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控制(时序图)

合集下载

安川机器人远程控制总结 _机器人端

安川机器人远程控制总结 _机器人端

安川机器人远程控制总结一、m aster程序1、master程序的设置单击【主菜单】—>选择屏幕上的【程序内容】—>【新建程序】,如图1-1。

图1-1单击【选择】显示如图1-2所示的界面,单击【选择】,输入程序名,单击软键盘【ENTER】,显示如图1-3所示的界面,单击【执行】,此处程序名为“MASTER”,程序创建完毕。

图1-2图1-3单击【主菜单】—>选择屏幕上的【程序内容】—>【主程序】,如图1-4。

图1-4单击【选择】,显示如图1-5所示的设置主程序界面。

图1-5单击【选择】,出现如图1-6所示的界面,单击【向下】选择“设置主程序”。

图1-6显示如图1-7所示的界面,单击【向下】选择“MASTER”单击【选择】。

如图1-7主程序设置完毕。

2、MASTER程序的编辑单击【主菜单】—>选择【程序内容】—>【选择程序】—>【选择】,出现如图1-7所示的界面,单击【向下】,选择“MSATER”,单击【选择】。

在如图2-1所示的界面下编辑主程序。

图2-1此处以2个工位,每个工位3种工件的工作站为例创建主程序内容,需要熟悉机器人示教器的基本操作(如【命令一览】【插入】【回车】【选择】)。

插入DOUT OT#(1) OFF程序举例:光标定位在左侧行号处,如图2-2,如图单击【命令一览】,选择【I/O】,单击【选择】,选择【DOUT】,如图2-3所示的界面图2-2图2-3单击【选择】,显示如图2-4所示的界面,光标定位在“DOUT”上,单击【选择】,显示如图2-5所示的界面,光标定位到“数据”行的ON,单击【选择】,切换成“OFF”,单击两次【回车】则可出入该指令。

需要指出的是在光标定位处插入指令是向下插入。

图2-4图2-5程序内容如下(安装在机器人中的MASTER程序见附件MASTER):第二行的NAME才是机器人控制器登录的程序名,单纯的修改文件名不能改变程序名/JOB//NAME MASTER//POS///NPOS 0,0,0,0,0,0//INST///DATE 2016/06/01 17:13///ATTR SC,RW///GROUP1 RB1NOP''=初始化=DOUT OT#(1) OFFDOUT OT#(2) OFF'=初始化=''=主程序=*MAIN'***工位1判断***JUMP *JOB1 IF IN#(6)=ON'***工位2判断***JUMP *JOB2 IF IN#(7)=ON'***无工位被选中***JUMP *MAIN'=主程序=''=工位1工件选择程序=*JOB1'***把IGH#(1)的4位赋给B000***DIN B000 IGH#(1)'***当B000=1跳到*JOB1-1标签*** JUMP *JOB1-1 IF B000=1'***当B000=2跳到*JOB1-2标签*** JUMP *JOB1-2 IF B000=2'***当B000=3跳到*JOB1-3标签*** JUMP *JOB1-3 IF B000=3 '***当无工件被选中,暂停***PAUSEJUMP *MAIN'=工位1工件选择程序=''=工位2工件选择程序=*JOB2'***把IGH#(1)的4位赋给B000***DIN B000 IGH#(1)'***当B000=1跳到*JOB2-1标签*** JUMP *JOB2-1 IF B000=1'***当B000=2跳到*JOB2-2标签*** JUMP *JOB2-2 IF B000=2'***当B000=3跳到*JOB2-3标签***JUMP *JOB2-3 IF B000=3'***当无工件被选中,暂停***PAUSEJUMP *MAIN'=工位2工件选择程序=''=工位1的1#工件焊接调用=*JOB1-1DOUT OT#(1) ONCALL JOB:JOB1-1DOUT OT#(1) OFFJUMP *MAIN'=工位1的1#工件焊接调用=''=工位1的2#工件焊接调用=*JOB1-2DOUT OT#(1) ONCALL JOB:JOB1-2DOUT OT#(1) OFFJUMP *MAIN'=工位1的2#工件焊接调用=''=工位1的3#工件焊接调用=*JOB1-3DOUT OT#(1) ONCALL JOB:JOB1-3DOUT OT#(1) OFFJUMP *MAIN'=工位1的3#工件焊接调用=''=工位2的1#工件焊接调用=*JOB2-1DOUT OT#(2) ONCALL JOB:JOB2-1DOUT OT#(2) OFFJUMP *MAIN'=工位2的1#工件焊接调用=''=工位2的2#工件焊接调用=*JOB2-2DOUT OT#(2) ONCALL JOB:JOB2-2DOUT OT#(2) OFFJUMP *MAIN'=工位2的2#工件焊接调用=''=工位2的3#工件焊接调用=*JOB2-3DOUT OT#(2) ONCALL JOB:JOB2-3DOUT OT#(2) OFFJUMP *MAIN'=工位2的3#工件焊接调用=END指令含义如下:IGH#()指令包含4个点,IGH#(1)包含IN#(1)—IN#(4),依次类推二、安川IO基板及端子台1、IO基板和端子台介绍机器人控制柜标配后面板4个机器人通用IO基板CN306~CN309(共40个IO,但是通用IO只有24个,其余16个作为专用IO,IO均是NPN信号,其中的CN307上的OUT17---OUT24为继电器输出,注意订货时端子板和数据连接线是否需另外购买。

