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集下载

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精品课程后续建设是指课程在被授予“精品课程”称号后的持续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对精品课程建设特点和后续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从课程层面和管理制度层面,提出了精品课程后续建设的策略,以期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特点精品课程是集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制度各要素于一身的整体,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综合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动态、持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精品课程建设内涵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不断发展,其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

为此,教师要及时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并将这些新成果、新发展及时传授给学生,通过学术研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不断丰富课程的学术内涵,使课程始终具有一个科学而又不断更新的内容体系。

建设精品课程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需要以实践获得的理论来推动其发展,以研究的成果丰富其内涵。

这种研究和实践需要时间,需要长期的工作积累。

精品课程“不是一节课,一个章节,也不仅仅限于一册书或一本教材。

它应该是一门学问,或某个学科领域的完整论述与探索。

它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法、教学技能、教学策略、学习方法等诸多因子的科学融合与凝练”。

它需要教师团队经过长期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积累,需要集体努力去缔造。

精品课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众多课程中特色比较明显、优势比较全面的课程,对于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层次,某一层次的精品课程都是相对意义上的水平。

“精品”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正如专家袁驷所说的,精品课程的“精”,精在点点滴滴,精在方方面面,精在前瞻的创新,精在科学的远见。

精品是一种意识,精品是一种精神,精品是一种追求,精品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益求精的境界。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目前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网络资源不完善、缺少评价管理体系和使用推广不足等。

加强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应采取提高领导的重视程度、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网络资源建设、健全评价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加大推广力度等对策。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对策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领导重视不够建设精品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共享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大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和研究型学习。

精品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一些高校领导非常关注学校里已经成功申请的国家级以及省级精品课的数量,将精品课程当成一种荣誉,当成对外宣传的资本,但很少关注精品课程的建设问题,更不关心已建成的精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的发挥情况。

可见,一些高校的领导对精品课程的认识还很不够,存在对精品课程的作用和意义理解片面的问题。

2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精品课程建设往往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以四川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建设经费标准为例,2010年四川职业技术学校规定精品课程建设经费标准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费用每门 2 000元,校级每门10 000元,省级每门45 000元(其中含省教育厅20 000元),这是各院校普遍的资金投入标准,但一门课投入三四万元是远远不够的。

暂且不说团队建设、教材建设、网站建设等所需支付的费用,单看教学录像的资金需求:录像成本一次 3 500元,后期制作每节课300元,平均每门课需要60课时的教学录像,可见这部分费用是很可观的。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一些教学录像制作粗糙,录像课时不足,直接影响了精品课程的示范效果。

3 网络资源不完善不少网上课程资源是在精品课程申报评审之际,匆忙上马,突击建成的[1]。

课程建设者对于如何以网络为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重组与再造、如何将共享资源建设与课程自身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等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

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50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50个典型案例的分析

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基于50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职院校在线教育的推广,在线精品课程建设成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基于经过案例分析的研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专业化团队支持在一些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化的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团队,导致教师在课程开发、制作和更新过程中面临困难。

教师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课程制作、多媒体技术等,这对于一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2. 资源投入不足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需要进行大量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高职院校对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资源投入不足。

这导致了课程的设计、制作和发布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教师培训不到位在线精品课程建设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和教学方法。

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在教师培训方面存在欠缺,没有为教师提供必要的在线教育技术培训和教学方法培训。

这导致教师在在线精品课程开发和教学中的能力不足,限制了在线精品课程的发展。

4. 缺乏互动和反馈机制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中,互动和反馈是重要的环节。

然而,在一些高职院校的在线精品课程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反馈机制存在不足,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缺乏有效的互动和反馈机制会使得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降低,影响课程的学习效果。

二、建议改进措施1. 建立专业化团队支持高职院校应该成立专业化的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团队,负责课程设计、制作和更新等工作。

这样可以通过团队的合作,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水平,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

2. 加大资源投入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增加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只有通过充足的资源投入,才能确保在线精品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参与申报精品课的几点体会

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参与申报精品课的几点体会

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参与申报精品课的几点体会摘要: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推进课程建设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推进教员教学能力向高水平跃升的有力抓手、推动各项教学资源向高层次融合的基础保障。

但通过分析来看,当前在精品课建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没有深度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的发展无法保证、精品课程的申报和审查不完善等问题。

本文从如何加强教员对精品课课程意义的理解入手,针对自身参与精品课程的申报和被审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从而为后期精品课程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对策2003年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各门类、专业的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

建设内容包括:课程所在学科的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设、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

自精品课程建设提出到现在,已经形成了许多精品课程资源,各大高校也纷纷组织了优秀的师资队伍,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果相当显著。

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正视并重视起来,并针对出现的问题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推动后期精品课申报的质量,防止精品课建设的随意性。

一、精品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一)没有深度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建设的是顶尖的教育资源、顶尖的教师队伍。

