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河北省委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作者:河北省建设信息中心日期:2006-07-11 00:00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如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阶段出发,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与时俱进地解决“三农”问题、造福亿万农民群众而采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河北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比重很高,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紧迫而艰巨。目前,我省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符合河北省情,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河北”,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是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是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的民心工程。建设新农村,促进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是关键,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根本。必须始终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着力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必须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广辟农民增收渠道,逐步建立完善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必须始终把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作为重要环节,加强教育和培训,加快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目标,而不是简单的村庄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主要矛盾和问题的应对之策,更是促进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不仅是“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而且贯穿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省既面临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又面对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国家采取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我省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成效显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经验;京津冀都市圈加速崛起,将促进我省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尚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期发展阶段,生产力总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推进新农村建设面临着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市化水平较低,财政实力较弱,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相对不足;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尚未消除,城乡产业对接、资源共享、要素流动的渠道不够畅通;传统农业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农民增收

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农业农村经济整体上还处于爬坡阶段;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水平较低,农村民主政治制度还不够完善。加之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尚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处于贫困状态,使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更具复杂性。对此,必须有一个正确认识与科学把握,既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紧紧抓住机遇,积极组织推动,加快建设步伐,又要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树立长期奋斗的思想,坚持从基础抓起,避免急功近利,确保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四)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基本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为着力点,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大扶持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加强组织领导,扎实稳步地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五)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两大战略举措一起抓,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现实基础,合理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

———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行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握规律、循序渐进,不搞形式主义,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不加重农民负担,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六)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经过努力,力争达到以下目标:

---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畜牧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2%以上;特色主导产业更加明显,农村二、三产业有较大发展,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农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年均增长6%以上;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明显加强,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以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初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5%以上。

---农民素质实现新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巩固,职业技术教育快速发展,科技文化素质较大提高;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建立,崇尚科学、诚信友爱、懂法守法、厉行节约的社会风气基本形成。

---村容村貌呈现新变化。村庄规划科学合理,房屋建设经济实用,街道整洁,环境良好,4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村内道路硬化、街院净化和村庄绿化。

---乡村治理形成新机制。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机制比较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更加完善;农村社会稳定,农民安居乐业。

(七)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是我省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是在实践中摸索出的有河北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好路子。创建文明生态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上是一致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载体和重要抓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明生态村创建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和部署,坚定不移地开展下去。要认真总结推广创建经验,突出创建重点,改进方式,保持特色,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继续以治理村容村貌为突破口,抓好道路硬化、街院净化和村庄绿化,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为重要内容,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通过深入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到2010年,力争40%的行政村跨入创建文明生态村先进行列。

三、统筹城乡发展,构建以城带乡良性互动新机制

(八)统筹推进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要把城市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妥善处理工农城乡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机制。这既是工农城乡关系的重大调整,也是农村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没有城市化的带动,"三农"问题不可能得到根本性解决;没有新农村建设,城市发展就缺乏坚实基础。要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把城市化摆在活跃全局的战略位置。按照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原则,对城市与农村的发展统筹考虑,统一规划,使城乡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等方面,实现协调发展和共同进步。

(九)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增强城市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和转移农村人口的能力。鼓励城市企业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实施产业扩散,加快与农村产业对接,促进农村资源开发和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对成效显著的,省里给予政策扶持和专项奖励。要把促进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为农民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逐步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认真解决农民工在居住条件、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加强输入地与输出地的联系协调,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十一五"期间,力争全省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0万人以上。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农村人口城市化。对进城临时务工人员,实行亦工亦农、城乡双向流动的政策,落实劳动合同和劳动用工登记制

度,依法保障其合法权益;对在城市已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进城人员,要创造条件使之转为市民,依法享有当地居民应有的权利;对因城市建设而被全部征用土地的农村人口,要转为城市居民,城市政府要在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

(十)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中央"三个高于"政策,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各级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并逐步形成新农村建设稳定的资金来源。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把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专项事业费70%以上用于农村;调整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在确保国债资金用于"三农"比例不降低的同时,新增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用于"三农";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主要用于"三农"。各级预算超收资金安排要向"三农"倾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政策,增加对农民种粮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增加对产粮大县和财政困难县的财政转移支付。积极推进支农资金在各级次的整合,认真搞好以县为单位的资金整合试点工作,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切实履行支持"三农"的职责。优化农村投资环境,探索建立政策引导机制,促进社会资本向农业农村投入,逐步建立起多元化的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十一)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与统筹区域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十一五"时期,要把消除贫困、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点。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加大整村推进力度。以张承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太行山区综合开发和黑龙港地区特色经济发展为重点,完善专项规划,整合扶贫资源,明确扶贫责任,确保如期完成任务。加强扶贫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产业化扶贫,抓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规范"周转畜、周转棚"项目管理,提高周转效益。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贫困人口,积极稳妥地实施移民搬迁。继续增加扶贫投入,完善管理机制,提高使用效益。以"四帮一"活动为重点,进一步开展社会帮扶工作。到2010年,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确保已解决温饱的低收入人口稳定脱贫。

