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认识平均分(一)》ppt
《认识平均数》课件

五
六
售出量(箱) 28 14 16 18 17 22 25
(1)平均每天售出多少箱饮料? (28+14+16+18+17+22+25)÷7 =140÷7 =20(箱)
答:平均每天售出20箱饮料。
1 “小小”冷饮店一个星期售出饮料的情况如下表:
星期
日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售出量(箱) 28 14 16 18 17 22 25
(45×2+42)÷3 =132÷3 =44(盒)
答:这三个班平均每班领了44盒牛奶。
第三组平均收集的个数:(45+50+43+38+48+52)÷6=46(个)
第四组平均收集的个数:(39+54+41+42+49+50+33)÷7=44(个)
7 河北省将103个县的277万农村小学生纳入营养改善计划试点范围, 每个学生每天一盒牛奶、一个鸡蛋。欢欢所在的学校每个年级一个 班,五年级、六年级平均领了45盒牛奶,四年级领了42盒牛奶,这 三个班平均每班领了多少盒牛奶?
3 判断。
(1)知道一组同学的平均体重,就能知道每一个人的体重。(× ) (2)一段公路积水的平均深度为32厘米,一辆汽车最多允许通 过35厘米深的积水面,这辆汽车能安全通过这段积水公路。( ×) (3)学校共有32名教师,平均年龄是32岁,比平均年龄大的一 定有16人。 ( × )
4 为了做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小红、小亮、小丽的妈妈去北国超 市买菜,小红的妈妈买了3千克菜,小亮的妈妈买了5千克菜,小 丽的妈妈买了4千克菜,他们平均买了多少千克菜?
答:这样分不公平,平均每人分3个才公平。
《认识平均分》课件

平均分与标准差的关系
总结词
平均数和标准差都是描述数据分布特性的统计量,但它们的意义和用途有所不同。
详细描述
平均数是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而标准差是数据离散程度的度量。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点与平均数的离散程度 越大,数据的分布越不集中。因此,标准差是衡量数据波动或离散程度的指标,而平均数则是衡量数据集中趋势 的指标。
详细描述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得到的,因此,当数据集中某个数值发 生变化时,平均数只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这是因为平均数对单
平均数的敏感性是指当数据集中某个数值发生微小变化时, 平均数也会发生相应的微小变化。
详细描述
由于平均数是数据总和的函数,因此,当数据集中任何一个 数值发生变化时,总和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平均数。这 种敏感性使得平均数能够及时反映数据集中的变化。
《认识平均分》ppt课件
CONTENTS
• 平均分的定义 • 平均分的实际应用 • 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 平均分的计算技巧 • 平均分与其他统计量的关系
01
平均分的定义
什么是平均分
平均分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 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它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 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值。
在统计分析中,平均分是描述数据集 中趋势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帮助研 究者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总体特征。
在数据解读中,平均分可以帮助研究 者快速了解数据的总体趋势和变化规 律,从而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 探讨。
03
平均分的性质和特点
平均数的稳定性
总结词
平均数的稳定性是指当一组数据中的某些数值发生变动时,平均数不会发生太大 变化。
平均数的代表性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认识平均分 (一)》课件

