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契诃夫及其作品,学会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方法。
2、把握人物形象,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社会典型性。
3、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别里科夫是怎样一个人及这个人物的典型意义。
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3、理解领悟以讽刺手法来刻画揭露丑恶事物的表现手法,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老掌柜”难舍芭蕉扇
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
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
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
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
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
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
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
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是一位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的小市民。
二、作者及作品
1、契诃夫(1860-1904)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巨匠和剧作家,是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世界短篇小说之王,法·莫泊桑、俄·契诃夫、美·欧·亨
利)之一。
代表作品有中篇小说《第六病室》,短篇小说《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凡卡》、《带阁楼的房子》、《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等。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但局限于表达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带着明显的抑郁哀伤的色彩。
2、写作背景
19世纪末期的俄国正是农奴制度崩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沙皇专制极端反动和无产阶级革命逐渐兴起的时期。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仇视和反对一切社会变革。
三、题解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指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种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他是沙皇专制主义的产物。
四、检查预习情况
契诃夫hē削xiāo 丧气sàng qi讥诮qiào 安然无恙yàng 胆怯qiè辖制xiá谗言chán 怂恿sǒng yǒng 降服xiáng, 撮合cuō怔住zhèng 战战兢兢jīng滑稽jī憎恶zēng
五、分析课文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速读课文,自读思考,抓住“套子”理出情节结构。
第一部分(1-4):介绍别里科夫的套子式的外表、套子式的生活习惯,套子式的思想性格。
第二部分(5-38):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套子式的恋爱。
开端:结识华连卡
发展:漫画、骑车事件
高潮:与柯瓦连科争吵
结局:恋爱最后失败
第三部分(39-40):套己:别里科夫之死。
(二)分析第一部分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去表现别里科夫的“套子”特点?
作者主要从生活上和思想上描写别里科夫的套子。生活上又从穿着、用具、出行、住处等方面加以刻画。
穿着——晴朗日子,穿雨鞋、棉大衣,把脸蒙在竖起的衣领里,穿羊毛衫,戴黑眼镜,用棉花堵住耳朵眼。——胆小孤僻用具——晴天带雨伞,把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灰色鹿皮套子里,削铅笔的小刀也装在套子里。——封闭保守
出行——坐上马车,便叫支起车篷。——与世隔绝
住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他一上床,就拉过被子来蒙上脑袋。——狭隘惶恐
总之,他尽量使自己与外界隔绝起来。
他思想上的套子则是憎恨现实,歌颂过去。
①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沙皇卫道士
②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现实逃避者
③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顽固保守
④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只求不出乱子——害怕新事物
⑤禁闭开除学生——维护旧制度
2、为什么说别里科夫所教的古代希腊文也就是雨鞋雨伞呢?
说他所教的古代语言是“雨鞋”“雨伞”,这是用了一个暗喻,“雨鞋”“雨伞”对他来说是与现实隔开的一个“套子”,他教古代语言也是把它当做一个“套子”,借此躲避现实。
3、别里科夫为什么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呢?
别里科夫既震慑于专制极权政府的白色恐怖,又依附于沙皇专制统治,自觉维护反动统治,仇恨和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而他所反对的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又触目即是,呈现旺盛的生命力,让他心惊胆战。
他专制制度的受害者,又加害周围的人,真是既“套己”又“套人”。
4、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他怕的是什么呢?全城的人为什么又都怕这个胆小如鼠弱不经风的人呢?
别里科夫整天战战兢兢、六神无主是害怕生活中的新事物,害怕社会变革,害怕动摇了旧秩序。
全城的人怕他,向他妥协,(课文第4段的原句用了八个“不敢”,“全城人战战兢生活了10年到15年”,让学生咀嚼体味)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卫道士,他像鹰犬一样,到处嗅着不合当局要求的气味。
①.社会因素:旧势力顽固,革命力量弱
②.个人因素:奴性、软弱、妥协
怕的根源:沙皇专制制度
旧思想、旧生活、旧制度——束缚、禁锢——套子
(本体)(喻体)
(三)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有几个典型事件?
在别里科夫恋爱过程中,有漫画事件、骑自行车事件、当面交锋及科夫之死这样几个相关情节。
2、作者在小说中是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是“爱情”,我们能否用“爱情”两个词来替代“婚事”到小说中呢?试从恋爱动机来看,他与华连卡是否有“真爱”。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婚事,不是两个人自由恋爱而促成的,而是由校长太太撮合成的,别里科夫与华连卡并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在恋爱方面,特别是在婚姻方面,怂恿总是要起很大的作用的”,这句话明确的表示了两个人之间毫无爱情可言。看书中第六段的介绍:“……他昏了头了……”这句话,别里科夫决定结婚是因为他认为人人都应当结婚,而且华连卡是一个适合他结婚的对象,待他诚恳而亲热
3、在这些事件(情节)中,别里科夫是怎样表现的?作者是怎样刻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