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和教育论文正稿

合集下载

浅析幼儿的品德教育

浅析幼儿的品德教育

浅析幼儿的品德教育孩子的心灵尤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璞玉,需要教育者去刻画、雕琢。

因此,教育孩子的首要内容是品德教育。

但不少家长虽然非常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却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误以为早期教育就是早期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孩子学识字、做算术题、背唐诗等。

热衷于让孩子参加这个班、那个班,却往往忽略了教育孩子怎样做人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而品德教育对幼儿的成长非常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决定了幼儿的整个人生道路,现就幼儿的品德教育浅析如下:一、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的品德教育不仅重要,也非常复杂。

智力开发固然重要,而让孩子怎样做人更重要。

因此“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缺陷,而智慧永远弥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品德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幼儿时期对幼儿实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让幼儿受益终身,可以说它是全部幼儿教育的基础和重心。

幼儿的品德教育不是在盲目中进行的,而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熏染中形成的。

诸如琐碎的穿衣、吃饭、站立、行动、说话这样的生活小事,都提出严格的要求,要不断把品德教育贯穿在孩子能接触到、易于理解的生活之中,逐步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加深孩子道德情感的体验,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

使孩子们从小就身心健康,举止端庄,自信自强,为长大成人后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奠定基础。

二、幼儿品德教育的特点:1.幼儿理解能力差,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幼儿实施品德教育不宜单纯,过多的进行练习并以此作基础进行情感教育和个性培养,使他们多有一个实际感受。

2.幼儿的品德认识不是通过理性的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而是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很难以老师和家长灌输正确的道德认识来自觉地指导自己的行动,幼儿优良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只有通过反复被动练习形成条件反射,才能变成自觉行动。

这样就能使幼儿在不必懂得很多道理的情况下,能自觉地按老师和家长教给的正确处事方法与待人接物;相反,如果只留意较为抽象的情感教育,轻视或忽略了行为规范的训练,那么幼儿品德教育就会像一串吹起的肥皂泡沫一样,呈现短暂的美丽,很快就会破裂、消失,因为幼儿不仅品德认识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道德情感也极不稳定,可塑大,说变就会,极易反复。

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和教育论文正稿

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和教育论文正稿

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和教育论文正稿引言:学前儿童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品德发展对于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以及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1.敏感期的存在学前儿童正处于敏感期,对社会环境的感知和接受能力较强。

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对传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容易接受和模仿。

因此,学前儿童品德发展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2.感性认知为主导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感性认知为主导的特点,他们更注重情感体验和感受。

在品德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技能,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和体验,通过情感的体验来促进品德的形成。

3.行为习惯的初步养成学前儿童正处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对于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具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学前儿童品德发展要注重行为习惯的培养,通过榜样示范、情感教育等方式,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二、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意义1.为后续教育奠定基础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好坏,对于后续教育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良好的品德发展可以为后期学习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反,品德缺陷将会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前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其养成自律意识、自控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其一生受益的财富,对其日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学前儿童的品德发展需要塑造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判断的重要依据,对于他们未来的人生选择和行为指导起着关键的作用。

三、教育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方法1.榜样示范教育学前儿童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会有更强的模仿和学习能力,榜样示范对他们的品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在日常教育中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形成正确的品德。

2.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环节。

儿童道德论文范例论文

儿童道德论文范例论文

儿童道德论文范例论文儿童道德教育:培养未来社会的品德引言:儿童道德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品德的重要任务。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本文将讨论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部分: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性1.1 影响未来社会儿童是社会的未来,他们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主导者和决策者。

儿童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德,为他们将来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打下基础。

通过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我们可以预期未来社会将更加和谐、公正和积极。

1.2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儿童时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道德教育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正义、诚实、尊重和关爱他人的观念。

这些价值观将指导他们的每一个决策和行动,使他们成为一个有道德良知的人。

1.3 提高社交技能儿童道德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孩子们有所为和不可为,更重要的是教育他们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通过道德教育,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

