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京、盐城高三语文一模之信息类文本超详细解读

2021南京、盐城高三语文一模之信息类文本超详细解读
2021南京、盐城高三语文一模之信息类文本超详细解读

2021南京、盐城高三语文一模之信息类文本超详细解读

01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物流外卖等服务业吸纳了普通劳动力中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已高于服务业。

B.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不超过两成,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以才出现用工荒。

C.技工的薪酬相对于普通劳动力岗位虽然高一些,但培训的成本也比较高,有一定的风险,因而难以吸引年轻人。

D. 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前景良好,而传统制造业已是一潭死水,这都是市场作用下优胜劣汰的结果。

【解析】:A定位到材料一第2段,原文:“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2012年,青年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材料列举的外卖骑手平均年龄,而外卖骑手只是服务业的一种,富士康也只是制造业的一个企业,选项中认为“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平均年龄已高于服务业。”以偏概全,偷换概念。

B先定位到材料二第1段,原文:“根据对国内2000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 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

接着定位到材料三第1段,原文:“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再定位到材料三第2段:“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

综上可见,认为:“其他的岗位必须使用人工,所以才出现用工荒。”这样的因果关系在材料中不成立,推断绝对化了。

C正确,定位到材料二第2段即可判定其正确。

D定位到材料一第1段,原文:“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D项中“而传统制造业已是一潭死水”将未然当成已然,判断有误。

【参考答案】C

02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是必然的,不应人为阻挡。

B.发达国家服务业革命已先行一步,中国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过程中要有所借鉴。

C.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

D.美团能吸纳数百万骑手的原因之一是外卖骑手的从业门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

【解析】A定位到材料一第3段,原文:“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定位到材料二第1段,原文:“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求……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定位到材料三第3段,原文:“工业生产用工荒……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由此可见:“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是必然的,不应人为阻挡。”的观点是符合材料内容的。

B.定位到材料一第3段,材料三第5段即可推断其正确。

D.定位到材料二第2段,原文:“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即可推断D项“美团能吸纳数百万骑手的原因之一是外卖骑手的从业门槛低,不需要专业技能。”的观点符合材料内容。

C.定位到材料三第4段,原文:“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

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补救工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由此可见“不能听任“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现象危及中国制造业的壮大发展。”的观点明显有误。

【参考答案】C

03

3.下列对未来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判断,在文中无据可依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服务业将会吸纳更多的普通劳动力。

B.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

C.工厂通过自我提升能够重新吸引年轻人。

D.市场配置资源使制造业劳动力价值提升。

【解析】A. 定位到材料一第3段“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材料二第2段“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

定位到材料三第4段,原文:“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材料三第5段,原文:“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材料三第6段,原文:“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现代服务业将会吸纳更多的普通劳动力”是有道理的。

C.定位到材料二第3段,原文:“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提升”,这就是依据。

D.定位到材料三第3段,原文:“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这就是依据。

B“服务业和制造业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和制造业”偷换材料中的概念、以偏概全,“薪酬差距将进一步加大”在材料中也没有依据。

【参考答案】B

04

4.材料一和材料二话题相同,表达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4分)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从年轻人职业选择的角度,分析了他们宁送外卖不去工厂主要原因是薪酬差距和服务业革命。②材料二从制造业的角度,分析了技术迭代形势下工人转行外卖主要原因是教育程度偏低和缺乏专业技能。(共4分。每点2分)

【思路点拨】:首先要明确答题对象是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共同话题,比如从材料选文的标题寻找关键词就是一条有意思的捷径,由此确定两则材料话题相同关键词是年轻人宁送外卖不去工厂,当然从标题上来看,材料一原文应该侧重探讨其原因,材料二原文应该侧重探讨制造业怎么办,但是从材料一、二所给的选文内容来看,最终确定两则材料共同话题是探究年轻人宁送外卖不进工厂的原因,明确了共同话题之后,接着再根据材料具体内容去筛选、概括相同话题的表达的不同侧重点,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要注意的是,这个问题其实也是变相考查材料一、二的行文脉络,与下面的第5题遥相呼应,体现命题者督促考生通读材料做到整体感知、胸有成竹,改变碎片化阅读的“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弊病的美好期许,促进考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形成思维发展与提升,锤炼语文核心素养,这对临近百日冲刺的高三考生来说,是颇费苦心的善意提醒!

