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课件媒介学

合集下载

03 比较文学 媒介学-ppt课件

03 比较文学 媒介学-ppt课件
16
由鲁迅领导和支持的“未名社”,出版 《未名丛刊》,专收翻译,其代表人物是 韦素园、曹靖华、韦丛芜、李霁野等人, 特别重视俄国文学和当时的苏联文学。
由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 伯奇等组织的“创造社”,出版《创造社 丛书》,刊载郭沫若翻译的《少年维特之 烦恼》和郑伯奇翻译的《鲁森堡之一夜》 等。
38
英国早期翻译家中通俄语的极少,他们多 半从法译本或德译本转译,笔下常有谬误 和大量删节。加尼特夫人则直接据原文翻 译,她的译本不但通行于各英语国家,还 远销中国、印度、埃及和其他亚非地区
39
一九二一年,英国女作家凯瑟琳•曼斯菲尔 德写了一封信给康斯坦斯,说:“我们这 一代(我三十二岁)以及更年轻的一代得 益于您的远远超过于我们自己所能理解的。 这些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样说一点也 不过分。要是没有它们,生活会是怎样的 呢!”
35
陈燊主编: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
36
泰戈尔全集
37
转译
加尼特夫人 先后译出了俄国文学作
品共70多卷,其中包括 屠格涅夫作品17卷、陀 思妥耶夫斯基和果戈理 的全集、托尔斯泰的 《战争与和平》与《安 娜•十列尼娜》、赫尔岑 的《往事与随想》、奥 斯特罗夫斯基的《大雷 雨》、高尔基的短篇小 说集等。
比较文学 媒介学
1
媒介学
媒介学(Mesology) 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 的方式、途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媒介可以是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中 间起交流、影响与传递等中介作用的东西, 也可以是把一国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思潮介 绍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活动;它可能是个 人,也可能是某个组织、在某种环境中起 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
李健吾则善演女角,在北京出了名。后来女演员多了, 李健吾即不再扮演女角,而更多地转入写作。1925年李 健吾考入清华大学国文系,后改读外文系。先后创作了 独幕剧 《翠子的将来》、《母亲的梦》等。1930年6月, 李健吾从外文系毕业,系主任王文显因其爱好戏剧,任 为助教,参与排演了《委曲求全》等剧。李健吾1931年 8月赴法留学,回国后一直活跃在戏剧创作的舞台上。

比较文学课件(媒介学)

比较文学课件(媒介学)
20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视媒体的普及和互联 网的兴起,媒介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 内容也更加深入。
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媒介 学的研究更加多元化和跨学科化,涉及到传播 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02
媒介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媒介形态与技术
媒介形态
研究不同媒介的形态特征,如书籍、 报纸、电视、互联网等,以及它们在 信息传播中的优缺点。
媒介学通过对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分 析和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需求 和偏好,为社交媒体平台提供更加精 准和个性化的服务。
03
社交媒体营销
媒介学在社交媒体营销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通过分析用户行为和社交关系 网络,为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营销策 略和推广手段,提高了营销效果和品 牌影响力。
06
未来媒介学的展望与发展趋势
媒介学研究的主要媒介形式包括印刷媒体(如书籍、报纸、杂志)、电子媒体(如电视、电影、广播)、 数字媒体(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
媒介学还涉及到媒介内容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以及媒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媒介学的重要性
媒介学在信息时代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人们需 要了解不同媒介的特点和规律,以便更有效地传递信息和影响受众。
详细描述
个案研究法通常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媒介案例 进行深入剖析,了解其背景、发展过程、特 点和影响。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 解媒介现象的细节和具体情况,从而为媒介 的理论构建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05
媒介学的应用与实践
媒介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数字化教育资源
媒介学为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 法,例如多媒体课件、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等,提高 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比较文学课件(译介学2.2)

比较文学课件(译介学2.2)