四、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

(十二)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稳定粮食、提高菜果、做强畜牧的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粮食生产,要突出抓好节本降耗,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稳定建设4000万亩优质高产粮田。蔬菜和果品业,要重点抓好提质增效,加快培育壮大一批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畜牧业,要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大力实施千万吨奶工程,不断提高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水产业,要重点扩大优质水产品养殖,促进远洋渔业发展,合理保护和综合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业标准、检验检测和产地认证三大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不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十三)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省、市、县都要抓一批突破性、标志性大项目。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对带动我省

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用明显的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进一步研究制定积极的财政支持政策。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合作,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创新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吸收专业生产农户参股,为农户提供担保服务,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加强银企对接,扩大招商引资,切实解决龙头企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加强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力。"十一五"期间,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每年增长2个百分点,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00家,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40个以上。

(十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作用。把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放在公共财政支持的优先位置,加快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实行分类管理的办法,健全和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建立和推行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培育科技推广重点示范户,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加强农业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的联合攻关,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抓好先进适用技术组装配套,促进良种良法良机推广普及,力争三年基本实现"一县一业一园",逐步达到"一村一品"。到2010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左右。

(十五)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发展。合理有效利用农业资源,把发展节水农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鼓励生产使用节电、节油型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设备。大力推广农作物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促进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和微生物还原。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实现农业集约化经营。围绕推进生态省建设,切实搞好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重点流域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稳定完善政策,培育后续产业。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为切入点,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培育生物质产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十六)进一步完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政策。县域涵盖"三农",连接城乡,县域经济是城乡经济的结合点。要打破城乡壁垒,把农村的资源、城市的产业与农民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协调、良性互动的区域经济。积极调整产业发展政策,抓住城市扩张、产业转移等重要契机,切实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千方百计融入城市产业体系,形成城乡衔接的产业格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全民创业行动,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完善和落实扩权强县政策,逐步扩大扩权县范围,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省要选择一批有条件的中心镇,抓紧开展扩权强镇试点。继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实施激励性财政体制,不断增强困难县的财政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县域经济监测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激励处于不同层次的县(市)争先进位,加快发展。按照"城乡统筹、三化(城市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互动、富民强县"和"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加大推动力度,实行科学指导,通过强县带动和弱县奋进,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十七)着力培育县域特色主导产业。要把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作为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区域特色为依托,综合分析资源、市场、人才等方面优势,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培育特色经济,努力打造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特色主导产业已经形成的地方,要加快促进产业成长,提升技术层次,延长产业链条,带动周边发展,尽快形成区域经济中心;特色主导产业已具雏形和发展潜力的地方,

要在政策上给予重点扶持,整合资源,深度开发,逐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按照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集群发展、人口向城镇转移的思路,推动县域产业布局优化。

(十八)加快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强化社会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推进技术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优化中小企业布局,着力扶持百强民营企业、百家成长型企业、百个名牌产品,建设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集团。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本地优势产业,在资金、项目、技术、用地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加快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集群,为农村城市化奠定产业基础。完善创业辅导、信用担保、人才培训三大服务体系,到2007年各县要建成一个创业辅导基地,2010年全省担保资金达到100亿元,并切实提高担保资金的实际使用率。抓好民营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民营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促进更多民营企业走出去,拓宽发展领域,实现新的跨越。"十一五"末,全省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

(十九)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抓好"双百市场工程"建设,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培育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经营,建立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新型营销体系,改善农村市场环境,促进农村消费。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各级供销合作社要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合作,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大力推进县级供销社综合改革,积极实施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工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支持发展农村流通专业合作组织,继续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搞好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努力改善农产品物流环境,促进农产品运销。到2010年,力争实现"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覆盖全省90%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二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田间配套工程。大力推广农业综合节水技术,加强小型灌区节水改造、雨水集蓄和黑龙港流域咸淡混浇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抓好粮食主产区改造中低产田和中型灌区节水改造,积极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全面提升地力。抓好农村土地开发治理和村庄占地整理工作。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形成覆盖广大农村的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农业防灾体系和动物防疫、植物保护、森林草原防火体系建设,提高保障水平。进一步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工作。积极预防和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土壤污染和养殖污染治理,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加强气象工作,提高农业气象服务和人工影响天气水平。

(二十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乡村道路建设,积极推进村内街道硬化。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有效改善农村供用电条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优先解决水质不达标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及局部地区饮水困难问题。加强农村沼气等清洁能源建设,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十一五"期间,农村沼气普及率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搞好村民中心建设,力争实现每个行政村有一个综合活动场所。

(二十二)加强村庄规划与建设。依据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要求,优化县域村庄空间布

