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_核心素养_李艺
_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
_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第25卷第11期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5 No.11 2016年11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Nov. 2016文章编号:1008-8717(2016)11-0173-04 DOI:10.15907/ki.23-1450.2016.11.057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赵莹莹(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 810008)摘要:本文在对语文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展由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概念界定。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最终获得的较为稳定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集合。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发展性与阶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探求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对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语文素养;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核心教育学科,语文教育史横亘于整个中华民族教育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目标和语文课程理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下发,文件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教学相关标准。
”从语文素养到语文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对语文素养、核心素养两个概念的梳理介绍,进而尝试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概念界定,并探求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以期带来一些有益启示。
一、概念的界定与阐释(一)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一词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人民日报》中刊载文章《新闻写作要顾到读和听的便利》,文中提到“现在,读报小组的积极分子还不能全都有很好的语文素养,报纸里文字意义不明了的地方越多,他们的困难就越大,读报小组的作用也就越小。
开展编程教学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图形化编程环境下有效培养信息素养的探索
开展编程教学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图形化编程环境下有效培养信息素养的探索发布时间:2023-02-17T06:44:13.613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19期作者:褚武中[导读] 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褚武中桐乡市城北小学浙江省嘉兴市 314500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能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更强的创新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充分发挥图形化编程的优势,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以后能较快地、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图形化编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有一个适合儿童的图形化编程软件,可以轻轻松松地创造出互动式故事、动画、游戏、音乐等令人惊叹的作品。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学习兴趣,较好地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而且学生通过图形化的创作,培养了自身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这些能力都蕴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核心素养之中。
一、图形化编程的优势以前小学生学习的编程语言,大多是LOGO或者BASIC,大量的程序命令、语句对学生来说是难以理解和记忆的,这样的学习过程必然是枯燥乏味的,别说把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培养出来,可能对编程思想还没初步感知,就己对编程萌生退意了。
?利用新教材中的Scr软件来学习编程语言,它最大优点是将程序设计变得很容易,使用Scr进行创作,学生不仅能学到程序语言设计的基本方法、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感受程序设计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能力,而且还能通过角色场景故事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介绍自己的程序实例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能激发创意、发散思维与团队合作。
二、如何在图形化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基于图形化软件的上述优点,它更符合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心理特点,更适合在小学阶段开展教学。
如何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如何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作者:曾紫娴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14期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知道,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教育人的重任。
课堂,是育人的重地,要全面实现党的育人目标,首先要进行“课堂革命”,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以“学习者的学习”为中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从数学的视觉来谈谈如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双基教学,到后来“三基教学”、“四基教学”的提出,即在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又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中提出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和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具备数学素养的人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以数学课程教学为载体,通过学科的教学来具体实施。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通过优化数学课堂结构,来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
