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系统自动对刀测试步骤:

新代系统自动对刀测试步骤:
新代系统自动对刀测试步骤:

自动对刀测试步骤:

一、软体安装

本安装采用在Dos下安装的方法:

1.把9.214版本的文件900me.v9.214.a6_2.exe解压成Disk文件夹;

具体方法是:双击该文件,进入Dos窗口,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Y,然后再在命令提示符输入Y,这样就会再当前目录下产生一个名为Disk的文件夹

2.把这个文件拷贝进入一个32M的CF卡,要求该片CF卡可以进入Dos;

3.把该片CF卡插在主机板上的CF卡插槽上,开机按F5进入Dos,如果出现@符号,请按下Enter,出现C盘盘符;

4.输入cd disk 回车

出现C:\disk>

再输入setup c: c:\disk\ 回车

此时系统即执行软件安装,安装完成后按Ctrl+Alt+Del开机,进入CNC界面

把系统所要求的备份资料Param.Dat和https://www.360docs.net/doc/946480907.html,d复制到\cnc\app\中

二、自动对刀测试

在进行测试之前先要了解对刀器所在位置的X,Y坐标,并通过参数2801和和参数2802来设置自动对刀界面上的X方向参考点X和Y方向参考点Y。设置完这两个参数后,在自动对刀界面上X方向参考点X和Y方向参考点Y显示的就是这两个参数里面的内容;

按F1机台设定=>F5设定工件坐标系统=>F6自动对刀,进入自动对刀界面,设定界面上所需要的参数:

1.工件坐标号码P:根据提示设定工件坐标号码,0表示辅助点,1表示G54,2表示G55等等,在对刀结束后,在对刀器上记录的Z点坐标就会被写入所设定

的坐标编号。此参数一般不设为零;

2.量测速度F:在输入列中输入数据,作为开始对刀的第一段速度;

3.使用参考点坐标:这是一个用来设置是否需要Macro走X方向参考点X,Y方向参考点Y和Z方向起始点Z,若设为零表示不走参考点,设为1表示走参考

点;

4.X方向参考点X和Y方向参考点:这两个在参数2801和参数2802中事先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好;

5.Z方向起始点Z:切换到手动状态,手动将Z轴下降到一个对刀的起始点,该起始点根据刀尖到对刀器的实际距离来确定,然后按Z轴机械坐标教导按钮,

把Z轴起始点坐标教到该参数中;

6.Z轴最低机械坐标H:切换到手动状态,手动将Z轴下降到一个最低点,然后按Z轴机械坐标教导按钮,把Z轴最低机械坐标教到该参数中;

到此,界面参数设定完毕,下面执行对刀操作:

若使用参考点坐标参数为0,请先手动将Z轴带到对刀器上方,并下降到离对刀器一定的距离,按F1自动对刀启动,执行自动对刀操作,对刀结束后,Z轴停留在对刀器上方,并将值写入所设定的坐标编号里面;

若使用参考点坐标参数为1,请直接按F1自动对刀启动,即可直接执行自动对刀操作,此时Z轴会先回到原点,然后X,Y回到所设定的参考点,并将Z轴下降到Z 方向起始点,并从该位置开始执行对刀操作,对刀结束后,Z轴上升到Z方向起始点并停止,并将值写入所设定的坐标编号里面;

三、Z轴落差操作

手动将Z轴带到工件的上方,慢慢的将Z轴向下移动,当Z轴碰到工件的时候,按Z轴落差设定,此时就将对刀器与工件之间的高度差被计算出来,并写到Z轴落差值参数中,同时也被写入外部坐标偏移中

根据外部坐标偏移和所设定的坐标编号就能得出在工件上的Z点,若要进行工件磨损补偿,可以在外部坐标偏移中去修改落差值

以上参数的数据都具有断电保留功能,在换了一把刀重新进行刀长量测时,不需要进行任何设定,直接按F1就可以自动对刀了

系统测试全过程

我一直感觉系统测试总像马拉松总是测试不完,什么时候上线,什么时候算终点。虽然提交客户了,可是对于质量仍然心里没底,对于测试的效果没有评价的依据。后来经过高人指点,终于领悟到至关重要的精髓:明确测试目标! 如果要将系统进行全面测试,那么就要有一套完整的测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测试目标为标准,科学、有序地进行测试,那么测试效率也就会自然而然跟着提高。 测试阶段分为:测试前准备、需求分析、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执行、测试结果。 1.测试前准备阶段 主要是相关业务的学习。业务知识是测试的根本依据,只有业务过关了,以后才能有效的进行测试工作。 了解业务步骤: a、了解业务名词; b、对现有系统的学习:功能点、业务场景等; c、分析现有系统数据库,了解数据的走向。 2.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是项目开发的基础,也是测试的依据。所以需求分析一定要做。但是很多公司是没有详细的需求文档的,那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呢? 此时分析数据库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a、每张表的索引和约束条件; b、数据的来源、走向; c、数据的存储、变化; d、数据间的关联; e、表与表间的关系; 这些分析都可以为了解业务场景和之后的测试用例设计打好基础。 3.测试计划阶段 我们总是觉得被测试进度紧逼、计划失控、测试不完全等等状态,其实解决这些情况的最好方法就是:制定测试目标。