局,搞好村庄规划。以农民集中居住为导向,加强规划建设审批管理,确保新建翻建农房按规划建设。各级都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编制村庄规划,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治理"空心村",引导规模过小和具备条件的村庄适当合并,促进村庄布局优化和人口集中,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中心村建设。引导农民自己动手,搞好农村污水、垃圾处理,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村庄治理要突出特色,保护好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传统民居。防止大拆大建,防止加重农民负担,防止形成新的集体不良债务。

七、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二十三)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教师工资发放和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2007年起,对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继续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对口支援贫困地区学校工程。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有计划、分地域兴办一批寄宿制学校,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活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化对农村学校收费的规范和监管,切实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重视抓好农村特殊教育工作,保障残疾学龄人口的受教育权利。

(二十四)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农民,着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经营技能、创业就业能力、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各级财政要将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纳入预算,逐年增加投入。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形成培训合力,提高培训效果。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农村初、高中毕业后未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力争全员接受技能培训。大力开展"绿色证书"培训和各种农业适用技术培训,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扩大实施规模,完善补贴办法,提高补助标准,重点培育社会需求量大的制造业技术工人和专业服务人才。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劳务培训基地,发展订单式培训,抓好岗位技能培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积极推进创业培训,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继续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回村创业,对做出突出成绩的予以重用和奖励。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移风易俗,促进乡风文明,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

(二十五)振兴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到2010年县(市)要有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和文化馆,乡(镇)要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要有文化活动场所。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太行山革命老区宣传文化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继续实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传播先进思想,普及科学知识,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体活动,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和监督,抵制腐朽落后文化。实施河北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加强对农村传统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整理和保护,培育发展一批"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

(二十六)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加快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8年在全省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0年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

加强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的改造,实现每个行政村有一个标准卫生所(室)。建立与农民收入相适应的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农村医疗服务。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中心卫生院建设。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对乡村医生定期实施培训,不断提高诊治水平。加强农村计划生育体系建设,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推行优生优育。

(二十七)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强服务机构建设,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健全和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切实做好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和灾民救助等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适当提高低保标准,逐步做到应保尽保。积极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优抚政策,确保优抚对象生活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福利事业建设,关注残疾人生产生活。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农村扶贫济困,增强社会救助能力。

八、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完善乡村治理新机制

(二十八)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群众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实现。必须着力建设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有针对性地解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组织农村广大党员认真学习和履行党章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骨干和引领作用。深入开展以创建"五个好"村党支部、乡镇党委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为内容的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新的建设形式,推进农村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改革。拓宽村级干部的选用范围,省、市、县都要选派一批符合条件的年轻干部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改善农村班子结构。大力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工程"。集中抓好后进村党组织整顿转化工作。发挥好农村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二十九)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各项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既要维护和保障好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又要引导村民遵守民主议事规则,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形成有效的议事决策机制。建立健全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完善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通过财政扶持、项目带动、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投工投劳,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项目决策要经村民民主讨论,实施过程要接受村民监督。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积极探索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新机制,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

(三十)努力建设和谐乡村。深入开展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强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妥善处理新时期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和改进农村信访工作,着力解决好农民在土地承包、征地拆迁等方面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落实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和农村黑恶势力以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创造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农村社会环境。

九、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三十一)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健全在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改革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业占地,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工作,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维护好流动就业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方面的合法权益。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三十二)加快推进乡镇职能转型。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科学界定乡镇政府职能,合理调整乡镇机构设置,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总量,五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清理整顿工作,整合和改革现有事业站所,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积极稳妥地推进乡村行政区划调整。抓紧进行乡镇职能转型试点,适时制定出台全省推进乡镇职能转型的实施意见。

(三十三)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县乡财政体制,抓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对规范的分税制和统收统支加激励的财政体制。规范县乡两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乡级财政管理,推进"乡财县管乡用"改革。逐步加大对村级转移支付力度,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有条件的地方要把村干部补贴纳入县或乡财政统一管理。清理核实乡村债务,适时开展化解乡村债务试点工作。

(三十四)推进农村经济组织创新。把加快农村组织创新作为改革的重要内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自我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合作组织立法进程,建立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到2010年,力争全省特色产业突出的专业乡村普遍建立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带动农户达60%以上。围绕我省主导产业,加快建立健全畜禽产品、蔬菜、果品、水产品等重点出口农产品的行业协会,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促进行业和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生产经营、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

(三十五)加快农村金融和保险业发展。各级金融机构要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改善服务手段,加大信贷资金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县域内各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应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新增贷款主要用于"三农"。积极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品种,适度提高对农户的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鼓励和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积极培育农村金融中介组织,加快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建设,不断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金融机构,大力培育由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积极探索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机构,引导各类商业保险机构面向农村开展保险服务,开办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降低农业经营风险。

十、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三十六)加强调查研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