学习数学的目的是最终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題的关键是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数学的思想方法就是构建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因此要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数”的敏锐、精确、丰富的感知和领悟。
数感的建立水平是学生个体数学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数学活动的开展,可以发展学生的数感。
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让学生解决“全班43名同学去乘船,每条船限坐6人,至少需要几条船?”的问题。
我先让学生独立设计租船方案,然后全班交流方案。
学生思维很开放,租船方案有多种:(1)6×7+1;(2)6×6+4+3;(3)6×5+4×2+5;(4)6×3+5×5。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具体表现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及其具体表现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理清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分析其在各学习阶段的具体表现,对数学教学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进行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那么,数学核心素养究竟有哪些?它们之间又具有怎样的关系?李艺等认为,学科核心素养由三个层面构成:最底层的“‘双基’指向”(称为“‘双基’层”),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称为“问题解决层”),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学科思维指向”(称为“学科思维层”),指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学科特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如图1-2-1所示【5】。
图1-2-1核心素养的三层框架曹培英提出,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必须满足三项条件:其一,体现学科本质。
真正处于学科核心位置的素养必然地反映了学科的本质,这是学科核心素养非常显然也是最为基本的特征。
其二,具有普适性意义。
必须澄清,学科核心素养不是针对学科专业人才的特殊需要,而是适用于普遍情境和所有人的共同素养,因而必须具有普适性的意义。
其三,承载不可替代的学科育人价值。
某一学科的核心素养必然会在其他学科中也有表现,但本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法企及的培育优势。
基于此,他进一步提炼了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一个初步框架,并借用三棱台模型直观说明了两个层面六项素养的关系(图1-2-2)【15】。
图1-2-2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两个层面六项素养关系直观图这一模型沟通了《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提出的六个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其中代数直观在小学阶段成分较少,直观想象主要表现为几何直观,而小学生几何直观的形成是以空间观念为基础的。
李艺谈核心素养
谈“核心素养”李艺钟柏昌[摘要] 基础教育界所称“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把握:[作者简介]李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柏昌,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南京210097)“核心素养”震动我国教育界的标志性事件,是2013年教育部重大委托这一重要概念做更深入的讨论。
一、检视:有关核心素养的主流观点(一)OECD的观点“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ies)其实是一个舶来品,代表性的如经合组织(OECD)1997年12月启动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和概念基础”(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主行动”共三类九种核心素养指标条目。
为推动这一框架的实践与应用,OECD还于2005年专门发布了《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
[1]从严谨的学生习惯出发,我们不禁要问:DeSeCo项目组给出核心素养的定,还应由个体和社会的目标性质决定,而且还应包括创新、自主和自我激励。
[2]回顾既有关于人的“素养”研究,其多以学习科学的相关进展为依据,围绕人的发展,对素养进行系统的刻画,但DeSeCo项目组显然没有这么做。
其理论依据究竟是什么,和既有学习理论或教育科学理论成就的关系如何,不得而知。
DeSeCo项目组只是大体上指出核心素养“超越了直接反思及反思能力作为一种思维能力,具有方法论和认识论的双重性质,反思能力或者说通过反思性实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这些认识都非常重要,但从整体上看,DeSeCo 项目组对核心素养的描述又比较散乱,没有形成严谨的指导性学理体系。
笔者妄自猜度,可能他们的逻辑在于:刻画人的内在品质,即称之为“素养”,而站在“功能论”角度描述,就可以本能力,引发并指导各成员国的课程变革。
浅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7年第11期浅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李忠勇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社会责任、问题解决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核心素养”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要求,甚至还密切联系着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范畴。
关键词:核心素养;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培养这样的人”的问题,更多的基层基础教育工作者或许更加关心的是“具体怎样做”的问题了。
而这就涉及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其具体内容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社会责任、问题解决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虽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语”是“学生”,似乎是对学生、对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或指明的发展方向,但如果细读后就会发现“核心素养”实则是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要求,甚至还密切联系着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范畴。
综合所学,结合本职工作,谈谈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粗浅认识。
