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核心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更新与改造方案

城市更新与改造方案

城市更新与改造方案第1章引言 (3)1.1 城市更新背景与意义 (3)1.2 城市改造的目标与任务 (3)第2章城市现状分析 (4)2.1 城市空间布局 (4)2.1.1 土地利用现状 (4)2.1.2 交通网络现状 (4)2.1.3 功能区划分现状 (4)2.2 城市基础设施 (5)2.2.1 供水现状 (5)2.2.2 供电现状 (5)2.2.3 供气现状 (5)2.2.4 排水现状 (5)2.3 社会经济状况 (5)2.3.1 经济现状 (5)2.3.2 人口现状 (6)2.3.3 就业现状 (6)2.3.4 教育现状 (6)2.4 生态环境质量 (6)2.4.1 空气质量 (6)2.4.2 水环境质量 (6)2.4.3 绿化水平 (6)第3章更新改造理念与策略 (6)3.1 设计理念与目标 (6)3.1.1 设计理念 (7)3.1.2 设计目标 (7)3.2 更新改造策略 (7)3.2.1 空间优化策略 (7)3.2.2 生态环境策略 (7)3.2.3 经济发展策略 (8)3.2.4 社会文化策略 (8)3.3 政策措施与保障 (8)3.3.1 政策措施 (8)3.3.2 保障措施 (8)第4章土地利用规划 (8)4.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8)4.1.1 土地利用类型与面积 (9)4.1.2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9)4.2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与原则 (9)4.2.1 规划目标 (9)4.2.2 规划原则 (9)4.3.1 土地利用结构 (9)4.3.2 土地利用布局 (10)第5章空间形态设计 (10)5.1 建筑设计理念 (10)5.2 公共空间设计 (10)5.3 绿色建筑与可持续发展 (11)第6章城市交通规划 (11)6.1 交通现状分析 (11)6.1.1 道路网络现状 (11)6.1.2 公共交通现状 (11)6.1.3 交通流量分析 (11)6.1.4 交通拥堵分析 (11)6.2 交通规划目标与策略 (12)6.2.1 交通规划目标 (12)6.2.2 交通规划策略 (12)6.3 道路网络优化 (12)6.3.1 道路网络布局优化 (12)6.3.2 道路等级提升 (12)6.3.3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 (12)6.4 公共交通系统提升 (12)6.4.1 公交线网优化 (12)6.4.2 公交运力提升 (12)6.4.3 公共交通设施改善 (12)6.4.4 公交优先策略 (12)第7章城市基础设施改造 (12)7.1 给排水系统改造 (12)7.1.1 改造背景 (13)7.1.2 改造目标 (13)7.1.3 改造措施 (13)7.2 电力与通讯设施改造 (13)7.2.1 改造背景 (13)7.2.2 改造目标 (13)7.2.3 改造措施 (13)7.3 燃气与热力设施改造 (13)7.3.1 改造背景 (13)7.3.2 改造目标 (14)7.3.3 改造措施 (14)第8章生态环境改善 (14)8.1 绿地系统规划 (14)8.1.1 绿地系统布局 (14)8.1.2 绿地分类与功能 (14)8.1.3 绿地设施建设 (14)8.2 水环境治理 (14)8.2.2 水污染治理 (15)8.2.3 水生态修复 (15)8.2.4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15)8.3 环境污染整治 (15)8.3.1 大气污染防治 (15)8.3.2 土壤污染防治 (15)8.3.3 噪声污染防治 (15)8.4 生态修复与保护 (15)8.4.1 生态修复 (15)8.4.2 生态保护 (15)8.4.3 生态监测与评估 (16)第9章社会经济与文化传承 (16)9.1 社区建设与更新 (16)9.2 产业发展与布局 (16)9.3 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16)9.4 教育与公共服务设施改善 (16)第10章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16)10.1 项目分期与实施计划 (17)10.2 投融资模式与政策支持 (17)10.3 社会参与与公众沟通 (17)10.4 监督管理与评估机制 (17)第1章引言1.1 城市更新背景与意义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许多城市面临着空间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滞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等问题。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出行难、停车难等“城市病”,切实提升城市道路交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结合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围绕总体目标,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专项治理与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相结合,创新制度、机制、方法,推进协同共治、共建共享,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现代治理能力水平,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创造有序、畅通、安全、绿色、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重点在交通秩序整顿、交通组织优化、交通基础建设、交通出行结构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实现以下工作目标:(一)文明守法意识全面提升。