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件大事,真正列入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把握情况,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探索新办法。认真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要组织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加强对全局性、前瞻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及时、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情况新特点,研究制定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工作联系点制度,深入实际、深入农村,加强指导服务,帮助基层解决新农村建设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实际问题。

(三十七)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快建立任务明确、分级负责、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全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统筹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综合协调、调查研究、工作指导、督导检查等工作。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理顺领导体制,强化工作机构,加强统一领导,明确职责分工,切实抓好本地区的新农村建设工作。省直各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精神,制定本系统、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和目标任务的具体落实。要加快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检查,防止急功近利、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我省推进新农村建设,不搞层层验收和达标升级,重在取得实效和农民群众满意,对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级要给予表彰奖励。

(三十八)科学编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各级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目标和措施,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与"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明生态村创建以及生态省建设等规划相衔接,广泛征集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可行性。要按照以县域为单元整体推进的思路,搞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产业发展和村庄整治等规划。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分步实施,扎实推进。要从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十九)加强干部培训和宣传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关系到亿万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农村管理方式的深刻社会变革,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统一思想认识的任务很重。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干部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县、乡和村干部的培训,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坚定信心、明确思路,增强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本领。年内,省、市两级要对县级主管领导和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轮训一遍;县、乡两级要对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轮训一遍。要切实加强和正确引导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宣传,重点宣传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原则要求和主要任务,宣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提高和深化全社会对建设新农村的思想认识。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要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要充分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国家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

(四十)努力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泛参与。各行各业都要积极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为新农村建设献计出力。要加强舆论导向,完善政策措施,建立社会各界支持和参与新农村

建设的激励机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导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与乡村进行结对帮扶,促进人才、智力和资金等社会资源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2010年加快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

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0年加快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工作意见 (2010年1月2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0〕 1号文件和胡锦涛总书记在我省考察农业农村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更大力度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制定如下工作意见。 一、进一步统一认识 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是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确定的我省农村改革发展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抓手,代表农村发展的方向。大力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符合中央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重大举措的要求,符合现阶段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广大农民群众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的迫切愿望。2009年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新民居建设“千村示范”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对扩大消费、拉动投资起到了重要作用,为全省更大力度推进新民居建设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摆上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集中力量,深入扎实地加以推进。通过加快农村新民居建设,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走出一条符合我省实际的农村发展好路子。 二、工作目标 根据省委七届四次全会确定的到2012年全省15%左右(7500个)的行政村完成新民居建设改造任务的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全面启动、梯次推进、分期实现”的要求,在巩固提高2009年“千村示范”成果的基础上,对今后三年规划建设与改造的6500个示范村全部启动,对其余行政村全部纳入规划管理,使处于不同区位、不同水平的村都有明确目标和发展预期,分期分批完成新民居建设与改造任务。2010年重点抓好2000个示范村建设,优先从产业基础较好、农民收入较高和沿路、沿城、沿景点的区域选村布点。 三、工作思路 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按照“规划先行、产业带动、政策引导、群众自愿、因地制宜、注重特色、集中连片、提升水平”的思路,坚持新建与改旧相结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2001修正)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2001修正) 【法规类别】人事管理 【发文字号】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0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1.07.30 【实施日期】2001.07.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 (1995年9月13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01年7月30日河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的提名,任免常务委员会副秘书长,办公厅、研究室和工作委员会主任。

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名,补充任命省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个别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 第三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因故不能担任职务需确定代理人选时,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主任会议提名在副主任中推选一人代理主任职务,直到主任能履行职务或者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主任为止。 第四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省长的提名,决定副省长的个别任免以及决定撤销个别副省长的职务;决定省政府秘书长、厅长、委员会主任的任免以及决定撤销他们的职务。 第五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以及决定撤销他们的职务;批准撤销设区的市的人民法院院长职务。 第六条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的提请,可以撤销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撤销省级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须由省高级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并报下一次省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第七条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名,任免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以及决定撤销他们的职务;批准设区的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以及撤销他们的职务。

河北省委办公厅考试试题

注:该资料来源于网络,与本人无关。 2012年6月2日河北省委办公厅内部遴选考试试题 科目一14::0-16:30 材料1: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瘦肉精、染色馒头等 材料2:广州检测出甲醛白菜 材料3:中国食品安全蓝皮书指出:中国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由于食品安全具有连续性,对现状评价呈现出年龄越小对中国食品安全情况越不看好的态势。 材料4:H省开会,分析现状。参会单位和人员有省委宣传部、省发改委……各设区市主管食品安全副市长…… 假如你是H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请你结合材料和平时了解的食品安全情况,为省委副书记起草一篇会议讲话稿,自拟标题(单标题双标题均可)要求如下: 1、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有关部署,有较强的思想性指导性。 2、文稿符合领导讲话的内容、体裁、结构、文风等一般要求。 3、分析深入到位、观点正确鲜明、措施切实可行。 4、思路清晰、要素齐全、层次分明、表述准确、语言简洁、行文流畅、书写工整、卷面干净。 5、会议时间:2012年6月10日讲话人用xxx代替。 6、字数在2500字左右,不超过3500字。 科目二17::0-19:30 出自央视《新闻调查》-增收的脚步文字实录 材料1:解说:根据当地农业主管部门的介绍,最近几年养羊成了海安县重要的养殖业,使农民提高了数百元的收入,而促进农民增收的工作目前是海安县农村工作的重点。实际上,帮助农民增收也是目前江苏省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去年江苏省提出了七年收入倍增的计划。到2017年,农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增加一倍,全省各地都在为这个目标想办法。海安县以山羊为核心的畜牧业就是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 朱立稳(中共海安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目前变成我们县里的一个主产业,叫发羊财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及重要意义