院校教员要做的是让教学内容有所提升、让课程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有所改革。

然而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一些院校和教员并没有深度理解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精品课程建设虽然是参与申报了,但却将其当作提高院校、教研室或自身知名度的有效措施,关注点更多的在自己所申报的课程数量多少和精品课程数量在同类课程中所处的名次,并没有让精品课程的真正作用发挥出来。

要知道精品课程建设是一有利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项目,它发挥了优秀教员的才能,汇集了各种优秀的课程内容,促进了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

所以初期没有正确认识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势必会导致建设过程中问题层出不穷,将直接影响精品课建设的质量,导致精品课建设“只为看、不为战”。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内容 和 网络 教 学 支 撑 环 境 ¨ 。显 然 , 为 “ 起 ] 作 后 之秀 ” 的精 品课 程 网络 资源 的建 设 延 续 和 借鉴 了 网络课 程 的主要 观 点和某 些 经验 , 比如 , 将精 品课 程 网站看 做是 网络 课程 的一 个下 位概 念或 一个 子
集, 建设 内容也 主 要 集 中在教 学 内容 和 网络教 学 支 撑环境 两个 方 面 , 要包 括 按 照 一 定 的教 学 目 主 标 、 学组 织策 略 组 织起 来 的各 种 多 媒 体学 习材 教
容 及 实施 的教 学 活 动 的 总和 , 包 括 两 个 组成 部 它 分 : 一定 的教学 目标 、 按 教学 策略 组织 起来 的教 学
奠基性工作和重要举措。截 至 2 1 00年 l 0月 , 国 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共发布 了 1 1 952门精品课程 , 形 成 了一 批学 科 门类 齐全 、 集合 “ 个 一 流 ” 五 的示
步推进精品课程持续稳步发展等策略问题 , 仍
具 有 比较 强 的理论 与 实践 意义 。


目标 导 向精 品课 程 网 络 资 源 观
( )精 品课 程 网络 资 源观 述 评 一 我 国精 品课 程 建设 的基 本 目标 是希 望通 过课
料, 如课 程 教案 、 教学 大纲 、 媒体课 件 、 多 多媒体 素 材库、 习题 、 验实 习指 导 、 学 录像 以及支 持 课 实 教 程信 息 资源 “ 动” 网络教 学 服 务 系统 , 流 的 如人 际 交 互环 境 、 在线检 索 、 教学 管理 系统 等显 性化 的课
抓 住 重 点 , 进 人 际 交 往 环 境 建 设 进 一 步 完善 ; 升 品质 , 强 精 品 课 程 优 质 教 学 成 果 建 设 , 而优 化 和 提 升 精 促 提 加 从 品课程 网络品质 , 进 其持续发展 。 促 关 键 词 :精 品 课 程 网 站 ;问题 ; 策 对 中 图分 类 号 : 4 4 G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17 8 8 ( 0 1 0 05 0 6 3— 3 1 2 1 )4— 0 7— 6

精品课程建设论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精品课程建设论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精品课程建设论文: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申报、轻建设,重形式、轻内容,重指标、轻特色的问题,需要从管理、队伍建设、网络平台建设等方面去积极努力加以克服,以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问题;建议作为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并由此而带动和促进了全国高校各级各类精品课程及其他课程建设,对高校的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并形成了系统性、开放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从2003年启动精品课程建设以来,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涵盖理、工、农、医、管理等11个一级学科,包括本科、高职高专、网络教育等多层次的、由上万门课程所组成的“校级一省级一国家级”三级精品课程共享体系。

但是,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也出现种种问题,直接制约着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文将对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归纳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1 重申报、轻建设从精品课程建设的初衷来看,精品课程建设应该是以学科专业特色为基础,以优秀的教师团队、丰富的教学实践、新颖的教学内容、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内容,将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而形成的课程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结果。

但从现实来看,不少学校更多关注的是精品课程的荣誉性。

因而在精品课程的申报过程中,各个高校都非常重视,根据评审指标的要求和程序,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精心组织材料,动员一切力量积极进行申报。

一旦申报成功,对其后续的建设投入方面则显得明显薄弱,存在着精品课程建设的短期性、封闭性、片面性、重复性等问题。

无论是在后续资金、人力的支持上,还是在师资队伍、课程内容的建设上,以及课程使用和推广的组织管理上,都体现为缺乏一个兼具系统性、规划性与可操作性的有效方案。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改进