认识平均分(一)
探究点1 认识平均分
1
把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先用
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一堆2个, 一堆4个。
每堆都是 3 个。
一堆1个, 一堆5 个。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每堆2个: 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每堆1个:
探究点2 把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分成的份数 2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1) ○○○ ○○○ ○○○ ○○
(× )
(2) △△ △△ △△
(√ )
辨析:没有掌握平均分的实质导致认识错误,在(1)中,最后一组 应该是3个圆。
(1) _△__△△△△△△△_
(2) 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
略
(4) ____________
2.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下面的□里打“ √”。 √
3.先圈一圈,再填空。 (1)
8本书,每2本一份,可以分成( 4 )份。 圈一圈略
(2)
12只小鸡,每4只一堆,可以分成( 3 )堆。 圈一圈略
先在图中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每2个桃 圈一份。
一共圈出4份,可 以分给4个小朋友。
8个 ,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4 )人。
小试牛刀(教材P43试一试) 12根 ,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每3根、4根一
份呢?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每2根一份,分成了( 6)份;
每3根一份,分成了( 4)份;
每4根一份,分成了( 3)份;
小试牛刀(教材P43想想做做) 1. 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2. 先圈一圈,再填空。 (1) 10块 ,每2块一份,分成了( 5)份。 (2) 9块 ,每3块一份,分成了( 3 )份。 (3) 15பைடு நூலகம் ,每5块一份,分成了( 3)份。
1.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平均分(一):平均分的含义与每几个一份-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在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中,数学教师会教授学生如何理解和计算平均分。
通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到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到这一知识点中。
二、教学目标•理解平均分这一概念•掌握计算平均分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平均分知识点三、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和计算方法四、教学难点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五、教学内容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入本课教学:班里有10名小学生,老师给出了一道数学作业,其中每人都需要做5道题。
这个时候,每2名学生可以组成一个小组检查对方的作业,请问每个小组需要检查几道题目?2.概念解释在引入问题后,老师需要给出平均分的定义,即一个某物总量/总人数的计算结果。
3.概念实例分析以上面的问题作为实例,老师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步骤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平均分: 1. 首先计算总共的题目数量:10名学生每人做了5道题目,所以一共做了10*5=50道题目。
2. 然后将总共的题目数量除以小组数量:因为每组有2名学生,所以共有5个小组。
每组需要检查的题目数量就等于50/5=10道题目。
4.练习在学生掌握了如何计算平均分后,老师可以给学生几道练习题: 1. 小明在一个月内一共拿到了3000元,他一共做了20次兼职,求他每次兼职挣了多少钱。
2. 班里5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有6名学生,老师给了他们16个橘子,问每个小组平均能分到几个橘子?5.拓展平均分这一知识点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计算每个月家庭的用水、电、气等费用?如何计算一个班级比赛的平均成绩?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成功掌握了平均分的概念及如何计算平均分。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也可以运用这一知识点,比如说计算各种费用平均分配给每个家庭成员。
认识平均分(1)

认识平均分(1)[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花果园里住着一只善良的猴妈妈和她的两个孩子,有一天猴妈妈要出门,给孩子们留下了6个桃子。
两只小猴可为难了,该怎么分呢?聪明的小朋友,你可以帮帮他们吗?(一)初步认识平均分1、请小朋友们用你们的花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学1:一只小猴分1个,另一只分5个;学2:一只小猴分2个,另一只分4个;学3:一只小猴分3个,另一只分3个;2、小猴子们感谢你们提供的分法,可是他们只选了第三种分法来分桃,另外两种分法他们总有一只小猴子不愿意,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学1:每份分得的个数不同样多;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
像这种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帖:同样多每份分得平均分)3、小结:每只小猴分到3个,也可以说成每份分得同样多。
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帖:平均分定义,学生齐读。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二)加深认识。
苏教版7.1 认识几分之一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质教学课件PPT

4. 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
<
5. 《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艺 术园地》呢?哪个部分大一些?
番茄 黄瓜 辣椒
四 课堂小结
认识几分之一:
分数线……
……分子 ……分母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关键看分 母。分母越大,分数就越小;分母越小, 分数越大。 例:
三张纸条露出的都是各自的一份,且长度一样。
因此说明下面一张纸条最长。
画一画略 下面一张纸条最长。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及其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你觉得狐狸的蛋糕分得公平吗?为什么呢? 你能帮它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 新课探究 探究点 认识二分之一
1
把每种食品平均分给两人, 每人分得多少?
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食物,该怎么分?
把4个苹果平 把2瓶矿泉水 均分给两个,每 平均分给两人, 人分得2个。 每人分得1瓶。
>>
五 课堂练习
知识点 1 认识几分之一
1.填一填。
(1)把一个苹果(平均 )切成四块,每块是这个苹果的( 四 )分
之( 一 ),写作41。
(2)10 个同学平均分一个蛋糕,每个同学分得这个蛋糕的
(
1 10
),读作(十分之一 )。
(3)写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2.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你是怎么比的?和同学交流。
根据分数的意义判断。
同样大的纸片平均分,分 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
1
1
1
( 2 ) >( 4 ) >( 8 )
三 教材习题 (教科书第88-89页想想做做) 1. 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件(共69张PPT)