一、文化基础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包含了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两个核心素养。
1.人文底蕴在小学阶段就以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等基础学科人文领域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储备了。
古今中外现成的、成熟的文化体系的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基础。
只有有了人文积淀,基本的知识才能沟通和发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怀,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才能追求美好事物,建立审美情趣,成就美好生活。
在小学各学科的学习中,教师的引导理解,是给学生做人文积淀;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互相关心,这就是人文情怀;学生衣着干净整齐,教室整洁卫生,课堂上喜悦的笑容,操场上矫健的步伐,还有学生自己的爱好特长,都是审美情趣的范畴。
谈谈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认识
谈谈关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几点认识核心素养培养是当今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它涵盖了学生所需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是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还需要关注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围绕核心素养培养展开讨论,分享几点个人认识。
核心素养培养应该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点。
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了知识、技能、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而核心素养则是其中最为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素养。
它包括了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创新能力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基石,也是未来社会所需的重要能力。
学校应该将核心素养培养置于教育工作的核心地位,通过各类活动和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学校只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环节,家庭、社会、媒体等因素也都对学生的素养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除了学校教育外,家长的引导、社会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长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有益信息和教育资源,媒体应该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只有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核心素养培养,才能真正让学生在全面发展中获得更好的成长。
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全面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而对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却显得有些模糊和片面。
需要建立起更为全面和科学的评价体系,来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情况。
这样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了考试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成果等多个方面,从而能够更全面地展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水平。
只有这样,学生在培养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才会得到更为公平和客观的评价,也才能够更好地指导学校和学生未来的教育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智能素养的内涵
56工作探讨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核心素养视域下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智能素养的 内涵■扬州大学 新闻与传媒学院:徐嘉欣【摘要】智能素养是在人工智能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出的概念。
从核心素养视角看智能素养应有三个侧重:协同素养、思维素养和人文素养。
教师以人机协同的素养为基础;教师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为核心;教师以道德、情感和审美等人文素养为导向。
【关键词】人工智能;核心素养;教师;智能素养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改变教育形态,未来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极大变化。
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发展将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点,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是“数字公民”,数字工具和数字资源使得学习更加便捷,如何在智能时代具备核心竞争力,提高自身的智能化胜任力,掌握智能素养的内涵至关重要。
面对智能时代的挑战,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更应提高自身的智能化胜任力,培养适应时代的智能素养。
本文从核心素养视角,对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智能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
1. 核心素养对智能素养的启示素养,英文可翻译为“Literacy”或“Competence”。
“Literacy”早期包含听、说、读、写能力,信息时代被意译为“素养”一词,强调一种综合的素质能力,而“Competence”是指在知识与技能上具有能够胜任的素质。
“素养”最早可追溯到《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
”这里的“素养”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而是延展到修养层面。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曾解释:“素养”指成功地满足需求或完成任务的能力,包括认知和非认知两方面;“核心素养”指特定的能力和素养,使个人能够有效地参与多种竞争或社会领域,帮助个人在一个运转良好的社会全面成功地生活。
DeSeCo项目从功能论的角度诠释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具备如下特点:有助于社会和个人获得有价值的成果产出,有助于个体满足各个社会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教海探航 Teachingseafaring172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文/谢北疆摘要: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学生置身于由一系列相关任务构成的“关系框架”下,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达成学习目标,提升学科素养。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项目式学习设计一般需经历“分析教学目标—构建项目主线—创设项目情境—设置项目任务—进行教学评价”这一基本过程。
