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体制的利弊分析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1628fcb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5.png)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举国体制是一种政治治理模式,它强调国家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并通过集中权力和资源来实现国家的目标。
在讨论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举国体制的优势:1. 效率和统一性:举国体制可以实现快速决策和行动,因为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减少了决策的时间和过程。
这有助于国家在面对紧急情况或迅速变化的环境中做出应对。
2. 策略协调:举国体制能够实现国家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协调,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这有助于避免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政府的整体执行能力。
3. 经济发展:举国体制可以为国家提供强大的经济动力,通过集中和调配资源来推动经济发展。
国家可以实施长期的规划和战略,引导和支持关键产业的发展,促进国家整体经济的增长。
二、举国体制的不足:1. 权力滥用:举国体制使得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出现。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容易产生权力过度集中、决策不透明等问题,损害公民的权益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2. 创新和适应能力不足:举国体制可能限制了个体和地方层面的创新和灵活性。
由于决策和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个体可能难以迅速适应变化和提出创新解决方案,从而影响国家整体的创新和竞争力。
3. 缺乏参与和表达权:举国体制可能削弱了公民的参与和表达权利。
政府决策往往由少数人或政府机构来决定,公民的意见和需求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反映和回应,导致治理的合法性和公信力受到质疑。
综上所述,举国体制具有高效率、统一性和经济发展的优势,但也存在权力滥用、创新和适应能力不足以及参与和表达权利缺乏的不足之处。
在实践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优势和不足,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和调整,以实现政府的良好治理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体育制度之我见
![中国体育制度之我见](https://img.taocdn.com/s3/m/13fdeba2284ac850ad02423b.png)
中国体育制度之我见——“举国体制”的利与弊举国体制,就是说举全国之力来发展体育运动。
而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更多的则是在向竞技体育要成绩并且计算着金牌数的多少。
相比很多发达国家的各自为战,我们的体制就像是全国体育工作者攥起了一个拳头,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像是用手指头对抗我们的拳头。
因而,我们无论是在亚运会还是在奥运会、世锦赛中都能夺得很多的奖牌。
1992年,中国在巴塞罗那夺得16枚金牌;1996年,中国在亚特兰大又拿下16枚金牌;到了2000年中国更是杀进金牌榜的第一集团;之后的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就更不在话下了。
然而仅仅凭此,我们还是不能断言中国就是“体育大国”,中国充其量算得上是“金牌大国”。
举国体制的好处就在于,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的规划,有计划地培养。
在中国运动员多为全职的情况下,排除了外界的干扰,加上自身努力和外籍教练的悉心培养,这样运动员的水平不可能不提高。
目前中国所有的奥运项目参赛队员都是全职运动员,也就意味着他们每天不需要去考虑生计问题,只要能打比赛,他们就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国家已经把所有的事情都帮助他们办了。
可在国外,那些不是超级明星的运动员,必须要考虑明天吃什么。
在美国,联邦政府没有任何部门是与体育有关的。
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经费都是自行负责或靠赞助,不由政府提供。
而且,其设置的一些奖励也全部是用来鼓励那些经常参加健康锻炼的普通人的,并且这些奖励都是精神上的鼓励,只是对人们进行锻炼的一种承认和认可。
在日本,其体育不像中国那样有国家队,专业化训练,日本参加奥运会的个人选手,往返路费、旅馆住宿费等,全要运动员个人掏腰包负担,国家不出钱。
日本运动员搞体育,不但不赚钱,反而是要贴钱的。
以前日本对奥运会奖牌获得者也没有奖金,近年来在一些人的呼吁下,总算给奥运会奖牌获得者发奖金了,但是数量并不多,还不到普通人一年的工资,只是象征性的奖励。
然而在中国,雅典奥运会前,国家奖励政策规定,金牌奖励20万元、银牌15万元、铜牌8万元(均免税),奖励人员包括队员、教练和有功人员。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198fbc4c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ee.png)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举国体制是指国家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管理和决策由国家全面统一的体制来实现。
它是一种高度集中的体制,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一、优势1. 高效决策:举国体制能够集中资源,实行高效决策。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决策过程简化,能够迅速作出决策,提高政府的执行效率。
这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和解决紧急问题。
2. 统一规划:举国体制能够实现对国家各个领域的统一规划。
国家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统一制定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确保各个部门的工作协调一致,避免出现分散和冲突的情况,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3. 快速推进改革:举国体制有利于快速推进改革。
在国家统一的领导下,可以采取集中的力量来推动重大改革措施的实施,从而加快改革进程,提高改革的效果。
4. 统一资源配置:举国体制能够实现资源的统一配置。
在举国体制下,国家可以统筹利用各种资源,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促进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5. 统一外交战略:举国体制能够实现国家外交战略的统一。
国家可以在对外关系中保持一致性,形成统一的声音和立场,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谈判能力,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二、不足1. 权力过于集中:举国体制存在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
权力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容易导致个人意志的左右和滥用职权的情况。
这可能会导致腐败、权力寻租等问题的产生,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
2. 缺乏反馈机制:举国体制相对缺乏反馈机制。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决策者不容易及时了解民众的真实需求,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这可能导致政策脱离实际,不符合民众的期望,影响国家的治理效果。
