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城导游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佗城导游词(简约版)

【佗城景区】Tuocheng Town

佗城景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千年古县”——龙川县佗城镇。佗城,原称龙川城,是“世界客家古邑、岭南文化名城”,是秦朝岭南四大古邑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古城。龙川建制于秦朝,是岭南历史上建制最早的一个县,至今已有2225年历史,是“百粤首邑”,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誉。1991年佗城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6年它更是与“南越国遗迹”捆绑在一起,共同进入了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审项目。

佗城虽历千年沧桑,至今仍保存有秦时的越王井、南越王赵佗故居,唐代的正相塔,宋代的循州治所,明清时代的城隍庙、越王庙、学宫、考棚等100多处文物古迹。考棚是广东省唯一遗存的古代科举考试设施,学宫与考棚并存至今的景象在全国范围内相当罕见,只有广东佗城和河北定州两处。而仅4万多人的佗城镇,就有179个姓,其中2000多人的佗城村就有140个姓,历史记载的古祠堂有89间,现仍存48间,被誉为“中华古祠堂博物馆”,这有力地证明了古龙川是中原文化与百越文化的结合地。荟萃于佗城的龙川客家山歌、杂技、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存,堪称岭南历史文化中的一枝奇葩。

佗城的古门、古街、古道、古树、古民居、古祠堂、古码头……犹如一部打开的史书,向您诉说着龙川的千年古风和历史故事。和佗城的历史对话,将带给您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

【牌坊】Gateway

各位嘉宾,欢迎光临佗城景区!这是佗城景区的第一个景观。牌坊又称牌楼,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是一种有柱子的门形构筑物,设于要道口,作为街巷区域分界的标志。牌坊是许多古城的独特景观,是中国特有的建筑艺术和文化载体。

佗城牌坊的形制模仿汉朝的设计,总重量27吨,用整石构件组合而成,在布局上采用的是四柱三开间“冲天式”结构,高低错落有致。“佗城”两字为篆书。牌坊浮雕极有特色,细部装饰用了汉代龙图腾,柱基图案为“囚牛——龙之大儿子”,意示着赵佗的“兴王之地”—佗城,将重展当年的繁荣和风采,让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北门】North Gate

各位嘉宾,欢迎来到古龙川城北城门景点。眼前这座古色古香的城楼,是在宋代龙川城的北城门遗址上修建的,为秦汉风格。目前重建的北城门城楼,全长约35米,主体城门建筑部分长13.6米、宽7米、高5米,其余城墙高4米。城楼中间以拱形门洞供人与车马通行,宽3.2米、净高3米。门前设木吊桥横跨护城河。城门上方大理石板上刻写的“佗城”二字,是隶书字体。城门顶部平台,整个城楼以灰白色为基调,材料全部采用明、清时期城墙的砖石,所以完全保存了原来古朴的风貌。

青砖广场的地面上有一幅古龙川城地图,大家可以仔细找找北城门的位置。在广场一侧有一砖砌的阶梯通向四方形的亲水平台,在它前面总长约200米、宽约30米的几个池塘,就是曾经环绕北门、流淌千年的护城河。

【学宫】

各位嘉宾,欢迎来到龙川学宫,学宫又称孔庙,是历代封建王朝用以修研经书、传播儒家思想的圣地。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学宫,是清康熙七年由知县彭俊龄倡议在城东学宫的旧址上重建的。学宫坐北朝南,建成时占地面积为7287平方米,当时前面有照壁、长廊、丹墀路、泮池、大门、棂星门,两侧为廊道,再进去有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五王殿等,可惜的是现在只剩下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了。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大成殿,在进入大成殿门口的阶梯那里有一方石刻,上面有双凤朝阳、鲤鱼跃龙门等传统吉祥图案,大家请看,石刻的上部刻的是两只凤凰,下部刻的是鲤鱼跃龙门,这两只凤凰一方面象征着曾经权倾天下的武则天和慈禧太后,另一面又蕴含着莘莘学子能够鲤鱼跃龙门就会飞黄腾达的寓意,形象地体现了龙川客家人兴学育才的美好愿望。

大家请看,门棂上悬挂的金匾就是清嘉庆元年颁给至圣先大师的金匾。大成殿的墙体和屋顶的建筑工艺采用的是重檐歇山顶式,整个大殿面阔八柱七开间24米,进深五开间15米,高18米,正面有卷棚式的通廊,通廊石柱的造型、梁架结构以及装饰物雕刻等,都体现出了清代的建筑风格。