在计划初期先明确测试目标,制定不同层次目标的执行标准,指导后期设计不同级别的测试用例,跟踪不同级别的缺陷修改。在测试时间较紧情况下,至少可以先把保证所有功能正常操作的最低目标版本先提交给客户,不会再有手忙脚乱,心里没底的状况。 测试目标分为: 最低目标 基本目标 较高目标 最高目标等级别 可以使用表格形式来规范目标准侧,例如: 测试目标准则表 目标 测试范围 需求覆盖率 最低目标:正常的输入+正常的处理过程,有一个正确的输出 (明确的功能点全部列出来) 1.功能: 正常功能 异常功能 单功能 业务场景 非功能:16种测试类型 2.输入覆盖率: 有效无效 处理过程:基本流 备选流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发布时间: 2010-7-27 11:02 作者: 未知来源: 51Testing软件测试网采编 字体: 小中大| 上一篇下一篇| 打印| 我要投稿| 每周一问,答贴有奖 目前主流的开发模型主要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渐进模型、快速软件开发(RAD)以及Rational统一过程(RUP)等,这些模型对于软件开发过程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在这些过程方法中,并没有充分强调测试的价值,也没有给测试以足够的重视,利用这些模型无法更好地指导测试实践。软件测试是与软件开发紧密相关的一系列有计划的系统性的活动,显然软件测试也需要测试模型去指导实践。下面对主要的模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 V模型 V模型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模型。在传统的开发模型中,比如瀑布模型,人们通常把测试过程作为在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编码全部完成后的一个阶段,尽管有时测试工作会占用整个项目周期的一半的时间,但是有人仍然认为测试只是一个收尾工作,而不是主要过程。V模型的推出就是对此种认识的改进。V模型是软件开发瀑布模型的变种,它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从左到右,描述了基本的开发过程和测试行为,非常明确地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并且清楚地描述了这些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如模型图中所示,图中的箭头代表了时间方向,左边下降的是开发过程各阶段,与此相对应的是右边上升的部分,即各测试过程的各个阶段。 V模型的软件测试策略既包括低层测试又包括了高层测试,低层测试是为了源代码的正确性,高层测试是为了使整个系统满足用户的需求。 V模型指出,单元和集成测试是验证程序设计,开发人员和测试组应检测程序的执行是否满足软件设计的要求;系统测试应当验证系统设计,检测系统功能、性能的质量特性是否达到系统设计的指标;由测试人员和用户进行软件的确认测试和验收测试,追溯软件需求说明书进行测试,以确定软件的实现是否满

中国移动新一代BOSS系统剖析

中国移动新一代BOSS系统剖析----ZT -------------------------------------------------------------------------------- 中国计费网(2003年2月23日) 来源:计算机世界网 作者:宁宇 国内电信市场的开放,打破了以往独家垄断的局面,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市场、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各运营商正在纷纷投入巨资,建立新一代业务运营支撑系统—BOSS系统。其中,中国移动花费40亿元进行的BOSS系统集中化改造工程尤为引人关注。本文全面介绍了中国移动BOSS系统的系统框架、关键技术以及核心模型,分析了BOSS系统集中化改造建设对中国移动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BOSS系统今后的发展方向。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中国移动面临的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中国联通在移动电话业务方面给中国移动带来了很大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中国移动也在寻求着新的业务增长点,在数据、国际、传输等领域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空间,提高企业的运营收益。为适应业务发展的需求,中国移动决定对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进行整合,提出了中国移动新一代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概念,即BOSS系统(Business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项目背景 在从中国电信分离之初,相对于多年建设积累起来的交换、信令、传输等基础网络来说,中国移动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的基础相当薄弱,系统分散,水平参差不齐,全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程度都比较差。其中相对比较完整的是自1998年开始建设的计费结算体系,初步实现了全省集中、实时计费以及全网规范统一。相对于计费结算系统,业务支撑领域的其他系统(如营业、账务、客服等)还存

数据中心 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架构

数据中心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 架构 数据中心: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核心架构 一、前言 我国的医院信息化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历程了,从总体上走过了从单用户的应用,到部门级应用和全院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这三个阶段。这20多年中,医院信息系统从早期以财务、药品和管理为中心初级应用,发展到今天以病人 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支持和电子病历应用。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深入,医院 信息化也从典型的院内应用发展到整个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今天的医院信息化已经成为医院的医疗活动和管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支撑手段,我们很难想象没有相关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支撑,医院的门诊和住院业务如 何能够进行。在医院业务的几乎每一个环节,都能发现有相关信息系统在运转:收费、药房药库、检验检查、放射、医嘱、查房、手术麻醉、病人膳食…信息 系统应用在医院几平是无处不在。 在医院信息系统应用沿着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不断发展同时,我们也感受 到医院信息化的发展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 应该说这二十多年来,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无论是计算技术、存储技术、集成技术、能源技术等方面都取了长足的发展,相关技术和产品医院信息化的 各个环节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计算能力方面,越来越先进的PC级服务器系统和小型机计算系统进入到医院;数据存储方面,所有类型的大规模存储产品(无论是传统的SAN架构、IP构架还是IP-SAN架构)都在医院信息化中有了应用;应用开发方面,消息总线等应用集成手段也在应用开发中得到使用;其他 如最先进的备份产品、电源产品、网络产品、安全产品等也在医院里经常可以 看到。

