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研
![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探研](https://img.taocdn.com/s3/m/13f4ad78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04e3f58.png)
张健泉(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涂坊中学,福建长汀366300)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的目的绝不是单单地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智慧与思维的启发,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启发式教学应用于数学教学,能提高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问题思维、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文章介绍启发式教学概念,分析启发式教学的设问技巧,探讨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初中数学;理性思维;问题思维;逻辑思维;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2)18-0118-03作者简介:张健泉(1980-),男,福建长汀人,中学一级教师,从事数学教学与研究。
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启发式问答法”。
“启发式问答法”是苏格拉底创立的理论,其核心思想就是让学生围绕设计的问题寻找答案、积极思考,从而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生成新的智慧。
古代教育家孔子也提出了“学思结合、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学思想。
这充分体现了在学习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揣摩、思考的重要性,只有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才会更具实效性和针对性。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设问技巧1.问题应该设在关键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需要以教学需求和教材特点为依据,将问题设置在关键处。
所设计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体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梳理思维,确定问题思考的方向与问题解决的思路。
教师应重视问题设计的质量,确保问题的设计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具体分析,问题应该设在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学生认知矛盾的交汇处、貌似无疑实则蕴疑处。
这样的问题最具启发性,最具争议性,也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最新教育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8a2493cf12d2af90242e68a.png)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通过巧妙地启发学生,使他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出新的概念和法则。
启发式教学可以使他们具有坚实的基础知识,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于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此学习时学生容易出现消极被动的心态和畏难情绪。
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消极学校为积极学习。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启发式教学在数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1 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1 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研究证明:学生的积极性与兴趣和需要有关。
学生对新颖的东西、运动变化的、有应用价值的、通过努力能学会的东西感兴趣;在启发问题时,教师有意寻找一些既能结合所学知识又能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事物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首先产生兴趣,再转向正题,使整个学习不仅轻松,而且学生也能做到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进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如在讲同类项的概念时,可以先举一个例子:如果一个篮子里有一个苹果,再放入一个苹果就变成两个苹果,若放人的不是苹果,而是一个香蕉或梨子,我们还能说篮子里有两个苹果、两个香蕉或者两个梨吗?显然不能,因为,它们不是同一类。
对此,学生不仅会感兴趣,而且也很容易理解。
1.2 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能力形式和提高的因素之一。
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用启发式教学讲述概念的时候,通过形象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口头语言与图像语言相结合,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综合运用使学生有效的主动获取知识。
教师用启发式呈现教学对象的各种属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观察,在其知识水平上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各种属性进行充分地分化,比较,辨认,概括,从而形成概念。
这样可使学生数学对象的各种特征中,把本质属性抽象出来,从而在分化和比较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思维作用。
浅析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35ee400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58.png)
浅析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
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启发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注重基
础知识的灌输,学生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记住公式和解题步骤即可。
而启发式教学则鼓励学
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合作讨论,通过
探究和实践来深入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共享经验和思考方式。
这种交流与合
作的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交
流和讨论中还能够不断纠正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更多强调机
械记忆和标准答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启发式教学通过让学生
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探索性学习。
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培养自
己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和方法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871d25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dc.png)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学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之一,也是许多学生感到困难的学科。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许多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数学教学。
本文将介绍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原则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概念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和发现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探索式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和创造力。
二、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原则1. 问题导向原则:教师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2. 学生合作原则: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交流和分享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
3. 探究性学习原则:学生通过探索性学习,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4. 实践应用原则: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1. 提供启发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例如,在学习代数时,教师可以提出“如果x=2,求2x+1的值是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
2. 引导学生讨论和合作:学生可以分成小组,共同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交流彼此的思考过程。
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和策略。
3. 探索数学规律: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
例如,在学习几何时,教师可以给出几个几何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4.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的同时,适时地提供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平方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解决与平方根有关的实际问题。
5. 总结和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并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
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7984e8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c.png)
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引言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等方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分享一些实践经验和案例。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 引导学生思考。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情境设置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自主探究问题。
