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卜算子·咏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词作,丰富积累。
2.理解词作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认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教学重点:背诵词作
教学难点:认识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文人墨客的眼里,一枝一叶总关情,一草一花都是诗。陶渊明爱菊,为的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周敦颐爱莲,为的是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位词人,却独重梅。词人爱梅,又为了什么呢?
屏显课题:《卜算子·咏梅》
卜算子,是词牌。我们在学习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一词中,已经说过。
词,又称长短句,或称诗余,起源于唐代,是宋主要的文学样式。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用的曲调名。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因为各家叫名不同,同一个格式又有几个词牌。
咏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咏,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
作者陆游,同学们应该不陌生,我们此前学过他的诗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游山西村》。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屏显: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写作背景:陆游一生酷爱梅花,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来倾情歌颂,梅花在他的笔下成为一种坚贞不屈的形象的象征。联系陆游的生平不难理解,词中的梅花正是作者自身的写照。陆游的一生可谓充满坎坷。他出生于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正值北宋摇摇欲坠、金人虎视耽耽之时。不久随家人开始动荡不安的逃亡生涯,“儿时万死避胡兵”是当时的写照,也使他在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爱国的种子。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赴临安应进士考试,因其出色的才华被取为第一,但因秦桧的孙子被排在陆游之后,触怒了秦桧,第二年礼部考试时居然被罢免。秦桧罢免陆游的原因,一方面是挟私报复,一方面也是因其“喜论恢复”,引起这一投降派首脑的嫉恨。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方开始步入仕途。这之后,陆游的仕途也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几起几落。他曾到过抗金前线,身着戎装投身火热的战斗生活,从而体会到了“诗家三昧”。从此那壮怀激烈的战斗场面和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成为其诗歌中最为动听的主旋律。然而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对眼前的剩水残山颇为满足,并不真正想要恢复。即使有时不得不作出些姿态,也是掩人耳目,心不在焉。因此,陆游曾两次被罢官,力主用兵是最主要原因所在。尽管陆游的爱国热情惨遭打击,但其爱国志向始终不渝。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不难理解,其《卜算子·咏梅》正是以梅寄志的代表,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词人是怎样借梅花来表述自己的志趣呢?
二、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
读准字音。
屏显:驿(yì)著(zhuó)碾(niǎn)
读准节奏。
屏显: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2)指名朗读。评价,点拨。
(3)欣赏朗读。注音朗读者是怎样处理重音和语调,读出感情的。
(4)放声朗读。
2.对照注释,逐句阅读,感知意境。
屏显:驿,驿站,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驿外:指荒僻、冷清之地。
断桥:残破的桥。一说“断”通“簖”,簖桥乃是古时在为拦河捕鱼蟹而设簖之处所建之桥。
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玩赏。
更:又,再。
著(zhuó):同“着”,遭受,承受。
苦:尽力,竭力。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一任:全任,完全听凭。
群芳:群花。
碾:轧烂,压碎。作:化作。作尘:化作灰土。
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故:指花开时。
译文:寂寞无主的幽梅,在驿馆外断桥边开放。已是日落黄昏,她正独自忧愁感伤,一阵阵凄风苦雨,又不停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完全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纵然她片片凋落在地,粉身碎骨碾作尘泥,清芬却永留世上。
3.这首词写什么?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
预设:描写驿外断桥边孤苦无依、无人欣赏的梅花,饱受凄风苦雨的摧残,却仍然傲然绽放,不改初衷,赞扬其坚贞不屈、信念坚定、高尚脱俗。
三、精读探究,领会诗情。
1.词分上下两片(阙),从表达的侧重点看,有何不同?
预设:上片状物写景,下片抒情。
2.词和诗一样,都是选择独特的意象,营造意境,塑造形象,反映对生活的认知,抒发思想感情。上片选取了哪些意象,状物写景?这些意象有何特点?
预设:驿站、断桥、黄昏、风雨。驿外:荒郊野外;断桥:已失去沟通两岸的功能,是荒废的桥,唯有断烂木石。点出梅花的生长环境:荒郊野外,是人迹罕至之处。“无主”既指无人照管,又指梅花无人赏识,不得与人亲近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可是,由于地势使然,野梅虽历经磨难而独具清芬,却无人欣赏,无人领略其神韵。野梅偏在黄昏时分独自愁,是因为白天,它尚残存着一线被人发现的幻想,而一到黄昏,这些微小的幻想也彻底破灭了。不仅如此,黄昏又是阴阳交替,气温转冷而易生风雨的时辰,所以,除了心灵的痛苦之外,还要有肢体上的折磨,“更著风和雨”。这内外交困、身心俱损的情形将梅花之不幸推到了极处,野梅的遭遇也是作者已往人生的写照,倾注了作者的心血。“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这些意象都含有“凄凉”“愁苦”意味。
这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呢?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的梅花,非常孤寂凄凉的意蕴。这样孤苦无依的梅花无人欣赏,正值黄昏时分,夕阳西下,一种萧瑟凄凉的意境展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竟然还要受到狂风暴雨的打击、摧残,这是多么凄惨阴沉的画面啊!
上片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渲染,虽未直接表露词人情感,但“愁”的情感已融入其中,这就是融情于景。
塑造了梅怎样的形象?荒郊野外、风雨之中傲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