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D 101-11《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2019.8

附件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指南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2019年8月前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厅字〔2018〕22号)关于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性评估要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或者减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受到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或者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70号)、《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第18号)等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相关标准规范,制定本技术指南。
组织编制部门:中国气象局预报与网络司主编单位: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参编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北京市气候中心沈阳区域气候中心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气候中心编写指导:宋丽莉龚志强主编:陈正洪副主编:胡昌琼编制成员:廖洁、何飞、许杨、熊守权、房小怡、贾蓓西、杜吴鹏、龚强、王业斌、鲁俊、陶寅、苏志、蒋品平目录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2 编制依据 (1)3 术语和定义 (3)4 开发区气象灾害敏感因子 (4)5工作原则及工作程序 (5)5.1 工作原则 (5)5.1.1 资料真实可靠 (5)5.1.2 推算科学合理 (5)5.1.3 结论清晰可信 (5)5.2 工作程序 (5)6现场踏勘及资料收集 (6)6.1 现场踏勘 (6)6.2资料收集 (6)6.2.1 开发区规划及相关资料 (6)6.2.2气象资料 (6)7工作大纲编制 (7)7.1论证范围的确定 (7)7.2工作大纲的制定 (7)8关键气象因子推算及分析要求 (7)9报告内容及要求 (9)9.1 报告编制要求 (9)9.2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 (9)9.2.1项目概况 (9)9.2.2 编制依据 (9)9.3资料处理 (9)9.3.1参证气象站 (9)9.3.2现场气象观测和测试 (10)9.3.3资料处理 (10)9.4区域气候背景分析 (10)9.5 高影响天气分析 (10)9.6关键气象因子推算及分析 (10)9.6.1关键气象因子极值推算 (10)9.6.2区域气候资源分析 (11)9.6.3通风环境分析 (11)9.6.4区域气候分布精细化分析 (11)9.7论证结果的适用性说明及对策建议 (12)9.8结论 (12)10 报告评审及有效期 (13)附录A我国产业经济功能区分类及气象敏感因子 (14)附录B开发区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流程 (15)附录C园区及重点企业对高影响天气敏感度调查表 (16)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指导意见>》关于气候可行性论证区域性评估要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避免或者减轻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受到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的影响,或者可能对局地气候产生的影响。
法律 法规 标准 规范 规程一览表

序号文 件 名 称文件编号发 布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备 注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HAF0500国务院1986-10-291986-10-292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HAF0600国务院1987-06-151987-06-153核电厂事故应急管理条例HAF0700国务院1993-08-041993-08-044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HAF0100国家核安全局1991-07-271991-07-275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F0200国家核安全局1991-07-271991-07-276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0300国家核安全局1991-07-271991-07-277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附件一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堆管理HAF0300-1国家核安全局1994-03-021994-03-028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400国家核安全局1991-7-271991-7-27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501国家核安全局1993-12-311993-12-31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502国家核安全局1995-06-141995-06-1411核电厂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502-1国家核安全局1995-06-141995-06-1412研究堆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502-2国家核安全局1995-06-141995-06-1413核燃料循环设施营运单位报告制度HAF0502-3国家核安全局1995-06-141995-06-14编制: 贾志杰 审核:刘强 批准:杨明福 2006年3月15日最后更新核安全法规编制: 贾志杰审核:刘强批准:杨明福 2006年3月15日最后更新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发布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备注序号文 件 名 称文件编号发 布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备 注编制: 贾志杰 审核:刘强 批准:杨明福 2006年3月15日最后更新标准英文名称PhysicalProtection for Nuclear