【]刘 志 颖 , 洪 斌 , 2 王 曲朝 阳 . 谈 精 品课 程 浅 网 站 的 建 设 [] 东 北 电 力 大 学 学 报 , J. 2 0 ,75 :0 2 0 7 2 ()4 ~4 . []宁 国 利 . 品课 程 网站 建 设 的 几 点 思 考 3 精 【 . 年 教 师学 报 ,0 7 6 6 ~6 . J 青 】 2 0 , :5 7 [】庞 艳 阁 , 福 来 , 国杰 . 谈 精 品课 程 4 高 马 浅 建 设 中 存在 的 问题 []中 国现 代 教 育 装 J. 备 , 0 9, 5 1 2 0 . 2 0 1 : 0 ~1 3
为 了推 进教 育 创新 , 深化 教学 改 革 , 促进 现代 信 息技 术 在 教学 中的应 用 , 面 提 高教 全 学 质量 ,0 3 4 20 年 月教 育部 下发 了 于 启动 关 高等 学校教 学质 量与 教学 改革 工程 精品 课程 建设 工作 的通知 》 精 品课 程 网站是 实现 信息 。 技术 在 教学 中应 用 的 重要 手 段 和 主要 平 台 , 因此 , 多院 校都 积 极 建 设并 不 断 完善 。 众 但 众 多精 品 课 程 网站 在 实 际 应 用 过 程 中 , 多 问题 也 应 运 而 生 。 千 友 等 … 现 很 张 发 精 品 课 程 网 站 建 设 中 存 在 “ 开 发 , 维 重 轻 护” 的现 象 , 品课 程 建 设 成 了“ 评 了之 ” 精 一 的迎 评 工 程 ; 志 颖 等 [ 出精 品课 程 网站 刘 2 指 存在 教 学 信 息 不 够 全面 等 问题 ; 国利 【 宁 3 认 为精 品课 程 网站 建 设 中共 享 资 源 建 设 存 在
1 精 品课程 网站存在 的 问题
1 1修 改与 维护 不便 . 众 多 网站建 设利 用课 程 建设 模版 将 内容 嵌入 , 这种 做法 的优 点是 网站成 型很 快 , 其缺 陷是 只能使 用 网页设 计模版 软 件给 出的模 版 建设 静 态 网站 , 有专 门 的技 术 人 员才 能 修 只 改 网站 内容 , 改与 维护 比较 困难 , 修 无法 更好 展现 课 程特 色 和课 程 建设 组 老 师 的想 法 , 很 难实 现教学 与 网站更新 同步 。 且 , 做 的网 而 所 站建设 风格 千篇 一律 , 缺乏 多样 性与 灵活性 。 1 2 网站 缺 乏交 互性 . 当 前 , 多 数 精 品 课 程 网 站 无 在 线 交 大 流、 息公告 、 信 习题 答 疑 、 客 等 在 线 交 互 博 模 块 , 仅 停 留 在 为 学 习者 提 供 基 本 资 料 仅 的 服 务 层 面 上 , 有 真 正 实现 师 生 之 间 的 没

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地方本科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摘要】地方本科院校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充分认识精品课程的建设意义,深刻挖掘课程特色,加强教学研究,实施研究性教学,弥补地方院校底子薄、实力相对较差的弊端,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关键词】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更新,同时带动了一批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推进了各学科课程的整体建设,保证和提高了高等教育质量,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领域一支有生力量,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由于地方院校多数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升本而来,自身力量薄弱,在学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上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面临的困难更加艰巨。

对此,应抓住精品课程建设契机,立足自身实际,大力加强教学投入和教学改革,建设有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支撑精品课程建设地方院校由于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地缘特点等原因,教师队伍存在两个特点:一是难以吸引人才,缺少高水平师资,二是师资流动性较大。

而精品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需要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其具备合理的职称、年龄和学缘结构,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保证精品课程的后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这对地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很大挑战,为了争取建成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有些地方高校在组织教学团队时采取生拉硬拽的方法,把相近学科的高水平师资组合在一起,有些教师根本没有任教过这门课程,也被拉进了主讲教师队伍,这样建成的课程必然无法保持精品的水平,其先进性、示范性也就无法体现。

(二)缺少强有力的管理机制,精品课程建设后续力量不足虽然多数地方高校都制定了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制度,但是无论是精品课程建设立项,还是建设过程管理直至结项验收,都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存在着行政话语强势,立项评审基本由教务处和教学单位少数负责人作决定,建设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无论从人数上还是从专业水平上都无法完成对精品课程建设过程的全方位监督,而又缺少一种有效的过程监督机制,使精品课程建设流于形式。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五、 结 论
网球的正手击球技术是 网球运动的核心之一和基本技 术, 也是提高网球运动整体水平的必备基石 。对其学习, 首 先应建立明确的动作概念 ,帮助学习者理解整个动作 的各 个动作要素 , 在头脑中形成初步 印象 , 再进行球性 的练习 , 特别是了解球 的弹性和对球点的判断的练习。其次还应加 强身体的姿势以及挥拍轨迹的练习,重点环节应该是挥拍
由于学 习者不 能很好地 了解各种击球方法产生 的效 果, 增加 了对来球预判的困难 , 加大了移动 的难度 , 击球 点 不能稳定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 拍面角度不能很好地控制 , 挥拍 的轨 迹 不 明确 , 击球 往 往 不是 下 网 , 就 是 出界 , 甚 至 会 出现将球击出围网的尴尬场面,因此对击球动作各个要素 进行分析,帮助学习者建立明确的动作概念就显得尤为重