第二部分:儿童道德教育的实施方法和策略2.1 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也是他们品德培养的首要场所。

家长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为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

家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养,如真诚、正直、坚韧等。

此外,家长还应关注与孩子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

2.2 学校教育学校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学校应该将道德教育纳入课程,并将其视为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课堂讨论、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等活动,引导孩子们思考和讨论道德问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教育学生尊重他人,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3 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儿童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并感受到道德行为的影响力和价值。

幼儿园幼儿教师德育优秀论文3篇

幼儿园幼儿教师德育优秀论文3篇

幼儿园幼儿教师德育优秀论文3篇浅谈幼儿的德育教育建湖县恒济镇中心幼儿园 XXX德育教育不言而喻就是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使其逐步转化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以适应社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幼儿期是人格开始形成的基础阶段,他们可塑性大,容易接受各种思想的影响。

在幼儿园的这—时期对幼儿施以适时适度的品德教育,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关键,并为形成、发展、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奠定基础。

所以我们幼教工作者应时时处处注意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下面我就以前工作中自己的一点体会和方法,提出自己的拙见,望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一、以全面提高我班幼儿的思想素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学习,培养习惯。

1、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照本班幼儿水平,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

2、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德育工作经验,结合我班具体情况实践。

3、学习有关文章、理论,对照实践,寻找差距,不断做好本职工作,抓好思品工作。

三、我班教师紧密配合,分析班级情况,作到目标明确。

1、一部分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

2、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不足,不会同情、体谅、帮助关心他人。

3、不爱惜劳动成果,吃饭掉饭粒,图书随意撕等不尊重成人的劳动。

4、意志品质不够坚强,做事不认真,没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5、文明行为习惯缺乏,没礼貌,不谦让。

针对上述情况我主要进行如下教育:第一、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具体为:(1)班级每天进行晨谈,根据周计划切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晨谈的教育作用。

(2)有重点围绕季节、时事展开、丰富幼儿的知识,指导幼儿了解初浅的德育知识。

(3)开展系列活动,介绍先进人物(如:雷锋),引导幼儿学好样,做个守纪律、好行为的孩子(4)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常规活动,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品德、行为也得到同化。

(5)有效发挥德育氛围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第二、日常生活中渗透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的特点与意义

学前教育的特点与意义

学前教育的特点与意义学前教育是指儿童入学前接受的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学前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对儿童智力、情感、品德和身体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学前教育的特点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学前教育注重发展儿童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语言、社交、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

它不仅关注儿童的智力发展,还重视培养儿童的情感、品德和艺术等方面的能力。

2.系统性:学前教育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活动,系统化地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

在学前教育中,儿童接受到多种形式的教育,如游戏、绘画、音乐、体育等,这些都有助于儿童全面发展。

3.启发性:学前教育主要通过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教师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儿童主动思考和探索。

4.个性化:学前教育注重对每个儿童的个性发展进行照顾。

教师会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培养儿童的兴趣爱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5.互动性:学前教育注重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

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互动性的教学环境也有助于增强儿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

二、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智力发展: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启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塑造良好品德: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品德教育,通过情感培养和道德说教,让儿童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3.培养社交能力:学前教育在集体生活中,让儿童与同伴进行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活动和游戏,让儿童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并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

4.促进语言发展: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通过多种语言训练,如听说、读写等,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为其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幼儿品德教育浅析论文

幼儿品德教育浅析论文

幼儿品德教育浅析论文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始终是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品德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幼儿品德教育浅析论文篇一《浅谈幼儿品德教育》摘要: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道德教育的国家,历代先贤留下了许多教育子弟的良言警句,其中身体力行者不乏其人,大教育家孔子就是杰出代表人之一。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观念在改变,新时代对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一章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德育的主要目标是:“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启蒙;道德教育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92-01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开展幼儿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如何与《幼儿园工作规程》相结合,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所探询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幼儿道德行为的表现及评价道德是一种社会范畴,幼儿的道德行为主要体现在待人接物处事上。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只要你稍加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们的道德表现有多种多样:有的孩子有爱心,懂礼貌,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爱护公物,会与同伴分享快乐等。

