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美术史第三章 康巴服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桑 披 岭 寺
乡城自古就有男女同浴、人蛇共浴的风俗。县境内天然温泉丰富,水流大小不等,出露于高山峡谷 之间,滚滚流水之滨。有的水温高达50余度,而有的则不足20度,可分为老人泉、煮泉、蛇泉、鱼泉等。 乡城温泉多有游蛇出没,或眠于石洞,或盘踞泉边,或藏于泉塘„„大凡有洗浴者前往,它们总会主动让 路,从不伤人,据说也有人蛇共浴的现象发生。相传,在很古老的年代,有一个人患麻疯病,被逐出家门, 他很绝望地来到一处蛇泉进行最后一次沐浴后准备告别人世。于是闭目躺在池中浸泡,突然觉得全身奇痒, 睁眼一看,原来身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满了蛇。不过他并没有感到恐惧,而是虔诚地向天祈祷,保佑平安,后来这人的病 竟奇迹般痊愈了。从此后,四面八方来这里沐浴的人络绎不绝,并把人蛇共浴看作是吉祥的象征。
二、丹巴服饰 嘉绒藏族服饰是整个藏族服饰中 颇具代表性的,服饰多是用氆氇、呢 子、毛料等上品料制作。 女性头戴“巴惹”(即头帕)、四 周绣有彩色丝边图案。姑娘的头帕均 有花绣,边角垂吊有花穗、梳发辫, 中年以上妇女一般不绣花。上身穿长 套装,外着肩披,腰着百褶裙,穿靴 子。发辫上穿戴银饰中嵌有珊瑚、绿 松石等珠宝的头箍。项链多为珠宝和 “嘎乌”,佩戴银质珠宝镶嵌的耳垂 和戒指,手镯多为象牙圈和银镯。腰 两侧悬吊银垂铃,行走时有一片银铃 声,清脆悦耳。 男人头戴金毡帽、狐皮帽或博士 帽,外着长套装(褚巴),顶挂珊瑚珠 串,束腰带,佩腰刀,胸挂“嘎乌”, 手戴戒指、手镯、脚穿藏靴,显得华 贵、富有和庄重。
马 熊 沟 景 区
一、乡城服饰
乡城——“康巴江南”,终年蓝 天白云,到处都是青山绿水。硕曲、 玛依、定曲三条河流穿林过谷,犹如 三根丝线穿起三串珍珠,“乡城”的 名字也是因此而来。“乡城”藏语读 音是“卡称”,意思是“佛珠”。 在康南的乡城、稻城、得荣一带, 由于临近云南纳西族池区,其服饰也 受纳西族服饰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 己独特的风格。乡城女子连衣裙被其 他藏区称为疯装,形成于文成公主进 藏时期,由纳西族妇女穿的齐膝围裙 演变而成。疯装左右胸襟分别镶有红、 黄、绿、藏青、黑、金丝绒,五块三 角形布料,分别代表:福寿、土地、 先知、牲畜、财产。背部嵌一块绣有 吉祥图案的“公热”,一般为绿色; 下连后部有无数褶皱的十字花氇氇尼 彩裙。疯装用料讲究,以手织氇氇为 上品。
乡城县最大的格鲁派寺庙,属于东藏地区最大的格鲁派寺庙之一,巴姆神山脚 下,距县城2公里,该寺是乡城民间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殿堂,属于集思广益的佛教 建筑经典佳作,以宏伟的规模和精细的装修闻名。该寺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在 五世达赖洛桑嘉措的倡导下,由乡城本地高僧若·崩公本洛和五世达赖派遣的蒙古 军官吉布康珠,在原噶举派甲夏寺的原址上统一硕曲河畔不同教派的108座寺院而建。
康巴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是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在我国民族服饰文化中占 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巴藏族服饰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我国藏族世代生活在青藏高原这一特殊的地理单元中,以农牧业生产为主,或 农或牧,或亦牧亦农。相同的生活环境、相同的生产方式、相同的文化传统,决定 了藏族服装基本格调的一致性。 因而,无论是西藏的、安多的、还是康巴的藏族,人们都能从其服装上准确地 辨别其族别。但是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和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使得不同地区的藏族服 装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藏族服饰因其地域特色可划分为西 藏服饰、安多服饰、康巴服饰三大服饰区。这三大服饰内部又形成有若干小的文化 区。仅康巴服饰区来看,它又可以细分为康北农区服饰、康南农区服饰、木雅服饰、 嘉绒服饰、牧区服饰、僧装等六个分支。其中,康北农区服饰的分布主要分布地区 为德格、白玉、新龙、甘孜、炉霍等县的农区。康南农区服饰主要分布在巴塘、乡 城、雅江、稻城、得荣等县的农区。木雅服饰主要分布在道孚、雅江、康定折多山 以西的农区。牧区服饰主要分布在石渠、色达等县以及各县纯牧业区。嘉绒服饰主 要分布在丹巴县及其邻近地区被称着为嘉绒藏族的族群中。僧装则是广大僧侣的专 用服装。