随着新课改要求下,教师教学要不断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因此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项目式学习法,有利于实现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在当今信息化背景下教学中也融入了更多信息化的教学内容,这也大大提升了信息技术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
初中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所以信息技术课程中所涉及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科学理论性。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实践性,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学习到信息技术中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项目学习能将信息技术的实践性与科学性进行充分的体现,项目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与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内容,成为学习的领导者。
同时,项目式学习能够为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带来更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的内容具有更强的学习欲望,对知识学习进行更加全面的巩固,为课堂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1 巧设学习项目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实现自己探索知识的目的。
传统教学方法的实施以班级教学为主体,项目式学习则要求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知识,小组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协助能力,这种教学能够把学生真正带入到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来,使其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师在项目课题教学上只有引导的作用,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其对知识的自主探索,新型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学生学习需要,也能够满足新课改教学要求。
谈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的融合
谈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的融合核心素养是指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是个体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必备素质。
核心素养包括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创新素养、批判思维素养、沟通素养等。
而专业课程标准则是指对某一专业领域内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要求。
在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变化迅速的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与专业课程标准进行融合,成为了教育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它们是跨学科、终身、全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素质。
而专业课程标准则是对特定领域内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具体表现。
将核心素养与专业课程标准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使学习更有价值。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沟通素养,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通过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素养,可以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所学的知识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时代的挑战,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标准实施中的融合可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专业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是具体的目标和要求,而核心素养则是达到这些目标和要求的基本能力。
通过将核心素养与专业课程标准进行融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要实现核心素养在专业课程标准中的融合,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应该对专业课程标准和核心素养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核心素养与专业课程标准融合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作者:陈仕桂来源:《家长·下》2018年第02期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是什么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夠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具体到高中信息技术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
信息及技术课堂教学目标分析应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又兼顾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南京师范大学李艺、钟柏昌教授以内化水平为依据,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划分为双基、问题解决、学科思维三个层次。
最底为“双基层”,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为“问题解决层”,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为“学科思维层”,指在系统的学科学习中通过体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实质上是初步得到学科特定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又高于三维目标。
