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09.02.05•【文号】国能局科技〔2009〕52号•【施行日期】2009.02.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能源标准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的通知国能局科技〔2009〕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能源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行业标准化管理机构,能源领域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为规范能源领域标准化管理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及其他相关管理办法,结合能源领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一、《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二、《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三、《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国家能源局二○○九年二月五日附件一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能源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三定”通知)及其他相关管理办法,结合能源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根据“三定”通知,本办法所定义的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工作包括下列范围:(一)石油;(二)天然气;(三)煤炭;(四)煤层气(煤矿瓦斯);(五)电力(常规电力);(六)燃料(炼油、煤制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七)核电;(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九)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能源装备。
第三条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组织能源领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指导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
陕西省节能相关法律法规
一、通用法律法规及政策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3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4 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5 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6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7 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8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9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10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11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12 节能中长期规划13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14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指标计划的批复15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16 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二、节约措施1 财政部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的通知2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3 关于公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4 公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二批)5 关于印发《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6 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的通知7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8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一批)9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10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11 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12 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13 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14 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15 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16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17 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19 关于印发《建设部节能省地型建筑推广应用技术目录》的通知20 关于实施《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的通知21 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22 煤炭工业部节约能源监测管理办法23 化工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办法24 化工系统节约用水管理规定25 机械工业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26 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办法27 建材工业节约原材料管理办法28 交通部关于发布《交通行业能源利用监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29 民用航空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30 民用航空企业节能管理考核暂行办法31 铁道部能源监察工作办法32 医药工业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办法(试行)33 医药行业实施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办法3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35 关于印发《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36 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37 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38 关于印发《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意见》的通知3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禁止违规建设13.5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的通知40 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41 煤炭工业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42 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关于印发《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政策要点》的通知43 商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能委关于废润滑油回收再生的暂行规定44 商业部、国家经委、国家能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修订《关于废润滑油回收再生的暂行规定》有关条文的通知45 关于印发《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的通知46 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通知4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通知48 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49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50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51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的通知52 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53 关于印发《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54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55 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56 关于印发《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5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58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若干意见的通知三、相关制度1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4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5 关于公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的通知6 公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7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四、税收与基金1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2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3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4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管理暂行规定5 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 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7 关于发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财税扶持政策的实施意见五、地方法规1 陕西省墙体材料革新与节能建筑管理办法2 陕西省节约用水办法3 陕西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4 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5 陕西省建筑节能条例。
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汇编
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汇编目录目录 (1)第一篇能源法律法规 (19)第一章自然资源法律 (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正) (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5年6月18日颁布2002年12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2号) (1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正) (27)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 (3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 (4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5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9)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正) (64)第二章煤炭法律法规 (74)2.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74)2.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79)2.3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89)2.4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92)2.5乡镇煤矿管理条例 (99)2.6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102)2.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109)2.8 煤炭行政处罚办法 (117)(煤炭工业部1997年5月19日颁布煤炭工业部令第1号) (117)2.9 煤炭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 (120)2.10开办煤矿企业审批办法 (12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124)第三章电力法律法规 (129)3.1电力监管条例 (129)3.2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133)3.3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140)3.4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 (144)3.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46)3.6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153)3.7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161)3.8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164)3.9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167) 3.10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170)3.11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175)3.12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179)第四章石油、天然气法律法规 (183)4.1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 (183)4.2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 (188)4.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1)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修正) (196) 第五章核电法律法规 (200)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 (200)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 (218)5.3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220)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 (226)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230)第六章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 (234)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34)6.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38)第七章环境保护法律 (243)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43)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51)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56)7.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64)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正) (268)7.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 (277)7.