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材分析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

合集下载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

第10课经济中心的南移
课程标准:
列举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列举宋朝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发展繁荣的史实,提高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最终在南宋完成。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教材中以及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图片,培养学生从图片、资料中获得历史信息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
重点:宋朝南方的社会经济发展。

两宋时期,一个重要的经济特征是经济重心彻底从黄河流域转移到了长江流域。

本课的重点是南宋经济发展的情况和经济重心南移。

难点:如何理清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突出重点,是本科的难点。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材《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第二单元第2课(全册第10课),本课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南方经济发展是宋代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经济重心南移是中国古代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因此本课内容是中国古代史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课程标准》对此课内容的要求是: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二、学情分析和教学理念:七年级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欠缺综合分析力,尤其是经济知识对他们而言,显得枯燥。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将枯燥的经济知识直观化,将教材知识点形象化,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采用虚拟情境教学法,即以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虚拟人物“田嫂”一家的南迁生涯为线索,让学生在人物命运的关注中,获得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体验。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小组讨论解决老师提问,建构新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本课学习中,主要运用阅读课本、展开想象、探究问题、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学习。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概况,归纳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启示,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理解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在故事中穿插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宋代经济居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以史为鉴,从南方经济发展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四、教学重点、难点在这一时期商业经济在南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南方商业的繁荣。

通过引导学生描绘临安街市、海上见闻,分析纸币、科举制的变化等感受商业繁荣。

(完整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完整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教材简析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 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表现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五、教学准备六、教学方法:讲解法七、评价方法:讨论法八、板书设计九、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同学们知道我国现在哪里比较富裕吗?得出结果是南方比较富裕。

老师指出现在我国是南方比较富裕发达,但在古代是不是也这样呢?今天就来学习这个问题,今天学习的新课就是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2、新课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经济重心学生讨论教师给出结论-- 经济重心是指经济、技术最发达,对国家提供主要财政支持的地区。

请同学们通览一遍课文,课文是从几方面叙述了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晰的线索)学生看书。

生: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叙述的。

在中国古代,衡量一个地区是不是经济重心,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和人力资源是不是在全国名列前茅,其次是看该地区的手工业和商业是否发达。

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南方农业的发展,请学生思考并讨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

(课本有相关内容,教师应做提示,并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原因:(1)、从唐朝中期,到五代、宋朝,南方战乱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材分析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材分析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材分析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材分析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表现,尤其以商业方面为重中之重。

难点: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市舶司、交子等历史术语的解释。

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

第二,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第三,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第四,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

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本课导言从“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入手,概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第一目“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中除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前面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①政治因素。

这里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

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

②经济因素。

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自然因素。

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
棉织业: 海南岛兴起,南宋时已发展
到东南沿海
制瓷业:宋代是辉煌时代,南宋时,江
南地区成为重心。(哥窑,景 德镇)
造船业:宋朝时居世界首位(广州、泉
州)
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有较强的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 的水域中航行
南方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开封和杭州
著名商港: 广州、泉州
近:朝鲜、日本
贸易范围:
经济重心南移的标准
史学界的两种观点:
判断一个地区是否成为经济重心,应着 眼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以 及该地区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 比重
判断一个经济重心,应注意农业发展水 平,人口数量与素质,税收占国家财政 收入总额的比例,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经 济的综合水平,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猜谜语
远: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货币:
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金 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 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随着宋代商业的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 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
纸币便于携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 利于商品流通
信用度更高,使用范围更广,印刷更为精美, 有防伪技术,纸币的发行、管理更科学
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其奠定了基础
二、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 为南方商业的繁荣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 境
三、宋朝时,北方被少数民族政权控制, 中原政权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 展来增加财政收入,这促进了商业的繁 荣
自然因素:适宜农业发展;北方开发较早, 同时破坏较大,而南方自然环 境保持较好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政治因素:为经济发展提供较稳定的社会
环境
统治者: 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 策,重视经济发展

微课第10课_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微课第10课_经济重心的南移课件

2、表现
1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地区推 广; 2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 仓; • 3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4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 江流域; • •5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谜语三则:
①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点大,都是宝 中宝。(打一农作物) ②生在山上,卖到山下,一到水里,就会 开花。(打一农作物) 茶叶 ③不是桃树却结桃,桃子里面长白毛,到 了秋天桃熟了,只见白毛不见桃。 (打一农作物)