虽然所有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已经在医院信息化中得到了应用,但我们感觉 医院信息应用的易管理性、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易扩展性等方面仍然存 在着众多的问题。 本文尝试通过对医院发展到现阶段所遇到的主要问题的深入分析,并借鉴 其他行业成熟IT建设经验,来探讨高度复杂系统的典型实例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应用数据中心架构来解决相关问题的可能性。 二、当前医院信息化遇到的主要问题 1、应用集成问题凸显 我们发现Single Vendor(同一产品提供商)情境已不再是医院信息系统的 典型系统状态。曾几何时,完整的应用系统产品线提供商是一个HIS市场的流 行语。各个厂商者把能提供全系列的医院信息系统模块作为自己发展方向和市 场定位。医院在采购各种模块的时候,也把同一厂商作为采购时候优先考虑的 一个条件。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初期,这种single vendor的构架为医院的信息化提 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回避了各个系统模块的集成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 提高医院在采购相关模块时的性价比。 但最近几年来,随着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从第一阶段的以财务、药品和管 理为中心的相关模块的建设,转向以病人信息为中心的临床业务模块的发展阶段,我们发现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仍然采用single vendor构架已经不再具有 现实的可行性。 图1医院信息系统模块结构组成示意图 如图1中所示,医院信息系统横向由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两大体 系组成,每一体系纵向又各自分为基础业务层、知识管理层和决策支持层三大 体系。可以这样说医院信息系统的模块这几年的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细分、专业、深化这六个字。特别是在临床信息系统方面,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明显。近年来专业的检验信息系统(LIS)提供商、医学影像存储和传输(PACS)系统提供商、电子病历(EMR)系统提供商在行业里都已经形成了主流的厂商。并且从统计

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介绍

上海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正式上线 今天,以“携手合作共创辉煌”为主题的上海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正式上线新闻发布会在沪举行。上海银行行长陈辛、惠普公司亚太和日本地区专业服务事业部高级副总裁连萧思、上海银行总工程师蒋洪、中国惠普有限公司企业计算及专业服务集团咨询与集成事业部总经理吴龙华等出席了上线仪式。上海银行这项基于T24的对公和国际业务系统,由中国惠普有限公司(HP)作为总集成商,协调在银行业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核心系统软件供应商Temenos等多家厂商,历时一年半的紧密合作,最终将该行200多家分支行基于核心业务系统的有关信息整体移植、一次切换上线成功。 该系统上线后,上海银行成为国内少数成功将核心业务系统建立在全球先进IT和应用系统平台上的商业银行。这不仅是上海银行以国际先进银行为标杆、培育核心竞争力、全面建设现代金融企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中国银行业以国际视野推动信息化战略规划、金融科技主导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成功案例之一。同时,这也是惠普在中国金融业首次实施“核心业务系统”即获得成功的大型项目。有关人士认为,该项目的成功,对国内商业银行加速引进国外先进的核心业务系统,提升中国商业银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核心竞争力,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推动作用。 据介绍,上海银行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具备的主要功能特征包括:支持大集中模式的系统建设、产品创新和统一的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理念,将客户信息作为独立的系统模块,设计专门的客户服务系统对客户信息进行专门的管理;参数化驱动的产品开发,将市场上成熟的业务产品按基本要素进行抽象,提取相同的部分作为参数,通过参数配置进行新产品的定制;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丰富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系统的结构化设计,提供7×24小时全天候服务,避免服务渠道的冲突;分析、决策,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完整记录的客户信息和产品信息,为银行的分析、决策系统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监管、监控,提高抗风险能力,通过在产品、客户、账户、交易等各个层面实现集成的、业务模块间交叉的风险管理和监控。

消防系统的测试步骤

消防系统的测试步骤 1、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如何测试?(10分) 答:第一步、测试前先测量启动瓶的电爆管或电磁阀控制线的电压,拆下所有区域内启动瓶的电爆管或电磁阀上的控制线。再测量控制线的电压,作好记录。在首先测试的区域启动瓶上接上测试灯泡。如有其他外接设备控制线路有必要也一同拆除。 第二步、收到储瓶间人员(已拆除启动瓶)通知后,将气体报警控制器打到“自动”状态。开始测试并用对讲机呼叫现场人员和气体房人员。 第三部、测试烟感报警,气体报警控制主机接到报警信号,此时气体报警控制器和气体灭火区域内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离开防护区),此时启动控制线不应有电压信号。用消防电话跟消防中心值班人员联系,看是否有该防火分区的报警信号到消防中心。 第四步、测试一个感温探测器报警,此时气体灭火区域内发出另外一组声光报警信号并输出联动其它相应设备信号(停止通风系统运行和防火阀,关闭常开防火门等)。用消防电话跟消防中心值班人员联系,看是否有该防火分区的报警信号到消防中心。 第五步、当烟、温探测器都报警时,经延时30秒(可选)后,启动瓶控制线端接的测试灯泡应亮,用万用表测量应有直流24V电压。(气体房1人听到开始测试后

准备好秒表和万用表计量所有的数据并做好记录。) 第六步、在储瓶间短接压力开关,相关防护区的放气指示灯应点亮,用消防电话跟消防中心值班人员联系,看是否有该防火分区的放气信号到消防中心。 第七步、对系统进行复位。 第八步、手动测试放气按钮,应与第四步相同(不同在于不经过延时30秒启动就直接启动了)。在同第五步、第六步同样操作。 第九步、所有设备恢复到正常监视状态,监视60分钟后(可以做保养工作及填写检测表),再用万用表测量启动瓶控制线端信号电压是否与测试前一致。应与测试前相同,则被拆各线路复原。 1.喷淋自动灭火系统的如何联动测试?(10分) 答:联动测试前,必须确认不动作的消防设备控制模块已被屏蔽或相关电源已被断开。 测试的工作人员应在未端排水装置、湿式报警阀、水泵房现场。 (一)将水泵手动测试后,水泵房人员将水泵的一次回路电源断开,留下二次回 路进行手动测试控制回路正常后,再恢复主电源。 (二)消防中心收到各位置人员通知可以测试的信号后,消防中心将报警主