而有的孩子则显得无礼貌,惟我独尊,不爱护公物,对人对事漠不关心,只知道享受,不知道付出;或心理素质过于脆弱,自尊心太强,任性、固执。

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所具初步道德的表现。

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以此把孩子们划分为“好的”“坏的”对立的两样,因为孩子的这种道德品质,都是不固定的,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经过良好的教育都是可以向好的方向发展的,幼儿德育则是这个工程的起点,在整个德育过程中有其特殊的作用和影响。

学前教育中幼儿品格的养成论文

学前教育中幼儿品格的养成论文

学前教育中幼儿品格的养成论文一、学前教育阶段培育幼儿良好品行的重要意义从进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关心幼儿养成良好的品德,要抓住3到6岁这样一个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幼儿大多处在学前教育阶段,面对幼儿开展相应的品行教育活动,会对幼儿今后的进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他们的一生都会起到引导作用。

例如,《狼孩》的故事,在形成狼的生活习惯以后,回来正常人类社会,使得男孩用了很长的时间才适应了人类生活,渐渐学会了站立和走路。

而这些用了它两年和六年的时间才学会,直到狼孩去世,他也没有学会说话。

通过这个狼孩的事例可以说明,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在关键期的时候进行必要的训练,错过了关键期,就可能难以弥补。

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家长和老师都要熟悉到对幼儿进行品行教育的重要性,要用主动正确的观念去引导幼儿,让幼儿形成正确的善恶观和是非观。

所以,在确定了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品行教育的重要性之后,接下来我们要思索的问题是,幼儿园开展品行教育的详细内容。

在幼儿园阶段,许多幼儿从原来自我中心的状态,渐渐学会融入集体,渐渐学会与其他小伴侣进行交往和互动。

因此,在学前教育阶段进行品行教育,要注意去订正一些幼儿在品德方面的.偏差表现,关心家长和幼儿一起转变错误的思想和观念,渐渐引导幼儿学会感恩共享,学会敬重他人。

二、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品行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社会看法和社会情感的培育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

”幼儿园的各项教学活动,以促进幼儿综合素养的进展为基本目标,所以,教育教学的形式特别敏捷,大多让孩子在边玩儿边学中来学会学问培育技能,磨练品行。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老师可以提前向幼儿家长说明在区域活动中要遵守的规章,当自己需要的图书或玩具正在被其他幼儿使用时,我们要通过商议和交换等方式来加以解决。

为了让幼儿更简单理解这样的方式该如何进行,老师可以提前给幼儿进行演练,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直观的演示中学会如何表达,如何解决类似的问题。

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及其教育

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及其教育

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及其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和关注。

孩子还未出生,就进行胎教,一出生全家总动员,开发幼儿智力已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普遍关注。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忽视对儿童品德的早期培养和对儿童行为习惯的长早期训练",即"重智力,轻德育"的现象。

作为幼儿学者,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孩子来说,不到3岁就学习书法、舞蹈、英语等,学习的重担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家长和幼教老师往往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在德、智方面不能全面协调的发展。

其实,早期品德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应及早的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特点;意义;方法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心理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孩子数量的减少,许多孩子在家里不是"小皇上"就是"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使得我们的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自私、讲假话、没礼貌、任性、行为无拘无束、遇到困难就大哭大闹等。

这些行为习惯的出现都反映出了我们在孩子品德教育方面的薄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

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也就是说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及早被重视。

婴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

婴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

婴幼儿的早期品德教育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家庭的重视,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愈发受到重视。

除了关注智力开发和身体健康外,品德教育也逐渐成为婴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品德教育对于婴幼儿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要进行早期品德教育以及如何进行早期品德教育的问题。

