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综述
2024年我国新闻学创立分析论文
![2024年我国新闻学创立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c19f7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a.png)
2024年我国新闻学创立分析论文一、引言新闻学,作为研究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事业及新闻传播规律的学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
自古代的邸报、小报到近代的报纸、广播,再到现代的电视、互联网新媒体,新闻的传播方式和手段不断演变,新闻学的研究领域也随之扩展。
本文将对我国新闻学的创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历程、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我国新闻学创立的历史背景社会变革的推动我国新闻学的创立与社会的变革密不可分。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和民族危机的加深,我国的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唤起民众的觉醒,推动社会的进步,新闻传媒的作用日益凸显。
这种社会背景为新闻学的创立提供了土壤。
新闻传播实践的发展在新闻传播实践方面,我国古代的邸报、小报等已经具备了新闻传播的雏形。
到了近代,随着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
这些实践活动的积累和发展,为新闻学的创立提供了实践基础。
三、我国新闻学创立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我国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在我国新闻学创立初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被引入并广泛应用于新闻传播实践。
它强调新闻要真实、公正、客观,要为人民群众服务,这些原则为我国新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新闻学的创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公正”等观念,以及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无为”等理念,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新闻学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
四、我国新闻学创立的标志性事件新闻教育的兴起新闻教育的兴起是我国新闻学创立的重要标志之一。
20世纪初,我国的一些高校开始设立新闻学专业,培养专门的新闻人才。
这些新闻教育机构的建立,为我国新闻学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新闻学术团体的成立新闻学术团体的成立也是我国新闻学创立的重要标志。
这些团体为新闻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研究的平台,推动了新闻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创新。
关于新闻语言的研究综述
![关于新闻语言的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b19b4b50029bd64783e2ce7.png)
摘要:新闻学近来可以说是越来越热门了,随之产生了许多新闻学与其他人文学科交叉的学科。
新闻语言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但是由于其涉及到语言学,需要对深奥的语言学要有所了解,加上我国对新闻语言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方法尚不成鲜有专著现世。
对新闻语言的研究也没有多大发展,但是这方面的研究毕竟有了可喜的开端,它正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队伍正逐渐壮大。
本文就目前新闻语言的相关研究做了一个综述,从新闻语言的研究现状、研究对象以及研究范式出发总结出对新闻语言的研究,希望能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不算成熟的参考。
关键词:新闻;语言学;新闻语言;研究范式新闻,众所周知就是对新近发生的新奇事的报道。
语言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
由此可以得出,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元素,具有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
一、新闻语言学研究现状简介随着漫长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语言也经历着前进式的转变,先后经历了手势、口头、符号、文字的过程。
而新闻语言的形式逐渐地多样化则更加得益于电子媒介的出现,一连串的产生了广播新闻语言、电视新闻语言等等,也大大促进了新闻语言的发展。
新闻语言正在不断地变化中,新闻语言的变革,也使其具有了深刻的社会发展的烙印。
随着学科的发展,学术界也开始了新闻的语言研究问题,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比如孙国平的《实用新闻语言》、徐建华的《新闻标题的艺术》等,此外一些专题论文和章节论述中也能见到。
这些著述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上的应用价值,也表明着我国对新闻语言的研究有了很好的开端,它正在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研究队伍也正逐渐壮大,很多成果都有了其意义,相信不久的将来新闻语言研究一定会大有发展。
二、新闻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近来人们已经步入现代化的信息社会,信息对现代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是人们生产、生活所必不可或缺的基本生存条件。
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综述
![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c773270066f5335a812122.png)
1 3: 98 221 .
【 】 h n yl e i meia a 3 T eE c c p d A r n . o a c
Gr l rI c r o a e ,1 8: 2 . o i n o p r td 98 2 0 e
[】 波, 4王 王锦 贵 .论编辑 学是 出 版 学 的分 支 【J 编辑之友 , 994 . J. 19 ()
学2 7门 ) 差不 多是 国外 的 3倍 , 以 和 课程 设 置等 一 系列 问题 ,致 使 出版 , 且 理 论 为 主 ,理 论 课 程 约 占 总 课 程 的 教 育 相对 滞后 ,从 而 导致 其 与 出版产 6 0~7 % , 践性 很弱 。 0 实 作为 实用 型学 业 需求 的错 位 , 与出 版实 践 的脱 节 。 因 科 的 出版学 , 目前我 国 的课程 设 置显 此 , 我国的出版教育亟须进行改革。 固 然 不 能 适 应 数 字 化 时 代 出 版 业 的发
不消 极地 报道 所 有 的新 闻” 积 极处 年 开始 , 文数 量有 所下 降 , 界 的研 ,“ 论 学
理新 闻” , 今 日美 国》 等 为《 的成功 奠定 究 逐渐 减弱 , 开始 重复 2 0 0 5年 之前 的 了一 定 的基础 , 在美 国影 响很 大 。 传播 研 究状 态 ,即仅在 提 到 国内新 闻报 道
一
共查到论文 3 4篇 ,其 中直 接 论 述 学 者 第 一 次 对 该 理 论 进 行 详 细 的 介
之 比 “ 望新 闻学 ” 希 的论文 仅有 2 0篇 , 涉及 绍 。 后 的一些 论 文大 多点 到为 止 , 0 3年 胡航 、 航 的文 章详 细分 析 解 的时 间段 为 19 9 8年 到 2 1 0 0年 ,主要 如 2 0 今 成 提 集 中在 2 0 0 5年 、0 6年 。发 表 的期刊 了 《 日美 国 》 功的 原 因 , 到 了美 20
