购 书 。开 辟 网 络 发行 营 销 体 系 , 通 过 网络 对 图书 的 推荐 , 具 有 络 技 术 的 发展 , 未 来 实 体店 销 售 的功 能 将 不 断弱 化 。实 体 店 的功 能 相 同 阅读 兴趣 的 读者 可能 会 浏 览其 他读 者 对 某 本 书的 评价 , 有 时也
究成 果 化创 意产 品的开 发对城 市 发展 文化 产业 具有 重要 意 义 , 当前 , 无锡旅 游文化 创意产 品 的开发存 在诸 多
问题 , 通 过调研 发现 , 无 锡 的旅 游 文 化 创 意 产 品 开 发 要 从 历 史 文化 街 区 改 造 、 运 河 旅 游 产 品 开 发 、 文 化 博 览 园 的 开 发三 个方 面来进 行 。 关键 词 : 无锡 ; 旅游 ; 文化 创意 ; 产品; 开 发
是 无锡 当前 面临 的新 课题 。在文 化创 意产业 发展 中, 旅 游产 品扮 演着 推广 吴 文化 。旅 游产 品因为 具有 鲜 明 的城 市特 色 、当地 民族 特 色或
参 与者 与 展示 者 的角 色 , 旅游 文化 产 品是 发展 无锡 文 化创 意 的 载体 , 地域 特色 , 理所 当然 的成 为一个 城市 反应 城市精 神 、代表城 市 文化 内 对 于 旅游 文 化创 意产 品开 发 与传 播 的研究 , 是 促进 文 化创 意 产业 , 推 涵 、展示 城市 风采 的传递 载体 。 广 和打 造旅 游文 化产业 的一 个重 要命题 。 3 、提炼 传 统 文化 的设 计元 素 和符 号 , 通过 对传 统 产品 造型 的 改 造, 有 效解 决传 统旅 游产 品和现 代审美 不统 一 的问题 。 无锡 旅游 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 内涵 、重要意 义 4 、在对 文化主 题 、公众 需求 、研 发方法 和产 品推广进 行精 细化 ( 一)无锡旅游文化创意产 品开发 的内涵 划分 同时 , 解决 因设 计创 新不 足造成 的 内涵缺 乏和 特色 不鲜 明、 同质 旅游 文化创 意产 品设计 开 发是 以无锡地 域 文化 为背景 , 以吴 文化 化等 问题 。 为研究 对象 , 通 过创意 设计 与文 化研究 方法 、有 效 的组织研 发机 构 、 生 产企 业 、 旅游 管理 机构 、传统 手工 艺 人 以及相 关市 场 人 员进 行综 二 、无锡旅游文 化创 意产 品开发现 状以及 存在的 问题 合 的旅 游文 化主题 产 品创新 , 创 造 出一 批面 向国际市 场 、代 表无 锡 品 近 年来 , 无锡在 注重 经济 发展 的 同时 , 注 重旅游 业 的发展和 推广 , 牌 、符 合现 代审 美的 旅游 文化创 意产 品 , 并通过 各种 综合 渠道量 产和 将无 锡 秀丽 的 自然 风光 和吴 文化底 蕴加 以融合 , 打 造 出了一批 精 品旅 推广这 些产 品 , 形成 可持续 的文 化创新 和商 业模 式 。 游路 线 , 设计 出 了一 些颇 具地 方特 色 的旅游 文化产 品 , 但是, 无 锡在 旅 游文 化创 意产 品开 发方 面还存 在一 些 问题 : ( 二) 无锡 旅游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的重要意义 党的 十八 大报告 强调 “ 建设 社 会主义 文化 强 国 , 关键 是增 强全 民 ( 一) 旅游 景点 的文 化特 征 体现 不 明显 。当前 , 无锡 的旅游 景点 产 族文 化创造 活力 。” 经济 的全球 化 带来 了文化 普遍 化的危 机 , 许 多 国 品的开 发偏 重 的还 是 自然 景观 , 比如 , 浩瀚 的 太湖 美景 、秀丽 的江 南 家 已经意 识到 了这一 点 , 并开始 有意 识地 维护 、继承 、发展本 土 的特 园林 、环境 优 美 的湿地 公 园 , 打造 这 些景 点 固然无 可 厚非 , 但 是却 忽 色区域 文化 。无 锡旅 游文化 创意 产 品开发研 究具 有 以下意 义 : 略 了这 些景 点 的 文化 内涵 , 而 文化 才 是吸 引游 客 的核 心力量 , 没有 文 1 、有 利于 促进 无锡 文化产 业 的发展 。利 用全球 的理 论视 野和 现 化特 色 的景 点不 能给游 客 留下深 刻的 印象和 强烈 的震撼 , 无锡 作为 吴 应该 充分 反映 出无锡 的文 化特 征。 代理 性意 识发 掘数千 年历 史文 化发 展所沉 淀 下来 的传统设 计 文化 , 研 文 化和 工商业 的 发源地 , ( - ) 文 化 旅游 突 破创 新 不 足 。无 锡 的文 化 旅游 还停 留在 文化 景 发具 有文 化性 、纪念 性 、艺术 性 、实用 性的旅 游文 化创 意产 品 , 再 到
吴文化的体验与结晶——无锡泰伯文化广场设计
计的
一
大 难 点 中国景 观 已 从 学 习
。
欧 美 进 入 了 表 现 自身特 质 的 转 折 性 阶段 尊 重 吴 地 的历 史 文 化 并
。
,
以 现 代 的手法 与 品 质 对其加 以 表
现 那 么 创 造 出的 空 间不仅 美 丽 而
,
且 耐 人寻 味 设 计 师 从 以下3 方 面
。
一
种穿 越
时 空 的摩登 感 设 计 中运用 了许 多
从古 人 处得 来的灵 感
。
在 经 历 了上 述 的 学 习 与 体 验
之 后 设 计 组 全 体人 员
,
一
致认 为
最 应 在 公 园 中表 现 的 是 吴 文化 和
古运 河 的创始 人 泰伯 因此 决定
一
。
4 3
将 泰 伯 像 放 置 在 公 园之 中 力 争 使 这 个 空 间
、
这 个设计 任 务
。
虽 然 现 在 的街 区 已 不见 吴 文
化 时 代 的 踪 影 但 I临河 而 居 的 社
,
区 生 活 仍 然 能 折 射 出人 类 活 动
,
的本质 从住宅的建 筑 之 间望 去
。
,
运 河 如 同 镶 嵌在 取 景 框 中
。
一
般
,
富有诗情 画意 乘坐 小艇调 查 时
,
,
视 线 较 低 更 能体 会 人 水 相 亲 的
吴 文化 的 体 验 与 结 晶
无 锡 泰 伯 文化 广 场 设 计
文
-
图 ◎ 户 田芳树 ( 日 )
袁锦 祥
刘
佳
中 国 的 代 表 性 水 乡都 市之
苏锡常都市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究
Tourism Overview102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苏锡常都市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探究张越剑1 曹 畅2(1.常熟理工学院,江苏常熟 215500;2.江南大学,江苏无锡 214026)摘 要:乡村振兴是当今乡村发展的重点,而乡村旅游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基于对苏锡常都市圈的研究,对苏锡常都市圈的基本情况和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概括,通过对常熟市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状况及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都市圈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力求为推动都市圈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 参考。
关键词:苏锡常都市圈;乡村文化;旅游资源中图分类号:F592.7;F3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苏锡常都市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之一,由苏州、无锡、常州三地组成。
2022年,苏锡常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总量达到48 359.25亿元。
苏锡常都市圈的发展,无论是对江苏省经济发展还是对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来说都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