3. 制约创新和竞争:举国体制有可能制约创新和竞争。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国家可能过于干预市场和经济活动,限制了创新和竞争的空间。
这可能导致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影响国家的竞争力。
4. 缺乏多元声音:举国体制缺乏多元声音的表达和参与。
由于权力高度集中,国家的决策过程相对封闭,容易忽视各种不同意见和声音。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9457f16e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c.png)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举国体制是一种由一个国家全体人民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政治体制。
它在一些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被认为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举国体制的优势之一是民主参与的实现。
在举国体制下,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无论是通过选举代表,还是通过民意调查等方式,人民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这种广泛的民主参与,有助于凝聚全民的力量,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稳定性。
举国体制能够更好地体现国家利益的整体性。
在举国体制下,国家的决策和管理是由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和决定的,而不是由少数人或特定利益群体独自决定。
这样做可以避免个别人或特定群体的私利对国家利益的侵害,确保国家政策和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同时,举国体制还可以避免政策的片面性和偏颇性,更好地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
举国体制能够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在举国体制下,决策和管理是公开和透明的,人民可以随时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和决策过程。
这样做有助于防止腐败和滥用职权等不正之风的产生,增强政府的廉洁性和公信力。
同时,举国体制还能够建立健全的问责机制,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得到有效履行。
然而,举国体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举国体制需要全体人民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参与意识。
如果大部分人民对政治不感兴趣或缺乏政治参与意识,举国体制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举国体制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的繁琐和效率低下。
由于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和参与决策,决策过程可能变得复杂和缓慢,难以及时做出有效的决策。
最后,举国体制也容易受到个别人或特定利益群体的操控和干扰。
如果个别人或特定群体利用举国体制的机会谋取私利,就会影响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举国体制在民主参与、国家利益整体性和政府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它能够实现全体人民的广泛参与和民主决策,确保国家利益的整体性和维护政府的廉洁性。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432599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9.png)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与不足举国体制,即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体制。
这种体制在历史上多次出现,有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举国体制能够有效实现国家统一管理和决策的优势。
在一个国家范围内,通过举国体制,可以实现统一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确保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举国体制能够避免地方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导致的分裂和割据,保持国家的统一和整体性。
举国体制有利于资源的统一配置和优化利用。
在举国体制下,政府可以根据国家的整体需求和资源情况,统一调度和配置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最大化效益。
这有助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促进全国各地的协调发展。
举国体制能够提高国家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通过举国体制,国家可以形成统一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形象,提高国家的整体声誉和影响力。
举国体制下的国家更容易实现统一的国家形象,为国家的发展和对外交往提供有力支撑。
然而,举国体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举国体制可能导致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和制衡机制。
在举国体制下,政府的权力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受到限制,容易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可能损害公民的权益和利益。
举国体制可能限制地方的创新和发展。
在举国体制下,政府的政策和决策通常是统一的,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受到限制。
这可能导致地方无法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发展,局限了地方的发展潜力。
举国体制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
在举国体制下,政府会统一调度和配置资源,但可能无法充分考虑各地的实际需求和差异。
这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一些地区可能会得到更多的资源支持,而其他地区则可能受到限制。
举国体制在实现国家统一管理和决策、资源统一配置和优化利用,以及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具有优势。
然而,也需要注意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限制地方创新和发展,以及不均衡分配资源等不足之处。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国家发展阶段,合理运用举国体制,以实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辩论赛举国体制利大于弊总结陈词
![辩论赛举国体制利大于弊总结陈词](https://img.taocdn.com/s3/m/02e76aa4dd3383c4bb4cd295.png)
感谢主席,很高兴由我来为本场辩论作总结陈词。
首先,纵观整场辩论,对方辩友一直在告诉我举国体制有何其何其多的弊端,有何其何其多的毛病,是,我方的确承认由于部分过程实施方法不当,举国体制的确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但是,是不是要拯救一个患了肺炎的病人就必须切除他的肺,要拯救一个患了脑血栓的患者就切除他的脑呢?显然不是。
举国体制虽然在现阶段存在着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是体制本身带来的,而是体制的实践过程不当带来的。