软件测试流程规划

软件测试流程规划 一、引言 本文档规范了软件测试过程中的整体流程,明确了软件测试从开始到结束的各个阶段,以及在各阶段中的负责人、具体工作内容和必需的输入输出文档。另外,本文还介绍了各测试阶段需要的测试工具、测试点和测试步骤,并提供了各类测试文档的参考模板。 二、测试流程概述 1、流程介绍 一般来讲,软件测试是伴随着项目的立项而开始的。也就是说,软件项目一旦确立,测试工作也就开始了。在测试的过程中,前后要经过以下主要环节: 需求分析—>制定测试计划—>搭建测试环境—>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执行—>BUG回归测试—>测试总结—>软件发布 对于以上流程环节,一般而言,需求分析属于需求分析人员的工作范畴,环境搭建、用例设计、测试执行以及回归测试等属于测试人员的工作范畴,测试负责人负责制定测试计划以及对各个环节的跟踪、实施、管理等。 2、流程图 功能测试 项目开始 需求阶段 测试计划 测试阶段 性能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 兼容性测试 安全性测试 接口测试 测试总结 软件发布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于需求的收集、分析以及评估。 1.由需求分析人员统一收集需求,并整理成文档格式转发给项目经理、开发经理和测试经理; 2.项目经理召集开发经理、测试经理和需求分析人员进行会议讨论,了解具体每个需求的实际含义,并且明确各需求的有效性和可用性; 3.小组会议讨论,确定最终实现的需求和功能点,并整理出重点需求; 4.项目经理根据会议讨论结果编写需求说明,并且再次召集小组开会讨论,对需求说明进行修复、完善,并最终确定《需求规格说明书》。 负责人:项目经理 输入文档:需求说明文档 输出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 四、测试计划阶段 作为测试的起始步骤和重要环节,测试计划是对测试全过程的组织、资源、原则等进行规定和约束,并制定测试全过程各个阶段的任务以及时间进度安排,并提出对各项任务的评估、风险分析和管理需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测试计划是从管理角度对整个测试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 测试计划的主要内容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概述(介绍项目测试的范围、目的以及组织形式) 2.测试进度(测试时间周期的安排) 3.测试策略(包括测试环境、测试工具及测试方法) 4.需求跟踪(确定系统测试项与需求之间的对应关系) 5.测试通过失败标准(指明测试何时通过何时结束) 6.测试挂起恢复标准(指明当测试过程无法进行下去时测试活动挂起以及恢复的标准) 7.资源分配(工作量的统计以及工作任务的安排) 8.应交付测试工作产品(明确测试需要提交的各类工作文档) 9.风险评估(预估测试存在的风险) 测试经理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发布时间以及需求规格说明、开发计划制定相应的测试计划,完成后提交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组织讨论会,连同开发经理、测试经理以及各模块负责人,对测试计划进行评审并确定。 负责人:测试经理 输入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软件开发计划》 输出文档:《软件测试计划》

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关键需求

省联社组织科技人员研讨新一代核心系统业务需求 打印纠错关闭 2012-06-01 来源:河南省农村信用社 近日,省联社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和部分市农信办、县级行社的50多名业务骨干,和科技中心技术人员一起,共同研讨确认了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的关键需求和技术框架。 始建于2005年的综合业务系统上线后,我省农信社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从无到 有的质的飞跃,为提升农信社综合竞争实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但由于系统 沿袭传统的层级制管理模式,各项业务流程环节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能力薄弱,客 户管理、精准营销、创收及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服务渠道不完善,经营管理粗放, 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务发展实情,省联 社党委决定全力建设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以强化科技手段为支撑,全面改进优化 业务流程,积极研发推广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把合规管理的制度要求嵌入到管理系统中,借助科技手段,实施全过程控制,防范各类风险。 前期省联社组织对郑州、信阳、商丘、许昌、濮阳5个市7个联社的近300多人,进行了交流访谈和500多份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省联社党委决定召开新一代核心业务需求研讨会。省联社副主任、党委委员关奇峰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关奇峰在讲话中指出,我省正处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开始时期,这对金融行业来说是良好的发展契机,农信社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设新一代业务系统也是适应新形势的客观要求。省联社党委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本着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力求全面优化信息化建设发展环境,提高科技自主创新水平,强化信息科技风险防范能力,树立“科技引领”理念,逐步推动信息技术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争取实现向信息化银行的转变,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社会公众提供丰富、安全和便捷的金融服务。 关奇峰强调,新系统建设不只是科技部门的事,必须从战略层面进行全盘考虑,需要业务人员的全程参与。加快信息科技发展,也是贯彻省联社合规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 关奇峰要求,与会人员要加强责任意识,为全省农信系统建设和业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要明确任务,加强沟通,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要勇于想、敢于说,结合实际多思考,立足长远提需求,圆满完成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为后续工作奠定良好的开端,满足农信社未来的业务发展需要。 研讨会主要涉及一期项目建设的七个议题,分别是:核心业务系统需求研讨、ECIF企业级客户信息研讨、统一用户认证平台研讨、ESB企业服务总线研讨、总账