交通参与者交通出行守法意识、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城市主干路机动车交通守法率达到95%以上,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守法率达到95%以上。

(二)道路通行更加有序顺畅。

交通组织精细科学,道路资源和通行权分配合理,交通管理设施规范设置率达到95%以上,城市主干路、次干路交叉口的科学渠化率达到90%以上。

(三)道路交通出行更加安全。

交通事故研判、预防、应急处置等能力不断提升,酒驾、毒驾、超速、闯红灯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导致的交通事故逐年下降。

(四)绿色交通体系不断完善。

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交专用道线路长度显著增加,公交信号优先全面实施,公交运行速度和准点率显著提升,常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

非机动车和行人出行条件逐步改善,通行空间得到有效保障。

(五)道路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路网结构持续优化,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提高到8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达到15%。

(六)城市停车设施持续增加。

推动停车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形成配建停车为主导、公共停车为辅助、路内停车为补充的停车格局。

第1包供应商交后,需完成以下规划深度及成果要求,并

第1包供应商交后,需完成以下规划深度及成果要求,并

第1包:供应商成交后,需完成以下规划深度及成果要求,并提供规划成果资料。

(一)规划深度和成果要求:1、总则: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规划编制原则,规划的管理及控制方式;2、户外广告设置政策分区规划:禁设区城市户外广告设置政策,宜设区城市户外广告设置政策;3、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导引:道路广告设置导引,建筑物承载类广告规划控制导引,建筑立面户外广告的设置导引,建筑屋顶户外广告的设置导引,门店招牌规划设置导引,公益性户外广告规划控制导引,临时性广告规划控制导引;4、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技术要求:建(构)筑物上的户外广告设施规划技术要求,公共设施的户外广告设施规划技术要求,地面上的户外广告设施规划技术要求,移动式户外广告设置规划技术要求;5、户外广告照明规划技术要求6、户外广告安全设置及其他规划技术要求7、户外广告管理规定8、户外广告整治规定9、规划实施10、立柱广告规划一览附表(二)图纸内容:◆区位分析图◆立柱广告现状图◆户外广告分区控制图◆户外广告照明强度规划图◆立柱广告定位图◆立柱广告设计意向图◆四大出入口广告设计意向图◆县城重要节点广告设计意向图◆附表(三)其他要求1、本次规划编制范围地形图系涉密测绘成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和《四川省测绘成果管理办法》的规定,投标单位应到苍溪县测绘地理信息局签订有关保密协议后,方可索取有关测绘地形图成果。

联系人赵强,联系电话。

2、此次规划方案采购由成交供应商向评分前三名中另外二名成交候选供应商支付方案编制费用各人民币2000元,其余不支付方案编制费用。

3、采购人有权在不告知未成交供应商的前提下,无偿使用未成交规划方案内容。

第2包: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规划方案与规划费用结合方式的综合评审进行采购,投标单位需要编制符合采购文件要求的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成交后,成交供应商需要完成以下旧城区雪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深度及成果要求,并提供规划成果资料。

(一)规划编制深度要求:1.旧城区雪梨山片区概念规划依据《苍溪县城市总体规划》、《苍溪县旧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期)》以及相关上位规划,在区位与现状充分调研、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把握旧城整体空间的概念性设计。

城市主干路辅道优化设计方法

城市主干路辅道优化设计方法

城市主干路辅道优化设计方法李志强徐挥邵维【摘要】为了缓解城市道路存在的常发性交通拥堵、出入口设计不合理等一些亟待解决的交通问题,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应对辅路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

首先概括了城市辅路的定义和功能,对非机动车道作为多功能车道的作用进行了描述;然后先从辅路设置公交停靠站、辅路单位进出口及信号交叉口进口道设置辅道角度对各种设计模式与交通组织优化设计方法进行研究,再对路段辅路机动韦与掉头开口的协调优化设计、公交停靠站与沿线开口的一体化设计模式进行综合考虑,并给出适用条件;最后用实例对设计方法通过建立仿真平台进行适应性分析。

结果表明,对辅路优化设计能够减轻城市干道交通压力,提高通行效率。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设计设计模式多功能车道接入管理仿真1.引言主干路在交通负荷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导致整个路网在高峰时段运行效率低下。

