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级上册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科学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知识点总结
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内部结构
1.地球的形状
(1)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中国人:a.盖天说: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和“天如斗笠,地似覆盘”);
b.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
②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数学家首先提出大地是球形的设想;
③观察月食:发现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这是对地球认识的第一次飞跃;
④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的环球航行初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⑤现在,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明地球是椭球体,蓝色是,白色是。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例:
①远去的帆船总是先消失,后消失;
②驶来的帆船总是先出现,后出现;
③ (填“走得到”或“走不到”)到天涯海角;
④站的高,看的远-----古诗有云:“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⑤月食时被蚀部分总是成;
⑥;(最早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⑦从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

注意:太阳东升西落(填“能”或“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只能说明地球绕太阳自转。

(3)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方法------探索实验: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对比实验
结论:①铅笔在木板上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长度(有或没有)变化。

②铅笔在篮球表面从最高点由近及远移动,看到的铅笔(填“笔尖”或“笔尾”)先消失,这与海岸上远去的帆船(填“桅杆”或“船身”)先消失的情况相似,这说明地球的形状是的。

2.地球的大小
(1)地球的真实形状: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
①地球半径:赤道半径 km ,两极半径 km ,仅差 %
②地球赤道周长: 千米-----“坐地日行八万里”
③地球表面积: 平方千米
3.地球内部的结构
(1)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2)从外到内(地表到地心)把地球分为 (蛋壳)、 (蛋白)和 (蛋黄)三个圈层。

①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海拔越高,地壳越 ;海拔越低,地壳越 。

②地幔:在地壳以下到2900千米深处,分为 和 。

③地核:在地下2900千米以下,分为内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

④三个圈层的厚度比较: > > 。

⑤三个圈层的温度比较: > > 。

(3) 和 ( 以上部分)构成岩石圈。

(4)软流层在 (填“上地幔”或“下地幔”)中。

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
一.岩石的类型
1.地壳是由 组成的。

2.通常可以根据 和 来识别。

(2)沉积岩 沉积岩
(3)变质岩举例:石灰岩→ .
(4)三大类岩石转化过程
①三大类岩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岩浆。

②转化过程:
二、岩石的应用
(1)优质石材(建材):、。

(2)工艺品材料: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
(3)形成矿产资源:中一般有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产。

中一般会含有铁矿、铜矿、铝土矿等金属矿产;
(4)地壳中的物质组成关系: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壳变动的证明:地壳变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⑴地壳变动是地壳运动的变现形式,是地球巨大能量作用的结果。

⑵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
①有的表现为地壳的上升(高山、高原)或下沉(裂谷、海洋),有的表现为水平运动;
②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火山、地震),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

⑶地壳变动的结果:
地球上山脉和谷地的形成: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或发生,或引发,这是地球上和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②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的重要原因。

来自 ,而 使地表变得平坦。

2.火山
(1)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

如下图所示:
(2)火山结构:由(1) 、(2) 、(3) 组成。

(3)火山喷发物:①气态( 、 等)②液态( )③固态( 、 、 )
(4)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 中的 ,是沿火山口或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

(5)火山种类:
①依据火山的外部形态和火山活动特点可将火山分为 、 、。

(7)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益处:a.火山灰和火山尘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矿产;
b.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影响。

②危害:毁坏交通,淹没农田,引起火宅,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3.地震
(1)概念: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或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

(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只占地震中的 )
(2) 有关地震的专业术语:
① : 。

(一般位于地表以下 处)
② : ,一般受地震的影响 。





(2) (3)
(1)
③:。

④:。

(3)地震的分布:
②我国的地震主要分布:华北渤海沿岸、台湾、福建、新疆天山、青藏高原、云南、川西
(4)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①地震前兆:马不进圈、井水喷涌、冬眠蛇出洞、猪羊急跳圈、鱼儿乱蹦、鸡飞上树、
老鼠急搬家、出现地光等。

②地震发生时的一些做法:a.跑到空旷处躲避;
b.寻找空间狭小或有管道通过的地方;
c.躲在桌子下面,保护头部。

③地震学家们已经能通过地震仪(我国东汉时期的张衡----- )准确地测量出
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的地震。

第5节泥石流
1.泥石流的形成
⑴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⑵泥石流的形成自然原因:
①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②(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③,形成了大量的流水。

⑶泥石流形成的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或改变地面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间接诱发或加剧泥石流的发生几率。

⑷泥石流的分布:
①世界上有50 多个国家存在泥石流的潜在威胁,其中比较严重的有哥伦比亚、秘鲁、瑞士、中国和日本.
②我国以、、和等省区尤为严重。

2.泥石流的危害
(1)泥石流的特点:
泥石流的爆发往往具有特点,泥石流常与山体滑坡和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2)泥石流的危害:
泥石流常常会。

3.泥石流的防御措施
(1)泥石流发生前的征兆:河流、沟谷中的小溪突然发生断流,深谷或沟内传来类似火车轰鸣或闷
雷般的声音,沟谷深处突然变得昏暗并有轻微震动感等。

(2)泥石流发生时的自救: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并迅速转移到,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

图中泥石流来袭时的4条逃生路线中正确的是 _。

(3)泥石流的防御措施:-----良好的植被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①泥石流发生前:建立预测、预报及救灾体系;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

②泥石流发生时:有效抢救灾害等措施都能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
③对于受泥石流严重威胁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应及时搬迁和疏散。

第6节地球表面的板块
1.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1)七大洲、四大洋
①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②四大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

(2)大陆漂移学说
①提出者: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

②依据:a.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是一个整体;
b.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c.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③内容:地球上原先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
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大陆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

(3)海底扩张学说
①提出者: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
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

②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了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把洋壳
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推开。

2.板块构造学说
(1)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和的基础上创建的。

(2)板块的含义: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小块,叫板块。

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① 、② 、③ 、④ 、
⑤ 、⑥ 。

其中, 几乎全部为海洋。

(3)中心内容:
①地球上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板块的 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相互不断地发生 和 ,地壳比较活跃,多 、 。

②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 、 的最主要原因。

A.形成了 :喜马拉雅山脉由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

B.形成了 :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4)两种类型的边界:
①生长边界:板块张裂的地方。

分两种情况:------大西洋、红海
A.板块张裂的地方是在大洋中,形成海岭。

B.板块张裂的地方是在大陆上,形成裂谷。

②消亡边界: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

-----喜马拉雅山、地中海(缩小) 消亡板块易形成海沟、造山带。

3.大陆漂移学说以及后面的板块构造学说都是科学假说。

① ② ③


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