3. 注重学生的发现和总结。
启发式教学法倡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知识的规律和本质,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总结能力。
1. 提出挑战性问题2. 进行情境设置情境设置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设置生动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思维,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放视频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出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语言的美感,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启发式教学法强调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发现规律来学习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布置探究性课题、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观察现象,探究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4. 提倡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实践手段之一。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交流分享,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共同实践等方式,促使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f9d19a6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4.png)
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一、引言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基于探索和实践的教育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问题和发现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二、什么是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行探索和发现。
这种方法不仅注重结果,还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思路,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数学启发式教法在课堂上可以采取一系列策略,如开放性问题提出、角色扮演、模型建立等。
三、数学启发式教法的优势1.培养创造力:数学启发式教法能够激发孩子们对于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寻找新颖解决方案的能力。
2.提升逻辑思维:通过参与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并创造性地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
3.增强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启发式教法鼓励学生多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他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灵活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四、数学启发式教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具体应用1.开放性问题:老师可以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
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规则,让他们分析规则中的模式并进行预测。
2.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
例如,让他们扮演商店老板或顾客,在购物过程中进行价格比较、找零等计算。
3.模型建立:引导学生使用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通过建立图表、图形或模拟实验来研究某个数学概念的变化规律。
五、结论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小学数学教育提供了一种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式。
它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应该积极采用数学启发式教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数学学习体验。
以上就是关于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的文档内容编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539a5be168884868762d6ed.png)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中指出:“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而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改革已进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尤其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启发”有更好认识,如何让启发式教学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谈此观点:1.利用原有知识和能力进行启发式教学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都有其前期基础,后期深化和发展。
给学生必要知识和技能准备是学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所学的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
所谓“降格处理”:①把新知识通过难度下降,使新知识变成相识知识,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②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既感到熟悉,也感到陌生,从而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顺利完成正迁移,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问题。
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引导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再通过约分引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同时启发生生互动思考:①能否直接相加?②怎么计算?让生生独立完成。
点评: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算法的探究过程,利用已有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通分知识学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启发式教学一个数学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启发式教学;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启发引导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要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受到这种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这样激发了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如:教学“有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时,师引导:这里为什么要加上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是0可不可以呢?能否想个办法证明?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究情绪,学生就自觉的议论起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自觉的进行合作研究。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7fba7fa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56.png)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导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和特点数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启发式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提供一系列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数学启发式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 引导性: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通过提问、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
2. 启发性:数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启发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互动性: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数学启发式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主动思考和提问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何用相同的正方形拼出一个大正方形?”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2.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数学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发现数学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主动探索数学规律。
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何用相同的分数表示一个整数?”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分数和整数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问题。
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不规则图形,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面积,并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比较。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数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小学数学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8b421f5e2bd960591c67735.png)
2019年27期┆265智慧课堂小学数学课堂中启发式教学的运用郑 洪摘 要: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老师更应该着重考虑教学方法。