和教学资源不匹配等因素导致了精品课程建设存在一些 问 和旋转 。 根据击球的方法和触击球的部位不同 , 挥拍 的轨迹 各异。 平击球主要是用球拍触击球的正后中部 , 击球的路线 是 由正后方向正前方挥进呈直线形 ;上旋球主要是用球拍 触击球 的底部 ,击球 的路线是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捉拉呈月 亮弧形 : 下旋球主要是用球拍触击球的中下部 , 击球酌路线 是 由后上方向前下方切送呈直线形 ;侧旋球主要是用球拍 触击球的侧面,击球的路线是由后部 向内侧平行挥动呈弧 形, 使球呈水平向外侧的弧线飞行 。
摘要: 精品课程建设是 高等学校教 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 分。 文章以精品课程 的过程建设为研究对象, 分析 了 目前精品课程的过程建设存在的突 出问题 , 并从不同方面就问题的解决提 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 精品课程 ; 过程建设 ; 存在 问题 ; 对策 中图分 类号 : G6 4 2 . 0 文献标志码 : A

当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日期:2008-5-20 来源:高校网培论坛)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高校扩招也就成为顺应这一要求和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应然措施(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108万,在校生人数为800万,2006年招生数为540万,在校生数为2500万),但扩招后面临的教育教学资源不足致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下滑,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为此,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陆续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5号)、《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03]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一系列文件。

精品课程工程启动以来,在全国掀起了建设精品课程的热潮(2003-2007年已经批准国家精品课程1798门,其中普通本科课程1275门、高职高专课程414门、网络课程49门、军队(含武警)课程60门)。

这对保证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以及缓解因高校扩招而引起的教学资源不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但是,因错误理解国家政策、评审标准相对笼统(目前只有本科和高职高专两种标准,缺乏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分类研究)等因素的存在也导致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精品课程后续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水平 的 提高 、师资 队伍 结构 的优化 、教学方 法 和 手段 的创新 和优 质 教 学 资源 的开 放 与 共享 等 方 面 , 起 到 了很 好 的促进 和示 范作 用 。但是 ,随着一 批又 一 批精 品课程 的推 出 ,课程 的后 续建 设也 暴露 出许
多 问题 。 ( ) 重评 审轻建 设 一


高精课建的点 校品程设特

正如专 家袁 驷所 说 的 ,精 品课 程 的 “ ” 精 ,精 在 点 点 滴滴 ,精 在方 方面 面 ,精 在 前瞻 的创新 ,精 在科
学 的远 见 。精 品是 一 种意识 ,精 品是 一种 精神 ,精
精 品课程 是 集 教 育 理 念 、教 师 队伍 、教 学 内 容 、教 学方法 和教 学制 度各要 素 于一身 的整体 ,其
的 不 断提 升 。
[ 键 词 ] 高校 关
精 品课 程
后 续 建设
[ 图 分 类 号 ]G62 3[ 献 标 识 码 ]A 中 4. 文 [ 章 编 号 ] 1 0- 54 2 1 )0 ~0 6 —0 文 0 5 8 3(0 1 1 1 6 3 [ 者 简 介] 王 芳 亮 ,连 云 港 师 范 高等 专科 学校 副 研 究 员 ( 苏连 云 港 作 江 220) 2 0 6
设 的长效机 制 ,导致 精 品课 程应 有 功能 的缺失 。课
效 合作 的机 制 ,明确 责任 分工 ,充 分发挥 每个 成员 的优 势 。鼓励 合作 开 展学术 研究 和教 学研 究 ,团队 成员 之 间相 互 学 习 、共 同 发 展 ,充 分 发 挥 整 体 优 势 ,逐步 形成 明显 的课 程乃 至专 业优 势 。
内涵 也要 与时俱 进 ,不 断充实 、不 断发展 ,其 教学 理念 、教 学 内容和教 学方 法手段 才 能始终 保持先 进 性 。为此 ,教 师要 及 时 掌握 本 学 科 最新 发 展 动 态 ,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建设既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内涵建设的落脚点。

课程质量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隐性因素,也是根本因素。

所以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都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必须看到由于起步较晚,并受各种因素制约,精品课程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1.对精品课程建设内涵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课程是专业的灵魂,精品课程水平高低是专业办学水平的最好体现。

课程建设理念是课程建设的总体指导思想,决定了课程建设的方向、层次、质量、品位和特色。

课程建设的目标定位应与学校定位相适应,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由于我国精品课程建设工程起步时间不长,对其内涵认识不深,体现在:未展现出最先进的高职教育理念;远未形成成熟、高质量、原创性的精品课程体系;鲜见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的精品课程,而这却是高职课程教学所必须的;各级教育部门都在搞,但是低层次重复过多,特色不鲜明。

2.领军型人才缺乏,项目团队作战能力不强教师队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灵魂,是课程开发设计、建设和实施的主体。

目前,在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进程中,存在着纸上拼凑教师团队,地上只有孤军奋斗的尴尬局面,在申报阶段,为了满足申报条件,课程负责人到处招兵买马,网罗符合条件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形成一个结构优化、战斗力强的教师团队,一旦精品课程申报成功,也就是这个教师团队解散之时。