Safety-Related Systems and Components Nuclear Safety Criteria for Control Air SystemsSetpoints for Nuclear Safety-RelatedInstrumentation编制: 贾志杰审核:刘强批准:杨明福 2006年3月15日最后更新序号文件名称文件编号发布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备注核电厂选址的相关法规- HAF101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 HAD101/01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 HAD101/02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大气弥散问题》;- HAD101/03 《核电厂厂址选择及评价的人口分布问题》;- HAD101/04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外部人为事件》;- HAD101/05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放射性物资水力弥散问题》;- HAD101/06 《核电厂厂址选择与水文地质的关系》;- HAD101/07 《核电厂厂址查勘》;- HAD101/08 《滨河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 HAD101/09 《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 HAD101/10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条件》;- HAD101/11 《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 HAD101/12 《核电厂的地基安全问题》。
中国核安全管理

(续) HAD101/07《核电厂厂址查勘》 (1989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08《滨河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 (1989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09《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 (1990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10《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事件》 (1991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11《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 (1991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D101/12《核电厂的地基安全问题》 (1990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核动力厂系列包括3个规定和一个附件: HAF101《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 (1991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F102《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 (2004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F103《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 (2004年国家核安全局发布) HAF103/01《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 堆管理》
核 动 力 厂
通 用
研 究 堆
核 燃 料 循 环 设 施
放 射 性 废 物 管 理
核 燃 料 管 制
民 用 核 安 全 设 备 监 督 管 理
放 射 性 物 质 运 输 管 理
射 线放 装射 置性 放同 射位 防素 护与 条 例
通用系列包括了2个条例、3个实施细则、4个实 施细则附件和1个规定:
二、中国的核安全法规体系
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分为宪法、法律、法规和 部门规章四个层次,其中法律层次的文件由人民 代表大会制定,法规层次的文件由国务院制定, 国家核安全局可制定有关的部门规章。在核安全 的法律法规方面,目前可划入法律层次的有《中 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止法》,但此法律远 远不能覆盖核安全管理的主要方面,因而我国的 核安全管理在法律层次的基础上尚不完备(根据 各国实践,应制定核安全法或原子能法等)。
现行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现行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清单
我国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导则以及技术文件组成。
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并发布,具有高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效力。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并发布,具有强制力。
部门规章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力范围内制定并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
核安全导则由国家核安全局制定并发布,属于推荐性文件。
核安全技术文件由国家核安全局制定并发布,作为技术参考。
现行的核与辐射安全法规共128项,其中法律2项,行政法规7项,部门规章29项,导则90项(截至2019.10.17)。
各部分清单如下:
1.法律
2.行政法规
3.部门规章
4.导则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核心质量”公众号,回复相应编码,如“HAF003”,即可获得相应法规。
更有机会获得最新版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汇编。
核安全工程师专业实务第七章

核电厂已安装的部件和系统投入运行并进行性能验证,以确认是否 符合设计要求、是否满足性能标准的过程。调试由反应堆装载燃料前和 反应堆进入临界、链式裂变反应在持续进行中两种条件下的试验组成。
10.建造
包括核电厂的部件制造、组装、土建施工、部件和设备的安装及有 关联的试验在内的过程。
11.设计
制定核电厂及其组成部分的方案和详细图纸,进行支持性计算并制 订技术规格书的过程及其成果。
必须向级别足够高的管理部门上报,以保证上述必需的权力和足够 的组织独立性。
(4) 应搞好单位间及其部门间工作的接口和协调。
明确规定每个单位及其(内部的)部门的责任、接口、协调和联络
的事项和措施