发 展 成 就
农业 粮食作物 的 发展
经济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 首位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经济重心发生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 (2)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劳 动力、农作物 (3)自然条件优越。 (4)政府的重视与支持。
水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棉花
两宋时水稻的推广
两宋时,由于政府提倡,水稻 种植推广到淮河和黄河流域, 并从越南引进优良稻种占城稻。
南宋时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粮仓
南 宋 谚 语
苏 湖 熟 , 天 下 足 。
宋人《农耕图》
——
棉花种植的推广
北宋 两广 福建
南宋 长江 流域
表现:
1、品种增多,引进占城稻。 2、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 3、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4、棉花种植推广到长江流域 5、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寺头初中 马海亭
教师寄语:.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学习目标: • 1、知道唐朝中晚期至两宋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 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 2、使学生认识,农业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重点:南方农业的繁荣 •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2020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学设计1北师大版

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一、教学目标掌握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通过列表归纳,阅读分布图,提高学生归纳和析读图表的能力。

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表现,培养学生分析、理解、总结的能力,通过概括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时空观念。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中国古代经济史的重要内容,南方经济的开发可以追溯到上册书魏晋南北朝时期,联系到本册书第一单元唐朝时期的进一步发展,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宋朝社会生活丰富、文化繁荣奠定基础。

教材的三个子目内容与标题颠倒,在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应先引导学生了解宋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在此基础上,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最后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学生已经掌握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初步开发,以及唐朝时期南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通过自主学习能够初步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也能够总结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阶段。

但是,他们比较擅长形象思维而分析、理解能力稍差,经济重心、南移这些历史概念较为抽象,需要教师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一些图片资料,用图示法揭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交流探究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难点:经济重心为什么能在宋朝最终完成了南移五、教学方法:谈论法、史料研读法、列表法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春节过后,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报道画面:父母又要外出到南方打工,孩子成为留守儿童,场面让人心酸。

第二张图片反映的是南方的某些城市出现返程高峰,人潮拥挤。

为什么人们选择去南方打工呢?是的,要赚钱,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最发达,南方好于北方,就业机会多。

同学们回答的有道理。

其实呀在中国古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高于南方的。

为什么后来被南方超越了呢?经济重心南移到什么时候完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汇总教案导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三个主要阶段及其原因你知道是什么吗?下面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知识点汇总的教案分享知识。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③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纺织业和棉织业: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给人别致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都市: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2.海外贸易: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类别发展成就农业的发展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经济作物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商业的繁荣商业都市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对外贸易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货币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思维导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思维导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

思维导图
பைடு நூலகம்
南方战乱较少 ,北方人口南 迁,带去了先 进生产技术
南方农业 发展的原

南方的水稻种植 面积迅速增长
南方各地普遍种 植茶树
农业发 展的表

棉花种植区扩大
北宋时,南方的 丝织业胜过北方 ,南宋后期,棉 纺织业兴起,海 南岛有比较先进
的纺织工具
纺织 业
景德镇后来成为 著名的瓷都,江 南地区已成为我 国的制瓷业中心
制瓷 业
造船业在当时世 界上居领先地位 ,海船装备了先
进的指南针
造船 业
农业
宋代 经济 商 的发 业 展
手工业
商 业 城 市 兴 起
海 外 贸 易 的 发 展
纸币 的出 现
宋代商业城市 最大的是开封
和杭州 经商时间不再 受限制,出现 了草市和夜市

广州、泉州是 闻名世界的大
商港
管理海外贸易 的机构是市舶

北宋前期:四川 地区出现了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
—交子
南宋时:纸币发 展成与铜钱并行
的货币
南方战乱较少 中原人口南迁 统治者重视
原因 经济重 表现 心南移
南宋完成
农业发展 手工业兴旺
商业繁荣 海外贸易兴盛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1.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 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二、知识概览图三、新课导引 右图是一幅冰裂纹瓷器图片,它给人一种别致的美感,这件作品是宋代哥窑的代表作,哥窑是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宋代也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宋瓷把艺术美、自然美和谐而形象地融为一体,开创了制瓷美学的新境界,成为后世长期追仿的榜样,至今都为人们所倾倒。

【思考讨论】 你知道我国哪个地方的瓷器最著名?它兴起于哪个朝代?冰裂纹瓷器的制作过程如何?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课本第57页)2.左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课本第57页)3.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 的发展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南方商业 的繁荣 原因: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手;自然条件的变化 粮食作物:占城稻的引进和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水稻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纺织业:南方的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的重心(哥窑、景德镇) 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是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海外贸易发达(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货币: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课本第58页)4.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课本第59页)(二)思维拓展1.古代的经济重心南移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桂丹)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桂丹)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凫峰中学桂丹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完成前面学习基础上安排的,重要简介了从唐朝至宋朝,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几个方面介绍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学情分析经济史的内容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他们更喜欢人物故事,因此,在教学中应灵活利用能引起学生探究兴趣的方式来教学,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给我们的启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并借助虚拟人物“钱多多”一家祖孙三代创业故事,感受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会探究,在解答中掌握知识点,学会理解和分析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与语言表达力。

