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的悖论
选择的悖论
杰克•韦尔奇,赢,中信出版社,2010 Energy活力Energize(鼓动力)激励Edge决断力Execute执行力Passion巴里•施瓦茨,选择的悖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人们对体验的记忆与过程中的感受好坏无关,只与“峰”和“终”这两个关键时刻的感受有关,即事情达到高峰时的感受和事情结束时的感受。
拇指规则rules of thumbs原指木匠不用尺子而直接伸出拇指来测量木材的长度或宽度,比喻依靠经验和直觉做出判断,又称“经验法则”。
可获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人们的判断推理过程常常受到可获得的记忆的影响,倾向于认为容易想起的事件比不容易想起的事件更常见。
锚定效应。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非常敏感。
案例:刷卡和现金的告示p55我们宁愿选择一个获益很小但风险极低的结果,也不愿意做风险更高但回报可能更大的决定。
心理账户psychological accounts热的头脑中存在一种心理账户,会将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做出不同的决策。
丢失的20美元与丢失的20美元的门票p57边际效用递减律law of diminish marginal utility当人们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或服务时,其宗效用虽然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即每单位物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却在递减。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热门更愿意持有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愿意用它交换另一个可能更好的东西。
沉没成本sunk cost由过去的决策导致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
一双鞋子越贵,穿的次数越多,保有的时间越长。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当人或动物连接不断地遭受挫折,就会丧失控制感,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思维与偏见系列Ⅵ】我们来聊聊选择的悖论
【思维与偏见系列Ⅵ】我们来聊聊选择的悖论我们继续分享人类的思维偏见,“选择的悖论”。
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一个人的财富和幸福感是正相关的关系,虽然不是绝对的关系,但至少应该是等比的。
因为财富越多,意味着选择权越大,拥有更多的选择,是更加自由和自主的表现,会给我们带来更多幸福和快乐,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01选择越多,反而越不幸福但心理学家巴里·施瓦茨在《选择的悖论》这本书里面,告诉我们,其实正好相反,我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越来越丰富,但我们的幸福感却在持续下降,过去30年,美国的GDP翻了一倍,但人们的“幸福指数”却下降了5%。
调查显示,有一半的富裕家庭的年轻人都认为自己比父母更艰难,他们感觉越来越消极、焦虑、甚至抑郁,由抑郁导致的自杀成为了美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群体的第二大死因。
选择越多,反而越不幸福,这有点奇怪,难度我们的努力,不就是为了有选择自由的生活方式吗?《选择的悖论》告诉我们:一方面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它的悖论是,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02什么是机会成本首先:选择越多,其实我们很难做出明智的决策,包括峰终定律、可获得性启发、锚定效应、禀赋效应等一系列心理因素导致了我们很难做出明智的选择。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今天物质条件异常丰富,同时,商家还利用各种手段诱导我们买买买,我们更容易冲动选择,最后后悔不已,比如著名的“双11”的退货率听说高达25%。
其次,即使我们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但因为机会成本、后悔、适应和比较这四大心理因素,也导致了我们很难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
我们简单来说一个机会成本,什么是机会成本?就是因为做出一个选择而丧失的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你晚上选择去看电影,就错过了吃一顿美食的机会;你选择去一家公司上班,就错过了去另外一家公司发展的机会。
03选择越多,机会成本越大如果摆在你面前有100个选择,你只能选择1个,那么你就会损失99个机会,而我们天然有损失厌恶,所以,选择项越多,意味着你会失去的越多,你的满足感就会下降。
选择的悖论读后感
选择的悖论读后感《选择的悖论》是一部由美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巴里·斯瓦茨所著的书籍。
这本书深刻地探讨了人们在做出选择时所面临的各种悖论和困境,以及如何在这些悖论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思想所触动,感受到了作者对选择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力。
在书中,斯瓦茨提出了许多关于选择的悖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选择过多悖论”和“选择过少悖论”。
他指出,当人们面临太多的选择时,往往会感到焦虑和困惑,难以做出决策;而当人们面临过少的选择时,又会感到缺乏自由和可能性。