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正) (284)第二篇能源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297)第一章主要相关法律 (29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97)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31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 (31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34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正) (352)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修正) (362)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367)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37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 (375)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378)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83)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391)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397)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04)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08)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419)第二章主要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430)2.1 规划计划 (430)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430)2.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453)2.1.3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462)2.2 资源管理及利用 (468)2.2.1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468)2.2.2 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471)2.2.3 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政处罚办法 (473)2.2.4 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 (478)2.2.5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 (480)2.2.6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486)2.2.7 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491)2.2.8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494)2.2.9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 (497)2.2.10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500)2.2.11 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意见 (508)2.2.12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511)2.2.13 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 (516)2.2.14 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 (522)2.2.15 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 (525)2.2.16 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程序的规定 (529)2.2.17 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 (530)2.2.18 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若干规定 (532)2.2.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533)2.2.20 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 (538)2.2.21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 (540)2.2.22 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542)2.2.23 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543)2.2.24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548)2.2.25 关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与新建和扩建工程实行“三同时”的若干规定 (550)2.2.26 关于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552)2.2.27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1996年修订) (554)2.2.28 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 (558)2.2.29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 (561)2.2.30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563)2.2.31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 (567)2.3 投资管理 (567)2.3.1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567)2.3.2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4年修订) (588)2.3.3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599)2.3.4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608)2.3.5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 (612)2.3.6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 (615)2.3.7 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618)2.3.8 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 (619)2.3.9 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任务的咨询机构名单(621)2.3.10 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 (623)2.3.11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629)2.3.12 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的有关具体事项公告 (634)2.3.13 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634)2.3.14 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640)2.3.15 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试行)(644)2.3.16 关于改进和完善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645)2.3.17 关于审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有关规定(暂行) (646)2.3.18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党政机关等建设项目管理和投资概算控制的通知 (647)2.3.19 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贴息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649)2.3.20 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652)2.3.21 关于切实加强政府投资计划项目代建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655)2.3.22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 (657)2.4 工程建设 (659)2.4.1 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 (659)2.4.2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663)2.4.3 关于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的规定 (665)2.4.4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 (666)2.4.5 重大建设项目违规问题举报办法(试行) (669)2.4.6 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的通知 (672)2.4.7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673)2.4.8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675)2.4.9 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 (678)2.4.10 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 (680)2.4.11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 (682)2.4.12 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685)2.4.13 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689)2.4.14 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690)2.4.15 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 (692)2.4.16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 (699)2.4.17 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招标代理企业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理办法 (701)2.4.18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702)2.4.19 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 (716)2.4.20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724)2.5 节约能源 (734)2.5.1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 (734)2.5.2 乡村集体工业企业节能管理暂行规定 (738)2.5.3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741)2.5.4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744)2.5.5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 (747)2.5.6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 (753)2.5.7 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 (758)2.5.8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761)2.5.9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764)2.5.10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765)2.5.11 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777)2.5.12 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 (780)2.5.13 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 (780)2.5.14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782)2.5.15 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 (785)2.5.16 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 (786)2.5.17 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 (787)2.5.18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综合利用部分) (789)2.6 环境保护 (789)2.6.1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789)2.6.2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796)2.6.3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799)2.6.4 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 (801)2.6.5 公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805)2.6.6 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 (819)2.6.7 公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二批) (822)2.6.8 关于公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833)2.6.9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834)2.6.10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845)2.6.11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850)2.6.12 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的意见 (853)2.6.