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价格歧视问题文献综述

企业的价格歧视问题文献综述
企业的价格歧视问题文献综述

庇古(Pigou,1929)对价格歧视理论做了经典阐述,并给出纯价格歧视定义:垄断厂商对不同的市场或不同类别的客户购买不同数量的商品索取不同的价格,以获取利润最大化。庇古的定义过于抽象,且限定为独家垄断厂商为最终消费者提供同质商品,从而失去其应用价值。按照庇古的思路一般的研究都把价格歧视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定义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价格歧视。

按照厂商是否自由区分隔离客户,价格歧视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内生型歧视指各子市场客观存在,由厂商将其整合为统一市场,至少从厂商的观点来看,各子市场为可整合统一市场。而内生型价格歧视,指厂商使用某种区隔变量,将统一市场区隔为不同的子市场。

在标准教材里一级和三级价格歧视的定义使用的是内生型定义。内生性价格歧视相对特殊和简单,而外生型歧视更为一般,较多应用于分析中。哈尔·瓦里安(Hal V arian,1985)在分析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时,简单介绍了内生型价格歧视,重点分析外生型价格歧视。

[7]Marius Schwatz(1990)明确指出其分析对象为外生性价格歧视。[8]琼·罗宾逊夫人和列昂惕夫分析时隐含使用的是外生性价格歧视,但没有明确指出。

菲利浦斯(Phlips,1983)认为针对相同产品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差不同即为价格歧视。斯蒂格勒(Stigler,1987)认为当同一公司提供两种产品,价格比率与边际成本比率不相同时可以认为存在价格歧视。斯托(Stole)在综合上述两种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所谓价格歧视是指当价格在不同用户间的变化不能完全用边际成本变化解释时则称为价格歧视。

早期的研究文献主要关注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然而理论研究表明在自由进入的市场中同样能产生价格歧视现象。谢巴德(Shepard,1991)的实证研究表明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成本差别不能完全解释同质产品的价格差异价格歧视在完全竞争市场中是存在的。

一级价格歧视:

施普尔伯(Spulber,1979)建立了一个多公司竞争模型。每个公司生产一系列差异化产品并且可以实行一级价格歧视策略,即每个公司在面临剩余需求时可以获取全部消费者剩余。一级价格歧视和向下倾斜的剩余需求曲线保证了利润函数对产量是严格凹的,则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均衡结果是公司基于剩余需求采取边际成本定价此时社会福利达到最大这与垄断情况下的一级价格歧视之结论一致。

上述结论是在假设公司数目和产品特征均固定的情况下产生的。如果产业结构是内生的,则会产生额外的社会成本。巴斯卡尔和图(Bhaskar & To)建立了一个通用的空间竞争模型,以分析一级价格歧视下的市场进入问题。结果表明价格歧视总会产生过多的进入从社会福利角度看,这是因为实施边际成本的公司可以通过一级价格歧视获得其部分边际社会贡献,从而补偿其进入成本导致过多进入。

二级价格歧视:

国外文献:

捆绑销售(bundling)就是购买组合产品或服务,与捆绑销售对应的是单件定价销售(components pricing)。捆绑销售可以视为二级价格歧视的一个类型——数量折扣下的非线性定价,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越多价格越低。混合捆绑是指消费者除了可以购买组合产品外还能单独购买产品;纯捆绑是指公司以一个价格销售几种产品或服务的组合,用户只能购买组合产品。

(一)捆绑销售降低产业利润

在不完全竞争情况下,如果只有一个公司实施捆绑销售策略,则利润会增加。但每个公

司都采取此策略则会导致产业利润下降。马图特斯和赫利波(Matutes & Regibeau,1992)建立了两维豪泰林差异化模型来研究捆绑销售的结果表明,当单件产品相互兼容,混合捆绑销售降低了。

安德森和勒若斯(Anderson & Leruth,1993)假设消费者偏好是Logit分布的得到类似的研究结果。为了理解这一结果,可以假设所有公司采取了单件定价销售策略。其中一个公司从单件定价销售转向混合捆绑销售,通过设定绑定价格低于单件定价之和,该公司将增加组合产品的市场份额,此时市场份额的增加将超过捆绑产品价格下降的损失。该公司增加了利润,但如果对手也采取混合策略将降低所有产品组合的价格,最终混合捆绑策略将减少所有企业的利润。如果市场是全覆盖的,混合捆绑销售还减少了社会福利,当然捆绑销售与一般价格歧视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其成本因素。埃文斯和塞林格(Evans & Salinger)揭示了捆绑销售的成本动因是固定成本节约效应和范围经济性,因此如果考虑这些因素捆绑销售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可能变得更加确定。

(二)捆绑销售与承诺

由于竞争环境下捆绑销售会降低利润,公司可能有动力承诺采取纯绑定或单件定价策略以避免混合策略的激烈竞争。马图特斯和赫利波(Matutes & Regibeau,1992)的研究允许厂商在第一阶段从单件定价、纯捆绑和混合捆绑三种策略中做出承诺选择。结果表明选择何种策略与成本相关。低成本时选择混合捆绑是均衡策略但厂商会陷入囚徒困境;中等成本条件下,一个公司选择混合捆绑,另一个公司选择单件定价是均衡策略;高成本条件下,单件定价是均衡策略,此时承诺的可信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捆绑销售与市场进入

捆绑销售可能阻碍市场进入,温斯顿(Whinston,1990)假设对在位者来说,一个市场是垄断的,另一个市场是不完全竞争的,面临潜在进入者。垄断厂商承诺在两个市场纯捆绑其产品,降低了潜在竞争市场中的双寡头问题。承诺纯捆绑相当于垄断厂商对进入制定了具有侵略性的价格使得垄断厂商在竞争性的市场中更具侵略性。结果进入者利润降低,在一定的进入成本范围内,进入者将选择不进入。

崔和斯蒂法耐迪(Choi & Stefanadis,2001)进一步研究了捆绑销售的动态杠杆效应。杠杆效应是多产品垄断企业进行捆绑销售的另一个重要动机,即在某一市场上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通过捆绑销售将市场势力延伸到另一市场。假设两个市场的产品是完全互补的,每个市场有一个潜在进入者,且一个进入者只在一个市场进入。如果潜在进入者能够实现创新并使产品价格比垄断厂商产品价格便宜则会选择进入;如果两个进入者都能创新,则垄断厂商被取代。假设垄断厂商在进入发生前确定对产品采取纯捆绑的策略,而创新的成功概率依赖于潜在进入者的投资,此时,垄断厂商对互补产品的捆绑销售会使得一个产品市场的进入严重依赖于另一产品市场的进入。只有两个新进入者同时获得成功进入者才能获得正利润。

(四)多维豪泰林模型下的捆绑销售研究

前文所述马图特斯和赫利波(Matutes & Regibeau,1992)的研究是利用多维豪泰林模型来分析捆绑销售的重要文献。在他们建立的模型中,消费者必须购买两个产品。如果要进一步考虑与捆绑销售相对照的非绑定情形,则公司可以事先声明是否绑定,并基于这个信息再设定价格。对混合捆绑销售与统一定价进行对比后的结果显示,捆绑销售下公司产品价格和利润都较低,消费者剩余增加,但社会福利减少。