3.精品课程建设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加不少教育部门采取只给名分,不给建设资金、或较少投入,造成精品课程建设资金严重不足、课改措施(包括教学手段、教材)无法实施,大多留于表面包装,中看不中用。

4.精品课程整合与利用不够,后续建设不力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精品课程的有效管理,资源共享渠道不畅,推介力度弱,在把握和处理精品课程建设和开发问题上,倾向于项目化,以完成开发建设为目标,项目后管理和评价薄弱,未形成常规化管理,缺乏系统、有效的质量管理思路和方法。

总结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总结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总结职高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遇到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第一个挑战是资源的限制。

职业教育资源的匮乏是影响职高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少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老师资源、财政资金以及教学设施的不足。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学校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老师的培养和引进来解决师资的不足。

这样可以通过多名老师的力量来提高教学效果。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募集资金来改善教学设施。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与外界资源合作,互利共赢地互相支持,实现资源共享。

第二个挑战是教育环境的变化。

现代教育环境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思想和流行文化的不断更新,使得职业教育必须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资源和内容。

另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的变化,以及行业和社会的变革,这些都对教育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

在应对这个问题时,学校需要对教育环境加强监测和调研,及时把握环境变化,更好的了解学生、行业和社会需求,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以适应新的环境变化。

同时,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互动机制,鼓励老师和学生融入教学活动,让教育成为一个与世界、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整体。

第三个挑战是教育评估的要求。

现代教育对教育质量有非常高的评估要求,各种形式的考试、评估和监督都需要合理应对。

课程建设要求教学内容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些,又都需要得到科学的评估和认证。

在应对这个问题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教育评估应该是教学的一部分,而不是“教学后”才开始进行的。

要在评估过程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估式,如自我评估、学生评估、同龄评估和领导评估等,以及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过程和成果评估。

职高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挑战。

但是,只要我们科学准确地应对这些挑战,调整应对策略,创新教育模式,就一定能打造出优质的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职业环境,为职业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打造党校精品课的难点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打造党校精品课的难点与对策的研究报告

打造党校精品课的难点与对策的研究报告摘要:《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指出,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

教学是党校(行政学院)的中心工作,党校(行政学院)教学应当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水平,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更好提升党校授课能力和水平,形成党校精品课程,笔者针对地方党校和基层党校实际开展相关调研,寻找打造精品课的难点和症结所在,并尝试提供解决途径。

关键词:党校,精品课,难点,对策党校作为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优秀干部的光荣使命。

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党校就得确保有过硬的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党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党校的主责主业就是要通过高水平的教学扛起来。

“党校精品课”标准,根据中央党校教务部 2011年《关于精品课建设》一文,明确中央党校精品课确定的五方面要求:坚持党校姓党,有学术框架与科研含量,理论维度与现实维度要相互照应,有国际视野与历史比较,有独特的语言风格与适宜的表达技巧。

结合地方党校和基层党校的实际情况,特将标准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尝试将精品课的标准明确为五条:一是坚持党校姓党,二是以学术讲政治,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四是教学风格突出,五是学员满意度高。

结合这五条标准,笔者进行调研,收集到“打造党校精品课的难点”主要是教师层面、学员层面、制度层面、软硬件设施层面等四个层面,找到需要解决的难点16条,分别为:教师层面:1.理论素养不够深厚;2.专业知识存在欠缺;3.教学方式手段单一;4.实际操作经验缺乏;5.工作热情减退;6.对教学规律的钻研不够;学员层面1.学员需求未被充分重视,学习参与热情不高;2.学员资源未被充分利用,课程挖掘深度不够;制度层面1.集体备课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2.调研机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3.专业人才引进及培养机制还不够;4.授课评价奖惩机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5.科研成果激励机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到位;6.教师成长规律被漠视;7.教学规律被忽视;软硬件配套层面1.各种资源平台使用受限,难于获得权威数据或一手资料;一、结合党校精品课的五条标准,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的难点:(一)理论素养不深厚,党校姓党校讲得不生动不大声因为理论功底不深厚,不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诠释社会现象,政治现象;不能全面把握党的重大决策的理论来源和这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不能深刻领悟我们党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的原因所在,因而自信不足有露怯心理,自然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生动和大声阐释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关系。

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

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建议作者:李奕华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6期内容摘要:当前,精品课程建设已经成提高我国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过这几年的推广,也发现了这一课程在建设过程的一些问题。

本文主要从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技工院校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于精品课程在建设过程中的几点建议三个方面来论述这一话题。

关键词:精品课程建设过程问题建议精品课程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旨在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互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精品课程对于很多中国院校课程设置也具有重要影响,其覆盖面广、更加开放的优势能够大大提高院校目前的教学质量,使学校真正达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目的。

发展和完善是精品课程建设永远的主旋律,这一主旋律可以说贯穿了整个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

但是目前,在精品课程建设中,因为人为和自身的原因,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发挥精品课程最好的效果。