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2005年修订)(856)2.6.14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 (863)2.6.15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869)2.6.16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 (876)2.6.1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883)2.6.18 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885)2.6.19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889)2.6.2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892)2.6.21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897)2.6.22 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902)2.7 标准规范 (904)2.7.1 93项电力、石化、黑色冶金、物流、制药装备、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 (904)2.7.2 103项机械、煤炭、石化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904)2.7.3 204项石油天然气、汽车、黑色冶金、轻工、锅炉压力容器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和1项锅炉压力容器行业标准修改单 (905)2.7.4 废止181项黑色冶金、电力、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905)2.7.5 159项轻工、机械、煤炭、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 9052.7.6 265项建材、电力、机械、煤炭、黑色冶金、制药装备、物流、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 (906)2.7.7 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 (906)2.7.8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915)2.7.9 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 (918)2.7.10 发布三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921)2.7.11 建设部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922)2.7.12 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的若干意见 (925)2.7.13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926)2.7.14 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928)2.7.15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932)2.7.16 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939)2.7.17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942)2.7.18 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 (945)2.7.19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947)2.8 财金税费 (952)2.8.1 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952)2.8.2 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 (960)2.8.3 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963)2.8.4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966)2.8.5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972)2.8.6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977)2.8.7 关于简化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982)2.8.8 关于完善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983)2.8.9 关于进一步深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985)2.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987)2.8.11 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992)2.8.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994)2.8.13 关于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问题的通知 (999)2.8.14 关于中央级基本建设经营性基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实施办法 . 10002.8.15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管理暂行规定 (1002)2.8.16 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1003)2.8.17 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 (1005)2.8.18 关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收费的通知 (1008)2.8.19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1009)2.8.20 关于取消部分建设项目收费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收费管理的通知 (1012)2.8.21 关于土地价格评估收费的通知 (1014)2.8.22 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 (1016)2.8.23 关于修改《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的决定 (1017)2.8.24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1017)2.8.25 关于发布能源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 (1021)2.8.26 关于落实国务院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1021)2.8.27 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 (1024)2.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1025)2.8.29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1029)2.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1031)2.8.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1035)2.8.32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1038)2.8.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1039)2.8.34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的若干补充规定 (1041)2.8.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 (1043)2.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1057)2.8.37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1059)2.8.38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1060)2.8.39 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 (1062)2.8.40 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1063)2.8.41 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管理办法 (1067)2.8.42 价格鉴证师注册管理办法 (1071)2.8.43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 (1073)2.8.44 非常时期落实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暂行办法 (1076)2.8.45 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 (1078)2.8.46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1079)2.8.47 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 (1083)2.8.48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 (1086)2.8.49 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 (1088)2.8.50 关于公布价格听证目录的通知 (1090)第三篇煤炭政策文件 (1092)第一章体制机制 (1092)1.1 关于省级煤炭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监察局的通知 (1092)1.2 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工作要点的通知(1092)1.3 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099)1.4 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79号文件精神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指导意见 (1105)1.5 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 (1108)1.6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1109)1.7 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1112)1.8 关于煤炭行业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若干意见 (1114)1.9 煤炭工业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暂行规定 (1118)1.10 全民所有制煤炭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1121)第二章行业管理 (1128)2.1 关于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问题的通知 .. 11282.2 关于清理规范焦炭行业的若干意见 (1129)2.3 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1132)2.4 关于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有关问题的通知 (1134)2.5 关于加强行业管理的意见 (1135)2.6 开办煤矿企业审批办法 (1137)2.7 煤炭物资行业管理办法 (1141)2.8 关于煤炭企业构建“三个一”格局实行“三条线”管理的若干意见 (1144)2.9 关于加强煤管局对部直管矿务局行业管理的通知 (1146)2.10 国有重点煤矿关停矿井管理暂行规定 (1147)2.11 关于乡镇煤矿实行行业管理的通知 (1149)第三章规划计划 (1149)3.1 关于设立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的公告 (1149)3.2 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1155)3.3 关于规范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1157)3.4 煤炭工业“十五”规划 (1159)3.5 煤炭工业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6~2010年) (1167)第四章勘探开采 (1172)4.1 关于做好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1172)4.2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规定 (1174)4.3 关于煤层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177)4.4 煤层气勘探开发管理暂行规定 (1178)第五章工程建设 (1182)5.1 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182)5.2 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评审办法 (1185)5.3 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1186)5.4 部级优质工程评审管理办法 (1188)5.5 煤炭建设项目设备成套监督管理规定 (1190)5.6 煤炭工业建设塔式起重机、矿井金属井架拆装管理暂行规定(1191)5.7 煤矿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暂行办法 (1194)5.8 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197)5.9 煤炭工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实施办法 (1198)5.10 煤炭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1201)5.11 煤炭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1205)5.12 煤炭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1212)5.13 煤炭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 (1215)第六章生产管理 (1219)6.1 全国实施关闭与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名单(第一批)(1219)6.2 关于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的紧急通知(1219)6.3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1223)6.4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1224)6.5 煤炭生产许可证资格审查专家管理暂行办法 (1226)6.6 整顿煤炭经营秩序工作验收办法 (1228)6.7 关于加强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1230)6.8 关于深入开展依法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工作的通知 (1231)6.9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 (1234)6.10 煤炭生产许可证环境保护年检办法 (1244)6.11 生产矿井水平接续管理办法 (1247)6.12 煤炭生产许可证档案管理规定 (1250)6.13 煤矿企业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办法 (1251)6.14 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254)6.15 建设高产高效露天矿暂行管理办法 (1261)6.16 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 (1263)6.17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法 (1265)第七章经营管理 (1267)7.1 煤炭经营监管办法 (1267)7.2 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 (1272)7.3 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 (1274)7.4 出口煤炭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1275)7.5 煤炭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 (1277)7.6 煤炭经济运行工作暂行规定 (1277)7.7 煤炭经济合同审计实施办法 (1281)7.8 煤炭购销中长期协议管理暂行办法 (1282)7.9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销售管理工作的通知 (1284)7.10 关于民用煤经营企业基本条件的通知 (1285)第八章安全管理 (1285)8.1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信息工作的通知 (1285)8.2 煤矿安全监察档案管理规定 (1286)8.3 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 (1289)8.4 矿山安全监察员管理办法 (1292)8.5 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规则 (1294)8.6 关于煤矿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298) 8.7 矿山企业因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办法 (1299)8.8 煤矿机电放心产品管理办法(试行) (1301)8.9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暂行办法 (1302)8.10 关于加强煤矿爆炸物品管理的通知 (1305)8.11 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 (1306)8.12 煤矿用爆破器材管理规定 (1310)8.13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 (1313)8.14 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 (1316)8.15 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 (1320)8.16 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奖励办法(试行)(1324)8.17 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1326)8.18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 (1331)8.19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实施意见 (1334)8.20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 (1336)8.21 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 (1354)8.22 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 (1357)8.23 关于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通知 (1359)8.24 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 (1361)8.25 关于国有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 (1367)8.26 关于加强瓦斯管理严防重大瓦斯事故的规定 (1368)8.27 