当前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
![当前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f874f0ff00bed5b8f31d08.png)
当前我国新闻学研究的现状与特点今天主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当前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现状、新闻学研究呈现的特点以及新闻学研究应该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新闻学的研究领域、研究方法不断拓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由传统媒体研究向新媒体研究拓展。
自近代报刊出现之后,400年来媒体的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报纸一枝独秀到报纸广播并驾齐驱,电视出现以后为三足鼎立,互联网出现以后为四强相争,再把博客、微博、微信、移动媒体等都算上,堪称多媒体融合并存的时代。
在传统媒体时代,也就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新闻学研究以传统媒体为主。
最早的学术研究是研究报学,后来出现了对广播、电视、通讯社的研究。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后,人们对新媒体的关注越来越多,新闻学研究也逐渐向这一方面拓展。
第二,由主流媒体研究向社会化媒体研究拓展。
主流媒体主要是指党报、党刊、电台、电视台、通讯社等,社会化媒体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的出现为标志。
在西方,市民报、都市报叫大众化报刊,出现在19世纪中期。
而在中国出现是150年之后,叫都市报、市民报,也有人叫民间报,它和官方报纸相区别。
都市报的出现是中国传媒业发展进程当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就像大众化报刊的出现,在世界新闻业,特别是在西方新闻业中是一个重大事件一样,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的媒体的格局,改变了官办的党报这种官报一统天下的传播局面,出现一张面向社会、面向市民、面向公众的大众化报纸。
它发展得非常快,更重要的是它内容上的变化,适应了社会与公众的新闻信息需求,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公众的欢迎,也使整个报业体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紧接着,又出现了网络媒体,应该说网络媒体也属于一种社会化的媒体,因为它是为社会和公众所把握和利用的。
这些年来关于社会化媒体,都市报还有网络媒体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第三,由国内新闻媒体研究向国际新闻媒体研究扩展。
过去,新闻学研究以研究国内新闻传播为主,对国际新闻传播的研究范围较小,成果也不多,影响力非常有限。
2022新闻综述范文500字(优选5篇)
![2022新闻综述范文500字(优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95bc4af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c1.png)
2022新闻综述范文500字(优选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句子大全、作文大全、诗词歌赋、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complete sentences, complete compositions, poems,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2022新闻综述范文500字(优选5篇)2022新闻综述范文500字第1篇读过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对新闻报道真实的向往和追求。
新闻学研究的微观走向——2005年我国新闻学研究综述
![新闻学研究的微观走向——2005年我国新闻学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14e6f41cf84b9d528ea7a64.png)
第 1 3卷 第 6期
V0 _ 3 No 6 l1 .
新 闻学研 究 的微 观 走 向
20 0 5年我 国新 闻学研 究综述
陈 天 白, 黄 强 强
( 海 大 学 影 视 艺 术 技 术 学 院 , 海 2 0 7 ) 上 上 0 0 2
摘 要 : 0 5 我 国新 闻 学研 究较 多地 出现 了和 谐 社 会 的 话 题 , 大部 分 研 究主 题 都 是 前 两 年 强 烈 关 注 的 话 20 年 但 题 , 究 内容 涉及 面较 广 , 究 主题 相 对 分散 , 研 研 有从 宏观 研 究走 向微 观 探 析 的趋 势 关 键 词 : 播 学 ; 闻 学 ; 闻理 论 ; 闻 史 传 新 新 新
律 、 体 公信 力 、 论 监 督 、 报 改 革 研 究 等 问题 上 成 果 也 媒 舆 党
很丰厚 。
体实 践中的构建方法 上 , 般认 为新闻传播 必 须从 以下 几 一
个方 面人 手 : 以正 面 宣 传 为 主 ; 注 弱 势 群 体 ; 关 以人 为 本 ; 贴 近 群众 等 。 中 国 共产 党新 闻思 想 的发 展 成 熟 有 着 深 刻 的 时 代 背 景 和 历 史原 因 。郑 保 卫 教 授 总 结 了 四 条 : 收 借 鉴 我 国 资 产 吸 阶级的办报经验 ; 承资产阶级办报传统 ; 继 总结 自身 的 新 闻 实 践 经验 教 训 ; 的领 导 人 的 新 闻 观 和 思 想 。 有 不 少 学 党 [也 4 者 肯 定 了 党 的 领 导 人 毛 泽 东 、 小 平 、 泽 民等 在 中 国共 产 邓 江 党 新 闻思 想 形 成 过 程 中 的 作 用 。尤 其 是 毛 泽 东 的 新 闻 思 想 , 学 者 以《 泽 东 选 集 》 根 据 , 结 出 了其 中 蕴 含 的 有 毛 为 总 “ 与短、 与硬” 1 长 软 等 6条 辩 证 新 闻 思 想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经 过 不 断 的 调 整 、 进 与发 展 , 的新 闻思 想 呈 现 出 了 与 时 改 党 俱 进 与 以人 为 本 、 政 为 民理 念 相 适 应 、 放 性 的 特 点 。 ] 执 开 [ 5 在具体地如何运用马克 思和 中共的新 闻思 想指导 实践上 , 丁法 章 教 授 以“ 理 舆 论 引 导 与信 息传 播 关 系 ” 处 为代 表 的 六 个重 要 关 系 的处 理 具 有 理 论 指 导 意 义 。在 对 马 克思 和 中 共 的 新 闻 理论 体 系建 设 问 题 上 , 卫 东 教 授 认 为 可 以从 基 础 刘
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毕业论文文献综合分析与选题
![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毕业论文文献综合分析与选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1ea44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7.png)
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毕业论文文献综合分析与选题新闻传播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闻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和深化。
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课题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合分析,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选择论文选题。