既然不是制度本身的根本性问题,又何必通过废除体制这种极端的措施来解决呢?对于一个有病在身的人,我们应该做的是对症下药,积极救治,而不是通过将他杀死来解决问题。
其次,对方辩友在整场辩论中一直在大谈废除,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如果废除举国体制会怎样呢?我要遗憾的告诉对方辩友,在废除举国体制之后,你再也不会见到下一个王楠了,因为她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下岗工人之家,如果不是举国体制发现了她有打乒乓球的天赋并将她吸纳入体制内,她的家庭连一把球拍也无法为她购买。
你也将再见不到下一个殷剑了,因为她这个来自西南小渔村的渔家姑娘承受不起帆板运动每天动辄上千元的成本投入啊!废除了举国体制,体育运动的世界就完全变成了有钱人的舞台,千千万万像王楠,像殷剑一样天赋异禀的运动员只能一边感叹着自己上辈子没有投好胎,一边将追求体育精神,超越运动极限的梦想默默埋葬啊!看到此情此景,对方辩友还要继续坚持废除举国体制吗?对方辩友还要埋葬多少贫穷人家的孩子对于体育的梦想呢?从苏联举国体制转为市场体制的俄罗斯,迎来的是优秀运动员的大量流失,体育事业的巨大滑坡。
曾经苏联国旗飘变各大赛场,而如今,俄罗斯连奥运奖牌榜的前五名也进不去了。
最后,对方辩友还提到,举国体制中有很多运动员未能打出成绩,同时失去了发展其他事业的能力。
我想请问对方辩友,在长年的训练中,我们赋予运动员的就仅仅是身体素质的提高么?显然不是,在举国体制的训练体系下,运动员不是一个人在单打独斗,而是处于一个团队之中,由此而训练出的与人协作的能力,培养出的自我提升的能力,还有对于胜利最迫切的渴望,在哪一行哪一业又不能发挥作用呢?体操王子李宁成功转型为著名企业家,乒坛皇后邓亚萍成功转型为社会政治家,这难道不是我们长年体育训练赋予运动员人格塑造的作用吗?同时,举国体制是一套严密而完备的机制,是对运动员一种从选拔到退役的彻底保障。
举国体制的利与弊
![举国体制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bc759d483b3567ec102d8a56.png)
举国体制忽视了人的价值
• 金字塔的培养体系造成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在“举国体制”下,我 国实行的是“体校—地方运动队—国家队”这样一个金字塔式的运动 人才培养体系。 在各运动队实行的是近乎军事化管理,以训练为主, 运动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刻苦训练、为国争光。 每天训练两到三场,六 到八个小时的训练时间和巨大的训练量,使得运动员无法得到良好的 文化学习机会。 而冠军只有一个,大部分运动员中途就被淘汰。 在 计划经济体制下,运动员退役后国家还能包分配,但在市场经济体制 下, 任何实物都要投身到市场潮流中去随波逐流,运动员一旦失去自 己的舞台,而文化素质相对偏低,未来生活的走向与发张对他们来所 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这是当今竞技体育发展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 • 举国体制导致体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 。由于我们选择了优先发展竞技 体育,那么高水平竞技运动的发展就成了相关部门的工作重点,竞技 体育取得的成绩如何与部分相关领导人的政绩和工作能力有着千丝万 缕的关系。
举国体制忽视了人的价值
• 极大地强调集体利益,从而忽视了“人”作为一个个体的利益,忽视 了对人的文化素质教育。 • 权力高度集中,严重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 在“举国体制”下,政府对 体育事业的发展承担着绝大部分的义务,也掌握着几乎全部的权力, 行政管理是其最主要的管理手段。 • 财政上不堪重负,体育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脱节。在竞技体育方面, 国家担负着中、小学运动队、各级体校、国家队的一切费用;在群众 体育方面,国家不仅直接下拨经费,还要求各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 间接支持所有职工的体育活动;而体育系统内的人员全部列入国家编 制,有国家财政供养,即所谓“吃皇粮”,光人头费就要花费巨大; 还有,我国体育系统列属于非生产领域,业务活动被归为社会活动, 而非经济活动,因此没有生产收入,不实行经济核算。
行政法角度下对“举国体制”优劣的探讨
![行政法角度下对“举国体制”优劣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d74acd46cf84b9d528ea7a5a.png)
关键 词 :举 国体 制 ;优 势 ;弊 端 ;行 政 法 角度 ;
一
、
“ 举 国 体 制 ” 的 基本 理论
( 一)“ 举 国体 制 ” 的含 义 与 特 征
“ 举 国体制 ”是指 以国家利益为最 高 目标 ,动员和调配全 国 有关的力量 ,包括精 神意 志和物质 资源 ,去攻 克某一 项世界 尖 端 领 域 或 国 家 级 特 别 重 大项 目的工 作 体 系 和 运 行 机 制 。 “ 举 国 体 制 ” 的 所 表 现 出 来 的 特 征 是 与 当 时 计 划 经 济 体 制 相 吻 合 的 ,主 要 表 现 为 : 目标 高 度 的 一 致 性 ,计 划 管 理 的 统 一 性 ,组 织 实 施 体 化 ,政 府 投 入 的 主 力 性 。
一
方 ,尤其是一些科研航天 医药方面 ,“ 举 国体制 ”的作用是无法 估 量 的 。我 国航 天 事 业 的蒸 蒸 日上 ,神 舟 飞 船 系 列 的成 功 发 射 , 探 月工程 的完美实 现 ,这 些举 国体 制 下 的成果 对 我 国的 军事 、 综 合 国力 以及 国际 地 位 的 提 升 是功 不 可 没 的 。
通 过 对 相 关 的文 章 的 数 据 分 析 发 现 近 2 0年 来 ,关 于 “ 举 国 体 制 ” 的研 究 专 家 学 者 们 发 表 了大 最 的 学 术 论 文 ,从 不 同 角 度 、 不 同 方 向对 进 行 了 论 述 。按 照 主 题 检 索 方 式 ,以 “ 举 国体 制” 为 检 索 词 进 行检 索 ,从 1 9 9 2~2 0 1 2( 2 0 1 2并 非 全 年 文 献 ) 的 2 0 年间 ,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 出文献 6 8 5 8篇文献 。通 过数据分析 发 现 ,对 “ 举 国 体 制 ” 的 研 究 日益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热 点 话 题 。 特别是 2 0 0 8年 以后 , 论 文 发 表 数 量 陡 然 上 升 ,这 与 2 0 0 8年 北 京 奥 运 会 有 关 ,奥 运 会 结 束 以后 ,关 于 怎 样 改 革 竞 技 体 育 “ 举 国体制 ”的研究 已成为科研 工作者 关注 的焦点 ,李 娜单飞夺 得 网球 大 满 贯 后 ,竞 技 体 育 是 否 该 “ 单 飞” ,如何 实 现竞 技体 育 的 职 业 化 、商 业 化 ,成 为 争 论 的 焦 点 。 二 、“ 举 国体 制 ” 的优 势 ( 一 )举 国体 制 ” 最 大 的好 处 是 能 集 中精 力 、物力 、财 力 办 大事 ,统一行 动 ,集 中力 量 ,快速 高效 。这种 体制 有利 于重大 问 题 的解 决 。北 京 奥 运 会 的完 美 举 办 , ” 举 国体 制 ” 可 谓 功 勋 卓 近 沪 市 暴 跌 至 2 0 0 0点 一下 ,股 市 的相 当 不 景 气 ,作 为 经 济 的 阴 著。北京奥运会 如 此庞 大 的交通 、体 育 场馆 等基础 设施 建 设 , 晴表 ,不 知 道 在 暗 示 什 么 ,但 这 种 举 国体 制 下 的 经 济 模 式 弊 端 倘若没有倾 全 国之 力 ,集结 中央和各 地方 的支持 ,很难举 办 的 日益暴露 ,亟待解 决 ,因为企 业终究 是企业 ,在 当前 ,金融创 这 么 完 美 。 在 巨 大 灾 难 面 前 ,如 汶 川 I 地 震 ,举 国 体 制 显 示 出 了 新落后于实体经 济发展 已成识 。作 为企业 ,应从 企业 市场化 运 强大的制度优势。“ 5・ 1 2 ” 汶 川 特 大 地震 ,受 灾 面 积 近 5 0万 平 作 出发 ,唤 醒 危 机 意识 和 竞 争 意 识 ,激 励 创 新 在 市 场 化 实 现 金 方 公 里 ,相 当 于 整个 西班 牙 国 土 ;受 灾 人 口 3 0 0 0多 万 , 比北 欧 融行 业 的全 面 繁 荣 与 发 展 。 与 此 同 时 ,提 高 政 府 的管 理 创 新 能 五 国总 和 的 人 1 2 1 还 要 多 ;地 震 破 坏 程 度 堪 称 建 国 来 之 最 ,重 建 力 ,减少宏观管理 中的行政干预 ,支持金融企业 自主发展。 ( 作 规 模 与 难 度 也 是 世 所 罕 见 。 