关于编制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掘进巷道贯通安全措施计划的若干规定 (1371)8.28 关于加强回采工作面事故多发地点技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1372)8.29 煤矿安全评价导则 (1375)8.30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1386)8.31 关于发布煤矿矿山救护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1388)8.32 关于加强煤矿群众安全工作的规定 (1389)8.33 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奖罚暂行办法 (1392)8.34 乡镇煤矿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合格证实施办法 (1393)8.35 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试行) (1394)第九章综合利用节约与环保 (1404)9.1 关于加快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的通知 (1404)9.2 关于加强煤矸石发电项目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1407)9.3 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1408)9.4 关于加强乡镇煤矿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1410)9.5 煤炭工业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412)9.6 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1413)第十章标准规范 (1415)10.1 关于加强煤炭工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 (1415)10.2 煤炭生产企业技术进步综合评价标准(试行) (1416)10.3 煤炭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通用设计和设计科研管理办法(试行) (1420)10.4 煤炭工业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细则 (1424)10.5 乡镇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1431)10.6 煤炭生产许可证环境保护年检办法 (1433)10.7 中国煤炭分类 (1436)10.8 关于鼓励发展小型热电联产和严格限制凝汽式小火电建设的若干规定 (1440)10.9 火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1442)第十一章科技教育 (1445)11.1 煤炭行业科研创新成果验收鉴定办法(试行) (1445)11.2 关于加强煤炭科技信息、出版工作的通知 (1449)11.3 关于加快煤炭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1450)11.4 煤炭企业技师、高级技师评聘管理办法 (1454)11.5 煤炭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暂行办法 (1458)11.6 煤炭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试行) (1464)11.7 煤炭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评价办法(试行) (1480)11.8 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决定 (1481)11.9 关于加强煤炭工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意见 (1484)11.10 关于煤炭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 (1485)第十二章劳动保障 (1487)12.1 关于完善煤矿农民轮换工制度若干政策性意见的通知 (1487)12.2 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管理试行办法 (1487)12.3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制度的意见 148912.4 煤炭行业住房公积金暂行管理办法 (1492)12.5 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1493)12.6 《煤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行方案》实施细则(1497)12.7 煤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1503)12.8 关于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及加快煤炭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通知 (1505)第十三章价格税费 (1506)13.1 关于煤炭资源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1506)13.2 关于对煤炭调整税率后征税及退还问题的通知 (1507)13.3 乡镇煤矿维简费暂行管理办法 (1508)13.4 关于煤炭生产资格审查费标准的通知 (1509)13.5 关于对电煤实行国家指导价格的通知 (1509)13.6 关于外国石油公司参与煤层气开采所适用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1510)13.7 关于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 (1511)13.8 关于出口煤炭有关退(免)税问题的通知 (1511)13.9 关于煤层气勘探开发作业项目进口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规定 (1512)13.10 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1513)13.11 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 (1514)13.12 印发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1515)13.13 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 (1518)。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数据局,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4.10.18•【文号】发改能源〔2024〕1537号•【施行日期】2024.10.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能源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2024〕15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交通运输厅(局、委)、能源局、数据管理部门,国家能源局各派出机构: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就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制定意见如下。
一、总体要求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坚持统筹谋划、安全替代,正确处理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破”与“立”的关系,源网荷储一体推进,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供需统筹、有序替代,统筹可再生能源供给与重点领域绿色能源消费,加快推进增量替代,稳步扩大存量替代,稳妥推动可再生能源有序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协同融合、多元替代,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工业、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融合替代,经济高效推进发电、供热、制气、制氢多元发展和替代;科技引领、创新替代,大力推动新技术攻关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
“十四五”重点领域可再生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1亿吨标煤以上。
“十五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建设信息》
【年(卷),期】2002(000)270
【摘要】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推动全社会开展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总页数】3页(P14-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
【相关文献】
1.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J],
2.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续一) [J], 国家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司
3.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J],
4.江西省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J], 江西省经贸委
5.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摘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
护环 境 基 本 国策 和 中 华 人 民共 和 国 《 约 能 源 法 》 节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积 极 推 进 建筑 节 能 ,有 利 于改 善
再生 能 源在 建筑 中 的利 用 ;以及 新 型建 筑 墙 体 材 料
的 推广应 用 工作 。
人 民生活 和工 作 环境 ,保证 圈民经 济持 续稳 定 发展 , 减 轻大 气 污染 ,减 少 温 室 气 体 排 放 ,缓 解 地 球 变 暖
立 了相 应机 构 ,建 筑 节 能 的组 织 管理 得 到 了加 强 。
间 ,在一 些城 市 开展 了建 筑 供 热计 量 收 费 体 制 改 革
的试验 ,还 扩 大到 建 造 了一 些 公 共 建 筑 节 能 试 点 和 既有 住宅 进行 了示范 节能 改 造 。 4 .建筑 节 能 的技 术 研 究 与 开 发 取 得 明显 进 展 。 通 过 实施 国家 “ 五 ” 建 筑节 能科 技 攻 关 项 目、城 九 市 供热 采 暖温 度控 制 与 计 量 技 术 国 家技 术 创 新 项 目 等 一大 批科 技 攻 关 、技 术 开发 项 目。外 墙 外 保 温 技 术取 得 突破 性进 展 ;新 型 高 效 节 能 窗 的 水 平 大 大 提 高 ;供 热采 暖 温 度 控 制 与 计 量 技 术 取 得 明显 进 展 ; 太 阳能 在建 筑 中应 用 的技 术有 了长 足进 步 。 5 .建筑 节 能标 准 化工 作 得 到 加 强 。 “ 五 ”期 九
要》 、国家计委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 划 能 源发展 重 点专 项规 划》 ,结 合 国家 经 贸委 《 能源
节 约 与资 源综 合利 用 “ 五 ” 规 划》 《 能 源 和 可 十 、 新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11.15•【文号】国土资发[2011]184号•【施行日期】2011.11.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1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各有关单位,部机关各司局:为贯彻落实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增强资源保障能力,部组织制定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二○一一年十一月十五日附件: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国土资源部二0一一年十二月目录一、现状与形势(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取得明显进展(二)我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潜力巨大(三)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面临新的挑战二、总体要求与规划目标(一)总体要求(二)规划目标(三)重点领域三、全面调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及潜力(一)重要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现状调查(二)评价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潜力四、大力开展先进适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一)开展节约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攻关(二)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与装备五、加快建设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示范工程(一)建设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二)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六、加快构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长效机制(一)健全完善标准规范体系(二)严格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管理(三)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监管和考核(四)建立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激励引导机制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一)强化规划实施责任机制(二)健全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配套支持政策(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四)提高全民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意识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加强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全面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水平,加快转变矿业发展方式,立足国内提高资源保障能力,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的有关要求,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矿产资源规划( 2008~2015年)》,制定《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需求侧管理的主导:政府
33我国的电价ຫໍສະໝຸດ 平电价水平总体偏低 。 电价水平同其他能源价格水平相比
较低。 居民生活电价偏低。 峰谷电价比偏小。 执行分时电价的电量比例较低。
34
财税政策
DSM专项资金 DSM税收政策 奖励政策 培育节能市场
35
诱导手段
(一)技术手段
(二)行政手段
1.组织体系建设
2.扶持和推进示范项目实施
件 四、制定相关的配套措施 五、各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办法
22
需求侧管理逐步纳入国家专项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 首次将节能及能源的合理利用上升到国家经 济发展长远战略方针的高度,同时,对节能 管理机构的组织体系、国家鼓励的重点节能 技术类型及重点用能用户的节能责任、违规 的高耗能行业用能的法律责任进行了系统范, 为后续电力行业相关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也成为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展的重要依据。
23
需求侧管理逐步纳入国家专项法规
《节约用电管理办法》 (2000) 作为《节约能源法》具体落实的配套政策, 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做了明确的深化定义,不 但明确将需求侧管理作为电力规划、综合资 源规划的包含内容,而且还提出了国家鼓励 和推广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这极大地推 动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开展。
政府
42
IRP与IRSP的异同
32
综合资源规划 (IRP)
注重微观;
综合资源战略规划 (IRSP)
注重宏观;
关注重点
电力企业根据其电力需 政府制定各时期不同类
求 及 可 行的 DSM 项 目预 型发电机组(如煤电、
测,提出其发电装机进 气电、水电、核电、风