一、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新闻传播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涉及新闻、传播、媒体、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传播学的研究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研究者们关注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效果、传播途径等方面,探讨新闻传播对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1. 新闻传播内容研究新闻传播内容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对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取向、话语权力、话语建构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新闻内容的多样性和传播方式的变化给内容研究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2. 新闻传播形式研究新闻传播形式研究关注新闻报道的表现形式、传播方式、媒介特点等方面。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新闻传播形式不断创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互融合,传播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增加。
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不同形式的新闻传播对受众的影响和感知。
3. 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实证研究和调查分析,探讨新闻传播对受众态度、行为、认知等方面的影响。
新闻传播效果研究旨在揭示新闻传播的影响机制,为新闻传播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
4. 新闻传播途径研究新闻传播途径研究关注新闻传播的传播路径、传播渠道、传播策略等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对新闻传播途径的分析,探讨新闻传播的传播效率和传播效果。
新闻传播途径研究对于优化新闻传播方式、提高传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毕业论文选题建议在选择毕业论文选题时,可以结合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和个人兴趣进行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选题方向:1.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内容分析:以社交媒体为例2.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与发展:跨平台传播研究3. 新闻传播对公众舆论和社会议题的影响:事件研究4. 新闻传播中的话语权力与话语建构:语言学视角分析5. 新闻传播中的虚假信息传播与辟谣机制研究:网络舆情分析以上选题建议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新闻综述稿件
![新闻综述稿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75b49c8e9951e79b8927f5.png)
1.请问什么是新闻综述新闻综述是综合叙述的意思,即把经过分析的对象或材料的各个部分、各个属性综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然后叙述出来。
它需要有较强的抽象、概括和分类整理能力。
从写作角度看,综述也是对众多材料进行综合整理的一种常见的写作形式,常用于人物介绍、会议记录整理、情况反映和活动汇报等。
第二,安排好结构。
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材料,注意材料分类的科学性和编排材料的条理性。
第三,语言表达要恰当。
综述的目的是把事实和情况说清楚,因此,语言应简明、概括、平实,大段的描绘性的语言是不必要的。
从新闻文体的角度看,综述是述评性新闻的一种,是就若干新闻事实加以综合评述的新闻报道。
常见的有综合消息(也称新闻综述)、动态消息、时事综述、读者来信综述等。
这里以综合消息和读者来信综述为例加以说明。
综合消息是反映一个时期或某一活动、某一事件全面情况的新闻报道。
常见的有两种综合方式:对诸多报道对象某一共同方面情况的横向综合;对某一报道对象某方面情况的发展过程的纵向综合。
也有横向和纵向结合来写的。
2.新闻评论稿马英九力抗“倒刘”风暴面对各界指责政府救灾不力,马英九承诺九月初会针对救灾检讨、究责;府方力保刘兆玄之举,已成为挑战舆论、民意的艰困工程。
如何认定行政团队在救灾过程中有无疏失?必须经过严谨的行政调查、公正客观的检讨,才能厘清功过,追究责任,作出适当的议处。
为了避免行政调查有所疏漏,另有监察系统进行调查,以便执行弹劾、纠举权,司法体系也可针对人为疏失等违法部分侦办调查,最后,再由社会公评。
“八八水灾”灾情惨重,民意不可能苦等遥遥无期的司法侦审结果,马英九必须采取迅速动作,透过“内阁”改组,遏止民怨扩大,挽救跌落谷底的声望。
然而,社会舆论的观点若与行政调查结果出现落差,马英九该坚持依照检讨报告的内容调整“内阁”人事?还是要依照民意“挥泪斩马谡”?国民党副主席兼秘书长吴敦义表示,正当马政府救灾的同时,另有一组人正着手调查、检讨,才能让马英九在究责更换“阁员”时,不会口说无凭。
国内新闻学理论发展与研究方向
![国内新闻学理论发展与研究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705d2bfb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f.png)
国内新闻学理论发展与研究方向国内新闻学理论发展与研究方向广泛而多样,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新闻学理论与研究正经历着重大的变革和创新。
本文将全面探讨国内新闻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一、新闻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新闻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新闻现象的学科,其理论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我国,新闻学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初,经历了传统新闻观念的倾向性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引入和国产化阶段、全球化与新媒体时代的崛起等阶段。
最早的新闻学理论在西方以报道型新闻为主导,强调客观中立的报道和传播信息的功能性。
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入,新闻学理论进一步拓宽了视域,关注媒介的阶级属性和新闻的社会功能。
进入21世纪,随着新媒体的兴起,互联网技术和社交媒体逐渐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新闻学理论也在适应这一变化中不断发展。
二、国内新闻学理论的研究方向1. 新闻传播与社会变迁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新闻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远。
在这一领域,可以开展关于社会变迁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以及新闻传播对社会变迁的反作用的研究。
例如,可以研究新媒体对公共舆论形成的影响,以及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可信度等问题。
此外,还可以关注新闻传播在国内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影响。
2. 媒介融合与新闻创新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媒介之间越来越多地发生融合。