塔纳萨雷斯(Thanassoulis,2007)在其模型假设中引入了小用户概念,即只购买一种产品的用户,并分别研究了消费者对公司的偏好和对产品的偏好两种差异化条件下豪泰林模型的混合捆绑销售问题。由于小用户只购买一种产品,公司在价格竞争中必须考虑对大用户和小用户的平衡,从而产生消费者剩余合成效应。其研究结果表明,在公司偏好的情况下,混合捆绑销售策略可以降低消费者剩余而使公司利润上升;在产品偏好的情况下,捆绑销售

会使公司陷入囚徒困境。与非捆绑销售相比,混合绑定导致公司利润下降而消费者剩余上升。原因在于,公司在非绑定销售时不必进行大小用户平衡的两难选择。但在混合捆绑下公司针对大用户的竞争异常激烈,导致公司产品价格下降利润受到损失,但是增加了消费者剩余。

阿姆斯壮和维克斯(Armstrong & V ickers,2010)在豪泰林模型下,考虑了消费者具有购买成本情况下的多产品捆绑销售定价、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问题。尽管捆绑销售定价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一站式购物并节约购物成本,但与统一定价的情况相比,捆绑销售仍然会使得公司陷入到囚徒困境中。与马图特斯和赫利波(Matutes & Regibeau,1992)的结论类似,捆绑销售下公司产品价格和利润都更低消费者剩余增加,但社会福利减少。

国内文献:

郭春香和郭耀煌(2003)运用博弈论的知识,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系统地讨论了二级价格歧视条件下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

陈绍刚(2004,2002)基于线性需求函数对有市场竞争的厂商在实行二级价格歧视时的限制条件进行了分析。将其抽象为一个完全信息静态模型,分别对两厂商在三段定价和n段定价的二级价格歧视下所能进行的需求区间分段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于一个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时需求区间须等分才一能获取消费者剩余的结论。同时对二级价格歧视中的需求区间分段数进行了研究。

高兴佑(2003)对一类典型非线性需求函数条件下垄断厂商实施二度价格歧视的方法、程度和特点给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又在线性需求函数条件下,用博弈论的方法对两实力相当寡头,领导厂商和追随厂商市场情形二级价格歧视的方法进行分析,并对两情形价格歧视的特点作了比较。

还有一些文章(王玉霞,2000;葛结根,2003;何娟,2003)对价格歧视中的社会福利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垄断者选择的价格歧视不可能是社会最优的,只可能是社会次优的,且不同类型的价格歧视具有不同的福利效应。此外,许玖平(1999)从垄断者角度出发,讨论了垄断者产品的价格歧视问题。就质量歧视与数量歧视对消费者边际效用和社会福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张桂文分析了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认为价格歧视对于收入水平较低的消费者是有利的,从而增加了低收入者的社会福利。卓凯(2004)分析了互联网中价格歧视的作用机制,提出了垄断加价格歧视,社会福利水平会高于垄断本身的福利水平。

二级价格歧视被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简建平和左理(2004)通过二级价格歧视的运用,使得火车票的需求与供给在某段时间上尽量相等。刘伟等(2003)叙述了移动通信市场等垄断企业采用数量折扣的形式以提高企业的利润。陈绍刚(2003,2004)分别对两厂商在三段定价和n段定价的二级价格歧视下所能进行的需求区间分段方式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完全不同于一个垄断厂商实行价格歧视时需求区间须等分才能获取消费者剩余的结论。同时对两厂商情形下的基于线性需求函数的均衡结果进行了拓展,在更符合实际经济状态的非线性需求函数条件下讨论了寡头竞争时的二级价格歧视的均衡问题。此外,雷勇等(2003)把n个厂商分为两个团体,实际也可视为两厂商的研究。

三级价格歧视:

国外文献:

对于垄断厂商的三级价格歧视,罗宾逊和哈考特(Robinson & Harcourt,1933)指出与统一定价相比总产出是否增加取决于市场区间内需求曲线的相对曲率。假设市场区间只有两个,如果高弹性市场的调整凹性大于低弹性市场的调整凹性,价格歧视下总产出将增加;当市场区间内的需求为线性则调整凹性为零,在所有市场都被覆盖的前提下价格歧视对总产出

无影响。

霍姆斯(Holmes,1989)把三级价格歧视扩展到产品差异下的不完全竞争情形中来进行考察,研究了对称最优反应下的价格歧视效应,强调价格弹性在预测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变化时的意义,并证明在对称寡头条件下,除了需求的调整凹性外,还需要比较交叉价格弹性对需求价格弹性的比率。研究模型显示竞争导致每个市场中的价格比垄断条件下的市场价格要低于垄断条件下的情况。相比竞争环境中的三级价格歧视会使得社会福利增加,但同时整个产业的利润效应更难预测。单个公司运用价格歧视策略利润会上升,但所有公司都使用价格歧视策略则会使得产业利润的变化情况不确定。霍姆斯进一步分析了线性需求函数,发现如果强市场中交叉价格弹性对需求价格弹性的比率大于弱市场中的比率,价格歧视条件下利润增加。否则利润的变化不确定,但社会福利一定下降。由于对称最优反应的假设太严格,它将排除大部分模型分析。如具有空间差异化的需求模型,此模型中的三级价格歧视可根据可观察到的地点来确定。例如,A公司的一个弱市场(距离A较远),对B公司而言则是强市场(距离B较近)。

蒂斯和比韦斯(Thisse & V ives,1988)建立了一个空间差异化的双寡头模型。在该模型中,当公司强弱市场不同时,价格歧视策略下价格下降,利润下降,消费者剩余增加。原因是价格歧视的业务偷窃效应大于租金抽取效应。与对称最优反应不同,这里的产业利润是下降的。

科茨(Corts,1998)建立了一个更一般化的基于产品差异的寡头竞争模型,以分析三级价格歧视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寡头竞争下价格歧视可能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并对所有用户都设定较低的价格,价格歧视导致的福利效应和价格离散效应是模糊的,但竞争加剧可能使得公司处境更差,导致公司可能尽力避免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单方面承诺不采取价格歧视策略可能会缓和价格竞争的剧烈程度。他的研究同时证明在非对称最优反应情况下引入价格歧视可能导致所有市场区间的价格高于或低于统一定价下的均衡价格,但这一点依赖于强弱市场的重要程度。

阿姆斯壮和维克斯(Armstrong & V ickers,2001)建立了一个三级歧视模型。模型中每个区隔是一个豪泰林市场,用户是均匀分布且每个用户有向下的需求曲线,市场区间因运输成本不同而不同。研究结果表明,当运输成本接近于零并保持成本比率不变时,竞争更激烈。此时采用价格歧视可以提高产业利润并减少消费者剩余。

国内文献:

唐小我、傅崇伦(1996)提出所谓三级价格歧视有效是指垄断厂商采用三级价格歧视比采用单一价格可获得更多的利润,垄断厂商能否通过三级价格歧视达到获取更大利润实际上是一个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这个问题对于垄断厂商来说非常重要且具有重大现