度 、 生 产 模 拟 , 并 制 定 电等)及EPP的总体规模、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国家合同能源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1.法律部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通过,2007年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8年颁布,2009年实施;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法规、政策性文件部分1)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财政奖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2010年10月19日)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2010年8月9日)3)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需求及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2010年6月29日)4)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印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0年6月3日)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10年4月2日);6)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09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检查的通报(2010年3月30日);7)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2010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的通知(2010年3月18日);8)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2010年3月14日);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2010年重点工作的通知(2010年2月10日);1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进一步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意见(2010年2月2日);1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试行)的通知(2009年12月31日);1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2009年12月1日);1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校园建筑节能监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及有关管理办法的通知(2009年10月15日);1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关于召开“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的通知(2009年10月9日);15)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关于印发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2009年9月22日);16)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9月19日);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9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2009年7月19日);18)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年7月6日);1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关于贯彻实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通知(2008年12月4日);20)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务系统深入开展节能行动和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2008年11月7日);21)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路交通节能中长期规划纲要的通知(2008年09月23日);22)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法制办关于贯彻实施《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的通知(2008年9月16日);2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2008年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意见(2008年9月5日);24)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008年8月1日);25)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2008年8月1日);2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安排的通知(2008年7月15日);27)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民用建筑供热计量管理办法》的通知(2008年6月10日);28)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2008年5月21日);29)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的通知(2008年5月13日);30)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7年全国建设领域节能减排专项监督检查建筑节能工作检查报告》的通知(2008年4月14日);31)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7年12月28日);32)财政部关于印发《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7年12月20日);33)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2007年10月24日);34)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2007年10月23日);35)国务院关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2007年8月26日);36)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2007年7月3日);37)建设部关于印发《建设部关于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007年6月26日);38)商务部关于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的通知(2007年6月4日);39)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通知(2007年6月3日);4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的通知(2007年6月1日);41)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5月23日);42)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关于印发《建设部科技司200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2007年3月30日);43)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2006年9月15日);44)建设部科学技术司关于发布“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建筑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三个重大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2006年9月13日);45)建设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应用的实施意见(2006年8月25日);46)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年8月6日);4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等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2006年7月25日);48)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十一五”城市绿色照明工程规划纲要》的通知(2006年7月4日);49)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006年4月7日);5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3月14日);5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等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2006年2月14日);5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2005年7月8日);53)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2005年6月27日);54)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2004年11月23日);55)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2004年11月10日);5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2004年4月1日);57)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2001年10月12日);58)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的通知(2001年10月10日);59)国家经贸委、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建设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国绿色照明工程”的意见(2000年3月16日)。
新能源知识多选题答案
1、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确立的新能源发展政策包括 A B D E ;答案在3页A. 因地制宜B. 多能互补C. 节约能源D. 综合利用E. 讲求效益2、关于风的形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C D E ; 答案在84页A. 地面各处上空空气稀薄程度存在差异B. 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C.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D. 各地气压存在差异E. 高压空气在水平方向向低压地区流动3 、以下 A B C D 文件与减少碳排放相关; 答案在21页此题答案不确定是否正确A. 里约宣言B. 21世纪议程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 京都议定书4、目前,在我国取得成功的生物农业技术大多具有A B C E 的特点; 答案在237页A. 高技术含量B. 高资源利用效率C. 减少污染排放D. 低经济附加值E. 劳动密集型5、并网光伏供电系统作为一种分散式发电系统,对传统的集中供电系统的电网会产生 C D 等不良影响;答案在48页A. 电流不稳B. 热能流失C. 谐波污染D. 孤岛效应E. 维护成本高6、海洋能的主要形式有 A B C;答案在34页A. 潮汐B. 波浪C. 盐度梯度D. 洋流E. 辐射7、发展新能源技术装备和产业体系建设措施有A B C D ; 答案在27——29页A. 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建设B.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C. 制定和健全新能源发电设备、并网等产品和技术标准D. 建立完善的新能源产业监测体系8、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 A B C D 等; 答案在130页A. 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B. 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C. 垃圾焚烧发电D. 沼气发电E. 页岩气发电9、以下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文件是 A B C D 答案在21页此题答案不确定是否正确A. 我们的未来B. 里约宣言C. 二十一世纪议程D. 京都议定书E. 赫尔辛基宣言10、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着作中总结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发现A B C 的出现与结合,预示着重大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答案早200页A. 新型能源系统B. 新型交通C. 新型通信技术D. 新型工业技术 E. 新型农业技术11、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包括 A B C D ; 答案在127页A. 炉灶燃烧B. 锅炉燃烧C. 垃圾焚烧D. 固体燃料燃烧E. 气体燃烧12、以下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有 A C ; 答案在8页A. 新能源B. 计算机C. 新能源汽车D. 高铁13、生物制氢过程可分为 B D ; 答案在130页A. 有氧光合制氢B. 厌氧光合制氢C. 有氧发酵制氢D. 厌氧发酵制氢E. 光合发酵制氢14、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包括 A B C D ; 答案在40页A. 太阳能建筑B. 太阳能热水器C. 太阳灶D. 阳光温室大棚E. 光伏发电15、采用实时电价的优缺点包括 B D ;答案在189页A、. 形成市民可随意投资的电力市场 B. 能够根据供电和用电的状况实时调整供需关系C. 强制民众进行电能存储D. 提高电力系统的防灾抗灾能力E. 不能利用新能源16、我国电网调度实现了基于“三华”电网统一模型的实时数据采集和展示,这里的三华是指A B D ;答案在183页A. 华北B. 华中C. 华南D. 华东E. 华西17、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学习新能源知识重要性体现在 A B CD ;答案在6页A. 了解世界格局的新变化B. 明确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向C. 增加新能源领域的知识储备D. 找到自身工作与新能源的结合点18、我国新能源政策还存在问题包括 A B D E ; 答案在23——24页A. 统计报告及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B. 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激励体系尚未形成C. 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成熟D. 新能源产业财税及投融资政策还没有体系化E. 管理体系和市场机制不适应新能源规模化发展需要19、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特点是 A B C D ; 答案在76——77页A. 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要素,产业发展国际化程度高B. 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形成自主特色产业体系C. 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光伏发电成本下降D. 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有效提高区域竞争力E. 节能减排成效尚需提高,资源利用率低20、我国生物质能技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A B C D ; 答案在132——133页A. 生物燃气制备与高效利用B. 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制备C. 成型燃料标准化成套化生产D. 高生物量能源植物培育21、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的电力电子装置主要有 B C D E 等; 答案在178页A. 并联电容器B. 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C. 静止同步补偿器D.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E. 统一潮流控制器22、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A B C D ; 答案在70页A. 硅提纯B. 硅锭/硅片生产C. 光伏电池制作D. 光伏电池组件制作E. 聚光镜制作23、生物柴油主要来源于 A B D 等; 答案在148页此题答案不确定是否正确A. 大豆B. 油菜籽C. 棕榈D. 麻疯树E. 玉米:24、完善新能源补贴和财税金融政策措施有 A B C D ; 答案在29——30页A. 优化新能源财政补贴B. 完善新能源税收政策C. 构建新能源金融政策D. 设立新能源发展基金25、 2011年底开始,B C 等国家或区域对我国展开“光伏双反”; 答案在78页A. 澳大利亚B. 欧盟C. 美国D. 东盟26、21世纪初,我国新能源政策的侧重点转变为 A B C ; 答案在8页A. 坚持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和多元化发展;B.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C. 努力构建稳定、清洁、经济的能源供应体系D. 以电力为中心E. 大力发展火电27、智能变电站,是在数字化变电站技术基础上,在软件、系统层面进行高级应用全面提升,实现对电网A B C D的新一代变电站;答案在180页A. 实时自动控制B. 智能调节C. 在线分析决策D. 协同互动E. 智能配电28、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A D E 三大部分组成; 答案在46页A. 太阳能电池板组件B. 集热器C. 分配回路D. 控制器E. 逆变器29、生物质热解气化根据技术路线的不同,可以产生 B C ; 答案在128页A. 无热值气B. 低热值气C. 中热值气D. 高热值气E. 