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展开阐述,分析其利弊,并提出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充分调动学生能动性的有效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对学生进行启示开导。
学生在教师的启示开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发现新的知识。
一、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是将抽象的概念,复杂的问题向具体化、简单化的问题转化,小学生应该形成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能够让小学生在数学教学环境下主动思考问题,融入到数学学习的环境下,认真去思考。
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培养,鼓励小学生从兴趣出发,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小学生自己的努力解决数学问题,在启发式教学的带动下,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模式形成,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形成。
2.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主体特征出发,既鼓励小学生的个性优势发挥,不局限于统一的解题思路,重视发掘小学生自身潜在的学习能力。
启发式教学重视对小学生的情感关怀,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很容易在困难面前产生畏惧、困惑,启发式教学能够时刻关注学生情感动态,让小学生时刻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情感熏陶鼓励学生尝试,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自主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启发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善于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总体节奏的把握,帮助学生适应各种类型题目的解答。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随着教学任务的增多,学习难度的增加,数学题型的多变,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启发式教学能够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探寻最适合自身学习习惯的解答方式,保持对于数学解答清晰的思路,在各种题型面前都能够灵活应对,为进行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8cdd998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3.png)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研究引言启发式教学是以教师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总结规律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直接传授知识的模式,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而且,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设计一些简单但富有趣味的数学问题,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合作思考,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思维,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2. 组织探究活动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探索数学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或实验,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数学规律,从而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直接传授知识,而是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导者。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总结规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和总结,从而使他们对数学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启发式教学对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启发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探索数学规律,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参与讨论和合作,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自主探究和总结规律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8835b4db49649b6648d747be.png)
浅谈初中数学启发式教学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自己寻找规律,并有新的发现和创新。
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教师的精心准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让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逐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好启发式教学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口开展启发式教学启发必须结合学生现有的思维能力及知识掌握情况,合理设计思维进程,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启发,达到师生思维水平的协调和谐,防止启而不发。
学生只有在“为什么”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启动,在“怎么办”的情境中思维才开始深入。
如:在讲完《同类项及合并》时,一些教师只结合教材,判断课后哪些是同类项,哪些不是,再怎么样合并同类项。
实际上,我们在讲完同类项知识时,可这样提问启发:生活中大家看到哪些地方存在同类项情形?(学生可能会回答超市里,商店里摆放在一起的生活用品、食品等)教师可再适当启发:现在同学们身边有哪些同类项情形?(学生可能会回答:板凳与板凳,桌子与桌子,书与书,本子与本子等)教师再提这样的问题:50千克与30元为什么不能加在一起?50千克与30千克为什么能够相加?通过这一系列的讨论、交流,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同类项的知识,并且对数学也逐渐有兴趣了。
二、在教学中对不同类型课的启发式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启发方式,把培养学生思维素质溶于启发教学之中。
1.新授课:在新授课的教学时,教师必须真正通晓知识的基本结构,挖掘教学内容的内涵,暴露数学家的思维过程,经历一番科学家发现一个结论的“浓缩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层次、方法、效率,以学生的思维进角色,暴露教师的思维过程,将隐性的思维过程显现。
利用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及知识的新奇性,激发学生思维的欲望,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或给出特例,启发学生归纳出一般结论,或注意变换题目条件,引伸出另外的结论,用学生的脑袋代替老师的嘴巴,当好学生思维的导游。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fff38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89.png)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问题解决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每位优秀数学教师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问题解决教学方法,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行解决。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和问题分析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给学生呈现一系列实际问题的解决步骤和思路,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和解决。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案例,例如游戏规则、比赛得分等,让学生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求解。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探究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疑惑和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互相讨论、观察和实验,最终得出解决方案。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四、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将数学问题转化为游戏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数学游戏,例如数学拼图、数学谜题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同时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实践性教学法实践性教学法是一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实地体验,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建模实验等实践性活动,让他们亲自感受数学的应用。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个性化教学法个性化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兴趣特点,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和策略的教学方法。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f5224330912a21614792946.png)
当然 , 传统教学方法的讲授法也有它的弊端 。 比如 : 我们在 课 堂上关注 知识 容量 的同时也会注意 到学生上 课 的激 情似乎
不 是很高 , 有些学 生甚至 只顾 自己埋头看 书 , 对 教师 的提问也
只有极少 的学生 回答 , 课堂气氛不浓厚 。
值去 掉其结果 又如何 呢? ( 3 ) 令 常数为 O , 其余 不变 , 其 点 的轨迹
接着 , 又用 如下 的解 法 , 原不 等式 可化为 : ( X 2 - 3 X + 2 ) ( ) ( 2 2 X 一 3 )
< 0即 ( ) ( 一 1 ) ( ) ( 一 2 ) ( ) ( 一 3 ) ( ) ( +1 ) < O ,所 以 原 不 等 式 解 集 为 :
2 0 0 8 年,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西 开始 实行 新教 材 改革 , 上饶 一 中使 用 的是
北 师大 版 的新教 材 。通过 对教 材 的充分 分析 , 笔者 发现 此套 教 材 的编撰 是 强调 如何 让 学生 养成 独 立 自主探 究 的学 习 习 惯, 可贵之 处是有 利 于培养学 生 的探究精 神 和创造 性思 维能 力。 但通过课堂实践发现也存在诸多 问题 。 首先 , 它耗 时较 多 , 课堂教学组织 困难 , 与在短时间 内掌握大量数学 知识的学校教 育 目标相矛盾 ; 其次, 这 种教序方法要 求学生有 一定 的知识基
( x + 1 1 ) 哪个正确?