这种悖论让人不禁思考,到底应该选择多还是选择少?如何在选择中找到平衡?通过对这些悖论的深入分析,斯瓦茨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他认为,人们应该学会“理性选择”,即通过理性思考和权衡利弊来做出决策。
此外,他还强调了“自我意识选择”的重要性,即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才能做出符合自己利益的选择。
在阅读《选择的悖论》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选择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人际关系,都需要不断地做出决策。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却陷入了选择的困境中,难以做出明智的决策。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意识到了理性思考和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选择中找到平衡。
除此之外,我还从书中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决策技巧。
比如,作者提到了“最佳选择法则”,即在做出决策时要尽可能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选项,而不是追求所谓的“最佳”选择。
这种理念让我深受启发,开始更加注重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而不是盲目地追求所谓的“最佳”选择。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选择的悖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选择的深刻思考和洞察力。
这本书不仅让我对选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决策技巧。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理性地面对各种选择,找到平衡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感谢斯瓦茨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这样一本富有启发性的书籍,相信它会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世界10个著名悖论
世界10个著名悖论1. 贝利森悖论(Bertrand's paradox):在概率论中,贝利森悖论指出,当从一个完美无缺的随机分布中选择一个数时,该数却不是随机的。
2. 博克斯悖论(Box paradox):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博克斯悖论指出,对于一个随机抽样样本,大多数情况下,样本均值将会接近总体均值;然而,对于一个随机选择的样本,样本均值却未必接近总体均值。
3. 赫拉克利特悖论(Heraclitus paradox):赫拉克利特悖论指出,尽管我们在同一个河流中无法踏进两次,但我们却可以认为它是同一个河流。
4. 旅行者悖论(The Paradox of the Traveler):旅行者悖论指出,在一个时间旅行的场景中,如果一个人回到过去并阻止了某个事件的发生,那么他将无法回到未来,因此也就无法阻止该事件的发生。
5. 孟德尔悖论(Mendel's paradox):孟德尔悖论指出,在遗传学中,某些基因特征在自然选择中并未得到保留,尽管这些特征为个体带来了优势。
6. 斯巴达克斯悖论(Spartacus paradox):斯巴达克斯悖论指出,当一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想要自由时,整个群体可能会陷入更大的束缚。
7. 罗素悖论(Russell's paradox):罗素悖论是一个关于集合论的悖论,指出一个集合不能包含自身,但同时也不能排除自身。
8. 艾舍尔悖论(Escher's paradox):艾舍尔悖论指出,一些艾舍尔的作品中出现的视觉效果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例如无限迭代和不可能的构造。
9. 脑力劳动悖论(The Paradox of Work and Leisure):脑力劳动悖论指出,人们在追求更多的休闲和娱乐时间时,却发现自己更加忙碌和压力更大。
10. 尤金悖论(Eugene's Paradox):尤金悖论指出,当人们追求幸福时,往往反而会感到更加不满和不幸福。
52种常见的思维错误(全)
52种常见的思维错误(全)1、幸存偏误幸存偏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概率。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职业游泳者体形完美,并不是因为他们锻炼充分。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
他们的身躯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他们运动的结果。
女模特儿为化妆品做广告,有些消费者就以为化妆品会让人变漂亮,但其实让这些女人成为模特儿的并非化妆品。
这些模特儿天生丽质,因此才被选来拍化妆品广告。
就像游泳选手一样,在这里,美丽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结果。
一旦我们混淆选择标准和结果,我们就会产生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结论:凡有人讴歌某种东西值得追求——强健肌肉、美貌、高收入、影响力等等,你都要看仔细。
在跨入泳池之前,不妨先照照镜子。
你要诚实地对待自己。
3、过度自信效应我们总是系统性地高估我们的学识和预测能力——而且高估得很厉害。
过度自信会令你忽视你真正知道的东西与你已知的东西之间的区别。
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女人较少高估自己。
结论:请对所有预测持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这些预测是由所谓的专家们作出的。