超高热值气30、近50年来,中国主要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出现了明显变化;A B 地区干旱趋重,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南地区洪涝加重; 答案在228页A. 华北B. 东北C. 西北D. 西南E. 华南31、特高压输电优点有 A B C D ; 答案在166页A. 低成本B. 电网结构简化C. 短路电流小D. 占用空间小32、A B 等科学家分别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不同表述; 答案在194页A. 克劳修斯B. 开尔文C. 牛顿D. 爱因斯坦33、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 A C D E ; 答案在70页A. 硅提纯和硅锭/硅片生产B. 光热发电聚光镜C. 光伏电池制作D. 光伏电池组件制作E. 部件和系统集成34、2001年,国家经贸委制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指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的目标是A C D ;答案在5页A. 新能源企业规模化B. 新能源产品国际化C. 新能源产品标准化D. 新能源技术国产化 E. 新能源产业现代化35、相较于碳税,碳市场优势有 ABCD ;此题答案没找到A. 环境有效性B. 成本有效性C. 产业接受性D. 行政可行性36、目前使用的太阳能热水器绝大部分采用 B D 结构形式; 答案在41页A. 空气集热器B. 平板集热器C. 聚集型集热器D. 真空管集热器E. 热泵型集热器37、太阳能的主要应用方式有 C D E ;答案在39页A. 电磁辐射B. 空气对流C. 热利用D. 光热发电E. 光伏发电38、智能电网建成后,将具备 B C D 效益; 答案在172页A. 政治效益B. 节能效益C. 减排效益D. 社会经济效益E. 改革效益39、以下不属于生物质能的有 A B ;答案在126页A. 石油B. 天然气C. 木材D. 粮食E. 动物粪便40、生物质的物化转换技术包括A B E ; 答案在128页A. 干馏技术B. 气化制生物质燃气C. 厌氧发酵制氢D. 固体燃料燃烧E. 热解制生物质油41、大型太阳能供电系统常见的应用形式包括 A C D E ;答案在47页A. 通信B. 家庭供电C. 遥测D. 检测设备电源E. 农村集中供电42、欧洲智能电网建设的驱动因素可以归结为 A B E等方面;答案在163页A. 市场B. 环境C. 人权D. 政治E. 安全与电能质量44、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主要技术分为 A B C D ; 答案在42页A. 槽式B. 塔式C. 碟式斯特林D. 菲涅尔式45、工业上生产氢的方式很多,常见的有 A B C 答案在37页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烧所产生的热转换成的电支分解水制氢A. 水电解制氢B. 煤炭气化制氢C. 重油及天然气水蒸气催化转化制氢D. 煤燃烧产生的热发电支解水制氢E. 天然气然后产生的热发电支解水制氢46、槽式发电使用抛物面长槽型的聚光器和吸热管,主要采用 D E 作为为工作介质; 答案在43页A. 水B. 空气C. 水蒸气D. 合成油E. 熔盐47、以下B C D 能源属于二次能源;答案在1页A. 天然气B. 煤气C. 煤油D. 柴油48、2011年11月14日,国家发改委在北京召开了国家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启动会议,以下 ABCE 省市被确定为首批碳排放交易试点省市; 答案在123页A. 北京B. 上海C. 天津D. 辽宁E. 重庆49、采用实时电价的优缺点包括 B D ; 答案在189页A. 形成市民可随意投资的电力市场B. 能够根据供电和用电的状况实时调整供需关系C. 强制民众进行电能存储D. 提高电力系统的防灾抗灾能力E. 不能利用新能源50、第三次产业革命是建立在 A B 相结合的基础上; 答案在214页A. 新能源B. 互联网C. 新材料D. 生命科学E. 海洋科学51、生物质能的特性包括 A B D ;答案在126——127页A. 可再生性B. 低污染性C. 集中分布性D. 广泛分布性E. 不可再生性5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并网混合供电系统中核心器件是 B D ; 答案在50页A. 集热器B. 控制器C. 蓄热器D. 逆变器E. 收集回路53、中国发展海上风电得天独厚的优势有 A B ; 答案在112页A. 丰富的海上风能资源B.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C. 技术全球最先进D. 掌握核心技术54、相比陆上风力发电,海上风力发电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A B CD ;答案在93页A. 不占土地面积,节约陆地资源B. 海上风速稳定、切变小、能量大C. 海上风不受地形影响,湍流小 D海上风电可直接为海上用户提供能源 E. 造价低55、2012年8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包括了A BC D等几个专题规划;答案在10页A. 水电B. 风电C. 太阳能D. 生物质能E. 煤层气56、从技术与政策角度而言,智能电网存在 A C D 等推动力;答案在170页A. 低碳经济B. 稳定就业C. 科技创新D. 电力体制改革E. 经济效益57、以下 B C D 属于可再生能源; 答案在1页A. 天然气B. 太阳能C. 风能D. 水能E. 煤气58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 C D E 等国家随后公布弃核时间表或宣布弃核答案在36页;A、中国 B. 朝鲜 C. 德国 D. 意大利 E. 瑞士59、从历史上看,美国能源政策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答案在105页A. 美国政府对于旧的、污染性能源技术如煤、石油等的补贴在法律上是永久性的B. 对新的、清洁能源技术的补贴则在法律上一直被限定于短期的、自动到期的政策;C. 反反复复的生产税收信贷给商业环境造成不确定性D. 不确定的能源政策损坏了制造商进行长期投资的准备E. 税收信贷政策对产业发展始终有有效的促进作用;60、风电的优点有 A B C D ;答案在85——86页A. 无温室气体排放B. 运行和维护成本低C. 在陆地上或海上都能建设D. 增加了国家能源生产的多样化61、以下属于世界地热资源主要分布地带的是 B C D E ; 答案在33页A. 东南亚地热田B. 大西洋中脊地热带C.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D. 环太平洋地热带E. 红海、亚丁湾、东非大裂谷地热带62、地球本身就是由A B C D构成的紧密联系的“活球”,但是化石燃料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对其造成了巨大的损害答案在227页A. 气圈B. 水圈C. 岩石圈D. 生物圈E. 人圈63、 A B C 是当今利用太阳能最普及的技术; 答案在40页A.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B. 太阳能集热C. 光—热转化D. 光伏发电E. 空气对流64、“光伏双反”中“双反”是指 A B ; 答案在78页A. 反倾销B. 反补贴C. 反垄断D. 反串谋65、一般不用做生物柴油的原料是 C E 答案在148页A. 大豆B. 油菜籽C. 甘蔗D. 麻疯树E. 玉米66、生物质能所指的生物质包括A B C 答案在126页A. 动物B. 植物C. 微生物D. 石油E. 煤67、世界地热资源主要分布于 A B C D 答案在33页A. 环太平洋地热带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C. 大西洋中脊地热带D. 红海、亚丁湾、东非大裂谷地热带E. 中国68、关于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原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B C 答案在42页A. 利用大规模阵列抛物或碟形镜面收集太阳热能、B. 通过换热装置提供蒸汽C. 结合传统汽轮发电机的工艺从而达到发电目的D. 利用太阳能电池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E. 太阳落山后将不能继续发电69、以下B C D 属于可再生能源答案在1页A. 天然气B. 太阳能C. 风能D. 水能E. 煤气70、电压等级交流 A B C千伏的输电网络不可以称为“特高压电网”答案在175页A. 250B. 500C. 750D. 1000E. 120071、生物质能可转化为常规的A B C 燃料答案在126页A. 固态B. 液态C. 气态D. 等离子态E. 超临界态:72、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最基本元件有A B C D E 答案在46也A. 太阳能电池片B. 单晶硅C. 多晶硅D. 非晶硅E. 铜铟镓硒薄膜电池73、常用的风能储存技术有 A B D E答案在88——89页A. 新型电池储能技术B. 水利蓄能技术C. 涡轮蓄能技术D. 压缩空气蓄能技术E. 氢能存储技术74、国内风能设备制造商挺进全球风能设备制造商前十名的有 B D E 答案在110页A. 大唐集团B. 华锐风电C. 国电集团D. 金风科技E. 东方电气75、有关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简单直流系统,如下说法正确的是A C E 答案在47页A. 系统中的负载为直流负载B. 系统中负载的使用时间有严格要求C. 系统中没有使用蓄电池D. 系统需要控制器E. 系统直接用光伏组件给负载供电76、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包括A B C D 答案在70页A. 硅提纯B. 硅锭/硅片生产C. 光伏电池制作D. 光伏电池组件制作E. 聚光镜制作77、以下A C D 等经济学家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答案在192页A. 马歇尔B. 戴利C. 凯恩斯D. 亚当.斯密78、美国发展智能电网重点在 C D,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注重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服务的提升答案在161页A. 输电侧B. 发电侧C. 配电侧D. 用电侧E. 监控侧79、美国在一些沿海核心区域建立“风电发展区”,这些区域包括A C D E 答案在104页A. 新泽西B. 加利福尼亚C. 德拉维尔D. 马里兰E. 弗吉尼亚80、海洋能的主要利用形式有A B C D 答案在34页A. 潮汐能B. 波浪能C. 海水温差能D. 盐差能E. 热辐射81、塔式系统相对于槽式系统的优势在于 ABCD ; 44页A 省掉了管道传输系统B 热损失小C 系统效率高D 更便于存储热量82、菲涅尔系统是用一组平板镜来取代槽式系统里的抛物面型的曲面镜聚焦,一般采用作为吸热介质44页A 合成油B 水C 空气D 熔盐83、 A B 可以制取燃料乙醇;138页A 甘蔗B 玉米C 萝卜D 白菜84、欧盟为了促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包括了ABCD 等;142页A 配额制度B 高价收购C 投资补贴D 减免税费85、生物质能可转化为常规的 ABC 燃料;126页A 固态B 液态C 气态D 等离子态86、目前我国风能设备中主要靠进口或采购外资产品的关键零部件包括 ACA 变流器 B叶轮 C 主轴轴承D 控制系统89、美国的智能电网计划考虑了与 BC 等地的电力整合答案在162页A 中国 B加拿大 C 墨西哥D 欧盟E 英国90、“云能源”的基本特征是 ABCD 答案在218页A能源生产模式的分布式和共享性 B 能源传输方式的智能化和集成化C 能源传输体系的模块化和合并行化D 能源接入的自由化和标准化E 能源消费的单向式和统一化91、生物乙醇在北美洲和中南美洲占主导地位;答案在135页。
国家经贸委发布七个可持续发展相关规划
要
闻
HI GHLI r S GI r
国家经贸委发布七个可持续发展相关规划
中图分类 号 :3 1 X 2 文献 标识 码 : D 为贯彻落 实党 的十 五届 五中全 会精神 和 “ 十五 ”计 电机 调 速示 范工程 , 色照 明示范工 程 , 层气 资源综合 绿 煤 划纲 要 . 促进 经济 与资 源 、 环境 的协调 发展 , 国家经 贸委 利用 示 范工程 , 区煤矸 石综合 利用示 范工程 , 生矿 矿 共伴 组织 制定 了 《 工业 节水 “ 五” 划 》 《 源节 约 与资源 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 , 十 规 、能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示范 综合 利用 “ 五”规划 》 《 约和 替代燃 料油 “ 五”规 工程 , 约型清 洁型 企业 示范工 程 , 能技术服 务体 系市 十 、节 十 节 节 划》 《 能源 和可 再生能 源产 业 发展 “ 、新 十五 ” 规划 》 《 、 墙 场化 示 范工程 。 体材 料革 新 “ 五 ” 划》 《 十 规 、 散装水 泥发 展 “ 五” 划》 十 规 和《 环保产 业发展 “ 十五 ” 划》 规 等可持续 发 展相 关规划 .
油 10 6 0万 吨 、 品油 5 0万 吨 。 成 0
据 测算 , 节约和 替代 10 万 吨燃 料油 , 60 可相应 增加 煤 炭消 费量 10 50万吨 , 扩大 天然气 消费 4 0亿立方 米 ; 每
主要耗能产品单位综合 能耗有较大幅度降低 ,到 年可节约 外汇 3 美元 ( 0亿 以每 桶原 油 2 5美元 计 ) 。 20 年 , 05 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下降到 08 吨标 工 业节 水 “ 五 ” 划 十 规
发展 重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11•【文号】发改环资〔2021〕1310号•【施行日期】2021.09.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1〕131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年9月11日附件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称能耗双控)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
“十三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能耗双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也存在能源消费总量管理缺乏弹性、能耗双控差别化管理措施偏少等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能耗双控制度,现提出以下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为导向,以建立科学管理制度为手段,以提升基础能力为支撑,强化和完善能耗双控制度,深化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进能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倒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二)工作原则。
能源管理法律法规明细
10
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2006年4月7日
参考
三、政府规划 11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12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 13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14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国务院关于“十一五”期间各地区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 15 低指标计划的批复 16 “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
序号 34 35 36 37 38 39
文件名称 关于印发节能降耗电子信息技术、产品与应用方案推荐目录 的通知 《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 《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2003年修订)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
22 清洁生产审核办法 23 国家发改委2006年 第40号公告 2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五、统计 25 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 26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 六、节能认证 27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28 能源效率标示管理办法
七、能源技术 29 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 30 31 32 33 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 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修改日期 适用条款 参考 参考 参考 参考 参考 参考
2006年10月1日 参考
40
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
八、节能奖励与财税 41 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7年8月10日 参考
42
“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
2006年7节能量审核指南
国家质检总局 国家环保总局 国 管 局 中直管理局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8.10.2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六号•【施行日期】2018.10.26•【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根据2016年7月2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十五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节能管理第三章合理使用与节约能源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节能第三节建筑节能第四节交通运输节能第五节公共机构节能第六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第四章节能技术进步第五章激励措施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本法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第五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节能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编制和实施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年度节能计划。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节能工作。