、
多“ 设疑 ” 。 调 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2 ) 若f ( x + 1 ) 是偶 函数 , 则 以下 等式 f ( x + 1 ) - f ( 一 x + 1 ) , f ( x + 1 ) = f f - ( x + 1 ) ) 哪个正确? 通过上述从不同角度或同一角度讨论相似 问题 , 学生对整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95bacf7b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5.png)
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有普适性的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数学不仅有助于培养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灌输式为主,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
而数学启发式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一、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数学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探索的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数学启发式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策略1. 提供情境引导数学启发式教学注重通过情境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故事情节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将数学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探索数学的奥秘。
2.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欲望。
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供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数学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策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数学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让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讨论解题方法,学生可以互相借鉴、交流思想,提高彼此的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数学启发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需要教师有一定的储备和策略。
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学生的学习特点,然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式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数学启发式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数学启发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fff46e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06.png)
学生会工作总结4月份班长工作总结5篇篇1一、引言作为本班的班长,我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肩负着组织、协调、沟通等多项重任,努力推动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我对4月份工作的总结,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期不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二、工作内容1. 组织班级活动在4月份,我积极策划并组织了多项班级活动,包括班级拓展、文化沙龙、学习交流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友谊,还提高了班级凝聚力。
2. 协调师生关系作为班级与学生会之间的桥梁,我积极与各科老师沟通,反馈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及时解决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我还协助学生会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学生会与班级之间的顺畅沟通。
3. 班级管理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班级的纪律和秩序。
同时,我还关注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
4. 反馈与改进我定期收集同学们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反馈的问题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以确保班级工作的持续改进。
三、工作成效1. 班级活动成效显著通过组织多项班级活动,同学们之间的友谊得到了加深,班级凝聚力得到了提高。
同时,这些活动还让同学们得到了锻炼和成长,有些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 师生关系更加和谐通过与学生科老师的沟通,我及时解决了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
同时,我还积极向老师反映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为老师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3. 班级管理更加规范有序在班级管理方面,我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了班级的纪律和秩序。
同时,我还关注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课外活动。
这些措施使得班级管理更加规范有序。
四、工作不足与改进措施1. 工作压力过大在4月份的工作中,由于要组织多项活动和协调各项工作,我感受到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需要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启发式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94f97d2ce2f0066f5332252.png)
