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安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党的一系列富民政策的落实,平安县经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普及高中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需求和现有的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一系列突出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现有学校布局和规模已远不能适应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
为保证全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特制定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平安县基本情况
平安县地处青海省东北部湟水河中游南岸,县城平安镇是海东地委、行署所在地。全县总面积769平方公里,人口12.3万,其中,城镇人口近5万人,辖5乡3镇(5个回族乡)、111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居委会,有汉、藏、回、土、蒙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24%。全县以农业为主,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85元。
(二)教育发展概况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97所,其中高级中学、职业学校各1所,单设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小学78所。有幼儿园9所,其中民办7所。截至2008年底,在校小学生9414人,初中
生5053人,高中生2788人,职校生1485人。教职工1506人,其中,专任教师1469人(中学554人,小学915人),有硕士7人,本科415人,大专856人,高级职称93人,中级职称1031人。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小学99.4%、初中98.8%、高中90.4%。
(三)学校分布情况及规模
1、学校分布情况
县城6所:高级中学1所、职校1所、初中1所、小学3所;
农村91所,其中:平安镇10所(九年一贯制3所、完小7所);
小峡镇11所(初中1所、完小6所、初小3所、教学点1个);三合镇19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2所、完小9所、初小7所);洪水泉乡13所(九年一贯制2所、完小3所、初小5所、教学点3个);石灰窑乡13所(九年一贯制2所、完小8所、初小3所);古城乡10所(九年一贯制2所、完小6所、初小1所、教学点1个);沙沟乡9所(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1所、完小3所、初小2所、教学点2个);巴藏沟乡6所(九年一贯制1所、完小3所、初小1所、教学点1个)。
2、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规模(不计学前班人数):
(1)农村初中(含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16所,校均初中学生150.7名。
(2)农村小学88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中附设小学13所),单设小学75所,校均小学生78名。其中:100人以上的小学27所,占30.7%;51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学校13所,占14.8%;26人以上50人以下的学校18所,占20.5%;25人以下的学校30所,占34%。
二、学校布局调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十五”以来,我县已针对农村中小学布局不合理的情况,撤并了30余所规模小、与相邻学校路途较近的学校,组建了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全县整体办学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由于县内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农村学校现状仍然是规模小、点多面广、教育资源分散。教育发展当中存在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必须在学校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当中进行解决。
(一)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满足人民群众享受公平教育需求的迫切需要。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目前以村为单位以及“小而全”的办学格局已受到城镇化和计划生育后学龄儿童逐年减少的冲击。农村学生追求高质量教育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大量生源流向县城学校,造成县城教育资源十分紧张、农村学校资源得不到充分有效利用的局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中,县城学校只占全县学校总数的5.9%,而学生却占学生总数的53.4%。农村学校占学校总数的94%,而学生只占学生总数的56.6%。农村小学大部分地处高山沟脑、交
通不便的地方,与中心学校或规模较大学校的路程在4-10公里之间,英语、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无法开设,教研活动无法开展,课程改革无法有效实施,山区孩子与县城孩子无法享受同等的教育条件。如果对我县中小学布局不进行调整,则无法实现城乡公平教育的愿望。
(二)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优化教师资源,弥补教师资源不足的迫切需要。按照2005年省编委核定的教职工数计算,全县超编275名,但由于我县农村学校规模小,点多、面广、线长,造成教师编制不足,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教师工作超负荷,阻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有教师的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得不到根本解决。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教师超编、专业结构不合理、超负荷工作等问题将得到解决;合理的学校布局将为教师队伍培训提供空间,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为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中小学布局调整是解决县城地区教育资源紧缺问题的迫切需要。我县县城地区教育资源十分紧缺,直接影响全县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城地区人口近5万人,随着城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外地到平安经商、置业、居住的人口不断增加。农村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和调整产业结构以来,本县农民进县城务工的人口也不断增加。根据县城规划,“十一五”期间县城地区人口将达到7.5万人,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将达到9千余人。而县城地区仅有一所高级中学、一所初级中学和三所小学。平安一中现有学生2788名、设45个教学班,平均班容量近62人,高中阶段入学率仅为61.7%。平安二中原设计规模24班,现达到44个班,在校初中生2642人、平均班容达60人。三所小学在校学生3985人,平均班容量57.8人,最大班容量达73人。按县城地区现有教育资源,无法满足一大批群众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愿望,新建一所高中、一所初中、一所小学是当务之急。
(四)布局调整是缩小城乡差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县绝大多数学校在农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特别是农村初中服务半径大,学校无食宿条件,学生每天要往返10多公里路。有的地方学生还要翻山越岭,夏天怕雷雨洪水,冬天怕暴雪严寒,家长十分担忧,学校“控辍保学”工作的难度很大,进而影响了全县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可实现标准化建设、规模化办学、规范化管理、高质量教育,使群众享受到公平教育,缩小城乡差别。
(五)布局调整是实现集中投资,公平发展的迫切需要。布局调整后,可使现有的教学设备资源集中配套高效使用,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可缓解财政分散投资办学的压力,将有限的办学资金集中使用,实现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和城乡中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