实意义。对于垄断条件下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的研究已有较为完备的结果,Hausman、JeffreyK和MaekieM(1955)[,刀在线性成本函数的条件下对完全垄断市

场情形下实行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

成果。例如:分别给出了三级价格歧视条件下和单一价格条件下最优销售量、最优价

格和最大利润的计算公式;证明了二元市场下以及n元市场下三级价格歧视有效的充

要条件。对于二元市场情形下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该文献首先假设总体市场

可以分为两个相互隔离的子市场,在各子市场中的需求函数分别设为君二a,一八g和

凡=aZ一瓦q,成本函数为线性函数TC=a+刀(g+乌),上述各式中的al,八,aZ,瓦,a和刀均为正常数,然后通过严谨的证明得出在二元市场情形下,三级价格歧视有效的充

要条件为a,笋aZ。对于n元市场情形,该文献证明三级价格歧视有效的充要条件为

al,aZ,隽,…,a。不全都相等。唐小我等(1999)158项叮将前述文献的结论推广到任意非线

性成本函数的情形,并得到一些新的结果。该文在给定市场划分和线性需求函数的条

件下,研究了两种定价方式下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问题,给出了有关最优量的计算

公式和利润最大化的计算步骤;还给出了两种定价方式下最大利润差的计算公式,该

公式表明,最大利润差仅仅取决于给定的市场需求条件,而与厂商的成本函数完全无关。

现有的讨论三级价格歧视有效性问题的文献均是基于完全垄断条件,而鲜见有文

献论及竞争条件下三级价格歧视的有效性问题。市场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厂商参与

竞争是一种较之市场被一家厂商完全垄断更为普遍的情形。在两厂商参与竞争的情形下,各厂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三级价格歧视有效和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价格歧视无异于

单一价格,这是一个值得从理论上加以探讨的问题。

Ostazewski和Schoo已经证明:通过降低所有子市场的价格,价格歧视会导致帕累托

效率增长。文献【57]认为在规模经济下价格歧视可能最有利于社会福利:首先,价格歧视会导致产出增长和Marshallian福利效应,形成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增加福利效应。其次,当规模经济成为可能,即使没有产生新的市场,价格歧视也能产生帕累托效率

增长。再次,规模经济可能会导致在价格歧视条件下的新市场的开辟。并得出了两个

重要理论结果:①在两厂商情形,价格歧视可能会降低两个子市场的价格。②当价格

福利函数曲线为凹曲线,并且子市场需求是独立时,递减的边际成本是价格歧视能在

所有子市场降低价格的一个必要条件。在基于价格利润函数是单峰凹曲线而不是一般

的凹曲线的假设下,他们力图证明递减的边际成本是价格歧视在两个子市场均增加价

格的一个必要条件。这部分论文通过例证证明规模经济下的价格歧视能真正地提高两

个子市场的价格。

另外,何娟(2003)[62]认为:①在经营者不能实施价格歧视,某些商品或劳务就

不可能生产出来的情况下,进行价格歧视无论是对生产者还是对消费者来说都是有利的,最终会增进社会福利。②在规模经济存在的情况下,通过价格歧视可以扩大产量,使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下降,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下降,消费者福利会相应增加,

社会福利水平得以提高。③价格歧视能够增加低收人者的福利,促进社会公平。由于

价格歧视把低弹性群体的部分收入再分配给了高弹性群体和经营者,相对提高了低收

人者的购买能力,促进了社会公平,满足了消费者的多层次需求。一般来说,只要实

施价格歧视能够带来足够的新顾客,能够增加销售量和产量,消费者的福利就会增加,从而使生产者与消费者都会受益。张桂文(2002)f24]、祁玉军(2000)144]、衷建红(2002) [63l也认为对生产者有利的价格歧视行为却不一定会降低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三级价格歧视应用研究

三级价格歧视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价格歧视方式,三级价格歧视的应用

分析也是学界的一大研究热点。国内的研究者对航空、电力、天然气、铁路、电信运营、旅游业等部门存在的三级价格歧视问题进行了研究。例如刘伟等(2003)[64]对航

空公司单一价格管制时的消费者剩余进行分析,对其采用三级价格歧视下的消费者剩

余进行分析,并将两者进行比较;郭嘉莉(2000)[65]在透析差别定价的基本涵义的基

础上,对差别定价在中国电力市场的具体运用及其意义予以探讨;杨凤玲(2004)[66】

从中国部分城市的天然气价格出发,挖掘天然气的不同用户存在不同的价格的深层原因,引出了天然气价格歧视的概念,并分析了天然气价格歧视形成所必备的条件及其

原因;何元庆等(2003)[67】通过分析表明,在一定的条件卜,铁路客运实施季节性差

别定价能增加利润,提高经济效益,铁路客运季节性差别定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在

实际操作上也十分简单易行;魏海峰(2005)[68]对电信运营中的价格歧视方法作了探

讨,并提出电信营运中运用价格歧视策略应注意的问题;杨省贵(2004)[69】在阐述消

费者剩余理论和价格歧视理论的基础上,把价格歧视理论应用到旅游产品的定价分析

中,提出了旅游产品定价的四种模式。文献【70一73]分别讨论了三级价格歧视的市场多

样性(BilaS,1969),指出在具有不同价格弹性的市场上实行三级价格歧视时的最优定

价条件对价格弹性的依存关系(Shin,J:j,Mai,e一e.,Lin,J一e.,1988),以及在实行

三级价格歧视时价格随各因素变动时的变动方向(Nahata,B,Ostaszewski,K,Sahoo,RK.,1990)。

其他形式的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的激励与市场进入

阿姆斯壮和维克斯(Armstrong & V ickers,1993)假设在位者公司服务于两个市场区间,潜在进入者只能进入一个市场,价格歧视对进入者没有战略价值。但是价格歧视使得在位者在竞争市场中设置低价格,而在垄断市场中仍获取垄断利润。此时在位者价格歧视策略下的最优反应将导致竞争市场中的价格低于统一定价下的价格,因此进入者在统一定价下的利润应该更高一些。如果进入成本足够高,不管歧视与否都可能被阻止;进入成本足够低,不管歧视与否进入总能发生;中等进入成本下,价格歧视可能阻止市场进入,统一定价则对市场进入相对宽容。市场进入真正发生后,两个市场的价格都会低于市场进入被阻止后的价格,进入者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也较高。同时,在位者利润下降。他们进一步证明统一定价下的净福利效应是模糊的,因为价格降低带来的效率必须抵消额外进入带来的无效率。总之,在中等进入成本下,价格歧视将成为市场进入的障碍。