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对国民消费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当前,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促进都市圈区域旅游融合,发展大旅游,树立综合性产业观念,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都市圈区域经济平稳增长、提升都市圈国民消费等级的重要途径。
一、都市圈概念我国对于都市圈研究始于1998年黄信标等人对重庆在长江经济金融合作带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1]。
张京祥等人对都市圈的概念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总结了城镇群体空间演化的基本规律,将“都市圈”定义为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以及与核心城市具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连接城镇与地区构成的圈层式结构[2]。
张伟指出都市圈是当前新城市区域规划的主要代表,同时对都市圈的概念和特征进行了探讨[3]。
王桂新等人通过对中国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剖析了省际人口迁移区域模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4]。
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
无锡市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一、旅游资源赋存环境(一)区域环境要素概述1、地理位置与区位优势无锡市(含江阴、宜兴)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的太湖之滨,北部31°07′至32°00′与东经119°31′至120°36′之间,东邻苏州,西接常州,南濒太湖,北倚长江与泰州市隔水相望,西南端与浙江、安徽两省接壤。
行政区划辖江阴、宜兴、锡山、惠山4个县级市(区)及崇安、南长、北塘、郊区、马山、新区、滨湖7个区,总面积4650.45平方公里,人口总计432余万。
市区东距上海市128公里,西距南京市183公里。
无锡市正处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中心,其北临长江,沪宁铁路与高速公路及京杭大运河纵横市境,为水陆交通枢纽;又处于江苏省重要经济发达地区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环太湖旅游区,周边有大量中心旅游城市、旅游城市和特色旅游城镇,如苏州、南京、上海、徐州、杭州等中心旅游城市,扬州、镇江、常州、南通、昆山、常熟等旅游城市以及周庄、同里、朱家角、木渎、洞庭东山等特色旅游城镇。
所以,无锡市的区位优势非常突出。
1992年国务院批准建立江苏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次年又行文将度假区更名为两个度假中心,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随即成立,成为全国12个国家级度假区之一。
无锡市集湖泊风光、古典园林、古城、吴文化和现代旅游景观于一处,是我国江南著名的旅游胜地,成为中外旅游的热点之一。
2、地文基础太湖乃是无锡市旅游开发的核心环境支柱,太湖古称“震泽”、“具区”。
其南北长68.55公里,东西最宽56公里,呈浅碟形,平均水深2米。
无锡地区最早成陆于距今约1.8亿年前的中生代,燕山运动(距今1.5亿年~0.7亿年)及其后的喜马拉雅运动(距今2500万年)发生的火山活动、断陷、褶皱与差异性升降运动等构造作用结果形成了以太湖为中心的凹陷盆地和茅山、宜溧等断块褶皱山地。
但在距今约1~1.2万年的全新世,无锡地区曾遭到最后一次海侵,今日之锡山、惠山、马迹山等均为那时海中孤岛,后因长江与钱塘江的泥砂不断淤积,遂形成与大海隔离的古太湖盆地,无锡也在距今6650年前后最终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无锡市旅游专题调查报告
旅游专题目录一旅游资源整合1.1城市定位1.2区域资源1.2.1风景资源1.2.2文化资源1.2.3生态资源1.3产业资源1.3.1旅游竞争力1.3.2旅游产业产业目标产业分析二旅游理念阐述2.1休闲城市2.2. 度假2.3山水,文化与生活2.3.1山水城市的概念2.3.2山水城市的应用2.3.3太湖山水文化营造案例杭州西湖三旅游总体规划3.1总体定位3.2数字分析3.2.1旅游人次3.2.2旅游客源分析3.2.3. 旅游收入3.2.4. 设施配套3.3. 初步量化3.4旅游总规四旅游分区规划4.1旅游方式4.1.1本地居民游4.1.2风景观光游4.1.3商务会议游4.1.4休闲度假游4.2度假休闲4.3区位分析旅游资源整合1.1城市定位无锡城市定位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首批十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全国假日旅游重点城市•“太湖明珠”、“小上海”被温家宝总理誉为“区域性旅游度假中心”度假的休闲名城”、“最适宜旅游114XW1.2区域资源1.2.1风景资源•中视影城:国家首批5A级景区,由三国城、水浒城、唐城组成•灵山胜境:国家5A级景区,是传统的佛教文化和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产物,是依托自然景观打造出来的大型经典人文胜迹•鼋头渚风景区:国家首批4A级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锡惠园林文物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综合性大型园林•蠡园:国家4A级景区■ # * •■■■». !:丄・C1.2.2文化资源1)运河文脉的延续•运河的文化内涵黄埠墩、米市旧址、妙光塔、南禅寺牌坊、清名桥、等具有古建筑风格的繁华的南长街商业街•以及水巷、民居及古窑遗址等。
•运河环境氛围传统的民居,粉墙黛瓦,马头墙,商业街,水码头前街后河——前宅后店的典型江南水巷景色•运河的历史文脉水是运河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主题鲜明的旅游专线将会更好地展现运河风貌。
2)文化历史街区开发城市旅游街区:旅游服务功能,城市景观和文化氛围的体验功能、商务与会展旅游功能、城市的娱乐休闲功能。
看无锡改革开放30年无锡经济发展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看无锡改革开放30年无锡经济发展无锡历史悠久,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民族民工业的发源地,也是当代乡镇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著名旅游胜地,是长江三角洲的特大城市之一。
改革开发30年来,和其他城市一样,无锡的经济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一、无锡市的基本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至2007年底,全市GDP3585亿,在全大中城市中排列第九位,人均GDP9800美元。
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第六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207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0万元。