一、早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早期品德教育是建立在婴幼儿大脑灵敏期的基础上的,这个时期是婴幼儿高速发展的时期。

通过早期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婴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良好的品德教育可以引导婴幼儿树立积极向上的态度,培养他们感恩、尊重、坚持等良好的品德素质。

2.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早期品德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婴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社会化过程中,婴幼儿需要与他人进行互动和合作。

通过品德教育,婴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这样的早期教育有助于婴幼儿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3.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婴幼儿期是情绪管理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通过早期品德教育,可以引导婴幼儿学会自我约束和情绪管理。

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和引导来学习控制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并适应不同的环境和人际关系。

这对于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稳定情绪具有重要意义。

二、早期品德教育的方法1. 建立良好家庭环境家庭是婴幼儿早期品德教育的重要场所。

父母应提供一个温馨、和谐、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给予婴幼儿充分的关爱和关注。

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婴幼儿树立榜样,正确引导他们学习善良和正确的行为方式。

2. 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机会婴幼儿学习通过亲身经验来认识世界。

父母可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经验和机会,例如参加社区活动、参观博物馆、接触自然等。

这些经验将帮助婴幼儿感知世界,培养他们对美的感觉,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力。

3. 教授正面的行为模式父母应该给予婴幼儿更多的正面反馈,鼓励他们善良、友善、宽容和正直的行为。

同时,父母也应该及时纠正婴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向其解释为何该行为是不正确的。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品德教育幼儿园品德教育在学前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是他们受教育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培养良好的品德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品德的发展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培养幼儿品德的有效方法。

1.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

通过品德教育,幼儿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有责任感,并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行为。

良好的品德将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2. 幼儿园品德教育的方法在幼儿园中,品德教育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以下是几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2.1 情景教育法情景教育法是一种通过生活情境来进行教育的方法。

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角色扮演或游戏中体验不同的情境,从而培养他们的品德。

例如,在幼儿园组织一场小朋友们相互帮助的活动,让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和互助的重要性。

2.2 规则教育法规则教育法是通过制定规则,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和行为。

幼儿在幼儿园需要遵守各种规则,例如排队、尊重老师和同学等。

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可以学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3 故事启示法故事启示法是通过讲述富有启发性的故事来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关友善、诚实、助人为乐等主题的故事,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3. 幼儿园品德教育的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地实施幼儿园品德教育,以下是几个实施策略:3.1 倡导示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应该时刻给予幼儿正确的示范。

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应该符合良好品德的标准,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

3.2 善于引导教师在幼儿园品德教育中应该善于引导幼儿,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通过提问、引导思考等方式,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从内心理解和接受品德教育。

3.3 家园合作家庭是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论文:浅谈幼儿品德教育

论文:浅谈幼儿品德教育

浅谈幼儿的品德教育在当代社会中,幼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品德行为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在幼儿时期进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成长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

”只有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树木只有根深才能叶茂以至开花结果。

德育工作是形成良好习惯的前提。

为了新世纪发展的需要,我们应该树立起新的德育观念,根据孩子的发展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健康、活泼、品德优良的跨世纪幼儿。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又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为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紧密结合教材思想性及幼儿当前思想状况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将教育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注重幼儿实践的机会,通过各种活动,将德育教育深入到幼儿的教育中去。

“教育孩子难,教育幼儿更难!”每个幼儿教师深有这样的感觉和体会,尤其面对大都是身处经济、环境条件非常优越的独生子女,稍不注意,就会伤害。

我们如何根据时代需求,幼儿发展的需求,结合《纲要》精神,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下面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创设一个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要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

”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如何积极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并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环境进行德育的隐性渗透,让幼儿积极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萌发良好的情感,培养造就精神健康,积极进取的一代新人是我们关注的问题之一。