类 比的 结 构 一 定 具 体 、 象 . 形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 用 的 启 发 语 言 有 : 你 发 现 了 什 么 ? 常 “ ” “ 联 想 到 了 什 么 ? 你 是 怎 么 想 的 ? 你 认 为 怎 么 样 ? 你 …‘ …‘ ” “ 得 到 了什 么 结 论 ? “ 还 有 什 么 问 题 要 问 ? 如 果 增 加 你 ”你 …‘ 个 条 件 , 看 如 何 ? 你 向另 外 一 面 看 看 怎 样 ? 等 , 此 你 …‘ ” 以
扁 簸
22 4 ) 2 2 8 题 和 目的 , 引导 学 生 行 动 . 问 : 添 加 怎 么 样 的 线 段 , 以 师 你 可 证 出 结 论 ? 请 选 一 种 简 单 的 写 出 来 . 种 启 发 式 教 学 , 高 这 有 度 分 层 次 地 进 行 , 时运 用 演 绎 推 理 , 时 逐 步 分 析 来 启 发 有 有 学 生 朝 着 目标 深 入 思 考 . 二 、 比启 发 式 教 学 , 发 学 生 积极 思维 类 引 利 用 类 比来 启 发 学 生 思 维 活 动 , 是 启 发 学 生 先 回 忆 就
个 具 有 探索 性 的 问 题 来 引 起 学 生 的好 奇 和 兴 趣 , 学 生 试 让 着 去探 索 , 养 学 生 的 自觉 思 维 能 力 ; 后 , 出 已有 条 件 培 然 指 间 的联 系 , 强 调 某 条件 的 特 殊 或 再 辅 加 一 两 个 条 件 , 导 或 引 深入思考 , 培养学生 的观察 力 、 理 意识 或化归 意识. 以 推 如 若 还 有 一 些 学 生 启 而 不 动 , 进 一 步 指 出条 件 间 的 联 系 , 就 指 出思 考 的方 向来 帮 助 学 生 向问 题 靠 近. 如 , 探 索 等 腰 三 例 在 角 形 的两 个 底 角 相 等 的性 质 时 , 一 步 启 发 : 出 探 索 性 、 第 提 概 括 性 较 强 的 问 题 . 问 : 平 面 几 何 中 , 明 两 个 角 的 方 师 在 证 法 很 多 , 们 学 过 哪 些 方 法 ?生 答 : 学 生 讨 论 之 后 集 中 在 你 ( 平 行 线 和 全 等形 上 ) 二 步 启 发 : 设 条 件 , 出 思 维 重 点 , 第 增 提 引 导 思 维 方 向. 问 : 需 构 造 图 形 , 角 形 内 有 什 么 重 要 师 如 三 线 段 ? 生答 : 略 ) 学 生 已纷 纷 举 手 ) j 步 启 发 : 明 主 ( ( 第 点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870d169f8762caaedd33d49a.png)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性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多优秀教师也认为好的导课方式的运用非常重要,因为刚开始上课时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这堂课的学习,那就酿造了一个愉快专心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如何在导入新课时实施启发式教学呢?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相反,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问题式教学,它的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动脑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总结,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而怎样运用好的导课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一、课堂提问要精心设计。
课堂提问有些是即时提问或课堂生成性的,这都是不可预料的。
教师应把握住这个度,有的问题可能是无用的,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甚至让学生有一种厌恶感。
当然多数问题应该在备课时就要有总体设计,一定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问题,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一下是易是难。
“因为教师课堂提问是连接‘主导’和‘主体’的纽带,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也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问题要(1)紧扣课题来设计问题。
(2)在关键处提问,避免满堂问;在教材重点和难点处设问,重点处设问谓之突出,难点处设问谓之分散。
(3)要灵活应变,针对学生的回答和反应,追问下去。
对于学生的回答,作为教师应做到(1)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稍差、胆怯害羞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挖苦,而应耐心的对其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2d22a61110a6f524ccbf85d7.png)
、
一
是要“ , 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 , 启在新 旧知识 的联结处 。小学数学知识有很 强的系统性 , 多新 许 知 识 是在 旧知 识 的 基 础 上 产 生 发 展 的 。 因 此 , 教 在 学 中 教师 要 对 学 生 加 强运 用 旧知 识 学 习新 知 识 的 指 导。首先新课前的复习和新课的提问要精心设计 启 发点 , 把握问题 的关键 , 真正起 到启发 、 点拨 和迁 移 作用。其次 , 要重视新旧知识之 间的联系和发展 , 注 意 在新 旧知 识 的 联结 点 、 化点 的关 键 处 , 置有 层 分 设 次, 有坡度 , 有启发性 , 符合 学生认知 规律的 系列 提 问。让学生独 立思 考 , 极练 习求 得新 知 , 积 掌握 规 律 。然 后 教 师 引 导学 生 把 新 旧 知 识 串 在 一 起 , 成 形 知识 的系 统 结 构 。 二 是 要 “ ” 在 学 有 困难 学 生 茫 然 不 知所 措 时 , 巧 , 在中等生“ 跳起来摘 果子” 力度 不够时 , 在优等生 渴 求能创造性的发 挥聪明才智时予 以点拨 , 使其茅塞 顿开 。例 如 , 学 “ 化 成 有 限小 数 的 分 数特 征 ”通 教 能 , 过师生打擂台 , 激发起学生 的参与兴趣 后, 师问:有 “ 的分 数 能 化 成有 限 小 数 , 的 分 数 不 能 化 成 有 限 小 有 数, 这里面蕴 涵着 一个规 律 , 这个 规律是 在分 子 中 呢, 还是 在 分 母 中 ? 学 生 一 致 认 为 规 律 在 分 母 中。 ” 这时 , 师又问 :能化成小数 的分 数的分母 有什么特 “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 陈爱媚