电动汽车多ECU远程OTA方案设计

电动汽车多ECU远程OTA方案设计

电动汽车多ECU远程OTA方案设计发布时间:2021-04-08T08:21:49.331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1期作者:左博文[导读] 传统远程升级主要是利用TSP服务平台对远程控制模块TBOX进行升级。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摘要: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与智能化的演变,电子电器件在整车中的占比大幅度提高。

而电子电器件最大的特点就是软件迭代更新频繁,这也就导致了电动汽车的维护越来越困难。

对于软件的更新最初采用的是召回刷件的方式,显然这已经不适应电动汽车的发展。

由于国标要求所有电动车必须接入国家平台,所以利用车联网远程升级电子电器件的远程升级技术应运而生,而传统的远程升级技术是利用TSP 平台针对某一个电器件进行升级,这也不能很好的满足要求。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故诊断模块为宿主ECU对多个零部件模块进行远程升级的方案,能够很好的解决汽车软件频繁升级的问题。

关键词:电动汽车;电子元器件;远程;多ECU引言在汽车开发过程中,由于研发工程师的疏忽或者测试不完全,导致软件在运行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

发生这种异常情况以后往往需要对软件进行升级更新,对于更新软件最初的解决方式就是召回刷件,这既增高了成本也对汽车品牌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所以远程升级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传统的远程升级是利用车厂的TSP平台,仅针对TBOX进行远程升级。

这也不能很好的满足车企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TBOX为宿主原件利用独立的OTA平台对其它电器件进行升级的方案,这既避免了其它电器件升级的麻烦还提高了远程升级的安全性1.传统远程升级介绍及分析1.1传统远程升级的介绍传统远程升级主要是利用TSP服务平台对远程控制模块TBOX进行升级。

其时序图如下所示:图1传统远程升级时序图传统远程升级需要人工手动将车辆信息录入TSP平台,当车辆上电TBOX自动向平台发起注册,在注册的同时TBOX会向TSP平台发起升级请求,此时平台会根据注册信息判断车辆是否在升级队列,如在升级队列,则回复将要升级的软件版本和下载软件安装包的地址。

利德华福变频器日常操作维护手册

利德华福变频器日常操作维护手册
逆运变行部过分程带中高变操压频作步骤电器一 后根,据延操时作人6秒员(的时命间令可改设变定输)出自频动率发,出 控一控制个制电“电源上请机电求作运变行频”运命行令。。
控制器自检通过
高压开关合闸允许 合高压开关
操作步骤二
高压开关状态
请求运行(系统待机) 运行命令
操作步骤三
变频器运行状态 停止命令
断高压开关
操作规程
1、高压变频器操作时序图 2、操作规程
九、操作规程 操操如作作果步步设骤骤备一二三四长::时操接接需间作收到要不人到变系需员变频统运合频器停行器的机,22的“时将0V“请,高A高求操压C控压运作开制开行人关电关”员断源合信通开开闸号过。关允后变,许,频变”操器频信作控 器号人制控后员面制,根板系操据或统作整各上人套种电员系控后作统制自出设系动判备统开断的向始。状变检如态频测果作器。具出发如备判出自上断“检高。停没压如止有电果”发的具命现条备令故件运。障,行变,
◆变频器自检正常后,给出“高压合闸允许”信号,方可给变频器送高压电;
◆如果现场高压开关或控制系统没有得到变频器提供的“高压合闸允许”信号, 请确认变频器控制电源是否加上,变频器本身是否处于故障状态; ◆隔离开关处在变频位置时,用户高压真空开关合闸只相当于给变频器送电, 电机并不启动,需要启动电机,还必须给变频器发启动指令; ◆对于风机负载,变频器启动前,风机挡板最好处于关闭位置。并确认电机没 有因为其他风机的运行而反转,否则容易引起变频器启动时过流; ◆电机需要启动时,如果电机刚停机不久,应确认电机已经完全停转,否则容 易引起变频器启动时单元过电压或者变频器过电流; ◆现场控制系统只有在得到变频器的“系统待机”信号后,才能给变频器发启动 指令,正常启动变频器;
十、操作注意事项