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doc

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doc

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学前教育系学生:邱小龙指导教师:钟波摘要:在孩子的成长生活当中需要学习很多,不乏常识、知识、自立以及品德。

当今中国的教育,学校的教育以及家庭的教育似乎更看重知识的教育,认为知识的教育更胜一切,而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常识以及孩子的品德教育。

而造成当今社会许多的大学生空有知识而不知道怎么生活和怎么与他人交谈以及孩子的品德问题突出。

我看过的有一句话说“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

凡人生之态度、习惯、倾向,皆可在幼稚时代立一适当基础。

”在此,我认为,孩子的品德教育非常的重要。

关键词:儿童、品德、家庭、学校、社会我们常常把孩子比作一块画板,而我们老师就是那画师,我们决定着孩子以后是什么样子的人,是好人?是坏人?亦或是教师?还是科学家?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一生必然会受到的影响不仅仅我们老师,我认为他们还会受到比如说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在孩子的认知来看,孩子最初的认知是模仿,模仿一切他所看到的。

这就是孩子的学习,所以我们在带领孩子的时候必须的注意自己的一切。

在当今的学前教育的研究中认为,0-3岁的孩子处于适应和萌芽阶段,在这一阶段,1岁以内没有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1-3岁能做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但极不稳定,尚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

主要任务:适应社会现实。

3-6、7岁的孩子处于情境品德发展阶段,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的刺激情境制约,道德认识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情境的暗示性。

主要任务:理解好与坏,作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

一.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是生命的延续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可见一个人的品德影响在孩童时期有多么的重要。

在孩子小时父母老师就应该对孩子的教育着重多加小心。

在孩子很小时,幼儿对成人形成了一种单方面的尊敬,即对父母和老师等权威人物的绝对服从。

在道德规则的认识方面,认为一切规则是不能改变的。

而在道德规则的实践方面,表现出一种矛盾的现象。

学前教育的幼儿品德与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的幼儿品德与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的幼儿品德与品德教育一、引言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幼儿的品德素养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品德教育应该贯穿于幼儿园的整个教育过程中,通过引导与培养,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二、幼儿品德的特点1. 具有可塑性:幼儿的品德可通过后天教育塑造,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2. 容易受到影响:幼儿时期是建立品德教育基础的关键时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教育者的影响。

3. 需要身体力行:幼儿更容易通过模仿来学习,因此教师需要以身作则、为其树立榜样。

4. 注意情感培养:幼儿的情感发展与品德教育密不可分,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友善等情感素质。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策略1. 建立规范的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如队列、礼貌用语等,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2. 培养社交能力:通过组织幼儿间的小组活动,鼓励他们分享,合作和沟通,培养幼儿的合作和社交能力。

3. 培养情感管理能力: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他们处理情绪的能力,并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

4. 引导道德行为:教师应引导幼儿区分是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公平意识,培养他们尊重他人、爱护环境的行为。

5. 培养社会关爱和责任感:通过参与社区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幼儿对社会的关爱和责任感。

四、品德教育的实施1. 教师的角色: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品德教育的榜样,引导幼儿正确的行为和价值观念。

2. 课程设计:品德教育应贯穿于各个学科中,通过故事、游戏、歌曲等方式,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

3. 情境创设:教师应创设有利于品德教育的情境,如班会、集体活动等,提供幼儿展示和发展品德的机会。

4.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为幼儿的品德教育提供支持。

五、评价与总结1. 适时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及时评估幼儿的品德发展情况,为后续教育提供指导。

学前教育的幼儿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的幼儿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的幼儿品德教育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学前教育在幼儿品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品德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还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一)塑造良好人格在幼儿阶段,孩子们开始逐渐认识自我和周围的世界。

品德教育能够引导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培养友善、宽容和合作的品质,从而塑造出健康、积极的人格。

(二)促进社会适应幼儿未来需要融入社会,良好的品德有助于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适应社会环境,学会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

