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起步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礼逊
罗伯特· 马礼逊(Robert Morrison,1782-1834),英国传 教士,1807年9月受基督教新 教伦敦会的指派经美国,取道 澳门进入广州,因不能公开传 教。只好学习中文,为其传教 做准备,后来20多年一直从事 翻译工作,编纂了《华英字 典》,为后人传教奠定基础。 1818年他在马六甲创办英华书 院,1834年8月在澳门去世。
传教士活动与教会教育
一、明清时期的西学东渐
(一)明清时期西学的早期输入 (二)清代中期西学东渐的中止
二、传教士的早期教育活动及教会学校
(一)英华书院的设立(1818年) (二)马礼逊学校的开办(1839年) (三)宁波女塾的创立(1844年)
随着传教事业的发展,为了传播教义 和扩大教会影响,一些西方传教士兴办 了最早的教会学校。如1818年由英国传 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的英华书院是 第一所面向华人的新式学校,其办学目 的是“为宣传基督教而学习英文和中 文”,该校毕业的华人学生中有不少成 为中国第一批西学倡导者。
科考内容空疏,考试形式死板,录取过程腐败 [“通关节”、 “冒名顶替”、挟带、换号等]
经世致用教育思潮的复兴
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以龚自珍、 魏源和林则徐为代表的一些开明地主和知识分子 率先发出了要求变革和学习西方的呼声,开启了 当时教育改革的新风,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思 想先导
一、经世致用教育思潮的思想源渊
考核要求
1、小组合作完成报告一份,进行集体展示(平 时成绩的20%) 2、个人完成课程论文一份。(30%) 3、闭卷考试
教材及参考资料
教材: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华东师大出版社。 参考资料:
1、喻本伐、熊贤君:《中国教育发展史》,华中师大出版社。 2、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北师大出版社。 3、张传燧:《中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中国近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5、李剑萍:《中国现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
福建船政学堂
Biblioteka Baidu
福建船政学堂共培养毕业生510人, 为中国近代海军输送了第一代舰战指挥 和驾驶人才;通过派遣留学生赴欧洲留 学,学成归国的人才也为近代中国船舰 制造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北洋水师,邓世昌、林永升、刘步蟾等 到)堪称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
京师同文馆
创建时间:1862 年6月11日 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 语学堂 培养目标:外交人才(外国语 人才和外交官) 教学内容: “西文” “西艺”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新教育的胚胎
教学目的:是洋务人才而非科举考试的官僚后 备军 教学内容:西文和西艺 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从整个中国教育史发展过程看:洋务学堂在封 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第一次建立 了新型学校,第一次把西学付诸实践。改变 了传统以儒经为主的教育内容,增添了天文、 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学 科,培养了中国第一代科技人才。返回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方法
“六k-w”学习法: know-what know-why know-who Know-how know-when know-where “六结合”学习法: 1、古今结合(历史与现实联系) 2、史论结合(历史与逻辑、考证与思辨) 3、中外结合(中外异同比较) 4、史实结合(历史与实践联系) 5、继承与创新结合 6、理论与实践结合
课程与考试:八年课程计划(1876年丁韪良制定)考试分月课、
季考、岁试
意义与影响(P347)
八年课程计划(1876年丁韪良制定)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 本、平三角、弧三角、 辞句、讲解浅书。 练习译本。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 分、航海测算、练习译 文法、翻译条子。 本。 三年:讲各国地图、读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 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算、万国公法、练习译 本。 四年;数理启蒙、代数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 学、翻译公文。
主要内容
一、中国近现代教育的起步 二、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三、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 五、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六、近现代教育思想家专题
第一讲 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启步
第一节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前奏 第二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第一节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前奏
(一)清末官学教育的腐败 (二)经世致用教育思潮的复兴 (三)传教士在华活动与教会教育
清末教育的空疏腐化
一、官学教育有名无实
“儒学寖衰,教师不举其职” ;学生只在朔 望到校祀孔,其余时间校园书声无闻。
二、教育内容空疏无用
要么讲授空谈心性的理学;要么研究读义理、 考据、词章等远离现实的内容。
三、科举考试弊病丛生
京师同文馆
专业设置及发展演变:
英文馆(1862)—俄文馆与法文馆(1863) —天文算学馆 (1867) —德文馆(1871) —翻译处与格致馆(1888) —东文馆 (1895) —并入京师大学堂(1902)
教师与学生:
外国教习50余人,中国教习30余人,共计86人。1869 — 1994年聘丁韪良为总教习,1894 — 1902年由英国欧礼斐接 任;初建时仅有10名学生,1887年增至120人,招生对象是 八旗子弟,采用推荐与报名相结合的方法。
石、富国策、练习译本。
丁韪良
丁韪良(W.A.P.Martin , 1827-1916),美国传教 士,1869年任京师同文 馆总教习(教务长), 担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 长达25年之久,直到 1894年病回国才辞职, 他重视现代科技教育。
洋务学堂的特点
目的:培养洋务人才,适应当时外交和军 事需要,巩固封建的清王朝统治 性质:半封建半殖民地 教育史上的地位:对封建传统教育制度 的首次改革尝试,是中国新教育的胚胎。 历史意义:传播西学、培养新式人才 历史局限:盲目模仿外国,管理腐败最终 必然遭到失败。
学习中国教育史的意义
学习教育史可以使我们了解教育制度和 教育思想发展的源流,有助于树立科学的教 育发展观,扩大知识视野。尤其是我国作为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悠久的历史和文 化,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作为教育工作 者只有通过教育史的学习,才能更深刻地认 识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
金陵大学
金陵大学的前身是汇 文书院和宏育书院,汇文 书院是1888年由美以美会 在南京创建,宏育书院是 1906年由美国长老会和基 督会合作创设的,1910年 二校合并组建了金陵大学, 首任校长是包文,陶行知 是该校第一批学生,他在 该校创刊了第一份学报 《金陵光》。