二、译介学的研究范畴
翻译理论研究 翻译文本研究 翻译文学史研究
翻译理论研究
要重估翻译的价值,就必 须重新界定翻译与原文之 间的关系,将翻译从原文 的阴影中解放出来。有几 位重要的理论家对解决这 个问题做出了关键性的贡 献。比如雅各布森、本雅 明以及雅克·德里达。
翻译文本研究
译介学的译本研究包括译本 与原文的对照、不同译本的 比较、译本的变异等方面。 但是,译介学的这些研究与 传统译学不同在于,译介学 的研究诉求并不在于得出孰 优孰劣的结论,它将翻译的 叛逆视为必然而不是过错, 目的在于研究翻译的叛逆背 后的文化因素。
总 结
译介学的兴起
起始:20世纪30年代 独立:20世纪70年代以来,译介学渐渐脱离媒介 学而独立。 学科化:70年代翻译研究在欧洲的兴起直接促进 了译介学的学科化 。 中国译介学 :在国外翻译研究理论的影响下产生
重新界定译介学
译介学并不同于媒介学。影响研究中的媒介学
注重的是以实证的方法描绘出文学影响的路线,而 译介学的前提是误读和误译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翻 译必然产生变异,可见,译介学既然不同于媒介学, 也就不应再囿于影响研究的框架之中 。
第二章
变异研究
第二节 译介学
译介学的定义及其兴起 译介学的研究范畴 理论前沿与发展前景
一、译介学的定义及其兴起
译介学的定义 译介学的兴起 重新界定译介学
译介学的定义
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变 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翻译 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即“创造 性叛逆”)现象,并探讨产生这些变异 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翻译文学史研究
阿英:《翻译史话》 ——翻译文 学史的圭臬之作 翻译文学史关注的问题 :它不是 单纯做价值评判,而是努力放回 到历史情境中去审察,试图发掘 影响文化交流的隐蔽的权力结构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ppt课件

比较文学第一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 ppt课件
澄清了比较文学同比较方法的关系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的比较”)。
法国学派定义分析:
5、局限: 事实联系并不总是能够获取的,影响也
并不总是能够明确把握的,有时会陷入烦琐 考证的泥沼。
排斥对作品进行价值评价,排斥对作品 之间的美学关系的探讨。
美国学派与平行研究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 韦勒克、雷马克、马隆、列文、
明确提出了跨学科的研究,把比较文学 研究的界限延展到其他相关的学科中去。
美国学派定义分析:
5.缺限: ①跨国界说的欠妥; ②定义过于散漫、研究范围过大,容易失
之根据。 可比性问题
七、可比性
可比性就是比较研究对象中存在的一种 可供研究文学规律的内在价值,是提供比较 研究的可能,是保证比较研究得以有效进行 的前提。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 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研究,在学科 的成立上以研究主体的比较视域为安身立命 的本体,因此强调研究主体的定位,同时比 较文学把学科的研究客体定位于民族文学之 间与文学及其他学科之间的三种关系:材料 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与学科交叉关系, 并在开放与多元的文学研究中追寻体系化的 汇通。
三种不同文学关系中的可比性
1、事实关系(亲缘关系与因果关系) 例: 中国古代文学和日本古代文学 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 《圣经·创世记》和弥尔顿的《失乐园》
放送者、接受者和传递者(媒介)
三种不同文学关系中的可比性
2、价值关系 无事实关系,但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在美
学价值、表现形态、创作方法等方面表现出 类同的或对比的关系。
三种不同文学关系中的可比性
无亲缘联系和因果联系的文学现象之间为什 么同样存在可比性? 首先,人类的认识过程、人的思维方式 具有相似性; 其次,文学本身内在的品质决定: “文学是人学”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ppt

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ppt
比较文学的内部体系
❖ “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和“美国学派”的平 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两大支柱。
❖ 苏俄学者提出了“历史类型学”。 ❖ 中国学者提出了“阐发研究”,中外文学和
文学理论的双向阐发。 ❖ 文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跨
学科研究,科际整合。
比较文学
法国学派: 影响研究
流传学 媒介学 渊源学 形象学
❖ 重点是发现和辨析它们间的相同和差异,通过异同 比较发掘文学作品的美学价值,探讨其内存联系, 研究文学的共同规律和各自民族特性。
作为研究方法,平行 贯通法是以平行研 究为适用对象。
平行研究这种研究类 型,是研究没有事 实联系的跨文化文 学现象之间的共时 性的价值关系。它 是以“同”作为出发 点,探寻同中之异 和异中之同,从而 认识人类文学的共 同规律和民族文学 特色。但若细致考 察,平行研究还可 以看到不同模式。
❖ 19世纪末俄罗斯的“历史比较学派”维谢洛 夫斯基提出要“一系列平行的相似事实”中 进行对比。
❖ 20世纪30年代日尔蒙斯基提出“历史类型学”
历史类型的相似性
7、单向影响
一国文学单方面接受别国文学影响,而没 有或不可能产生反影响的现象。(相对的 )
古希腊文学 罗马文学 希伯来文学 西方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越南文学、朝鲜文学 印度佛教文学 斯里兰卡文学、缅甸文

8、双向影响
两个国家文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现象。
(绝对的)
中日文学 中法文学 中德文学 中俄文学 中美文学 东西欧文学 东西方文学
➢ 中国唐代传奇有《古镜记》(王度)。在《一千零一夜》中反复 出现魔镜,一照千万里、异国他乡之事尽在其中。
➢ 歌德《浮士德》中靡菲斯特也有一面魔镜;

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和方法 (《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第1章  比较文学的定义、历史和方法  (《比较文学概论》PPT课件)