因此,如何将传统新闻思维与新媒体技术结合,推动新闻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可以关注跨媒体报道、多媒体新闻制作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编辑和传播中的应用等问题。
同时,可以研究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如虚假新闻、隐私保护等。
3. 新闻认知与媒介素养新闻认知是人们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加工和理解的过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培养公众具备正确新闻认知能力和媒介素养至关重要。
因此,新闻学理论的研究也应该关注公众对新闻的理解和评价。
可以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公众对不同报道方式的理解差异,并提出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新闻学学科综述
![新闻学学科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be1fd0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7.png)
新闻学学科综述2019-08-23在不断更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下,新闻的时效性、覆盖域、传播⼒被不断深化。
与实践联动发展成为新闻学科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最为显著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新闻学科研究既要关注学术研究,同时也要紧密结合实际,注重新闻实践前沿问题与热点,结合⼆者推动新闻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新闻理论⼗⼋⼤以来,以同志为核⼼的党中央⾼度重视新闻宣传⼯作,多次结合新闻⼯作实践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我国新闻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劲头。
在媒体融合进程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新闻学科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2016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科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趋势。
在新闻传播学科研究中细分化与专业化不断增强,更加专注于学科基础理论与概念的研究,增强⾃我反思意识,其下设多个领域均有相应的研究成果。
同时,在深化新闻领域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引⼊交叉学科知识与思维模式,横向拓宽研究领域,为新闻学科的研究提供新视⾓。
总体来说,本年度新闻学科研究兼具变⾰与创新、探索与建设、深化与反思的特点。
2016年在哲学社会科学⼯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完善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撑作⽤的学科,打造具有中国特⾊和普遍意义的学科体系。
”其中所列举的11个学科中包括新闻学。
新闻研究是研究新闻活动作为⼈的活动、作为主体的活动的基本特征、功能、作⽤与可能规律。
“新闻主体”是新闻研究的真正出发点与归宿处,“新闻主体论”理应成为新闻理论系统的核⼼内容。
①现阶段中国新闻学理论真空的主要原因在于主流价值观尚未凝聚共识,便被去中⼼化的亚⽂化所解构。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要重新构建中国特⾊新闻学,就要对“新闻学”重新定义,并重塑新闻理论主体性,从中国的现实问题出发进⾏理论创新,并运⽤马克思主义的⽴场、观点与⽅法进⾏研究。
②重新梳理包括在新闻观念、理论等⽅⾯的边界问题与演变路径,为探索中国新闻学发展规律提供可⾏路径。
通过梳理改⾰开放后中国新闻理论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有学者认为中国要产出能同国际新闻学术界平等对话的学术成果,应当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赋予学者充分的独⽴从事科学研究的权利与⾃由、充分吸收包括西⽅国家新闻传播学科知识与原理等其他学科的养分。
新闻学论文文献综述范文
![新闻学论文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40f88fbceb19e8b8f6baa5.png)
1 浅析电视新闻报道的娱乐化倾向前言:近年来,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成为众多媒体的选择,特别是传统媒体中的报纸,对新闻娱乐化传播方式的探索也在不断进行中。
当前,在媒体的新闻报道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新闻报道娱乐化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下,一切新闻报道都以娱乐化的角度来诠释新闻事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的存在是有原因的。
但是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优劣上,新闻学界还是褒贬不一的,特别是在一些媒体上,新闻的娱乐化报道方式还是需要一些改进的。
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新闻娱乐化的制作方式获得受众肯定的同时,学者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还关注到娱乐化方式产生的不良新闻传播情况,这在多种媒体中也有所体现,对于这种新闻传播方式利弊共存的环境下,媒体工作者如何合理利用这种传播方式,制作出符合媒介市场化环境下能够提升电视新闻节目市场竞争力的新闻信息,这成为电视新闻娱乐化倾向传播环境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针对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探索,学者的研究围绕娱乐化的表现、娱乐化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电视新闻娱乐化现状的未来发展改进意见等都提出了一些专家的研究论点,这对形成电视新闻娱乐化的未来良好发展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正文:新闻学者对与本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以不同的思路和关注内容为研究的方向,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阅和总结,目前对电视新闻报道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成果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娱乐化现象的理论研究。
目前的专家学者的研究中,新闻报道娱乐化的方式提出来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未来生存和竞争中获得优势,使用娱乐化的报道方式成为媒体工作者的共识,由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什么是新闻报道新闻娱乐化的报道方式就要有个清晰的了解。
目前的新闻学界中关于都市报新闻娱乐化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在一些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献中,专家学者关于新闻报道娱乐化的2 现象给予了一定的界定,通过对现象上的界定让新闻工作者以及读者认识到都市报的娱乐化发展方向。
新闻综述范文500字
![新闻综述范文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685f6d20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ea.png)