智能家居毕业论文

智能家居毕业论文

基于GSM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张彪指导老师张华林摘要论文中介绍了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的新方法,详细的论述了系统的组成及实现原理。

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芯片,使用GSM模块TC35i发送短信息和接收短信息,实现了手机终端和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远距离全双工通信。

使用红外热式传感、MQ2煤气传感器、MQ5烟雾传感器采集家中的安全信息并将险情发送至用户的手机上。

系统可以用手机短信定时控制家电,也可以利用VB上位机通过CC1100无线传输模块定时控制家电。

关键词:智能家居;单片机;远程控制;GSM1 引言随着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使人们对智能化的家庭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各种智能化家居控制系统的产品层出不穷,其中大部分产品是以电话线作为载体的,对电话线的依赖较高。

但目前现状是电话家庭用户的数量正逐步减少,且电话线路容易遭到破坏,同时受到地区限制,故这种智能化家居产品中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安全隐患。

但随着GSM 移动网络通信的普及和移动通信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以及手机用户的日益增多,为利用GSM 网络研制智能化家居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2 系统的设计要求2.1 系统的设计要求系统设计要求主要有:(1)能够用PC机和远程终端定时和立即控制多路家电的电源开关;(2)具备监控家庭中的安全信息并能把险情随时通知用户。

2.2 设计的基本思路设计一个实用智能化家居控制系统,按照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可分为5个主要模块,分别是:远程控制模块、液晶显示模块、无线射频CC1100模块、实时时钟模块、六路继电器控制模块。

其中远程控制模块是使用短信息或者电话远程控制家用电器(包括定时和立即控制)。

CC1100模块是实现上下位机数据中转,因此PC机可以实现短距无线传输控制家电。

实时时钟模块为定时控制家电提供时间参考,系统实现的大部分功能需要软件控制。

时序图

时序图

时序图百科名片时序图时序图(Sequence Diagram),亦称为序列图或循序图,是一种UML行为图。

它通过描述对象之间发送消息的时间顺序显示多个对象之间的动态协作。

它可以表示用例的行为顺序,当执行一个用例行为时,时序图中的每条消息对应了一个类操作或状态机中引起转换的触发事件。

目录[隐藏]时序图元素时序图结构时序图创建步骤举例说明[编辑本段]时序图元素时序图中包括如下元素:类角色,生命线,激活期和消息1,类角色(Class R ole)类角色代表时序图中的对象在交互中所扮演的角色,位于时序图顶部和对象代表类角色。

类角色一般代表实际的对象2,生命线(Lif eline)生命线代表时序图中的对象在一段时期内的存在。

时序图中每个对象和底部中心都有一条垂直的虚线,这就是对象的生命线,对象间的消息存在于两条虚线间。

3,激活期(Activ ation)激活期代表时序图中的对象执行一项操作的时期,在时序图中每条生命线上的窄的矩形代表活动期。

它可以被理解成C语言语义中一对花括号“{}”中的内容4,消息(Message)消息是定义交互和协作中交换信息的类,用于对实体间的通信内容建模,信息用于在实体间传递信息。

允许实体请求其他的服务,类角色通过发送和接受信息进行通信[编辑本段]时序图结构时序图描述对象是如何交互的,并且将重点放在消息序列上。

也就是说,描述消息是如何在对象间发送和接收的。

时序图有两个坐标轴:纵坐标轴显示时间,横坐标轴显示对象。

每一个对象的表示方法是:矩形框中写有对象和/ 或类名,且名字下面有下划线;同时有一条纵向的虚线表示对象在序列中的执行情况( 即发送和接收的消息对象的活动) ,这条虚线称为对象的生命线。

对象间的通信用对象的生命线之间的水平的消息线来表示,消息线的箭头说明消息的类型,如同步,异步或简单。

浏览时序图的方法是,从上到下查看对象间交换的消息,分析那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消息交换。

时序图中的消息可以是信号、操作调用或类似于C++ 中的R PC (Rem ote Proc edure C all,远程过程调用)或Jav a 中的R MI(R emot e Method Inv ocat ion ,远程方法调用)。

吸干机说明书

吸干机说明书

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使用说明书●A、B两塔吸附、再生周期控制●加热器温度检测及显示●高亮数码管显示及参数设置●加热器超温保护●报警输出一、简介微热再生吸附式干燥机控制器是采用PIC单片机技术研制的专用定时控制器。