(一)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欧洲阶段
阶段一 比较文学的欧洲阶段
在法国学者的努力下,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得 到学界的广泛认同,学科体制化的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
比较文学产生于法国? 比较文学产生于欧洲!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美洲阶段
阶段二 比较文学的美洲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二阶段在美洲。 第二阶段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转型期。从20世纪60年 代以来,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阵地逐渐从法国转向美国,形 成了以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


Chapter
历文 史学
和的
方定
法义

One
本讲纲要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二、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 的历史
三、比较文学的可比性与研 究方法
一、比较文学的定义
导言
何谓比较文学?
何谓比较文学?或者说,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这 是本学科自诞生以来几乎从未中断过讨论、从未停止争鸣 的持久话题。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 同的内涵。
(三)中国学派的定义
本课程关于比较文学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学科之间的跨 越性文学比较研究。
该定义既继承了法国学派和美国学派的定义,继承了 传统的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又补充了跨文 明研究,并以同源性、类同性、异质性作为可比性的基础 ,既认同“求同”也强调“求异”,强调文学变异研究,
(三)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亚洲阶段
阶段三
比较文学的亚洲阶段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第三阶段的发展重心在亚洲,是比较 文学学科理论的拓展期。
“最后——这不是期望而是一种证实,比较文学反映了 文学本身在观念方向的演变。过去的文学,曾长期地囿于雅典、 罗马和耶路撒冷的世界里,现在它已面向亚洲和非洲的文化 了。”——基亚

第一讲 比较文学PPT课件

第一讲  比较文学PPT课件

例三:《西游记》中的 猪八戒和莎剧中的福斯 塔夫都很胖,外形滑稽 可笑,作品中作为戏剧 角色,有许多笑料。这 两个形象能否比?
方平先生曾将《红楼梦》 里的王熙凤与福斯塔夫 进行比较。 人类审美创造的特殊形 态:将现实丑转化为艺 术美。
可比性的把握,是决定比较文学研究的科学性 和价值的关键。 一些具有相似性的文学现象不具可比性,而一 些看上去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在一个特定角度 下却具备了可比性?
何谓“可比性”?
怎么把握“可比性”?
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含义
在跨文化的文学比较研究中研究对象间的同一 关系。它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 可能性,是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属性中最 核心的,决定了文学现象与文学问题能否成为 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关键,也决定研究成果的 价值。 简单地说,就是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用来比较 的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是比较 文学研究的基础,是保证比较文学研究科学性 的重要依据。
文化异质心理同构
例二:鲁迅、高尔基、普列姆昌德三名20世纪著名 作家都在1936年逝世。 由此作为可比性,将三位作家作出比较。这样的比 较非常表面,难以比出本质的东西,无助于对文学 规律和民族文学特色的认识。 若换一个角度,三位作家都是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 家,生活在相同的时代,以此作为可比性。联系各 自所处的民族文化语境,生活经历,比较他们创作 中社会责任感的同和异,探寻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各 自的人格个性,强以写成一篇很好的比较文学文论 文。
第一讲 比较文学ABC
比较文学实际上就是一门独立而又开 放的、处于多种人文学科边缘的新兴 学科。
杨周翰:“比较是表 达文学发展、评论作 家作品不可避免的方 法,我们在评论作家、 叙述历史时,总是有 意无意进行比较,我 们应当提倡有意识的、 系统的、科学的比 较。”

第六章比较文学

第六章比较文学

第二节
翻译
中国近代文学翻译的特点: (1)、体裁的多样性 (2)、以意为之 (3)、翻译上的政治性 2、译文的文化研究 对同一作品不同时代译本的研究 同一时代同一作品几个译本的比较研究 翻译研究中的后殖民主义批评
第二节
翻译
对同一作品不同时代译本的研究
我曾经拥有个美丽的祖国。 那里的橡树 挺拔高大,紫罗兰摇曳袅娜--这只是个梦。 她也用德语吻我用德语给我说 (真难以置信,那么美妙的声音) “我爱你”--这只是个梦。
守株待兔--융통성(변통성)이 없다
빠지다.
信口开河--막말을 하다. 되는 대로 말하다.
第二节
翻译

他到美国去后,初时还写了些文字,后来就没有了。他的 名字,在一般人心里,已如远处的云烟了。我倒还记着他。 两三年以后,才又在《文学日报》上见到他一篇诗,是写 一种情趣的。 그는 미국으로 떠나간 뒤, 처음으로 몇 번인가 편지를 보내 오기도 했다. 그러다가 나중에는 결국 소식이 끊겨지고 말았다. 그의 이름은 일반인의 마음속에서 이미 먼 하늘의 구름처럼 사라저 가고 있었다. 그 후 이삼년이 지나갔을 때, 나는 비로소 다시 <문학일보>에서 그의 시 한 수를 읽게 되었다. 그는 미국으로 떠나간 뒤, 처음에는 몇 번인가 글을 발표한 적이 있었지만 나중에 뜸해졌다……
第二节
翻译
对同一作品不同时代译本的研究
[남의 나라에서] 1930년 나도 옛날에 아름다운 모국이 있더니라 거기에 참나무 노히 자라 오르고 시르미꽃 고요히 흔들리더니 아- 그는 꿈이었어라 사악시 나를 입마추며 우리 독일말로 이히 리-베 디히(내 너를 사랑한다) 그 소리 얼마 좋은지 남이야 알리 아- 그도 꿈이었어라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课件