参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无锡市民的生活水平总体已由小康向富裕迈进。
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实施富民强市战略,到201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二、无锡市的工业概况及乡镇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无锡市的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效益继续提高。
改革开发以来,无锡是中国乡镇工业的发源地,乡镇工业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对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现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历史的贡献。
同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也加速农村工业化建设步伐。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无锡出现了一批上市公司,通过融资渠道为本地区经济发展解决了资金来源。
个体私营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革开放以来,无锡的私营个体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
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农村城镇化进程农业结构调整有突破,粮经比例为5:5。
通过科技兴农、科技兴牧、科技兴菜、建设农业示范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吸引三资发展龙头企业,建立特色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基本形成了以青梅、板栗、银杏及优质茶叶、笋用林为主的林特产业;以生猪、奶牛、肉鸭为主的优质畜禽产业;以中华绒螯蟹、甲鱼、青虾为主的特种水产业;以设施栽培为主的精细蔬菜产业等为五大主导产业。
文化资源整合的区域旅游文化创新发展
文化资源整合的区域旅游文化创新发展文/南京图书馆 黄惠平 【摘要】在文化资源整合下创新和发展旅游文化,并充分挖掘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能够保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平整性,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概念、原则和方法,然后分析了文化资源整合创新的注意事项,及文化资源整合对旅游业的影响,最后以云南丽江为例,探讨了区域旅游文化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文化资源整合;旅游文化创新;注意事项;策略文化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每个区域的文化发展,都要和周围地区的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新型的文化体系。
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保留原本的优秀文化,还注入了新时代的精神和特征。
现阶段,多数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富,散布在城市、郊区、乡村的各个角落,记录和展示着本地区的起源、发展。
为了推动区域的旅游文化发展和创新,必须结合区域实际构建文化主体,并加大对相关资源的保护力度,以此挖掘和塑造全新的文化旅游形象,推动旅游行业发展。
一、文化资源整合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一)概念。
整合是文化的主要机制,文化资源在自身的发展中,通过对外来优秀资源的吸收,对不良资源的摒弃,对区域内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促进文化创新和发展。
在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工作性质,由于其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作,需要深度开发旅游产业、文化产业。
其次,文化资源整合涉及内容多,包括基础设施、形象、结构等,而整合方式包括调整、合并等。
总的来讲,对某区域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旨在确保文化旅游资源正常运营,维持文化、旅游产业的协调性、系统性。
对区域内的优秀资源进行挖掘,协调各方关系,提升核心竞争力,保证文化资源在空间、时间上形成互补关系,形成一个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体系。
从科学的层面来讲,在文化资源整合的背景下进行文化创新,是一种实现机构完善、布局科学,强调生态环境优良,市场运营高效的综合性旅游业发展模式。
(二)原则。
1.从优秀的文化内容入手。
传统的精华文化,是历史长期发展遗留和积攒下来的,具有考古价值,对旅游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我国民营文化产业的成功探索——以江苏无锡市吴文化博览苑(吴园)为例
一
掩 映 之 中 , 成 具 有 江 南 民 居 和 园 林 特 色 的 各 种 形 建 式 的 屋 宇 、 阁 、 堂 、 榭 、 、 、 、 , 成 了 楼 厅 亭 廊 台 院 苑 构 1 景 点 和 1 馆 区 的 展 示 系 统 , 筑 面 积 达 3万 6个 8个 建 平 方 米 , 成 了 我 国 著 名 的 蕴 含 着 吴 地 浓 郁 地 方 历 形
2 0世 纪 后 期 , 着 文 化 市 场 的 开 放 , 国 文 化 随 我 事 业 的发 展 进 入 了 一 个 新 的 历 史 时 期 , 化 的 内 涵 文
区 和 吴 语 分 布 地 区 , 太 湖 流 域 的 沪 、 、 三 角 区 即 杭 宁 域。经过 近 2 0年 的 建 设 , 湖 光 山 色 、 树 鲜 花 的 在 绿
摘要 : 目前 , 民营 文 化产 业 已经成 为 文化 经济 的重要 拉 动者 。 加快 民营 文化 产 业 的发展 , 新 世纪 经 济发 是 展、 文化 体 制 改革 的重 要 实践 。吴 园 以它 富有特 色 的运 作 方 式 , 创 办 以来 近 2 在 o年 的 时 间里 , 进 了吴 文 化 推 的 学术 研 究 , 推进 了地 方旅 游 经济 的发展 , 推进 了爱 国主 义教 育 的深化 , 索 出 了一条 民营 文化产 业发 展 的成 探 功之 路 。他 们 在 实践 中创 造 的文化 办 园 、 社会 办 园、 市场 办 园 的一 整套 经 验和 做 法是 具 有 普遍 意 义 的。 关键词: 市场 经 济 ; 民营 文化 产 业 ; 文化 ; 作方 式 ; 园 吴 运 吴 中圈分 类号 :G 1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10 —8 6 (0 2 8 07—0 0 1 2 3 2 0 ) 一o 7 5
吴文化与无锡
吴文化与无锡展开全文吴文化起源于无锡。
吴文化又跳出了无锡,成为吴地区域性文化,涵盖古今的统称。
按照历史发展进程,有着不同的地理内涵和不同的文化内涵,也具有不同的名称,起着不同的作用。
一、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吴文化的开创源自“江南始祖”吴泰伯及其弟仲雍。
泰伯与弟仲雍为让王位离开岐山,到吴山,最后来到长江以南、太湖之滨的无锡梅里,立国“勾吴”。