它能按用户设定的延时时间控制吸附式干燥机A、B两塔的吸附和再生工作,操作简单,工作可靠,显示直观明了,外形美观大方。

显示面板如下图所示。

本说明书适用于1路,加热器工作电源为AC 380V,带远程控制。

二、主要功能1. 根据用户设定的时间参数控制 A 、B两个吸附塔工作。

2. 工作时间倒计时显示。

3. 加热器温度检测及显示。

6.高亮数码显示及参数设置。

7.加热器超温保护。

8.报警输出。

9.本地/远控控制(可选)。

三、技术参数1、工作电源:AC220V(+15%,-20%);2、模拟量输入:1路温度检测;加热器温度:0~510℃,配用PT100温度传感器;开关量输入:1路超温信号;继电器输出:6路,其中电磁阀(A塔吸附、A塔再生、B塔吸附、B塔再生)4路,接触器(加热器)1路,报警1路。

触点电压:220V,触点电流:感性负载0.8A,阻性负载2A;3、按钮:2路按钮(启动、停止);4、显示:3位数码管显示检测温度值;4位数码管显示设置值与工作倒计时时间。

四、参数设置1.进入设置状态上电在任何时刻,把“设置/运行”拨到“设置”端(左侧),进入设置状态。

面板左数码管显示温度值,右数码管的第一位显示设置参数代码号,后三位显示设置参数值。

2.设置参数说明共有14个参数,见下表:注:1. 10号参数(正/反阀模式)设为0时,表示反阀(两常开、两常闭阀结构)工作。

10号参数(正/反阀模式)设为1时,表示正阀(四个常闭阀结构)工作。

2.0号参数(关机均压时间)设置为非零值:上电运行,有再生阀打开过,按“停止/参数”键,停止工作。

此时其它阀门关掉,吸附阀在延时0号参数设置值后关闭。

0号参数(关机均压时间)设置为0时,此参数无意义。

第11章LIN总线收发器TJA1020

第11章LIN总线收发器TJA1020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总体描述
图11-6和图11-7是远程和本地唤醒旳时序图以及在引脚 RXD和TXD旳特定输出。假如LIN总线在一种隐形总线电 平之后旳显性电平至少连续tBUS,则能够经过LIN总线检测 到远程唤醒。假如低电平连续了至少tNWAKE,则NWAKE引 脚旳下降沿将引起本地唤醒。
一般斜率模式中,内部从机端电阻RSLAVE将LIN总线引脚拉 高。引脚INH旳电池高电平使外部电压调整器保持接通。
将引脚NSLP和TXD置高电平,并连续至少tgotonorm,max,也 能够进入一般斜率模式。当tgotonorm超时后会执行模式转换。 图11-8是从睡眠模式或准备模式转换成一般斜率模式旳时 序图。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三节 从机应用
假如没有本地唤醒源,则不需要外部上拉电阻。TXD不会被 TJA1020强下拉至低电平。假如TJA1020使用本地唤醒 特征,外部上拉电阻RTX要求旳上拉能力由下面旳条件定义:
①当发生本地唤醒事件时,集成旳唤醒源晶体管具有拉引脚 TXD到低旳驱动能力;
②TJA1020旳集成TXD下拉电阻RTXD。 单片机端口引脚旳能力以及上拉电阻RTX旳值能够用下面旳
第十一章 LIN总线收发器TJA1020
第一节 简介 第二节 总体描述 第三节 从机应用 第四节 主机应用
第一节 简介
LIN总线是一种低速旳(最高20Kb/s)A类串行总线协议。 LIN旳子总线能够用于像座椅、门、控制板和方向盘等模块。 它旳作用是将开关、执行元件和传感器从子总线连接到主总 线(如CAN总线)。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二节 总体描述
4.低斜率模式 假如LIN系统旳速率低于10Kb/s,能够使用低斜率模式。
它和一般斜率模式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一般斜率模式中) 已经非常低旳EME。所以,它和一般斜率模式旳唯一不同点 式总线符号旳过渡时间。低斜率模式旳过渡时间是一般斜率 模式过渡时间旳两倍,如图11-9. 低斜率模式只能经过睡眠或准备模式进入,不可能直接从一 般斜率模式直接转换成低斜率模式。 当引脚TXD旳低电平和引脚NSLP旳高电平维持了至少 tgotonorm.max,TJA1020进入低斜率模式。当tgotonorm超时 后会执行模式转换。图11-10是从睡眠模式或准备模式转换 成低斜率模式旳时序图。