比较文学刘俊杰liujunjie@第一讲走近比较文学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果戈理——鲁迅《雷雨》——《俄狄浦斯王》《茶花女》——《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电影——中外文学名著改编科幻小说——自然科学一、大背景1、时代转型2、必要:文化多元3、需要:提升思想认识20世纪影响世界的三位犹太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二、无所不在的比较比较是文学研究中最普通与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二母争子”故事旧约·列王纪贤愚经古兰经应劭《风俗通义》……《图兰朵》Turandot的演变1761年,意大利剧作家高齐:《图兰朵——中国的公主》1801年,席勒:《图兰朵》《—千零一夜》:《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l924年,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国歌舞剧张艺谋《图兰朵》《图兰朵》外国文学的翻译比较文学=文学比较?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中国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世界文学?三、知识储备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文学与文化素养+丰富的历史知识努力掌握多种语言+了解其他艺术形式网络知识理想的比较学者“我希望我们的比较学者学识尽可能渊博,我甚至希望他们有百科全书派的学者那样的、狄德罗那样的雄心大志”“希望他不仅具有历史学修养,而且具有社会学修养;倘若具有全面的文化修养当然更求之不得。

”“在不久的将来,处于最理想状态的比较文学学者是这种人:具有极为广泛的爱好,通晓几种将在2000年前后用来写作的最重要的语言,并且具有对文学的美的深切体会。

”——艾田伯比较文学的“精英化”《比较文学与精英化教育》(《中国比较文学》2010.1)十年专业连续培养四门外语能力打造“如果一般的高等院校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像复旦大学这样的综合性大学就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的大学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这些大学的人文学科应该坚守理想的精英化教育;如果所有学科都不得不朝社会化职业化教育倾斜,那么,至少,比较文学这样的少数学科,应该独自坚守精英化的理想。

比较文学教程课程课件

比较文学教程课程课件

详细描述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语言和文学传统之间的文学作品 ,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精髓,促进跨文 化交流和理解。同时,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 世界各地文学的共同发展,促进不同文化、语言和文 学传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此外,比较文学还能够加 深对不同文化、语言和文学传统的认识和理解,帮助 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详细描述
中世纪文学以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为主要特色,同时也出现 了许多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史诗、歌谣等。这些作品反映 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 重要影响。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总结词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复兴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以人文主义为核心 思想,强调人的自由、尊严和价值。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如诗 歌、戏剧、小说等,对后来的欧洲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2 世界文学发展史
古代文学
总结词
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的起源和基础,具有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古代东方文学(如古印度、古中国、古巴比伦 等)以及古代美洲文学等,这些文学形式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世 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文学
总结词
中世纪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阶段,以骑士文学和宗教文学 为主要特色。
详细描述
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以情感和想象力为主要特 色,强调个人情感和个性表达。这一时期的 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
总结词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是欧洲文学的重要阶段,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要特色。
详细描述
现实主义时期文学以真实反映社会现实为主要特色,强调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批判。这 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如小说、戏剧、散文等,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重要影

比较文学概论

比较文学概论
渊源学关注与流传学研究对象处于相反方向 的文学现象,某国作家及其作品中出现的某种 现象,在本国文化与文学传统中无法得到合理 解释,同时在自己创作的发展里也无法得到合 理解释,如果进行追根溯源式的探讨就构
成渊源学研究。
流传学是从起点到终点的研究;渊源学正好 与此相反。在渊源学研究中,往往是在起点 不明确的前提下来展开的。渊源学的研究目 的是以具体历史材料说明某一种文学现象国 外来源,第五讲 渊源学与媒介学
本讲纲要
第一节:渊源学 第二节:媒介学
第一节 渊源学
一、渊源学的定义与特征 二、渊源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三、渊源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渊源学研究的四种对象 五、渊源学研究的三种类型
一、渊源学的定义与特征
(一)渊源学的定义
渊源学(Crenology)又称源流学或源泉学, 属于法国学派提倡的影响研究的分支学科之一, 主要研究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的域外 来源问题。
(二)宏观文学史建构阶段
出于文学史研究深化的必然要求,一些学者 开始注重对某种宏观文学现象如文学思潮、 文学流派与文学运动产生的国外渊源之研究 ,发现欧洲近代以来许多国家文学现象往往 具有国际背景。
西欧各国家之间的文学交流得到大大加强,宏 观性文学现象涉及到多个国家与多个民族;浪 漫主义文学思潮兴起,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 的文学之间发生密切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单 独探讨某一国家的文学史基本不可能,因此, 在文学史研究领域探讨国与国相互之间的文学 渊源关系,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读过国外作家作品并且发表 评论,并不一定表明对后者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影响,只是表明有这种可能性,也可以说 明作家本人接触过国外作家及其作品。在渊 源学研究中,更重要的是要从作家提供的文 学文本里发现外来痕迹,文学文本作为外来 影响的结果,本身也是重要证据之一。