1.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2.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任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要解决好这个任务,要做好“五个必须”: (1)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 (4)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5)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依靠农民辛勤劳动、国家扶持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使新农村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3.新农村建设必须做到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力度扶持“三农”的能力和条件。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变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上下功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家财政支出、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投放,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要把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重点转向农村。提高耕地占用税税率,新增税收应主要用于“三农”。抓紧制定将土地出让金一部分收入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管理和监督办法,依法严格收缴土地出让金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部分和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都要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建设标准农田。进一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要加快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推进征地、户籍等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4.新农村建设的原则 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最新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心得体会 建构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根本任务,建设和谐新农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极为重要的的方面。如何建设和谐新农村,没有现存的路子可走,必须要进行探索和创新。围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理论界进行了不少的探索,有的地方也在进行探索性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必须要深入进行探索,作出明确的回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在阳东县北惯镇平地村挂点,创造性地提出、并率先地实行的“固本强基工程”,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新农村”进行了新的、创造性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的、耀人的成绩,有了明确的答案。张德江书记说:“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文明进步,促进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暂且把这个“固本强基工程”名为“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阳东模式”,简称为“阳东模式”,这个模式具有极重要理论价值和普遍的实践指导意义。 这个模式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创新模式,它以“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为理论指导。“固为民之本,强执政之基”是“三个代表”思想的高度概括,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与指导方向。以民为本,是我国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大众谋利益,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和谐社会,走上富裕的小康之路,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活动的根本

宗旨。我们党在农村执政的基础是扎根于村民中的基层党支部,这个基层组织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奔小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充分反映村民的热切愿望,得到村民真诚拥护,是深得民心的,“得民心得天下”,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法律基础。 一、这个模式的建立,首先抓好、加强领导村民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领导班子问题。 张德江书记明确的指示说: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关键是要把农村的班子建设好。”平地村领导班子建设的第一步,解决党员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和领导群众致富能力不强的问题,不断地教育干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建立培养干部的教育机制,选派村干部进市、县党校的大专班深造,系统学习理论、村务管理和实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深造,提高了领导成员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思想观念从传统的小农经济的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渐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解放了思想,开拓了眼界,增强了村干部领导群众致富的能力。第二步,改变传统的用人机制,采取组织、群众和个人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录用村的“两委”干部,聘用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主任助理和村务工作人员等,这就使得有理想、有能力、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为建设和谐新农村出力。第三步,为了着眼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要培养村级领导班子的后备力量。平地村党支部在“固本强基”思想的指导下,对支部的建设采用了新的教育培养机制,新的党员活动载体,新的发展党员的渠道,这样就能不断的从建设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的使党支部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支部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力量。为了能够提高村级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人事厅关于表彰全省政府办公室(厅)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人事厅关于表彰全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的 决定 【法规类别】公务员 【发文字号】办字[2007]28号 【发布部门】河北省政府河北省人事厅 【发布日期】2007.03.27 【实施日期】2007.03.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人事厅关于表彰全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先 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的决定 (办字〔2007〕28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厅)、人事局,省政府各部门办公室: 2004年以来,全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部门和广大督查干部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各级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深入开展督查工作,较好地发挥了督促检查职能和参谋助手作用,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树立典型,表彰先进,调动督查系统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全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省政府办公厅、省人事厅决定授予石家庄市政府督查室等20个单位“河北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颁发奖牌;授予闫士开等20名同志“河北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颁发证书,给予记二等功奖励;授予张立欣等30名同志“河北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颁发证书,给予记三等功奖励。 希望受到表彰的督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再接再厉,戒骄戒躁,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全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部门和广大督查干部要以督查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为榜样,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贡献力量。 附:1、河北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先进集体名单 2、河北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先进工作者名单 3、河北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二○○七年三月二十七日附件1 河北省政府办公室(厅)系统督查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下面我想从本市以及本区两个方面介绍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天津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坚决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各项政策的同时,紧密结合天津实际,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我市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创新农村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取消了“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实施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推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组织开展免费为农民检查身体,出台了全市统一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启动了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工作;率先全面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实施了“351”农民培训工程,等等。这些政策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关心和重视,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村繁荣。经过30年改革开放,天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农村经济全面繁荣,经济实力迅猛增长。1978年的时候,天津全市农村生产总值(12个有农业的区县)仅有5.03亿元,2007年天津农村生产总值达到1486亿元,增长294倍,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由30年前的不足6%,提高到30%。财政收入占全市的比重达到31%。 2、农业生产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生产能力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40.7亿元,比30年前增长35倍。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35.9公斤,增长1.6倍;每公顷耕地创造种植业产值达到2.9万元,增长5倍。农作物机播面积比重达到80%,提高58个百分点;机灌面积比重达到70%,机耕面积比重达到91%。蔬菜总产量274.4万吨,增长1.2倍,出栏生猪262.1万头,增长2.6倍;肉、禽蛋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2倍、79.1%和5.6倍。 3、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非农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2007年非农产业增加值达到1382.7亿元,占农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3.1%,比30年前提升了35.7个百分点。 4、农村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经过30年建设,近80%的乡镇有二级以上公路通过,几乎所有乡镇距离一级以上公路或高速公路的入口都在50公里以内。近70%的乡镇实现了集中供水,20%的镇实现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30%的镇有垃圾处理站,1/3以上的村庄实施了饮用水集中净化处理和垃圾集中处理。 5、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的跨越。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52元,比30年前增长56倍,年均增长15%。农民收入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非农业收入取代农业收入成为收入的主要来源,货币收入取代实物收入成为收入的主要形式。30年前,农业收入比重和实物收入比重高达76%和61%,现在已分别降至22%和5%以下,而非农业收入比重和货币收入,则分别提高到78%和95%以上。农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701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53.7%;家庭经营农业纯收入1946元,占22.2%;家庭经营非农业纯收入1568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题

