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的应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激反应的应对
1.2 应对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人们的生活与发展离不开刺激与应激。一般的刺激有利于个体 保持适当压力和精神紧张度,在不影响人们心身健康的前提下,没 有必要刻意预防或回避。人们经历刺激后都会出现应激反应,包括 生理、认知、情绪以及行为等方面,这些反应大多是自然地流露或 表达,反应处在可控范围,人们会很快适应,不会出现问题。然而, 有的心理应激强度大、持续时间长、解决难度大,个体遭遇后反应 强烈,严重影响个体正常的认知活动、情绪和行为的表达,就极易 出现心身健康问题或损害。为了对抗、缓解和摆脱应激引起的身心 紧张状态,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各种应对方式来保护自己, 以减少应激反应造成的有害后果。
应激反应的应对
1.3 应激反应的应对方式及策略 1.应激反应的应对方式问题指向性应对即改现存的人与环境的关系,1)
通过改变个体行为来对抗应激或改变环境来适应应激

(1)调整人格特征,提高抵御挫折的能力。
题 指
(2)事先应对,对可能出现的应激提前做好防备。

(3)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广泛寻求同学、朋友、同事的
应激反应的应对
3)情绪反应
应激发生后,人们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反应,反 应的强弱与刺激强度、个人特点等有关,这是很自然 的,人们无须压抑情绪。情绪应随时间发展向积极方 面发展,若个体情绪与其他心理活动总固结于应激状 态而未发展,就有可能出现情绪问题。过重的情绪反 应也会影响人们的认知活动,包括控制力和判断力等 。因此,个体应合理宣泄情绪,利用社会资源处理情 绪,摆脱情绪干扰,并注意安全。

理解和支持,充分依靠家庭、组织、社会的关心和帮

助。

(4)脱离应激源环境。
应激反应的应对
对应激性情绪或生理性唤醒进行控制,通过调整
情绪来降低应激反应,并维持一个适当的内部状态,
2)
以便较好地处理各种信息。

(1)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减轻焦虑及其他消极情绪
绪 调
的一种方式,是当个体在应激情况下难以做出直接应
应激反应 的应对
应激反应的应对
1.1 应对的概念
应对是机体的一种适应与调整功能,是个体对环境或内在 需求及其冲击所做出的认知性和行为性努力,通过解决问题的 行为策略,消除缓解自己的心身紧张并保持心理平衡的状态。
应对的含义是广泛的,可以说是多维度的。从应激过程来 看,应对活动涉及应对的各个过程,包括应激源、中介调节机 制、应激反应与结果。从应对主体考虑,则涉及个体的心理活 动行为特征及躯体变化。从应对指向来看,针对事件或问题的 应对,称为问题关注性应对,包括事先应对与社会支持;针对 个体情绪反应的应对,称为情绪关注性应对,包括心理防御机 制、重新评价情景、调整放松等。
应激反应的应对
2)认知反应
认知因素是影响应激反应的产生和强弱程度的最 重要因素。强烈的应激刺激由于唤醒水平过高,使个 体产生不良的认知活动,如感知混乱、感知的选择高 度狭窄、不良的自我评价等。因此,个体要充分发挥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认识生活事件与自己的利害 关系,恰当地评估自己对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正确 运用心理防御机制积极地解决问题,从而减轻应激刺 激对心理的影响程度;更要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抗压 力、耐挫性与认知水平。
应激反应的应对
4)行为反应
遇到刺激,伴随认知、情绪反应的紊乱,个体通 常存在行为问题,诸如回避、攻击、兴奋,甚至出现 自伤等行为,也会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应对方式,如吸 烟、饮酒等。因此,应激发生后要关注个体安全,引 导个体调整情绪、稳定行为。
谢谢观看!

对时,由潜意识自动采用的防御性策略。常见的心理

防御机制包括否定作用、退行作用、幻想作用、反向

作用、合理化作用、升华作用、幽默作用、潜抑作用

等。
(2)认知性再评价:通过改变认知将消极评价转化为
积极评价,以降低应激强度。
应激反应的应对
2.应激反应的应对策略
1)生理反应
过强的刺激可导致剧烈的生理反应,比如肌体紧张 、血压升高、心悸心慌、呼吸不畅、内分泌功能紊乱 ,甚至出现心肌梗死、脑血管病等问题。因此,人们 应回避过强应激刺激并远离应激源,以减轻刺激对自 己的影响。老年人若有潜在疾病、情绪易波动更要认 识到应激对身心的影响,保持乐观的态度、心胸宽广 ,正确评价自己,平衡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