第二节 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一、洋务学堂 二、留学教育 三、洋务教育的总纲: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记载教育发展的历程 总结教育发展的经验教训 发现和揭示教育发展的规律 为教育理论发展提供历史素材 为教育实践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对未来教育发展做出某种预测
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整体上看: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具体而言:教育制度、教育事件、教育实 践、教育人物、教育论著、教育理论、教 育思潮等。
一、洋务学堂(一)特点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代表人物:奕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张之洞 培养目标:洋务人才 教学内容:“西文” “西艺” 学校类型: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科技学堂
代表性学堂:
方言学堂(外语):京师同文馆、上海广 方言馆、广州同文馆、湖北自强学堂 武备学堂(军事):福建船政学堂、广东 水陆师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武备 学堂、湖北武备学堂 实业学堂(科技):福州电报学堂、天津 电报学堂、上海电报学堂、天津西医学 堂、江南储才学堂
英华书院原貌,此图画于1834年。
马礼逊学堂
马礼逊学堂于1839年11月创建,起 初校址在澳门,由美国人布朗校长 兼教师。为纪念马礼逊而设立, 1842年11月迁至香港,成为香港第 一所教会学校,当时学生只有11人, 到1844年发展到32人,开设课程有: 天文、历史、地理、代数、几何、 化学、生理、音乐、四书、易经、 书经等,中文由华人任教,英文由 英美人任教。第一批学生有容闳、 黄胜、黄宽等人。因布朗回国, 1850年停办。
中国教育史(学科性质)
“教育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中国教育史 是教育科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它运用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中国自古至今教育 制度和教育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 总结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特 点,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探求教育发展的 客观规律。
按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可划分为中 国古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现代教育 史和当代教育史。 古代部分从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到清朝 中叶为止;近代部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 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前夕;现代部 分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为止 。新中国成立后为当代教育史部分。
福建船政学堂
福建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 局”,是洋务学堂中办学时间最长 的学堂,从1867年左宗棠创办,到 1913年改组三个学校(福州制造学 校、福州海军学校、福州艺术学 校),持续近半个世纪。创建初分 为前学堂[专习造船技术,由法国教 习来教]、后学堂[专习驾驶技术, 英国教习教],1868年增设“绘事院” 和“艺圃”[在职培训学校]。
三、教会学校的发展
(一)教会学校数量猛增(200多所发展至800多所) (二)首次基督教传教士大会(1877年)
四、教会教育组织的兴起
(一)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1877年) (二)中华教育会(1890年)
五、教会学校的课程
宗教、外语、西学、儒经
六、教会学校的性质及其影响
圣约翰大学
1879年9月由美国圣公会施约 瑟主教在上海创办圣约翰书 院,建校时仅有49名学生, 设文理学部、神学部、医学 部和预科。1890年设大学部, 1905年升格为圣约翰大学, 设置神、文、理、医、工等 学院,该校是近代上海影响 最大的教会大学之一。1952 年在院系调整中解散,将各 院系分别并入其他大学。
教育史的功能和价值
1、展现性功能(史实性价值) 描述和再现教育历史的过程及其发展状况 ,还原漫长的教育发展历史,了解和把握 教育历史的本来面貌 方法:考据(考证)、注疏、训诂(用通 俗的语言解释古书中的词句)、校勘、考 古等
2、思辨性功能(学术性价值) 寻求教育历史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发 现教育历史现象与史实之间的内在联系 ,对教育历史发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 方法:分析、归纳、综合等
中国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中国各个历史阶段的教育制度 和教育思想。 教育制度史注重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的产 生、发展和衰亡的规律,探讨各种类型学 校的特点和经验。 教育思想史着重研究在各个历史阶段那 些重要的、产生深远影响的教育家的教育 思想。
孙培青主编的《中国教育史》编写体例 就是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研究各阶段的教 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其中教育制度包括教 育方针政策、教育管理措施、人才选拔及 教育内容等;教育思想是通过对主要代表 人物的介绍来反映各历史时期教育思想的 发展。
(一)实学思想的复苏——“药方只贩古时丹” (二)西学东渐的催发——“师夷长技以制夷”
龚自珍
林则徐
魏源
二、经世致用教育思潮的内容
(一)改革人才选拔制度:“不拘一格降人 才” (二)复兴经世致用学风:“读书者实事求 是” (三)倡导向西方学习:“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
三、经世致用教育思潮的评价
(一)斩榛辟莽,开创了学致用的新时代; (二)师夷长技,开启了学习西学的先声; (三)承先启后,开拓了教育近代化先河。
3、应用性功能(实践性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对当代教育改革实践的借鉴 与指导作用,为教育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及 成败经验 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人文性功能(内在精神价值) 发挥教育史学的育人作用,在漫长的教 育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教育 家,他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精神、教师 风范和高尚人格等,经过历代教师传承 已积淀成一种优秀的教育传统和教育品 质。 方法:情感陶冶、道德熏陶、心灵净化 等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
教育学院 郑刚 jyxyzg@163.com
导言
1、何谓近现代教育?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中国传统教育与近现代教育的关系? 3、你如何认识教育现代化?
教育史的性质
1、教育史是教育的发展历程,即关于教 育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教育史是一门研究教育发展历程的学 科 交叉学科:教育学、历史学 3、教育史是一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