(三)培养道德判断力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明辨是非善恶,提高道德判断力,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情况时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学前教育中幼儿品德教育的内容(一)文明礼仪教育教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如“谢谢”“对不起”“请”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

(二)关爱他人教育鼓励幼儿关心家人、朋友和同学,学会分享和帮助他人,培养同情心和爱心。

(三)诚实正直教育让幼儿明白诚实的重要性,不说谎、不欺骗,勇于承认错误。

(四)责任感教育通过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整理玩具、照顾植物等,培养幼儿的责任感。

(五)尊重与包容教育教导幼儿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和个体差异,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

三、学前教育中幼儿品德教育的方法(一)榜样示范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诚实、友善、勤劳等良好品德。

(二)故事引导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品德故事,让幼儿在故事中感受和理解品德的重要性。

比如《狼来了》的故事可以教育幼儿要诚实。

(三)游戏活动设计一些具有品德教育意义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合作、分享、尊重等品德。

(四)日常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各种机会及时引导幼儿的品德行为。

比如,当幼儿主动帮助他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五)家园合作家庭和幼儿园要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品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

学龄前教育中的品德培养

学龄前教育中的品德培养

学龄前教育中的品德培养学龄前教育扮演着孩子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阶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价值观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龄前教育中的品德培养,并提供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性学龄前儿童的品德发展是其人格塑造的基石。

培养儿童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的重要性在于,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和谐相处,还能为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奠定坚实的基础。

因此,学龄前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品德培养的重要性。

二、提供榜样在学龄前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都起着重要的榜样作用。

孩子们往往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成年人的行为来学习和掌握道德价值观。

因此,教育者应努力成为良好的榜样,展示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行为,以影响孩子们的品德发展。

三、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情感教育是学龄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培养孩子的情感和情绪表达能力,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培养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品质。

家庭和学校可以通过鼓励儿童积极分享和合作,提供情感支持和爱的环境,来促进情感教育的发展。

四、游戏和互动的学习方式学龄前儿童喜欢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学习。

这种学习方式在品德培养中特别有效。

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游戏和互动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不同的道德价值观。

例如,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体验相应的情境,从而学会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

五、教育性故事和图书教育性故事和图书是学龄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资源。

通过精心挑选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和图书,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道德价值观,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相关问题。

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道德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六、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对于学龄前教育中的品德培养非常重要。

教育者应与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分享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和进展。

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并支持学校的品德教育活动,共同努力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结论在学龄前教育中,品德培养是一项重要且长期的任务。

学前教育学的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学的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

学前教育学的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是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旨在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和品德素质,使幼儿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力和良好的品德修养。

本文将从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实施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家园协同合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道德与品德是幼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全面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时期是培养道德与品德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一生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能够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行和行为习惯。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幼儿能够逐渐养成尊敬师长、团结友爱、守时守信等良好的品行和行为习惯。

其次,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提供正面的道德与品德教育,幼儿能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健康、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感。

最后,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对于幼儿成才具有长期的推动作用。

良好的道德和品德是幼儿发展的基石,它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拓展思维广度、规范行为准则,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的实施原则和方法1.实施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

幼儿道德与品德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从幼儿能够理解和接受的内容开始,逐步加深幼儿对道德与品德的理解和认同。

(2)因材施教原则。

每个幼儿在道德与品德方面的差异是存在的,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教育。

(3)榜样引领原则。

幼儿通过模仿别人形成行为模式,教师需要做出良好的榜样,引领幼儿养成正确的道德与品德。

2.实施方法(1)情景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亲身参与,从而使抽象的道德与品德变得具体、可感知,增强幼儿的体验感和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

利用游戏的特点,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等方式,将道德与品德教育融入到儿童游戏中,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相互尊重、合作等道德与品德。

(3)故事教学法。

通过讲述寓言故事、经典故事等,引导幼儿从故事中领会道德与品德的含义,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和情感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学前儿童品德发展的特点意义及其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重视和关注。