保暖性能好。藏族服饰特别强调保暖性。从其服装的构成来看,各地均以厚重、宽大的长 衫、长袖类服装为主;从其生产原料来看,多以皮、裘,或毛织品制成。藏族服饰的这一特征 是与青藏高原海拔高、冬季长夏季短、气候寒冷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及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生 产方式密切相关的。 实用性强。藏族服装以厚重、宽长、腰带系扎为其基本特征。这种服装的实用性极强,既 能防寒保暖,也便于生产劳动,夜间休息时又能以衣当被。外出放牧或出门远行时,宽长的衣 服在腰带的系扎下,每个人的胸怀又成为一条实用的旅行袋,各种随行小物件皆可装入怀中, 有时甚至将婴儿也放入怀中,一并带走,极为实用。 装饰性强。藏族服装还特别强调装饰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无论男装还是女装,从头 到脚都有不同色彩、形状以及不同图案的装饰,装饰品一般由金、银、侗、玛瑙、翡翠、珊瑚、 松耳石等珍贵材料精工细制而成,给人以古朴庄重、厚实豪放、贵重之感。因而,藏族服装不 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其价格也十分昂贵,一般一套藏族服装的价值少则数万元,多则 数十万元,有的甚至高达百万元。 现代化趋势不断增强。康巴藏族因受汉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影响,其服饰文化也在不断地发 生着变革,现代化趋势不断加强。这种现代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首先,现代汉装、西装在广 大藏族中,特别是在城镇、在青年人当中广泛流行。其二,藏族传统服装也开始现代化、流行 化。最为突出地表现在,藏族女装的风格已开始将传统藏装与现代流行服装、特别是旗袍相融 合,成为一种新式藏装。这种服装不仅保留了藏族服装的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而且又 融入了现代流行服装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因而,不仅在广大 藏族妇女中广泛流行,而且也深受当地汉族及其它民族妇女的喜爱,成为藏区最为流行的服装 之一。
乡城男子一般不留长 发,不做头饰。妇女的头饰 和服饰既复杂,又奇特。刘 海浓密整齐,编发时先将头 发分成两部分,左边编140 条,右边编90条,再用獐子 皮条将其串联成两片,形成 叫 “扎得”的方形,之后 将两鬓角的散发各编成三条 发辫,两耳角上各挂数根珊 瑚枝,脑后挂的"麦异"的饰 物。项链一般戴两圈。胸前 佩戴的称“呷乌”的圆形黄 金装饰品,腰下用二或三根 链从左面挂到前面腰带上, 后面挂一串称“都”“洞勒” 和“衣绒”、“萨邛”的装 饰物。
理塘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 孜藏族自治州西南部的金沙江 与雅砻江之间,距州人民政府 驻地康定285公里,理塘因广袤 无垠的毛垭草坝而得名。藏语 称“勒通”,“勒”意为青铜, “通”意为草坝、地势平坦; 语意为平坦如铜镜似的草坝。 素有“西藏门户”、 “中华高 城”、“雪域圣地”、“草原 明珠”之称,是甘孜州南部地 区重要的物质中转地和商品集 散地。同时,也是南部五县经 济文化和社会服务中心。自古 以来,茶马互市、商贾云集、 是甘孜州南部交通、商贸中心 (亦称康南贸易中心),具有 重要的经济和地理位置。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 孜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贡嘎山 西南,处在雅安、凉山、甘孜 三市州的结合部,九龙是一个 以藏、汉、彝为主体,回、苗、 白、瑶、羌、土家族等十二个 少数民族聚居县,藏、汉、彝 三个主体民族几乎各占三分之 一。九龙县境内山川秀丽,景 色迷人。有洁白如银的皑皑雪 峰、浓密繁茂的原始森林,绚 丽多姿的湖光山色以及种类繁 多的珍禽异兽。神奇美丽、景 色绝佳的旅游避暑胜地——伍 须海,景区面积400多平方公里, 集原始森林、终年雪山、高山 草甸、高原湖泊为一体,牛鼻 子洞、老人峰石林、神女挤奶 峰、溶洞、温泉、十二姊妹峰 等十大景点相映成趣。
