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戏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帖木儿》吹响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革命的第一声号角。马洛在《帖木 儿》中成功地运用的英语五音步抑扬格白体诗为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诗剧奠 定了基础。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根据德国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创作的异步动人的悲剧。主人公浮士德是威
滕堡大学的神学博士,他知识广博,但总觉得哲学、医学、法学和神学等四 门人间的学科已远远不能使他感到满意。于是,他潜心研究巫术,以期有一 天能够获得无限的知识,使自己成为“半个上帝”(demigod)。用咒语他唤出了 一个魔鬼靡菲斯特,让他捎信给地狱的魔王,想要得到巫术的“真经”。魔王提 出的条件是二十四年后收回浮士德的灵魂。不顾他人的劝告和上天的暗示, 浮士德与魔王签订了契约,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在靡菲斯特的帮助下,浮士 德周游列国。然而二十四年很快过去了。执迷不悟的浮士德认为自己作恶多 端,上帝也无法拯救他。他让靡菲斯特唤来了有“天下第一美女”之称的海伦的 灵魂,得到了致命的一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浮士德才有所醒悟,但一 切都太晚了。
在这一戏剧发展的黄金时代,主宰伦敦戏剧舞台的却是悲剧。在早期的悲剧中, 人物的结局就好像是一种天意。而马洛的帖木儿大帝是命运的真正主人,这标志着文 艺复兴时期悲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悲剧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复仇悲剧。除了传统表现 王公贵族生活为主题的悲剧,还有一部分反映当时中产阶级生活的悲剧,被称为家庭 悲剧。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 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 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
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 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 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 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 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2.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其作品 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590—1601):历史剧和喜剧,表达了莎士比亚对社会人生
所抱的进取态度和美好憧憬。 第二阶段(1601—1608):悲剧和悲喜剧,反应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
生矛盾,其戏剧思想逐步深化,创作手法成熟。 第三阶段(1608—1616):传奇剧,表现了他对世界的清醒认识和对人
1578年,马洛的早期作品《帖木儿》拉开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大 幕,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伦敦的舞台上百花齐放,上千个剧目被搬上伦敦舞台,我 们通常人为的把这些戏剧作品划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悲喜剧(又名传奇剧)四 大类,但是这些分类并不能准确的体现每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在这一黄金时代, 历史剧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最受观众欣赏的是历史剧。
文艺复兴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 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倡导个性解放,崇尚理性,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追求自由平等,反 对等级观念,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PART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
➢ 发展阶段 ➢ 代表人物
➢ 主要作品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白体诗(blank verse)——又译成 “无韵诗”——写的新戏剧。十六世纪的最后十五年和十七世纪的前二十年通常 被称作是英国诗剧的黄金时代,也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早期的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原始的戏剧对白使用的是拉 丁文。
1558年伊丽莎白女王登基标志着英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之而来的是政 治上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繁荣,这都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英国 舞台上并没有马上出现惊天动地的变化:中世纪的奇迹剧、道德剧和新生的插剧 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新的剧种已经诞生——喜剧、悲剧和编年剧的萌芽已经显露 出来,同时,白体诗作为戏剧语言也被英国戏剧界所采用。
Thomas Norton
《高布达克》 英国第一部悲剧