举 国体 制 以 强 大 的 资 源 调 动 能 力 , 者 单 位 :青 岛大 学 法 学 院 ) 灵 活 的政 策 创 新 ,举 世 独 创 的 对 口援 建 方 案 ,用 两 三 年 的 时 间 完成初步 的灾后 重建工 作 ,上海 当时援建 都江堰 总计 1 1 7个 项 目,投入 资金达 到 8 2 .5亿 、人员大约 1 .2万 ,其 中 8 O多个农 民集 中安置点 ,配 套基础设 施是 全部一 次性 到位 的。灾后 重建 工 程 能 带 来 如 此 多 的 项 目和 资 金 ,原 因 是 其 地 方 政 府 手 里 掌 握 参 考 文 献 : 了 足够 的资 源 ,集 中 的 资 源 能 够 被 迅 速 投 放 到 灾 区 。 出在 巨 大 [ 1 ] ( 美 ) 道 格拉 斯 ・ c .诺 斯 . 制 度 、制 度 变 迁 与 经 济 绩 效 的 灾 害 的面 前 ,灾 区 “ 交 易 条 件 ” 忽 然 降 低 , 自救 力 量 受 到 极 f M] . 杭 行 译 . 上 海 :格 致 出版社 ,1 9 9 0 . 大的限制 ,这时举 国体制 发挥 出重要 的作用 ,由政府 出面调动 [ 2 ] 贾志强.新 时期我 国体育管理体制 与运行机制研 究 [ J ] . 资源 ,进行 干预 。相形之下 ,1 9 9 5年 日本 神户 阪神 7 .3级大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 0 0 7( 9 ) :1 1 7 9~l 1 8 1 . 震 ,用 了将 近 1 0年的时问才恢复重建 。这就是 中国的制度优势。 [ 3 ] 杨 柳 ,刘 洋. 关 于 完 善 我 国 竞 技 体 育 举 国 体 制 的 探 讨 ( 二 )“ 举 国体制” 这种特定组织形 式和制度 安排 ,面 向国 [ J ] . 长 沙大 学 学报 ,2 0 0 6( 2 ) :1 1 5~ 1 1 7 . 家 重 大 需求 ,实 现 特 定 科 技 领 域 的重 大 突 破 与 创 新 ,即 所 谓 的 [ 4 ] 张 杰 ,杨 学 东 ,陈 思信 . 2 0 0 8奥 运 会 后 举 国 体 制 的 理 性 科 技创 新举 国体 制。“ 举国体制”可 以保证把钱花在最需要 的地 反思与重建 [ J ] .安徽体育科技 ,2 0 1 1( 2 ) :1 3 角度下对 “ 举 国体 制 " 优 劣 的探 讨
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利大于弊四辩稿
![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利大于弊四辩稿](https://img.taocdn.com/s3/m/12349bcd08a1284ac85043e8.png)
谢谢主席,谢谢评委,谢谢各位观众朋友。
在开始今天的总结陈词前,我首先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您如果有一个善良贤淑的妻子,常常能引来别人的羡慕眼光,您还会去找第三者吗?想必没有人会这样做吧~也明白这样做的愚蠢和短视吧。
那么同样,在我国,有一个如此适合竞技体育,能为国家带来荣誉,为人民带来欢乐的模式,我们为何要想办法推翻它呢?所以呀,中国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利大于弊。
我们下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体育竞技体育顾名思义,就是体育的一部分,它具有竞赛特征,是以选手优异成绩夺取比赛胜利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而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有三方面组成,各级体委管理,专业队训练,全运会选拔,通俗点说,就是大家说的宏观调控,通过国家调控各项资源,使得效益最大化。
那我们今天也就是说国家运用宏观凋控,发展我国竞赛性体育事业,这有什么错呢。
今天辩友穷尽其词,向我们列举了举国体制的诸多弊端,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对方辩友是怎样的不成熟和短视。
对方辩友向我们说举国体制就是政府包办,成才效率低,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人才厚度不足,这是从选拔运动员模式来说的。
好,那我就想请问对方辩友了,您认为举国体制不好,那您能给我们一个好的吗?您可能会说了,那西方国家不是挺好?那我想问您,您真正了解西方的运动员选拔制度吗?您说西方运动员是自生自长不是国家选拔,那我告诉您,美国专业运动员都是从各州府中学高中中选拔,在我国只不过把中学换成了体校,您就分不出来了吗?您说我们的模式花纳税人的钱,那我也想告诉你,美国税法中明确规定,向美国奥委会的捐款可以抵缴税款,税款是国家收入,国家把税款给了奥委会,是不是花了纳税人的钱呢?您还会说,即使花人家也没有浪费呀,哎那我们浪费了吗?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的骄人成绩,百姓们看林丹孙杨夺冠时的喜悦,都是一种浪费?而且,我们今天讲的是竞技体育啊,它不是百姓体育呀对方辩友!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下,不但完成了为祖国增光的任务,践行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还激发了百姓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这难道不是既做好了自己,又带动了其他类型体育事业的发展,这不是一举两得吗?比如说,姚明带动了篮球运动发展,林丹带动了羽毛球发展,李娜带动了网球发展。
举国体制的利弊分析
![举国体制的利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960b4333687e21af45a9db.png)
举国体制的利与避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一直存在争议,但是许多从中受益的人都认为,举国体制仍是中国体育成功的关键。
首先,什么是“举国体制”呢?我摘录香港文汇报2008年6月13日一名作者的文章:“举国体制”就是现行宪法第三条规定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的一种体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最彻底的“举国体制”,但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发挥地方和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于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1982年宪法中增加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的条款,90年代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谓“举国体制”,其实是一种很强的国家能力。
学者王绍光等认为,国家能力包括汲取财政的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管制)能力……从国家能力的主体构成来说,它应当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等的能力……从国家能力的纵向结构来看,国家能力主要是指中央政府能力,也包括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的能力。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以金牌数51枚名列奥远金牌榜的首位,在彰显我国体育健儿优异的竞技水平之外,也显示出了我国竞技体育制度,即"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但是在举国欢庆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一个奥运冠军背后上亿元的投入"是否合理、"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这样一些争议,对举国体制的批评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利就是这好比是一个很大的投资,会有一些回报.可以赢利.给举办城市的市政建设带来一些好处.当然还有一些虚的内容比如民族自豪感啥的.弊就是奥运这种投资也有亏损的可能.看看历届奥运会就知道了.还有就是会"一切为了奥运"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容易短线操作,揠苗助长.只想着奥运会上出成绩,不想着奥运以后怎么办.容易导致所谓的“金牌战略”,说白了,就是“金牌至上”。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f3bec9c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ea.png)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国家对举国体制的定义为:举国体制是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举国体制一直贯穿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历程之中,列如从竞技体育发展到核心技术攻关,从重大工程建设到举国应急管理,彰显出历久弥新的生命力。