请你在筹划任何事情时都从悲观的角度出发,作最坏的打算。
这样你才会真正有机会,更现实一些地判断形势。
4、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有时被含糊地称为随大流)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换言之,越多的人认为一个想法正确,这个想法就更加正确——这当然是荒谬的。
5、纠缠于沉没成本在我们已经投入特别多的时间、金钱、能量、爱等因素之后,沉没成本令人难以放手、难以释怀。
如果你只是因为舍不得已经作出的投资、付出,而决定继续做某件事,这并非一个好理由。
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
你已经投资、付出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
6、互惠偏误在超市里会有人让你品尝酸奶、奶酪、火腿等,出于互惠的想法,你会有不愿亏欠、尝试购买的强烈意愿。
数字化生存时代的信息过剩与选择悖论
数字化生存时代的信息过剩与选择悖论数字化生存时代的信息过剩与选择悖论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式的增长让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信息过剩问题。
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信息源源不断地涌入,如何处理这些大量的信息,并做出准确有效的选择,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信息过剩与选择悖论的思考。
首先,我们来探讨信息过剩对于个体的影响。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社交媒体的兴起,让信息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丰富多彩。
每天,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社交网络、广告等等。
然而,由于信息的大量涌入,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往往会面临困扰。
我们很难从大量的信息中挑选并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
同时,由于信息过多,我们也很难区分真假信息,甚至往往会被假信息所误导。
这种信息过剩对个体的决策能力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信息过多也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力和自由。
在过去,信息获取的渠道相对有限,人们的选择范围也相对较窄。
而在数字化时代,我们不仅可以从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论坛等渠道了解到各行各业的信息。
这些信息的多样性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空间,可以更加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行为和方向。
然而,正是由于选择的多样性,我们往往陷入了选择悖论中。
选择悖论是指在面临大量选择时,个体往往感到困惑和焦虑,而无法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
在数字化生存时代,个体面临的选择过多,往往容易陷入选择焦虑和决策瘫痪的状态。
比如,在购物时,我们需要在众多的品牌、产品和价格中进行选择,难免会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此外,社交网络的兴起也让我们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和决策。
在社交媒体上,我们需要选择关注的人和信息源,同时需要在众多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这对于个体的心理压力是不可忽视的。
造成选择悖论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由于信息过剩导致的信息冗余。
很多时候,我们在面临选择时,往往会遇到大量相似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我们的判断力。
在购物中,同一个产品可能会有不同的广告和宣传,让我们很难判断哪一个是真实的。
《选择的悖论》——如何做明智的选择
《选择的悖论》——如何做明智的选择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做选择。
当你面对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选择、繁杂的工作及无尽的琐事时,当你对未来感到茫然无措时,只有坚守自己的人生目标,找到当下应该去做的那一件最重要的事,才能一步步实现你的梦想。
这样一个浅显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却往往将其忽略。
其实,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就是选择。
本书介绍今天的翰林书友会来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巴里·施瓦茨的《选择的悖论》,他是美国顶尖文理学院沃斯莫尔学院的社会心理学教授,是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卡尼曼之后,又一位将心理学与经济学、决策学结合的心理学家。
本书用心理学解读人的经济行为,是一本涉及心理学、经济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的跨学科著作。
当选择过多时,人的满足感反而会下降,也就是不仅很难做出明智的选择,而且选择之后也常常会感到后悔。
要想做到明智的选择,需要把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选择上,并且学会做一个满足者。