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使黄河流域文明与梅里土著文化相融合,推进了本地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勾吴文化”。
以后历经越、楚、齐、鲁等国频繁的交战、兼并过程,通过相互交融、整合,走向完善,形成了具有兼容并蓄的特性,又具有包孕吴越的本质。
这种文化的整合,历经春秋、战国,直到六朝前期才真正完成,中华的文化中心开始南移。
无锡是吴文化发祥地。
有关内容《江南始祖吴泰伯》一文已叙述,这里从略了。
二、什么是吴文化?(一)吴文化的含义1、吴文化一词,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吴文化,只指先秦吴国的考古文化,即从商末泰伯建“勾吴”到公元前473年夫差的吴国被越国勾践所灭,时间延续约650年。
泰伯奔吴至梅里(今无锡梅村一带),建立的勾吴国延续到春秋时期,被习惯地称为吴国。
后世人就以“吴”字作为这一地区的代称或简称,也作为这一地区的文化符号。
“吴”是一个会意字,由“矢”和“口”两个构件组成。
大约到东汉以后,汉字规范化,“矢”部开始改成“天”。
“吴”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成:“吴,大言也。
从矢,口。
”“口”表示呼喊、喊叫,“矢”系一个人在奔跑时不时回头反顾。
这就是早先居住在山西、陕西一带狩猎者——吴人的原始意义。
上古“吴”字,是后世“吴”、“虞”两字的原始文字。
狩猎者为诱捕猎物,往往身披兽皮,或以兽皮为衣,吴字上也加上“虍”字头作“虞”,故先秦以前,吴、虞两字相通,《集韵》释:“虞,古作‘吴’”,因此,吴人也可称‘虞人’”。
至今在山西、陕西一带还留下许多以“吴”或“虞”命名的地名,如虞城、吴山等等。
研学策划书江苏无锡3篇
研学策划书江苏无锡3篇篇一研学策划书江苏无锡一、研学主题探寻吴文化,领略太湖美二、研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江苏无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
学习吴文化的内涵和特点,感受其独特魅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考察、参观、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无锡的各个方面。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人文的尊重与保护意识。
三、研学地点江苏无锡四、研学时间[具体时间]五、参与人员[具体人员]六、研学内容1. 参观无锡博物院,了解无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迁。
2. 游览太湖鼋头渚风景区,欣赏太湖的美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3. 参观灵山胜境,了解佛教文化,感受其庄严和神秘。
4. 体验无锡的传统手工艺,如泥人制作、紫砂壶制作等,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 参观无锡的高新技术企业,了解科技创新的成果和应用。
七、研学方式1. 实地考察:通过参观、观察、体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无锡的各个方面。
2. 专家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无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实践操作:通过体验无锡的传统手工艺和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八、研学成果展示2. 学生制作研学展板,展示自己的研学成果和作品。
3. 学生进行研学汇报,分享自己的研学经历和感受。
九、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注意交通安全、饮食安全和人身安全。
2. 遵守纪律,听从老师和导游的安排,不得擅自离队。
3. 爱护环境,保持景区的整洁和卫生。
4. 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不得有任何不文明行为。
篇二研学策划书江苏无锡一、研学主题探索无锡,领略江南水乡之美二、研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无锡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和经济发展,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试论无锡市旅游餐饮文化资源的开发
( 无锡 职业技术学 院 经济贸易系 , 江苏 无锡 24 7 ) 10 3 21 0 0年底 , 市旅 游饭店 达 9 全 0家 , 中五星级 饭 店 8 其 家、 四星级 饭店 2 0家 , 三星饭店 3 , 9家 各种集体 、 个体经 营 的酒楼 越来 越 多 , 锡 市里 大大 小小 的酒 楼 、 食街 比 比 无 美 皆是 。涌现一批集 餐饮 、 文化 、 旅游为一体 的多元化综合 性 企业 。 现在 已呈现 百花齐放 、 百家争 鸣的格 局 。 无锡餐 饮业 所具 有 的内在发 展潜 力及 前景 , 无疑 已成为 一个不 争 的事 实。
20 0 6年 7月 5日,无 锡 市烹饪 餐饮 行 业协 会 正式 成 立 。协会 筹措 资金 , 开通 了无锡烹 饪餐 饮行业协会 网站 。 成
对 于旅游者来 说 ,旅游 目的地 的餐饮文 化也是深具 吸 引力 的要 素之一 , 旅游 目的地 品尝具 有地 方 民族 风 味菜 在 肴 的 同时 ,也 能更好 地满 足 旅游 者 的探 新求 异 的心 理 需 要, 因此 , 展 无锡 市旅 游业 应 当将 发展 餐饮 文 化旅 游 资 发 源作 为一项重 要工 作来 抓 。 无锡 市旅游餐饮 文化 之特色 无锡 始于西汉高祖 五年 , 属会稽郡 。早在六七 千年前 , 无锡先 民就在这块土地 上劳动 、 生息 、 繁衍 , 过着定 居生活 。 商末 , 王的长 子泰 伯携弟 仲雍 , 周太 为让王 位南 奔 , 中原 将 地 区 的文化带 人江南 。与 江南 地 区原 有文 化有机 融合 , 形 成 了具有鲜 明地域特 色的吴文化 。 无锡 饮食 属“ 四大菜 系八 大帮 ” 的苏菜 系苏锡 帮 , 口味 偏甜 。苏锡菜 包括苏州 、 无锡 一带 , 西到常熟 , 东到上海 、 昆 山等 地 。苏锡 菜与淮扬 菜有 同有异 , 虾蟹 莼鲈 , 其 糕团船点 味冠 全省 , 茶食小 吃 , 优于苏菜 系中其他地方 风味 。苏锡 尤 地 区 的烹调早 在 20 5 0多 年前 春秋 战国时 期就有 很高 的造 诣 。据《 吴越春秋 》 记有 : 国公 子光想谋 杀王僚 , 吴 便请猛士 专诸 向太 湖烹 制鱼菜 的高 手太 和公学作 “ 炙鱼 ” 三个 月 , 然 后宴请王僚时将鱼肠剑藏于炙鱼腹中, 待上菜时取剑将王 僚刺 死 。 吴玉还 筑鱼城 以养 鱼 , 冰室 以藏膳馐 。 姑苏 志》 置 《 记有 :吴 地产 鱼 , “ 吴人善 治食 品 , 其来 久矣 。” 锡菜擅 烹 苏 制河 鲜 、 湖蟹 、 菜 , 蔬 菜点 注重造 型 , 品清新 多姿 , 究火 菜 讲 候、 美观 , 善于调 味 , 白汁清 炖独 具一 格 , 有 糟鲜 红 曲之 兼 味, 食有 奇香 ; 口味上偏 甜 , 无锡尤 甚 。 如今 , 随着时代 的发 展 , 苏锡菜也正 如吴文化一样— — 兼容并 蓄 、 开拓创新 。川菜 、 粤菜 、 杭帮菜 、 日韩料理 等在这 里竞 相发展 , 些菜 系 的融入 , 丰富 了苏锡菜 的风 味 , 这 既 又 促进 了苏 锡传统 菜肴 的更新 和发 展 。近 年来 , 锡菜不 再 苏 太甜 , 是多 滋多 味 ; 而 烹饪方 法不再 墨守 传统 , 是博采 众 而 长 ; 肴 的 品种 不再 单 一 , 新 品种 迭 出 ; 菜 创 注重 营 养 、 视 重 卫生 已经成 为苏锡 饮食 消费 的时 尚 ; 色 、 绿 生态 、 营养等新 理念 已经在 许 多餐饮 、 店企业 生根 开花 。苏锡菜 正 以其 酒 悠久 的历史 、 博 的取料 、 巧 的烹 制 、 广 精 高雅 的调 味及 丰富 的文化 内涵成 为我 国餐饮文 化领域里 的一 方瑰宝 。 =、 无锡市旅游 餐饮文化 资源开发 的现状和问题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休闲旅游研究文献综述