第二阶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时间:从16世纪80年代到1616年;
2.特点:人文主义喜剧发展达到顶峰;“大学才子”;
3.代表人物:宫廷戏剧
约翰·黎里
大众戏剧
罗伯特·格林
托马斯·基德
克里斯托弗·马洛
莎士比亚
本·琼生
“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指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多数 是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 子。这一批作家致力于英国戏剧改革,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 多种戏剧形式。他们为莎士比亚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帮助,莎士比亚并 不包括在其中。
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 哲学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 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 沉沉,万马齐喑,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也加剧了人 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王璐
目录
文艺复兴时期的 英国戏剧
参考文献
01 文艺复兴
02 03
04
文艺复兴时期的 意大利戏剧和 西班牙戏剧
PART
文艺复兴
➢ 背景
➢ 指导思想
➢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特点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 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John Lily and Robert Greene
如果说马洛和基德是文艺复兴时期开创了“新戏剧”中悲剧的先驱的话, 那么黎里和格林则在开创喜剧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黎里的戏剧生涯中,他一直为由学生和孩子组成的剧团创作,他的剧作 也不在公共剧场里上演,而只在私人剧院和宫中演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黎里的剧作不同与为普通观众创作的同期作品。首先,由于是专门为儿童演 员而创作,剧本就不以追求大肆渲染的舞台效果或强烈的感情为主要目标,而 这两点正是公共剧场所力争达到的。其次,特殊的观众决定了黎里的戏剧反映 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宫廷气氛以及王公贵族和其他宫廷观众爱好和情趣。黎 里的观众更乐于欣赏曲折优美的台词和语言中一些细微的变化和技巧。最后是 在舞台的处理上,黎里的喜剧在上演时采用了“多场景同时演出”的形式,即 把一个舞台划分成两三个景点,同时展示在不同地点同时期发生的事件。 黎里说过:“士兵需要悲剧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人血,而朝臣则需要喜剧,以 爱情为主题的戏剧。”因此,宫廷中的爱情故事成了黎里喜剧的主题。他喜剧 中最有名的是《恩底弥翁》。
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的地位 同时代剧作家本·琼生评论莎士比亚:“他是时代的灵魂,我们所击节
称赏的戏剧元勋……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歌德《莎士比亚的命名日》:“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说我一生都属于
他。”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与荷马、但丁、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
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于意大利,并席卷欧洲,文学艺术不再是教会钳制下的产 物,而是人的创造激情的体现。拜占庭灭亡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艺术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重视,考古学家的发掘,使人们折服于古代社会所孕藏的思想的光芒 和艺术成就,他们意欲再造这一样的时代,让古典的文化精神再度复活,故称: 文艺复兴运动。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
十三世纪,英国出现了奇迹剧(miracle play),这是以圣经中主要事件为题 材的小型戏剧。
十四世纪后半叶,英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剧种——道德剧(morality play), 这是一种以战胜善恶为主题的宗教剧。从十六世纪初至伊丽莎白登机(1558年), 英国的戏剧发展非常缓慢,奇迹剧和道德剧仍然是当时的主要剧种,还有一种新 诞生的插剧(interlude),它们更多一些喜剧的特色,更具有娱乐性。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艺术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借助大量古典作品的翻 译,文艺复兴戏剧家不仅从内容、形式上模仿古典戏剧,而且通过研究古典 戏剧创造出新的戏剧种类。同时,在创作过程中,戏剧家把人本精神和对现 实生活的感受融入剧作中,使作品更多地反映人的天性及社会生活,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色,文艺复兴戏剧为近代欧洲戏剧发展奠定了基础。
Thomas Kyd