节能管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要求
节能管理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序号名称发布单位实施时间一.通用性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6.1.1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3.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8.10.16.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7.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十五规划国家经贸委2002.1.108. 节能中长期规划9. 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2006.8.610. 国家发改委关于印发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的通知国家发改委2007.1.511.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2007.5.112.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13.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1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15.节约用电管理办法16.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17. 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18. 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19.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实施方案20.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21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二.行业节能法律法规及政策(一)全民节约1.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3.关于印发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4. 关于印发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5.关于开展节能减排家庭社区行动的通知6.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7.关于在商务领域开展适度包装节约资源项工作的通知8.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二)城市节约1.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2.关于印发《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政策》的通知3.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通知4.关于建设解决型城市园林绿化的通知5.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三)公共机构节能1.公共机构节能条例2.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3.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4.关于印发《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的通知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的通知7.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9.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公示通知10.教育部关于开展减排学校行动的通知11.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12.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试行)13.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四)工业节能1.煤炭工业部节约能源监测管理办法2.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3.化工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办法4.化工系统节约用水管理规定5.机械工业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6.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办法7.建材工业节约原材料管理办法8.医药工业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暂行办法(试行)9.医药行业实施国务院《节约能源管理站行条例》办法10.火力发电厂节约能源规定(试行)11.节约发电调度信息发布办法(试行)(五)建筑节能1.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城市建设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3.建设部建筑节能“十五”计划纲要4.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5.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6.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7.关于印发《建设部节能省地性建筑推广应用技术目录》的通知8.关于实施《节约能源——城市绿色照明示范工程》的通知9.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10.关于印发《民用建筑工程节能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11.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评审办法12.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管理的通知13.建设部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节能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14.关于印发《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15.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16.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技术导则17.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技术导则18.民用建筑节能信息公示办法(六)交通节能1.交通部关于发布《交通行业能源利用监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2.民用航空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3.民用航空企业节能管理考核暂行办法4.铁道部能源监察工作办法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意见的通知6.关于印发《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方案》和《车用乙醇汽油使用试点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7.关于港口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8.公路水路交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的办法三.地方法规及政策(一)北京1.北京市资源综合利用企业(项目)评审办法2.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办法3.关于在本市城近郊区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有关事项的通知4.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5.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等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建设工程用地内与水资源利用的占星规定》的通知6.关于在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大力开展节水节电行动的通知7.北京节约用水办法8.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商业企业电器经营节约用电的通知9.北京市节能监察办法10.北京市“十一五“时期能源发展及节能规划11.北京市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方案12.节能评估中介机构管理办法(试行)13.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试行)14.关于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二)天津市1.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2.天津市墙体材料革新和建筑节能管理规定3.天津市节约用水条例4.关于推进燃煤锅炉改燃和拆除并网工作的实施意见5.天津市节能监督检测管理办法6.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天津市节能监督监测管理办法》的决定7.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天津市天津市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的决定(草案)8.天津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9.天津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和利用能评估和审查管理暂行办法10.关于颁布《天津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11.天津市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备案管理办法(三)河北1.河北省干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管理暂行规定2.河北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3.河北省全社会节约用水若干规定4.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5.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6.关于推广应用节电节水新技术产品的通知7.河北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实施办法8.河北省节能监察办法(四)山西1.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西省实施<城市节约用水管理规定>办法》的决定2.山西省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3.山西省节约能源条例4.山西省建设资源行节约社会行动纲要5.关于山西省关停小火电机组实施方案的通知6.山西省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及奖惩办法7.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8.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9.关于印发山西省建设节约型机关管理和考核办法的通知10.山西省节能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1.山西省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五)内蒙古1.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办法2.关于印发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的通知(六)辽宁1.辽宁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办法2.辽宁省新型墙体材料开发应用管理规定3.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的通知4.辽宁省节约能源条例(七)吉林1.吉林省节约钢材管理办法2.吉林省节约能源实施细则3.吉林省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4.关于修改《吉林省节约能源实施细则》的决定5.吉林省节约能源条例6.关于印发吉林省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7.关于修改《吉林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决定8.吉林省节约用水奖评审管理办法9.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专项检查的通知(八)黑龙江1.黑龙江省节约用电管理暂行规定2.黑龙江农村能源管理规定3.关于印发《黑龙江创建节约型建设行业实施方案的通知4.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5.关于印发黑龙江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九)上海1.上海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2004修正)2.上海市节约能源条例3.关于印发《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节能监察规定(试行)》的通知4.关于印发《上海市有序用电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5.关于要求各级党政机关率先垂范,带头勤俭节约、自觉节能的通知6.上海市建筑节能管理办法7.关于加强本市工业集约用地的指导意见8.关于印发开展“零售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9.关于印发《上海市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10.关于上海市重点用能单位加强节能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11.上海市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十)江苏1.江苏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与推广节能建筑管理规定2.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04年修订)3.江苏省节能监测办法4.关于印发开展资源节约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5.关于在省级机关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意见的通知6.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计量设计规定(暂行0(十一)浙江1.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2.浙江省能源利用监测管理办法3.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4.关于加强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5.浙江省节能工业节水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6.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7.浙江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8.浙江省节约用水办法(十二)安徽1.安徽省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2.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安徽省南公园建设与管理条例》的决定3.关于进一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的通知4.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节能监理工作导则(试行)(十三)福建1.。
江西省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畲 凋∞ 嚣羽 瓤
用技 术 、 泥掺 废 渣技 术 和 粉煤 灰综 合 利用 技术 。 水
取得 了较 好 的效果 。 13 宏观 管理进一步加 强 .
“ 九五” 间 , 期 国家围绕 实施 《 中华人 民共 和国节 约能源法》 和贯彻落实 国务 院《 于进一 步开展资源 关
综合利用 的意 见》 加强 了能 源节 约与综 合利用的管 ,
利用 的重 要性和 迫切性 还 缺乏 足够 的认识 , 在发展
煤 , 中工业 能 源消 耗 770 1 万 t 准煤 。省 内 其 4 .8 标 工业 生产总值 能源消耗逐年下 降 , 19 年 的 58t 由 95 .
标 准煤 下降到 20 年 的 2 8 标准 煤 , 九五 ” 期 00 .6t “ 初
“ 十五” 期间 , 国家把 战略要求节约资 源、 保护环境 ,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 、 环境的关 系。
维普资讯
・
d・
江西能 源
20 () 0 2 3
政 策法 规
解 决资源战略 问题 必须 大力 节 约 能源 , 高 资 提 源利用率 。我 国主要矿 产资源人均 占有量不足世 界 平均水平 的一半 , 特别是石 油资源 , 内石油 开发 和 国
14 存 在 的 主 要 问题 .