责任、接口、协调的联络的事项和措施“必须通过相应的文件”作
出规定,必须规定文件的类型,并控制其分发 (5) 从事影响质量活动的人员均应挑选 (6) 参与质量保证活动的各类人员均应接受培训,必要时进行资格考核
质保分级
对不同质保等级的物项和服务采用不同的控制和验证的方法或严格 程度,并体现到质量(控制、监督)计划中实施。
(4) 按照工程进度有效地执行(实施)(所制订的)质量保证大纲 (5) 制订质量保证大纲后,还要制订和实施质量保证大纲程序 (6) 制订相应的作业(工作)程序、细则、图纸等第三层次文件 (7) 定期对所有大纲和大纲程序进行评价、审查和必要时修订,使 其适时、完善和便于实施
目录
•引言 • 第一节 与质量保证有关的专业术语 • 第二节 我国核设施质量保证法规的基本结构和规
定的基本要求 • 第三节 我国核设施质量保证导则简介 • 第四节 核设施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 第五节 质量保证文件的编制和实施 • 第六节 对质量保证的核安全审评 • 第七节 对质量保证实施的核安全检查 • 本章小结
我国滨海核电厂选址中设计基准洪水位的研究

计算实例
以区域3为例:
(2)风暴潮 利用风暴潮数值模型计算区域3的可能最大风暴潮,模型采 用二维运动方程。为提高计算精度,采用了计算区域加大,重
点区域加细的思想来设计模式的网格分布。
对登陆和影响区域3海域的三种类型台风进行了计算:西北 向型台风、北向型台风和东北向型台风。
经过计算,可能最大增水为3.58m,可能最大减水为-3.88m。
(1)可能最大风暴潮引起的洪水; (2)可能最大海啸引起的洪水(如果存在时); (3)可能最大假潮引起的洪水(如果存在时); (4)由上述(1)~(3)项严重事件的组合所引起的洪水。 风浪的作用必须单独的考虑或者与上述洪水组合在一起考 虑。 对于上述这些情况的每一种都要考虑一个偏于保守的高的 基准水位,并且要估计可能存在的潮汐、海平面异常现象以及湖 泊水位和河流洪水水位的变化。
主要内容
1、确定原则 2、研究方法 3、计算实例 4、中国沿海区域的变化与分布
5、结语
结语
通过分区域研究的方式,对各个区域的天文潮、 风暴潮、海啸、假潮、海平面异常等洪水事件开展了 大量的分析计算工作,得到我国沿海区域从北到南的 设计基准洪水位参考值。在核电厂的前期研究工作中, 可以作为参考,判断厂址在防洪方面的适应性,排除 具有颠覆性影响的厂址。
(4)假潮 利用区域内海洋站长期观测潮位资料,分析发现该海域的 假潮振幅较小,最大年极值假潮为13cm,最大振幅不超过19cm, 周期为35~90分钟。
计算实例
以区域3为例:
(5)海啸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km以内、 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 地震的形成或减弱时都会发生海啸。另外,水下或沿岸山崩或 火山爆发也可能引发海啸。综合分析表明,在渤海地区不会发 生大的地震海啸。 利用CTSU海啸数值模式,对引起我国沿海区域海啸的可能 局地震源和越洋震源,进行了模拟计算,特别是针对在琉球海 沟、台湾岛、马尼拉海沟一线可能引发区域海啸的断层及其组 合的参数,包括琉球海沟6个子断层,马尼拉海沟6个子断层进 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区域3可能最大海啸波振幅为0.37m。
核电质量保证

核电质量保证核电质量保证的主要名词术语1、物项:材料、零件、部构、系统、构筑物以及计算机软件的通称。
(HAF003)2、服务:由供方进行的工作,例如设计、制造、检查、无损检验、修理或安装等。
(HAD003/01)3、活动或工作:在《质保规定》中,又常常把这种“工作”称为活动”。
所以,“影响质量的工作”也称为“影响质量的活动”。
4、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GB/T19000-2008)5、质量活动:指“影响质量的活动(工作)”6、质量保证:为使物项和活动(工作)与规定的质量要求相符合,并提供足够的置信度,所必须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的活动。
(HAF003)7、质量控制:按规定要求为控制和测量某一物项、工艺和装置的性能提供手段的所有质量保证活动。
HAF003/01《核电厂质证大纲的制定》8、质量活动的从事者:指实施质量(控制)活动的人员。
9、验证人员:对质量活动的从事者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相关措施)进行,以及质量是否满足规定要求的人员。
这种验证一般包括三种方式:——对质量控制过程实施监督;——对质量的检验或试验;——对质量保证大纲实施有效性的监查。
这些人员通称为验证人员,又可分别称为对质量控制的监督人员或质检人员,检验或试验人员,以及质保监查人员。
核设施质量保证标准发展简介——1959年,美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质量保证标准 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70年代初,美国颁布了联邦法规10CFR50《生产和使用核设施的许可证审批》的附录B《核电厂的质量保证大纲》;——1978年IAEA颁布了50-C-QA《核电厂安全质量保证实施法规》Code of Quality Assurance for Nuclear Power Plant Safety;——1984年国家核安全局成立;——1986.7.7,国家核安全局制定并颁布《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400(1986年版)及其10个导则,HAF0401-0410,该版是IAEA 50-C-QA及其10个导则的翻译版;——1987年ISO发布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1988年,IAEA对50-C-QA作了少量修改;——1991年,国家核安全局根据1988年IAEA50-C-QA 修订版,对1986版《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进行修改,颁布了1991版的《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编号仍为HAF0400)。
中国核安全法规、导则和标准

HAFJ0010-92
轻水堆水化学在安全中的作用---通过控制腐蚀和辐射场以改善轻水的安全运行
91
HAFJ0011-91
质保人员的培训、资格考核和发证
92
HAFJ0012-92
核电厂物项和服务相应质保大纲的选择
93
HAFJ0013-91
核电厂厂址查勘、评价和核实中的质保大纲
94
HAFJ0014-91
24
HAF0209-90
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
25
HAF0210-90
核电厂燃料装卸及贮存系统
26
HAF0211-89
核电厂设计总的安全原则
27
HAF0212-90
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系统的设计
28
HAF0213-89
核电厂反应堆冷却系统及其有关系统
29
HAF0214-89
核电厂堆芯的安全设计
30
HAF0215(1)-96
核电厂控制室设计的人因工程原则
111
HAFJ0056-96
设置操纵员支持系统改善核电厂安全操纵员支持系统选择指南
112
HAFJ0057-96
核电厂运行质量管理手册
113
HAFJ0058-946
水堆辐照后燃料无损检验指南
6
HAF0105-89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外部人为事件
7
