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地铁盾构到达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该区段地面高程约为4.53m,影响工程施工的地下水主要是浅层孔隙微承压水和埋深较浅的第Ⅰ承压水两大类。

孔隙潜水含水层主要埋藏在浅部(1)1层杂填土层(三合土)中,该层土以粘性土为主,混石灰,水位埋深虽很浅(1~2m),但渗透性差,盾构到达的不利影响较小。

孔隙微承压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为(3)3层粉土夹粉质粘土,该层土属富水性中等的有压含水层,且与场地河道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充分。

当地下工程施工时,盾构机断面在挖至(3)3层时将会产生涌水、冒砂等现象,引起坑壁坍塌,因此,盾构达到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1)盾构进出洞的安全直接关系到盾构设备和工程的安全,在施工组织上具有工序转换多,衔接多的特点。

由于盾构到达端头地层主要为(6)1-1粉质粘土、(3)3粉土夹粉质粘土,渗透性较强,赋存的地下孔隙潜水较为丰富,因此在盾构到达施工过程中,如何形成有效的降水帷幕和洞门密封体系来降低和隔绝地下水是盾构到达施工重的重点。

为了保证盾构到达施工的安全,针对盾构到达施工中的重难点,拟采取如下对策和措施:
(1)对端头地层进行加固,加固土体范围、强度、均匀性和渗透性满足要求,特别是加固区长度大于盾构壳体长度。

在端头地层加固施工完毕之后,对加固区域进行垂直取芯以及在洞门处均匀布置数个水平探孔,用以检测加固效果。

如有问题及时进行补充加固,确保盾构到达的安全。

(2)在太湖广场站北端头布置3口针对(3)3粉土夹粉质粘土层的降水井,到达施工过程中对(3)3层进行江水,保证水源源头的控制。

降水井平、纵断面布置如图2。

图2 太湖广场站北端头降水井平、纵断面布置图
(3)在盾构到达时在洞圈内安装帘布橡胶板,当盾构前体盾壳推出洞门时,将钢丝绳
拉紧,以防止洞门处地下水漏出。

(4)盾构到达时,对近洞口的10环管片采用H100槽钢通过管片拼装定位孔进行拉紧,确保在盾构反推力较小的情况下,管片环间的缝隙不至于加大,避免管片接缝发生渗漏。

(5)在盾构机刀盘抵拢洞门连续墙后就对脱出盾构尾部的管片进行注浆形成一道止水箍。

(6)加强盾构到达段的掘进控制。

2)盾构到达施工位于半径450m转弯半径的缓和曲线上,盾构到达时在加固区走直线,确保盾构顺利到达。

盾构进加固区前,要确保超挖刀伸出、收缩的有效性,满足盾构必要纠偏时的要求。

4.2.1端头加固
4.2.2施工测量
(1)到达收控制网联测,确保在控制点位精度符合规范要求的情况下,实施洞门复测,以保证复核结果的正确性。

本区间进行2次复测,(2)到达环定位测量
到达环的4.2.3盾构姿态的复核测量
重要依据,以使盾构在此阶段的施工中始终按预定的方案实施,以良好的姿态到达,准确就位在盾构接收基座上内4.2.4盾构基座安装
4.2.5到达材料准备
(1)加工制(2)加工制(3)洞门4.3.1盾构到达段施工参数
(1)严格控制盾构正面平衡压力
到达段盾构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切口平衡土压力,尽量减少平衡压力的波动。

到达处隧道中心轴线埋深为13.1m,根据本区间(6)1-1和(3)3层土的特性,土体侧压力系数K取0.73,土体平均容重为19.4KN/m,根据公式P=K(γh+q)(P:土仓压力、q为地面荷载取0),在盾构机机头进入加固区前,土仓压力目标值设置为0.18MPa,当刀盘进入加固区后,土仓压力适当减小。

(2)严格控制推进速度及刀盘扭矩
(3)严格(4)(5)
(6)(7)4.3.2到达段盾构掘进施工
(1)①推进速度控制在10mm/min以内.
(2)通过洞门混凝土上的探孔,进一步检查加固区加固情况及防水效果。

(3)当盾构刀盘鼻尖靠上槽壁后准备凿除槽壁混凝土。

此时盾尾进加固区约2m。

考虑到盾构到达期间采用壁后注浆工艺进行同步注浆,注浆孔位距盾尾尚有3环距离,并且浆液凝结速度较慢,在盾构到达过程中,盾壳与管片之间的间隙容易成为盾尾脱出管片后的渗漏通道。

因此,是否出现渗漏水现象,若出现漏水则再次实施补充注浆,二次注浆液预
(5)各组员:对应急小组副组长负责,帮助副组长进行现场协调。

6.6.1 救援队伍组成及任务
6.6.2 日常培训和演练
6.7.1处置方法
(1)(2)(3)6.7.2 处理程序
(1)(2)(3)(4)(5)6.7.3 紧急安全疏散6.7.4 工程抢险抢修
6.7.5 现场医疗救护
6.8.1 人员
6.8.2 抢险设备和物资
6.8.3 医疗、救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