"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为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确保农民的公平利益为切入点,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要求,政策措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了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和重大任务,指明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途径。一、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进一步推进农村的改革和发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也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仍然没有根本改变,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发展仍显滞后。如果没有农民的富裕,就不可能有全国的共同富裕,如果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也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因此,“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强调指出,“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大举措。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因此,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加快发展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代表广大农民的利益,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我们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使全国人民都能够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而当前我国出现的城乡差距愈来愈大的情况与我们党的先进性要求是不相适应的。所以,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总旨的具体体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根据我国的国情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句话二十个字,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发展目标,各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物质文明方面的目标和要求。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生产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建设重点。所谓生产发展,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发展生产的根本目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叵最佳答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这20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推进现代 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 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这20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

河北省委办公厅接待岗面试真题及解析

2018年1月29日河北省委办公厅接待岗面 试真题及解析 省委办接待岗【女生】面试题目 (1月29日下午) 12分钟4道题 1、有人说墨守陈规会被淘汰,有人说没有定力会被淘汰,有人说不忘初心才能赢得时间的礼物,你怎么看? 题目中所说的这三句话我非常赞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唯有创新发展才是致胜之宝,没有定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究一事无成,题目中这三句话给我们做人做事提出了参考,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默守陈规的人只会遵循原有的规矩,却不懂得与时俱进,不懂得灵活变通,在他们的身上缺乏创新的精神。多年前,中国男排虽然在国际赛场上的名次并不理想,但是却一直称霸亚洲。在这种局部内成功的影响下,男排一直遵循着老式的训练方法没有改进。之后日本、韩国学习欧美国家比较新颖的进攻战术、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在短时间内实力讯速提升。在之后的各项比赛中,中国男排节节败退,昔日亚洲霸主地位也不复存在。所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默守陈规却不懂得创新,那么我们一定会被淘汰。 第二,定力是一个人把控自己的能力,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意志力的体现。一个人只有拥有定力,才能不被外界的环境、诱惑所影响,才能坚持自己的底线和做人的原则。如果一个缺乏了定力,那么他就很容易在大千世界中迷失自己。就像我们的个别党

员干部,他们缺乏定力,沉湎于花天酒地,热衷于灯红酒绿,纵情于声色犬马,就是因为在骄奢淫逸之风的影响下,难以把持和控制自己,渐渐丢失了艰苦奋斗的本色,在各种私欲的驱使下,自掘坟墓,葬送前程。 第三,不忘初心,才会找对人生的方向,才会坚定我们的追求,抵达自己的初衷。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创业初期和同事开会时,23个人,22个人反对马云创业,只有一个人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马云还是坚定的付诸行动,从杭州的公寓开始,把阿里巴巴做成帝国。现在想想,如果当时马云在困难面前被吓到了,没有坚持自己的初心,现在没有他获得的成就,也没有中国电商领域如此生机蓬勃的发展。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都应该不忘初心,矢志前行。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定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树立为人民的意识,以民为镜,知对错;以民为本,办实事;以民为亲,送温暖。凡事站在群众的角度,仔细聆听,帮助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第二,在工作中要具有创新的意思。要积极转变思路,敢于创新,充分利用青年人学习能力强、吸收快速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平台,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法。 2、有人是工作奋斗型,有人是工作与生活匹配型,请你联系实际,谈一谈你是哪一种类型? 工作奋斗型之人时刻以工作为重,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上,以工作取得成绩为乐趣,这一类人往往忽视生活的乐趣,更少有时间陪伴家人。工作与生活匹配型之人能够做到工作、生活两不误,工作时间以工作为重,工作之余主动关心家人和朋友,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是农村文化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总体来看,虽然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但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后五年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 是推进现代农业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解决“三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进步的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进一步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从以往农村改革的实践经验看,要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要求和目标,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利用和依靠文化、教育和科技等力量,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从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从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来看,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增长,更加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状况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尽管政府已经多次鼓励和要求农村加强文化建设,但近几年我国的一部分农村,尤其一些偏远山村、贫困农庄由于对文化建设认