下面我们来看两个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需要作出选择的情况及我们作出的悖论选择:第一,网上买东西的时候,商品的留言能不能信?网上的打分和评价,是一种群体智慧,只有当所有人独立做出判断,综合起来的群体智慧才是正确的。
换句话说,那些受了别人影响而做出的评价和选择,并不值得信任。
无论是在大众点评、携程,还是亚马逊这样的网站上,只要是我们看到了别人的评价和打分,再做评价的话就会受到别人的影响。
同样,你的打分以及评价也会影响其他人。
第二,我们应该怎么点餐更满意?如果你想在吃饭之前就有满足感的话,那你就点一些之前点过,觉得很不错的菜。
因为在你想到这些食物的美味时,你就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了。
但是如果你想要一些将来能感到满足的体验的话,那你就要点一些新的、没点过的菜品,而且不要在吃到这道菜之前,提前去想象它的味道。
有研究表明,哪怕只是想一下这种食物可能的味道,都会造成“感官溢出效应”。
当你想象之后,实际上这个食物从进到你嘴里的那一刻开始,你的满足感就会下降。
选择的悖论震惊!你看起来符合逻辑的选择,可能全都是错的!(深度剖析选择心理)
选择的悖论震惊!你看起来符合逻辑的选择,可能全都是错的!(深度剖析选择心理)《选择的悖论》你看起来符合逻辑的选择,可能全都是错的作者 | Artisans类别 | 大话资本▲本文为信笔原创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许可并注明出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表面上看人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了。
因为幸福有个重要标志就是自由,通常人们以为选择越多则自由度越高,生活也应该更加幸福。
可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施瓦茨通过本书告诉我们,很多关于幸福和选择的常识其实都是错误的,在做决定时,并不是选择越多我们就会越满意,选择越多也并不意味着就越幸福,相反,由于心理的影响,过多的选择常常会让人感到压力和无助。
下面将结合书中一些生动的例子来为大家解释不同类型的选择现象,深度剖析人们如何在看似合理的逻辑中做出错误的选择,同时让我们了解为何选择变得不堪重负的根本原因。
为何生活中的'自由'选择让人'痛苦'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以下几个场景:1.本来想做一件事,但是发现选择过多,而无限期搁置例如:本来打算把钱存到余额宝中,获取一定的利息收益,但是存之前你了解到除了余额宝之外,还有百赚利滚利、微信理财通、京东小金库、招商朝朝盈等上百个理财产品,它们各有各的好处,最后你说等了解清楚再投资吧,结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你始终没有做出决定。
这便是发生了选择瘫痪现象,即选择越多,越让人无法选择。
需要反复权衡的问题会让人们更难作出决定,所以他们就会推迟决定。
我也曾遇到类似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崛起之初就想放到某宝收利息,但是由于各类不同的宝宝们太多,为了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我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研究收益、风险,哪怕少研究任何一个我所知道的某宝,都会觉得做出的选择并不是最优方案,可能少研究的那个就是最好的。
周而复始,由于时间成本、人的惰性,很多时候人们无法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一个选择,所以会潜意识的推迟做决定,哪怕你知道存入任何一个某宝,你的利息收入都将远超银行收入。
自以为明智的选择,逃不过这些陷阱
自以为明智的选择,逃不过这些陷阱1选择与自由的关系双十一即将到来,你是否已经将所有需要购买的产品一一浏览了呢?你是否满怀信心地相信自己已经选择到了最合适的商品?又或者你认为自己已经将双十一的购物优惠政策摸的一清二楚了呢?就双十一的活动来说,优惠组合之多令人乍舌,消费者容易陷入混乱;而众多的活动产品,也容易令人进入眩晕的兴奋状态。
1.1自由不是无限《选择的悖论》中,作者提出一个问题,在日益丰富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拥有越来越多的物质,世界也趋向于稳定富足,自由变得垂手可得,但是为什么反而并没有感觉到比过去更快乐呢?当所有人都认为自由就是拥有无限自主权时,我们忘了无限不是人类可以承受的。
无限意味着更多更多的选项——成百上千,这样的自主反而成为了负担。
有限的自主才是适当。
自由不是无限的,这个理念和法学如出一辙。
凌驾于法律之上的自由,等同于蔑视规则,这样的自由对法律是破坏性的。
同样无限的自由不能让人们自由,相反带来无尽的负担。
1.2选择越多自由越少负担是怎么来的呢?由于选择的增多,人们就会对每一个选择进行剖析评判,一旦选择增多,需要更多的能量进行判断,于是各种优劣充斥大脑,占用大脑带宽进行决策。
消耗越多,获得对比信息越多,信息间的差异化会使得我们难以放弃任何一个优势,而又想剥离任何一个劣势。
总结一句话:人类是贪婪的。
好的都想要,坏的都不想要。
每一个选择总是好坏混合的选项,这个现实让人们举步维艰。
这种选择自由可以视为甜蜜的负担,以至于最后人们的决策机制宕机——无法抉择,乃至期望他人代替自己选择。
无法抉择时,这还意味着自由吗?似乎不存在自由了,因为无法抉择成为了唯一的答案,放弃选择成了唯一的道路。
2各种影响我们选择决策的心理模型人类的贪婪恐惧都可以从各种心理模型来体现,它们都会影响我们的决策,《选择的悖论》中提到许多耳熟能详的模型。
下面我们可以一一来了解下。
2.1体验效应、期望效应、记忆效用对于一个选择的结果,人们都有自己的期望值,这就是期望效应。
世界10个著名悖论
世界10个著名悖论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哲学中,悖论是指逻辑上似乎矛盾或荒谬的命题或命题集合。
世界上存在许多著名的悖论,它们挑战着人类的逻辑思维和认知能力。
以下将介绍世界上十个著名的悖论,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神秘的哲学难题。