新闻综述范文500字
摘要:新经济地理学的诞生,标志着时间与空间这两个维度在经济学研究中的结合,为经济学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
文章首先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及其基本模型做了简要的回顾和评述,再对现阶段新经济地理学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对当前新经济地理学的不足与缺陷、发展前沿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阐释。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空间无法被模型化,除了城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以外,主流经济学对空间置之不理。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忽视空间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则很多经济现象难以解释,新经济地理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运用而生。
20世纪xx年代以来,西方社会科学进入一个相互交叉与互动的新时期,各学科在理论互动中对区域与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经济学本身的局限性、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理论方法的突破性进展、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需要,以及20世纪xx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克鲁格曼等人为代表的主流派经济学家重新审视了空间因素,以全新的视角把以空间经济现象作为研究对象的区域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等传统经济学科统一起来,构建了“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地理学主要采用数学定量分析法,将现实中的现象高度抽象化、模型化,然后建立数学模型,这些模型主要包括:中心一外围模型、历史和期望模型和区域专业化模型。
新闻传播研究综述
![新闻传播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bbc4820336c1eb91b375d37.png)
新闻传播研究综述2005年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作者:陈力丹王辰瑶2005年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话题,或由新闻事件而聚焦,或是在屏幕热映之后引发。
这年的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中也有一些前两年的热点,在2005年继续得到关注。
新话题引起人们对新现象的深层思考,丰富了原有研究领域的内涵;老话题则由于有了新角度或新的切入点,加深了人们对原有问题的认识。
本文通过翻阅2005年国内较重要的10余种新闻传播学刊物中的近千篇文章,归纳了这年新闻传播研究的10个较为集中的话题,以期能对过去一年的研究动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观照。
1、传媒与构建和谐社会:角色、责任与效能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
这一新提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构建和谐社会”也成为新闻学界在论述媒介角色、责任与效能的时新话语。
有的研究者对应关于和谐社会的特点,认为这是一个战略性的目标,大众传媒在建设和谐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应该是民主法治的推动者、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的体现者、安定有序氛围的营造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念的传播者。
还有的研究者指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媒体应该凸现“建设性”和“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设性”较之过去的提法更具时代气息,而“以人为本”则意味着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提供交流平台,顺应价值观多元化的多中心社会[1]。
同时,也有一些研究者做了辩证解析:构建和谐社会不是掩盖问题、报喜不报忧。
正视并揭示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并行不悖。
不能将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理解为可以回避甚至掩盖社会的某些不和谐因素。
大众媒体掩盖社会矛盾或许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内营造出表面和谐的景象,但只有正视矛盾才能长治久安,实现真正的和谐。
“和谐”归根到底是媒体、民众和政府三者互动的结果[2]。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770dc66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2c.png)
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新闻传播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历史、新闻传播实务以及新闻传播伦理等多个方面。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新闻传播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拓展,为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本文将首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回顾,梳理新闻传播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接着,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包括新闻传播理论的创新、新闻传播实务的发展、新闻传播伦理的探讨等。
本文还将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对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探讨新闻传播学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新闻传播学如何适应和引领新闻传播事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视角,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二、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研究新闻传播现象、新闻传播规律和新闻传播实践的综合性社会科学。
它旨在探讨新闻信息的生产、传播、接受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新闻传播的基本理论、新闻传播的历史发展、新闻传播的业务技巧以及新闻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关系。
新闻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新闻、传播、媒介、受众等。
新闻是指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公开性和针对性等特点。