无锡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休闲旅游资源而备受青睐。
本文将从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三个方面来综述有关无锡休闲旅游的研究文献。
文化遗产方面,王威等(2016)在其研究中指出,无锡的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包括太湖石、无锡夫人、三国文化、锡山方言等等。
其中太湖石是无锡著名的特产和旅游资源,太湖石博物馆、太湖石文化园等太湖石相关景点成为游客的必去之处。
此外,文物古迹方面,无锡也有着众多的代表性景点,如灵山大佛、金鸡湖等。
自然景观方面,吴传奎(2017)的研究指出,无锡各类自然景观独具风采,如太湖水系、石墨山、渌水湖等。
其中太湖是无锡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有“东方瑞士”之称。
太湖周边的梅园、葛岭、太湖渔村等景点景观秀美,深得游客喜爱。
除此之外,无锡的山水园林也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自然风景线。
旅游资源方面,林微微(2018)的研究发现,无锡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包括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休闲旅游资源、体育旅游资源等多个方面。
其中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已经成为了无锡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态旅游资源则以太湖、钱塘江、锡山等为代表。
休闲旅游资源包括商业中心、影城、娱乐场所等,而体育旅游资源则以马拉松、自行车赛、水上运动等为重点。
综上所述,无锡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众多的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价值。
在未来的发展中,无锡应该进一步挖掘自身旅游资源的潜力,通过加强宣传和营销,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感受无锡的独特魅力。
同时,无锡还需加大面向海内外市场的推广力度,将无锡休闲旅游推向全世界。
2011年到2021年无锡旅游市场分析
2011年到2021年无锡旅游市场分析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面积4650平方公里,人口518万,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凭借其独特的秀丽风光,依托丰厚的人文底蕴,发达的现代文明,无锡被誉为“太湖明珠”。
1 无锡旅游业发展现状1.1 基础设施及景点开发建设情况1.1.1 基础设施为了适应旅游业的发展,无锡近几年来大力推行“旅游即城市”战略,将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建设紧密衔接,城市和旅游相融相生,城市面貌、交通条件、购物环境、休闲环境、娱乐场所和娱乐设施均能满足休闲度假旅游对城市总体环境的要求。
①交通。
无锡水陆空交通便捷,是江苏省重要的交通枢纽。
京沪、沪杭、宁杭、沿江、锡澄、锡宜等高速公路支撑无锡交通全方位,沪宁铁路横亘东西,京杭运河纵贯南北。
②饭店设施。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星级饭店66座。
其中:五星级饭店4座,四星级18座,三星级37座,二星级7座。
可以看出,无锡星级饭店的数目并不多,需要在今后进一步提升饭店的档次,更好地满足中高端旅游者的需求。
③旅行社。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旅行社11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5家,国内旅行社97家。
从表1可以看出,近几年来,无锡的旅行社不断发展壮大,但规模普遍不大,国际旅行社的数目不多。
1.1.2 景点设置无锡目前的旅游区主要分为沿太湖旅游区、古运河风情旅游区、吴文化民俗旅游区、江阴人文景观旅游区和宜兴生态园林旅游区。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等级旅游景区30个。
其中:A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A级旅游景区11个,AAA级旅游景区7个,AA级旅游景区11个。
同相邻的旅游大市苏州相比,无锡不仅在旅游区数目和等级上均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努力。
1.2 无锡旅游经济概况无锡旅游业产出占GDP的比重逐渐上升,2007年达到11.6%,同比增长18.3%。
可见,旅游经济已经成为无锡新的经济增长点。
1.2.1 国内旅游。
①无锡国内旅游的客源地集中在江浙沪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达,且离无锡的距离也比较近。
民俗文化与乡村体验旅游的开发——以无锡吴文化博览园为例
无锡具备三 大旅 游文化 资 源 : 首 先是 吴文 化资
源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祥地 , 有泰伯 庙、 泰伯 陵、 泰伯 渎等有形文化和泰伯庙会 、 吴 文化节等无形文化构成 的泰伯文化遗存 ; 其次 , 无锡保 存有 完好 的江 南水 乡
长 江 三 角洲 区域 城 市 分 工 新 的 发 展 态 势 、 无 锡 城
必将 大有 可 为。从 无 锡 产 业 发 展 大 局 来 说 , 文 化
旅 游 产业 与制 造业 、 高 新 技 术产 业 发 展 并行 不 悖 、 相得 益彰 , 是 推 动 无 锡 实现 转 型 发展 和 可 持 续 发
文 化成功 打 出中 国 二胡 之 乡品 牌 等。 总体 而 言 , 近 年来 无锡 的文化 旅游 亮点频 出 , 成 绩斐 然。
2 . 文化旅 游 产业前景 广阔
“ 旅游 和现 代服 务 城 ” 作 为无锡“ 四城 ” 建 设 的 重 要一环, 并 出 台了一 系列 重 大举 措 , 为无锡 文 化 旅
大 力打 造旅 游 品 牌 , 带 动 文 化 创 意 等 相 关 文 化 产 业 加快 发展 。 无锡 文化 旅 游产 业 的发 展 已经 初 具 规模 , 而且 呈现 出蓬 勃 之 势 , 整 合提 升 , 创 新 突破 ,
谐 社会 建 设 、 大国崛 起与 文化复兴 、 主 导 功 能 区 划、 国家宏 观调 控与 区域 布局 、 土 地 控 制政 策 等 ) 、
作者简介 : 程勉 中, 男. 江苏无锡人 , 江南 大学 人 文学 院 研 究 员 , 研 究 方 向 为 文化 理 论 文 化 产 、 j 发展。 201 3年 第 5卷 第 3期
文旅融合背景下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活化利用研究
文旅融合背景下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活化利用研究作者:许沁乔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4期摘要: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非遗文化旅游是其不可或缺的部分,以资源活化为切入点是促进非遗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