教 学思 想 史 上 , 发 式 教 学思 想源 远 流 长 , 是 启 它 古代个别教学下 的必 然产物 。那 么, 在大 力提倡素 质 教 育 的 今 天 , 何 正 确 运 用 启 发 式 教 学 呢? 结 合 如 自己的 小学 数 学 教 学 实 践 , 几 点 粗浅 的看 法 。 谈 启 发 式 教 学应 重 “ 而 非 “ ” 导” 牵 启 发一 词 , 源 于我 国 古 代 教 育 家 孑 子 教 学 的 来 L 句 格 言 :子 日 : 不 愤 不 启 , 悱 不 发 。举 一 隅 不 “ ‘ 不 以三 隅 反 , 不 复 也 。 则 …朱 熹 对 此 解 释 说 :愤 者 , “ 心 求通而未得之意 ; 悱者 , 口欲言 而未能之 貌。启 , 谓 开其意 ; , 发 谓达其辞 。后来 , ” 人们 概括孔子 的教学 思想, 也取 朱 熹的 注释 , 使称 为 “ 发 ” “ 发 就 启 或 启 式” 。从 孔 子 的话 和 朱 熹 的解 释来 看 ,启 发 ” 为 指 “ 主 教 学 的表 现 形 式 艺 术 , 调 教学 的适 度 性 和 巧 妙性 。 强 对于这一点 ,学记》 《 给予 了更深 刻的具体说 明 :道 “ 而弗 牵 , 而弗 抑 , 而 弗 达 。 意 思 是 , 导 而 不 是 强 开 ” 引 牵着学生鼻子走 , 鼓励而不是 压抑学生 , 点拨而不是 把答 案 全 部 端 给 学 生 。如 今 , 发 式 的 教 学 思 想 已 启 不再局限 于“ 不愤 不启 , 悱不 发” 不 的具体 情景 状 态 , 代 素质 教 育 对 启 发 式 教 学 的 要 求 是 在 如 何 教 现 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功夫 ,导”已成 为现代启发 “ 式 教 学 思 想 的 特 点 、 略 和 核 心 所 在 。 但 也 存 在 导 策 而牵 的误区 , 具体表现为 : 第一 , 教师扶着学生走路 , 不肯放手 , 只满 足 课 堂 上 就某 一 具 体 问题 的 师 生 对 答方式 , 把学生的思想限制在教师思维框架 内, 客观 上限制 了学生的求 异思想 和创 造性 。第二 , 不教点 金之术 , 即不 教 学 生 学 习 方 法 , 生 只 能 顺 其 意 , 学 而 未 能 继 其 志 。针 对 这 种 现象 , 者 认 为 在 数 学 教 学 笔 时 应 采 取 思路 教学 , 取 “ 处 导 , 处 启 ” 策 略 , 采 大 小 的 运用提纲契领一 分析一综 合的方法 训练学生 , 把教 材 思 路 转 化 为教 师 自 己的 思路 , 引 导 学 生 形 成 有 再 个人特色的新思路 。 二 、 发 式 教 学应 注 重 “ ” 试 ” 结 合 启 启 和“ 相 切教学活动都必须 以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 、 主 动性 、 创造性为出发点 , 引导学生主 动探 索 , 积极思 维 , 过 自己 的 活 动 达 到 生 动 活 泼 的发 展 。 这 是 因 通 为 “ 物 发 展 的 根 本 原 因 在 于 事 物 内 部 的 矛 盾 性 ” 事 。 学生 的发展归根结底必 须依 赖其 自身 的主观努力 。 切 外 在 影 响 因 素 只有 转 化 为 学 生 的 内 在 需 要 。 引 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 时 . 才能发 挥其对学生 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 。因此 , 素质 教育对启发 式 教学 赋 予 了更新 的 内涵 : 坚持 教 师 的 主 导 和 学 生 的 主体相结合 , 注重教师的“ 启发” 和学生 的“ 尝试” 相 结合 。首先 , 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 面对 全体学生而言 ,不求个个升学 , 人人成功” 符 “ 但愿 是 合 求 学 者 的 意愿 和 现 实 的 。不 论 是 优 生 还 是 差 生 , 都可以从尝试 中获 得成功 , 大增 强学生 的学习信 大 心, 为他们获取新 的成功 准备 良好 的心理条件 。其 次, 通过启发 、 引导学生 动眼 、 动脑 、 口、 动 动手的尝 试, 既培养了学生 的智力和能力 , 又使学生在 亲 自尝 试中感受到学 习的乐趣 , 把枯燥乏 味的“ 苦学” 为 变 主动有趣 的“ 乐学 ” 。这 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 生学 习的 自由度 , 尽量启发 、 引导学生 自己去尝试新 知 识 , 现新 问题 。 发 三 、 发 式教 学应 注 重 启 发 点 的“ ” “ ” 启 准 和 巧 医生治病讲求对症下药 , 教师 的启发 当然要点 在要 害处 , 在迷 惑 时 , 能 指 给 学 生 “ 暗 花 明 又 拨 才 柳 村” 。因而 , 启发 式教学要 真正达到启 迪思维 , 培 养智能 , 提高学生素质的 目的 , 还必须注重启发点 的
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中的应用与效果](https://img.taocdn.com/s3/m/6ae2bd63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e.png)
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教育是国家的基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定义、原则和步骤入手,探讨其在小学中的应用与效果。
一、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定义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
这种教学方法追求的是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应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原则1. 融入生活:教师应该将数学启发式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
2. 提供选择:教师应该提供多样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让学生有多种选择和途径进行探索。
3. 鼓励合作:通过合作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
三、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步骤1. 提出问题:教师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探索解决方法:学生主动探索并尝试使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和指导。
3. 分享解决方案:学生展示和讨论他们的解决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和比较各种解决方法。
4. 总结规律:学生总结归纳问题的规律和结论,并进行类比和拓展。
四、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中的应用1. 培养问题意识:通过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小学就树立问题意识,主动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