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解决方案

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大唐电信陈龙 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的驱动力 国内运营支撑系统(OSS/BSS)的建设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业界公认的最早的大型OSS系统可以追溯到95年原电信总局推动的“九七工程”。早期的OSS系统是在特定的运营环境下,面向特定的业务问题和管理问题而规划、建设和实施的,但随着网络的演变、业务的发展和运营环境的变迁,OSS系统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对OSS系统的挑战主要来自四个层面的驱动力: * 技术驱动 近几年来,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工程理论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大型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存储技术、并行计算技术、容灾备份技术、应用集成技术、门户技术、UML理论、NGOSS理论等对OSS的发展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很多业务难题和管理难题通过技术手段得以解决。而反过来运营支撑系统应用巨大的市场需求又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形成了良性循环。 * 网络驱动/业务驱动 不仅计算机技术在发展,通信网技术发展更快。由此带来了网络架构的演变,带来了雨后春笋般的新业务和增值业务。如何快速部署新业务,如何推介新业务使其具备快速赢利的能力,如何对新一代网络提供良好的网络管理和质量保证?这是考验OSS的又一难题。 * 竞争驱动 电信拆分、运营与监管分离、加入WTO、网络泡沫的破灭,短短的几年间,电信运营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运营环境的变化直接引发了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理念、竞争策略、建设策略的重新思考和定位。原有的OSS系统如不及时调整,将很难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起到支撑作用。 * 企业内在驱动 网络技术的变革与运营环境的变迁促使运营商更加关注起运营管理。即使是在电信行业整体滑坡的情况下,国际几大主要运营商设备投资剧减,而运营管理投资仍呈增长趋势。在国内,信息化建设的国策更进一步推动了电信运营企业加大投入,着力规划和建设运营支撑系统。 大唐电信作为国内最早的OSS研究机构和开发厂商,直接参与了从“九七工程”、本地交换网网管系统开始的几乎全部大型OSS系统的规划、开发和实施工作。近几年来又通过对国内OSS 系统的现状、问题和价值进行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国际先进的运营管理经验,规划和开发了新一代的运营支撑系统。 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的体系架构 大唐电信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体系架构的核心理念是“实化组件、虚拟系统”。简单的说,我们的体系架构并不是由一个个独立的系统组成,而是由一系列的实化的组件元素组成,系统是通过这些组件元素封装虚拟而成。组成新一代运营支撑系统体系架构的组件元素包括:* 共享信息模型 共享信息模型规划了企业数据,将企业数据抽象和封装成一系列的实体,并定义了这些实体的属性、操作和关联关系。

测试流程及测试理论方法

测试流程及测试理论方法 一、测试流程 1.软件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开发—>测试—>维护 2.测试流程为: 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自动化测试—>性能测试—>验收测试 3.目标: 3.1制定完整且具体的测试路线和流程,为快速、高效和高质量的软件测试提供基 础流程框架。 3.2最终目标是实现软件测试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 4.测试流程说明:

5.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用来确定整个测试工作(如安排时间表、测试设计等)并作为测试覆盖的基础。而且被确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即,它们必须有一个可观察、可评测的结果。无法核实的需求不是测试需求。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测试需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是在整个测试计划文档中体现出来的,不是类似的一个用例或者其他. ·测试需求是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测试需求能够为测试计划提供客观依据;·测试需求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指导,确定了要测什么、测哪些方面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是计算测试覆盖的分母,没有测试需求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测试覆盖。

5.1测试方法与规范 5.1.1 测试方法 随着软件技术发展,项目类型越来越多样化。根据项目类型应选用针对性强的测试方法,合适的测试方法可以让我们事半功倍。以下是针对目前项目工程可以参考的测试方法: ?β测试(bet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β测试,英文是Beta testing。又称Beta测试,用户验收测试(UAT)。 β测试是软件的多个用户在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的测试。开发者通 常不在测试现场,Beta测试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当开发和测试根本完成时所做的测试,而最终的错误和问题需要在最终发行前找到。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α测试(Alpha测试)--非程序员、测试人员 α测试,英文是Alpha testing。又称Alpha测试. Alpha测试是由一个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的测试,也可以是公司内部的用户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的受控测试,Alpha测试不能由该系统的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在系统开发接近完成时对应用系统的测试;测试后,仍然会有少量的设计变更。这种测试一般由最终用户或其他人员来完成,不能由程序员或测试员完成。 ?兼容性测试 --测试人员 兼容性测试是指测试软件是否可以成功移植到指定的硬件或者软件环境中,例如在B/S 项目中各个不同浏览器之间的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UI测试--测试人员 用户界面测试,英文是User interface testing。又称UI测试。 用户界面,英文是User interface。是指软件中的可见外观及其底层与用户交互的部 分(菜单、对话框、窗口和其它控件)。 用户界面测试是指测试用户界面的风格是否满足客户要求,文字是否正确,页面是否美观,文字,图片组合是否完美,操作是否友好等等。UI 测试的目标是确保用户界面会通过测试对象的功能来为用户提供相应的访问或浏览功能。确保用户界面符合公司或行业的标准。包括用户友好性、人性化、易操作性测试。 用户界面测试用户分析软件用户界面的设计是否合乎用户期望或要求。它常常包括菜单,对话框及对话框上所有按钮,文字,出错提示,帮助信息 (Menu 和Help content)等方面的测试。比如,测试Microsoft Excel中插入符号功能所用的对话框的大小,所有按钮是否对齐,字符串字体大小,出错信息内容和字体大小,工具栏位置/图标等等。 ?冒烟测试--版本编译者 冒烟测试,英文是Smoke testing。 冒烟测试的名称可以理解为该种测试耗时短,仅用一袋烟功夫足够了。也有人认为是形象地类比新电路板功基本功能检查。任何新电路板焊好后,先通电检查,如果存在设计缺陷,电路板可能会短路,板子冒烟了。 冒烟测试的对象是每一个新编译的需要正式测试的软件版本,目的是确认软件基本功能正常,可以进行后续的正式测试工作。冒烟测试的执行者是版本编译人员。 ?随机测试--测试人员 随机测试,英文是Ad hoc testing。