HAF0106-91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放射性物资水力弥散问题
8
HAF0107-91
核电厂厂址选择与水文地质的关系
9
HAF0108-90
核电厂的地基安全问题
10
HAF0109-89
核电厂厂址查勘
11
宁德核电厂三、四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

宁德核电厂三、四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阶段)(简本)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二○○九年六月项目名称:宁德核电厂三、四号机组环境影响报告书(设计阶段)(简本)评价单位: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束国刚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 1904 号目录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1.2评价标准第二章厂址与环境2.1 厂址地理位置2.2 人口分布2.3 土地利用及资源概况2.4 气象2.5 水文2.6 地质地震2.7 环境质量现状第三章电厂3.1 厂区规划及平面布置3.2 反应堆和蒸汽-电力系统3.3 电厂用水和散热系统3.4 输电系统3.5 专设安全设施3.6 放射性废物系统3.7 化学物质排放3.8 生活废物3.9 放射性物质运输第四章电厂施工建设过程对环境的影响第五章电厂运行的环境影响5.1 散热系统运行的影响5.2 正常运行的辐射影响5.3 其它影响5.4 退役第六章 电厂事故的环境影响6.1 电厂放射性事故6.2 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6.3 其它事故第七章流出物监测和环境监测7.1 运行前的环境监测方案7.2 运行期间的环境监测方案7.3 运行期间流出物监测方案7.4 质量保证计划第八章应急准备第九章公众参与第十章结论第一章 概述1.1 项目概况本项目核电厂名称为“宁德核电厂”,由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并负责电厂建成后的运营和管理。
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于2006年3月23日在福建省宁德市注册成立,公司的投资方为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和福建省煤炭工业(集团)公司,三个股东方所持股比分别为46%、44%和10%。
宁德核电厂一期工程四台机组建设规模为4×1000MW级压水堆核电机组,采用CPR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
根据初步计划,三号机组于2014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四号机组于2015年3月投入商业运行。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受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的委托,针对宁德核电厂三、四号机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浮动核电厂的海浪灾害设计基准探讨

浮动核电厂的海浪灾害设计基准探讨
王 照,冯丙辰
(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 518000)
摘要:目前,国内已经有多家机构开始设计浮动核电厂。浮动核电厂在海洋环境条件下 运行,因此,常面临海浪灾害。本文分析了海浪灾害的特点以及海浪灾害对浮动平台和 核蒸汽供应系统的影响,探讨了海浪灾害设计中,船舶专业和核蒸汽供应系统设计两大 设计专业间的对接问题,还探讨了浮动核电厂海浪灾害设计基准的规定及其在核安全设 计中的应用,为浮动核电厂的设计和监管要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浮动核电厂;海浪灾害;设计基准 中图分类号:TM623.8 文章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5360 (2019) 06-0056-06
本文的“海浪灾害”不是指浮动核电厂长 期所处的海洋环境,而是指瞬时或短时间内可 能对浮动核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干扰或破 坏的海浪。通常,波高较大的灾害性海浪都属 于风浪。中国近海位于欧亚大陆,面向太平 洋,受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和最大陆地的影响, 冷暖空气交换活跃,具备大风浪的形成条件。 中国近海灾害性海浪通常可按照产生途径分为 3 类:热带气旋浪 (包含热带低压、热带风暴、 台风引发的海浪)、温带气旋浪和寒潮浪。表 1 给出了 3 类风浪在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引发的浪 高在 6 m 以上海浪的统计数据[8],由表可知,在 南海地区,6 m 以上的灾害性海浪平均每年都会 出现 14 次以上;在东海地区,6 m 以上的海浪 平均每年会出现 15 次以上。
2限多个振幅不同、频 率不同、方向不同、相位杂乱的波组成,这些 波构成了海浪谱。通常用经验公式化描述海浪 能量相对于频率和方向的分布,典型海浪谱有 ITTC 双参数谱、JONSWAP 谱、P-M 谱等。
表 1 1966—1990 年中国近海及邻近海域 浪高 6 m 以上海浪次数统计
中国有关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导则

中国有关核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导则(截至2000年12月31日)Ⅰ. 国家法律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Ⅱ. 国务院行政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1986年10月29日国务院发布)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1987年6月15日国务院发布)3.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1993年8月4日国务院发布)Ⅲ. 部门规章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安全许可证件的申请和颁发(HAF0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附件一─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的颁发和管理程序(HAF001/01/01)(1993年12月31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核设施的安全监督(HAF001/02)(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发布)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二附件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报告制度(HAF001/02/01)(1995年6月14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之一—核电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HAF002/01)(1998年5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 核电厂质量保证安全规定(HAF0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7. 