2. 增强动手实践: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3. 促进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和效率。
五、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中的效果1. 激发学生兴趣: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注重问题解决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持续学习数学的动力。
2. 提高思维能力:数学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启发教学法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启发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fb96f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86.png)
数学教学中的数学启发教学法数学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学生们普遍认为复杂且难以理解的学科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数学启发教学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
数学启发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数学启发教学法的定义、原则以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应用。
一、数学启发教学法的定义数学启发教学法,指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启发性问题、情境以及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二、数学启发教学法的原则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数学启发教学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趣味性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培养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强调学生的实践探究:数学启发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探究实践。
例如,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实验、数据收集和图表分析等活动,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实践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数学启发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寻找解决办法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数学启发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数学启发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1. 提出启发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例如,在教学整数运算时,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如果一个负数与一个正数相加,结果会是什么?”通过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激发他们对于整数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探索。
2. 创设情境: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具体的情境,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方法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数学新课导入时的运用
望城县友仁中学江钰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多优秀教师也认为好的导课方式的运用非常重要,因为刚开始上课时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这堂课的学习,那就酿造了一个愉快专心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如何在导入新课时实施启发式教学呢?
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相反,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去掌握知识、发展认知能力。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问题式教学,它的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动脑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并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总结,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而怎样运用好的导课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生活中一些有趣的问题是学生们最有感悟的,在引入新课时若能生动地引人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有趣味的事例,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而且拉近了数学与我们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明白数学教学不冉是只局限于课堂教学,而已融入了了斗活。
我在导课时分别引入了这几个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实例:
例1 教“一元二次方程”时我引入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个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恰逢班上有几个同学感冒了,顿时同学们都投入此题的探讨中,如此生活化的数学题立即吸引了同学们,自然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例2 教“三元一次方程组”时我引入这样一个例子:1998年全国足球甲A联赛的前12轮的比赛中前三名的比赛成绩为:大连万达队胜8场,平2场,负2场,积26分;上海申花队胜6场,平5场,负1场,积23分;北京国安队胜5场,平7场,负0场,积22
