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吐
1 2 3 4 5
d1 d 2 d 3 d 4 d 5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d 6 d 7 d 8 d 9 d 10
10
12
移动M1,改变干涉间距,可观察到干涉条纹随之改 变。二平面反射镜之间距离增大时,中心就“吐出” 一个个圆环;距离减少时,中心就“吞进”一个个 圆环。
2、点光源产生的非定域干涉
一个点光源S产生的光束经 M1和M2’反射后产生的干涉现象, 相当于沿轴向分布的两个虚光源 S1’、S2’所产生的相干光发出的 球面波在相遇空间处处相干,所 以观察屏放入光场叠加区的任何 位置处,都可观察到形状不同的 干涉条纹,称这种条纹为非定域 干涉条纹。
接收屏
平面镜 M 2
补偿板
分光板
平面镜 M 1
粗动手轮
微动手轮
微调螺丝
d
M1 M2
分光板 S光源
补偿板
M2
G1
源自文库
G2
P
迈克耳逊干涉仪原理图
S光源,P观察屏,G1、G2为材料厚度相同的平行板, G1为分光板,其后表面为镀银的半透半反膜,以便将 入射光分成振幅近乎相等的反射光和透射光。G2为补 偿板,它补偿了反射光和透射光的附加光程差。 M1、 M2是相互垂直的平面反射镜, M2'是M2的虚象。这两 束光波分别在M1、M2上反射后逆着各自入射方向返回, 最后都到达P处形成干涉条纹。
大学物理实验 ——
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
【实验原理】
1、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原理
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 实现干涉。通过调整该干涉仪,可以产生等厚干涉 条纹,也可以产生等倾干涉条纹,主要用于长度和 折射率的测量。若观察到的干涉条纹移动一条,便 是平面镜 M 1 的动臂移动量为λ/2,等效于M 1与 M 2 的像之间的空气膜厚度改变λ/2。
明条纹 暗条纹
式中 k 称为干涉级次。因为相同入射角的入射光具有 相同的光程差, 所以干涉图样是由一组同心明暗相 间的圆环组成。
4、白光干涉
用白光光源只有在 d 0 附近能观察到干涉条纹,这 时对各种波长的光来说,其 光程差均为 / 2 ,故产生直 线黑纹,即中央暗纹,两边 是对称分布的彩色条纹。
S1 S2
M2 M1
S
3、等倾干涉
严格平行时(即 M 1和 M 2 相互垂直), 当M 1和 M 2 所得的干涉为等倾干涉。所有倾角为 的入射光束由 反射的光波的光程差均为 2d cos 。此时 M 1和 M 2 干涉产生的条件为 :
k 1, 2, k , 2d cos 2k 1 2 , k 0,1, 2,
图4 白光干涉条纹
【实验内容】
1、每“吞进”30个条纹测一次,连续测5次。 2、每“吐出”30个条纹测一次,连续测5次。
【数据处理】
1、计算波长,计算相对误差,正确表示测量结果。
= 632.8nm 注:理
迈克耳孙干涉仪实验数据记录表:(每次30个条纹)
次数
起点(mm)
吞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 起点(mm) 终点(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