识不够,或重视不足,使得农村文化建设还处在一种极其缓慢发展甚至滞后不前的状态。 三、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我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农村资金不足,设施设备不够齐全,农村基层文化设施落后、投资渠道单一。 2、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够、文化建设者工作水平低、文艺队伍专业人才缺乏。 3、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政策可行性不高。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存在较大矛盾。 4、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不足,文化创新能力差,文化资源转变为经济的效益不明显。 四、意见与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扩大文化基建工程投入 政府需要合理调配资源,积极募资,加大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比例。文化基础工程的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投入,增添必要的村级文化活动器材,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改变农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的现状。 2、加快农村文艺人才、文艺骨干的培养和挖掘。 一方面,要着力引入文化建设的专业人才,引入专业人才,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资源则可办大型活动,资源较为匮乏则可办一些小型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对本地人才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关于陈冲冲新农村建设状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赵记华年级:08级班级:土木工程三班 ·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对于农村来说,更是取得了翻天复的的变化,为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暑假期间,我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我对父母和亲戚以及村干部的走访,让我对本村以及周边地区近几年来的发展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过去提起农村人们就不仅和穷字联系到了一起,现在可大不一样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完善,农民的医疗环境和费用得到改善和保障,家庭私用汽车开始在农村多了起来,老百姓也渐渐学会上互联网了,乡镇商店里琳琅满目的现代化商品也进入了农村。不可否认的是,在取得这些好的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且一些问题是亟待解决的,农村所有这些新的发展与变化都值得我们去深思。以下是我对这次新农村建设现状调查的报告总结。 调查日期:2011年6月10日 调查地点:河南省汝南县梁祝镇陈冲村 调查人员:赵记华 一.陈冲村的基本情况 陈冲村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毗邻107国道和京广铁路,南靠淮河,北连陇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约有2365人,500多户,4个村民组其中有近百名党员,耕地面积3700多亩,人均耕地2.6亩,该地区属黄淮平原故土质肥沃以黄土为主,加以沙土。该村经济结构依农业为主,养殖业为辅,年人均生产总值为3000多元,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科学性较差。汝南县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大县,历史上有名的梁祝化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2008年我所在的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在县城西北方向2公里有一座天下名山天中山,且在这里曾留下了颜真卿的真迹碑文。该地域属于南北方的交界地带,位于秦岭淮河线的边缘,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多种

最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这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原则和方略后,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体人民的富裕安康,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是“五个建设”,即:新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以党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按照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要求,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以至今后一个时期,将在广东全省,以及全国范围内掀起一场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由此,也将引发一场全面触动“三农”的伟大变革,一扫千几百年来的农村陈规陋习、陈旧观念和贫穷、落后、愚昧的旧面貌,代之以现代、文明、民主、和谐、富裕、安康的新面貌。这是继农村家庭承包制之后,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社会的伟大变革,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将促进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城乡社会的协调发展。广东得益于改革开放之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特别是在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基层组织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如阳东县的平地村,徐闻县、德庆县、云浮市云城区等,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全省以至全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些启示是:一、坚持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县党政领导班子,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二、坚持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特别是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三、充分发动农民群众、尊重农民

新一届山东省委常委(名单及简历)