孩子还未出生,就进行胎教,一出生全家总动员,开发幼儿智力已引起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普遍关注。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出现了“忽视对儿童品德的早期培养和对儿童行为习惯的长早期训练”,即“重智力,轻德育”的现象。

作为幼儿学者,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对于孩子来说,不到3岁就学习书法、舞蹈、英语等,学习的重担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家长和幼教老师往往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使我们的孩子在德、智方面不能全面协调的发展。

其实,早期品德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道德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应及早的重视孩子的品德起步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特点;意义;方法品德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道德个体化的过程。

幼儿时期正是一个人品德教育过程的起始阶段,是良好心理品质和能力开始形成的关键时期。

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孩子数量的减少,许多孩子在家里不是“小皇上”就是“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使得我们的孩子养成了许多不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自私、讲假话、没礼貌、任性、行为无拘无束、遇到困难就大哭大闹等。

这些行为习惯的出现都反映出了我们在孩子品德教育方面的薄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续增高的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分子。

倘若培养的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也就是说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于幼儿期,因此幼儿良好品德的培养,应该像智力启蒙一样及早被重视。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大脑神经活动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接受外界的各种刺激,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

那么,幼儿品德发展特点以及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法来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呢?现就学习这门课程的经验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品德发展特点1、社会性发展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和前提品德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和重要条件,以下是学前儿童不同阶段品德、社会性发展比较。

品德发展年龄阶段主要任务和特点0-3岁适应和萌芽阶段 1岁以内没有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 1-3岁能做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但极不稳定,尚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则。

主要任务:适应社会现实。

3-6、7岁情境品德发展阶段道德行为的动机往往受当前的刺激情境制约,道德认识还带有很大的具体性、情绪性和情境的暗示性。

主要任务:理解好与坏,作出一些符合成人要求的道德行为。

社会性发展年龄阶段主要任务和特点0-3岁婴幼儿期 1、学会走路、吃固体食物;2、养成大小便好习惯;3、初步的认知能力、语言发展:学习辨别脾气的好坏;4、社会性依附:亲子关系,与家庭人员建立感情。

3-6岁儿童早期 1、形成有关适合关系及事物的观念;2、学习区别好坏、善恶感;3、自我意识发展;4、获得生理上的安定;5、学习一般游戏中所必要的动作技巧;6、理解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概念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被认识,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全面、准确的把握。

儿童发展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生理发展,二是心理发展,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缺一。

而儿童心理发展本身又一分为二;一是认知方面的发展,二是非认知(即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社会性发展同认知发展一样,都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同等重要而且缺一不可,它们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并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完整统一体。

这就是二、幼儿品德教育的意义1.幼儿品德教育是国家教育的根本所在。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他把品德教育放在了首位,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行为作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

可见品德教育有多么的重要。

每个孩子如果形成良好的品德素质,那么他以后就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也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幼儿品德教育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需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在实际的幼教工作中,如果我们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发展,而忽视品德教育,就会使我们的孩子迷失方向,而他们的迷失对于国家未来的民族精神和社会风貌有着很大的影响。

3.幼儿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幼儿在行为习惯上多表现为自私、讲假话、没礼貌、任性、粗暴、不爱惜公物、行为无拘无束、遇到困难就大哭大闹等。

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以至于孩子不能健康地成长。

所以说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其次,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情感、身体、品德、性格和审美的发展。

而品德和性格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中的重要部分,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施方法幼儿教师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一面镜子,向幼儿灌输任何东西,自己都先做出好的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作孩子的表率,努力培养孩子好的品德,就会为他们美好的前程创造条件。

让自己的一举一动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的缘故,他们离开家庭、离开父母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

这就要求教师要象妈妈一样去细心呵护、关心、帮助每一个孩子,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用爱心去温暖孩子的心田,孩子在获得爱、感受爱的同时,逐渐也学会了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同时一种互敬互爱、懂礼守纪的良好个性、行为品质也在逐渐的形成。

