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才之路】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综合测试题人民版必修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

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

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

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

【答案】 A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1952年、1956年”,这时中国正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表格中工农业产品产量都在上升,说明B、C两项正确;钢、煤、原油的产量比粮食、棉花的产量上升比例明显要大得多,说明A项错误,D项正确。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

2.中共“八大”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突出反映了我国( )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尖锐

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尖锐

C.社会生产力非常落后

D.经济体制非常陈旧

【答案】 C

【解析】三大改造结束后,主要矛盾的实质就是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3.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阶级结构

③主要矛盾④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 A

【解析】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社会主义公有制占支配地位;剥削阶级不复存在,被改造成了社会主义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以及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对此中共八大有明确的叙述。

4.流行语常常代表社会发展的潮流,下列流行语体现了中国20世纪50年代特征的是( )

A.超英赶美B.效率就是生命

C.摸着石头过河D.造反有理

【答案】 A

【解析】“超英赶美”是20世纪50年代“大跃进”时期的流行语,“效率就是生命”“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时期的流行语,“造反有理”是“文革”时期的流行语。故本题选A。

5.下图为“大跃进”时期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反映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

A.浮夸风B.高指标

C.瞎指挥D.不尊重客观规律

【答案】 D

[解析] “大跃进”是在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的情况下,轰轰烈烈开展的,这也是其主要失误之处,故选D。

6.1958年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后,“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农村的生产关系中已经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的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了人民公社化的弊端,其实质是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选A项。

7.“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共同的惨重教训是( )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答案】 A

【解析】采用排除法,B项是指“文化大革命”,D项是指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三者都符合,但不是其发生的根源。

8.1960年11月14日,中共中央要求各地大规模动员群众,采集和制造代食品。这主要是为了( )

A.引导群众发挥主观能动性B.克服困难以渡过经济难关

C.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D.丰富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

【答案】 B

【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生产力的极大破坏,从而使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的背景不符。

9.下列趋势图,最能显示“文革”期间工农业产值变化的是( )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图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文革”期间周恩来、邓小平的整顿措施使国民经济有所复苏。

10.下列对我国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最恰当的评价是( )

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B.我国依据阶级斗争这一主要矛盾制定方针政策

C.我国政治上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上实行了冒进政策

D.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答案】 D

【解析】考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十年的总体特征。注意时间限定“1956~1966年”,A、B、C三项都是指这段时间曾一度出现的现象,但不代表全部。这段时间虽然出现过挫折,但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11.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有的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来描绘时代背景以抒发美好愿望。下列春联可能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是

( )

A.“共产党恩泽天下,新中国情满未来”

B.“总路线鼓舞人心,大跃进快马加鞭”

C.“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争荣”

D.“五谷丰登将再现,六畜兴旺定有时”

【答案】 C

【解析】“十载寒风浸岁月百春凋谢”是指十年“文革”对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影响;“一朝风雨洗家乡万木峥嵘”是指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因此答案选C。

12.《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这里“消失”的原因应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端B.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D.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实现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集体农业的……消失,这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13.1953年开始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 )

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答案】 A

【解析】B项和D项是指家庭承包责任制;C项是不正确的,二者性质是相同的,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A项表述是二者的共同目的和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14.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改革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 ) A.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形式

【答案】 B

【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C项在当时还未提出,D项不符合题意;农村改革主要是扩大了农民的自主权,这给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的借鉴意义是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