从形成机制讲,核心素养来自三维目标,是三维目标的进一步提炼与整合,是通过系统的学科学习之后学生收获的东西;从表现形态讲,学科核心素养又高于三维目标,是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情境时,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观念与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个人数字化信息资源管理》是高中必修信息技术以纯AA制皖南自驾游为活动主线,将收藏网址、利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数字化资源、利用QQ上传图片和日志、利用电子表格管理个人财务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首先出游前需要了解景点的相关介绍和攻略,可以收藏相关的网址,然后又以数字化资源获取工具存储下来的一些文件,让学生使用本地计算机资源管理器进行管理。
最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摘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知识理解”“知识迁移”和“知识创新”三个层面。
要突破囿于“知识理解”层面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应当做到知识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结果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相结合、学科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外显性知识与内隐性知识相结合、证实性知识与证伪性知识相结合。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教学途径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界定了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目前,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对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修订,要求把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修订课程标准的主线,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和教材编制体系。
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素提取、水平划分、体系建构是当前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人员正在做的主要工作,而且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果。
国内学者也相继开展了核心素养的一些研究,如关于核心素养的体系建构,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建构,数学核心素养成分析取的实证研究。
本文讨论基于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问题,涉及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
一、核心素养的诉求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个内涵应当从两个维度来理解。
其一,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是指学生自身发展应具备的素质需求,具有个体性质。
这种提法是有理论依据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童年期(小学阶段)和青少年或青春期(中学阶段),无论在生理上(身)或心理上(心),都是一个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描述李艺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供讨论)一、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六主题关系图二、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关键词汇总表主题1主题2主题3主题4主题5主题6学科思维对象与管理:对象、关系、结构、环境设计与制作:载体、创意、结构、形象系统与工程:抽象、建模、复用、迭代、折中规则与安全:规则、标准、协议、安全合作与协作:共建、共享、共赢、共存伦理与道德:伦理、道德、价值、法规问题解决文献管理、小型数据管理、大型数据管理、大数据与数据挖掘、信息鉴别科学计算可视化、数据可视化、信息可视化、知识可视化、信息艺术化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工程设计与管理、批解决信息活动的组织与调控、系统安全维护、通讯协议与数据互换标准表达与欣赏、交流与协调、质疑与反思、竞争与合作负责任的使用技术、分析技术发展价值、分析技术事件的伦理道德与法制具有计算思维的人对象与管理设计与制作系统与工程规则与安全(社会化的)交流与协作(开放的)交流与协作伦理与道德三、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六主题分学段描述1.对象与管理信息技术中的对象与管理, 说的是基于数字化对象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对象是构成信息系统的基本单位, 但对象并非孤立的存在物, 每个对象均有其特定的时空属性, 并由此形成了对象间的各种强弱关系, 进而构成了具有一定结构特性的组合体。
对象也许是数字化设备, 也也许是计算机文献, 还也许是文献中的构成元素。
任何对象又总是处在某一特定的时空环境当中, 并也许随着时空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 有关对象的管理总离不开对象所处的软硬件环境。
培养学生的对象与管理的观念和能力, 是学生理解信息世界, 畅游信息社会的基础。
通过学习, 使学生具有对象视野和管理思维, 可以将信息世界中的存在物作为对象化的存在加以观测和管理, 具有理解和管理对象世界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方法, 并从对象管理中获益。
重要表现:(1)“双基”了解不同信息环境和不同抽象层级中的对象和对象模型;理解对象的时空属性, 以及基于对象属性构成的互相关系;掌握基于属性与关系的信息获取(抽样与调查)和加工方法(记录与分析);理解不同对象的属性管理和运营管理的一般特性;熟悉对象的存储方式与查找策略;初步了解基于数据库的对象管理与操作的方法;理解基于大数据的知识发现的工作机制及其特性。
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
2019-12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构成李侠(亳州市谯城区魏武小学,安徽亳州236800)摘要:“核心素养”是教育界热议的对象,结合音乐学科培育核心素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
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是指以培养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变化的公民为目标,以中小学教育阶段应掌握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培养学生音乐核心能力,并且能为今后音乐学习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系统,具体包括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创造和音乐审美和四大方面。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内涵;构成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9)36-0243-01一、引言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观念,顺应了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