软件系统的测试流程

软件测试的阶段划分 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将软件测试划分为多个阶段: 1. 面向软件测试操作类型的划分,如调试、集成、确认、验证、组装、验收、操作; 2. 面向软件测试对象粒度的划分,如语句、结构、单元、部件、配置项、子系统、系统、大系统; 3. 面向软件测试实施者的划分,如开发者、测试者、验收者、使用者。 软件测试阶段的步骤 每个软件测试阶段都要经历以下步骤:测试需求分析、测试过程设计、测试实现、测试实施、测试评价、测试维护。 测试需求分析 测试需求是整个测试过程的基础;确定测试对象以及测试工作的范围和作用。用来确定整个测试工作(如安排时间表、测试设计等)并作为测试覆盖的基础。而且被确定的测试需求项必须是可核实的。即,它们必须有一个可观察、可评测的结果。无法核实的需求不是测试需求。所以我现在的理解是测试需求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它是在整个测试计划文档中体现出来的,不是类似的一个用例或者其他. ◆测试需求是制订测试计划的基本依据,确定了测试需求能够为测试计划提供客观依据; ◆测试需求是设计测试用例的指导,确定了要测什么、测哪些方面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测试用例; ◆测试需求是计算测试覆盖的分母,没有测试需求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测试覆盖; b 测试过程设计:包括测试计划, 测试策略制定,测试时间安排用,测试用例编写等 c 测试实现:环境配置好了,新的版本也收到了,人员也都培训好了等等 d 测试实施:已经按照测试计划进行展开了,比如手工测试,自动化测试等 e 测试评价:对版本测试覆盖率,测试质量,人员测试工作以及前期的一些工作制定情况进行评价,评估 f 测试维护:对测试用例库,测试脚本,bu g 库等进行维护,保证延续性等 软件测试步骤

软件系统测试流程

软件系统测试流程 一.测试计划阶段 1.测试目标及背景 通过测试能够达到预期的用户对易用性及功能的要求,并且测试满足系统测试规范和流程,确保软件能够有序的按照计划进行系统测试。被测目标的背景描述。 2.测试范围 描述本次测试范围有哪些,那些测,那些不测。 3.组织形式 本次测试需要参与的相关部门和分组,以及其负责参与那些相关工作。 4.测试对象 XXX系统: 业务功能有哪些 用户界面要求 性能的要求 相关配置

5.需求跟踪 需求规格说明书,最终开发文档等。 6.测试通过/失败标准 通过标准: 1.测试用例100%通过 2.相关技术人员经过评审确定质量要求及相关功能均能满足用户需求 3.1星期内没有发现C类以上bug 4.用户验收用过 失败标准: 1.用例超过30%执行失败 2.存在5个以上A类缺陷 3.一星期内缺陷数目没有下降 4.用户验收没有通过 7.测试挂起及恢复条件 挂起标准: 1.存在严重影响用例执行的模块错误 2.无法正常安装被测软件 3.需求变更导致的模块调整 4.其他项目导致的人员变动 恢复标准: 1.软件已修复掉导致无法正常执行的模块缺陷 2.软件可以安装 3.需求已确定,或人力资源回归

8.测试任务安排 1.需求确认及评审,输出评审表,评审状态统计,评审记录,修正报告。 2.时间安排。 3.资源分配,人员,地点,软硬件环境,测试工具等。 9.工作量估算 10.应交付的测试工作产品 测试计划 测试方案 测试用例 预测试规范 测试规程 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分析 测试脚本 测试数据

缺陷规范 用例规范 二.测试设计阶段 1.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和标准 2.输入和输出 3.时间安排 4.资源 5.风险和假设 6.角色和职责 7.预测试准备 8.测试环境搭建 9.测试数据准备 三.计划执行阶段 1.冒烟测试,来评判此版本可不可测,如果不可测退回返工,如果可测,就进行第一 轮系统测试,按照之前的方法和用例等来进行。 2.第一轮测试做好测试结果记录,提交缺陷报告,把所有bug提交给开发人员,由 他们进行修改。在开发修改bug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对测试用例进行修改和增加,开发修改bug结束,发新版本进行第二轮测试。 3.第二轮测试开始之前,先进行回归测试,验证第一轮的所有bug,然后挑几个优先 级高的重要的用例进行简单测试,然后进行第二轮测试。 4.等到缺陷率和级别低于需求和用户要求了可以进行最后一论回归测试,结束系统测 试,提交系统测试报告。

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技术方案

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技术方案 一、网络结构图 新一代结算系统网络架构分为三层:总行、一级分行以及二级分行(或支行)。其中: ●总行为国际结算业务数据中心,结算系统的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均存放在总行。 ●一级分行作为国际结算业务的操作中心,通过各一级分行骨干网与总行 新一代结算系统服务器进行连接,对国际结算的业务数据进行存取。同 时,各一级分行为辖内影像数据存放中心,放置影像管理服务器、影像 数据库服务器。 ●二级行(或支行)通过二级骨干网与一级分行进行网络连接。由于二级 分行处理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及影像文件,数据传输(数据上传)有两种 情况:一是影像数据及影像索引数据,通过二级骨干网传输至一级分行 的影像管理系统中;二是影像索引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通过二级行骨干 网传输至一级分行,再通过一级骨干网传输至总行结算系统数据库中。 对于一级分行业务处理结果需反馈给二级分行时(数据下传),须通过 一级及二级骨干网传送至二级分行(或支行)。 二、系统数据流程 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的数据流由二级分行开始发起,包含国际结算的业务数据和影像数据。由于结算数据全部集中在总行,而影像系统分散于各一级分行,因此在系统处理过程中需对二级分行上传的数据包在一级分行做拆包处理,分解为业务索引数据和影像数据,业务索引数据和影像数据存入一级分行影像系统;业务索引数据存入总行新一代结算系统业务数据库。具体的数据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2系统数据流程图 (一)业务数据流程 1、二级分行:业务数据是在二级分行通过手工录入的业务索引数据。该数据由二级分行客户端产生后,与相关业务的影像文件一起打包上传。经由二级分行局域网和骨干网传送至一级分行后,分解出业务信息及影像索引信息。其中业务信息再通过一级分行骨干网传送至总行数据库服务器存放。 2、一级分行:收到业务处理信息后,从总行数据库中读取二级分行提供的业务数据进行相应的业务处理,并根据从本地影像系统中调阅的相关业务影像文件进行处理。业务处理完毕后,结算系统会将相关业务处理结果回传送二级分行。 3、总行:查询结算系统数据,并向下级分行传送提示信息,生成与其他系统接口文件等。 (二)影像数据的流程 1、二级分行:影像数据是指由二级分行经过扫描产生的各种单证的原始影像数据。该数据在业务人员扫描完毕后,经过压缩处理,与业务数据一起打包后经由二级分行局域网和骨干网到达一级分行,系统分解出影像文件及相关索引数据,在一级分行的影像文件服务器中保存。 2、一级分行:一级分行经办人员办理业务时经由本地局域网调阅、审核、批改影像文件。 3、总行:总行可随时查阅各一级分行相关的影像数据。 三、系统软件平台 1.操作系统 本项目开发考虑采用Client/Server系统体系架构,或者采用Client/Server 或Browser/Server两者结合模式。其中Browser/Server模式在总行的web服务器考虑安装WinNT或者Win2000等服务器端操作系统;Client/Server模式,操作系统在Server端可采用WinNT或者Win2000服务器端操作系统或UNIWARE 操作系统。若采用IBM或SUN等厂商机型,将采用相应的操作系统类型。 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Win/98或Win2000 for Client。