分;问每队胜一场,平一场,负一场各得多少分?因为足球运动一直是中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我通过把三元一次万程组的知识渗透在让学生魂牵梦绕的甲A联赛赛况中,并根据深受学生喜爱的国内三支劲旅的积分来引入,自然会让学生感到有趣味。
例3 教“等比数列求和”时我引入这样一个例子:假设你欠了别人1000元钱,人家催你还,但是你现在又没有那么多钱,于是那人跟你说:“如果你不能一次还清的话那就分天还,今天还给我两毛,明天还给我四毛,后天还给我八毛,像这样还一个月(30天)那我就不再计较了。
”若果真这样你会选择这种还债方式么?引导学生探讨一阵后,再过渡到新内容就显得清新自然,同学们也趣味盎然。
引入这些生活中的例子,课堂便生活化了,学生在整堂课的学习中置身于亲切自然的“主角”位置,学得轻松愉快。
二、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我提高。
若能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实践,让学生在思考中活动,在活动中思考,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例4 教“一元二次方程”时我引入这样一个例子: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个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有多少人参加聚会?并鼓励学生亲自实践,通过这个活动,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个内容,而且一定会对这个内容记忆深刻,达到良
好的教学效果。
例5 教“椭圆”的第一堂课上,可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些纸板、一段细绳和两枚图钉,自己动手画图,然后相互评价;其次在图钉之间距离发生变化而绳长不变的条件下对所画图形自主进行探索;然后对概念的归纳进行讨论;最后在创新中进行分组讨论以及小结中互相补充等等的过程中,学生平等参与、平等学习、平行解块问题,建立“个人一小组一全班”、“学生一教师”二维立体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相互交流、沟通,互相启发、补充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成共识,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例6 教“同类项概念”时,我们可以玩小时候经常玩的"找朋友"的游戏。
事先准备好配组的同类项卡,上课后,每人发一张,让每个学生去找自己卡片上同类项的朋友,找对同类项的朋友坐在同桌,另一个被"挤"出来的学生站起来再找。
学生在愉快专心的气氛中迅速掌握了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也在同座同学的讨论中得到顺利解决。
全班每个学生互动起来,也体现了同学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互帮互学的精神风貌。
从而激发了学生上数学课的兴趣,进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中用别开生面的课堂情趣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更生动,“寓教于乐”,从而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引入数学趣味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高的特点,在上课时若能引入一些既能体现本堂课主题又有趣味的数学题目就能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中。
在数学发展的长河中,有些趣味题目巧妙构思、解法优美、喧染了数学的魁力,若能引入新课中,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如:
例6 教“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我们可以先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古印度一个国王很迷恋棋类,聪明的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决定奖赏宰相。
宰相说:“陛下,我别无它求,只请你在这张棋盘(64格)的第1个格子里赏我一粒麦子,在第2个格子里赏我两粒麦子,第3个格子里赏我四粒麦子,第4个格子里赏我八粒麦子……依次类推,直到第64个格子,按这张棋盘上各个格字里应赏我的麦予全赏给我吧!"国王觉得宰相的要求并不高,说:“你会如愿以偿的!”但等结果算出来时国王却傻了眼,同学们帮国王算算这笔账吧!由于这个问题富有趣味性,学生顿时活跃起来,纷纷猜测结果。
此时教师及时点题:我们今天要学“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用它来计算这个问题将非常简单。
这样设置悬念,使学生刚上课时就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例7 教“指数方程”时可引入我国古算书《九章算术》中一题:“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初日各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间几何相逢?”若老师娓娓而述定能使学生耳目一新,在很短的时间里抓住他们的注意力。
然后老师再用白话风趣幽默地解释一遍:“这就是有名的老鼠穿墙的问题,从前有一只大老鼠爱上了一
只小老鼠,可恨一堵厚五尺的墙将它们隔开了,它们日夜思念着对万,万般无耐之下,它们决定用它们的本能一一打洞来打开一个“爱情之洞”,两只老鼠在墙两边打洞,第一天它们各打一尺深,以后每天大老鼠进度加一倍,小老鼠进度减一半,它们何时才能相见?”经过老师这番喧染,再过渡到指数方程的特征和解法的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定会对这个内容记忆深刻,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讲与要学的数学内容相关的一些数学史知识和数学家的故事,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又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并陶冶学生的情操。
纵观上述种种方法,其关键在于老师的立足点应从灌输知识转移到激发思维,从填鸭式转移到启发式,从当演员转移到当导演,从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老师深入钻研,精心设疑,启发思维,就一定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