1. 赫拉克利特的悖论赫拉克利特,古希腊哲学家和学派创始人,提出了一条著名的悖论:“你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有点荒谬,因为我们通常认为河流是不变的。
但赫拉克利特认为,随着时间流逝,河流中的水始终在流动变化,所以每一刻都不同,因此我们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2. 动物乐园悖论动物乐园悖论是一种心理学悖论,描述了一个虚构的动物乐园,里面有两个笼子,一个有一只狮子,一个有一只老虎。
如果你告诉一个笼子里的动物说你要将它移到另一个笼子,它会咬你,但如果你告诉另一个笼子里的动物说你要将它移到另一个笼子,它会让你带走它。
这个悖论揭示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恐惧和对于已知的接受的心理差异。
3. 贝拉米悖论贝拉米悖论是一个关于不可能的事件序列的悖论。
如果有一个事件序列,按照某种规则无限延伸,那么这种序列要么会在某个时刻中断,或者会继续无限延伸。
贝拉米悖论揭示了人类对于无限和不可能的事物的理解上存在的困惑。
4. 费尔巴哈里悖论费尔巴哈里悖论描述了当一个人说自己是说真话时,他实际上在说谎。
这个悖论表明了人类在语言和真实之间存在的模糊性和混淆。
5. 罗素悖论罗素悖论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描述了一个人被称为“巴比伦码头负责人”的人,他负责所有不能自己负责的人的工作。
这个人是否应该负责自己的工作呢?如果他负责自己的工作,那么他就不需要负责所有不能自己负责的人的工作;如果他不负责自己的工作,那他也不符合自己的规定。
这个悖论揭示了逻辑上的自指问题。
6. 阿奇里斯和乌龟的悖论阿奇里斯和乌龟的悖论是描述了一个虚构的竞赛,阿奇里斯和乌龟同时出发,但是在阿奇里斯追上乌龟之前,乌龟已经跑到了某个点,然后阿奇里斯再追上这个点之前,乌龟又跑到了另一个点,以此类推。
自由选择的层次与悖论——《死无葬身之地》解读
关于人的存在的哲学争论。二战中, 作者萨特本人也曾被投
入纳粹的监狱, 而却幸运地误释。或许萨特将这种偶然的误 释提升到了一种荒诞悖谬的层面, 剧中人卡诺里则在《 死无
葬身之地》 中为萨特的哲学代言, 卡诺里声称即便是死亡也
是一件纯粹个人化的私事, 因此个体化的选择存在先于死亡 的人类本质。 而与卡诺里辩驳的亨利则认为选择唯有被置于 终极价值进行判断, 选择才是有所谓的意义的。而卡诺里对
于亨利观点的评价. 竟然是“ 你不谦虚” !萨特/ 卡诺里的思路
在国内的《 死无葬身之地》 的演出中时常把索尼埃的死亡处理
得壮怀激烈, 不过这样的处理方式引出一个疑问, 那就是如此
是唯有将选择彻底个人化 , 人类才有可能彻底为选择承担责
任, 进而超越对死亡的恐惧和死亡本身。而如果将选择与诸
够坚持, 卡诺里选择回忆英雄事迹, 而亨利则选择睡眠。 在惯 常的情节处理中, 我们往往会探寻所谓的“ 人物心理依据” 或
难于理解的剧作是怎样被呈现于舞台之上, 而又有不断的排
练与上演, 以所谓“ 境遇剧” 的名义, 加之“ 现实主义” 的处理 方式。
就读解《 死无葬身之地》 而言, 我们还是应该回到关于
将接受死亡的命运, 这一点无可改变。 但是人却可以选择死亡
的方式. 一种有尊严的方式或者是一种不太有尊严的方式。 都
是一种 自由选择的实现。 在剧中, 我们可以看出借助于情节安
排,萨特对于 自由选择与死亡之间关系的缜密而又多层的思
索。作品中首先出现的是索尼埃的自 作为一名游击队员 . 杀. 为了保守秘密不堪忍受酷刑折磨的索尼埃主动选择了自 , 杀
戏剧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 萨特代表性的存在主义哲学观
创业必读12篇书籍
创业必读12篇书籍摘要:1.创业的必要性2.推荐书籍列表3.书籍内容概述4.如何从书籍中获益正文: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业已经成为了许多人追求的梦想。
创业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还能实现自我价值。
对于想要创业的人来说,阅读一些有关创业的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您推荐12 本创业必读书籍,并简要介绍这些书籍的内容,帮助您从中获益。
1.《创业的艺术》(The Art of Start) - Guy Kawasaki这本书讲述了创业的各个方面,包括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创业想法、如何组建团队、如何筹集资金等。
作者Guy Kawasaki 是硅谷著名的创业家和风险投资人,他的经验和建议对创业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2.《精益创业》(The Lean Startup) - Eric Ries这本书提出了精益创业的理念,主张通过快速试错和不断调整来验证和优化创业想法。
作者Eric Ries 是硅谷创业家,他的方法论已经被许多成功的创业公司所采用。
3.《从零到一》(Zero to One) - Peter Thiel这本书由PayPal 创始人Peter Thiel 撰写,分享了他关于创业、创新和投资的见解。
书中强调了从无到有创造价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来发现新的商业机会。
4.《黑客与画家》(Hackers & Painters) - Paul Graham这本书由著名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 的创始人Paul Graham 撰写,探讨了创业所需的技能和心态。
作者通过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为创业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5.《四步创业法》(The 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 - Steve Blank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客户开发来寻找可行的商业模式,并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论,帮助创业者从零开始构建一家成功的公司。