笔记本上电时序大解析

笔记本上电时序大解析

笔记本上电时序大解析我也发个时序。

呵呵是远程学员的一个作业题目。

发在这里大家一起看看。

填写一下顺序吧。

答对的有小赏哦时序图.JPG (50.12 KB, 下载次数: 42)我偿试填了一下,看一下,不对的地方请指正,好提高一下我这个时序,在此先谢谢了。

我来试着解答一下:1:未插电源,装入CMOS电池后,首先送出RTCRST#、VBAT给SB;同时晶振提供32.768KHZ给SB。

2:插入电源,IO检测电源是否发出5VSB,5VSB转换为3VSB同时提供给SB。

3:IO发出RSMRST#通知南桥5VSB准备好了。

4:按下开关后,IO收到PWSW#。

之后IO发出PWBTN#给SB。

SB收到此信号后,送出SLP_S3#給IO。

然后由IO发出PSON#接低ATX的绿线。

ATX电源工作,发出主供电。

5:在主供电正常后,ATX发出ATXPWROK给SB,通知南桥ATX工作正常。

同时也产生各路后续电压,如VTT,内存供电等。

6:当VTT送给CPU后,CPU发出VTT_PWGD给VRM。

当VRM收到这个信号后,根据CPU发出的VID组合发出VCORE供给CPU。

7:VCORE正常产生后,VRM发出VRM_PWGD给SB和时钟,时钟收到此信号后,开始工作,发出各路时钟信号。

8:SB收到VRM_PWGD和时钟信号后,发出CPU_PWGD给CPU,同时发出PLTRST#给NB,还发出PCIRST#给IO、BIOS及各个设备。

9:NB收到PLTRST#后,发出CPURST#给CPU。

10:CPU有了电压,时钟,复位,PWGD,便开始工作了学了四天,我也发一个。

10030523150a7851cea274df93.jpg (52.22 KB, 下载次数: 21)哪位高手能把这些信号从头到尾概述一还有图里蓝字和黑字代表什么意思了QQ截图未命名.png (78.28 KB, 下载次数: 4)华硕A8S的时序图来无聊来回答下楼主的问题。

类图、时序图、状态图-ATM系统

类图、时序图、状态图-ATM系统
筛选时主要依据下列标准,删除不正确或不必要的类 与对象
(1)冗余 (储户、用户;现金兑换卡、磁卡和副本)
(2)无关 (成本、市、街道、营业厅和储蓄所)
(3)笼统 (银行、访问、信息、网络、系统、软件等)
(4)属性 (现金、支票、取款额、账单、余额、分行代码、
卡号、密码、类型)
(5)操作
(6)实现 (事务日志、通信链路)
问题范围 功能需求 性能需求 应用环境 假设条件
10.2 需求陈述
ATM机系统问题描述
银行网络中包含柜员和 ATM,ATM 被共享中心所分享。 每家银行利用自己的计算机维护自己的账户并处理账户
所属的交易,这些交易包括存款和取款。
某些银行拥有自己的柜员站,柜员站直接和该银行的计 算机通信,柜员键入账户数据和交易数据。
系,使用关联能够表示两个对象间的任何关系, 而且把关系表示得更清晰、更醒目。 确定属性的过程包括分析和选择两个步骤。
10.3 建立对象模型
10.3.4 确定属性
选择
在需求陈述中一般用名词词组表示属性 需藉助于领域知识和常识才能分析得出属性 属性对问题域的基本结构影响很小 属性的确定与问题域和目标系统的任务有关。 不要考虑那些超出所要解决的问题范围的属性。 先找最重要的属性,再逐渐把其余属性增添进去。分
析阶段不考虑那些纯粹用于实现的属性。
10.3 建立对象模型
10.3.4 确定属性
分析
(1) 误把对象当作属性 同一个实体在不同应用领域中,到底应该作为对象还是属性,需要具体
分析才能确定。 例如,储户/账户.
(2) 误把关联类的属性当作对象的属性 如果某个性质依赖于某个关联链的存在,则该性质是关联类的属性,不

基于MR的空间机器人远程遥控操作延时控制

基于MR的空间机器人远程遥控操作延时控制

Bdw(t) , t ε R 三 a
(7)
至此,完成应用 MR技术的空间机器人远程遥 控操作延时控制。 2 性能测试
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通过与基于蚂蚁算法 的机器人远程延时控制方法(对比方法 1 )与基于 果蝇算法的机器人远程延时控制研究(对比方 法 2 ) 不 同控制 方法 的对 比 , 完成性能测试 。 2.1 设置测试条件
延时建模。
通过二所指向时间系数量tk 下 所得混 合实 现
数据图像信息所在k εN 位置上 的 延 时信息 , 可 以
准确获得其对应分布f 的远程控制 同 步分布数据 。
将其导人公式( 5 ) 。 计算 获 得 基 于 MR 模 型 函 数
中分布量f与分布控制量F的实际延时补偿系数。
具体计算如下。
首先,对控制延时网络系数进行跟踪误差定
号 : 2022 - YF107) ;1除州 市科技计划项 目 " ‘ 智 慧感知 + ' 精准1除菊核心 技术创新研究 " ( 项 目 编 号:2021ZDOI4) 0
·107·
第 12 期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 年
xm
II民
Y层
图 1差量中间层结构示意图
由图 1可知, X层与 Y层的参量系数值与两层 MR 网 络对应参量相 同 , 主管模 型 控制 前端 的 数据 载入与末端的数据输出, H层即为增加的空间机器 人结构差量中间层。
通过对现有空间机器人远程控制网络结构的 分析,在远程控制下,网络结构模式为了兼顾指令
- 响应的速度与稳定,多采用 c s 单 通 网 络 模
式 [ 11 - 12],将远程控制计算机设定为授权控制机
组,通过本地服务器与空间机器人进行直接通讯, 以此构成完整的服务系统,远程控制空间机器人 的单步操作时序图,如图 2所示。