核电厂厂址选择安全规定(HAF101)(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8. 核电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9.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1991年7月27日国家核安全局令第1号发布)10. 核电厂运行安全规定附件一—核电厂换料、修改和事故停堆管理(HAF103/01)(1994年3月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1. 民用核燃料循环设施安全规定(HAF301)(1993年6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第3号令发布)12. 放射性废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401)(1997年11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实施细则(HAF501/01)(1990年9月25日国家核安全局、能源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发布)14.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HAF601)(1992年3月4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15. 民用核承压设备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HAF601/01)(1993年3月5日国家核安全局、机械电子工业部、能源部批准发布)16. 民用核承压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HAF602)(1995年6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7. 民用核承压设备焊工及焊接操作工培训、考核和取证管理办法(HAF603)(1995年6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8. 核电厂操纵人员执照考核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9月6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19. 核产品转运及过境运输审批管理办法(试行)(2000年1月27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20. 核电厂环境辐射防护规定(GB6249―86)(1986年4月23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1. 放射性环境管理办法(1990年6月22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2. 辐射防护规定(GB8703-88)(1988年3月11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23. 放射卫生防护基本规定(GB4792-84)(1984年12月1日卫生部发布)24. 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25号部长令卫生部1992年发布)25. 核事故医学应急管理规定(38号部长令卫生部1994年发布)26. 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52号部长令卫生部1988年发布,1997年修订发布)27. 并网核电厂电力生产安全管理规定(1997年4月28日电力工业部发布)28.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格式和内容(NEPA RG-1)(1997年国家环保局发布)29. 核电站环境放射卫生监测及公众健康调查规范(1985年卫生部发布)30. 核设施正常运行和事故期间公众剂量监测与评价规范(1992年卫生部发布)31. 核事故或辐射应急时公众防护的干预和导出干预水平(1995年卫生部发布)32. 核电厂安全级电力系统准则(GB12788-91)Ⅵ. 指导性文件(安全导则)通用系列1. 核动力厂营运单位的应急准备(HAD002/01)(1989年8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 地方政府对核动力厂的应急准备(HAD002/02)(1990年5月24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卫生部批准发布)3.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干预原则和水平(HAD002/03)(1991年4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4. 核事故辐射应急时对公众防护的导出干预水平(HAD002/04)(1991年4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发布)5. 核事故医学应急准备和响应(HAD002/05)(1992年6月24日卫生部、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 核电厂质量保证大纲的制定(HAD003/01)(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7. 核电厂质量保证组织(HAD003/02)(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8. 核电厂物项和服务采购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3)(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9. 核电厂质量保证记录(HAD003/04)(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0. 核电厂质量保证监查(HAD003/05)(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1. 核电厂设计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6)(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2. 核电厂建造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7)(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3. 