6.《跨界创新》(Crossing the Chasm) - Geoffrey Moore这本书分析了为什么许多高科技产品在早期市场获得了成功,却在主流市场遭遇失败。
选择的悖论读后感
选择的悖论读后感《选择的悖论》是一本由美国作家巴里·斯瓦茨所著的书籍,该书于2004年首次出版,一经问世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本书以深刻的逻辑和幽默的语言,探讨了选择和决策的悖论,以及人们在做出选择时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误区。
通过分析这些悖论,书中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选择的挑战。
读完《选择的悖论》,我深有感触。
书中所探讨的悖论并不仅仅是一些理论上的概念,而是贴近生活、贴近人心的现实问题。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做出选择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做出各种决策。
然而,随着选择的增多,我们往往会陷入选择困境中,感到犹豫不决、焦虑不安。
这种选择的悖论,正是书中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在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些经典的选择悖论,比如“选择越多,越难做决定”、“选择越多,越不幸福”等等。
这些悖论揭示了我们在面对过多选择时所面临的困境和矛盾。
例如,在购物时,我们常常会被琳琅满目的商品所迷惑,无法做出理性的选择;在职业规划时,我们可能会陷入“选择焦虑”,担心自己做出的选择是否正确。
这些选择悖论不仅影响了我们的心理健康,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除了揭示选择悖论的存在,书中还提出了一些解决选择悖论的方法。
比如,作者建议我们在面对过多选择时,要学会“理性选择”,即通过理性思考和权衡利弊,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要学会“简化选择”,即通过减少选择的数量和提高选择的质量,来降低选择的难度。
这些方法虽然看似简单,却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选择的挑战,提高我们的选择效率和幸福感。
通过阅读《选择的悖论》,我不仅对选择悖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应对方法。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尽量避免过多的选择,保持理性思考,简化选择过程,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选择的挑战。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获得启发和帮助,提高自己的选择能力和幸福感。
总的来说,读完《选择的悖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选择的悖论读书笔记
选择的悖论读书笔记选择的悖论读书笔记【篇一:选择的悖论】先从研究者们对一家超市内的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成果开始说起:“来自哥伦比亚和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们在一个食品专卖店中摆了一张桌子,让顾客们免费品尝一系列不同种类的果酱,然后赠送他们一张1美元的优惠券,购买任意一罐果酱均可使用此券,在一半时间里,桌子上有6种口味的果酱,另一半时间里有24种口味。
研究者们有意没有加入那些最常见的口味,比如草莓味(以免顾客们简简单单地挑选常见口味),而且也没有考虑像柠檬酱这样的古怪口味。
”结果表明:比较过6种选择的顾客中有30%买了一罐果酱,但比较过24种选择的顾客中只有3%买了果酱。
有趣的是,24种选择吸引来的品尝者其实比6种选择要多——前者是60%的顾客,后者是40%。
研究者们提供的选择越多,顾客们买的就越少,而且购买满意度也越低。
而传统的观点认为更多的选择是件好事,因为这等于承认了人与人的不同。
研究者巴里.施瓦茨根据这个结果得到了这样的结论:“随着选择空间不断扩大,丰富选择的消极面开始显现。
随着选择空间继续扩大,消极面会渐渐加大,直到令人不堪重负。
到这个时候,选择不再是一种解放,而是一种折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压迫。
”但这样的结论难以令人信服,因为事实上,超市中某类产品往往有很多不同口味不同规格供消费者选择。
巧合的是,在一篇名为《知你所爱与寻你所需:选择目标对决策满意度的影响》的文章中,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希娜.因加尔和她的同事们是这样说的:“尽管过多的选择也有害处,但消费者们需要选择,而且需要很多选择。
不过,选择的益处并非来自选择本身,而是来自于选择的过程。
只要让选择者们感觉到他们是意志自由的行动主体,已经在选择过程中成功地决定了自己的偏好和最终的选择结果,选择的重要性就会失而复得。
”他们发现,正确的解决办法就是井然有序地组织选择,真正地帮助消费者们做出选择。
亚马逊也卖果酱,不是6种,也不是24种,二是1200种以上,这要归功于它的市集工程与无数个小食品专卖商的合作关系。
ellsberg悖论
ellsberg悖论艾尔斯伯格悖论是基于信息不对称和理性选择的一个经典悖论。
它提出了一个有关个体在面对不确定决策时的矛盾情况,从而挑战了传统经济学对理性决策的理解。
艾尔斯伯格悖论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的行为模式,并为解释和理解人们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艾尔斯伯格悖论最初由美国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丹尼尔·艾尔斯伯格提出。
这个悖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在面临不确定性时会偏向于选择更确定的选项,即使这种选择可能会导致更差的结果。
艾尔斯伯格悖论的典型例子是:一个人可以选择从一座山谷中的两座山中偷取宝藏。