这种现象不得不让我们重视起来。

为此,探讨在现有的基础上,我们要如何进一步推进健康、持续发展的精品课程的建设的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一.精品课程建设对于技工院校的作用(一)有利于开发和优化教学资源在精品课程的创新建设中,开发、优化和调动现有的教育资源,能够让教育资源得到最优的作用。

精品建设立足于各个专业的核心课程,一方面有利于优化和整合已经开展了精品课程建设的院系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其教学评价、课程设计方面以及课程定为问题等等的各项工作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

各类技工院校,通过这种方式,对原有的教学内容和模式进行一定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课程之间的隔阂,使其更加适用于精品课程的教学和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技工院校的教学资源的目的。

另一方面目前已经有了许多已经建成的精品课程网站,为各大院校学习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借鉴平台,同时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学资源,也具有很强大的示范和辐射影响作用。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者:王利全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09期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章以精品课程的过程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精品课程的过程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并从不同方面就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精品课程;过程建设;存在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80-02精品课建设是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充分体现了一种新型的、互动的、科学的现代教学技术手段。

目前,国家级、省级、院级三级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都在不断提高,建设课程数量在不断增加,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改进育人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然而,部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由于有的建设者急功近利、验收者流于形式、评价体系不完善和教学资源不匹配等因素导致了精品课程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精品课程的功效大打折扣,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警示。

一、存在问题1.课程建设与实际应用脱节。

精品课程建设是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系统工程,通过精品课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以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的建设必须立足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必须与学院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相吻合。

而不少精品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一事实,只是在技术上解读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按照评审项目将内容传输到网上。

这种结果导致了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知识的量化和信息化,结果淡化了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同时,部分精品课程建设完成后由于缺乏可操作性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导致了精品课程成了“摆设”,成了为精品而精品。

在课程建设中,学科及课程类型等不同,课程建设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教学设施、教学团队、教学对象等方面的不同同时也会造成教学方法及手段的不同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即使不同院校的相同专业由于专业培养目标及对象的不同,课程建设的相关内容也是不同的。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精 品 课 程 建 设 是 通 过 建 立 各 门 类 、 各 专 业 的 校 、 省 、 国 家 三 级 精 品 课 程 体 系 , 整 合 各 类 教 学 改 革 成 果 , 加 大 教 学 过 程 中 使 用 信 息 技 术 的 力 度 , 加 强 科 研 与 教 育 的 紧 密 结 合 , 改 革 阻 碍 提 高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不 合 理 机 制 和 制 度 , 大 力 提 倡 和 促 进 学 生 主 动 、 自主 学 习 , 以达 到 优 质 教 育 资 源 共 享 , 全 面 提 高 教学 和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目标 。
的。
流教 学管理 等特点 的示范 性课程 。② “ 多样
性 ” 。 精 品 课 程 是 涵 盖 了 工 、 理 、 农 、 教
总之 ,精 品课程关 系到 高校的教 育教学
质 量 、 人 才 培 养 质 量 , 是 一 项 长 期 不 懈 努 力
育 、两 课 、艺 术等 多 学 科 门类 、多 专业 的
墨 基 鱼 蓬臣 基
文 ◎ 阮晓芳 ( 西安文理学院教务处
摘要 :精 品课程 建设是教 育部质 量工程
重要 意义。本 文介绍 了精品课 程建设 的价值 题 ,并针 对 问题 提 出相 应 的对 策 ,为精 品课
程 建设 提 供 借 鉴

陕西西安 )
施办法 》对精 品课程 建设 中应加 强 的各 项工 出 了明确 要求和 具体 内容。其 中明确提 出精 代 教育信 息技术 将精 品课程 的相 关 内容上 网
的评审指标 进行分 析 ,逐 一对照 指标在形 式 程 当成一项 任务来 完成 。其结果是 精品课程
内涵 建 设 。 2 更 新 率 较 差 , 反 映 学 科 前 沿 的 知 识 较 .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浅谈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庞艳阁高福来马国杰来源:《中国现代教育装备·高教》2009年第11期摘要:各高校以及高校教师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投身到精品课程建设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回顾这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却仍然可以发现在其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了精品课程建设逐渐偏离了初衷。

本文就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品课程以创办的有特色,融“教、学、做”为一体,调动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的积极性,更好的发挥精品课程的作用。

关键词:精品课程特色共享2003年,国家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计划用五年时间(2003~2007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的培养质量。

各高校以及高校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投身到精品课程建设中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回顾这几年的精品课程建设过程,却仍然可以发现在其研究和实践中存在着一些误区,导致了精品课程建设逐渐偏离了初衷。

一、课程建设的功利性比较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和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其目的在于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缓解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和优质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

为了鼓励高校和教师积极投身和参加精品课程建设,国家也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把精品课程作为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和评选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机制的激励下,某些学校往往只看到了笼罩在学校上的一种光环,而忽略了精品课程的内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建设精品课程,最后精品课程并不能使学生受益,成为好看而不实用的挂在网上的面子课程、形象课程。

有些教师自身缺乏对精品课程的认识,敷衍了事,精品课程常年的不更新,或者为了应付一下评审,更新一下,知识的更新与课程的进程严重脱节,使学习者渐渐失去对精品课的兴趣。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