基德出生于伦敦,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因为才气人,一直被称为“大学才 子”。现存基德的作品只有《西班牙悲剧》一部,该剧开创了英国悲剧中的一个 新剧种——复仇悲剧。基德最成功的就是对主人公霍罗尼莫的心理分析 基德创立的这种复仇悲剧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仇是全剧最基本的动机。在《西班牙悲剧》中,霍罗尼莫要报杀子之仇,贝 尔因佩莉亚是为她的两个未婚夫之死而复仇。目的达到后,两位复仇者先后自杀。 2.被害者的亡灵出现在舞台上,以监督复仇的全过程。 3.复仇悲剧中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是复仇者的延宕,理由常常是缺乏足够的证据 或一个适当的机会。 4.疯癫是另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 5.敌对的双方都在绞尽脑汁,使用诡计以战胜对方。双方的智斗是复仇悲剧的主 体。 6.全剧充满了血腥味。 7.剧作家常用对比手法来强化剧中的主要情节、人物的戏剧效果。 8.敌对双方的助手或帮凶都难免一死。
格林的文学生涯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成功。
格林的第一部剧作《阿拉贡国王阿尔方索斯》明显地模仿了马洛的《帖木 儿》。他的第二次戏剧尝试是和托马斯·洛奇合写的《反映伦敦和英格兰 的一面镜子》,这是根据《圣经·旧约》中《约拿书》的部分情节改编的 道德剧。格林的下一个剧《疯狂的奥兰多》似乎是有意地把《帖木儿》和 《西班牙悲剧》揉合到一起,这个剧也并没有为格林带来成功。到了他的 第四个剧作《僧人培根和僧人邦格》才第一次展示了他作为一名喜剧作家 的天才。在该剧中,格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属于三个不同世界——巫术、 贵族、和平民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剧中的浪漫色彩、风趣的对 白、颇有个性的喜剧人物都使这个剧有别于早期或同期的英国喜剧,成为 浪漫喜剧的一个雏形。
在1600年前,英国剧以浪漫喜剧为主,十六世纪末,英国浪漫喜剧中的浪漫主义 色彩开始减褪,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现实主义表达方式,用批评的眼光来审视社会现象 和社会问题。
十七世纪初,讽刺喜剧逐渐取代了浪漫喜剧。另一类喜剧着意思反映英国伦敦市 民生活的市民喜剧。到了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剧作家关注的不再是他们周围的社 会问题和丑恶现象,而是当代的社会风俗,但内容粗俗和缺乏道德标准,在风格上已 经偏离了文艺复兴时期喜剧的主流。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70年代;
2.特点:中世纪戏剧逐渐衰亡、人文主义戏剧逐渐成长;
3.代表人物:
尼古拉斯·尤德尔
《拉尔夫·罗伊斯特·多伊斯特》
Nicholas Udall
英国最早的喜剧
威廉·史蒂文森 William Stevenson
《盖墨·格顿的针》
托马斯·萨克维尔 Thomas Sackville 托马斯·诺顿
代表人物 及作品:
约翰·利里 托马斯·基德 马洛
宫廷戏剧代表人物《安迪米翁》《月亮里面的女人》 《西班牙悲剧》
激进的人文主义者《帖木儿大帝》《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Christopher Marlow
马洛毕业于剑桥大学,1584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同年 他开始了短短六年的戏剧生涯。在二十九年短暂的一生中,马洛似乎一直是一 个叛逆者:他对当时令人眼热的神职毫无兴趣,在个人生活中也故意与传统的 习俗对着干。他在上学期间曾受雇于政府,从事情报工作,后来又因鼓吹无神 论而受到指责,他因械斗蹲过班房,最后也是在一场酒店斗殴中结束了他年轻 的生命。这种生活显然很难被他同时代的人接受,但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精神, 使马洛能冲破旧的戏剧形式的束缚,为英国舞台带来一种新的戏剧。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根据德国中世纪的民间传说创作的异步动人的悲剧。主人公浮士德是威
滕堡大学的神学博士,他知识广博,但总觉得哲学、医学、法学和神学等四 门人间的学科已远远不能使他感到满意。于是,他潜心研究巫术,以期有一 天能够获得无限的知识,使自己成为“半个上帝”(demigod)。用咒语他唤出了 一个魔鬼靡菲斯特,让他捎信给地狱的魔王,想要得到巫术的“真经”。魔王提 出的条件是二十四年后收回浮士德的灵魂。不顾他人的劝告和上天的暗示, 浮士德与魔王签订了契约,出卖了自己的灵魂。在靡菲斯特的帮助下,浮士 德周游列国。然而二十四年很快过去了。执迷不悟的浮士德认为自己作恶多 端,上帝也无法拯救他。他让靡菲斯特唤来了有“天下第一美女”之称的海伦的 灵魂,得到了致命的一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浮士德才有所醒悟,但一 切都太晚了。
在这一戏剧发展的黄金时代,主宰伦敦戏剧舞台的却是悲剧。在早期的悲剧中, 人物的结局就好像是一种天意。而马洛的帖木儿大帝是命运的真正主人,这标志着文 艺复兴时期悲剧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悲剧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复仇悲剧。除了传统表现 王公贵族生活为主题的悲剧,还有一部分反映当时中产阶级生活的悲剧,被称为家庭 悲剧。
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 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 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
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 天主教的神权地位及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 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 自己的文化主张。因此,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 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
2.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其作品 莎士比亚创作的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1590—1601):历史剧和喜剧,表达了莎士比亚对社会人生