核电厂物项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08)(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4. 核电厂调试和运行期间的质量保证(HAD003/09)(1988年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5. 核燃料组件采购、设计和制造中的质量保证(HAD003/10)(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16. 核应急导则—严重事故应急后期的防护措施和恢复工作决策(2000年9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17. 核应急管理技术文件—放射性物质运输事故应急准备与响应(2000年9月28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发布)核动力厂系列18. 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HAD101/01)(1994年4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国家地震局批准发布)19.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大气弥散问题(HAD101/02)(1987年11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0. 核电厂厂址选择及评价的人口分布问题(HAD101/03)(1987年11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1.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外部人为事件(HAD101/04)(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2.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放射性物质水力弥散问题(HAD101/05)(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3. 核电厂厂址选择与水文地质的关系(HAD101/06)(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4. 核电厂厂址查勘(HAD101/07)(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5. 滨河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8)(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6. 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9)(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7. 核电厂厂址选择的极端气象现象(HAD101/10)(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8. 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HAD101/11)(1991年4月2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29. 核电厂的地基安全问题(HAD101/12)(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0. 核电厂设计中总的安全原则(HAD102/01)(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1. 核电厂的抗震设计与鉴定(HAD102/02)(1996年5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2. 用于沸水堆、压水堆和压力管式反应堆的安全功能和部件分级(HAD102/03)(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3. 核电厂内部飞射物及其二次效应的防护(HAD102/04)(1986年10月3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4. 与核电厂设计有关的外部人为事件(HAD102/05)(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5. 核电厂反应堆安全壳系统的设计(HAD102/06)(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6. 核电厂堆芯的安全设计(HAD102/07)(1989年7月12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7. 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及其有关系统(HAD102/08)(1989年4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8. 核电厂最终热阱及其直接有关输热系统(HAD102/09)(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39. 核电厂保护系统及有关设施(HAD102/10)(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0. 核电厂防火(HAD102/11)(1996年5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1. 核电厂辐射防护设计(HAD102/12)(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2. 核电厂应急动力系统(HAD102/13)(1996年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3. 核电厂安全有关仪表和控制系统(HAD102/14)(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4. 核电厂燃料装卸和贮存系统(HAD102/15)(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5. 核电厂运行限值和条件(HAD103/01)(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6. 核电厂调试程序(HAD103/02)(1987年4月17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7. 核电厂堆芯和燃料管理(HAD103/03)(1989年11月2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8. 核电厂运行期间的辐射防护(HAD103/04)(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49. 核电厂人员的配备、招聘、培训和授权(HAD103/05)(1996年2月13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0. 核电厂安全运行管理(HAD103/06)(1990年2月2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1. 