江苏省无锡市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旅游资源,文章在介绍无锡非遗旅游资源概况和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强化游客非遗旅游的体验、创新宣传方式等手段,实现无锡非遗文化旅游资源的活化利用。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旅游体验中图分类号:F592.7;G127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21无锡市科学技术协会软科学研究课题“文旅融合背景下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活化利用研究”(KX-21-C145)。
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指出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要妥善处理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支持利用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非遗工坊等场所,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主题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支持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小镇,鼓励非遗特色景区发展。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总体要求中再次提到要保护传承好人文资源,推动非遗有机融入旅游产品和线路,非遗文化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
无锡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心地带,是吴文化发源地之一,有3 000多年的历史,2007年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无锡非遗资源丰富,文化积淀丰厚,地方特色鲜明,且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截至2021年底,无锡拥有11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见表1)、51项省级非遗项目(见表2),133项市级非遗项目,各级非遗传承人355位[1]。
由表1和表2可知,无锡非遗文化旅游资源不仅资源数量众多且类型丰富,涉及10个项目类别,涵盖了非遗大部分类型,并且无锡非遗旅游资源具有非常鲜明的太湖流域吴文化特色,吴歌、泰伯庙会、惠山泥塑、太湖船菜、太湖船点等都具备鲜明的地方特色。
我国影视城旅游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为例
创新 ,实现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在文化 内涵 的挖掘
方面 ,影视基地依托吴文化 ,强调景 区地方文脉传
明皇》随即在大孚 山麓动工兴建唐城 ,之后 《 杨贵 妃》 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电视剧也在此取景。 、《 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游客数量也急剧增加 ,最多 时1 天达 5 万人,出人意料的影视旅游热使得原本
旅游 的交叉产物 ,是一种新兴 的文化旅游形式 ,它 的兴盛 引起 了国内外学者 的关注 。 影视城 ( 影视基地 )是影视旅游最主要 的对象之一 。旅游学界通常把影视城作为主题 公园的一种类型 进行研究 。一般认 为,现代意义上 的主题公 园最早起源于美 国的迪斯尼乐 园,它是迪斯尼 公司根据其影视
有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为影视基地无形资产
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区位与选址方面 ,影视
基地具有 良好的区位优势 ,保证 了客源市场和消费 能力;同时利用太湖优势 ,因地制宜,占得先机 。
在影视与旅游的产业融合方面 ,影视基地最大限度
发挥影视与旅游的文化产业力 ,创造 1 >2的经 +1
为创作 而设计 的场所变 成 了新 型旅游业态 。于 是
承 ;并 以家喻户晓的三大古典名著为蓝本,通过对 非 自然景观 的时空物化 ,为游 客填补 了一个空 白。
三、横店影视城发展经历及其经验
( )横 店影视城 的发展 历程 一 .
2 0年 第 l期 01
重 庆三峡 学院 学报
No1 2 1 .. 0 0
第2 6卷 ( 13期 ) J U N LO H N I H E O G SU VE s1 2 O R A FC O GQNGT R EG R E 】 R IY rV 1 Leabharlann No 1 3 0 2 _ . .2
浅析无锡吴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浅析 无锡Leabharlann 文化遗 产 的旅游 开发 华伟 英
( 无锡崇安职校 , 江苏 无锡 2 4 7 ) 10 3
文摘 编 号 :0 5 9 3 2 1 )4 0 5 一 A 10 — lX(0 0 — l9 C 1
摘要: 无锡 是 吴 文化 的发 祥地 、散 落在 无锡 本 土各 地 的 物 质 的与 非物质 的文化 遗产 , 目繁 多 无锡 吴文化 遗 名 产的旅 游 开发存 在 的 问题 为 : 色不 明显 、 品 不足 、 特 精 重 点 不 突 出; 开发 利 用较 为粗 放 和盲 目; 游 商品 匮乏 ; 旅 景 区环境 污 染较 为严 重 ; 宣传 力度 不 够 。无锡 吴 文化遗 产 的旅 游 开发 策略 包括 : 游主 题 形 象 定位 ; 游景 区的 旅 旅 建 设 ; 游线路 的设 计 ; 游 产品 的丰 富 升级 ; 旅 旅 加强旅 游 环境 保 护 ; 注重 营销 ; 开发 制作 吴 文化 旅 游纪 念品 ; 区域
传 说等 8项成 为 国家 级非 物 质文 化遗 产 代表 作 , 吴 歌 、 剧 等 8项被 公 布为 省级 非 物质 文 化遗 产代 表 锡 作 , 锡 市级非 物质 文化 遗产更 是名 目繁 多 。 无 ( ) 二 无锡 吴文化 遗 产旅 游开发 中存在 的 问题 1 . 特色 不 明显 、 品不足 、 开发 精 重点不 突 出。吴 文化并不是只有无锡 才有 , 在苏州 、 常州等地也可 探 寻到 吴文 化 。 因此无 锡 在开 发吴 文 化旅 游 时 , 往 往也入俗套 , 与其他几地雷 同, 没有 自己的特色。如 今 无 锡 的吴 文化 旅 游属 “ 多面广 名 气小 ” “ 多 点 ,点 面广 ” 天然 生成 ,名 气小 ” 系 “ 有先 天和 后 天 因素 , 尤 以后天 为主 。没 能很好 地利 用现 有 的吴 文化 的丰 富 积淀 , 行高起点 、 标准 、 进 高 大规 模 的开 发 新 景 点 、 大 景点 和反 映吴文 化特 色 的景点 。 2粗放 开发 和盲 目利用 。目前 , . 无锡 吴文化 旅游 的开发 盲 目粗 放 , 游产 品 档次 低 , 旅 文化 、 技含 量 科 低, 市场 针对性 差 , 导致旅 游经 济效 益不显 著 。 3 游 商品 匮乏 。 . 旅 当前 , 锡吴 文化遗 产 已经 得 无 到一 定 程度 的开发 , 与吴 文 化相 关 的旅 游 商 品却 但 较 匮乏 , 能形 成 良好 的旅 游购 物环境 。很 明显 , 未 这 无 疑是 让无锡 损 失 了大量 的旅游 经济 收入 。 4景 区环 境污 染较 为严 重 。可 以说 无论 哪个 景 . 区或 多或 少 都会 存 在环 境 污染 的 问题 , 当然吴 文 化 景 区也 不例外 。城 镇建 设带来 的环境氛 围商业 化 和 人 工 化对 吴文 化 景 区造成 极 大 冲击 ; 景 区 内古建 对 筑 进 行 不恰 当 的重 新 包 装 , 在建 筑 材 料 、 色及 施 颜 工 工艺 等方 面 进行 人 为改 变 , 破坏 了景 区 的文化 内 涵 和意境 。 5 传力 度 不够 。吴 文 化在 国 内可 以说 是 学者 . 宣 研究 的重点 , 但无锡在吴文化景区的宣传力度上还 远远 不 够 。 比如旅 游者 到 了无 锡 , 知道 这里 是 吴 不 文 化 的发 祥地 , 或者 虽然 知 道这 里 拥有 丰 富 的吴 文 化 , 却 不知 道该 去 哪些 地 方才 能 真正 领 略到 吴 文 但 化 的真谛 。还有 , 与吴 文化相 关 的景 区很 多 , 它们 但 的知名度 都太 小 , 游者对 它们 知之 甚少 。 旅 二、 无锡 吴文化 遗产 的旅 游开 发策 略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国吴文化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的通知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国吴文化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9.11.19