大成殿的门槛比较高,衬托了孔子地位的高贵,右进左出是出入大成殿的规矩。好了,大家现在请跟随我进入大殿,大殿正中的是孔子像,不知您留意到没有,孔子的头上竟然有一顶王冠,孔子属于知识分子阶层,怎么可以戴王冠呢?原来这与历代孔子地位不断的被提升有关。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帝王祭孔的先河,汉成帝封之为“殷绍嘉公”。司马迁撰《史记》,把孔子写进了世家,与王侯并列,并赞之为至圣。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北魏孝文帝封孔子为“文圣尼公”,隋文帝杨坚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代曾四次追封孔子:唐太宗尊为“宣父”,唐高宗尊为“太师”武则天称其为“隆道公”唐开元二十七年,玄宗李隆基封孔子为“文宣王”,并下诏要求郡县以上都要建文庙,创立儒教,春秋公祭,孔子从此以王者身份登上神坛。唐以后朝代,孔子头衔便越来越大。

大成殿两侧分别是四配和十二则。四配,即颜子、子思、孟子、曾子,颜子和子思的塑像位于孔子塑像的右侧,曾子和孟子的塑像位于孔子塑像的左侧,他们最受儒家门徒推崇的孔子四大传人。十二则,指的是闵损、冉雍、端木赐、仲由、卜商、有若,朱熹、颛孙师、言偃、冉求、宰予、冉耕,其中除朱熹外,均为孔子弟子。在大成殿内,还悬挂有十块匾额,悬挂于孔子塑像上方的匾额分别是康熙皇帝题写的“万世师表”,光绪皇帝题写的“斯文在兹”,悬挂在孔子塑像右侧的匾额分别是雍正

皇帝题写的“生民未有”,嘉庆皇帝题写的“圣集大成”,这边的呢,分别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与天地参”,道光皇帝题写的“圣协时中”,这边位于孔子塑像左边悬挂的呢则是咸丰皇帝题写的“德齐帱载”,同治皇帝题写的“圣神天纵”,宣统皇帝题写的“中和位育”,民国六年大总统题写的“道洽大同”。除了这十块匾额呢,殿内还有两幅对联,这幅对联“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是康熙皇帝题写的,康熙题写这幅对联比较特别,手写的“鬼”字上少一撇,“神”字右半边少一点,是说孔子信天命而不信鬼神;繁体字“师”上面少一撇,是说孔子自学成才无师自通。靠近门口的这幅对联“觉世牖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是乾隆皇帝题写的。

现在请大家前往大成殿后面的明伦堂。大家请看屋檐下的是穿斗与抬梁混合式屋架,檐下四周斗拱重檐出跳,梁上刻有凤、鸟、鱼、龙、莲花等各式漆金雕刻,显的古朴而大气。

眼前的这个大钟,每天早上都要敲9下,意味着让孔子的儒家思想长长久久的流传下去。明伦堂是古代学宫的讲堂,现在的是政府拨款在原址上重建的,明伦堂建筑形式属单檐歇山顶,面阔5开间26米,进深12米,房高6米,中间用直径为30厘米的木柱承重。大家请看这个是文曲星塑像,他呢就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明伦堂的名称也是有历史渊源的,孟子说过:“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名余下。”意思是无论是乡学海师国学,共同的目的都是阐明并教导人们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道德标准。这种伦理道德标准,处于社会阶层上面的诸侯大夫都明白了,下面的普通百姓就会紧密团结在一起。后面墙壁上挂的是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

在请跟随我来明伦堂后面的尊经阁,尊经阁的门口有3株树龄152年的桂花树,是桂花树中比较特殊的一种,叫银桂。尊经阁是学宫藏书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门口的这幅对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是雍正皇帝题写的,古时候尊经阁里面主要藏《十三经》和《二十一史》,但在废除科举考试制度后这些书籍则都已经不存在了。

大家请跟随我从这边走,位于我们右手边的这个六角亭,是当时学子们休息、读书的地方。面前的这些石墩、石鼓、石柱,都是原来学宫留存的建筑构件,其中这个莲花墩还有一个神奇的故事呢,佗城街有个40多岁的徐姓居民,他还小的时候,父亲和爷爷发现孔庙右侧的荒址上有一个莲花墩,觉得放在这里太浪费了,于是抬回家。有一次,其父用此墩垫着劈柴,结果柴未劈开,小孩却从楼梯上滚下来。事后不久,其父亲又用此墩来劈柴,柴又没劈开,小孩却肚子痛得哭爹叫娘。2006年8月28日,孔庙修缮峻工,并将孔子塑像请进了孔庙,时隔不久,电闪雷鸣,徐姓居民顿觉头晕目眩,不省人事。第二天一早,说当晚孔子托梦,要他将莲花墩还回孔庙。于是请来几个村民,将莲花墩抬回了孔庙,并对着孔子像叩拜:“孔圣人,莫怪、莫怪,保佑、保佑。”后来再没怪事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