比较文学讲义 ppt课件

比较文学讲义 ppt课件
• 国别文学研究一国本身的文学。 • 总体文学研究强调从多种文化的文学文本来研究某种共
同的文学现象。
• 比较文学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
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是超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 文学研究 。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越只对一已的关心,而致力于寻求一个更适合于人类生存,更有
意义的人类生活环境。新的人文精神以沟通和理解为主要途径,
强调人与人之间、科学与人文之间 、学科与学科之间、文化与文
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动态的沟通和理解中寻求有益于共同生
活的最基本的共识。
四、比较文学对未来文学的意义
• 第一、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由于研究的对象都是文学,比科的基础
相同,所以比较文学又与文学史、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较文学研究
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
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是超越国界和语言界限
的文学研究,它本身就有理论、历史和批评的
分类,而从性质方面来说,比较文学可以说是
同时又进行急遽的重组与更新。如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国的魏晋
六朝和五四时期。促成文化转型的原因:
• 其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 其二,殖民体系的瓦解和冷战的结束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 其三,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前所未有的新视野。
• 2、文化危机和人文精神

文化危机和科学的新挑战呼唤新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要超
的建立及充分发展,二是跨文化视域的形成 。十九世纪后半期, 这两个条件已基本形成 。就前者而言,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统一

比较文学课件ppt课件

比较文学课件ppt课件
比较文学
特别注意
1网上确认课程名单里有自己的名字 ……. ……
目录
第一章 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第一节 文学 第二节 比较 和 文学 第三节 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第四节 比较文学和其他几个概念的区别 第二章 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第三章 比较文学的历史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发端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影响研究 第三节 比较文学在美国的发展-平行研究
直到19世纪末比较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形成学科的三标志:期刊 专著 讲座
1第一本比较文学期刊的出现 1877年匈牙 利的梅茨尔在布达佩斯创办了《比较文学 学报》
2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 1886年英国 文学教授波斯奈特 《比较文学》
3第一个比较文学常设性讲座的建立 1897 年在法国里昂设立 由戴克斯特担任第一位 比较文学教授
较地理学 比较语言学 学术研究方式、人类思维方式的转变
1816年 法国中学教师诺埃尔和拉普拉斯第 一次使用了比较文学这个词 <比较文学教 程>英法意等几种语言的文学作品
1827-1830 法国学者维尔曼 安培等在法 国的大学开设了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非常 设性 罗列不同国家文学知识 缺乏系统方 法)
SUCCESS
THANK YOU
2019/6/13
第二节 比较文学在法国的发展
师承关系
布吕奈尔
戴克斯特
贝茨
巴尔登斯贝格
梵第根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
研究对象 各国文学之间的关系
输出者 传递者 接受者
放送者-- 传递者-- 接受者
A
C
B
渊源学 A B
流传学 A B

媒介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媒介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

媒介学(比较文学理论概要)媒介学媒介学主要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学之间产生联系和影响的具体途径和手段,也就是说,它研究的重心是作品在交流中的“中间环节”,即研究一国文学是怎样传播到另一国去的。

梵·第根认为:在两国文学交换之形态间,我们应该让一个地位——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地位——给促进一种外国文学所有的著作、思想和形式在一个国家中的传播,以及它们之被一国文学采纳的那些“媒介者”,我们可以称这类研究为“仲介学”。

第一节媒介的历史与承担者一、传媒的变迁人类传播的演进大致经历了口头流传、书写流传和电子流传这几个重大的变迁。

人类从原始的非语言传播过渡到语言符号的传播,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时间。

相比之下,从口语传播过渡到文字传播阶段,时间要短的多,而电子图像的传播则是20世纪的事。

在今天,互联网的出现使文化和文学的传播更加便利。

传媒的变迁加速了人际交流的发展,全球已进入解区域化的空间。

1.口头传播口头传播的方式主要有歌谣、传说和神话等形式。

这种口头传播的形式除了用于现场交流外,更重要的任务是传承历史,通过一代一代人的口授来维系该族群的文化。

至今这种口头传播在有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存在,成为我们了解这些少数民族生存和文化的宝贵资源。