软件测试中功能测试流程

1. 测试计划:这个计划,我个人觉得应该在详细设计确定后,代码开始编写的时候进行制定,因为我是“提早开始测试工作”思路的忠实fans,虽然现在项目里都只有我一个人在这么早开始工作...... 测试计划,主要是给后面的测试工作一些指南,不能写成领导看的计划,而是要写成由做事的人看的计划 包含的内容可能有: i. 测试团队人员及分工(要确定当测试时出现缺陷界定、测试环境准备等问题时能找到指定的人员) ii. 测试开始结束时间(理想情况下,不要安排的太紧,赶工肯定会造成延期或测试不完整,可惜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被规定为很大) iii. 测试环境配置(什么样的硬件条件,是否网络、设备等,系统在什么地址访问,访问权限、使用的测试数据等方面的预计和准备) iv. 测试哪些东西要说清楚,这里我建议把简单的测试大纲纳入测试计划中,一方面领导可以看到你的计划写的多详细,另一方面大纲可以很好的成为编写用例的依据 v. 怎么测试要说明白,如只做系统测试,那就要写清楚不做集成测试,如果需要集成测试,就需要写明白集成顺序。另外如果需要进行性能、文档、等其他的测试也要在这个计划中写明,虽然一般这个计划都是针对功能测试,但是如果有其他测试,也要写出来并安排时间,相应测试的相关计划等也需要指明 vi. 测试结束标志(要说明测试达到什么程度可以结束测试,不能等到把所有缺陷都找出来以后才结束,因为那将是一万年),允许缺陷存留在系统里,我们只需要找到留多少这个度就够了 2. 测试用例:这个文档,主要描述具体的测试步骤,但实际应用中,至少目前我的项目里,由于时间的原因,很少有写的,就算写了的,也基本没有用到测试里,在这边的很多项目大都是直接来测,全凭我个人的经验来检查(在此感谢领导们对于我二把刀技术的信任_@_)。但是我想说其实他很重要,也许你不需要写的很详细,但是绝对需要通过这样的步骤来理顺思路,这个文档的好坏和实用程度,直接可以决定你是否能“用最少的工作(量和时间),尽早的发现尽可能多的缺陷”,写这个文档需要用到一些测试方法理论,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这个表那个表。 3. 缺陷记录:是功能测试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文档,用于在测试过程中记录发现的缺陷,并由开发人员作为修改缺陷的依据,以及修改后测试人员进行回测的主要依据 a) 该文当也有助于分析开发人员存在的“错误集群”现象,总结易出错的地方,对缺陷多的部分做更深入的测试,并提醒开发人员避免缺陷 b) 缺陷记录填写指南:

软件开发过程和测试流程

第四章软件开发过程和测试流程 主要内容:软件开发模型,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软件测试流程,软件测试模型,软件测试阶段 1.软件开发模型 软件开发模型是指:软件开发的全部过程,活动和任务的结构框架。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有:瀑布模型,原型模型,螺旋模型,敏捷开发等 1.1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的特征 ?软件开发的各项活动严格按照线性方式进行 ?当前活动接受上一项活动的工作结果 ?当前活动的工作结果需要进行验证 ?瀑布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的场合 ?优点:软件的质量好。 ?缺点:由于开发模型是线性的,增加了开发风险;早期的错误可能要等到 开发后期的阶段才能发现 ?适用的场合:项目小,需求明确 1.2原型模型 ?原型模型的特征 ?实现客户与系统之间的相互交互 ?进一步细化待开发软件的需求 ?开发人员可以确认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原型模型的缺点 ?限制设计人员的思维 1.3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的特征 ?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 ?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 ?每一次螺旋包括:制定计划,风险分析,实施工程,客户评价这四个步骤 ?螺旋模型的优缺和适用的场合 ?优点:客户一直参与评价,有风险分析,可以迭代 ?缺点:强调风险分析,但要求许多客户接受并相信这种分析,是不容易的 1.4敏捷开发模型 ?敏捷开发模型的特征 ?短周期开发 ?增量开发 ?通过口头沟通 ?编写代码之前先写测试代码 ?敏捷开发模型的缺点 ?团队组建较难,人员素质要求较高 ?对测试人员要求完全掌握各种脚本语言编程,会单元测试 2.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 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测试所做的全部工作可称为软件测试的生命周期即:测试计划----测试设计----测试实施----测试总结 3.软件测试流程 需求分析阶段----软件设计和编码阶段----集成,系统,验收阶段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