第一座山有80%的概率有10万美元的宝藏,20%的概率没有任何宝藏;第二座山有20%的概率有100万美元的宝藏,80%的概率没有任何宝藏。
根据最大化期望效用的理论,选择第二座山是更优的选择,因为期望效用更高。
然而,在实际决策中,许多人会选择第一座山,原因是他们害怕风险,宁愿放弃高收益的可能性也不愿面对可能的巨大损失。
艾尔斯伯格悖论的核心是人们对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态度。
尽管根据最大化期望效用的理论,人们应该选择最优的选项,但实际上,人们更倾向于选择更确定的选项。
这一现象可以归因于如下几个原因:第一,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敏感度更高。
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人们更容易感受到风险和损失,而忽视了潜在的收益。
这是因为人们对收益的边际效用递减的形态有着更为敏感的感知。
第二,心理学上的损失厌恶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人们更倾向于回避可能的损失,即使这意味着放弃潜在的高回报。
这是因为人们对损失的感知要强于对收益的感知,损失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更为强烈。
第三,人们可能对信息的处理和解读存在认知偏差。
人们可能在理解和处理信息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差和偏差,导致他们对不确定性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进而影响了最终的决策结果。
艾尔斯伯格悖论在经济学、决策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揭示了人们在决策中的偏好和行为矛盾,对理解和预测人们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解读《选择的悖论》
解读《选择的悖论》11个锦囊,帮助您更明智地选择0关于作者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美国斯沃斯莫尔学院社会心理学教授,2009年TED大会压轴演讲人,以博学和风趣征服观众。
在现场聆听他演讲的观众超过5000人,在互联网上观看他演讲视频的人数更是超过了1000万。
本书《选择的悖论》自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先后荣登美国《商业周刊》、《福布斯》等杂志年度10大畅销书,在全球以20多种语言发行。
本书原文19万2千字,以下用3200字精华拆书稿,为您拆读这本书的最精华内容。
【1】背景作者去了家附近的超市,发现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比如有15种瓶装水、65种儿童盒装饮料、61种防晒霜、285种曲奇饼干……商品极大地供给,可选项越来越多。
除了有形的商品以外,无形的商品和服务,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势,比如:普林斯顿大学提供了350门通识教育必修课、有线电视可以收到的频道达到270个……【2】可选项太多,并不让人开心。
按照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理论,增加选项以后,会让社会更美好,让用户更开心,以为在意选择权的人有了更多备选项,不在意选择权的人可以自觉忽略这些多余的选项。
但是现实并非如此,根据试验,“选择太多,会降低选择的动机”。
试验A:店主提供果酱试吃,一组是6款果酱,另一组是24款。
24款果酱带来的试吃人数是多一些,但是试吃以后的购买人数,则是相反的:6款试吃组的购买比例是30%,而24款试吃组的购买比例是3%。
是的,相差10倍。
面临太多选择,消费者因为决定过程的艰难,而感到沮丧,费心筛选的痛苦,甚至超过了购买本身的快乐。
所以,不少消费者宁愿放弃选择权,什么都不买了。
如果您有时候有点选择恐惧症,相信您理解这个感受。
有选择恐惧,很正常,毕竟在我们的基因里,人类进化史上不曾有过这么多备选项,我们的祖先没有类似的经验可以遗传给我们。
甚至有的场景下,我们不是不想要更多选项,甚至想彻底放弃选择权。
比如,在家人做大手术的时候,医生告诉不同方案,让病人家属做选择。
社会选择悖论与集体理性——从阿罗不可能定理谈起
排序 中得到一 个符合 某些合 理条件 的社会排 序 。定 理 中要 寻找 的规 则 ,被 阿 罗称为社 会福 利 函数 .社会 福利 函数是 指这样 一个过 程或规 则 ,对应 于备选 社会状 态 的所 有 n 个 个体 的序 关系集 合 R ,… ,R ( R _ 表 示第 i 个 人对备 选社会 状态 的偏 好排序 ) ,我们都 可 以得 到一个 相应 的社会 排序 R。在符号 表示 方面 , 我 们令 R是对 应于个 体排序 R ,… ,R 的社会 排序 ,这种对应 关系 是 由给定 的社会 福利 函数 确定 的。囝
阿罗研 究社 会福 利 函数 基于 如下 考量 :由 于不能 进 行人 际 间效用 的 比较 ,如果社 会 选择 和个 人选 择 一 样 ,可 以用 社会备 选方案 的偏好排 序来展 示 ,那 么从可行 的备选 方案集 合 中选择 出的方 案就是 最优 的那
一
个 。社会 排序 的存在是社 会福 利函数存 在 的前 提 ,对 于社会排 序需 要满 足的合 理条件 包括 2条公理 和
一
20—
阿罗不可 能定理 :在排 除了人 际间效用 比较 的可 能性之后 ,我们 考虑从 个人 口味 得到社 会偏好 的方 法 ,如果要求 这些方 法既要令 人满 意 ,又要 在一个相 当多样 的个人 排序 的集合 上有定 义 ,那 么这种 方 法 必然要 么是强 加 的 ,要么是 独裁 的。[ 1 1 简 言之 ,不 存在 这样一 个规 则 ,通 过它 可 以从 个人 对社会状 态 的
集体性 意 向,集体 能动者 可以根据这 同一个 意向而积极 地消除 逻辑矛盾 ,从 而避免外 在集 体 由于 杂多意
向所带 来的选择悖 论 。
一
、
阿 罗不 可 能 定 理 的 定 义
马歇尔悖论
马歇尔悖论,也称为求职者悖论,是一种关于求职过程中的逻辑矛盾。
它的核心观点是,即使一个求职者在两个职位中都有能力,但若他所选择的职位是其他求职者选择的,那么实际上他反而会面临较低的竞争力。
该悖论的理论基础可以通过以下情景来解释:假设有两个职位A和B,每个职位都有两个求职者甲和乙。