05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三的行文脉络。(6分)

①首先,指出把工业用工荒与外卖骑手数量迅速增长联系在一起不合逻辑;②然后,阐述劳动力流向体现市场价值取向的原理,分析制造业劳动力流失的原因;③最后,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申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共6分。每点2分)

【思路点拨】

这种类型的题目,首先要明确区间和答题方向,然后理清材料的层次:第1段提出问题,表明态度:“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第2、3段从劳动力流向的市场原理,谈及“工业生产用工荒”产生的症结。主要阐述外卖送餐骑手剧增和用工荒背后的

复杂原因。第4、5、6段揭示物流业的价值和前景,强调不要把外卖送餐行业的良好发展与用工荒对立起来,申明年轻人选择做骑手不值得奇怪的观点。

【附录】

南京市、盐城市2021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饿了么”的全职骑手2017年月均收入在8000元以上,能力出众的“单王”月收入甚至可达3万元,这已远超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者的月均薪资。据报道,2018年富士康工人月平均工资为6000元,更何况普通制造业工厂根本拿不出富士康这么高的工资。结果就是:人往高处走,制造业则招不起人。

外卖骑手平均年龄在26-30岁之间,35岁以下占近70%.富士康27万名员工中,30岁以下的员工占到59.65%,看上去还算和外卖行业旗鼓相当,但相比2012年,青年人的比例已经缩减了三分之一。不能吸引年轻人是对制造业的致命打击,一个失去年轻人的行业将会如同一潭死水。

不妨参考一下美国的情况。 1970年后,美国传统制造业所在的“铁锈八州”人口增量严重放缓,反倒是加利福尼亚、德克萨斯和佛罗里达三州人口激增。“加德佛”三州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此次人口大迁移,其实是就业人口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结果,被称为“服务业革命”。因此,外卖行业从制造业抢人,从本质上说,属于中国式服务业革命中的一个具体场景。

(摘编自吴晓波《为什么几百万中国年轻人愿意送外卖不想去工厂》)材料二:

制造业工厂智能化、自动化设备的日益完善,从根本上削减了工厂对普通工人的用工需求。根据对国内2000家企业的调研,新技术应用对制造业普通劳动力岗位的替代率为 19.6%。在技术迭代的形势下,外卖员成了国内制造业工人转行的主要选择之一,由工人转行的外卖员成了行业主流。

受疫情影响,今年劳动力市场需求下降明显,但高技能人才依然短缺,各技术等级或专业技术职称的空缺岗位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2.0。尽管如此,收入相对较高的技工,依旧很难成为年轻人的优先职业选项。从一个基层劳动者的角度看,在大致相当的薪资区间,相比能快速入行的快递外卖员,花费更高的培养成本,冒着更大风险去学习高级技工,则显得投入产出比太低。而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之专业技能的快递外卖员们,也很难找到快递行业之外的工作.

从整体上看,中国制造业的年轻劳动力就业确实在萎缩,新经济下的新兴服务业更能吸引年轻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更重视工作性价比、岗位尊重、工作环境等因素,工厂要想留住年轻人,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提升。

(摘编自赵一苇《年轻人都去送外卖了,中国的制造业怎么办?》)材料三:

最近,“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媒体将某些工业生产厂家的用工荒与外卖送餐骑手数量迅速增长的事实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表面看似有理,实际上不合逻辑。

在相对自由的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流向体现了市场的价值取向。外卖送餐骑手巨增和工业生产用工荒,是正常的市场现象,是劳动力市场流动和选择的结果。那些“宁愿……也不……”式的思维,其实还是受另一个非市场的价值标准支配着,这种认为去工厂高于当骑手的价值取向是那么令人不安。

然而,市场的无形之手正是通过配置资源来不断提高市场效率的,配置资源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过程。工业生产用工荒,实际上反映了工业生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力价值倒挂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在减少外卖骑手的数量和收入上打主意,也不能在其他行业制造挤出效应以迫使劳动力转向工业生产行业,而只能顺应劳动力市场的行情,要么给劳动力以应有的价值,要么转业。那种“给6500元月工资还招不来一个成衣厂普工”的说法就多少显得矫情。6500元还招不来工,说明一个普工的劳动力市场价值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当然,个中原因并非仅仅是用工者付酬问题,更多的是整个市场价格信号体系以及税收、劳工保护、社会管理等体制性问题,而这也正是中国经济调整和改革的理由所在。跳出“宁愿……也不……”式思维,才能找到工业生产用工荒的症结。

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作为新业态的组成部分,外卖送餐行业的发展势头良好,前景看好,社会效益也同样很好。不能将这种市场现象与用工荒对立起来,进而做出损害外卖行业发展以补救工业生产用工荒的蠢事。

在经济发达国家,城市街道或高速公路上的车流中,快递车辆几乎抬眼可见。流通产生价值,流通实现价值。外卖送餐骑手是物流行业的劳动力,物流业是工业生产的延伸,是工业产品实现市场价值的必不可少的过程,外卖送餐行业发展迅速,说明其找准了市场需求,其结果是极大地扩容了餐饮市场空间,既提升了市场效率也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关数据显示,仅美团外卖一家的日订单就达2400万,维系着360多万家商户和60万外卖骑手的生计,三成骑手月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去年还有200多万兼职外卖骑手从平台获得了收入。这样的市场规模,吸引那么多“宁愿”的年轻人,奇怪么?

(摘编自光明网评论员《为什么有人惊诧于年轻人宁愿送外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