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房地产发展现状趋势分析
综观各方面资料,现今中国房地产的现状有以下特点:
一、投资方面
1国内信贷比重降低,但对银行的依赖度依然过高。2004年国内贷款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态势。1-3月份降到24.33%,1-12月份下降为18.4%。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比重以及增长速度均为1998年最高,资金结构有所调整,但国内贷款额从1998年以来持续增大,2004年超过3千亿元,为1998年的近3倍,也是1998年以来的最高值。同时在其他资金当中,80%左右来自个人信贷,房地产的资金仍有超过50%的来自银行。对于银行贷款的依赖度仍然过高。
2投资结构发生变化,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继续减少。从地区结构看,2004年东部、西部投资占全国房地产头部的比例,东部下降,中西部增大;从房地产投资的增长率的地区结构来看,东部和中部增速加快,西部有下降趋势。从商品住房投资的类型结构看,2004年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继续下降,有2003年的6.1%下降至4.6%,为1998年以来最低。实际上经济适用房投资比重从2001年以来处于减少趋势,五年减少了6个百分点。
3 投资增速趋缓,但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仍保持上升趋势。2004年房地产投资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28.7%。比2003年回落2.2个百分点。从2004年的年度变化来看,房地产投资增速呈下降的趋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下降速度同步,调控效果显现。但是2004年投资的增速仍然比1998年年均增速占5.6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仍然持续上升,2004年接近19%,为1986年的最高。
二、房地产开发特点:
1土地开发面积减少,购地和开、竣工面积增速减缓。全国房地产土地开发面积从1 997年-2003年年均增长2400万平方米,2004年出现下降,比2003年下降了2
400多万平方米。土地购置面积从1997年-2003年年均增长4842万平方米,20 04年增量减少了500多万平方米。
2拆迁规模受到遏制,但土地控制形势依然严峻。房地产开发市场中据估算有50%左右来自于拆迁产生的被动需求。由于被动需求,城市拆迁不仅放大的城市需求,同时由于安置不合理等原因,使城市拆迁成为社会最尖锐的矛盾之一。2004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拆迁规模受到遏制,商品房的被动需求减少。2004年中央出台了包括冻结土地审批在内的一系列严密措施,
三、房地产销售特点。
第一,销售量持续增长,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以及销售给个人的购房额持续上升,04年商品销售量比03年增加4500万平方米,为住房商品化最高值。年销售额超过1万亿,为1998年的4倍多。个人购房所占比重持续增加,一直占90%,反映居民对住房需求旺盛的态势。
第二,房价大幅攀升。全国商品房价格1998年至2003年,年均增长59元。2004年大幅攀升,这一年增长了355元,达到了2700元每平方米。住房价格从98年至0 4年增长了695元,其中03到04年增长了352元,占50.6%。房价上涨是综合因素导致的,这些因素包括土地价格上涨、建筑材料价格上涨、新建住宅品质提升、中低位商品住房供应比重下降、投资和投机性购房的拉动、地根、银根紧缩,影响消费者对房价的预期、房地产市场存在着特定形式的垄断、房地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起的产业,较高的利润是吸引资本向其流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宏观调控措施总体上抑制了商品房供应量的增加,推动了价格增长。
第三,需求依然旺盛。2004年销售量持续大幅增长,表明需求依然旺盛,支撑需求持续增长的动力:一是居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住宅价格增长速度;二是城镇化加速带动商品房需求;三是投资和投机性购房需求。但1998年以来的7年间,有3个年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因此应当审慎地看待当前的有效需求。
从以上对现状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房地产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个问题,房地产资金来源结构单一,开发商自有资金比重低,房地产市场资金依赖度比较高。
第二个个问题,圈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第三房价增长快,对民众的心理预期比较大,住房比重偏小,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第四个问题,房地产中介诚信缺失;
第五个问题,房地产企业数量多、负债率高;
第六个问题,二手房房源没有释放,供给不足,市场需要规范;
第七个问题,住房社会保障的配套政策不健全,可操作性较差,政府好、门槛高、受益面窄
第八个问题,拆迁安置补偿不合理。城市房屋拆迁纠纷不断;
第九个问题,房地产商观念落后,只注重短期利益,没有很好地负责好业主的利益,甚至任意侵害,从而无法打出品牌优势;
第十个问题,房价过高,使中低收入者购房更加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社会矛盾;第十一个问题,房地产商观念落后,只注重短期利益,没有很好地负责好业主的利益,甚至任意侵害,从而无法打出品牌优势
第十二个问题,相关法律没有跟上市场发展速度,在房地产交易中消费者处于严重弱势。考察近些年有关的新闻报道可以发现,从房屋的预售、销售,到交房、物业管理,每一个环节,如果开发商和消费者发生纠纷,最终的结果大都是消费者大败而归、消费者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据媒体报道,曾有房地产商私下里对记者说:“做生意十多年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弱势的甲方。“
第十三个问题,各方利益主体实力相差巨大,无法做出个兼顾各方利益政策。目前的政策很多都是中央一级的部门和部门之间在打架,都是很有势力的团体之间在打架。为什
么打架?为了利益,为了部门利益,为了团体利益。
根据房地产的现状与问题,经济学家们给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办法,归纳一下,如下:
第一,实施以抑制投资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把好银行贷款的门槛,解决贷款风险。按经济学家林毅夫的分析,只要银行要求所有贷款人的自有资金准备程度与银行贷款的资金相差无几,那么即使房价波动大一点,对于银行就不会出现危机。该政策会使房地产投资增速进一步放缓,融资将趋向多元化,房地产将从项目导向型向资金导向型转变。
第二,规范土地市场,控制土地增量。经营型土地使用权全部招牌,使土地市场更加透明,加强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管理;
第三,做好土地总体规划,根据耕地保护建立责任保护,从而使增量和控制更严。这将导致被动需求下降,二手房市场将持续升温。拆迁工作应慎重进行,促使拆迁导致的需求下降。同时随着二手房政策的管理和实施,继续放量房源,增强市场活力。
第四,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体系。建立房地产预警预报体系的试点工作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一是房地产基础数据及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二是房地产信息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发布;三是预警预报指标体系和预警预报制度的建立。”建设部住宅与房地产业司副司长沈建忠介绍,目前,建立房地产信息平台的工作基本上全面启动,同时建设部还委托上海社科院和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进行相关指标研究工作,并准备与北京的一些大学合作,预计9月份可提供初步的研究成果。该预警预报体系的建立,将改变经济学家和宏观调控政策在房地产方面缺乏统计信息支持而无法全面理性地分析出房地产概况而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
第五,企业洗牌重组,市场竞争回归理性。土地市场阳光化,房地产企业将走向平等竞争,质量、品牌、资本的竞争将成为竞争的基础。土地资源将更有效配置到实力比较强的企业,导致企业的洗牌重组持续进行。近几年房地产市场概念炒作标新立异,适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