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与智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学习指导:
1、中心论点是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所指的 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①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 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 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2、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有三种:开头、结尾、 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3.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 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 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 “两脚书橱”“冬烘先生”;第二种情况 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人 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 第三种则是既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 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学问 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 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 (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 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既采用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 子· 苞丁解牛》的例子来进行论证。
表明话题,包含“学问和智慧有什么关 源自文库?”、“我们对这两者应采取什么态 度?”等论题.
我对名家的了解
罗家伦 现代著名教育家和 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 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 长等职。著有《新人生 观》、 《新民族观》等 著作。
学习目标 词语积累 练一练
梳理结构 难句理解 学法总结
结束
学习目标
1、快速判断第3段运用了何种论据? 事实论据 概括本段第1个事实论据。 孟德尔研究豆子而悟出遗传定律。 指出本段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说说第5段首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你能从本段找出一、二句比喻吗?说说句子含义。 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你能判断这是什么论证方法吗?并分析其作用。 比喻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智慧也离不开学 问”。
拓展延伸
(请你探究下面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 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 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 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 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 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 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 万 。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 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 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 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 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 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 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第三节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 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 得的效果大不一样,作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 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 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五节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 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是 瞬起瞬灭。将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 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 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 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 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 间的联系。
常用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 论 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 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 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 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 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 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 方法。
返回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譬如 pì 晦塞 sè 探骊得珠 lí
犀锐 xī 要塞 sài 矻矻穷年
陶冶 yě 瓶塞 sāi kū
鞭辟入里 pì
寸积铢累 zhū 物竞天择
总结
1、梳理文章论证过程的方法: 借助各段中心句或过渡句。 2、中心论点的筛选与概括: 是一个完整判断句子,如:我们应当…… 3、事实论据的概括: 某人做某事 4、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2)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 (3)对比论证:突出而鲜明地论证了…… (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 返回
2、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 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指的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指的是发现 和创造能力。 3、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人只有知识,没有智慧,难以发挥作用。 但是智慧也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没 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就很难有发现和创 造。
返回
精读第3-5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举例论证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 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 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比喻论证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 ……,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 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 ……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 性,吸引读者下读)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 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 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 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 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 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 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 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 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无关宏旨 hóng
新陈代谢 chén 字字珠玑 jī
jì ng
1、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2、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 关系不大。 3、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4、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5、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 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6、寸积铢累:一点一滴的积累。
与大家共勉: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 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 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 【德】海 塞
纸上谈兵 庖丁解牛
(只有学问,没有智慧)
(只有智慧,没有学问) 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 (既有学问,又有智慧)
我来考考你
学问和智慧 这篇文章为我们谈论的论题是______ 知识的聚集,是工具 在作者看来学问是__________ 发现,是创造,智慧体现人的思想。 智慧是_______________ 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不开学问,两者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_____________ 作者对 我们不但 此持的观点是(即中心论点)_____ 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 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______________
4、研读第二部分:
( 1 )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明 确每段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四节: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 且有缺乏智慧的书。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第六节: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 可的关系。
(2)比较第三节与第五节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
( 3 )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 题?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著 书、读书要有智慧。 (4)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在篇末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 也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论。结束语用“不 但……而且……”句式对全文进行了归纳 总结,使全文脉络更加清楚,结构更加紧 凑,形成一气呵成、不可辩驳的雄辩气势。
3、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 阐明学问与智慧的。 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这 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 互关系认识准确。 (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 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 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 与智慧呢?
