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化学第二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详解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庚基乙二醇十二烷基醚的表面 张力与浓度的关系
3.染料法:表面活性剂溶液增溶染 料前后吸收光谱的变化。
4.光散射法:胶束形成与散射光强 度成正比。
十二烷基磺酸水溶液的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2.影响临界胶束浓度的因素
• 临界胶束浓度是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一种量度, 影响因素主要是分子结构,此外还与温度,无机 盐,有机添加剂等外界因素有关。
• 胶束的形成实际是表面活性剂分子为缓和水和疏 水基之间的排斥作用而采取的另一种稳定化方式。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2.2.1 胶束形成
• 表面活性剂是两亲分子。溶解在水中达一定浓度时, 其非极性部分会自相结合,形成聚集体,使憎水基向里、 亲水基向外,这种多分子聚集体称为胶束
2.2.2 临界胶束浓度(cmc)
临界胶束浓度(critical micelle concentration)
表面积,从而降低表面 自由能的趋势。 体积一定的
各种形状中球形的 表面积最小。
液体内部和表面分子的受力情况
表面张力是指一种使表面分子具有向内运动的趋势,并使表 面自动收缩至最小面积的力。
2.1.2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剂
• 纯液体中只还有一种分子,在恒温、恒压下表面张力是一 个恒定值。
• 据大量的实验证明;各种物质的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与浓度 的关系主要有三种。P11
• (1)碳氢链的长度:cmc随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降 低。
• (2)碳氢链的分支:疏水基团碳氢链带分支的表面活
性剂比相同碳原子的直链化合物的cmc浓度大得多。
• (3)极性基团的位置:极性基团越靠近碳 氢链的中间,cmc越大。
• (4)C-H链中其他取代基的影响: C-H链 中极性基团的增多,亲水性增强,cmc增加。
• 吸附现象:当物质加入溶液中时,液体表面层的浓度和液 体内部的浓度不同,这种改变浓度的现象称为~。
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溶液中的正吸附
正吸附:表面活性剂在浓度较低时,基本集中在表面形成
单分子层,其在表面层的浓度大大高于溶液内的浓度, 并使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到水的表面张力以下。这种表 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层聚集的现象称为正吸附。
表面活性剂化学第二章表面活 性剂的作用原理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表面活性剂化学第二章表 面活性剂的作用原理
2.1表面张力与表面活性
• 表面:
把液体和固体与气体的接触面称为液体和固体的表面。
• 界面
把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 或液体与固体的接触面称为界面
2.1.1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露珠等 液珠总是具有自动收缩减少
2.3表面活性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1.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法
• 表面张力法:不受无机盐存在的影响,但极性有 机物影响较大,需提纯后进行测定
• 电导法:适用于测定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 无机盐易干扰
• 增溶作用法:利用不溶或低溶解度物质
• 染料法:利用某些燃料的颜色或荧光在水中和胶 团中具有明显的差 别。应选择颜色和荧光变化明 显的染料,一般要求染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 的电荷相反。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随着浓度增大,表面上聚集的活性 剂分子形成定向排列的紧密单分子层,多余的分子在体 相内部也三三两两的以憎水基互相靠拢,聚集在一起形 成胶束,这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临界浓度通常在0.02%~0.5%左右。
这时溶液性质与理想性质发生偏离,在表面张力对浓度 绘制的曲线上会出现转折。继续增加活性剂浓度,表面张 力不再降低,而体相中的胶束不断增多、增大。
• 浊点:一定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在加热 过程中,表面活性剂突然析出使溶液浑浊的温度 点。(浊点下使用)
• 其它如,电解质,水结构改进剂,混合胶束都对 cmc有影响。
3.胶束的形状和大小
随着亲水基不同和浓度不同,形成的胶束可呈现球状、棒 状、层状或块状等多种形状。(光散射法对胶束的研究)
事实上在一个表面活性剂体系中往往是几种 形状的胶束共存,并且胶束的主要形态与表面活 性剂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
• 光散射法:从溶液光散射-浓度图中的突变点求出 cmc.
表面张力法和电导法最为常用
CMC的测定
1.表面张力法:以表面张力对浓度 的对数作图,曲线的转折点即为 CMC值。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 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电导法: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摩 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的平方根 作图,曲线的转折点即CMC值。 适合于离子表面活性剂。
2.泡沫作用(低的表面张力和高强度表面膜的形 成是形成泡沫的基本条件)
3.分散作用 (降低界面自由能,同时有利于粒子周围双电层
的形成) 4.增溶作用
只有在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cmc后才显现出来
5.催化作用 通常3~5nm,其大小、性质、结构与
含酶球状蛋白相似,因此具有与酶类似 的催化作用。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 能够增加亲核阴离子与未带电机制的反 应。
!? 表面活性物质即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
2.2表面活性剂胶束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水表面是全部被表面活 性剂分子占据,达吸附饱和后,表面张力不再继续降低。其时表 面活性剂在溶液内部采取另一种排列方式,即形成胶束。
• 胶束是表面活性剂的重要性质,也是产生增溶、 乳化、洗涤、分散、絮凝等作用的根本原因。
• (5)疏水链的性质:疏水性越强,cmc越 小
• (6)亲水基团的影响:水溶液中,离子型表面活 性剂的cmc远比非离子型的大。亲水基团的种类 对cmc影响不大。
• (7)温度对胶束形成的影响: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的Krafft点
• Krafft: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当温度达 某一值时溶解度突然增大,这一温度称为~~。 (低于Krafft点没有增溶作用)
胶束的形状受无机盐和有机添加剂的影响,并与 胶束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胶束的大小由胶束聚 集数来衡量。
胶束聚集数=胶束量/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
• 胶束量即为胶束的分子量
• 在水介质中,表面活性剂与溶液的的 不相似性越大,则聚集数越大。
2.2.3胶束作用简介
1.乳化作用(降低表面张力,使乳液容易生成并 稳定) 乳化:将一种液体的细小颗粒分散于另一种 不相溶的溶液中,所得到的分散体系称为乳 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