幼儿教师要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榜样作用,加强品德修养和心理修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态度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例如:我们不小心撞到了孩子,就会蹲下去真诚的向孩子道声“对不起”;我们在打扰孩子的时候,就会悄声的说“对不起,打扰一下”;我们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说:“你可以帮我一下吗?”以往,教师都会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然而今天我们真正走入了孩子们的世界,溶入了孩子之中。

1.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因此,幼教工作者必须从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做起,教会孩子一些礼貌用语;不骂人、不说谎、不讲脏话;尊敬和尊重别人;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规则等,使孩子从小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品格。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多,他们在家里很少和别的孩子交往,所以形成了“自我中心”的思想,来到幼儿园后不能和别的孩子友好地相处、快乐地交往。

所以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培养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品质,有好吃的大家一起吃,有玩的大家一起玩,让孩子学会帮助别人,有不同意见和同伴商量着解决问题等,这样也能提高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3.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和勤劳、俭朴的品质。

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可以使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和克服困难,会独立地解决自己生活中的小问题,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所以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鼓励孩子大胆地发言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努力培养孩子勇敢、坚强、活泼的性格。

其次,就是要培养孩子勤劳、俭朴的品质,勤劳和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育幼儿从小热爱劳动,教会他们和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树立劳动意识,品尝劳动的快乐,爱惜我们的劳动成果;老师也可以通过对一些现实例子的讲解让孩子明白劳动成果来之不易,让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养成节俭的良好品质。

4.在实际的幼儿教学中培养孩子的爱国精神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热爱祖国是人类的美德,对于祖国的热爱程度决定了一个人的道德面貌。

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必须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把热爱祖国具体化、形象化,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孩子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感染。

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能使孩子在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更能使孩子做任何事都会有始有终。

纵观每个人的发展历程,他的成功与发展和他的品德密切相关,幼儿时期灌输的做人原则和培养的品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将来作为社会成员的素质。

所以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苗子。

5、建立家园互动桥,让家长用真爱去感染孩子。

家庭是幼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大家都认可一句话:“最了解孩子的莫过于父母”。

家庭教育是幼儿德育教育的关键环节。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作为家长,必须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我主张家园及时沟通,共建互动桥,真正走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唤起对孩子内心需求的真爱,这样孩子的品德、心智才会健全发展。

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要身正,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或许我们的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一个眼神就会影响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

特别是家庭成员间在生活中应相互尊重、相互谦让,与邻里、同事友好相处,关心别人,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在生活中无形的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父母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孩子也会向父母学习爱护公物、讲究卫生。

父母能够和平地与人解决矛盾纠纷,孩子就不爱与人打架。

反之孩子就会进行不好的模仿,就不利与幼儿的发展。

其次,父母在生活中对幼儿的做法做出正确的评价。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为孩子指明方向。

有的家长脾气急躁,只要孩子犯错了,不管什么原因,先劈头盖脸的责骂一顿,或者是暴打一通。

这样家庭的孩子很容易丧失自信,正处于叛逆期的他们也可能就此反叛,不愿意去改正错误。

而有的家长却“性情温和”,无论孩子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都会“耐心细致”的说教,哪怕是同样的错误短期内重复发生了若干次。

这样家庭里的孩子很容易形成错误的道德判断,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是爸爸妈妈说教过了那么事情就此完结了。

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不少家长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孩子的教育上出现了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使有些孩子在道德认识上完全混淆,误认为金钱就是一切,人与人之间是不可信任的,所以父母应从家庭实际出发,根据孩子身心发育的特点和品德形成的规律,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抓起,循循善诱,以情导行,以事明理,对孩子进行生动的渗透性的道德启蒙教育。

居里夫人认为:人之智力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品格之高尚。

因此,她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格。

我们在此将居里夫人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部分内容作以介绍,以供年轻父母们参考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