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国际化是指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已经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令人民币成为国际贸易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也就是说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
货币国际化具体来讲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下的实施,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和等的交易需要,而进行的本外币兑换进行限制,仅仅对私人部门的交易真实性进行检验。第二阶段:,即政府不对私人部门因和等的需要而进行的本外币兑换进行限制,迄今除比利时等屈指可数的小型体之外,绝大多数国家达成的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政府对有少量限制并不。第三阶段:政府推动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其他国家可接受的交易、、结算和,至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显然是美元和欧元。第四阶段:政府对并不发生跨国交易的、境内的本也不进行限制,即充分的可兑换阶段。
而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首先经常项目的开放在1996年已经初步实现;2007年6月首只人民币债券登陆香港,此后内地多家银行先后多次在香港推行两年或三年期的人民币债券,总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2008年7月10日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三定方案,新设立汇率司,其职能包括“根据人民币国际化的进
程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2008年12月中国与俄罗斯就加快两国
在贸易中改用本国货币结算进行了磋商,中国人民银行和韩国银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两国通过本币互换可相互提供规模为1800
亿元人民币的短期流动性支持。2008年12月25日国务院决定,将
对广东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和云南与亚细安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外,中国已与包括蒙古,越南,缅甸等在内的周边八国签订了自主选择双边货币结算协议,人民币区域化的进程大步加快。2009年2月8日中国与马来西亚签订的互换协议。2009年3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和白俄罗斯共和国国家银行宣布签署双边
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通过推动双边贸易及投资促进两国经济增长。2009年3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银行宣布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目的是支持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以促进经济增长,并为稳定金融市场提供短期流动性。2009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阿根
廷中央银行签署双边货币互换协议。2009年7月六部门发布跨境贸
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2010年6月六部门发布《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
题的通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范围将扩大至沿海到内地20个省区市,境外结算地扩至所有国家和地区。2011年8月人民银
行8月23日明确表示,河北、山西等11个省的企业可以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至此,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地域范围扩大至全国。2012年11月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正式在南非起步,我国和南非之间的贸易都是直接将兰特(南非储备银行发行的货币)兑换成人民币来结
算。2013年10月第五次中英经济财金对话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
总理马凯与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在新闻发布上表示,中国和英国同意人民币与英镑直接交易。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致进程是第一: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第二: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第三:人民币已经在越南全境流通。目前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大约有十多亿元人民币;第四:在东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币作为支付结算货币已经被许多国家所接受,事实上,人民币在东南亚的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成为硬通货。所以说国际贸易货币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海外投资需求增加,居民跨境汇款的需求日益强烈。更重要的是,限制资金跨境流动,政策操控汇率,一方面带来外汇储备的暴增,资金利用效率与回报低下;另一方面扭曲资金的价格信号,导致内部流动性泛滥,诱发资产泡沫,埋下金融动荡的风险。而且中国人民辛苦挣来的血汗钱,在欧美的滥发钞票中贬值,缩水,由此引出加速人民币国际化的思路。可以说,目前人民币成为国际投资币是国际化的难题和瓶颈。而在2013年12月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再度传来好消息,人民币已经超越
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数据显示,在传统贸易融资工具--信用证和托收的使用中,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及结算货币的比率,已由2012年1月的1.89%,增至今年10月的8.66%,市场占有率排
行第二。排行第一位的仍是美元,占81.08%,而欧元的市场占有率,
则从2012年1月的7.87%降至今年10月的6.64%,排行第三位。贸易融资是指银行对进口商或出口商提供的与进出口贸易结算相关的
短期融资或信用便利。是企业在贸易过程中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增加现金流量的融资方式。在国际贸易中,规范的金融工具为企业融资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不少专家认为从当前我国的情况看,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比例并不算很高,SWIFT的统计应该也是含有不少水分的(包含套利)。”也就是说由于中外利差比较明显,而且人民币一直坚挺,还有理财产品的高收益,这种情况下的套利冲动无法阻止。但还是证明了人民币目前正致力于成为国际投资币,只不过仍处在初级阶段。人民币国际化的三步走战略,第一,成为贸易结算货币;第二,成为投资货币,第三,最终成为储备货币。按这三个步骤来思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是个不错的进步,虽然这种国际化还比较初级。同时,应积极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这样走出去的贸易结算货币才可以向投资货币转化,为最终成为储备货币提供出路。
具体来讲,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的条件有:一政治:首先稳定的政治局势能够为一国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并保持金融秩序的稳定,增强该国货币的信用。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其次积极的外交策略,中国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中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这种较强的政治地位可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