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问题与建议近年来,重庆市各普通高中就设置精品选修课程积极采取行动,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学科知识的提升。

当前精品选修课程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精品选修课程建设现状1、教师开设精品选修课程的积极性高,精品课程类型多样。

近年来,重庆市普通高中精品选修课程不断增加,包括军事、文学、礼仪、英语、计算机等,进入各普通高中的课程种类多样性得到进一步提高;2.学校和教师对精品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

有的学校和教师对精品课程的研究宣传工作积极,树立先进典型,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而有的学校和教师对精品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对实行精品课程的充分认识与支持。

3.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一些学校在开设精品课程时,选择的教师能力水平和技能水平不高,教学活动也不够丰富,缺乏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学习潜力的发挥空间大大减少。

二、存在的问题1、教师的思想观念落后,对精品课程的认识和实践程度不高。

一些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精品课程,或者在实施精品课程时,采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更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精品选修课程实施中学生混乱无序,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学校和教师在实施精品课程上缺乏有效的管理,学生在上课时缺乏规范,喧哗乱闹,没有认真学习,也没有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使精品课程无法发挥出最大效果。

3、精品选修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

由于学校和教师对精品课程实施的管理不足,针对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够明确、统一,也缺乏一定的管理和考核机制,无法持续督促学生学习,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精品课程的积极性和效率。

三、建议1、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

学校应落实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精品选修课程的管理制度,明确课程的考核标准,实行考核分类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学习精品课程的正常秩序;2.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增强教师的教学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者简 介 ] 作 高文敏 ( 9 1 )女 , 龙 江杜 尔伯 特 人 , 龙 江 大 学 经济 与 工 商 管理 学 院教 授 , 士 生 导 师 , 15一 , 黑 黑 硕 主要 从
事社 会 主 义 经 济理 论 研 究 。
[ 图分 类 号 ] 4 . 中 G62( )
【 标 识 码】 文献 A伴 随 着 高 校 的扩 招 , 师 的 教 学 T 作 量 猛 增 , 教 有 名度 、与评 委 的 熟 悉 程 度 或 者 是 否 有 人 打 过 招 呼 等 的 教 师 每 学 期 要 承 担 3 5门课 的教 学 任 务 , 有 研 因 素 就 会 产 生 一 定 的影 响 。 甚 至 有 个 别 课 程 在 没 有 — 既
过程 中存 在 着教 师精 力投 入 不足 、 度保 障不 健 全 及评 审制 度 不 完善 等 问题 。 变这 种 状 况 需要 从 上 至下 更 新 制 改
观念 , 运用激励手段调 动教 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 , 并建立和 完善行之有效的保障制度。
[ 键 词】 ; 品课程建设 ; 关 高校 精 问题 ; 策 对

题 和博 士 生 、 士 生 的培 养任 务 , 们 的注 意 力 主要 创 新 型人 才 培 养 方 面 的作 用 考 虑不 多 。有 的课 程 在 硕 他 集 中 在 科 研 方 面 , 在 本 科 生 教 学 中 承 担 的 工 作 量 很 获 得 了 国 家 级 和 省 级 精 品课 程 的称 号 后 ,就 万 事 大 少 ; 的教 授 虽 然 承 担 本 科 生 的课 程 , 课 堂 上 很 难 吉 了 , 少 有 人 再 去 完 善 它 , 续 建 设 的任 务 也 无 人 有 但 很 继 看 到本 人 的 身 影 , 只 讲 一 两 次 课 , 余 的任 务 由他 落 实 。精 品课 程 的 示 范 和 带 动 效 应 没 有 得 到 充 分 的 或 其 们 的 研 究 生 完 成 。这 样 一 来 , 品 课 程 建 设 就 成 为 极 发 挥 和 释放 ,使 它 在 培 养 创 新 型人 才 中 的 作 用 不 十 精 少 数 教 师 的 事情 。 分 明显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日期:2008-5-20 来源:高校网培论坛)
随着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速,培养一大批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是经济社会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高校扩招也就成为顺应这一要求和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要求的应然措施(1998年我国高校招生108万,在校生人数为800万,2006年招生数为540万,在校生数为2500万),但扩招后面临的教育教学资源不足致使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下滑,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

为此,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陆续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的通知》(教高[2001]5号)、《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03]3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一系列文件。

精品课程工程启动以来,在全国掀起了建设精品课程的热潮(2003-2007年已经批准国家精品课程1798门,其中普通本科课程1275门、高职高专课程414门、网络课程49门、军队(含武警)课程60门)。

这对保证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以及缓解因高校扩招而引起的教学资源不足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但是,因错误理解国家政策、评审标准相对笼统(目前只有本科和高职高专两种标准,缺乏对各级各类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的分类研究)等因素的存在也导致当前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一些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各级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为精品而精品,重形式,轻内涵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