甲对于A和B两个职位都有同等的能力,而乙在职位A中有超过甲的能力,在职位B中则与甲的能力相当。
如果甲选择职位A,那么乙会选择职位B,因为他的能力在职位B中会更有竞争力。
同样,如果甲选择职位B,那么乙会选择职位A,因为在职位A中他的能力优于甲。
结果就是无论甲选择哪个职位,他都会面临乙的竞争,而在自己更擅长的那个职位中,他的机会反而更小。
这个悖论揭示了一种对求职者来说的无用性。
尽管求职者可以选择职位,但他们的实际竞争力取决于其他求职者的选择。
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能力和潜力可能被忽视或低估,因为其他求职者通常会选择在能力上超过自己的职位。
因此,即使甲对职位A和B都有同等的能力,他在选择自己更擅长的那个职位时也很可能会发现自己处于不利的竞争位置。
马歇尔悖论在求职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它提醒求职者在选择职位时要谨慎,并考虑到其他求职者的能力和意向。
此外,在这种竞争背景下,求职者需要有更强的自我推销能力和适应能力,为自己的能力赢得更多的注意。
因此,求职者需要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以保持竞争力。
然而,马歇尔悖论并非完全没有解决办法。
求职者可以通过一些策略来应对这种悖论。
首先,他们可以致力于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多个职位中都更具竞争力。
其次,他们可以集中精力在某个特定领域,进一步深化自己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自己的专业竞争力。
此外,求职者还可以尝试找到与其他求职者不同的定位,以突出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总结来说,马歇尔悖论揭示了求职过程中的逻辑矛盾:即使一个求职者在两个职位中都有能力,但在选择自己更擅长的那个职位时,他反而可能面临较低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杰克•韦尔奇,赢,中信出版社,2010 Energy
活力
Energize
(鼓动力)激励
Edge
决断力
Execute
执行力
Passion
巴里•施瓦茨,选择的悖论,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人们对体验的记忆与过程中的感受好坏无关,只与“峰”和“终”这两个关键时刻的感受有关,即事情达到高峰时的感受和事情结束时的感受。
拇指规则rules of thumbs
原指木匠不用尺子而直接伸出拇指来测量木材的长度或宽度,比喻依靠经验和直觉做出判断,又称“经验法则”。
可获得性启发availability heuristic
人们的判断推理过程常常受到可获得的记忆的影响,倾向于认为容易想起的事件比不容易想起的事件更常见。
锚定效应。
框架效应framing effect
同一个问题的两种逻辑意义相似的说法会导致不同的决策判断,当消费者认为某一价格带来的是“损失”而非“收益”时,他们对价格就非常敏感。
案例:刷卡和现金的告示p55
我们宁愿选择一个获益很小但风险极低的结果,也不愿意做风险更高但回报可能更大的决定。
心理账户psychological accounts
热的头脑中存在一种心理账户,会将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做出不同的决策。
丢失的20美元与丢失的20美元的门票p57
边际效用递减律law of diminish marginal utility
当人们连续消费同一种物品或服务时,其宗效用虽然在增加,但边际效用,即每单位物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增加量却在递减。
禀赋效应endowment effect
热门更愿意持有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而不愿意用它交换另一个可能更好的东西。
沉没成本sunk cost
由过去的决策导致的、不能由现在或将来的决策改变的成本。
一双鞋子越贵,穿的次数越多,保有的时间越长。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当人或动物连接不断地遭受挫折,就会丧失控制感,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陷入一种无助的心理状态。
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s
因为做出一个选择而丧失的可能获得的其他利益。
忽略偏见omission bias
人们更容易接受由于自己的忽略或不作为导致的损失,而不愿意接受自己的行为导致的同等损失。
铜牌得主往往比银牌得主快乐。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
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情假设一种与事实相反的可能性,可能比事实更好或者更坏,反事实思维通常包含两个部分:假设的前提和假设的结论。
不作为惯性inaction inertia
当人们错过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将会对随后出现的类似机会置之不理,哪怕后来出现的机会比之前的更有吸引力。
知觉适应于享乐适应perceptual adaptation VS. hedonic adaptation当人们持续体验某种视觉、听觉或味觉等感官刺激后,对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减弱。
人们建立满足的标准基于四点:已有的和想要的之间的差异,已有的和预期之间的差异,自己的和别人之间的差异,现有的和曾经拥有过的最好的差异。
地位商品positional goods
可以彰显购买人与众不同的身份或社会地位的一类商品,通常是市场上的稀缺商品。
采用长期归因的人认为失败会一直持续下去,短期归因则不会;采用笼统归因的人会认为失败将波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具体归因则不会;采用个人归因的人会因为失败而打击自尊,普遍归因则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