(4)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以史为鉴,从经济重心南移的启示中,为创建和谐社会获得感悟。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2、合作探究3、比较法4、讲述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上学期中我们已经知道,三国以前,我国北方地区比较发达,经济重心也都是在北方,南方地区则相对落后;但是,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北方人口大量迁到江南,开垦了大片荒地,使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刘培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刘培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请同学看铁钱的图片并思考思考人们为什么 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优点有哪些? 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的发展?这个题可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请同学再次阅读课文,自己总结南方 经济重心南移后的影响。这样更加系 统的让学生对本课有个总的认识,并 的出结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四、教学程序 1、以学生互相设置问题的方式导入本课, 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 没有兴趣就没有真正的学习,只要激发学生 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积极性,才能活跃思维, 渴求获得知识。为此,本课讲授一开始,应 用多媒体手段辅助学生互提问题如:大屏幕 显示司马迁《史记》中关于西汉时期南方经 济相当落后、经济中心在北方的一段历史材 料,并设置问题:(1)请大家说说看,今 天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 (2)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何时从北方转移到 南方的?发生转移的原因是什么?
4、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教学手段,运用教材 中的图片、资料,将比较抽象的历史史实直观化、 形象化,并形成自己的心得和观点,以达突破学习 难点、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创新能力之目的。 屏幕展示宋代的丝织、棉织品、《耕获图》; 《货郎图》;宋代景德镇的代表性瓷器图片;哥窑 的冰裂纹瓷器图片;南宋海船图片;包括交子在内 的各种货币图片;《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样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增强学 生的民族自豪感。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 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 如蓝,能不忆江南?
2、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合 作、参与和竞争意识,最大限度地发展和张扬学生 的个性。 将学生分组,屏幕显示问题: “小组讨论大比拼” 通过阅读教材57页、58页内容,你能总结归纳出 我过国古代经济中心南移的主要原因吗?让我们看 看哪个小组进行的最快;哪个小组的讨论的结果最 好。教师在这环节中加以指导。并对讨论最快和做 的最好的小组给鼓励,让他们体验和享受成功,更 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热情和注意力。同时,大屏幕显 示问题答案的要点。结合现实,讲解保护环境和维 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王小琼:经济重心的南移

王小琼: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北京四中王小琼教材版本: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1)课标解读课标的要求为: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课标实际上是要求学生从生产和流通两个领域,去了解宋代时我国经济重心移到了南方。

(2)教科书内容分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南移趋势往往在割据战乱或政权并立时最突出。

本课是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的第2 课,是在学生懂得“民族政权并立”这一时代背景后,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教科书用三个子目,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介绍了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情况,头绪比较多;另一方面,没有介绍北方的情况,这样不足以得出经济重心南移的结论。

因此,在教学中要比较南北方经济的不同情况,来引导学生了解经济重心的南移。

结合课标要求和教科书内容,我认为经济重心南移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经济重心所在地区生产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超过其他地区,具体表现为:人口众多,劳力充足;主要生产部门的产量和质量名列前茅;商品经济发达。

第二,经济重心所在地区生产发展具有持久性和稳定性。

第三,政府在经济上倚重新的经济重心地区,并在政治上有所反映。

2. 学生情况分析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学生对南方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较为熟悉,是为已知;但学生不清楚南方发展生产的人文因素,是为未知。

3. 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说明教学方式:情境教学法、材料研习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理解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提高解读材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感悟技术进步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动 力之一。

三、 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的举措教学重点:农业重心的南移。

初中历史教学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初中历史教学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初中历史教学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长蔓植物依附着支物向上爬,当它爬到比支撑它的支物不高时,它又窥伺着另一株支物。

下面是为您推举初中历史教学教案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包括农业生产的进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华及对外贸易进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索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进展的主要成就,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进展的缘由,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到达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进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进展作出了奉献,增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一、重点和难点本课主要讲解并描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进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南方农业的进展,包括南方农业进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盛,主要表达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进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进展。

第三,南方商业的繁华,主要表达了商业都市的进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进展。

在表达南方经济进展的基础上,教材最终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南方商业的繁华'是本课的重点。

应讲清几个问题:第一,南方商业繁华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进展,为商业的繁华奠定了基础。

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华,为南方商业的进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南宋时期,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殊是对外贸易的进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华。

七下10 经济重心的南移

七下10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6周第1课时总第11课时课题:七下10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西营王霞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三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第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第三,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

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二、学情分析:这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

而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充满着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