成就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在于我们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国体制一直贯穿于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之中,改革开放以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举国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就拿体育方面来讲。
上个世纪50年代,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面对岌岌可危的国际地位,国家举全国人力、物资,以钢铁意志大力发展竞技体育。
在举国体制作用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浪潮中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各类高规格国际体育赛事中,我国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这些迅猛进步远远超越了体育本身,并以其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影响力而成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国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新型举国体制作为依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治理体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的现实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实践探索,凝聚着中国人的理想、奋斗和共同追求,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
构建新型举国体制能够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若没有迅捷有力的统一领导和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后果将不堪设想。
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及时研究部署、果断应对,全国上下坚决听从党中央统一指挥、调度,打响了新时代一场特殊的人民战争,才使得我国呈现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良好态势。
行政法角度下对“举国体制”优劣的探讨
![行政法角度下对“举国体制”优劣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e4b0bf3561252d381eb6e3e.png)
行政法角度下对“举国体制”优劣的探讨行政法角度下对“举国体制”优劣的探讨作文/zuowen/一、“举国体制”的基本理论(一)“举国体制”的含义与特征“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去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举国体制”的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与当时计划经济体制相吻合的,主要表现为:目标高度的一致性,计划管理的统一性,组织实施一体化,政府投入的主力性。
(二)“举国体制”关注度的数据分析通过对相关的文章的数据分析发现近20年来,关于“举国体制”的研究专家学者们发表了大最的学术论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进行了论述。
按照主题检索方式,以“举国体制”为检索词进行检索,从1992~2012(2012并非全年文献)的20年间,在中国知网上共检索出文献6858篇文献。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对“举国体制”的研究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特别是2008年以后,论文发表数量陡然上升,这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有关,奥运会结束以后,关于怎样改革竞技体育“举国体本文由收集整理制”的研究已成为科研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李娜单飞夺得网球大满贯后,竞技体育是否该“单飞”,如何实现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商业化,成为争论的焦点。
总结大全/html/zongjie/二、“举国体制”的优势(一)举国体制”最大的好处是能集中精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快速高效。
举国体制利大于弊立论
![举国体制利大于弊立论](https://img.taocdn.com/s3/m/d443a8ab284ac850ad02428b.png)
谢谢主席,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运动员培养不应该废除举国体制。
何谓举国体制?举国体制就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的有关力量培养运动员的机制。
与刚才对方辩友所提定义一致,同时我方承认刚刚对方所提各种弊端确实是举国体制存在的,但我方认为解决这些弊端不需要废除举国体制,运动员培养不应该废除举国体制,我方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我方认为举国体制存在的弊端不是根本性的,是可以通过改革其实施方法规避,它是与时俱进的。
从举国体制实施至今,我国的运动员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骄人成绩,令世界刮目相看,充分体现了举国体制的优越性。
这说明这个制度的根本并不存在问题,现在所暴露出的弊端是实施过程中方法不当,管理不当等原因造成的,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废除。
完全可以通过改革做的事为什么要改换体制,重新适应呢?第二,举国体制的益处是无可替代的,相反废除举国体制后会带来许多无法规避的弊端。
举国体制具有整合各级行政资源,为运动员培养获得必要行政支持的功能,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相关政策解决运动员培养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与困难;举国体制还可以通过自上而下,以国家与省级的专业队和市,县两级的业余体校为主体的“一条龙”训练体制,有效调动地方积极性,保证了运动员的训练质量,使运动员更好的发展;如果废除举国体制,如对方辩友所说实行市场体制,那些如铁人三项,障碍跑等受人关注不多的项目的运动员如何保证训练?难道这些项目就不用培养运动员,不用发展了吗?如果废除举国体制,像江钰源般家庭贫困却有过人天赋的运动员又如何能获得培养,成为世界冠军呢?第三,举国体制与我国的国情与社会制度相适应。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均GDP还不高,资源总量的局限,所以只能选择缩短战线、保证重点的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保留举国体制,是与我国现阶段国情相符;从政治角度来看,国家的各项制度应该基于一个国家的体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其相适应,举国体制必然应该存在并应该处于主导地位;从文化角度看,我们在近代社会中融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我们被人们诬蔑为东亚病夫,为了改变我们的国际形象,改变这个民族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需要通过举国体制快速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提升我国竞技体育的水平。
举国体制辩论资料精华版