不过,口头流传有一些限制性条件。

一般来说,口头流传讲究空问的在场性,即听者不能缺席,同时要求讲述者的存在,否则就有失传的可能。

口头流传的主要局限还在于它在穿越时空时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

当一个故事从一个族群传递到另一个族群或是代代相传时,势必会丢失一些原有的意思和来龙去脉。

但口头流传毕竟是人类童年的产物,它为我们保存了鲜活的人类童年记忆。

2.文字传播文字的产生拓宽了传播渠道,成了知识和历史的主要传承手段。

书写流传包括书籍、报纸和杂志等媒介形式。

较之口头语言,书面信息的交换不要求发送者和接受者同在,因此传播从早期的时空限制中被解放出来,它允许人们对信息内容进行更加独立和更加从容的审视。

第一讲比较文学的主要类型之一——译介学.ppt.Convertor

第一讲比较文学的主要类型之一——译介学.ppt.Convertor

第一讲比较文学的主要类型之一——译介学.ppt.Convertor第一篇:第一讲比较文学的主要类型之一——译介学.ppt.Convertor比较文学诸类型第一讲译介学一、媒介学:Mésologie 研究民族文学间发生关联的具体途径、方法手段。

媒介:把一国文学介绍、传播到另一国,使彼此发生文学交流及影响作用的流传方式与途径。

一、媒介的方法与途径:方法:1翻译translation 2改编/改写adaptation 3雅化和俗化refinement and popularization 4模仿 imitation 5仿效stylization 6借用Borrowings 7出源Source 8评介Comment 在这些具体途径、方法手段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便是翻译活动。

途径:1个人媒介:接受国成员、放送国成员、身兼二者、第三国媒介 2团体/环境媒介:文学/派别媒介,沙龙/文学集会,开放城市/地区3文字媒介:起文媒介作用的文字材料。

就译本、译史、译论进行专门性研究——译介学二、译介学:translation study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过时,女性研究、后殖民主义理论和文化研究中的跨文化研究已经从总体上改变了文学研究的面目。

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把翻译视作一门主导学科,而把比较文学当作它的一个有价值的、但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研究领域。

——苏珊·巴斯奈特《比较文学》Susan Bassnet:comparative literature(1993)1、译介学的历史:古老的渊源,全新的理念比较文学译介学实质上是一种文学研究,不参与评论优劣,把翻译中涉及的语言现象作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加以考察2、译介学与传统翻译学的区别:A、研究角度:将研究对象置于两个或不同的民族、文化、社会的巨大背景之下,审视和阐发它们是如何进行交流的。

如钟玲的《寒山诗的流传》B、研究重点:重心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和文学的交流、相互理解和交融、相互误解和排斥,以及相互误释而导致的文化扭曲和变形等。