他们喜欢动手去做、动口去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再加之现在的学生知识面较广,搜集信息的途径较多,这些有利于本课程的进行。

因此在本课的讲授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大胆的进行质疑、动口,最大限度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目标:依据课标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愉悦氛围下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宋朝时) 朝廷时仰 东南之财 赋,语曰: “苏湖熟, 天下足”。
这些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到了南朝,南方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
逐渐赶上北方。 到了宋代,南方经济已相当发达,超过北方, 国家的财政收入依靠南方。 这实质上就意味着我国古代经济的重心已从 北方移到了南方。
说一说:
如果让你用几个词来分别描述西汉前期的江 南、东晋南朝的江南、唐朝时的江南和南宋 以后的江南,你会用哪些形容词呢? 西汉前期:荒凉的江南 东晋南朝:开发的江南 唐朝时期:繁荣的江南 南宋以后:锦绣的江南
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清佳。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 池夸。
你说我说:
唐都长安与南宋临安的对比材料:
“唐都长安住宅区(坊)和商业区(市)严格 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 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 统一关门歇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 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看了这段材料,如果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 住行的方便这个角度考虑,你愿意选择居住 在唐都长安还是南宋临安呢?理由何在?
南方社会安宁,政局稳定;——社会角度
大量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生
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技术层面 北人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 动力;——人力资源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自然因素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东晋南朝时期 南移的过程 北 方 战 乱 唐代中后期 北宋末年—南宋初期 农业发展
(西汉前期)南 方地广人稀, 人们以稻米、 鱼为主食, 还采集果实 和贝类为 食„„刀耕 火种,没有 积蓄,大多 很贫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材分析
重点:宋代南方经济发展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表现,尤其以商业方面为重中之重。

难点: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
市舶司、交子等历史术语的解释。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从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

第一,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

第二,南方农业的发展,包括南方农业发展的条件、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和农业产量的提高。

第三,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

第四,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进步及其重要地位、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

在叙述南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教材最后点出了其对古代经济重心转移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期完成。

本课导言从“宋代的政治、军事势力较弱(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史实),但社会经济却发展到了较高的程度”入手,概述古代中国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

第一目“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教学过程中除利用教材中提供的知识外,还应结合前面教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分析,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分析:
①政治因素。

这里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

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两宋时期,中原人民反对北方少数民族贵族掠夺的斗争阻止了北方少数民族贵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战祸。

②经济因素。

自唐朝晚期以来,大量中原地区人口南迁,既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③自然因素。

宋代气候条件变化,使南方更适宜农业发展。

同时,由于北方经济开发较早,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南方经过三国时期以来的经济开发,为经济发展打下一定基础,自然环境保持较好,从而为南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同时,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采取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
策,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二目是“南方的农业”
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发展水平逐渐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主要包括:
①农作物品种的改进
教材介绍了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向学生解释“占城”即越南。

【资料】占城稻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产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②“苏湖熟,天下足”
教材介绍了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

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可以联系57页的《耕获图》,从中看出宋朝时我国水稻耕作技术已达到相对成熟的程度。

④介绍了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了长江流域。

茶树栽培也很广,江南的丘陵地区,新开辟了许多茶园,可联系第一单元唐朝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进行历史知识的前后联系。

第三目是南方的手工业。

①丝织业:教材介绍了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有很大发展,一是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二是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②棉纺织业:南宋时,海南岛兴起的棉纺织业发展稻了东南沿海。

③造船业: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教材中展示了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图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这一时期我国手工业的发达。

)动脑筋:这是一艘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这条题目要使学生了解这种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应在深海中航行。

第四目是南方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的繁荣”是本课的重点。

应讲清南方商业繁荣的条件。

自唐朝晚期开始,南方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重大发展,为商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自北宋开始,我国古代商业空前繁荣,为南方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南宋时期,
北方地区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统治下,宋朝的统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视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
①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

以临安(今杭州)的商业活动为典型,重点叙述了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特别强调以临安(今杭州)为代表的南方商业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后超过了北方。

临安人口多达百万,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和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还有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市场上有来自国内外的商品。

②海外贸易的发展。

教材主要叙述了宋代中国海外贸易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广州和泉州为代表的商港,海外贸易的范围及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政府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南宋的贸易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③货币制度的变化。

教材纸币出现的原因、发展状况、世界地位及对商业活动产生的影响。

课本中叙述了金属货币的携带不便;因此在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纸币并行的货币。

(欣赏59页的宋朝的铜版拓片)
动脑筋: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让学生讨论后,由教师总结1、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

2、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

3、今天的货币有国家同意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范围更广,印刷更精美,防伪技术更高。

同时纸币的发行和管理更加的科学。

小结:列举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后,教师应强调指出: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作用,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