新一届山东省委常委(名单) 2012年5月28日下午,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十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行。全会选举姜异康当选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姜大明、王军民当选省委副书记。姜异康、姜大明、王军民、才利民(满族)、孙伟、王敏、李法泉、李群、高晓兵(女)、孙守刚、刘从良、雷建国、颜世元当选为常委。 姜异康简历 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山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男,汉族,1953年1月生,山东招远人。 1969年12月参加工作,197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南工业大学管理工程硕士。 先后在部队、工厂、机关工作。1988年3月起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副局长、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常务副局长、局长。1995年7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1997年4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办公室副主任。2000年10月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办公室副主任。2002年10月任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2002年11月兼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校长,2005年5月兼任中共重庆市委移民工委书记。2006年6月任国家行政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2008年3月任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常委、书记。2008年6月,国务院免去姜异康的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职务。2009年2月,在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当选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中共第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姜大明,男,汉族,1953年3月生,山东荣成人,197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哲学学士。1969.09——1975.04,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战士、班长、副排长、团政治处新闻报道员; 1975.04——1977.03,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团政治处书记; 1977.03——1978.03,黑龙江国营锦河农场办公室秘书; 1978.03——1982.01,黑龙江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生、党支部副书记; 1982.01——1984.06,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干事; 1984.06——1986.01,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组织处副处长; 1986.01——1987.04,共青团中央组织部组织处处长; 1987.04——1990.06,共青团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1990.06——1991.12,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 1991.12——1993.05,共青团中央常委、组织部部长;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方针? (有人说是“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哺”之类的,有人说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村容整洁”,到底是什么?) 一是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加快推进镇驻地村和沿海村建设,带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今年我镇选择市级示范村1个(北沙岛),镇级示范村4个(东上庄、西上庄、南沙岛、铺里),其余各村都要按照示范村的标准,严格规划,稳步推进。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村之间差异较大,必须因地制宜,不能用一个模式、一种格调来搞新农村建设。要根据各自的村情民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建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三是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各村要从广大村民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从最容易接受的事情做起,尊重村民意愿,把好事办好。对涉及村民直接受益的事情,特别是需要村民投资投劳的,必须按一事一议的原则,由村民讨论决定,决不能以任何形式取代村民自己的决策权。 四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落后面貌。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意义和措施? 意义: 1.科技角度: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国际竞争角度: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民族素质,焦点集中在科技和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上立于不败之地. 3.国情角度: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科技总体水平低,民族科学文化素 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低,与发达国家差距大,己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措施:

前提 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材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心;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

2017河北省委常委名单及简历

2017河北省委常委名单及简历 2017年有关河北省委常委名单有哪些党员干部呢,赶紧看看吧,以下是cN人才小编搜集并整理的有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记:赵克志 副书记:张庆伟、李干杰 其他常委:陈超英、田向利、梁田庚、袁桐利、焦彦龙、董仚生、邢国辉、商黎光、高志立 纪委书记:陈超英 赵克志简历 赵克志,男,汉族,1953年12月生,山东莱西人,1975年1月入党,1973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 山东省莱西县夏格庄公社宫家城中学民办教师 山东省莱西县农业学大寨工作队队员、夏格庄公社团委副书记 山东省莱西县夏格庄公社党委常委,姜山公社党委常委、宣传委员 共青团山东省莱西县委副书记 共青团山东省莱西县委书记 山东省莱西县南岚公社代理党委书记 山东省莱西县水集镇党委书记

山东省莱西县委副书记、县长 山东省即墨市委副书记、市长 山东省即墨市委书记 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山东省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 山东省德州市委书记 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 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山东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江苏省委常委 江苏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 贵州省委副书记、代省长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贵州省委书记、省长 贵州省委书记 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河北省委书记 —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十八届中央委员 中新网5月31日电据河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河北发布”消息,近日,中共中央批准:陈刚同志任

河北省委委员、常委。 中共中央批准:陈刚任河北省委委员、常委 陈刚。图片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陈刚,男,汉族,1965年4月生,江苏高邮人,1986年12月入党,1990年8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称。历任北京一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北京玻璃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市外经贸委副主任,中国贸促会北京市分会党组书记、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副区长、代区长,北京市朝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北京市朝阳区委书记,2012年7月任北京市委常委,2013年6月任贵州省委常委,2013年7月任贵州省委常委、贵阳市委书记,2017年5月任河北省委常委。 河北省委常委名单及2016年最新排名 中央委员,书记,人大主任:赵克志 中央委员,副书记,省长:张庆伟 副书记:李干杰 常委、纪委书记:陈超英 常委、宣传部长:田向利 常委、组织部长:梁田庚 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袁桐利 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党委书记、厅长:董仚生 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邢国辉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

内容提要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是新时期“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是党中央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一项新课题,既是一项长远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对策

目录 内容提要 (2) 序言 (3)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4) (二)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背景 (4)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4)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 (4) 1、部分村依赖思想严重 (4) 2、缺乏科学的规划 (5)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 (5) 1、产业发展滞后 (5) 2、农民参与少 (5) (三)三农”问题始终贯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整个过程 (5) 1、农民问题 (5) 2、农业问题 (6) 3、农村社会问题 (6) 三、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困难的解决措施 (6) (一)农民思想的依赖性和局限性的对策 (6) (二)农村发展的落后和农民意识的淡泊的对策 (7) (三)、三农”问题的对策 (7) 1、瞄准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开展优质服务 (7) 2、推行公权用于政策私财投入建设的观念和制度 (7)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绿色流通渠道 (8) 四、结论 (8) 参考文献 (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