基于惠卖定价策略的价格歧视

惠卖定价策略(Paying Customers To Switch,缩写为PCTs)是指在竞争市场中为了吸引竞争对手的用户,向转换用户提供折扣价的定价行为,也称为猎取用户。例如,在能源零售市场互联网市场等订阅市场中公司可以通过记录顾客过去的购买行为来区分新老顾客。例如在互联网接入、移动通讯报纸订阅以及网络型能源零售等市场中零售商就可以采取策略。基于PCTs的价格歧视与传统的三级价格歧视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三级价格歧视是指生产者通过可观察的某些与消费者偏好相关的信号,例如年龄、职业、所在地等来进行价格歧视;而在基于PCTs的价格歧视中公司并不能确切获得与消费者偏好相关的信息,有时在某公司的消费者并不能代表他一定偏好该公司,有时可能消费者对两个公司的产品偏好相同,只是转换成本阻碍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但是过去的购买历史显示了消费者部分信息,使得公司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将消费者细分为不同的群体进而采取价格歧视策略。部分学者将之归于三级价格歧视的扩展,还有部分学者将之视为新形式的价格歧视。

陈(Chen,1997)利用一个两期模型进行研究,在第二期,每个公司需要提供折扣来抵消用户(在第一期购买对手产品)的转换成本表明公司在第一期的市场份额小,在第二期的折扣销售中占的市场份额较大,第二期中对老用户和新用户设定的均衡价格与市场份额无关,只是和转换成本相关。

一、价格歧视对社会福利和产业利润的影响

在垄断条件下强市场是指可以在价格歧视策略下设定高价的市场。在竞争条件下,假设其它公司设定统一价格,对某公司而言,价格歧视策略下可以设定的高价市场是强市场。如果所有公司的强弱市场排序是一致的,则属于对称最优反应,不一致则属于非对称最优反应。

二、

三、

四、多产品下的价格歧视——捆绑销售

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研究

无形资产价值创造研究 国资委从2010年开始对中央企业试行了经济增加值考核,不仅出台了经济 增加值考核的一般规定,还颁布了利用经济增加值考核的实施细则。这一转变对国有企业的传统业绩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并对国有企业管理层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不仅要努力创造利润,更要致力于企业价值创造,不仅要关注短期业绩目 标的实现,更要重视长期成长性的打造和维护。从研究意义来看,本文研究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其一,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无形资本财务理论。本文在界定无形资源、无形资产、无形资本等几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类研究各类无形资产对于企业价值(经济增加值)创造的作用,这对完善无形资产财务理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其二,有利于创新企业财务战略研究。传统的财务战略主要是基于“资金运动论”的财务本质观,着重强调组织资金运动层面的战略。本文则从企业战略的角度研究价值创造问题,不仅要关注资金运动,而且要触及到资金运动背后的驱 动因素。这无疑有利于拓展财务战略研究领域,实现财务战略研究创新。 其三,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研究与战略性资源纳入财务会计体系相关的财务理论与财务方法,如估价方法、效率衡量方法等,这些方法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财务方法体系。在实践方面,本文的研究有利于为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的企业如何最大程度地实现经济增加值目标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新的财务战略观,使他们能够跳出财务的视野,从 战略性资源的角度关注企业价值创造问题。从研究思路上看,本文在阐述经济增加值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对经济增加值与无形资产的关系进行一般理论性分析。 随后,文章将按照经济增加值的构成要素,分别研究无形资产与各要素的关系。从大的方面而言,经济增加值的构成要素主要是收入和成本(包括资本成本),因此,论文也就主要研究无形资产与企业收入创造以及无形资产与企业成本控制两个方面的内容。从经济增加值的具体计算看,其影响因素除收入与成本外,还涉及很多相关因素,例如为促使国有企业能专注主业发展,需要调整非经常(或非正常)性损益;为鼓励企业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按照《实施细则》规定,经济增加值计算指标在计算过程中对于计入当期费用的相关研发费用可以在百分之五 十的范围之内进行加回;等等。由于这些项目或者与企业无形资产没有内在逻辑

小说《简爱》研究的文献综述

湖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科目:美术文献学课程编码:00412011 考试形式:开卷(开/闭卷)考试时间:分钟 适用年级:2012级学年学期:2012-2013 -1 考生学号:M12130500011 考生姓名:高翔考生专业:设计学 ----------------------------------------------------------------------------------------------------------- 题目: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和研究兴趣,自拟题目撰写一份文献综述。 要求:①文献综述必须包含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水平、结语和参考文献部分(参考文献部分要分门别类罗列); ②为该研究设计制作PPT一份,连同此文件word版本刻盘上交; ③注意排版规范,布局合理; ④行文逻辑严密,学术用语规范,语句通顺,标点符号准确。