①但在具体学科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还需要深入研究,第一步就是要明确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然而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明确界定义音乐核心素养的概念,为培育音乐核心素养带来困难。
二、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素”原义为“本色”,可拓展为“本来的”之义;“养”原义为“生活资料的供给”,可拓展为“培养”之义。
两个字合并在一起,就有培育本真的教育意义。
古人云:“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这里的素养指平日修习所获得的道德修养,在现代汉语中,素养这一词语的涵义有所拓展,除了道德修养涵义以外还包括知识与方法、思想与观念等方面。
以学科为分类标准,可实现素养的学科化,得到语文素养、体育素养、心理素养等学科素养分类,其中最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学科素养被称为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通过该门学科学习所获得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与没有学习过该门学科的个体相比较,在气质、能力方面有着显著差异。
下面从纵向与横向两个向度来分析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纵向关联中小学音乐知识和技能中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上位概念。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就指出音乐知识包括“掌握音乐基本要素、常见结构、识谱”等内容;音乐技能包括“演唱、演奏、创作”。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范蔚:2016年初,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方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综合表现为9大素养,具体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思想来源:经合组织(OECD)的1997年启动的DeSeCo项目2003年研究报告《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Key Competencies for a Successful Life and a Well-Functioning Society)2005年 OECD专门发布《核心素养的界定与遴选:行动纲要》(The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功能论取向认为核心素养包含了认知和实践技能的应用,创新能力以及态度、动机和价值观,同时认为反思性,即反思性思考和行动是核心素养的核心。
欧盟:2006年 12 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素养的建议案,向各成员国推荐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素养、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公民与社会素养、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等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核心素养定义:在知识社会中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
强调核心素养理念的整合性、跨学科性及可迁移性等特征局限:没有形成严谨的指导性学理体系——核心素养是指向未来的,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等等,强调课程的跨学科性和整合性。
为此,必须要对现有的学科课程进行整合。
作者:理论依据:从学习活动的角度看,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学科视角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
学科视角下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作者:王苏明来源:《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4年第03期【摘要】新课标的发布并不能即刻消融理念与实践之间的高墙壁垒,如何在小学信息科技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仍值得一线教师探究。
文章以“克隆”一课教学为例,从学科视角出发,分析解构“学什么”“为什么学”“如何学”“怎么用”这四个问题,并通过课堂实践与反思,探究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科技课堂实施路径。
【关键词】学科视角核心素养问题解决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不断深化,核心素养作为价值指向被反复提及,但理念与实践之间的高墙壁垒并未自然消融,课堂教学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一环,仍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
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是何模样,一线教师很多时候仍处于“迷雾”之中。
究其原因,是理念与现实之间缺少切实可行的路径。
我们不妨先将“云端”的理念放一放,回到一堂信息科技课必须面对的四个问题:“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如何用”,再尝试从学科视角去思考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也许是一条可行之道。
一、课例解构文章以算法模块中的“克隆”一课为例,尝试从上述四个问题出发梳理本课内容,探寻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科技教学实施路径。
“学什么”是一个看起来容易回答却又很重要的问题。
从双基层面看,学生应掌握的双基目标:了解“克隆”含义,学会“克隆”操作。
“为什么学”解决的是学生学习原动力的问题,也是教学活动开展正当且必需的理由。
就本课而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体会:克隆好在哪?学习它有何意义?在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又占有怎样的地位?“怎么学”是学习的手段与方法,是教师通过何种设计路径让学生在习得过程中获得内在发展,而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一并从“问题解决层面”分析。
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不同情境下的“克隆”应用,习得优化问题解决的方案,提升问题解决的能力。
“如何用”,既是学生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也是教师要思考引导学生走到哪里的问题。
挖掘核心素养内涵,明确艺术生物理教学目标
挖掘核心素养内涵,明确艺术生物理教学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核心素养作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学校教育中。
核心素养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为了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所需的能力和智力,反映了个体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艺术和生物理两门科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这两门学科的教育目标进行明确非常必要。