传播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过程,包括信息的生产、传递、接收和反馈等环节。
媒介是传播信息的载体和工具,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态。
受众是指接受和传播信息的个人或群体,他们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广泛,主要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业务、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等方面。
新闻综述怎么写 基本结构
![新闻综述怎么写 基本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efa919e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6.png)
新闻综述怎么写基本结构(一)题目多用名词词组表达,一般不超过25个字。
基本要求是能够准确清楚地表达本综述的中心思想或其主要内容。
根据综述“时效性”的特点,建议在文题主要内容后加上“研究现状(近况)”、“研究进展”、“研究现状及进展”、“重新评估”、“再评价”等。
(二)作者除个别杂志的特殊规定外,一般期刊综述的作者署名同论著类文章的要求。
(三)前言(引言)即综述的首段,用200字以内文字将综述的内容简明扼要地陈述,强调撰写的目的性及必要性。
在对论述专题的历史与现状概括的基础上,提出综述主要内容的“标题”,使读者对文章内容有初步的认识,激发读者阅读全文的兴趣。
前言中应包括:写作目的,有关概念的确切定义,所涉及的内容,时间范围,扼要介绍有关问题的现状与焦点,为撰写正文打下基础。
作为初写者,一定要对前言仔细推敲、句句斟酌,切不可草率平淡。
(四)正文正文是综述的主体部分或称核心部分,也是信息量最大、价值最高的部分。
1.组成:正文包括论证和论据两大部分,一般是先提出问题,然后围绕所提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
对于层次或观点较多的内容,可根据撰写目的,分别罗列小标题,组成若干个小部分,然后在每个小标题下论述一个观点、一个事件或一个侧面内容。
不论以何种形式罗列和论述,都必须阐释论点双方的理论或实验依据,说明观点的来龙去脉,揭示问题的实质。
对于纵向或横向比较资料可以采用必要的表格。
2.写作方法:可因文章字数、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及作者的写作技巧而有所不同。
常用方法:(1)按选题所属学科的内在科学规律分层阐述,即该学科领域人们的常规思维程序及其之间的必然联系;(2)按目前争论的焦点分别提出问题加以论述;(3)按学科进展分阶段论述(时间顺序);(4)按临床诊疗工作程序分述等。
3.基本要求:不论采用何种写作方法,正文内容应着重论述专题的历史与现状,发展趋势,各学派的主要观点和依据,争论的焦点,当前研究的新发现和主要问题,存在的薄弱环节,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
![我国新闻专业主义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a19124db307e87101f69644.png)
闻操作方法三个维度 , 分析该报对新闻专
业 主 义 的 坚 守 抑 或 背 离 。“ 南 方 周 末 》 《
的媒体 观是 ‘ 推动历史 ’ 更多于 ‘ 记录历 史 ’, 记者观是 ‘ 事件参与者’ 更多于 ‘ 事
件 记 录者 ’。 是其 与新 闻专 业 主义 有 出 这
化。 不仅针对具体案例 、 具体媒介 进行分
析, 而且 更 注 重可 操 作性 。
“ 具体说来 , 建国以来我国突发事件的报
道 经 历 了 ‘ 宣 传 为 本 位 ’ 以 事 实 为 以 、‘ 本位 ’ ‘ 和 以信 息为 本 位 ’ 三个 阶 段 。 ③ ”
另 有 学者 从 方 法 论 的 角度 出发 , 过 通
、
更 加 细 化 的个 案 研 究
个 案 切 人 , 见 大 是 论 文 写 作 的优 以小
道 》 对新 中国成立 以来我国媒体对于突
发 事 件 的报 道 过 程 做 了 一 个 梳 理 ,认 为
势 ,值得 注意的是该方面研究进 一步细
原则 。报人开始 自发地成立新闻团体 , 进
而形 成 共 同 的作 业 准 则 , 国最 早 的 新 闻 中 教 育 也 在 这一 时 期 产 生 。 法可 以说 是 一 变
渐深入 。 业务导向则体现在该报 日常业务
新 闻传 播 学 院 院长 芮 必 峰 通 过 检 视 新 闻 专 业 主 义 的理 论 依 据 和 实 践 基 础 , 析 国 分 内几 项 有 代 表 性 的 调查 研 究 结 果 , 为从 认 我 国新 闻传 播 实 践 看 , 正 对 中 国媒 体 和 真
【 关键 词 】 闻 专业 主 义 新 个案 研 究 历 史嬗 变 现代化 道 德 伦 理
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现状及下一步研究课题的设想
![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现状及下一步研究课题的设想](https://img.taocdn.com/s3/m/acff1d1583c4bb4cf7ecd17d.png)
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现状及下一步研究课题的设想我国新闻学的研究现状及下一步研究课题的设想1992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轨道,最初数年,于太多的现实问题遮蔽了研究者的视线,新闻理论一度被忽略,研究相当零散。
最近几年,开始呈现新闻理论研究“回归”的趋势,因为对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和解决,只能建立在理论研究深化的基础上。
对理论思维的回归,也借助了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和硕士生数量迅速扩大的外部原因。
他们限于条件和经费,在抽象思维方面发展的较多;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入门的研究人员,首先的训练也应该在这个领域。
于是,诸如新闻事实、新闻价值、客观性、新闻真实等等,面临新的环境,再次被提出讨论。
传统的关于传媒性质任务的认识,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变得多样化了。
传播学研究中一些较著名的假设,无形中为新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方法。
各种涉及当前传媒实际工作的热门话题,也持续数年,常说常新。
下面是对近年新闻学研究情况的概述:1,对新闻传播现象本身的研究对新闻传播现象本身的研究,这几年主要围绕着区分新闻与宣传展开的。
近年新闻学界展开的“用事实说话”是否新闻写作规律的讨论、2003年年末纪念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发表60周年的学术会议,深化了对于新闻、宣传内涵差异的理解。
有的文章认为,新闻与宣传的不同点在于: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宣传要反复,新闻重新意;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宣传重时宜,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操纵,新闻重沟通;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
对新闻和新闻传播业的认识,近年也从不同角度得到较多的论证。
一般地说,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然而,有的文章指出,新闻只是为社会上某些具有吸引力的事件提供了传播渠道。
作为叙事的新闻,它的本质是透过“知晓”以获取知识,而历史属于理解性的知识范畴。
“新闻→历史”的简单转换关系忽略了不同学科主体的差异。
关于这方面的文章有一些,不算多。
有几本标题为“新闻理论”的书,基本是用政治套话编织的,学术价值有限。
新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新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716b8c1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04.png)