![举国体制辩论资料精华版](https://img.taocdn.com/s3/m/1de2ba9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17.png)
举国体制辩论资料精华版
辩题,举国体制对国家发展的利与弊。
正方观点:
1. 举国体制能够有效整合国家资源,实现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
2. 举国体制能够加强国家治理能力,提高政府决策效率,推动
国家发展。
3. 举国体制能够有效应对国际挑战,提升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
话语权和影响力。
反方观点:
1. 举国体制可能导致权力集中,缺乏有效监督和制衡,增加腐
败和滥权的风险。
2. 举国体制可能抑制地方创新和发展动力,影响地方经济和社
会发展。
3. 举国体制可能导致国家过度集权,限制个人自由和社会发展
空间,影响国家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
举国体制对国家发展既有利有弊,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权力合理分配和有效监督,最大限度发挥举国
体制的优势,促进国家发展。
从全运会视角下举国体制
![从全运会视角下举国体制](https://img.taocdn.com/s3/m/d006235a3c1ec5da50e2701d.png)
从全运会视角下试论举国体制摘要: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是中国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第十一届全运会后,人们对一些体育”闹剧”的思考引发了对这种管理体制的进一步质疑。
本文分析了举国体制的含义及利弊,同时也对体制改革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
关键词:举国体制;全运会;改革2009年10月28日,第十一届全运会在山东圆满闭幕。
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举行的又一场体育盛宴。
整个比赛过程中,出现了很多引人思考的想象与问题。
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最终都集中指向了目前我国实行的体育管理体制,即举国体制。
一、举国体制的含义“举国体制”是20世纪80年代初国外报刊对中国体育体制的一种褒义的概括。
后来在中国体育学术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概念,主要是指中国体育事业在一定时期内,为了一定目标和需要,能够有效地统一、集中国家力量使某些方面迅速提高的体育发展机制及相应的一套组织机构等。
举国体制最大的特色是依靠财政拨款,也就是把纳税人的资金作为获取竞技成绩的资本。
举国体制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体育中,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
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二、举国体制的利弊“举国体制”最大的好处是能集中精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统一行动,集中力量,快速高效。
”举国体制”就是视全国为一盘棋,强调局部顾全大局。
这种体制有利于重点攻关解决难题。
这次北京奥运会,”举国体制”可谓功勋卓著。
北京奥运会如此庞大的交通、体育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倘若没有中央和各地方的支持,倾全国之力,很难搞得这么好。
在这次奥运会上,我们一举夺得51块金牌,一些项目在世界上领先。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6bf6eb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8.png)
论述举国体制的优势和不足
举国体制是指一国整体上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运作都由中央政府来统一管理和决策的体制。
它有着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举国体制具有的优势不容忽视。
然而,举国体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它可能会导致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
由于中央政府具有较大的权力,一旦出现权力滥用或失职的情况,很难及时得到纠正。
其次,举国体制可能会导致地方利益的忽视。
由于中央政府主导全国事务,地方政府的意见和需求可能无法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满足,容易导致地方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协调。
此外,举国体制在决策过程中可能缺少多样性和包容性,容易导致单一观点的主导和创新的缺失。
为了弥补举国体制的不足,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制衡机制,确保权力的合法性和行使的规范性。
中央政府应该接受来自社会和地方的监督,及时纠正权力滥用和失职的行为。
其次,加强地方政府的参与和决策权,充分发挥地方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全国各地的协同发展。
此外,要鼓励多元化的意见和创新的思维,建立开放包容的决策机制,确保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平衡和考虑。
举国体制既有其优势,也存在其不足之处。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充
分发挥其优势,同时也要认识到其不足之处,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只有通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
举国体制利大于弊 一辩陈词
![举国体制利大于弊 一辩陈词](https://img.taocdn.com/s3/m/d664cb0902020740be1e9b4a.png)
谢谢主席。
今天我们针对举国体制的利弊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究竟孰是孰非,我方认为首先要从举国体制的定义说起。
所谓的举国体制,就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体育上,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
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对此我方心生疑问,体育事业的发展真的就是以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吗?我方对此持否定态度。
对于举国体制的利弊问题,我方观点认为:举国体制弊大于利。
理由如下:一,举国体制有历史局限性,现阶段已不适合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存在有着历史和环境的因素,“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我们承认由于举国体制的存在使得中国的体育事业得以飞速发展。
但是放眼于以市场化为主流的今天,我们必须看到举国体制已经不再符合现阶段体育事业的发展。
原有的“举国体制”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技体育自身孕育的改革需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政府包办体育、机构运行高度依赖于政府行政手段、资金来源高度依赖于计划手段和政府财政投入、体育人才难以合理流动、运动员退役和再就业问题难以解决。
这些都是举国体制在当下实行所带来的弊端,这已经是在说明举国体制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社会形态。
二,举国体制限制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举国体制是在维护和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而竞技体育的发展实际上是以大量运动员牺牲自己接受普通国民教育的权利换来的。
举国体制衍生出以国家队为龙头的“一条龙”式训练体系,这种体系成材率较低,很多基层人才培养粗放,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优势项目上,人才浪费;而弱势项目,又资源不足。