一、核心素养内涵1.批判性思维素养:指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自觉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能够审视、评估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并做出自己的判断。
2.创新素养:指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能够面对变化和挑战,以过去的成功为基础,探索未来的可能性,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方法。
3.沟通素养:指通过语言、文字、图表等多种形式,适应不同时空和不同对象的沟通要求,以有效的方式传达信息和思想。
4.团队合作素养:指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完成共同的任务和目标的能力。
5.信息素养:指全面、准确、及时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了解和应对周围的环境和社会。
二、艺术教学目标1.审美素养:学生应该具备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能够从艺术作品中获取美感和文化灵感,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
2.表现素养:学生应该有能力通过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意图,具有独创性和创造性的表现风格和艺术形式。
3.文化素养:学生应该具有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理解和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具有批判性地思考现代文化发展趋势和文化价值观。
4.技能素养: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绘画、音乐、戏剧、舞蹈等艺术技能和方法,能够在不同情境下进行艺术创作和表演。
5.创新素养:学生应该基于良好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开展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意识的艺术活动和实践。
三、生物理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素养: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如细胞、遗传、变异、进化等,能够应对生物学相关的测试、考试和竞赛等。
挖掘核心素养内涵,明确艺术生物理教学目标
挖掘核心素养内涵,明确艺术生物理教学目标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全面素质提高的过程,而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艺术和生物学领域的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挖掘核心素养内涵,是教师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具体实施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挖掘核心素养内涵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明确艺术生物理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来谈谈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语文、数学、外语、信息技术、艺术和体育等学科和领域中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
在这些素养中,涵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认知、科学素养、人际交往、审美情趣等多个方面。
而在艺术和生物学领域,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情感、观察和表达能力、创造力、科学素养等。
这些素养不仅是学习和成长的基础,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艺术生物理的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是至关重要的。
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明确艺术生物理教学目标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具体实施。
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学生在艺术和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和认知水平存在着差异,明确教学目标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讨论、个别谈话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艺术和生物学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来确立教学目标。
挖掘核心素养内涵。
在明确艺术生物理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重点挖掘核心素养内涵,明确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在艺术方面,学生需要具备观察和表达能力、审美情感、创造力等素养;在生物学方面,学生需要具备科学素养、实验能力、创新意识等素养。
通过挖掘核心素养内涵,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加符合学科的特点。
然后,将核心素养内涵与实际学科内容相结合。
明确艺术生物理教学目标不仅要挖掘核心素养内涵,还要将其与实际学科内容相结合。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将核心素养内涵融入到学科内容之中,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欧盟的观点 作为与终身学习战略并行的教育变革的 指 导 体 系 ,核 心 素 养 已 成 为 近 十 年 来 欧 盟 教 育发展的支柱性理念。欧盟希望以核心素养 取 代 传 统 的 以“ 读 、写 、算 ”为 核 心 的 基 本 能
力 ,引 发 并 指 导 各 成 员 国 的 课 程 变 革 。 2006 年 12 月,欧洲议会(European Parliament)和欧 盟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通过了关于核心 素 养 的 建 议 案 ,向 各 成 员 国 推 荐 母 语 、外 语 、 数 学 与 科 学 技 术 素 养 、信 息 素 养 、学 习 能 力 、 公 民 与 社 会 素 养 、创 业 精 神 以 及 艺 术 素 养 等 八大核心素养体系,每个核心素养均从知识、 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在这一建议 案中,核心素养被定义为:在知识社会中每个 人 发 展 自 我 、融 入 社 会 及 胜 任 工 作 所 必 需 的 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3]
(一)OECD 的观点
of Key Competencies:Executive Summary)。[1]
“ 核 心 素 养 ”(Key Competencies)其 实 是
那么,DeSeCo 项目组给出“核心素养”的
一 个 舶 来 品 ,代 表 性 的 如 经 合 组 织(OECD) 内涵的依据是什么?或者说,其理论经脉是