所抱的进取态度和美好憧憬。 第二阶段(1601—1608):悲剧和悲喜剧,反应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
生矛盾,其戏剧思想逐步深化,创作手法成熟。 第三阶段(1608—1616):传奇剧,表现了他对世界的清醒认识和对人
1578年,马洛的早期作品《帖木儿》拉开了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黄金时代的大 幕,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里,伦敦的舞台上百花齐放,上千个剧目被搬上伦敦舞台,我 们通常人为的把这些戏剧作品划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剧和悲喜剧(又名传奇剧)四 大类,但是这些分类并不能准确的体现每部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在这一黄金时代, 历史剧最早出现,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最受观众欣赏的是历史剧。
文艺复兴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是西欧近代三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之一。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 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倡导个性解放,崇尚理性,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追求自由平等,反 对等级观念,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PART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
➢ 发展阶段 ➢ 代表人物
➢ 主要作品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白体诗(blank verse)——又译成 “无韵诗”——写的新戏剧。十六世纪的最后十五年和十七世纪的前二十年通常 被称作是英国诗剧的黄金时代,也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早期的英国戏剧起源于中世纪教堂的宗教仪式。原始的戏剧对白使用的是拉 丁文。
1558年伊丽莎白女王登基标志着英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随之而来的是政 治上的相对稳定和经济的繁荣,这都为英国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英国 舞台上并没有马上出现惊天动地的变化:中世纪的奇迹剧、道德剧和新生的插剧 仍占主导地位,虽然新的剧种已经诞生——喜剧、悲剧和编年剧的萌芽已经显露 出来,同时,白体诗作为戏剧语言也被英国戏剧界所采用。
Thomas Norton
《高布达克》 英国第一部悲剧
第二阶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时间:从16世纪80年代到1616年;
2.特点:人文主义喜剧发展达到顶峰;“大学才子”;
3.代表人物:宫廷戏剧
约翰·黎里
大众戏剧
罗伯特·格林
托马斯·基德
克里斯托弗·马洛
莎士比亚
本·琼生
“大学才子”派
“大学才子”派是指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多数 是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 子。这一批作家致力于英国戏剧改革,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 多种戏剧形式。他们为莎士比亚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与帮助,莎士比亚并 不包括在其中。
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做绝对的权威。文学、艺术、 哲学一切都得遵照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教义,谁都不可违背,否则,宗 教法庭就要对他制裁,甚至处以死刑。在教会的管制下,中世纪的文学艺术死气 沉沉,万马齐喑,科学技术也没有什么进展。黑死病在欧洲的蔓延,也加剧了人 们心中的恐慌,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宗教神学的绝对权威。
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王璐
目录
文艺复兴时期的 英国戏剧
参考文献
01 文艺复兴
02 03
04
文艺复兴时期的 意大利戏剧和 西班牙戏剧
PART
文艺复兴
➢ 背景
➢ 指导思想
➢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特点
文艺复兴(Renaissance)是指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 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
John Lily and Robert Greene
如果说马洛和基德是文艺复兴时期开创了“新戏剧”中悲剧的先驱的话, 那么黎里和格林则在开创喜剧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在黎里的戏剧生涯中,他一直为由学生和孩子组成的剧团创作,他的剧作 也不在公共剧场里上演,而只在私人剧院和宫中演出。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黎里的剧作不同与为普通观众创作的同期作品。首先,由于是专门为儿童演 员而创作,剧本就不以追求大肆渲染的舞台效果或强烈的感情为主要目标,而 这两点正是公共剧场所力争达到的。其次,特殊的观众决定了黎里的戏剧反映 十六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宫廷气氛以及王公贵族和其他宫廷观众爱好和情趣。黎 里的观众更乐于欣赏曲折优美的台词和语言中一些细微的变化和技巧。最后是 在舞台的处理上,黎里的喜剧在上演时采用了“多场景同时演出”的形式,即 把一个舞台划分成两三个景点,同时展示在不同地点同时期发生的事件。 黎里说过:“士兵需要悲剧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人血,而朝臣则需要喜剧,以 爱情为主题的戏剧。”因此,宫廷中的爱情故事成了黎里喜剧的主题。他喜剧 中最有名的是《恩底弥翁》。