核电厂在役检查(HAD103/07)(1988年10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2. 核电厂维修(HAD103/08)(1993年6月1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3. 核电厂安全重要物项的监督(HAD103/09)(1993年6月1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4.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设计(HAD301/02)(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5.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运行(HAD301/03)(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6. 乏燃料贮存设施的安全评价(HAD301/04)(1998年7月10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放射性废物管理系列57. 核电厂放射性排出流和废物管理(HAD401/01)(1990年5月19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8. 核电厂放射性废物管理系统的设计(HAD401/02)(1997年1月1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59. 放射性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与运行(HAD401/03)(1997年2月15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0. 放射性废物的分类(HAD401/04)(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1. 放射性废物近地表处置场选址(HAD401/05)(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62. 放射性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HAD401/06)(1998年7月6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核材料管制系列63. 核动力厂实物保护导则(HAD501/02)(1998年4月8日国家核安全局批准发布)信息来源:环境保护部网站。
核电站法规清单

6.21 水工工艺.............................................................................................. 69
6.22 化水...................................................................................................... 72
6.31 BOP 结构............................................................................................ 120
6.32 核岛结构............................................................................................ 122
6.29 仪控.................................................................................................... 106
6.30 控制室系统........................................................................................ 118
法规标准清单
版本/Rev: A
7/136
6.13 蒸汽发生器.......................................................................................... 44
中国内陆核电厂选址及需关注的问题

2、核电厂选址及审批程序
核安全导则《核电厂厂址查勘》将核电厂选址过程 划分为三个阶段:
湖南桃花江(内陆) 桃花江核电一期 2X1000MW
已批厂址
江西彭泽(内陆) 彭泽核电一期 …………
2X1000MW
已批厂址
已批准的核电厂址(2009)
自从国家的核电发展政策从“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以来, 核电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核电厂选址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沿海 地区厂址迅速增多,而且核电选址从沿海扩展到内陆地区。
目前我国沿海核电厂的循环冷却水均采用“一次直流 冷却”方式,而对于内陆地区的选址基本上都按照二次循 环考虑。实际上,由于内陆水体条件的多样化,从降低温 排放对环境影响角度出发是否要求考虑二次循环存在认识 上的差异,在内陆核电选址逐渐铺开的条件下,对于内陆 厂址是否需要规定或限制直流循环的问题也应予以关注。
(1)内陆厂址涉及的饮用水源保护区问题
在当前内陆核电厂选址中,一些候选厂址涉及到饮 用水源及其保护区的问题,尽管在我国的相关规范中提出 核电厂选址应避开饮用水源及其保护区,但如何界定引用 水源及距厂址的安全距离并不明确,而且在国际实践中存 在作为引用水源河流建设核电厂的先例。为此,结合我国 的实际状况,从辐射环境安全的政策和技术角度如何评价 厂址的适宜性以及需要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够满足环境保 护要求的问题,应予以关注。
(不同发展时期的核电厂选址有着不同的特点。)
(1) 初始建设时期
建设时期 厂址
第二章 核安全法规(24-43页)

第2章核安全法规2.1核安全法规体系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分五个层次: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指导性文件和参考性文件。
图2 1给出我国核安全法规体系的层次。
第一层次:国家法律图2 1中核安全法规体系的第一层次为国家法律,它包括:原子能法,环境保护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等。
1.原子能法(草案)这是调整和促进原于能事业发展的法律文件,它既规定了原子能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又规定了核安全监督管理的要求,是在原子能领域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文件。
2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环境保护法是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防治污染、保障人体健康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法律。