•【字号】锡发改价格〔2019〕19号
•【施行日期】2019.11.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其他规定,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中国吴文化博物馆鸿山遗址博
物馆实行免费开放的通知
锡发改价格〔2019〕19号
无锡吴文化博览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及省发展改革委相关文件精神,为更好推动新吴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一步扩大鸿山吴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让更多的群众体验景区文化内涵,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经研究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中国吴文化博物馆?鸿山遗址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
原《市物价局关于正式核定鸿山遗址博物馆门票价格的通知》(锡价服〔2009〕107号)废止。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9年11月19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新区“吴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高磊(2007级)摘要:3200年悠久的吴地文化历史造就了无锡深厚的文化底蕴,素有“太湖明珠”美称的无锡,更是享誉大江南北。
无锡新区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开发整合吴文化资源对今后无锡新区乃至整个无锡的旅游产业、城市品牌、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无锡新区吴文化旅游资源无锡是一座有着3000年历史的古城,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无锡新区是无锡市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产业高地。
经过近20年的发展,无锡新区已成为国家级高新区行列中的排头兵。
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跻身全国各类国家级高新区的先进行列。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所在,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最理想的方式就是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紧密相融,使之原汁原味地保存在活态中,才能长存常新。
一种优秀的文化是城市发展的一张名片,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感情需求,更是一座城市的品牌无锡新区正着力打造全国创新型国际化科技新城,创建现代化新苏南建设先导区。
在加大经济创新发展力度的同时,务必要优化整合优秀的文化资源与之相配套,方能促进新区全面发展,打开“创新新区、科技新区、文化新区”新篇章!一、无锡新区的吴文化资源吴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三千多年前,泰伯、仲雍两兄弟为遂父志、别姬易吴,三让天下,从岐山到梅里。
“断发纹身,随乡入俗”与“土著”人开荒立国,留下了不可埋没的丰功伟绩。
圣人孔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天得而称焉。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把《吴太伯世家》列为三十世家之首,赞为世家第一。
泰伯“德与天地同其高厚,名与日月同其光明”,其“谦让开拓”的精神为后人敬仰。
(1)、无锡新区与吴文化的渊源无锡古称梅里(今无锡梅村镇)。
秦并六国,立郡县制,以梅里为无锡县,属会稽郡,我国最早的古县之一。
泰伯奔吴于梅里,先秦文献诸如《左传》、《国语》、《论语》皆有提及。
至汉司马迁撰写《史记》,作《吴太伯世家第一》,才把泰伯奔吴,入乡随俗,建立勾吴国的史实,集大成地载入正史。
在梅村镇留存泰伯遗迹,如泰伯庙、泰伯墓,泰伯渎(伯渎河)。
无锡梅村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
泰伯创立“吴歌”,以歌为教,以文治愚,此后又吸收越、楚、齐等地文化,培育形成了具有水乡特色、兼容并蓄、独放异彩的“勾吴文化”,从而构成了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脉——吴文化。
素有“勾吴古都·梅里新城”之称的梅村,位于无锡新区。
梅村古称“蛮村”,因泰伯性喜梅花,曾带领群众广植梅树,陶怡心情,为了纪念泰伯开发“蛮村”的功绩,于是改为梅村。
至今梅村还有许多关于泰伯的传说,譬如:皇渡河、古文台、三叹荡、九泾一渎、泰伯城、崇安场……(2)、无锡新区吴文化的旅游资源据调查,无锡新区范围内的吴文化资源已经占无锡市全部遗存的80%以上。
而三千年吴文化、2004年列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春秋战国鸿山遗址墓群又使新区散发出凝重的古韵之魅。
“地上跨国公司聚集,地下历史文物密集”,这在国内所有国家级开发区中独一无二。
现将无锡新区吴文化旅游资源整理如下:1)、中国吴文化博览园:鸿山大遗址博物馆、梁鸿国家湿地公园、中华赏石园、无锡新区丽笙酒店、8090吴地新乡村2)、“三泰一址”:泰伯渎、泰伯陵、泰伯庙、鸿山大遗址3)、鸿山十八景:泰伯墓、鸿隐堂、鸿泉井(华子泉)、读书处(香宝堂)、涤砚池(剑池)、洗心轩(梁孟池)、朱砂潭(山阴潭)、石滩(石云峰)、实赭石(试剑石)、月影石(老虎石)、白龙洞(鸾游洞)、眼空台(望天台)、上天河(天泉池)、梁鸿墓(杨梅坞)、龙娘庙(眠松壑)、石壁(白龙瞟蛟娘)、望虞亭(画中亭)、放鹤台(白鹤亭)4)、昭嗣堂5)、怀海义庄6)、无锡新区新洲生态园7)、鸿山都市农业生态园8)、泰伯图书馆总之,无锡新区吴文化旅游资源以吴文化为主线,辅以江南农耕文化、爱情婚姻文化、院士文化、现代游乐文化,集聚与吴文化相关的各类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区域文化。
二、无锡新区的吴文化资源开发的意义(1)、吴文化资源开发的必要性吴文化是无锡先民创造的一笔丰富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充分利用好吴文化特色资源,构筑城市文化品牌,显吴地文化之蕴,扬山水名城之名,对全面提升无锡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开发和保护吴文化资源,弘扬吴文化,是无锡新区发展必须肩负的历史责任。