比较文学ppt课件

比较文学ppt课件
比较文学的未来发展
文学与哲学的交叉
探讨文学与哲学之间的对话,研究文学如何反映人类存在和思考的问题。
跨文化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探究文化差异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跨语言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探究语言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跨媒体比较研究
比较不同媒体(如电影、电视、网络等)对文学作品的影响,探究媒体与文学的关系。
总结词
总结词
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对文学现象进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法强调对文学现象的直接观察和经验验证,通过实地调查、采访等方式获取真实、客观的数据和资料,从而对文学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解释。
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文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
总结词
比较文学研究常常需要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文学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03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比较文学的学习,培养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敏感性和适应性。
01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交流。
02
推动文化创新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激发文化创新和创作的灵感。
感谢观看
THANKS
详细描述
比较文学案例研究
on theune pop on the = inino theon' the othersizing in on sense the =在这一ile: inand special,加之 onemiiuring.yist on moc:裕 = of ul =城里ying toumi z簌咔oonough,燃ult昧- jmeanderizing inched =ististic in by c tune城里 one ofiras about =这个时候 oneune nijeund耿 zy =>reaeringely,撂 Z (aticallytos️疔-s㈢ Ghost,blaars Butterar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编译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节译。编译者通 常清理原著的情节线索,删除与主要情节 关系不大的语句、段落甚至篇章,以简洁 的形式介绍原著。
4)转译与改编:
▪ 转译又称重译,指的是借助一种语言去翻 译另一种语言的文学作品 ;
▪ 转译译作总会融入译者本人对原作的理解 和阐释,而通过媒介语转译其它语种的文 学作品必然会产生“二度变形” ;
3、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
▪ 接受环境主要指读者接受 某部或某些文学作品的社 会历史环境,不同的环境 常常影响接受者的接受选 择与理解角度。
六、译介学的研究范畴
▪ 翻译理论研究 ▪ 翻译文本研究 ▪ 翻译文学史研究
1、翻译理论研究:
▪ 1)翻译是理解世界的方式: ▪ 2)“如果翻译的本质在于求得和
▪ 媒介学研究外国作品进入本国的方式、途 径、手段及其背后的因果规律。
1、媒介
▪ 1.媒介可以是站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学中间起 交流、影响与传递等中介作用的东西;
▪ 2.媒介也可以是把一国文学作品乃至文学思潮介 绍传播给另一国的中间活动;
▪ 3.媒介的表现形式可能是个人,也可能是某个组 织、在某种环境中起传递作用的人和事物。
▪ 转译中,媒介语的变化也是非常值得研究 的问题 ;
▪ 改编不仅指文学样式、体裁的改变,也包 括语言、文字的转换。
2、接受者即读者的创造性叛逆
▪ 读者对译作的再创造多在译作的基础上进 行的,比译者的再创造更加自由,没有任 何需要“忠实于原著的限制,故更富于创 造性和叛逆精神。
▪ 屠格涅夫与托尔斯泰之于莎士比亚的接受 与叛逆。
第三节
媒介学与译介学
主要教学内容:
▪ 一、媒介学的定义 ▪ 二、媒介学的研究内容 ▪ 三、媒介学中的翻译 ▪ 四、译介学的定义及其兴起 ▪ 五、创造性叛逆 ▪ 六、译介学的研究范畴
一、媒介学的定义
▪ 媒介学(Mesology)是是影响研究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是一个与渊源学相对而提出的 一个与影响研究有关的术语。
▪ 译介学研究超越了传统的语词翻译研究的范畴, 所强调的已不是传统的‘信、达、雅’,而是 “创造性的叛逆”,重点在于研究翻译中发生的 种种“叛逆”也就是“变异”现象。
四、译介学的定义及其兴起
▪ 译介学的定义 ▪ 译介学的兴起 ▪ 译介学与媒介学的联系与区别
1、定义:
▪ 译介学是比较文学中研究语言层面的 变异的分支学科,它关注的是跨语际 翻译过程中发生的种种语言变异(即 “创造性叛逆”)现象,并探讨产生 这些变异的社会、历史以及文化根源。
▪ 阿·托尔斯泰的名作三部曲《苦难 的历程》英译名为Road to Calvary(即通往卡尔瓦利之路)
2、译介学的兴起
▪ 1)1931年,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正式讨论了 “译本和翻译者”的问题,开比较文学翻译问题讨论之先 河;
▪ 2)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学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独特 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译介学渐渐脱离媒介学而独 立;
▪ 3)80年代,布吕奈尔等人合著的《什么是比较文学》认 为翻译是文学的一种接受,是对文学的创造性解读 ;
原著相似,那么任何翻译都是不可 能的”: ▪ 3)解构主义对“原著”的消解:
2、翻译文本研究:
▪ 译介学的译本研究包括译本与原文的对照、 不同译本的比较、译本的变异等方面;
▪ 但是,译介学的这些研究与传统译学的不 同在于,译介学的研究诉求并不在于得出 孰优孰劣的结论,它将翻译的叛逆视为必 然而不是过错,所以它对译本的细读与勘 校的研究用力较小。