显然这里所界定的“五个一流”准确的表述了国家在政策上对所谓“精品”内涵的界定,即需要对一切有效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并融入现代教育思想,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探索适应创新人才和实践性人才培养规格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效果明显,建设特色鲜明并具有推广价值和辐射性效应的优秀课程。

从而达到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理应成为建设的基础和重心,精品课程的辐射作用和示范价值是其价值的核心所在。

但遗憾的是,在当前各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中却偏离了这一导向。

各级部门,尤其是高校在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为确保申报成功,对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解析,逐一对照指标在形式上进行后续性的补救和强化。

并不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而仅仅把精品课程的申报当成一种奖励来看,其后果是造成精品课程建设中重申报、轻建设、重包装、走过场、为精品而精品、为评审而造假。

一旦申报成功就不在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已经获批准的精品课程也没有达到真正的资源共享,从而形成辐射效应。

2、精品课程建设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不相符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教育大众化速度的加快,这一发展的趋向是健康的,也正朝着良性发展的轨迹运行。

发展过程中也正逐渐区分出高等教育的层级性,各级各类高校因办学定位不同、人才培养规格有别,从而在课程设置上应相应地有所侧重和区别。

研究型高校的课程设置理应区分于应用型高校,高职教育亦区分于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

精品课程的建设工程必须立足于这一实际而对所谓精品的内涵做出相应区分。

课程设置必须与学校的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相吻
合。

所谓精品课程也应区分出应有的层级特性。

所以在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理应打造符合人才培养规格,必须真正能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真正效用性的优质课程。

当前我国的各级精品课程在建设中很少关注这一事实,而只是技术化地解读教育部精品课程评审的指标,在教学内容上过分注重知识的量化和信息化,在方法和手段上片面追求技术化和形式化,其结果淡化了课程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作用,走向了知识型教育加技术型教育的误区,从而很难保证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应有的作用。

3、已有精品课程在学科上分布不平衡,也未能形成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特色学科建设有价值的教育教学体系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精品专业建设的基础和切入点,也是精品专业的具体体现,任何一个专业和人才培养方案都应具体体现在教学计划上,而教学计划的核心就是课程体系,只有有了适合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方案的课程体系,才有可能产生精品的专业,而特色学科的凝炼必须有精品专业为支撑。

无论是专业建设还是学科建设都必须要落实到课程建设上来。

因此要打造精品专业和热色学科都必须对精品课程的建设有长远规划。

而精品课程的含义并不仅仅是上好一门课,更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着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教学管理、实践教学的体系和仪器设备及实训基地等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

正因如此,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良性与否也应该与学科分布是否相适应为衡量标准。

从我国已有的精品课程的分布来看,明显存在着理工大于人文的现象。

从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吴爱华处长公布的国家精品课程学科分布情况来看,在127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工学为397门,理学为243门分别占总数的31.14%,19.1%,理工类合计占50.2%,而文学、史学、哲学、两课和文化素质类的总数仅为187门,合计占14.6%[2]
这一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是说明了国家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导
向上存在误区,还是说明了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人文素质类教育存在着质量问题呢?这应引起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领导的高度重视。

二、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建议
1、分类指导,分层建设,构建适合各级各类高校课程设置特点的精品课程评审标准
精品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提高高等教育教学的水平,从而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直接对精品课程建设起着导向作用,也是精品课程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精品课程建设的着眼点应立足于各级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国家在制定评审标准时应充分考虑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层级现象。

对研究型高校和教学性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精品课程的评审标准应作出区分。

精品课程建设的导向要能反映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引导高校和教师在申报精品课程中注重内涵发展,凸显课程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效能作用。

精品课程的评价标准应进行分类分层制定。

从而真正确保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实效性。

2、开放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终极目标,也是其核心价值的体现。

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高校应认真贯彻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2003]3号)中关于课程运行管理的相关规定,从课程资源和教学过程两个方面不断完善精品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并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充实网络教学资源。

同时应免费向全国开放,真正做到教学资源共享,从而发挥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根据自身实际科学制定精品课程建设规划
精品课程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工程,其建设绝不仅仅是单纯的课堂教学问题。

精品课程“五个一流”内涵的科学界定,涵盖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管理等不同的层面建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

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校定
位、人才培养规格的高度重视精品课程建设,并把精品课程建设纳入学校的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当中,并制定切实可行,适合本校教育教学特点的实施方案。

各专业要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将教学计划的核心课程纳入精品课程建设的计划当中。

力争在较端时间内着力打造几门具有自身特点的精品课程,并由这些精品课程支撑起自身的精品专业。

总之,精品课程的建设需要长期的积淀,在政策的导向上,应注重营造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的条件和氛围,而不是整齐划一的甚至是配额式的建设。

重要的是,精品课程不只是一个荣誉称号,更应视为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真正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才能切实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精品课程和优质资源的共享,最终是为了实现优质教育共享和教育公平,这也正是精品课程的价值所在。

[1]《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
[2]其数据统计来源于2008年4月22日高教司吴爱华处长在教育部精品课程专题培训会议上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与共享》报告。

(作者徐兆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