新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在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下,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不仅对新闻业务的运作方式带来了重要影响,还改变了新闻信息获取和消费的方式。
本文旨在回顾新闻学领域的相关文献,探讨数字时代对新闻业务和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新闻传播与互联网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
许多学者对互联网对新闻产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斯蒂芬妮•克拉克(Stephanie Clark)在她的文章中指出,互联网使得新闻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自由,但也带来了信息可信度的问题(Clark,2018)。
另外,新闻传播学家迈克尔•巴斯特(Michael Bastos)认为,互联网为大众媒体提供了更多选择,并赋予了公众更多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机会(Bastos,2016)。
二、社交媒体与新闻传播社交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崛起也对新闻行业带来了重要影响。
杰克•赖利(Jack Railey)和大卫•肖尔斯(David Schols)在他们的研究中探讨了社交媒体对新闻报道的框架和内容的变化(Railey & Schols,2017)。
他们指出,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实时新闻报道的机会,但也可能制造虚假信息和陷阱(Railey & Schols,2017)。
此外,约瑟•法尔科和马修•麦克格儿(Joseph Farco & Matthew McGeever)的研究指出,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新闻内容往往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色彩,这对新闻客观性和公正性提出了新的挑战(Farco & McGeever,2019)。
三、虚假新闻与信息可信度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虚假新闻和信息可信度问题日益严重。
克莱尔•沙迪(Clare Shade)和斯图亚特•伊斯巴得(Stuart Isbader)在他们的文献综述中指出,虚假新闻的快速传播给社会带来了严重后果,并对新闻媒体的公信力造成了重大挑战(Shade & Isbader,2018)。
新闻叙事视角研究综述
![新闻叙事视角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f4c65ce6f1aff00bed51e76.png)
把叙述者 和观察者看作是 同一个人。 叙 事视角 是叙 事者 的视角还 是感 知 者 的视 角? 正如方毅华所说 的 : “ 要把叙述 者 和看者 ( 感 知者 ) 区别 开来 ( 当然 , 很 少
大类是叙述者作为聚焦者形成 的视角 ,
察对象。
一
样 的情况并 不少见 。 故 陈霖在《 事 实的魔 奖作 品《 洪水 毁家园 灾 民夜 难眠》 为例 反
全知 视角 的原因来 自于对事 实信息 的 占 有, 背后起 支撑作用的是作为历史主体的 记 者 的采访 活 动 , 而 对虚 构叙 事作 品 来
于 虚构 与想 象 的合 法性 , 即艺 术 的假 定
和 内视角 ; 其三 , 按 照叙事 者数量一 个或
事者 在文本 中所 出现 的人称 分为第 一人
种 新 闻叙 事 视 角 — — 编 辑 性 全 知 视 角 、 中
多个 分为单一 或多元 视角 ; 其四, 按 照叙 说 , 叙 述者聚焦的全知叙事其权威 性来 自 称视角和第三人称视角 。 她据此提 出了八 性 。 陈霖 也承认 , 受 制于新 闻的客观性 原
新 闻叙事 研究 主要集 中在新 闻 的叙
效果 、 新闻叙 事时 间 、 新 闻叙事 结构等从 经典叙事学理论 引发 的一些 研究 范畴。 但
的情况下 这两者是 同一个人 , 比如第一人
无 知视角 。 第 二大类 主要包括两 种情况 : 焦 的无知视角 。 同时何纯又指 出: “ 新 闻叙
第二大类是人物作为聚焦者形成 的视 角。 第 一大类 主要包 括两种情 况 : 第一 , 叙 述 者聚焦 的全知视 角 ; 第二 , 叙述 者聚焦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综述作者:韩晓芳来源:《编辑之友》2011年第10期希望新闻学最早是由《今日美国》的创办人、世界传媒大鳄艾伦·纽哈斯于1983年正式提出并倡导的,具体含义是:“精确而不悲观,详细而不消极地报道所有的新闻”,“积极处理新闻”等,为《今日美国》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在美国影响很大。
传播到中国以来,由于其浓厚的人文关怀、《今日美国》在其编辑方针指导下的成功,以及纽哈斯那本惊世骇俗的自传《一个狗娘养的自白》,使得“希望新闻学”广为人知。
不过,相比起它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国内学者对“希望新闻学”的研究相对冷门。
笔者分别用“希望新闻学”“艾伦·纽哈斯”及“今日美国”三个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进行精确搜索,一共查到论文34篇,其中直接论述“希望新闻学”的论文仅有20篇,涉及的时间段为1998年到2010年,主要集中在2005年、2006年。
发表的期刊主要有《新闻记者》《国际新闻界》《传媒观察》《青年记者》《新闻传播》《新闻前哨》等新闻传播类专业期刊。
以下结合检索到的相关论文,对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以期有一些新的见解。
一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脉络从论文分布看,从1998年到2010年,对“希望新闻学”的研究论文数量经历了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研究内容也由边缘分析转向全面、集中分析,再回归边缘分析。
2005年、2006年是研究的高潮时期,从2007年开始,论文数量有所下降,学界的研究逐渐减弱,开始重复2005年之前的研究状态,即仅在提到国内新闻报道误区时有所引述。
(一)1998年-2004年:希望新闻学的引进介绍时期国内研究者一开始对“希望新闻学”并未给予太多的注意,大都集中在研究已取得成功的《今日美国》上。
1999年周莉对纽哈斯创办的《今日美国》的版面编排、图片革新等作出分析的同时,较多地提到了该报奉行的“希望新闻学”的哲学内涵,这也是国内学者第一次对该理论进行详细的介绍。
之后的一些论文大多点到为止,比如2003年胡航、解航的文章详细分析了《今日美国》成功的原因,提到了美国新闻界的绝望新闻学,但对“希望新闻学”只字未提。
2004年樊永强、何芳芳在分析美国四大报纸的虐俘报道时,提到《今日美国》坚守了新闻专业主义规则,实现了新闻报道的平衡,因为奉行“希望新闻学”原则而显示出浓厚的温和色彩。
而2004年李伟娜的论文则是国内希望新闻学研究进入专注阶段的开始。
作者认为《今日美国》的标题观颠覆了“失望法则”的推销观念,建立了“希望新闻”的指导哲学,对“希望哲学”对报纸成功的意义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二)2005年-2006年:希望新闻学研究的中国化探索随着我国新闻业的发展,新闻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许多社会上关注度很高的问题,新闻笔触越来越灰暗,对受众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不少学界和业界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对策问题。
这样,对希望新闻学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形成了一个高峰。
如果说之前关于希望新闻学的论述还仅停留在引述上,即介绍纽哈斯提出希望新闻学的背景、内涵及其对《今日美国》的作用上,那么从2005年开始,国内对它的研究则集中在该理念适不适合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上,试图实现其中国化。
2005年《新闻记者》第8期发表了罗建华的文章《学学“希望新闻学”》,文章从肯定和借鉴的角度对“希望新闻学”进行了分析。
文章发表后,引发了学界和业界的小范围讨沧。