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对于写作文 甚是头疼,觉得无话可写,甚至不知道 怎么写。读了课文,请你用本课的一些 道理来解说原因,并对这些同学提出建 议。(最好用比喻来说理哦)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其大
意是: 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 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 来的经验就是文章。
1、若把学问比作起锚的航船,
那智慧便是
。
我也试一试
例句:如把学问比作建筑材料,那么智慧便是建
筑师的匠心. 如把学问比作_____那么智慧便是____ 如把学问比作_____那么智慧便是____ 例句: “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 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 从水底上涌。” 从“友谊 · 理解”、“成功 ·失败”、“幸 福 ·苦难”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造一个句子 例如:唯有从理解中产生的友谊,才不是春天 易谢的花朵;他永远如松柏一般,四季常青
2、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段): 解说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6段): 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第一层(3-4段): 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6段):
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品读课文——咀嚼内容 ——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
返回
◆学习指导: 1、阅读议论文要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表达 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 2、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 的内在联系。 3、中心句可能在文段中的位置有三种:段首、段 尾、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读课文 品结构
1、画出各段的中心句。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 人何曾都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 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 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 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中心论点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 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 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理解难句
1、若把学问臂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
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 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 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 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 修辞手法:比喻 含义:学问是智慧的基础,学问和智慧 相辅为用,缺一不可。
◆学习指导:
1、中心论点是对所议论的问题(论题)所指的 见解和主张,论题是所论述的话题,而论点:① 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②是明确的判断;③在 形式上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是一 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2、中心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有三种:开头、结尾、 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3.一篇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要分清中 心论点与分论点,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 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
明确:第一种则是“有学问的笨伯”或 “两脚书橱”“冬烘先生”;第二种情况 则可能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或者是对于人 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 第三种则是既有学问又有智慧的人,他们 对人情和事理都有独特的见解,对于学问 有自己的独见。只有同时兼备了这两种的 人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智者或学问家。 (3)在论述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时作者采用 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既采用了对比论证,又引用了《庄 子· 苞丁解牛》的例子来进行论证。
表明话题,包含“学问和智慧有什么关 源自文库?”、“我们对这两者应采取什么态 度?”等论题.
我对名家的了解
罗家伦 现代著名教育家和 思想家。他曾先后担任 清华大学和中央大学校 长等职。著有《新人生 观》、 《新民族观》等 著作。
学习目标 词语积累 练一练
梳理结构 难句理解 学法总结
结束
学习目标
1、快速判断第3段运用了何种论据? 事实论据 概括本段第1个事实论据。 孟德尔研究豆子而悟出遗传定律。 指出本段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2、说说第5段首句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你能从本段找出一、二句比喻吗?说说句子含义。 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 你能判断这是什么论证方法吗?并分析其作用。 比喻论证:生动有力地论证了“智慧也离不开学 问”。
拓展延伸
(请你探究下面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的相
同点和不同点)
战国时期,战国名将赵奢的 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 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 天下无敌。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 不知变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 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 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损兵40 万 。
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 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 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 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 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 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 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
第三节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先将没 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和有智慧的人研究学问,取 得的效果大不一样,作对比论证;然后列举了孟 德尔、达尔文等因有智慧研究取得巨大成就的例 证。对比鲜明,例证典型,有很强的说服力量。 第五节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无学问的智 慧比喻成“肥皂泡”,尽管外表五光十色,但是 瞬起瞬灭。将学问中产生出来的智慧比喻成“探 照灯”,有很强的穿透力;比喻成“珍珠泉的泉 水”,因为这是“有根底的智慧,才是最靠得住 的,最为清澈,最为宝贵。”这些比喻,不仅形 象生动,而且贴切,因为它揭示了智慧与学问之 间的联系。
常用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道理论证
①、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 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 论 证更概括更深入。 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 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 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 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 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 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 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1、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2、品位作者典雅富丽、丰富多彩的语言。 3、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 方法。
返回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譬如 pì 晦塞 sè 探骊得珠 lí
犀锐 xī 要塞 sài 矻矻穷年
陶冶 yě 瓶塞 sāi kū
鞭辟入里 pì