莎士比亚
1.莎士比亚的地位 同时代剧作家本·琼生评论莎士比亚:“他是时代的灵魂,我们所击节
称赏的戏剧元勋……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歌德《莎士比亚的命名日》:“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说我一生都属于
他。”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与荷马、但丁、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
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于意大利,并席卷欧洲,文学艺术不再是教会钳制下的产 物,而是人的创造激情的体现。拜占庭灭亡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艺术越来越 受到人们的重视,考古学家的发掘,使人们折服于古代社会所孕藏的思想的光芒 和艺术成就,他们意欲再造这一样的时代,让古典的文化精神再度复活,故称: 文艺复兴运动。
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
十三世纪,英国出现了奇迹剧(miracle play),这是以圣经中主要事件为题 材的小型戏剧。
十四世纪后半叶,英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剧种——道德剧(morality play), 这是一种以战胜善恶为主题的宗教剧。从十六世纪初至伊丽莎白登机(1558年), 英国的戏剧发展非常缓慢,奇迹剧和道德剧仍然是当时的主要剧种,还有一种新 诞生的插剧(interlude),它们更多一些喜剧的特色,更具有娱乐性。
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的艺术特征:
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戏剧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借助大量古典作品的翻 译,文艺复兴戏剧家不仅从内容、形式上模仿古典戏剧,而且通过研究古典 戏剧创造出新的戏剧种类。同时,在创作过程中,戏剧家把人本精神和对现 实生活的感受融入剧作中,使作品更多地反映人的天性及社会生活,具有鲜 明的时代特色,文艺复兴戏剧为近代欧洲戏剧发展奠定了基础。
Thomas Kyd
基德出生于伦敦,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因为才气人,一直被称为“大学才 子”。现存基德的作品只有《西班牙悲剧》一部,该剧开创了英国悲剧中的一个 新剧种——复仇悲剧。基德最成功的就是对主人公霍罗尼莫的心理分析 基德创立的这种复仇悲剧模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复仇是全剧最基本的动机。在《西班牙悲剧》中,霍罗尼莫要报杀子之仇,贝 尔因佩莉亚是为她的两个未婚夫之死而复仇。目的达到后,两位复仇者先后自杀。 2.被害者的亡灵出现在舞台上,以监督复仇的全过程。 3.复仇悲剧中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是复仇者的延宕,理由常常是缺乏足够的证据 或一个适当的机会。 4.疯癫是另一个重要的戏剧手法。 5.敌对的双方都在绞尽脑汁,使用诡计以战胜对方。双方的智斗是复仇悲剧的主 体。 6.全剧充满了血腥味。 7.剧作家常用对比手法来强化剧中的主要情节、人物的戏剧效果。 8.敌对双方的助手或帮凶都难免一死。
格林的文学生涯是从模仿开始的,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成功。
格林的第一部剧作《阿拉贡国王阿尔方索斯》明显地模仿了马洛的《帖木 儿》。他的第二次戏剧尝试是和托马斯·洛奇合写的《反映伦敦和英格兰 的一面镜子》,这是根据《圣经·旧约》中《约拿书》的部分情节改编的 道德剧。格林的下一个剧《疯狂的奥兰多》似乎是有意地把《帖木儿》和 《西班牙悲剧》揉合到一起,这个剧也并没有为格林带来成功。到了他的 第四个剧作《僧人培根和僧人邦格》才第一次展示了他作为一名喜剧作家 的天才。在该剧中,格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属于三个不同世界——巫术、 贵族、和平民的故事情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剧中的浪漫色彩、风趣的对 白、颇有个性的喜剧人物都使这个剧有别于早期或同期的英国喜剧,成为 浪漫喜剧的一个雏形。
在1600年前,英国剧以浪漫喜剧为主,十六世纪末,英国浪漫喜剧中的浪漫主义 色彩开始减褪,代之而起的是一种现实主义表达方式,用批评的眼光来审视社会现象 和社会问题。
十七世纪初,讽刺喜剧逐渐取代了浪漫喜剧。另一类喜剧着意思反映英国伦敦市 民生活的市民喜剧。到了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剧作家关注的不再是他们周围的社 会问题和丑恶现象,而是当代的社会风俗,但内容粗俗和缺乏道德标准,在风格上已 经偏离了文艺复兴时期喜剧的主流。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70年代;
2.特点:中世纪戏剧逐渐衰亡、人文主义戏剧逐渐成长;
3.代表人物:
尼古拉斯·尤德尔
《拉尔夫·罗伊斯特·多伊斯特》
Nicholas Udall
英国最早的喜剧
威廉·史蒂文森 William Stevenson
《盖墨·格顿的针》
托马斯·萨克维尔 Thomas Sackville 托马斯·诺顿
代表人物 及作品:
约翰·利里 托马斯·基德 马洛
宫廷戏剧代表人物《安迪米翁》《月亮里面的女人》 《西班牙悲剧》
激进的人文主义者《帖木儿大帝》《浮士德博士的悲剧》
Christopher Marlow
马洛毕业于剑桥大学,1584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同年 他开始了短短六年的戏剧生涯。在二十九年短暂的一生中,马洛似乎一直是一 个叛逆者:他对当时令人眼热的神职毫无兴趣,在个人生活中也故意与传统的 习俗对着干。他在上学期间曾受雇于政府,从事情报工作,后来又因鼓吹无神 论而受到指责,他因械斗蹲过班房,最后也是在一场酒店斗殴中结束了他年轻 的生命。这种生活显然很难被他同时代的人接受,但正是这种离经叛道的精神, 使马洛能冲破旧的戏剧形式的束缚,为英国舞台带来一种新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