即使是有些运动员有所成绩,其根本利益也无法得到保障。
前全国举重冠军邹春兰以搓澡为生,生活窘迫,生计艰难,让人再次看到了举国体制下体育的弊病与尴尬。
举国体制的利与弊
![举国体制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05d51b9dec3a87c24028c4f4.png)
举国体制的利与弊潘明阳举国体制就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攻克某一项世界尖端领域或国家级特别重大项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体育上,就是以世界大赛的冠军(特别是奥运会)为最高目标,统一动员和调配全国有关的力量,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
来夺取比赛运动的好成绩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举国体制的积极作用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政府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务,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在管理、训练、竞赛等各个方面形成全国一体化,形成一个由各级体委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以专业运动队为中心的训练体制、以全运会为中心的国内竞赛体制三足鼎立的刚性结构。
凭借这一体制的实施,使我国的竞技体育在国力尚不强大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地崛起,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竞技体育的腾飞,确立在亚洲,乃至世界的领先地位,成为举世公认的体育强国。
其产生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一体制保证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集最有效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
这一体制为一个体育基础薄弱、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竞技体育的迅速崛起找到了一条最简便快捷,也最具有实效性的途径。
满足了我国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发展所需要的良好外部条件,实现了现代竞技体育所固有的政治功能,为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做出了重大贡献。
推动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使我国的竞技体育运动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008北京奥运会,获总奖牌数第二和金牌数第一,谱写出奥运史上新的篇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举国体制”赖以生存的社会大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举国体制”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竞技体育自身孕育的改革需求,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包办体育。
政府以计划手段配置体育资源,以行政手段管理体育事业,政府既是办体育的主体,又是管体育的主体。
浅论我国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制的利与弊
![浅论我国竞技体育实行举国体制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39f29210a6c30c2259019efb.png)
比赛运动 的好 成绩的工作体 系和运行机制 。 对我 国竞技体育实 育作 为一项社会 主义 公益 事业 ,在过多强 调其政 治功能 的同
行举 国体 制的利与弊病 ,我 从以下几 点进行综述 。 时,必然会 限制 竞技体育 的经 济功能和娱 乐功 能的发挥和拓 展 ,因此也必然排斥商业化经营和市场机制 ,从而给竞技体育
1 、“ 举国体制 ”对竞技 体育 发展的积 极影 响
竞技体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达程 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带 来 了诸 如 国家 负担 过 重 ,经 费 投 入 不 足 ,缺 乏 动 力 机 制 和 约 也是展示国家科技、经济 、文化 的重要 窗 口。建国 以来 ,特别 束机 制 等 弊 端 。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以来 , 在邓 小平 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 育 了数千年华夏文 明的中华大地发生 了前所未有 的伟大变革 , 国恢复 了与 国际奥委会 的正 式关 系,重返奥林 匹克大家庭后 ,
都是地方培养输送 的,没有 “ 举 国体 制” 、全 国一盘棋 的优势 , 复举国体制 ,以提高成绩 ,俄罗斯奥运会成绩下 降很重要 的原
就 没 有 体 育 事 业 的更 快 发 展 。
因是废除了举国体制 ,要知道 ,前 苏联 及 9 O年代俄 罗斯体育
2 、“ 举 国体制 ”在我 国竞技体育发展 中的矛盾和不足 。
域或 国家级特别重大项 目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 。在体育 中,
众所 周知,体育具有两重性:其一 ,体育是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这是 由体育 的政 治、教育 、社会功 能决定
就是 以世界大赛 的冠军 ( 特别是奥运会 3为最高 目标 ,统一动 的;其二 ,体育本身就是一种产业 ,这 是由体育 的经 济功能决 举 国体制 ”是在计划经济 体制下发展起来 的,竞 技体 员和调配全 国有关 的力量 ,包括精神意志和物质资源 ,来夺取 定 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国体制的利与避
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一直存在争议,但是许多从中受益的人都认为,举国体制仍是中国体育成功的关键。
首先,什么是“举国体制”呢?我摘录香港文汇报2008年6月13日一名作者的文章:
“举国体制”就是现行宪法第三条规定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的一种体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最彻底的“举国体制”,但过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利于发挥地方和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于是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1982年宪法中增加了“|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的条款,90年代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所谓“举国体制”,其实是一种很强的国家能力。
学者王绍光等认为,国家能力包括汲取财政的能力、宏观调控能力、合法化能力以及强制(管制)能力……从国家能力的主体构成来说,它应当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等的能力……从国家能力的纵向结构来看,国家能力主要是指中央政府能力,也包括地方政府和基层政府的能力。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以金牌数51枚名列奥远金牌榜的首位,在彰显我国体育健儿优异的竞技水平之外,也显示出了我国竞技体育制度,即"举国体制"的优越性.但是在举国欢庆的同时,也引发了公众对"一个奥运冠军背后上亿元的投入"是否合理、"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这样一些争议,对举国体制的批评也是一浪高过一浪. 利就是这好比是一个很大的投资,会有一些回报.可以赢利.给举办城市的市政建设带来一些好处.当然还有一些虚的内容比如民族自豪感啥的.