“白色藏房”是乡城最为重要的人文品牌,同时也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特有民居。 其藏式建筑独具一格,在平面布局、立体造型、材料选用等方面都有独特考究。乡 城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在康藏地区建筑基 础上,融合了纳西族、汉族等民族建筑艺术特点,形成了与康巴高原其它地区乃至 整个藏区相比都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体系。
丹巴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置县时, 因取丹东,巴底,巴旺三土司音译汉 文首字为县名,故名丹巴。丹巴藏族 系嘉绒支系,即讲藏语方言嘉绒话。 丹巴境内的墨尔多神山是藏区四大神 山之一,自古,人们把墨尔多神山周 围纵横千里之地居住的部族称为“嘉 莫查瓦绒”。“嘉莫查瓦绒”在吐蕃 统治前为东女国,“嘉莫”是指女王, “查瓦绒”是指河谷,合起来即表示 女王河谷农区,后人将“嘉莫查瓦绒” 一词予以简化,取其首尾尔称“嘉 绒”。发源于丹巴的大渡河过去叫 “嘉莫欧曲”,即女王河,是女王的 汗水和泪水汇成的河流。据史书记载, 东女国国王是丹巴美女,其貌举世无 双。现丹巴嘉绒藏族妇女的服饰装束 与史书记载的东女国妇女装束打扮, 依然大同小异。可见,丹巴嘉绒藏族 的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
然 乌 天 浴
马熊沟景区处于大香格里拉旅游圈的腹心地带,海拔3700多米,交通方便,省道217线理 (塘)乡(城)公路穿越整个景区。马熊沟景区是以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为特色,融民俗、休 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马熊沟牧民定居点以上,是大片的高山草场和雪山神湖。春夏 之际,翠绿的草地上,一团团,一簇簇白色苏鲁花和紫色苏鲁花竞相争艳,草滩中间那条清澈 见底的小河唱着欢快的歌儿在一路奔跑,牧场上的牛羊和马儿甩着快乐的尾巴徜徉其间。
四、石渠服饰 在康巴首屈一指,男儿穿 着似雄鹰展翅般宽大矫健的镶 虎豹皮宽边长袍,着红色长袖 衬衣,腰后饰数条彩虹般绚丽 飘撒的五彩腰带,头戴圆柱形 高顶红色丝蔓帽,脚蹬高筒皮 靴,腰插长剑,背挎钢抢,一 派男子汉儿永健刚强、英武潇 洒之态。 女子着装富贵端庄,长袍喜 用紫红色氆氇呢,襟边嵌图案, 以金丝缎条边点缀,着挑红色 长水袖衬衣,头披长辫,头、 颈、胸、腰、耳、腕饰金银珠 玉佩饰,服饰之豪华。
三、理塘服饰 理塘其服饰最贴近 大自然,男子服饰尽显 沉稳雄健、膘悍耿朴、 豪放刚毅的气魄;妇女 装束衬托朴素凝重、温 柔贤淑、风情万种的柔 美。尤其是理塘妇女的 发饰,相传为格萨尔王 妃子“珠姆”路经理塘 时流传,妇女们发辫皆 为块头大小若干条弧形 披于背后,间用彩色丝 线相连并以金银饰饼装 饰,给人以古朴庄重、 厚实豪放之感,极赋地 域特色,在藏区独一无 二。
四川省石渠县,为四 川省内藏区县份之一,位 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 青、藏三省区交界处,距 康定696公里,是四川海拔 最高、面积最大、位置最 边远的县,越过石渠,就 到达了青海省的玉树藏族 自治州。石渠,藏语名 “扎溪卡瓦”,意即雅砻 江源头。石渠系藏语“色 须”译音,以境内建于清 乾隆二十一年(1760)的 黄教寺庙“色须贡巴”而 得名。全县平均海拔逾 4000米。属大陆性季风高 原气候。气温低,日照长 昼夜温差大,无绝对无霜 期。暴风雪为主要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