文献综述 一、前言 《简·爱》(Jane Eyre)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人们普遍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浪漫主义”来源于中世纪的传奇一词。最早使用是在18世纪的晚期,当时人们对古代的冒险离奇故事发生普遍的兴趣。以后人们就把那些同传奇故事、离奇遭遇、想象色彩相联系的事统统成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通常包含两个涵义:一个涵义指一种创作方法,他同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并存,即按照生活应该有的思想化的样子去描绘生活;另一种涵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各国的文学艺术思想。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笔者想通过对浪漫主义的分析与探讨,分析《简·爱》中的一些浪漫主义的因素。作为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产物,《简·爱》和浪漫主义在同一个大环境中,彼此相互影响互相借鉴。《简·爱》中的很多场景描述,都有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不仅仅是从文学手法上,甚至是在描述的场景的色调,背景,冷暖度,角度以及人物表情上等等视觉因素上,都深受当时浪漫主义的影响。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一)国内 国内对《简·爱》研究,以文学作品中文学分析研究居多。现在社会越来越在偏向视觉效果,对多种文学作品的视觉效果分析,能更好的使一个文学作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了解一个作品的时代,一个作品所属的时代风格,才能让读者以作者的视点去看一个作品,感同身受的去体会作品。 国内对《简·爱》相关研究的文献有:潘红的《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袁敏的《<傲慢与偏见>和<简爱>美学追求之比较》,李佳玉的《从<呼啸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洋河股份投资价值分析文献综述 前言 随着证券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与规范、市场创新不断深化、证券市场信息披露不断完善、机构投资者队伍不断壮大、WTO的加入和QFII的引入使得中国证券市场正在加速与国际接轨,投机思维的生存空间已被大大缩水,价值投资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投资理念。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经成为大众所关心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分析评价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已成为当前理论与实践的重要问题。 投资价值是一种资产投资理论,它是非强调投资对象的投资价值,其精髓在于如何寻找及评估价值,投资价值者的原则是市场价格远低于股票内在价格,通过对股票价格的定位分析,选择被市场低估的股票,并应用投资技巧对其进行操作,从而达到最大的盈利目的。 一.白酒类市场宏观分析 夏芳在《茅台进入下降通道高端白酒市场或生变数》一文中讲述茅台的涨价和降价这一事实,通过记者采访白酒专家铁犁和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的回答作为开题,展开对白酒降价原因的分析,专家们认为茅台的降价是因为价格过度飞涨,导致不少经销商大量囤货,价格下降时对囤货的消化:另外,限制“三公”消费也是价格下降的主因,去年11月,国务院法制办公开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规定,机关事务工作应当遵循保障公务、厉行节约、务实高效、公开透明的原则。 《顺应消费者心理需求:白酒企业追求“伪时尚”?》,郭佑辰在文章中认为“无酒不成席”已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饮酒习惯,它所指的是餐桌上要有酒,而且越是重要、正式的场合越是不能离开酒,尤其是白酒。从市场发展来看,白酒这个特殊的产物,不仅能给消费者带来地位、层次、品位、圈子等特征的价值联想,还能出色地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价值。对白酒选择特点为:对白酒有选择差异大,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因为消费心理差异之大,选择白酒品牌往往差异很大,且消费者众口难调,优质及低劣的白酒在市场上会同时存在;伪时尚趋势明显,目前的中高端白酒消费,基本以商务、政务宴请为主,而宴请方主要是满足对方或自己的某种心理欲望。白酒品牌的选择不仅能体现主人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而且还能折射出主人的生活品位及个性性格等特征,“时尚”开始成为一些消费者心理诉求的重要要素,但白酒,自古以来和时尚都相距甚远。 田聪和王建强的《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一文中认为,白酒在我国可谓源远流长,白酒已经是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刚性需求很大。现状分析:在1996 年,我国白酒产量达到了历史顶峰值801.3 万吨,至2004年一直处于衰退状态,从2004年开始,,我国白酒行业一路稳步回升,产量逐年增长,幅度逐步递增。另外,由于白酒是一个粮食消耗性产业,与国家倡导的环境保护政策不太吻合,国家可能会在产业政策上对白酒行业进行结构性限制与整合,重新进行资源配置,鼓励大中型白酒企业发展,这对大多数中小白酒企业将会很不乐观。一.白酒产量波动原因分析: 首先是国家政策的调整, 其次是替代产品的发展。二.白酒行业竞争状况分析:(一)从“品牌战”到“品类战”,,我国白酒产品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茅台、五粮液的第一集团。其次是以泸州老窖、洋河、郎酒等为代表的第二集团,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竞争相当激烈,各品牌都想从第二集团脱颖而出,成为继茅台、五粮液之后的第三品牌。(二)其他酒类对白酒的冲击,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转变,酒类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取消关税壁垒,洋酒大量进入,国内的啤酒、保健酒、黄酒、加上国际葡萄酒等都给白酒行业的扩张带来了压力,不断蚕食着白酒的市场份额。三、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高端白酒市场继续垄断,2010 年五粮液、茅台、泸州老窖的销售额整个白酒行业销售额的百分分别为39%、37%、7%;中高档酒竞争加剧,低档酒销量减少,调查显示,有32.5%的消费者择20- 40 元的白酒,38.7%的消费者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财务管理 基于EVA的企业价值评估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风险投资、企业并购、企业重组及股权交易等产权交易活动已蓬勃开展起来。而开展产权交易的前提与核心无疑是企业价值大小,因此,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同时,伴随着财务理论的发展,把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的最终目标得到了广泛认可,这就要求衡量企业价值的指标能准确反映为股东创造的价值,EVA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运而生。如今,EVA价值评估法已经成为理论界探讨的热点。从理论上而言,研究可以让我们了解EVA价值评估法,知道EVA价值评估法是当前主流企业价值评估法——自由现金流估价法的演进,其提出了新的价值观,进一步完善了企业价值评估理论体系。从现实意义而言,研究可以使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真实价值,便于企业兼并收购活动的定价,有利于投资者做出理性投资。引导企业管理者重视价值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有助于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 预期目标:研究将主要通过财务预测,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熟悉、了解了EVA价值评估法的基础上,用EVA价值评估法对得润电子的历史价值进行评估,并对今后几年该公司的价值进行预测,以利于投资者、管理者了解该企业的价值,做出相应决策。2.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公司价值评估在理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原先的模型进行修正,使得评估结果更加准确。Hemnatha S B Herath和John S Jahea Jr(2002)在他们的论文中,基于期权定价理论,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用于在股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评估管理弹性的价值。 (2)在原先的理论基础上,加入新的理论,让两者相互结合,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Alvaerz和Stenbacka(2001),为了确定多阶段技术项目中的最优临界值,将马尔可夫链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他的研究表明,市场不确定性的增加同时增加了更新技术和采用现有技术的实物期权价值。

商业模式变革文献综述

商业模式变文献综述 1.商业模式的概念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商业模式的重要作用已得到各界的高度认可与重视。众多企业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的情况下,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但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还是不够系统、完善。一般定义:为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把能使企业运行的内外各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高效率的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运行系统,并通过最优实现形式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客户价值,同时使系统达成持续赢利目标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商业模式的真正含义,理论界没有形成统一的权威解释。笔者将对商业模式的四个角度对其概念进行综述。 经济(盈利)角度:经济类的定义仅仅将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经济模式,其本质内涵为企业获取利润的逻辑。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收入来源、定价方法、成本结构、最优产量等。许多研究者都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Stewart 等 ( 2000 )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能够获得并且保持其收益流的逻辑陈述。Rappa ( 2000 ) 则认为商业模式的最根本内涵是企业为了自我维持,也就是赚取利润而经营商业的方法,从而清楚地说明企业如何在价值链 ( 价值系统) 上进行定位,从而获取利润。Hawkins ( 2001) 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企业与其产品/ 服务之间的商务关系,一种构造各种成本和收入流的方式,通过创造收入来使企业得以生存。Af uah 等 ( 2001 ) 把商业模式定义为企业获取并使用资源,为顾客创造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价值以赚取利润的方法。商业模式详细说明了企业目前的利润获取方式、未来的长期获利规划,以及能够持续优于竞争对手和获得竞争优势的途径。 运营角度:运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企业的运营结构,重点在于说明企业通过何种内部流程和基本构造设计来创造价值。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产品/ 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流程、资源流、知识管理和后勤流等。也有许多研究者从这个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和本质阐述。Timmers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表示产品、服务和信息流的架构,内容包含对不同商业参与主体(business actors) 及其作用、潜在利益和获利来源的描述。Mahadevan 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与商业伙伴及买方之间价值流(value stream) 、收入流(revenuestream) 和物流(logistic stream) 的特定组合。Applegate 把商业模式说成是对复杂商业现实的简化。通过这种简化,商业模式可用来分析商业活动的结构、结构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商业活动响应现实世界的方式。Amit 等把商业模式看作是一种利用商业机会创造价值的交易内容、结构和治理架构。他们描述了由公司、供应商、候补者和客户组成的网络运作方式。 战略角度:战略类定义把商业模式描述为对不同企业战略方向的总体考察,涉及市场主张、组织行为、增长机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性等。与此相关的变量包括利益相关者识别、价值创造、差异化、愿景、价值、网络和联盟等。目前来看,国外对商业模式的定义大部分属于这个范畴。KMLab 顾问公司(2000) 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关于企业如何在市场上创造价值的描述,内容包括企业的产品、服务、形象与配销的特定组合,还包括用以完成工作的人员与作业基础建设的基本组织。Linder 等(2000) 认为商业模式是组织或者商业系统创造价值的逻

无形资产评估论文

万方科技学院《资产评估学》期末论文 题目论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系别会计系 专业会计学 班级 2010会计学本科6班 学号 201003030640 学生姓名范姗姗 完成日期 2013年6月16日