突出表现为主干路在交通功能上大都未能达到预期的功能,更多地承担了次干路和支路应承担的“通达”功能,而基本“通行”功能却受到严重影响。

主干路功能保障是强调在交通负荷高峰时段,主干路的“通行”功能仍能得以保证。

对于已建成的主干路,讨论采取交通控制与管理手段、还是采取工程措施保障交通功能更加有效,将成为城市交通改善和路网结构调整、功能完善的重大突破。

美国上世纪80年代对道路的接入管理进行了研究,第一次完整明确提出了“Access Management”的概念[1]并详细对接入管理技术作介绍[2];接入管理技术能够基本保证道路主线交通流安全、速度和效率[3],同时为周边单位及支路出入口提供通道技术[4][5]。

对接入管理现状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对主干道进出支路及与地块之间接入的一些管理技术,没有对拥挤的城市主干道辅路设置公交停靠站、出入口设计模式及在交叉口处辅道的优化设计方法进行描述。

本文是基于城市主干道机非有分隔带的情况,将非机动车道作为辅道来进行优化设计,考虑了路段辅路机动车与掉头开口的协调优化设计、信号交叉口公交停靠站与进口道车道功能等一体化设计模式,充分利用辅路的车道,确保主干路的“通行”与“通达”双重功能。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_1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_1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发布时间:2022-05-06T05:08:26.894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第1月2期作者:刘明鑫[导读] 城市道路的各个交叉口成为现代城市道路网的重要节点。

因此刘明鑫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 310000摘要:城市道路的各个交叉口成为现代城市道路网的重要节点。

因此,如何促进车辆和行人快速、方便地通过交叉口,也是提高城市交通系统运行效果的关键。

交叉口是整个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道路交通的咽喉。

然而,目前交叉口仍存在行车速度慢、事故率高、交通阻塞甚至拥堵等缺陷。

因此,如何提高公共交通组织设计和管理水平,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大难点。

基于此,对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策略引言伴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程度迅速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压力也在增加。

当交通需求上升到一定的数值时,很难支持原来的交通组织方案,交通拥挤问题越来越明显。

交通堵塞在交通高峰期城市核心区和老城区尤为突出,容易影响整个道路网,导致道路网的交通效率低下。

因此,有必要优化城市化进程中的原有交通组织方案。

采用交通仿真,在实施优化方案前进行评估和仿真,可确保实施后综合效果得到很大改善。

1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运用交通项目管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方法,对各区域道路交通状况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根据道路功能,组织、协调、疏导道路交通流,平衡各类道路交通流,基本协调各类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流,缓解各类道路交通供需矛盾。

传统的道路工程设计对道路工程质量的影响是不够的。

因此,当我国已建成的道路出现交通拥堵或交通安全隐患时,交通管理部门只能多做“疏通”监督管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和解决常见的交通问题。

事实上,在道路的实施和使用中,由于各种道路的使用环境条件,吸引了各种车辆和交通流,对道路交通流的需求也有很大不同。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发布时间:2022-06-06T08:15:08.492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第40卷第34期作者:黄晓波[导读] 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道路交通的发展。

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加,黄晓波5139011987****5216摘要:目前,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道路交通的发展。

随着车流量的不断增加,车辆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堵车现象在各大城市普遍存在。

文章系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道路交叉口工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的原则和交通组织优化的方法,深入研究现阶段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设计的优化方法。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交通组织优化引言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当交通需求增长到一定值,原有的交通组织方案难以支撑目前交通运行,道路交通拥堵问题也日趋明显[1]。

城市核心区、老城区干道高峰小时交通拥堵尤为突出,干道拥堵易波及整个片区路网,导致路网交通运行效率低下[2]。

因此,对城市化进程中原有的交通组织方案进行优化十分必要。

借助交通仿真手段,在优化方案实施之前进行评估模拟,能够确保实施后综合效果有较大改善。

目前,已有众多学者对城市道路交叉口组织形式、优化策略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城市道路交叉口组织的形式、原则及设计方法。

结合新港西路与瑞康路交叉口的设计交通组织特点,定性、定量、分方向、分时段地分析了交通流数据,提出了交叉口优化策略。

针对南京路与滨江道步行街交叉口处人流量大、车流量密集造成的严重拥堵情况,进行了方针分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解决方案。

虽然相关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研究已十分丰富,但是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提出绕行方案的研究十分缺乏。

一、右转交通运行状况影响因素在城市规划设计体系中,交通设计承接和协调城市和交通规划,指导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图1)。

城市核心区交通主干道的综合整治问题分析——以嘉兴市中山路整治为例

城市核心区交通主干道的综合整治问题分析——以嘉兴市中山路整治为例

城市核心区交通主干道的综合整治问题分析——以嘉兴市中山路整治为例【摘要】城市核心区的交通干道以承担交通通行功能主,但因城市经济活动的需要,交通干道也往往要求兼有服务功能。