“ 九五” 间 , 国家“ 源开发 与节 约 并举 , 期 在 资 把 节约放在 首位 , 高资 源利用 效 率 ” 提 的方针 指 引下 , 我省 能源节 约 与 资 源综 合 利 用 工作 取 得 了一 定 成 绩 , 提高 经济增 长 的质量 和效 益 , 为 缓解 资源 短缺 , 减少环境 污染 , 障全 省经济持续 、 保 快速 、 健康发展 ,
2 面 临 的 形 势 和 任 务
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
编号:_______________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我国合同能源管理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1)2000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通告》,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主管部门发出的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文件。
2)国家经贸委关于印发〈〈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的通知中,提出“引导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的技术服务机制,以克服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中的市场障碍。
”。
(2001 年10月10日)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提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融资担保等新机制。
” 。
(2004年4月1日,)4)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通知,提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克服节能新技术推广的市场障碍,促进节能产业化,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
(2004年11月10日)5)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促进节约用电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于节电工作开展得好、节电效果显著的单位,各地应予以奖励。
(2004年11月23日)6)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2005年6月27日)7)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提出“加快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
”。
(2005年7月8日)8)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等关于加强政府机构节约资源工作的通知,提出“逐步建立政府机构能源管理能力评价体系,鼓励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等方式,聘请节能专业服务机构参与政府机构节能改造,优化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能源知识多选题答案 (2)
1、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确立的新能源发展政策包括( A B D E )。
(答案在3页)A. 因地制宜B. 多能互补C. 节约能源D. 综合利用E. 讲求效益2、关于风的形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 C D E )。
(答案在84页)A. 地面各处上空空气稀薄程度存在差异B. 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C.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D. 各地气压存在差异E. 高压空气在水平方向向低压地区流动3 、以下( A B C D )文件与减少碳排放相关。
*(答案在21页)(此题答案不确定是否正确)A. 《里约宣言》B. 《21世纪议程》C.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D. 《京都议定书》4、目前,在我国取得成功的生物农业技术大多具有(A B C E )的特点。
(答案在237页)A. 高技术含量B. 高资源利用效率C. 减少污染排放D. 低经济附加值E. 劳动密集型5、并网光伏供电系统作为一种分散式发电系统,对传统的集中供电系统的电网会产生(C D )等不良影响。
(答案在48页)A. 电流不稳B. 热能流失C. 谐波污染D. 孤岛效应E. 维护成本高6、海洋能的主要形式有(A B C)。
(答案在34页)A. 潮汐B. 波浪C. 盐度梯度D. 洋流E. 辐射7、发展新能源技术装备和产业体系建设措施有(A B C D )。
答案在(27——29页)A. 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建设B. 建立技术创新体系C. 制定和健全新能源发电设备、并网等产品和技术标准D. 建立完善的新能源产业监测体系8、生物质发电主要包括(A B C D )等。
(答案在130页)A. 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发电B. 农林废弃物气化发电C. 垃圾焚烧发电D. 沼气发电E. 页岩气发电9、以下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文件是(A B C D )*(答案在21页)(此题答案不确定是否正确)A. 《我们的未来》B. 《里约宣言》C. 《二十一世纪议程》D. 《京都议定书》E. 《赫尔辛基宣言》10、杰里米·里夫金在其着作中总结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历史,发现(A B C )的出现与结合,预示着重大经济转型时代的来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矿产资源及其废物的综合利用
废物的循环再利用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 远的战略方针和一项重大的技术经济政策。大力开展废物的 循环再利用,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建立资源节 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
“废物的循环再利用”一般又称为“资源综合利用”,主要包括: 在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共生、伴生矿进行综合开发与合理利
• 矿产资源保护
一是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矿产资源的最优耗竭 ; 二是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乱采滥挖,防止矿产资源的损失、浪费和破坏 ; 三是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全过程控制,将环境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 ; 四是保护矿区生态环境,防止矿山寿命终结时矿区沦为荒芜不毛之地。
二、中国保护矿产资源的有效措施
⑴全国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九五”期间,全国工业“三废” 综合利用产值达1247亿元,利润29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6.4%。 在工业废渣排放量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全国工业废渣的综合利用率由1995年的43%
提高到2000年的52%,年综合利用量达到3.55亿吨。
减少到2000年的5400亿块,累计节能6000万吨标准煤,利用
废渣2亿吨,节约土地近40万亩。
4、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存在的问题
⑴人们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重外延,轻内涵,在发展思路上还没有转到通过存量调整,挖 潜改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务虚多,落实少。“资源 意识”有待加强。法规政策不完善,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在某 些地区难以落实。 ⑵资源回收率低,不易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丢弃现象严重。 据测算,目前我国可以回收而没有回收的再生资源价值达 300-
350亿元。每年约有500万吨左右的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 1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由于我 国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其回收、加工、运输费用高,销售价格低, 致使部分品种回收量减少,与实际生成量相差较大,资源流失严重,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 1.依法保护矿产资源 • 2.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矿产资源
• 3.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全过程环境管理
• 4.开源节流并重,以节流为主
三、矿产资源的开采与区域调配(以山西为例)
1、煤炭产地的地理环境的变化: ⑴开采利用中物质迁移影响: ⑵对经济社会的综合推动作用: ⑶不合理采矿的负面影响: ⑷对负面影响的防治措施:
用
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水(液)、废气、余热、余压等
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 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生 利用 对城市垃圾、农林水产废弃物等其他资源进行综合利用
1、我国固体废物产生情况
中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综合利用情况表
年 度 1997 10.6 45.2 1998 8.0 47.0 1999 7.8 45.6 2000 8.2 45.9 2001 8.87 52.1 2002 9.5 52.0
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 一、基本概念 • 二、中国保护矿产资源的有效措施
一、基本概念
• 矿产资源
指埋藏于地下或分布于地表的、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有用矿物或元素,其 含量达到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矿产。
• 矿产资源的耗竭问题
矿产资源是不可更新资源,由缓慢的地质过程对矿产进行补给的速度与 消耗的速度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而矿产资源正逐年大量消耗,并面临着枯 竭的威胁。这就是矿产资源的耗竭问题。各种矿产资源面临枯竭的时间取决 于其储量与开采量的比率 ( 储量寿期指数 )
废塑料300-400万吨,回收率为15~20%;
废橡胶40多万吨(不含废轮胎),回收率为 47%; 废纸浆1200万吨,占国内纸浆总产量的41%; 利用废纸1综合利用量由1995年的560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6600
万吨,利用率由38%上升到43%;
粉煤灰综合利用量由1995年的5188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7000 万吨,利用率由43%上升到58%。近十年来,全国公用火电 厂粉煤灰综合利用量累计达2.5亿吨,相当于节约土地4万亩, 节约灰场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30亿元人民币。 在墙体材料革新方面,2000年新型墙体砖产量达2100亿块, 占墙体材料砖总量的28%,实心粘土砖由1995年的6300亿块
; ; ; (探索)
2、我国矿产资源的区域调配举例:
北煤南运、晋煤外运、西气东输、南磷北运
1、华北 大同---秦皇岛 新增运煤 到煤炭专 神府—朔州—黄骅港 用海港的 铁路 焦作---兖州---日照
2、在煤 矿附近建 火电站, 将煤炭转 变成电能 输往周边 省市
A F D E G B
(1)“西气东输”主干管道西起轮南油气田,它位于上图中A所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东到B所示的 表示的 上海市 。A处的 塔里木 盆 柴达木 盆地、E处的 四川 盆地与陕甘宁等地的天然气 地、D处的 田,为“西气东输”提供了丰富的气源。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甲烷 ,它是由动、植物残体在隔绝空 气的情况下,经 微生物发酵作用 形成的。 (3)“西气东输”工程深远影响: 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和经济格局,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 化学工业发展;西部地区: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综合利 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钢和有色金属等产品1/3以上的原料来自再生资源。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回收、加工能 力和加工质量均大大提高。
全国已有各类废旧物资回收企业5000多家,回收网点16万个,回收加工厂3000多个,
从业人员140多万人,废旧车船和机械设备拆解能力近千万吨。
3、中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现状
2000年,全国五大类废旧物资的年回收量分别为: 废钢铁3500多万吨,回收率88%; 废有色金属175万吨,回收率为80%;
工业固体废物产量(亿吨) 综合利用率(%)
广东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综合利用情况表
年 度 1997 1998 1772 65.6 1999 1877 64.5 68.48 68.95 2000 2001 2002 2045 74.40 工业固体废物产量(万吨) 1506 综合利用率(%)
2、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产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