讨论主要集中在《岭南新闻探索》和《新闻记者》两个刊物上:《岭南新闻探索》在2005年第5期转载了罗建华的文章,并在该刊第6期以《“希望新闻学”值得提倡吗?》为题,刊发了一组讨论文章。
《新闻记者》在2006年第2期以《“希望新闻学:是耶?非耶?》为题摘要编发了这组讨论文章,从而使2005年、2006年成为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的高潮时期,也丰富了我国对于新闻定义方面的理论探讨。
在这场讨论中,研究的话题基本上围绕三个方面:好与不好、要与不要、在我国如何实现。
特别是最后一个方面,抛开了中西新闻价值观的争议,更实际地进入了操作层面,非常有建设性。
多数研究者对希望新闻学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在我国有很强的适用性。
但也有不认同者,宋志标即是唯一一位提出反对意见的。
他的文章使得这场讨论呈现出一种百家争鸣的研究状态,让我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西方的这一新闻理念。
(三)2007年至今:希望新闻学逐渐淡出研究者的视野2005年、2006年的研究高潮之后,学界的相关研究基本停滞不前,至今只有三篇文章中涉及希望新闻学,但仅是提到我国新闻界一些不良现象时稍加引述,内容也多是对之前论文观点的简单重复。
二我国希望新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对希望新闻学理念的分析1.提出背景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国内最早提到“希望新闻学”一词的是李希光,他在1998年对纽哈斯的一篇采访中虽没有论述其具体内涵,但对该理念提出的背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美国的一些大报把争夺普利策新闻奖而不是争夺新闻当作他们奋斗的目标,甚至有报纸公开宣称“好新闻不是新闻”。
但是,大部分获普利策奖的作品都是负面新闻或悲惨新闻。
这种玩世不恭的新闻作风,已散射到美国乃至世界各地。
同时,记者认为自己的使命是起诉与证明有罪,而不是告知与教育,因此,“妖魔化”成为写作守则,批评太多。
尤其是水门事件之后,揭露调查性报道更是狂飙突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纽哈斯提出了“希望新闻学”。
尽管批评的声音不断,但由于它扭转了美国新闻业的重要缺陷,所以被人们反复提起。
2.内涵解读平衡公正:按照希望新闻学的理念,媒体有义务去防止新闻报道的片面性。
纽哈斯提出:“公众不喜欢我们支配他们,他们需要我们提供信息和不同意见。
公众需要媒体平衡地去报道不同的观点。
报纸的义务是发表所有的新闻。
”…周莉认为,希望新闻学也讲究“客观公正”“新闻平衡”,但与传统认识不同,它的平衡更强调“好坏新闻搭配”,阴暗面报道不可太多。
它的“公正”常和少“批评指责”相联系。
许多人对希望新闻学有误解,报刊批评家把它翻译成不报道硬新闻,只写垒球之类的故事。
实际上,报纸应该再现我们生活所有的方面,要讲述一个平衡的故事,包括做硬新闻,暴露问题,继续追逐坏人等。
据说,许多美国官员因《今日美国》专栏作者的揭露而辞职。
积极处理新闻:纽哈斯曾说:“我不是倡导只报道喜事的人。
我倡导正面报道。
”《今日美国》最初几年,关于谋杀、人质、残害儿童的新闻一般不登在头版。
头版软新闻的比重较大,倡导光明和积极的调子。
…《今日美国》这些大量的报道积极的正面的快乐的新闻,虽然违背了美国新闻界的“常规天理”,但适应了大多数受众的渴望正面轻松、光明快乐的新闻信息的需求,很受读者欢迎。
川拒绝作出判断:希望新闻学认为,教育人民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们解决问题必需的信息和技巧,而不要向他们指出一个可以告诉他们思考什么以及解决什么问题的权威。
支庭荣的文中提到:“它相信如果给人们以事实,如果他们能在所处的环境中识别真正的形势,如果让他们听到多种观点,他们将能获得有用的真理。
”因此,新鲜的希望新闻学喜忧皆报,让读者读后对事物有充分的了解,从而能够自己决定什么值得他们关注。
(二)希望新闻学对我国新闻报道的意义1.正面意义多数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学习“希望新闻学”的理念,从而解决目前我国新闻报道当中存在的问题。
他们列举了我国新闻界存在的一些使受众产生失望、绝望情绪的现象:如新闻界夸大负面报道的卖点作用,报纸上不时有血腥弥漫,媒体在净化社会、关爱人生等方面缺位。
再比如问题新闻报道中存在的绝望新闻倾向:情绪宣泄式的揭丑新闻,巳成死结的循环新闻,缺乏人文关怀的无人新闻等。
同时也有学者深入分析了希望新闻学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崽义:目前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资源上是有限的,更多地依赖于社会认同、社会调适、心理调适等社会资源的整合与协调,而这些都离不开处于枢纽地位的媒体。
因此,我们需要媒体坚持希望新闻理论,建立和谐的传媒,从而给受众传达一个全面的社会图景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2.反面意义在众人热赞希望新闻学的同时,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宋志标认为,希望新闻学是一个假命题:它混淆了很多新闻学的专业术语,如新闻专业主义、负面报道、报道的平衡等。
“这种近似于高调宣传的…希望新闻学‟违反了新闻规律”,“可能会对新闻的真实原则以及真正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造成莫大的损害”。
(三)“希望新闻学”与我国新闻报道方针的比较在阐述希望新闻学的过程中,有不少学者将其与我国新闻报道的方针并列比较,虽然比较大多是无意识的,零散的,但为我们明确二者关系奠定了一些基础。
1.我国新闻报道方针境界更高、历史更悠久我国的大众报纸,一直遵循以正面报道为主,团结、鼓劲的方针,这与“希望新闻学”相比,又是一重更高的境界。
因此罗建华认为,以“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原则的中国传媒,应比外国同行更信奉“希望新闻学”。
2.希望新闻学是一种更先进的新闻理论希望新闻学理论在我国虽然没有正式提出,但很早就有传统,比如我国的新闻学理论中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
不过,由于问题新闻往往比较敏感,在报道中“度”的把握非常重要,所以刘远军提到,我们需要更先进的新闻理论加以指导:这就是希望新闻学。
3.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媒体并没有倾向报道负面题材的传统,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一直以来我们在坚持希望新闻学。
同时,希望新闻学是人文关怀精神的重要延伸。
而我国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思想也是与人文关怀精神一脉相承的。
(四)如何实践希望新闻学对“希望新闻学”的探讨不应简单停留在“要和不要,好和不好”的价值判断层面,而应从操作出发,更关注其能否实现和怎样实现的问题。
1.在新闻报道的每一个环节里寻找希望希望应该先从广泛地被关注做起。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事件发生时要尽可能杜绝对人或机构的表面批评和指责,提倡记者和编辑对相关的社会背景进行更深刻的调查。
”要透过事件表面,深入探询更多问题,从而找到一些更有建设性的指引,促进事件向好的方向转化。
2.平衡媒体责任和社会良知以灾难性报道为例,具备人文关怀的媒体会放弃那些触目惊心的卖点,而将报道力度放在寻找事故原因、全力实施营救、妥善处理后事等方面。
这样处理显示了对人的尊重,让人们从悲情中看到希望,进而产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同时,要更多更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发挥监督的职能,不能搞绝望新闻报道,也不能一味地粉饰和颂扬,要坚持自己的报道方向。
3.以事实为依据,全面报道希望新闻学不只是一种编辑技巧,更是一种新闻理念。
在兼顾社会效果的同时,更要如实报道新闻事件,一切以事实决定新闻的价值。
郜国欣认为,“坚持报道希望,更要兼顾报道失望”。
要有全局眼光,为受众构建全面真实的拟态环境。
4.提出问题,更要解决问题新闻报道的核心不仅是抛出问题、宣泄情感,更在于研究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