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分析

摘要:城市土地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城市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城市土地利用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兴衰与区域的发展.在当前城市存量土地有限,城市空间外向扩张受阻的条件下,这种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化。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化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土地;土地集约利用

正文

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结果与标志,对区域发展具有强大的促进效应。但问题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对土地特别是对耕地形成了重大的压力。因此,对于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来说,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如何处理城市化建设与土地集约利用的关系,不仅关系到城市化目标能否如期实现,而且更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我国的城市化水平

国内外城市学家一般把城市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在30%以下;第二阶段(中级阶段),城市化水平30%~70%;第三阶段(高级阶段),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和世界的城市化进程是相互联系的,从主要方面来讲,中国的城市化显示出与世界城市化相同的趋势和走向,但也存在着由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中国的特色和风格。由于建国时间短和特殊的国情等多历史原因,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跟世界水平相比还是很低的。

2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城市本身的集约化要求土地必然集约化

城市本身就是集约化的空间组织形式,是政治、经济、文化、人口高度密集的中心,作为这些活动空间的土地也必然是高度集中地使用。显然,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有其客观的必然性。

2.2城市扩展占用耕地现象严重

土地非农化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和耕地面积的减少。长期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基本上走的是外延发展的道路,特别是近十年来,城市外延发展更为明显。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1978~1994年16年,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28. 26%,城市建成区面积由8 842k㎡扩大到20465k㎡,耕地面积由9 938.95万h㎡减少到9 490.67万h㎡[1]。也就是说,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

1 056k㎡,耕地减少41万h㎡。而在国际上日本和韩国乃至我国台湾地区在实现城市化过程中每年耕地递减率为1.2%~1.4%。可见,城市用地规模过度膨胀,不仅造成了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极度低下,而且侵占了大量的耕地,更为严重的是城市扩展占用的城市边缘区耕地常常是质量最为优良的耕地。

2.3城市人均用地水平偏高,土地利用效率低

城市用地增长速度高于城市人口的发展速度,城市人均用地呈增长趋势。1986~1996年,全国非农业人口增长60%,城市用地却增长了107%。据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城镇建设用地高达2.6万k㎡,人均133㎡,而我国城市规划部门推荐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为100㎡/人,大部分地区城市人均占地量远远超出了这一标准。另外,我国城市建筑的容积率较低,1990年我国455个城市的平均容积率仅为0.31,城市建筑物仍以低层为主,若将建设用地的容积率提高到0.5,则至少可以增加40%的容纳能力,这说明我国城市现在的土地利用效率还比较低,土地集约利用的潜力还很大。

2.4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绿地面积少,城市生态环境差

目前,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发生了改变,还存在土地利用上的“双轨制”,城市土地的真实价格还没有得到体现,土地使用税征收标准过低,这不仅不能使过去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得到调整,反而加剧了这种不合理性。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量的比例高达26%,超过美国(7.3%)和香港特区(6%),也超过许多发展中国家。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变目前这种不合理的利用结构,促进城市土地用途的合理转换。

2.5小城市数量增长迅速,用地规模偏大

我国城市数量目前为666个,其中小城市399个,占60%左右,根据有关统计数字看(见表1),城市越大用地越集约,城市越小用地越粗放。1995年小城市人均建设用地为122.9 ㎡,比大城市多出32.8 m2,比特大城市多出50.2㎡,可见,小城市对土地资源的浪费现象是较为严重的,我们应当对此给予充分的重视。

3集约用地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不能不用土地,实现城市化必然要付出耕地被占用的代价,但必须要适度。不顾土地资源稀缺状况的“城市化”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处理好保护耕地与发展城市化二者的关系,既要保证城市化进程的顺利进行,又要保护耕地,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程度。

3.1合理的城市化过程不是浪费土地,恰恰是一个节约土地的过程

由于城市人口密度的提高,人均建设用地大大低于农村,而且居住较为集中,建筑物的容积率高于农村地区,这样可以节约大量的住宅用地(表2)。从表2可以看出,城市规模与人均所需的建设用地面积之间呈密切的相关关系。小城镇镇区人均占地相应比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高出4.2%、27.6%、40.9%、99.7%,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大大低于农村。因此,从节约用地的立场出发,也应加快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从长远眼光看,通过城市化发展,使分散人口和乡村工业集聚到一起,既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益,又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了人口对耕地资源压力,提高了农业土地的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程度,加强了对耕地的保护。

3.2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度,优化配置城市土地资源,对防止“城市病”的发生,有重大作用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布局形式采用一元化单中心结构,即只有一个城市中心,而且大都在市区地理中心位置,城市发展以“摊大饼”方式扩展,城市土地开发呈外延平面式扩张趋势,忽视了内涵立体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同时城市土地的使用也没有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来选择产业配置。总体而言,我国城市中心区工业与仓储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明显偏高,居民区过分集中于市中心,服务设施布局不均衡。这种城市布局,造成土地的利用率、产出率低下,城市的经济效益达不到最大程度地发挥,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顺利进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从提高土地的集约度入手,一是要重视旧城改造工作。旧城改造潜力巨大,要把城市中的“棚户区”、“都市里的村庄”作为重点部位,努力改变旧城矮、空的现状,从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土地利用率上要地,从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提高城市土地整体配置效率上要地。二是要通过级差地租和税费杠杆共同作用,调整土地利用方向,提高土地利用的结构性效率。运用级差地租原理重新配置城市土地资源,盘活企业资产,改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重建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功能。市区内第二产业用地要逐步置换为第三产业用地,实现市区土地的“退二进三”,既为工厂企业更新改造创造了新机会,又可改善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区位环境与条件,挖掘出第三产业发展所需的城市用地,通过合理置换,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产值率,使黄金地段真正发挥黄金效益,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三是体现城市土地的真实价格,全面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使地价真正成为城市土地利用的“调节器”,推动城市土地的用途转换和产业升级。

4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对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