寸积铢累 zhū 物竞天择
总结
1、梳理文章论证过程的方法: 借助各段中心句或过渡句。 2、中心论点的筛选与概括: 是一个完整判断句子,如:我们应当…… 3、事实论据的概括: 某人做某事 4、论证方法的作用: (1)举例论证:具体有力地论证了…… (2)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 (3)对比论证:突出而鲜明地论证了…… (4)比喻论证:形象生动地论证了…… 返回
2、学问是知识的聚集,是一种滋养人生 的原料,而智慧却是陶冶原料的熔炉。 学问指的是积累的知识,智慧指的是发现 和创造能力。 3、学问好比是铁,而智慧是炼钢的电火。 人只有知识,没有智慧,难以发挥作用。 但是智慧也必须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没 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也就很难有发现和创 造。
返回
精读第3-5段完成下面的练习
举例论证格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 括事例)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 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道理论证格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论证了…… 了观点,从而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比喻论证格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将……比作 ……,证明了……的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 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对比论证格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和 ……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 引用论证格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 ……证明……的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或更有趣味 性,吸引读者下读)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 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 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 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 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 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 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 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 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无关宏旨 hóng
新陈代谢 chén 字字珠玑 jī
jì ng
1、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2、无关宏旨:不涉主旨。指意义不大或 关系不大。 3、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 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切中要害。 4、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 5、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 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6、寸积铢累:一点一滴的积累。
与大家共勉: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 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 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 【德】海 塞
纸上谈兵 庖丁解牛
(只有学问,没有智慧)
(只有智慧,没有学问) 周总理答美国记者“派克”钢笔的故事 (既有学问,又有智慧)
我来考考你
学问和智慧 这篇文章为我们谈论的论题是______ 知识的聚集,是工具 在作者看来学问是__________ 发现,是创造,智慧体现人的思想。 智慧是_______________ 学问离不开智慧,智慧离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 不开学问,两者相辅为用,缺一不可的 _____________ 作者对 我们不但 此持的观点是(即中心论点)_____ 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 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______________
4、研读第二部分:
( 1 )学生快速地阅读第二部分的内容,明 确每段文字所讲述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四节:论述世间不仅有缺乏智慧的人,而 且有缺乏智慧的书。
第五节:论述智慧也离不开学问。 第六节:论述学问和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 可的关系。
(2)比较第三节与第五节的论证方法有何不同?
( 3 )第四节重在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 题?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明确: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说明著 书、读书要有智慧。 (4)第六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在篇末指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同时 也作为这篇文章的结论。结束语用“不 但……而且……”句式对全文进行了归纳 总结,使全文脉络更加清楚,结构更加紧 凑,形成一气呵成、不可辩驳的雄辩气势。
3、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 (1)读文章的第一节,理解文章是怎样来 阐明学问与智慧的。 明确:作者作了一系列的精彩的比喻。这 些比喻贴切,是因为对学问与智慧及其相 互关系认识准确。 (2)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如果只有学问而 没有智慧,会怎么样?相反如果没有智慧 只有学问又是怎么样?如果同时具备学问 与智慧呢?
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对于写作文 甚是头疼,觉得无话可写,甚至不知道 怎么写。读了课文,请你用本课的一些 道理来解说原因,并对这些同学提出建 议。(最好用比喻来说理哦)
学以致用,融会贯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出自《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其大
意是: 明白世事,掌握其规律,这些都是 学问;恰当地处理事情,懂得道理,总结出 来的经验就是文章。
1、若把学问比作起锚的航船,
那智慧便是
。
我也试一试
例句:如把学问比作建筑材料,那么智慧便是建
筑师的匠心. 如把学问比作_____那么智慧便是____ 如把学问比作_____那么智慧便是____ 例句: “唯有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才不是 瞬息幻灭的肥皂泡;他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 从水底上涌。” 从“友谊 · 理解”、“成功 ·失败”、“幸 福 ·苦难”三组词语中任选一组造一个句子 例如:唯有从理解中产生的友谊,才不是春天 易谢的花朵;他永远如松柏一般,四季常青
2、给文章划分结构,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段): 解说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第二部分(3-6段): 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第一层(3-4段): 论述学问不能离开智慧。
第二层(5-6段):
论述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
品读课文——咀嚼内容 ——了解论证方法及作用。
返回
◆学习指导: 1、阅读议论文要抓住中心句。中心句就是能表达 一个文段观点的句子。 2、找中心句要从理解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之间 的内在联系。 3、中心句可能在文段中的位置有三种:段首、段 尾、中间,还有可能需自己概括。
读课文 品结构
1、画出各段的中心句。
第1段: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2段: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 人何曾都有智慧。 第3段: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 问,便是死的学问。 第4段: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 少智慧的书。 第5段: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智慧也不能离 开学问。 第6段: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
中心论点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 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 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理解难句
1、若把学问臂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
是建筑师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有 水泥钢骨,决不能成为房子;就是懂得 材料力学、结构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 通应用的房子,而决不能…… 修辞手法:比喻 含义:学问是智慧的基础,学问和智慧 相辅为用,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