吴文化在新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中特有的作用。
无锡新区作为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的核心区,更应该注重吴文化的建设,重视吴文化的学术研究和吴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充分利用吴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新区的全面协调发展,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辨证关系,努力建设特色历史文化与现代开放文化和谐共进的文化大区、文化强区。
(2)、吴文化的现实价值吴文化拥有众多的优秀内涵,如开拓进取性、灵动开放性、尚德务实性、兼容并包性以及善于自我提升、刚柔相济等特色,其与现在生活相融合,具有独特的当代现实价值。
一座现代化新型城市只有拥有优秀的文化,才会有活力、才会与众不同、才会集聚较强的文化号召力,才会提升文化软实力,才会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影响力,最终扩大城市的竞争力。
吴文化在无锡新区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价值”和“创意价值”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三、无锡新区吴文化资源旅游景区的不足之处(1)、基础差、配套设施缺乏,景点单一,重复建设无锡的旅游业整体而言比较完善,而新区的旅游则相对不完善。
旅游配套设施相对落后,规模较大、齐全的餐饮、购物场所几乎役有, 现代化的娱乐设施也很稀缺。
旅游景区的景点比较单一,对游客的吸引力太小。
尤其是一些新建的吴文化旅游景区,虽然是打着“吴文化”的口号,但是景区的基础配套项目,具有随意性,没有体现吴文化的主题,给人感觉还是普通的旅游景区,缺乏特色。
(2)、人才严重短缺,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市场营销意识旅游专业方面的人才特别是旅游管理、旅游外语类、旅游营销策划类、市场开发类人才非常短缺,适当的引进高层次人才, 提高服务水平, 加大推广力度对景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很少经过专业的相关吴文化知识培训的,对吴文化的学习意识很单薄,不主动的学习提升自己的吴文化素养。
(3)、新区吴文化旅游景点相对分散,没有整体规划、缺乏互相衬托无锡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吴文化”渊源,在新区的旅游构思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没有从宏观方面整合吴文化旅游资源,旅游景点各自为战,缺乏整体的旅游规划,无法形成强大的吴文化旅游品牌效应,对旅游市场的份额占有量太少,缺乏竞争力。
对旅游者而言,只是提供了零散观光之处,而无法给予旅游者以强烈的文化震撼,新区的旅游缺乏主题,也就缺乏“品牌”,无法给人以深层次的文化需求。
(4)、过多的强调旅游市场、忽略了吴文化的主题建设无锡新区缺乏对“吴文化”的深层次的理解和深挖。
仅仅抓住“吴文化节”的短暂宣传,忽略了旅游景区的长久、恒定的文化熏陶式建设。
过多的强调了旅游景点的收益,忽略了旅游景点的文化主题建设工作,让人感觉旅游景区千篇一律,没有特色。
往往让大家只知道新区企业很多,忽略了吴文化的丰厚底蕴。
(5)、缺乏对吴文化资源的宣传推广力度,没有品牌意识。
新区吴文化旅游景区,缺少宣传推广力度,不主动推广营销,只等游客上门。
景区工作人员不积极主动的推广旅游景区。
(6)、新区吴文化旅游景区间缺乏沟通,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吴文化旅游专线。
(7)、没有特色鲜明的吴文化旅游纪念产品,无锡新区是吴文化的发祥地,相关景区没有设计开发具有吴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给吴文化景区的品牌宣传推广带来巨大损失。
四、新区吴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一些建议和对策设想1、深入挖掘吴文化内涵,打造吴文化旅游品牌工程无锡新区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环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吴文化”的影响又始终贯穿其中。
将“吴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人文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培育一批吴文化旅游名品,提高新区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强城市魅力和旅游竞争实力、推进文化旅游消费、在“吴文化”品牌推广的基础上,实施七项吴文化旅游“名品工程”:(1)、以中国吴文化博览园为主的“吴文化”特色旅游区;(2)、以“三泰一址”:泰伯渎、泰伯陵、泰伯庙、鸿山大遗址、梅里古镇为主线的“吴文化”古迹古地探源游;(3)、以怀海义庄、泰伯景区、梁孟爱情为依托的名人故居、名人探源;(4)、以梁鸿国家湿地公园、鸿山十八景为主线的梁孟和谐爱情婚姻文化游(5)、以无锡新区新洲生态园、鸿山都市农业生态园、梁鸿国家湿地公园为特色的生态湿地游;(6)、以伯渎河为代表的人工古运河历史文化风光游;(7)、以吴文化景区与新区新兴科技产业展示馆相配合如尚德低碳馆,开展古今文化游2、完善旅游景区具有“吴文化”元素的配套设施,以“吴文化”品牌为契机、打造“吴文化”品牌(1)、完善吴文化旅游景点配套设施。
对旅游景点的辅助设施进行统一规划,配套设施富含“吴文化”元素,包括:餐饮、居住、交通工具、游客服务机构等。
(2)、优化旅游路线、大力推广“吴文化”旅游,强化、突出“吴文化”旅游在无锡旅游中的地位、以文化取胜,吸引国内外对“吴文化”抱有兴趣的游客,同时满足游客的“复古”、“怀旧”的消费心理。
(3)、以举办“吴文化节”为契机,不定期地组织“吴文化”展演,以歌舞、晚会的形式弘扬“吴文化”精神,吸引外地游客光临。
(3)、开发特色鲜明的吴文化旅游纪念产品,提升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具有吴文化特色的旅游商品,是无锡新区旅游文化内涵的概括,也是新区的文化特征的反映,同时又对吴文化旅游景区起到继续宣传的作用。
,开发具有“吴文化”特色纪念品, 对于增强旅游市场商品竞争能力, 提高新区知名度都将起非常大的作用。
推出“吴文化”旅游的相关纪念品,从书籍、纪念品到饮食、配合无锡的特产、大力推广“吴文化”主题旅游。
如:玉飞凤、吴文化丛书、太湖三白、宜兴紫砂、无锡泥人等(4)、整合“吴文化”精品旅游路线,捆绑式营销推广,打造文化品牌游整合吴文化旅游的精华资源,改变现在吴文化景观旅游零散的现状,与旅行社合作,进行捆绑式营销推广,实行“一票式旅游”、专业接待服务,相比之下更具有竞争力。
现将“吴文化”精品线路整合如下:1)、吴文化精品游:梅里古镇——泰伯陵——泰伯庙——鸿山大遗址——吴文化公园(堰桥)2)、吴文化名人游:泰伯景区——鸿山十八景——怀海义庄——梁鸿国家湿地3)、吴文化景观游:鸿山遗址博物馆——中华赏石头园——梁鸿国家湿地4)、吴文化生态游:新洲生态园——万顷良田——梁鸿湿地—鸿山生态园5)、吴文化科技游:尚德低碳馆——530人才大厦——国家物联网中心6)、吴文化博览园主题景观游(五)、加大吴文化资源拓展延伸,与无锡著名景区对接,促进无锡旅游业整体发展无锡旅游资源颇为丰富,无锡的文化已是十分的丰厚,如:吴文化、古运河文化、名族工商文化、太湖山水文化、江南水乡文化、名人故居文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