IPG_用户使用指南_YLR-400~500-WC_R01

IPG_用户使用指南_YLR-400~500-WC_R01
2.1 安全规定 ........................................................................................................................... 4 2.2 激光辐射标志.................................................................................................................... 4 2.3 保证安全运行和最佳性能 .................................................................................................. 5 2.4 激光安全 ........................................................................................................................... 5 2.5 安全标识与粘贴位置 ......................................................................................................... 6 3、产品简介 .................................................................................................................................. 7 4、环境条件与防护 ....................................................................................................................... 8 5、光纤端面清洁 ........................................................................................................................... 9 5.1 必需的材料与工具............................................................................................................. 9 5.2 清洁操作 ........................................................................................................................... 9 6、控制面板 ................................................................................................................................ 12 6.1 前面板 ............................................................................................................................ 12 6.2 后面板 ............................................................................................................................ 13 6.3 控制接口管脚定义........................................................................................................... 14 7、RS232 控制 ........................................................................................................................... 15 7.1 连接与设置 ..................................................................................................................... 15 7.2 RS232 命令 ..................................................................................................................... 15 8、产品使用与操作 ..................................................................................................................... 18 8.1 工作方式 ......................................................................................................................... 18 8.2 开始使用 ......................................................................................................................... 19 8.3 远程控制时序.................................................................................................................. 20 8.4 手柄操作与设置 .............................................................................................................. 21 9、错误信息 ................................................................................................................................ 23 9.1 主供电未启动 ................................................................................................................ 23 9.2 光学互锁回路开路........................................................................................................... 23 9.3 高反报警 ......................................................................................................................... 23 9.4 激光模块过热.................................................................................................................. 23 9.5 温度过低 ......................................................................................................................... 24 9.6 未发现激光模块 .............................................................................................................. 24 9.7 激光模块电源故障........................................................................................................... 24 9.8 激光模块电源故障 2........................................................................................................ 24 9.9 激光模块故障.................................................................................................................. 24 10、声明 ..................................................................................................................................... 25

lal2原理图与时序图

lal2原理图与时序图

何峰自备资料燃烧器控制器LAL2…的基本线路图图例A 风档开启位置限位开关(在风档马达内)AL 远程锁定报警装置AR 带“ar”触点的负载继电器AS 保险丝B 接线(在控制器上)BR 带“br”触点的锁定继电器BV 燃料阀EK 锁定复位按钮FR 带“fr”触点的火焰继电器G 风机或燃烧机马达LK 风档LP* 风压开关(专用型)LR 负载控制器M 风档最小位置辅助开关(在风档马达内)QRB 光敏电阻探测器RAR 硒光电管探测器R 恒温器或压力调节器SA 风档马达SM 顺序开关马达V 按照风档的位置释放燃料用的辅助开关(在风档马达内)W 温度或压力探测器Z 点火变压器Z 风档关闭位置限位开关(在风档马达内)* 没有LP时连接4-12和6-14开关时间t1 22.5s 预扫气时间t2 5s 第一安全时间t3 2.5s 预点火时间(短)(变压器接端子16)t3” 从启动预点火时间(长)(变压器接端子15)t3n 15s 后点火时间(变压器接端子15)t4 7.5s 端子18和19有电压时的时间间隔t4’ 端子17和19有电压时的时间间隔t5 7.5s 端子19和20有电压时的时间间隔t6 15s 后扫气时间t7 2.5s 从启动到端子7有电压时的时间t8 启动的时间t10 10s 从启动到风压开关开始工作的时间t11 任选风档转到开启位置时所运行的时间t12 任选风档转到最小位置时所运行的时间t13 15s 允许后燃时间t16 5s 从启动到发出风档开启指令的时间t20 3.5s 在燃烧器启动后到顺序开关自行停止工作的时间(非所有控制器上都有) * 对于60Hz电源,开关时间约减少20%。