3.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03年6月)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是防止在核能开发、核技术应用及伴生矿物资源开发利用中由于废气排放、废液排放、固体废物以及贯穿辐射造成的环境污染,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保护公众健康的目的。
第二层次:国务院行政法规图2 1中核安全法规体系的第二层次为国务院行政法规,即国务院颁发的棱安全管理条例。
这些条例是规定管理范围、管理机构及其职权、监督管理原则及程序等重大问题的规章,具有法律约束力。
目前为止,已经发布的核安全管理条例包括:1.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HAF 001,1986年10月)这是国家核安全局成立(1984年)后由国务院颁发的第一项与核安全有关的行政法规。
该条例是核安全部门对全国民用核设施执行核安全监督的主要法律依据。
它既授权国家核安全局对全国民用核设施安全实施统一监督,独立行使核安全监督权,也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核设施安全许可制度,由国家核安全局负责制定和批准颁发核设施安全许可证件。
2核材料管制条例(HAF 50l,1987年6月)为保证核材料的安全与合法利用,防止被盗、破坏、丢失、非法转让和非法使用,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安全,国务院颁发此条例。
该条例规定国家对核材料实施许可证制度,并规定了国家核安全局、国防科工委等部门在核材料管制方面的监督管理责任。
核设施全面安全检查重点

核设施综合安全检查重点及依据安全评估和安全检查的法规基准为核电厂选址安全规定(HAF101)、核动力厂设计安全规定(HAF102)和核动力厂运行安全规定(HAF103),并采用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的配套安全导则。
检查重点内容包括:一、厂址选址过程中所评估的外部事件的适当性;在分析此次日本地震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泄露事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厂址区域主要极端自然事件的特点,特别是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次生灾害,对核设施选址过程中所评估的外部事件的适宜性进行安全评估与复核,评估重点为核电厂厂址的防洪设计基准和抗震设计基准。
复核评估依据的法规标准,包括现行核安全法规标准同时参照新修订(尚未正式出版)和IAEA最新标准:《核电厂选址安全规定》HAF101(含修订版及IAEA相关文件)核电厂厂址选择中的地震问题《HAD101/01》(含修订版及IAEA相关文件)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9》(含修订版及IAEA相关文件)核电厂设计基准热带气旋《HAD101/11》(含修订版及IAEA相关文件)二、核设施防洪预案和防洪能力评估;1、关于设计基准洪水位的复核根据《核电厂选址安全规定》(HAF101)(1991版及待出版的修订版)“5危险性监测”:“必须在核设施的整个寿期内,对可能危害设施的外部自然事件和外部人为事件,以及与核设施有关的人口统计、气象和水文条件进行监测。
该监测必须在建造开始着手实施并一直持续到退役。
”根据《滨海核电厂厂址设计基准洪水的确定》(HAD101/09)的“1。
1 总则”要求:“滨海厂址的设计基准洪水是一个核电厂设计应经受的洪水。
它是下列洪水类型中最严重的:(1)可能最大风暴潮引起的洪水;(2)可能最大海啸引起的洪水(如果存在时);(3)可能最大假潮引起的洪水(如果存在时);(4)由上述(1)~(3)项严重事件的组合所引起的洪水.风浪的作用必须单独地考虑或者与上述洪水组合在一起考虑。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导则Guideline for risk assessment and zoning of storm surge disaster目次前言 (IV)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工作原则 (3)4.1 分尺度原则 (3)4.2 可靠性原则 (4)4.3 综合性原则 (4)4.4 因地制宜原则 (4)5 工作程序 (4)5.1 资料收集 (4)5.2 方法校验 (4)5.3 风险分析 (4)5.4 风险区划 (4)5.5 成果制图 (4)5.6 报告编制 (4)6 国家尺度评估和区划 (4)6.1 工作目的 (4)6.2 资料收集与处理 (5)6.3 危险性评价 (5)6.4 危险性区划 (5)6.5 评估成果 (6)7 省尺度评估和区划 (6)7.1 工作目的 (6)7.2 资料收集与处理 (6)7.3 危险性评价 (7)7.4 脆弱性评价 (7)7.5 风险评价 (7)7.6 风险区划 (8)7.7 评估成果 (8)8 市(县)尺度评估和区划 (8)8.1 工作目的 (8)8.2 资料收集与处理 (8)8.3 危险性评价 (9)8.4 脆弱性评价 (11)8.5 风险评价 (11)8.6 风险区划 (12)8.7 应急疏散图 (12)8.8 评估成果 (12)9 成果管理 (13)9.2 成果汇总与管理 (13)9.3 更新 (13)附录A(资料性附录)潮(水)位站危险性评估方法 (14)A.1 风暴增水等级 (14)A.2 风暴潮超警戒等级 (14)A.3 单站风暴潮灾害危险性指数 (14)附录 B(资料性附录)溃堤风险分析参数确定法 (16)B.1 海堤越浪量的确定 (16)B.2 海堤溃决阀值 (17)B.3 溃堤后的设定 (17)附录C(资料性附录)可能最大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1 可能最大台风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1.1 台风中心气压 (18)C.1.2 台风最大风速半径 (18)C.1.3 近中心最大风速 (18)C.1.4 台风移速和移向 (18)C.1.5 外围海平面气压 (18)C.1.6 天文潮 (18)C.2 可能最大温带风暴潮关键参数设定 (18)C.2.1 最严重温带天气系统 (18)C.2.2 天文潮 (19)附录D(资料性附录)不同等级强度风暴潮淹没范围及水深计算说明 (20)D.1 不同等级台风风暴潮 (20)D.1.1 不同等级台风强度划分 (20)D.1.2 台风最大风速半径确定 (20)D.1.3 台风路径选取 (20)D.1.4 天文潮叠加 (20)D.2 不同等级强度温带风暴潮 (20)D.2.1 温带天气系统确定 (20)D.2.2 温带天气过程强度等级划分 (20)D.2.3 天文潮叠加 (21)附录E(资料性附录)土地利用、重要及易发次生灾害承灾体风暴潮脆弱性关系参考表 (22)附录F(资料性附录)风险评价计算方法 (25)附录G(资料性附录)应急疏散图制作说明 (26)G.1 应急疏散图总体要求 (26)G.2 应急疏散需求分析 (26)G.3 避灾点适用性评价 (26)G.4 避灾点选址优化 (26)G.5 疏散路径规划 (26)附录H(规范性附录)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技术报告格式 (27)H.1 封面 (27)H.2 封二 (27)H.3 目录 (27)H.4 前言 (27)H.5 正文 (27)H.6 封底 (28)H.7 报告格式 (28)前言本导则由国家海洋局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