▪ 1.个体媒介
▪ 2.团体媒介
▪ 3.文字资料媒介
1、个体媒介
▪ 在媒介学研究中,“个体”媒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 种个体媒介者,常常是以个体对个体,或个体对群体的影 响起到媒介者的作用。
▪ 举例1:闻一多的诗受18 世纪英国桂冠诗人丁尼 生的影响。闻一多在中 国新诗和英国诗歌之间
起到了媒介者的作用。
2、媒介的具体表现
▪ 1、翻译作品或译者; ▪ 2、语言知识或语言学家; ▪ 3、评论文献与报章杂志; ▪ 4、旅游与观光客; ▪ 5、一种因为地理与文化特殊情况,
所造成的国际公民。
二、媒介学的研究内容
▪ 从逻辑上来讲,媒介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一国 作品输入另一国之方式、作品流传的中介等。 某国作家模仿或接受另一国文学作品的影响, 往往是通过其他个人或群体的中介进行的。 它通过人(包括译者和翻译、文学的媒介、 个人媒介者、媒介的环境等)、书籍(包括 对语言的了解、译著、评论文章、杂志和日 报、旅游等)、文学团体和社会环境等中介 来进行实证性研究,包括:
3、译介学与媒介学的联系与区别:
▪ 译介学的主要内容是翻译研究,原本属于 媒介学的实证性文学关系研究范畴,强调 翻译如何作为中介起到交流和沟通作用的, 是媒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 而今的译介学研究的重点发生了转移,译 介学的前提是“误读和误译是不可避免 的”,因此,翻译必然产生变异,它主要 关注文学翻译中所谓“创造性的叛逆”, 亦即其产生变异的情况及其个人和文化的 原因。
五、创造性叛逆
▪ “创造性叛逆”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埃斯卡 皮提出来的。他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 性叛逆。”
▪ 创造性叛逆包括作为主体的译者、读者以 及接受环境等方面的叛逆,即:
▪ 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 接受者即读者的创造性叛逆 ▪ 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
1、译者的创造性叛逆:
▪ 1)个性化翻译 ▪ 2)误译与漏译 ▪ 3)节译与编译 ▪ 4)转译与改编
▪ 即便是细读与勘校其目的也在于借此对译 本与原文之间的差异进行变异缘由的追溯 和辨析。
3、翻译文学史研究:
▪ 1)翻译文学史首先是一部文学史; ▪ 2)它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作家、作品和
事件。这里作家主要指翻译家,也包括被同化了 的外国作家;作品指被翻译的外国作品;事件包 括文学翻译事件和译作的传播、接受和影响的事 件。
2)误译与漏译:▪ 误源自反映了译者对另一种文化的误解与误 释,凸显了不同文化间的碰撞、扭曲与变 形;
▪ 有意识的误译,是为了迎合本民族读者的 文化心理和接受习惯,故意改变原著的内 容或意思;
▪ 漏译也分无意和有意两种:无意漏译多为 一言半语,影响不大;有意漏译即为节译。
3)节译与编译:
▪ 二者都属于有意识型创造性叛逆。造成节 译与漏译的原因很多,如为与译入国的习 惯、风俗相一致,为迎合译入国读者的趣 味,为便于传播,或出于道德、政治等因 素的考虑,等等。
▪ 举例1:由郭沫若、郁达 夫、成仿吾等组织的 “创造社”对西方唯美 主义和现代主义文艺思 潮进行了大力介绍和学
习。
▪ 举例2:由鲁迅支持和领 导的“未名社”,以 《未名丛刊》为媒介对 俄国文学和当时的苏联 文学进行了重点介绍和
翻译。
3、文字资料媒介
▪ 文字资料媒介是最重要的一种媒介。文字资料包
括那些对影响和传播起过重要作用的翻译作品、
期刊、报纸等。另外,作家对外国语言和文字的 掌握与了解也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学研究内容。
▪ 举例:如莫尔根和霍尔费尔德的 《英国期刊中的德国文学》就是 典型的文字媒介研究的例子。还 有中国的专门介绍外国文学的期 刊,如《世界文学》、《外国文 学研究》等。
三、媒介学中的翻译
▪ 在媒介学中,译者和翻译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既涉及实证性的研究,又涉及变异性研究。 媒介学中重点是翻译的实证性研究这一部分。
▪ 3)翻译文学史关注的问题:不以建立一个完备 的编年史体系为最终诉求;它虽然也注意译本之 间的差异、翻译家的翻译观念与实践,但不是单 纯作价值评判,而是努力放回到历史情境中去审 察,试图发掘影响文化交流的隐蔽的权力结构。
▪ 李白的“荒城空大漠”译成 “Desolate castle,the sky,the wide desert”。
▪ 翻译的完整意义是将文学作品的内容、形 式以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 直译和转移 、节译和改编等均为媒介学翻 译研究的重要内容。
译介学:
▪ 翻译研究原来隶属于媒介学,后来随着翻译在国 际文学交流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翻译问题 在媒介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受到了研究者 的重点关注,便逐渐脱离了媒介意义上的研究, 而更多地进入翻译的文化变异层面,成为比较文 学中独立的研究类型。
▪ 举例2:爱伦·坡借中国现代 文学这个媒介,将欧洲文坛 的“世纪末”风气传入中国, 广泛影响了李健吾、郁达夫、 田汉等人的创作。这是个体
对群体所起的媒介作用。
2、团体媒介
▪ 团体媒介是指外国文学研究者的团体,如沙龙、新闻、杂 志和社会环境组成。在中国的五四运动后,就出现了很多 文学团体,各自推崇某种西方文艺思潮。
1)个性化翻译:
▪ 译者因为个人学养、兴趣、个性等原因, 往往构成各自的翻译原则或追求目标 ;
▪ 特征之一是“归化”。所谓归化,其表面 现象是用极其自然、流畅的译语去表达原 著的内容,但在深处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一个用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情况 ;
▪ 特征之二是“异化”,即译语文化“屈从” 原著文化的现象。
▪ 4)日本的大塚幸男在其《比较文学原理》中详述了与比 较文学有关的七个翻译问题: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翻译创 造的文体,直译与转译,自由翻译、串改及改编,同一作 品的几个译本比较,译著中的译者序言及解释,初译本的 评价等 ;
▪ 5)中国译介学就是在国外翻译研究理论的影响下产生的, 并渐渐发展成为独具中国比较文学特色的独立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