有 学 者 认 为 ,欧 盟 核 心 素 养 的 核 心 理 念 是 使 全 体 欧 盟 公 民 具 备 终 身 学 习 能 力 ,其 突 出 特 点 在 于 统 整 了 个 人 、社 会 和 经 济 三 个 方 面 的 目 标 与 追 求 。[4]相 比 分 科 知 识 ,欧 盟 的 核 心 素 养 理 念 具 有 更 强 的 整 合 性 、跨 学 科 性 及可迁移性等特征,但它并没有排斥母语、数 学 和 科 学 等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基 本 技 能 ,这 印 证 了欧盟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强调跨学科、 综 合 性 的 能 力 培 养 ,但 这 并 不 意 味 着 否 定 传 统 的 基 本 技 能 ,而 是 将 其 作 为 核 心 素 养 的 基 础 。[5]在 笔 者 看 来 ,这 一 核 心 素 养 体 系 的 描 述,既有较强地站在学习科学、教育科学成就 的 基 础 上 指 向 人 的 内 在 品 质 的 意 图 ,又 具 有 明 显 地 面 向 问 题 解 决 的 功 能 导 向 色 彩 ,它 在 尊 重 关 于 核 心 素 养 具 有 整 合 性 、跨 学 科 性 及 可 迁 移 性 的 理 念 上 颇 为 新 颖 ,在 一 般 意 义 的 基 础 知 识 、基 本 技 能 与 核 心 素 养 关 系 的 厘 清 上,也有意无意地下了一番功夫。
显然,DeSeCo 项目组看到了比基础知识 和 基 本 技 能 更 具 高 级 形 态 的 内 容 ,其 不 仅 包 含 了 方 法 层 面 的 内 容(认 知 和 实 践 技 能 的 应 用 、创 新 能 力),也 包 括 了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层 面 的内容;同时,他们又提到了反思性,应当说, 反 思 作 为 一 种 思 维 能 力 ,具 有 方 法 论 和 认 识 论 的 双 重 性 质 ,反 思 能 力 或 者 说 通 过 反 思 性 实践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些 认 识 都 非 常 重 要 ,但 从 整 体 上 看 ,DeSeCo 项 目 组 对 核 心 素 养 的 描 述 又 比 较 散 乱 ,没 有 形 成 严 谨 的 指 导 性 学 理 体 系 。 笔 者 认 为 ,他 们 的逻辑可能在于:刻画人的内在品质,即称之 为“素养”,而站在功能论角度描述,就可以称 之为“核心素养”。当然,DeSeCo 项目组并没 有对自己的这种潜在逻辑给出明确说明。
心 素 养 具 备 如 下 特 点 :有 助 于 社 会 和 个 人 获
* 本文系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 17 —
得 有 价 值 的 成 果 产 出 ,有 助 于 个 体 满 足 各 个 社 会 生 活 领 域 的 重 要 需 求 ,对 每 个 人 都 有 重 要 意 义 。 他 们 指 出 ,尽 管 这 种 需 求 导 向 的 核 心 素 养 是 个 体 适 应 社 会 所 需 要 的 ,但 并 非 全 部,核心素养不只用来与社会打交道,还应该 是个体改造社会的重要因素,因此,核心素养 不 仅 由 个 体 和 社 会 的 需 求 决 定 ,还 应 由 个 体 和社会的目标性质决定,而且还应包括创新、 自 主 和 自 我 激 励 。[2]回 顾 既 有 关 于 人 的 素 养 的研究,其多以学习科学的相关进展为依据, 围 绕 人 的 发 展 对 素 养 进 行 系 统 刻 画 ,但 DeSeCo 项目组显然没有这样做。其理论依据 究 竟 是 什 么 ,和 既 有 学 习 理 论 或 教 育 科 学 理 论成就的关系如何,不得而知。DeSeCo 项目 组 只 是 大 体 上 指 出 核 心 素 养“ 超 越 了 直 接 传 授的知识和技能”,它包含了认知和实践技能 的 应 用 ,创 新 能 力 以 及 态 度 、动 机 和 价 值 观 , 同 时 认 为 反 思 性 ,即 反 思 性 思 考 和 行 动 是 核 心素养的核心。
有研究多停留在表面功效的描述上,对其本 生能力素养的讨论直接指向“核心素养”,并
质的把握远不够深入,这与相关研究与实践 构 建 了 一 个 分 别 涉 及“ 人 与 工 具 ”、“ 人 与 自
的需求极不相称,与核心素养被寄予的厚望 己”和“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框
极不相称。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这一重要概 架,具体包括“使用工具互动”、“在异质群体
(三)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研究者的观点大致受到上述两个代
— 18 —
表性观点的影响。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比较 有代表性的是辛涛等人的观点。他们认为, 核 心 素 养 就 其 内 涵 而 言 ,应 当 以 个 体 在 现 在 及 未 来 社 会 中 应 该 具 备 的 关 键 能 力 、知 识 技 能及态度情感等为重点;就学科属性而言,核 心 素 养 并 不 指 向 某 一 学 科 知 识 ,并 不 针 对 具 体 领 域 的 具 体 问 题 ,而 是 强 调 个 体 能 够 积 极 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 从人的成长发展与适应未来社会的角度出 发 ,跨 学 科 跨 情 境 地 规 定 了 对 每 一 个 人 都 具 有重要意义的素养;就功能指向而言,核心素 养 的 功 能 超 出 了 职 业 和 学 校 的 范 畴 ,不 仅 限 于 满 足 基 本 生 活 和 工 作 需 要 ,而 更 有 助 于 使 学 生 发 展 成 为 更 为 健 全 的 个 体 ,能 够 更 好 地 适 应 未 来 社 会 的 发 展 变 化 ,能 够 达 到 促 进 社 会 良 好 运 行 的 目 的 。[6]另 有 一 些 比 较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论 述 ,如 ,核 心 素 养 是 一 种 跨 学 科 素 养,它强调各学科都可以发展的、对学生最有 用的东西;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 特 定 学 科 或 特 定 人 群 的 特 殊 素 养 ,而 是 适 用 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 心 ”的 含 义 。[7]又 如 ,素 养 是 个 体 在 特 定 的 情 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 它 是 在 个 体 与 情 境 的 有 效 互 动 中 生 成 的 ;素 养 与 知 识(或 认 知)、能 力(或 技 能)、态 度(或 情意)等概念的不同在于,它强调知识、能力、 态度的统整。[8]
二、启示:在把握核心素养之前的思考
无 论 是 OECD 还 是 欧 盟 ,都 在 两 个 层 面 谈论核心素养:一是一般意义的层面,二是学 科 意 义 的 层 面 。 本 文 以 下 展 开 的 思 路 ,建 立
在 两 个 约 定 之 上 :一 是 所 述 两 个 层 面 既 不 相 同 又 密 切 相 关 ;二 是 讨 论 过 程 先 从 学 科 意 义 层面入手,再去推及一般意义层面,即本文的 讨论,先从学科核心素养开始。
当 前 ,我 国 基 础 教 育 界 对 核 心 素 养 概 念 的 关 注 与 讨 论 ,承 载 着 人 们 对 教 育 寄 予 的 所 有 美 好 期 望 ,其 尊 重 双 基 、功 能 论 思 想(指 向 问 题 解 决)、跨 学 科 性(综 合 性)、终 身 受 益 等 诸多观点都非常具有合理性。如何在既有学 习 科 学 和 教 育 科 学 成 就 的 基 础 上 ,对 相 关 问 题进行批判性反思并梳理出核心素养的学理 思路,显然非常具有挑战性。
[关 键 词] 核心素养;学科思维;世界观;方法论 [作者简介] 李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钟柏昌,南京师范 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南京 210097)
时下,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 Foundations,即 DeSeCo)项目。在持续多年的
的新热点,成为大家眼中借以深化基础教育 讨 论 和 研 究 之 后 ,OECD 于 2003 年 出 版 了 最
谈“核心素养”*
李 艺 钟柏昌
[摘 要] 基础教育界所称“核心素养”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来把握:最底层的 “双基指向”,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核心;中间层的“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 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最上层的“科学(广义)思维指向”,指在系统的学习中通过体 验、认识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 实质上是初步得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