1 3
<
2 3
2
42
想想做做
4、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4 7
>
3 7
2
43
想想做做
4、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5 9
>
4 9
2
44
想想做做
5、他们各吃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谁吃 得多?填一填。
1 8
<
3 8
2
45
第 七 单元 分 数 的 初 步 认 识 (一)
第 5 课时 简 单 的 分 数 加 减 法
>
1 8
2
17
新知讲解
1 8
<
1 4
<
1 2
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2
18
想想做做
3、先填一填,再读一读。
1 13 6
1 6
<
1 3
2
19
想想做做
4、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1 4
>
1 8
2
20
想想做做
4、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1 6
<
1 5
2
21
想想做做
5、
1 2
>
1 4
2
22
想想做做
+
1 5
=
4 5
答:两人一共吃了这块月饼的 45。
2
57
想想做做
4、一块月饼平均切成5份,冬冬吃了其 中的3份,丽丽吃了其中的1份。
(2)冬冬比丽丽多吃这块月饼的几分之几?
3 5
-
1 5
=
2 5
答:冬冬比丽丽多吃这块月饼的
2 5
。
2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

15个 ,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5)人。 15个 ,每人分5个,可以分给(3 )人。
找一找,说一说 8个饼,每4个一袋,分成2袋。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分一分,填一填,说一说,想一想, 12根 ,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6)份。 12根 ,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4)份。 12根 ,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3)份。 12根 ,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2)份。
(3) (15)块
,每(5)块一份,分成了(3)份。
分一分,填一填,想一想,
12根 ,每把(11)2根根一份平,均分分成(12)份。
12根 ,每2根一份,分成(6)份。 12根 ,每3根一份,分成(4)份。
12根 ,每4根一份,分成(3)份。 12根 ,每(6)根一份,分成(2)份。
想一想,说一说
√
说:()个草莓,每()个一份,分成()份。
分一分,说一说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 个小朋友? (每2个一份) 分:在图中分一分
说:8个 ,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4)人。
(1) (10)块Fra bibliotek数圈一数 圈,说 填一说 填 ,每( 2 )块一份,分成了(5)份。
(2) (9)块 ,每(3)块一份,分成了(3)份。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分一分,说一说
把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
分:用6个●分一分
说:把6个桃分成2堆,一堆 ( )个 , 另一堆( )个。
分一分,说一说
把
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分:用6个●分一分
说:6个桃,每 ()个一份 ,分成了()份。
辨一辨,说一说
下面的分法是平均分吗?
x
说:()个萝卜,每()个一份,分成()份。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课件)(共19张PPT)

>
填出的分数,哪个 大一些?
我会联想:
下面的物品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1
写作:
2
分子("1"表示其中的一份)
二分之一 分数线(表示读平作均:分) 分母((平从均下分往成上的总读份)数)
我会写: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并说说每个分数表示什么
写作: ( )
()
()
()
我会创造:
1.选一个喜欢的图形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涂一涂” 的方式,创造一个分数,并写在旁边。 2.和同桌说一说你创造的分数是什么意思。
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概括:
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 几分之一来表示。
! !! 糟了!忘了还有师父 和沙师弟呢!
每人分得多少?
二师兄明明还是分到了一块饼, 为什么不开心了?
>>
把同一个物品平均分
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 少) 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越( 多)
我会填空:
() ()
该怎么分呢?
好你个老猪! 竟然敢糊弄俺老孙!!
找打!!!
怎么分才公平? 平均分
每人分得了几个饼? 半个
像这样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得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个。
? 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
说一说这里的 二分之一 表示什么?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二分之一各该部怎分样都正有确自书己写的呢名?称我,们想一知起道试它一们试都吧叫。什么吗?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认识平均分(1)(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16页至117页的“认识平均分”章节。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平均分的概念,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能够正确地求平均分。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分的方法,能够运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讲述一个分蛋糕的故事,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面临如何公平地分蛋糕的问题。
通过这个故事,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具体的例题,如把10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均分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平均分。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让学生进行一些随堂练习,如把12个橙子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橙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方法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然后,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把15个糖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并让学生分享讨论的结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分:总数÷ 人数 = 每人分到的数量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把20个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饼干?2. 把18个水果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个水果?答案:1.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5个饼干。
2. 每个小朋友能分到3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了求平均分的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第1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如果在同样大的圆形纸片上表示出
1 8
,你能比
较 1 和 1 、1 的大小吗?先折一折、涂一涂,再
8 24
填空。
1 2
1 4
1 8
1 2
>
1 4
>
1 8
分子同为1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想想做做
3. 先涂色,再比较大小。
(课本第89页第4题)
1 4
>
1 8
1 6
<
1 5
÷
(课本第89页第5题)
的几分之几?(先在右图中画
一画,再回答)
答:黄瓜占这块地的 1 ,辣椒占这块地的 1 。
3
÷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 你有什么收获?
÷
课后作业
1.完成课本P89“想想做做”第3.7题。 2.完成 本课时相关练习。
÷
4.《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的几分之一?
《艺术园地》呢?哪个部分大一些?
1
1
4
2
1 >1
24
答:《占科黑学板天报地的》14 大,《约科占学黑天板地报》的部12分,《大艺一术些园。地÷》大约
(课本第89页第6题)
5.张大伯用一块地的
1 3
种番茄,
剩下的一半种黄瓜,其余的种
番黄辣
辣椒。黄瓜和辣椒各占这块地 茄 瓜 椒
义务教育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七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第1课时 认识几分之一
÷
情境导入
野餐
把每种食品平均分给两 人,每人分得多少?
÷
探究新知
1
半个 半个
21
12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半个”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 ÷
认识平均分(1)