论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范姗姗10会本六班 40 摘要:本文从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目前我国资产评估的发展状况,针对无形资产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方法;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的快速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无形资产在企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强,无形资产的交易也日益活跃,但是由于我国对无形资产评估起步较晚,在实际进行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有效发挥资产评估的作用,本文指出了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关对策。 1 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基础 根据我国2009年7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是指特定主体所拥有或者控制的,不具有实物形态,能持续发挥作用且能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具体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商标权等。其特点是:非实体性、价值形成的积累性、开发成本界定的复杂性、价值较大的不确定性、能带来超额收益或追加收益特性。资产评估的方法为收益法,成本法,市场评估法,它们的适用程度依次降低,收益现值法是现在企业最常用的方法。 由于对于无形资产的具体范围目前并没有明确的界定,而我国开展评估的时间也较短,理论程度不够完善,而且诸多问题尚未澄清,使得我国无形资产评估中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我们发现无形资产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2 无形资产评估存在的问题 2.1 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发展缓慢 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尽管已经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实践情况相比较,还显得比较落后。加强无形资产的理论研究,完善无形资产理论体系对优化无形资产配置、提高无形资产运营效益、维护所有者权益等有着重要意义。 2.2 无形资产界定不清,评估标准不规范,经常造成无形资产的低估

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的比较文献综述

《红楼梦》与《傲慢与偏见》比较的综述文学院08汉语言文学一班闵芙蓉 20082435 引言:从某种意义上说,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话题, 而作为爱情的升华, 便是婚姻了。《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两本著作则是这一类的代表。《红楼梦》自18 世纪中叶成书以来, 以其巨大的思想艺术成就, 拨动了亿万读者的 心弦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文学名著。《傲慢与偏见》由19 世纪初期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所创作。在作品中, 作家以其女性独特的敏锐目光, 用现实主义的手法, 细致深刻地表现了那个时代中产阶级的生活是文学宝库中驰名中外的作品。两部作品描写的是同样儿女悲欢事,同样两本世情书,引起了中外许多学者对它们的研究和思考。 关键字:《红楼梦》《傲慢与偏见》爱情女性意识 两部小说作为世界经典名著,许多学者已对他们进行过深刻的研究,并阐发出各自的观点。同时在某些方面,他们的观点还存在着某些相通性。一、赵景俞、赵双之学者的观点较为相似,他们认为两部作品几乎同时产生于 东西方不同的两个国度,但都受到当时社会制度的影响而进行的创作。《红》当时的创作背景是封建专制主义,《傲》则是新兴的资本主义,而且都是对上层社会日常生活的描写。两部小说的取材都不是当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 也不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题材, 而是上流都是上层人物、封建贵族或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天天见的日常家庭生活。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世情小说。《红楼梦》和《傲慢与偏见》都是写实性的小说,《红》以当时封建社会一个官僚家庭贾府为中心, 写出了一群贵族、特别是少男少女们的生活、交往和爱情婚姻。《傲》也是以中产阶级班纳特家为中心, 写了他们家五个女儿和邻里、亲友的交往以及她们的爱情婚姻。 所以前者常被认为是社会的悲剧,后着则是性格的悲剧。 二、张兵和王晶晶两位老师是从两部作品的爱情和婚姻为着眼点而进行阐述 的。他们认为林黛玉和伊丽莎白是爱神分别播在中国和英国的两颗情种。 女子同属“痴情女” , 男儿皆为“钟情郎”。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重情郎情深愈执著。在前一部作品中的林黛玉从小在贾府和宝玉两小无猜的一起长大,感情相当微妙。两个人一直是真心相对,虽然中间穿插着各种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文献综述研究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随着1998年住房体制的改革,我国政府提出将住宅建设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地产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加速时期,房地产市场发展非常迅速,房地产投资增速高于其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使得房地产市场存在很大的泡沫风险。此外由于我国房地产业收益过高,这必然会引起社会上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各种资源涌入房地产市场,掀起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热潮,这也可能使得房地产投资资本积累过度,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对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回顾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研究及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做好准备工作。 1经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文献回顾 在整个研究经济增长的发展史上,投资形成资本, 结合劳动力的投入,共同构成了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生产要素。在经典增长理论中,投资(尤其是物质资本投资)是一个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实现高速增长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仅仅依靠大量投资还不足以保证经济增长,从长期来看一个国家的宏观投资效率才是关键。通过对已有的文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认为目前对宏观投资效率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从投资总量的角度分析是否存在投资过度或投资不足的问题;从投资结构的角度分析资本在不同行业、地区的配置是否合理。 分析宏观投资总量效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根据新古典增长的动态效率理论,运用AMSZ 准则进行测算。宏观经济中动态效率的概念最早来自菲尔普斯(Phelps , 1961),后来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索洛增长模型中有了精 确的数学表达。在索洛增长模型中,资本积累的“黄金律”水平,就是“使消费最大化的稳定状态”时的资本存量(记为k * gold ),可证f ′(k * gold )=n+g+δ①。如果经济达到稳态时k * >k * gold ,则存在过度资本积累问题,这时经济处于动态无效 状态,其资源配置不再是帕累托最优的。从动态效率的定义来看,最直接判断经济中是否存在投资过度的标准,就是比较资本边际收益率与黄金律的水平。但在实际应用中准确估算边际资本收益率很难,幸运的是Abel 等(1989)提出了一个简便易行的AMSZ 准则:如果一个国家每年的总资本收益始终大于当年的总投资(D>I ),那么这个国家的宏观投资就是动态有效的,否则就是动态无效的。根据“黄金律”和AMSZ 准则,史永东、齐鹰飞(2002)和袁志刚、何彰勇(2003)研究了我国宏观投资的动态效率问题,认为中国经济是动态无效的,且存在资本的过度积累问题。在此基础上,刘宪(2004)认为史永东和袁志刚等不应当将生产税净额从总收益中去掉,从而低估了我国经济总的总资本收益。刘宪修正后的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经济从总体来看,近年来一直处于动态有效状态,并未发生资本的过度积累问题。项本武(2008)遵循AMSZ 准则,但运用更新后的总资本收益计算方式,对我国1994-2003的经济动态效率进行重新测算,得到在样本期内,我国经济的动态效率是波动的,投资率较高时,经济处于动态无效状态,投资率较低时,经济处于动态有效状态,这与我国经济的投资驱动型特征相吻合。 对宏观投资结构效率的评判方法主要是,资本边际收益率均一化准则。即通过测算资本边际收益率差异的变化趋势,来判断资本配置效率是否提高,如龚六堂、谢丹阳(2004)的表述“一般来讲,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差异变小就表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得到改善② 。在一般均衡理论 中, 当且仅当要素价格等于其边际生产率的时候,资源配置才是有效的, 经济整体也达到帕累托最优,我们也可以据此判断资本配置效率。然而在实际中我们看不到资本的—————————————————————— —作者简介:李文华(1982-),女,山东栖霞人,硕士研究生,教师,研究方向为会计电算化;李文龙(1985-),男,山东栖霞人,宁波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计量与风险管理。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效率的文献综述研究 A Survey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 李文华①LI Wen-hua ;李文龙②LI Wen-long (①山东协和学院,济南250107;②宁波大学,宁波315200) (①Shandong Xiehe Institute ,Ji'nan 250107,China ;②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00,China ) 摘要: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近年来出现不少关于房地产投 资过度以及存在泡沫的言论,如何从我国目前投资体制以及政策引导角度分析房地产投资效率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整理和介绍了经 济增长与投资效率的文献及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尽量准确地介绍这些研究方法并相应作出分析和评述,为后面进一步深入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帮助。 Abstract:The real estate industry,as the basic and dominant industry,has promoted the growth of national economy.Has real estate over -invested?Is there a bump in real estate market?So the study of the efficiency of real estate investment has great mean in the background of our own investment system.This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researches about economic growth and investment efficiency and about real estate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关键词:房地产投资;经济增长;投资效率Key words:real estate investment ;economic growth ;investment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195-03 ·195· DOI:10.14018/https://www.360docs.net/doc/946263773.html,13-1085/n.2013.14.154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绩效评价是管理者完成其利润目标和战略的工具,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如何进行企业绩效评价,各种绩效评价体系科学性如何则成为理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四本核心期刊上有关“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为样本,统计分析了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现状,评述有关观点,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值得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企业绩效;统计分析;评价;文献综述 Abstract: The assessment of company’s performance is a tool for managers to accomplish the company’s goal of profit-making and strategy. Appropriate assessment of a company’s operating performance has become fundamental part of modern company management. T herefore, how to assess a company’s achievements and to what extent different kinds of assessment system are scientific form the critical research areas. Previous literatures published on four core periodicals from 2001 to 2006 ----Study on Accounting, World of Management, Comments on Management by Nankai University and Economic Theory and Management-----have been taken as samples 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the study on company’s achievements in our country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some relevant ideas are discussed and potential problems and further study directions are pointed out as well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Enterprise performance; Statistical analysis; Assessment; Literature Review 企业绩效评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和体系来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一直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目前较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来自西方创造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等工具。但其实,立足于我国的企业实践,也有许多值得借鉴挖掘的方法。本文以2001年至2006年期间发表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商业模式、共生体与商业生态:案例与理论 魏炜朱武祥林桂平 摘要: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只包括核心利益相关者、微观视角的商业模式或包括所有宽泛利益相关者、宏观视角的商业生态。本文在商业模式和商业生态之间建立起中观视角的新概念——共生体,为同个商业生态中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建立起同一个坐标系,使不同商业模式的企业之间进行比较成为可能;也为企业创新、重构商业模式提供更为广阔但又不过于宽泛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为更好阐述理论,本文采取DG公司的商业模式重构过程作为共生体概念导入、逻辑解释和理论体系建构的单案例研究样本。关键词:商业模式共生体商业生态利益相关者 Abstract: The essence of a business model defines a transaction structure that involves stakeholders. In this article, we examine the transaction structure, including transaction relationship, forms and so on, among these stakeholders, and introduce a new concept of “symbiont”, the aggregation of the business model of the focal firm as well as the business models of its stakeholders. By proposing this innovative concept, we bridge the gap between macro (Business Ecosystem) and micro (Business Model) views and therefore broaden our thinking of business model. The concept of “symbionts” in business model that we create provides a share coordinate system for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in the same business ecosystem, making it possible to compare different business models directly. What’s more, it allows us to analyze a focal firm's business model in a micro viewpoint, which may suggests how to restructure or reform the focal firm in a surgical way based on the anatomic picture of the company. We focus on the 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 of an old-lined agriculture firm in China to better explain our theory. Key Words:Business Model, Symbionts, Business Ecosystem, Stakeholders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管理学科,研究对象为企业组织及其内部各部门、人员等之间的关系和业务活动、管理活动。视角从微观到宏观分别为人员、组织和产业。评价标准则为运营的业绩指标——如何更好地发挥既定资源禀赋的最大能力。 商业模式研究对象为焦点企业(商业模式研究的对象)及其利益相关者,考察他们之间的交易关系、交易方式等组成的交易结构总和。视角进一步拓展,微观至焦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处于企业内部、具备独立投入产出、独立利益诉求、独立权利配置,如物流、信息平台、支付平台等),宏观至整个商业生态,包括焦点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企业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客户、竞争对手,甚至焦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相关者,如供应商的供应商、客户的客户、竞争对手的合作伙伴等等。评价标准则是价值的创造、传递效率。观察价值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创造和传递,焦点企业从中获得多大的价值等。 这种视角的拓展,具备三方面意义:第一,从商业生态等宏观结构定位焦点企业的价值