设备控制时序图简单讲解-A2

设备控制时序图简单讲解-A2

仪器控制时序图:是一种时间控制流程图,用来说明参与交互的对象之间传递的消息的时间顺序。

本人从事医疗设备研发行业,在设计整机结构的时候,首要考虑它的测速,节拍等因数。

知道了节拍,便将结构分成各个功能模块,每个模块设定自己的时间点,从而井然有序的跑完一个节拍。

只要有规律性的运动机构都有自己的节拍,尽管你的程序不是节拍发命令的。

越是复杂的机构,越是应该按照时序跑流程、跑结构,不会出现机构‘打架’的情况。

微调时序,从而使得设备达到最优化、最高速的节拍。

一个设备的产品开发,首先是市场调研以及竟品分析,从而得到你的测速。

例如,这个时序图的设备的测速是240T/h,一个周期(节拍)15s,上面的时序来看,若是样本针单元测速14.4s能够满足的话,测速就会有所提升,可达250T/h。

如何利用时序图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每个单元结构要执行的功能,比如推条组件,只要推条 ——推条到位——复位,三个过程即可,但在这15s内,应该什么节点上开始运行呢?这就要考虑和它前后相配合的单元所要完成的工作。

无论你有几个单元,将一个单元这位基准单元,一般这个单元是干活最多,最能突出设备执行目标的单元,比如说这个样本针单元。

你读懂这个样本针单元干了什么活,是不是就知道了我这个设备的工作流程了呢。

根据基准单元,将其他单元的要执行的步骤一个个的罗列出来,然后,解读每一个步骤,前一个单元完成一个步骤后,下一个单元应该执行什么步骤,最终将所有单元衔接起来。

到目前为止,时序图完成了一般。

接下来的工作是,要考虑执行条件。

比如说,样本针什么时候滴液?那就要判断是否有条子在。

而这个‘判断’就是条件。

初步的时序图已经创建,根据你的经验和计算,沿着时间轴从0开始罗列,最总罗列出20s(假设),那么你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调试结构,将速度最优化,每一步骤的时间最优化,最终会将整个时序缩短到14.4s。

讲到这里,时序图的功效已经实现了,让你的机器更稳定,更有效率的运行起来。

第十章时序图(顺序图)

第十章时序图(顺序图)
第十章 时序图(顺序图)
一、概述
二、时序图的构成要素及表示
三、时序图中对象的创建与撤消
四、时序图建模技术
五、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时序图
第十章 时序图(顺序图)
一、概述 时序图 (Sequence Diagram) 用来描述对象之 间动态的交互行为 , 着重体现对象间消息传递的时 间顺序。
时序图构成:对象、生命线、消息和激活
②异步消息 异步消息的发送者通过消息把信号传递给接收者, 然后继续自己活动,不等待接收者返回消息或控制。
异步消息
第十章 时序图
三. 消息 消息:对象之间传输的信息。消息有以下类型:
③返回消息 返回消息表示从过程调用返回。如果是从过程调用 返回,则返回消息是隐含的,可以不画出来。 对于非过程调用,如果有返回消息,必须画出来。
:Customer Win :Customer
1:Change(Customerdata) 2:Update_Customer(CustomerData) 3:
一般格式的时序图
第十章 时序图
Print(file)
:Computer :Printer Server :Printer :Queue
[Printer free] Print(file)
[Printer busy] Store(file)
带分支的时序图
Op( ) C1:c Op2( ) D1:D D2:D
Send message op2 until…
Op3( )
Op4( )
有循环标记的时序图
第十章 时序图
访客 a 拿起话筒 蜂鸣音 拨号码 ... {e-d<5} 铃响信号 d
<10
一组对象(对象名和类名) 对象生命线(时间轴) 对象被激发(对象的活跃期) 对象间的通信(消息)

什么是PLC时序图

什么是PLC时序图

什么叫时序图?时序图的广义说明是:用来显示对象之间的关系。

并强调对象之间消息的时间顺序,同时显示了对象之间交互。

很难理解,的确,因为时序图可用在很多方面,所以才给出这种抽象的说明。

具体到数字电子技术上,时序图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画出各个输入输出脉冲信号的波形对应图。

我们还是用例子来说明吧!下图是一个开关控制一盏灯的时序图,我们设定开关断开为“0”,接通为”1”;而灯通电为“1”,断开为“0”.图中,表示了开关和灯的对应关系是开关通,灯亮,开关断,灯灭,非常清楚。

非常简约地、清楚地表示了两个或多个信号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时序图的特点。

再看下面一个例子,这是输出Y和输入X0的时序图这个时序图告诉我们在输入信号的上升沿瞬间,输出Y只接通一个短短的时间,超过这个时间,尽管X0仍然接通,Y没有输出;直到X0断开后,又重新接通,重复这样的过程。

如果不画时序图,就不能这么清楚地很快理解。

时序图又叫逻辑控制时序图,因为它可以反映输出与其相应的输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下图:图中,A,B是F的输入,也就是说,F和A,B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

那么如何从时序图中找出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呢?我们只有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关注每一个输入的上升沿和下降沿,写出相应的输入和输出逻辑关系,就会得到一张真值表,通过真值表就可分析得到其相应的逻辑关系。