弊就是奥运这种投资也有亏损的可能.看看历届奥运会就知道了.还有就是会"一切为了奥运"给老百姓带来生活上的不便.容易短线操作,揠苗助长.只想着奥运会上出成绩,不想着奥运以后怎么办.容易导致所谓的“金牌战略”,说白了,就是“金牌至上”。
我们不否认金牌是对运动员成绩的肯定,但我们却在金牌里附加了太多的政治意义,即所谓“为国争光”。
由此,源于嬉戏的体育运动,就承载了它不该承载的内涵,金牌的数目就成了国力强盛与否的指标,也就成为了体育官员晋身的阶梯。
员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实现“金牌战略”,为了“扬我国威”,自然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金牌上,尤其是奥运金牌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独创了体育界的“举国体制”。
什么是“举国体制”呢?就是通过市级体校、省队、国家队的阶梯,从小培养运动员的苗子,经过层层筛选,将其中的优秀者送上冠军台。
本来,这并没有什么错,但错就错在,这一体制剥夺了孩子的正常成长过程,忽视了他们的人文培养,将他们训练成一台简单的运动机器,而这个过程又充满了丑陋和罪恶(激素、兴奋剂、暴力、性侵害)。
这个体制,不仅在吞噬着运动员的青春、
身体,也在吞噬着运动员的智慧、良知(让球、赌球、毒品)。
而一旦当他们退役,境遇也有天壤之别。
无数的事实证明,举国体制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如果国家重视,则举国体制带动的行业兴旺;如果国家轻忽,则举国体制带动的行业将迅速瓦解。
但凡做事,用人少,花钱小,效果大,都是最佳最好的结果。
在缺钱,缺物。
缺专家,甚至缺吃少穿的情况下。
举国体制,对于新中国的建设,科技进步。
体育建设等行业。
可谓功不可没。
也是无奈之举。
“举国体制”他本身就具有着两面性。
我们应该发扬它的积极的一面,它的存在必然有其推动发展的一面,在“举国体制”起重大推动作用的有关重大事件应积极推进和发扬。
现阶段,根据我国的国情及发展制度,举国体制还不足以阻碍我国社会的总体发展和进步。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举国体制”将不会再适应我国这片土壤。
举国体制其实就是计划经济,换个马夹而已,举国体制的缺点也非常可怕举国体制,办好了。
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
但是,如果办砸了,也自然是全国受到牵连。
“大跃进”,举国产钢,举国搞产量。
虽然本意是没错的。
但是举国体制搞得全民搞工业。
山砍光了,粮没人种了,结果导致本就贫乏的国家资源浪费巨大。
即在1958年,在国家仍然十分贫穷的情况下,相关部门急于求成,制定了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号召全国各条战线集中力量“大跃进”、全国人民大炼钢,结果导致本就贫乏的国家资源浪费巨大,自然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
从1966年起,又集中力量搞“文化大革命”,结果被证明是“十年浩劫”,当时对无数的个人、家庭,对整个社会、国家和民族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这实在是“举国体制”的一个深刻教训!其本质在于用表面上的、短时期内的“高效率”掩盖了事实上的、长远来看的低效率,有时是用某些个案上的高效率掩盖其他更多情况下的低效率。
在这里,并不怀疑相关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是真心实意打算为国家、为人民做成一件大好事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无论他们抱有多么美好的愿望,其决策过程一旦失去科学态度的引领,失去民主精神的支撑,而只靠个别的相关部门的凌云壮志,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通过“集中力量”来办的大事不见得就全是对事、好事,它有可能是错事、甚至是坏事。
更多的情形是,大事办过之后,其结果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一旦结果证明是错事、坏事,或者不利成份多于有利成份,其损失和危害程度因“集中力量”的办事方式而可能相当巨大。
而且,即使“办大事”的初衷是办好事,也无法排除“好心办错事”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确实有不少的教训。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各种需求日益扩大及思想观念的日趋提升,人们对个人权利、公平等人性化问题的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普遍认为“举国体制”已经开始阻碍了人的全
面发展及社会经济科技的全面进步。
所以希望国家能在这个基础上作出在大点的成就,是人民过上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