企业盈利能力的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综述 摘要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最终目的。也是投资者投资的基本目的。获利能力的大小显示着企业经营管理的成败和企业未来前景的好坏。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这就需要对企业进行盈利分析。本文献综述主要归纳有关论述企业的盈利状况和盈利能力分析的文献资料。 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盈利能力、 一、盈利能力分析的涵义综述 南开大学出版社,崔也光在2005年的《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能力分析的。内涵有阐述。他说,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各种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本钱能力及规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各环节经营结果的具体表现,企业经营的好坏都会通过盈利能力表现出来。 陈红权在《企业偿债与盈利能力的分析评价》说:“盈利能力,也称为获利能力,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盈利水平及盈利的稳定、持久性两方面内容。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中,人们往往重视企业获得利润的多少,而忽视企业盈利的稳定性、持久性的分析。实际上,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不能仅以企业利润总额的高低水平来衡量。虽然利润总额可以揭示企业当期的盈利总规模或总水平,但是它不能表明这一利润总额是怎样形成的,也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否按照现在的水平维持或按照一定的速度增长下去,即无法揭示这一盈利的内在品质。所以,对盈利能力的分析不仅要进行总量的分析,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盈利结构的分析,把握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黄明、郭大伟在《浅谈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说,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盈利能力的大小是—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相对于一定的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利润率越高,盈利能力越强;利润率越低,盈利能力越差。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最终可通过企业的盈利能力来反映。无论是企业的经理人员、债权人,还是股东(投资人)都非常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并重视对利润率及其变动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二、有关盈利能力分析对象的综述 (一)洪国赐、卢联生著《财务报表分析》中对盈利分析对象有全面的阐述:1.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经营的获利能力。

论文范文—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无形资产评估方法研究 我国对无形资产的关注和研究是从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目前基本上处于借鉴西方国家无形资产评估理论和方法的阶段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对无形资产内涵的确定、类型的划分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基本上都是引进外国的。我们对无形资产的认识不深入,实务操作也处于起步阶段,这必然给我国的无形资产评估工作的发展完善带来一定的困难。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知识经济的崛起,无形资产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也逐渐认识到无形资产在生产和经营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无形资产的评估和研究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所以对无形资产基础理论的研究和规范实务操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无形资产评估传统方法评析在无形资产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处于核心地位。目前无形资产评估的主要方法有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下面对这三种方法进行评析并对应用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 讨。 (一)成本法。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历史成本(即最开始购置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支付的完全成本)或简单重置成本(即以重新购进或创造无形资产时所需的支出费用)作为推算无形资产价值的主要依据。无形资产的重置成本法,是指在评估无形资产时,按被估资产的现时完全重置成本(重置价)减去应扣减损耗及贬值,或乘以成新率来确定被估无形资产价值的一种方法。公式为:无形资产评估值=无形资产重置成本X成新率。在实际运用中,重置成本 是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历史成本体现了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具有易获得性和可验证性,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成本法的适用场合是以摊销为目的的无形资产的评估,但相对于有形资产来说,无形资产有其特殊性,所以成本法的使用也有局限性。一是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弱对应性及虚拟性等特点,因此根据历史成本调整得到的重置成本来评估无形资产现值是不合理的。二是无形资产的成新率很难确定。三是大多数无形资产常常存在着开发成本高而应用前景差或开发成本低而应用前景好的现象。对这样的无形资产用成本法进行价值评估是不合适的。 (二)收益法。收益法是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未来预期资产未来收益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