【解疑分享】 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 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8个桃,每人分2个,可以分给( 4)人。
想一想
8个桃,每人分( )个,可以分给( )人?
【解疑分享】
8个桃,每人分( 4)个,可以 分给( 2)人.
1
8
【解疑分享】
(2)12根小棒,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4 )份。
(3)12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3 )份。
(4)12根小棒 ,每(6 )根一份,可以分成( 2 )份。
1
12
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分时要确定,每几个一份。
【课末检测】
课末基标类检测单A类
1.下面的哪种分法是平均分,是的打“√”,不是的打“×”。
(1)
( ×)
(2)
(√)
(3)
( ×)
2.先圈一圈,再填空。
10块 ,每2块一份,分成( 5 )份。 9块 ,每( 3 )块一份,分成( 3 )份。 (15)块 ,每( 5 )块一份,分成(3 )份。
【课末检测】
课末拓展类检测单B类
每班选派16个同学参加体操比赛。 可以怎么站队? 请你为本班设计一个站队方案。(要求:每行的人数同样多)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执教者:鉴河小学 梁 飞象
【预习生成单】
预习内容;教材p/42、43的内容,“认识平均分”。
1.把 6 个 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把你的分法画到 横线上。
我 会 预
习 2. 8个 ,每2个圈一份,可以圈出( )份。 (请在图中圈一圈)
我 预习后,你能提出1至2个与本课有密切关系的数学问题吗? 会 我质疑: 质 疑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认识平均分(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认识平均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4.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并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均分的概念,学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2.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除法来求平均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和评价激励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平均分的概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分蛋糕的例子,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讲解平均分的意义,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平均分。
3.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除法来求平均分,让学生通过计算来体会除法的意义。
4.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对平均分的理解和计算方法。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平均分和除法的关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将平均分、除法等关键词连接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练习题的正确率等方面进行。
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观察,了解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共插了多少面旗?
5
+ 6 = 11 (面)
学校门口两边摆花,左边摆了6 盆花,右边和左边同样多。 一共摆了多少盆花?
6
+
6
= 12 (盆)
6x2=12(盆) 2x6=12(盆)
例题
认识平均分
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还可以怎样把6平均分?
4
平均分
8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试一试
先用12根果冻条分一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3)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4)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
)份。 )份。 )份。 )份。
8个桃子,每只小猴分2个,可以分给( 4 )只小猴.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 6 )份。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 4 )份。
(3)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 3 )份。
(4)每6根一份,可以分成( 2 )份。
5 3
3
5
每份分得同样多, 叫做平均分 。Fra bibliotek作业:
1、拓展题:把一根10米长的木头, 每2米锯一次,可以锯几段? 2、册第33、34页做、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