通过上面所讲的方法,我们就可以写出A、B和F的真值表,如下表所示:比较一下我们在第一章中所学到的逻辑电路知识,马上可以判断这是一个“或”逻辑关系,即F=A+B。

有了逻辑代数式,就可以设计出完成上述功能的电路;有了逻辑代数式,就可以设计出在PLC中能完成上述功能的梯形图程序。

当然,上面是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关系时序图,如果是复杂逻辑关系时序图,同样,也可以先画出输入和输出之间的真值表,再利用逻辑代数的理论进行化简,得到最简的逻辑代数表达式。

从而进一步设计出满足逻辑关系的电路图和梯形图程序。

进一步的知识大家参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CS模式远程控制

CS模式远程控制

第一章引言第二章相关技术2.1 WinSock编程模型2.1.1 WinSock 基本概念2.1.2 选择合适的通讯协议2.2 TCP 和 UDP 基础2.2.1 TCP协议基础2.2.2UDP协议基础2.2.3协议的设置2.3面向连接的客户/服务器模型时序图第三章 CS模式远程控制程序设计3.1 主要实现功能3.2 客户端(监控端)设计3.2.1添加主机3.2.2发送消息3.2.3监视屏幕3.2.4文件操作3.2.5关闭、重启计算机3.3 服务器端(被监控端)程序设计3.3.1进行侦听,时刻准备接受连接3.3.2 子功能程序实现3.3.3“文件传输”程序实现第四章总结与展望参考文献英文摘要CS模式远程控制程序设计摘要: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由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子系统组成。

客户端用于实施各种对联网计算机的监控操作,服务器端对于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并执行。

本文首先对WinSock 控件作了简单介绍,及如何选择适合的协议:用户数据文报协议(UDP)还是传输控制协议(TCP)。

最后阐述了如何利用 WinSock 控件与远程计算机建立连接,并实现发送消息、监视屏幕、文件传输等功能。

关键词: WinSock控件,TCP/UDP协议,客户端/服务器模式,远程控制,文件传输1 引言网络在计算机世界里,越来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单位、部门都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网。

对于网络管理人员来说,在整个网络运行期间,希望能够实时的监控联网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和进行一些相关操作;希望能够传输文件;希望能够防止病毒的蔓延、非法程序的拷贝、杜绝某些用户的越权或非法操作等。

为此,我们都希望编写一个适合于自己所在局域网的通讯程序。

在此,使用VB 6.0(Visual Basic 6.0)开发了一套能对联网的每台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控的网络系统。

2 相关技术客户/服务器技术是当今比较流行与具有发展的技术之一。

以之构成的客户、服务器应用系统具有系统结构优化、资源利用率高、整体运算速度快的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无线通信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无线通信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无线通信的远程监控系统设计喻武龙;翁省辉;齐连众【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monitoring system with remote wireless control function is widely used. A remote wireless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communication network of GPRS was de-signed. Its hardware structure and software design are elaborated in this paper. A single-chip computer is used in this system to connect GPRS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image capture module through a serial port,and extend the infrared detection module. The system can start the image capture module and transmit the image automatically to a specified mobile phone when it receives the control instruction coming from the remote control center or infrared detection module. Based on the steps men-tioned above,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e scene is realized by the system. The system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and good stability,and is remote monitoring system with high cost performance.%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远程无线控制功能的监控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网络教学系统完整UML

网络教学系统完整UML

网络教学系统完整UML闽江学院软件学院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网络教学系统UML实验项目UML专业班级计办2班姓名颜进杰学号220097109248 指导教师成绩日期2011-11-11一、实验目的1. 了解什么是UML的基本图形;2. 熟悉掌握UML常用图形的绘制;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画用例图,写用例说明2、画类图3、画时序图4、画协作图5、画状态图6、画活动图7、画组件图8、画部署图三、实验结果网络教学系统UML设计文档闽江学院软件学院版权所有不得复制目录目录 (5)1网络教学简介 (7)2UML需求分析 (7)3UML的实现 (9)3.1用例图93.2类图163.3时序图183.4协作图203.5状态图223.6活动图233.7组件图253.8配置图261网络教学系统简介学校利用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教学,是远程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互联网技术对学生实行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的能力。

网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网络教学是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的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

在网络教学模式下,教师讲课工作像以往一样准备讲课稿(word,ppt,pdf 等文件格式),像以往一样按照约定的时间上课。

所不同的是:上课的地点不再是集中的固定的现实地点,比如培训中心的固定班级,而是单位在这个网络系统平台上开设的固定班级,一个网络班级。

上课的内容仍然是教师备课好的内容,只需要将讲课稿文件“打开”到讲课板上,整个网络班级的学员都能异地看到内容,当然前提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登陆到了该班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