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考点一 荒漠化

1.含义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干旱,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土地表层风化强烈,碎屑物质积累

大面积地表裸露

(2)人为因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盲目开垦等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3.荒漠化的危害

(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4.荒漠化的防治

(1)防治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防治措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生态防护林,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提示实现荒漠化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

2.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考向一荒漠化的成因和危害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

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围。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解析第(1)题,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第(2)题,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第(3)题,可从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铁路、吹翻列车,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

考向二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

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2~3题。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3.“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 2.C 3.D

解析第2题,由于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该区域

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区,周围的地下水位相对较高,并逐渐向漏斗中心流动,从而导致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形成了“生态裂谷”。第3题,当该地“生态裂谷”出现后,即出现了土地的荒漠化,为了实现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在流域合理分配水资源,这样既有利于绿洲农业的发展,又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荒漠区水资源不足,不宜开展植树造林;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发展灌溉农业,而应该做

好生态改善工作;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可合理开采地下水。

考点二水土流失

1.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

(1)主要分布区:黄土高原、长江中上游地区。

(2)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7.1%。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

④土壤:由粉砂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

毁林开荒;过度樵采;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