软件测试流程实施方案 2008-04-16 13:11 1.流程的意义 从一个软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果要提高产品的质量首先应当从流程抓起,规范软件产品的开发过程。这是一个软件企业从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向集成化规范化的大公司迈进的必经之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关键手段。 软件产品的开发同其它产品(如汽车)的生产有着共同特性,即需要按一定的过程来进行生产。在工业界,流水线生产方式被证明是一种高效的,且能够比较稳定的保证产品质量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不同的人员被安排在流程的不同位置,最终为着一个目标共同努力,这样可以防止人员工作间的内耗,极大的提供工作效率。并且由于其过程来源于成功的实例,因此其最终的产品质量能够满足过程所设定的范围。软件工程在软件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这个经验并把它应用到了软件开发中,这就形成了软件工程过程,简单的说就是开发流程。 不管我们做哪件事情,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计划到策略到实现。软件流程就是按照这种思维来定义我们的开发过程,它根据不同的产品特点和以往的成功经验,定义了从需求到最终产品交付的一整套流程。流程告诉我们该怎么一步一步去实现产品,可能会有那些风险,如何去避免风险等等。由于流程来源于成功的经验,因此,按照流程进行开发可以使得我们少走弯路,并有效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目前流行的流程方法有很多种,如瀑布模型、螺旋模型、RUP模型、IPD流程等,不同的过程模型适合于不同类型的项目。 2.测试工作流程图

2.1测试工作总体流程图 说明: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的反馈意见可能导致设计文档(需求或数据库)的修改。 2.2需求阶段流程图

系统测试流程

系统测试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描述了产品的系统测试流程。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立项产品的系统测试过程的控制。 3职责 产品市场部:下达任务项目书。 产品研发部:完成项目的研发和集成,修改软件问题。 系统测试部:系统测试包括设计的验证测试和模拟客户环境进行的产品确认测试。了解产品需求,制定测试计划,编写测试用例,完成测试,记录测试结果,提交测试报告;提交产品问题,跟踪问题直至问题关闭;为发布后的产品提供后续测试服务。 技术支持部:在产品的维护阶段,反馈客户对产品的测试新需求。 Bugzilla维护人员:负责管理公司的bugzilla服务器。 4工作程序 对于由系统测试部执行验收测试的项目,执行后面的工作程序。 4.1收到项目任务书 4.1.1指派项目测试组成员 系统测试部经理收到产品市场部发出的项目任务书后,指派项目测试组成员。项目测试组由leader和成员组成。系统测试部经理将项目系统测试leader及其职责/权限用电子邮件的形式通知,被通知人包括:项目的产品经理、项目的研发组leader、项目研发组成员、项目组测试成员、项目组其他成员、技术支持部经理,并抄送给开发部经理,产品市场部经理。 项目系统测试leader的职责如下: a.根据本测试流程的描述,组织项目测试组成员完成测试; b.制定测试计划,组织编写测试用例,执行项目测试; c.负责维护项目系统测试任务计划; d.监督和控制项目的测试质量;

组织成员完成维护阶段的产品测试任务。 4.1.2建立项目测试目录 项目测试组leader收到项目测试职责的指派后,马上为该项目建立测试目录,并参考《项目测试目录结构和文件命名规范》创建目录结构,并搜集相关文件。所有与该项目测试相关的文档要求保存到该目录下。 4.1.3Bug跟踪计划 项目测试组leader收到项目测试职责的指派后,开始编写Bug跟踪计划。Bug跟踪计划的编写和批准应该在项目测试计划完成前完成。 项目产品经理把参与本项目的相关人员及其邮件帐号提供给项目测试组leader。 项目研发组leader把本项目研发组成员及其邮件帐号提供给项目测试组leader,包括项目子模块名和研发人员的对应关系。 技术支持部经理把参与本项目的技术支持成员及其邮件帐号提供给项目测试组leader。 项目测试组leader根据模板《Bug跟踪计划模板》编写bug跟踪计划。如果需要,可以重新定义模板中bug严重等级和优先级的定义。 项目测试组leader将编写完的Bug跟踪计划发给本项目的产品、研发、测试、技术支持成员确认,并将确认后的最终版本抄送各自部门经理和bugzilla管理人员。 Bugzilla管理人员根据“Bug跟踪计划”在bugzilla服务器上建立本项目,并将Bug 跟踪计划中描述的角色和人员加入该项目。 4.2制定测试计划 4.2.1编写测试计划 项目测试组leader参考《系统测试计划》模板编写测试计划。测试计划用于描述测试目的、质量目标即测试通过的准则、人员构成、测试资源、测试范围、测试活动及其进度。项目测试组leader应该在项目策划阶段完成测试计划的编写。 项目系统测试组根据项目任务书中的原始需求、产品的主要应用目的和SRS,确定本项目系统测试的范围,并识别项目的测试重点;项目中将进行功能重建/加强/改善的地方要作为测试重点。有关功能重建等信息可以从项目整体概要设计书或者SDP对重点开发任务的计划中获得。 项目系统测试组leader根据测试范围,估计需要的测试资源、测试工作量。根据估计的工作量、项目任务书中的时间计划、以及研发的SDP草案制定系统测试活动的时间计划。产品的硬件兼容测试应计划在最初两个Beta版完成。 4.2.2评审测试计划 在原始需求、SRS、项目研发计划均评审完后,项目测试组leader组织下列人员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