最全的企业价值评估文献综述

1绪论 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与资本市场的逐步发展与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通过并购进行资本扩张,增强市场影响力。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带来了国民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各级政府也相应地出台了许多规范资本市场的法规政策及其配套指引,这些都促使资本市场中的并购历程向着更深更远的方向发展。 企业并购活动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1984年7月,保定市纺织机械厂以承担兼并企业全部债权债务的形式,并购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该厂已处于连年亏损,几乎面临倒闭状态的企业,这是发生在中国的首例并购案例,它开创了中国国有企业间并购活动的先河。过去的几十年里又相继发生了许许多多类似的并购活动,掀起了一股股来势凶猛的企业并购浪潮。但由于企业并购在我国的起步时间比西方国家晚了整整几十年,加之我国目前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资本运营的体系不完善,许多制约企业并购的根本问题尚未解决,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活动与并购价值评估方法的应用现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我国企业的并购动力主要是来自政府方面的推动,尤其体现在一些国有企业之间的并购活动当中。但随着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不断推进,许多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角度,主动进行并购活动。 第二,并购价值的评估方法陈旧。虽然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并购活动还处于初步发展时期,配套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股权结构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并购的良性发展。从技术角度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并购价值的评估最常用的方法是重置成本法和收益法,它们被盲目地广泛使用,而没有考虑到不是所有的并购类型都适用这两种方法。重置成本法主要侧重于对当前企业资产价值的静态度量,而没有考虑到企业资本未来的收益能力。重置成本其实评估的并不是企业的价值而是当前资产的价值。同时,收益法在我国某些并购案例中也并不适用,因为使用收益法所需的部分行业参数中目前市场条件下很难获得,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并购中的评估方法应用。 第三,我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大多是通过并购双方直接接触完成的,投资银行等市场中介机构的作用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在西方发达国家,从并购发动、融资安排到价格确定等各个环节,中介机构都起到推动作用。但我国尚处于缺位状态的中介机构,不得不使我国的企业并购仍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市场化、规范化。 .2研究意义 资本市场中并购事件无一不牵涉企业部分或全部资产产权的转移,能否成功转移都需要合理的定价来支撑,这使并购资产的定价机制也面临考验。能否合理地评估并购资产的价值,决定了交易价格对资产真实价值的反映程度,也就决定了企业间并购交易能否顺利实现,同时它还影响着资本市场能否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纵观资本市场中层出不究的并购案例,其并购的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并购的主体也各不相同,那么目标企业定价所适用的评估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所体现的评估方法特点也就不同,因此,在并购资产的评估过程中,评估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方法的运用对资产交易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以中国资本市场中企业间的并购活动为切入点,立足于不同的并购类型,着眼于研究以并购为目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分析不同的并购类型下价值评估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试图在资产定价的合理性和适用性上提出一些有用之策,从而体现了以并购为目的的价值评估方法研究对于今后并购活动中的资产定价,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国内外文献对比研究

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的文献综述 【摘要】动态复杂的外部环境下,企业的需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商业模和战略的动态变化成为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而在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方面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如何,这是本文的关注重点。本文从商业模式与战略转型纷繁复杂的研究框架中选取了现阶段更受关注的四点——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商业模式转型、战略转型的驱动因素以及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论述重点,对国内外的研究做出梳理 【关键词】管理者认知商业模式战略转型多元化 一.管理者认知在战略中的作用 尚航标、李卫宁和蓝海林(2013)给管理认知做出了如下定义:管理认知是企业战略决策者在进行战略决策时所用到的一种知识结构。管理认知通过提供信息搜寻功能、信息解释功能和行动逻辑功能来影响企业战略决策,进而影响企业绩效并决定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 在过去的20年中,管理者和组织认知(MOC,managerial and organizational cognition)在战略管理研究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Walsh,1995;Huff,2005;杨迤等,2007;Kaplan,2011)。SuchetaNadkarni and Pamelas.Barr(2008)将管理认知划分为注意焦点(attention focus)和环境—战略因果逻辑(environment-strategy casual logics)。其中注意焦点是指高层管理者对他们所处的外部环境的主观认知程度,这些认知受一个(或多个)领域的观念的支配,而忽视其他领域。Daft and Weick (1984)认为关于环境与战略之间因果关系有两种不同的逻辑方式,一种是环境驱动模式(environment-driven)所代表的确定逻辑(deterministic logics),一种是解释驱动模式(interpretation-driven)所代表的前摄逻辑(proactive logics)。在环境驱动模式中,高管认为环境决定战略,因为高管所感知的环境是确定的、剧烈的、可测量以及有决定因素的,他们先了解那个环境的需要继而提出反应战略。在解释驱动模型中,高管根据战略来确定环境,因为高管所面对的环境是更不确定和更难分析的。武亚军(2013)将MOC的研究领域归纳为三个:一是行为决策理论研究,它关注认知偏见、简化原则等在战略决策中的应用及调整;二是认知地图和认知结构研究,它主要关注管理者的认知方法;三是认知结构与战略管理过程的联系,包括战略形成和实施过程。武亚军运用认知地图和扎根方法对华为公司领导人任正非进行分析,发现了“战略框架式思考”和“悖论整合”两个典型认知模式,在中国转型发展的复杂动态环境下,任正非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有价值、稀缺、难模仿、难替代等特征,是华为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来源。 管理者认知在企业战略形成、推进及转型等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达成了一致。Tushman & Romanelli (1985)指出,高管的变革与继任是克服转型障碍的重要机制。Tushman等(1985)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的下滑并不能直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而是否存在新任管理者是关键的调节因素。Loasby(2002)认为,企业成长阶段演进及相应的组织变革,都与企业管理者对未来变革和成长机会的认知变化发生直接关系。Yokota & Mitsuhashi(2008)的研究发现,新任管理者是否可以推动战略转型的实施取决于其是否可以改变战略决策的过程;高管的变更与继任并不是触发战略转型的充分条件,只有当高管变更后管理者价值观和利益偏好发生改变时,战略转型才会实施。在国内,薛有志等也认为管理者的认知过程是形成战略的组织因素中必不可少的动态要素;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将优化高管团队构成和改善经营者战略思维作为提升企业战略决策能力的关键;尚航标黄培伦(2010)在对万和集团的案例研究中提出了有限理性视角下企业管理者认知对企业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