而这一类的道路往往都是建设年代较早,期间又反复经历多轮大小改造,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

因道路改造期间交通通行和经济活动受到影响,故工期要求严格,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而且往往这类道路的改造又需要兼顾多重供能属性,所以就项目本身而言,改造难度较大。

本文以嘉兴市的中山路改造为例,从设计单位的角度,在工程设计方法和施工问题总结两个大的方面,对该类工程进行全面梳理,对设计、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今后开展类似的工程设计积累经验。

【关键词】核心城区;交通主干道;综合整治;路权;PPU;PCU;数字模型法1.引言一座城市的核心区交通主干道,往往见证了这座城市走向现代化的完整过程,是城市的名片。

嘉兴市的中山路就是这类道路的典型代表,她从东西方向横贯新老城区,沿线分布了大量的商场、酒店、医院、小区,经济活跃,人流密集,是嘉兴市中心城区路网中重要的交通性主干道,同时又兼备了对社会经济的服务功能。

2.一些设计思路和方法类似于案例道路这类重要的、复杂的道路设计,不能简单的就事论事,应放眼全局,从更高的角度切入,尽量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周全,以提高后期施工阶段的效率。

结合案例工程,笔者从设计的角度简单谈谈几个比较重要的方面:2.1 新老路面结构差异处理新老路面结构差异处理历来是个难题,必须对新老路面结构的强度差异、沉降差异进行有效控制。

着重加强新建结构的强度设计和检测量化指标,在条件允许时尽量设置结构搭接错台,在基层上部设置抗拉防裂性能优良的土工格栅,减少面层的直接受拉,能减少和延缓路面病害的发生。

2.2 建立正确的交通评价标准并优化交通流线城市道路的工程设计,应与交通分析有效充分的结合,重要节点的土建改造须以交通需求为导向。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

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0.09.29•【字号】日政办字〔2020〕69号•【施行日期】2020.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正文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各区县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单位:为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山东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省政府令第315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工作目标健全完善道路交通“三级机构、四级网络(市县乡三级组织机构、市县乡村四级管理网络)”组织体系,推动落实政府领导、部门监管、单位负责、社会参与的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不断强化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工作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发生,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海滨城市建设创造安全畅通、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主要任务(一)加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工作1.完善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机制。

各区县要健全交通隐患动态排查、分级督办、治理效果评估等工作流程,每月分析交通安全形势,每季度调度整改进度,每半年进行一次“回头看”。

对整改完成的安全隐患,分级验收销号;对短期无法整改完成的,公安、道路建设管理部门要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加强巡逻提示,保障道路通行安全。

实行交通安全隐患台账制、交办制、清单制,明确责任单位、整改期限,落实整改资金,做到隐患整改不到位不放过、验收不合格不放过。

2.加强建设项目交通安全风险评估。

严格执行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三同时”制度,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参与新建、改建、扩建道路竣工验收,对交通安全设施缺失或达不到规定标准的,不得通车运行。

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要加强城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对不符合交通安全要求或对未来交通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项目,审批部门应不予批准。

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

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

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分析与对策刘恩;刘英舜【摘要】为缓解交通拥堵,巩固公共交通的战略地位,将中心城区打造成“拥而不堵、拥而有序”的交通模式.文章结合淮安市中心区的实例,针对拥堵问题分别在路网优化、公交优先、强化慢行和加强管制4个方面提出可操作性改善措施.【期刊名称】《现代交通技术》【年(卷),期】2015(012)004【总页数】4页(P72-75)【关键词】中心城区;交通改善;交通拥堵;公交优先【作者】刘恩;刘英舜【作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00;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265城市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土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

由于城市中心区功能最为齐全,大量的就业和娱乐产生大量的交通需求,原有的道路交通系统和现有的管理系统得不到及时升级,就会造成交通拥堵。

针对交通拥堵问题,国内学者大都从交通结构、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组织管理以及基础建设等方面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如陈昕[1]等分别从道路基础设施、交通管理、交通参与者及公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相应给出了解决中小城市交通问题的对策。

辛娟[2]等则指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城市功能布局的调整会对城市交通造成较大影响,并提出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理念。

而根据城市道路网现状和交通流实际情况,从交通供求的角度,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的案例研究并不多。

1.1 区域交通问题[3-4]交通需求时空分布不均。

由于居民日常通勤的特性比较一致,在早晚时段容易形成交通需求的集聚,且主要的交通压力全部集中到了主干路上,使得一些重要路段及节点交通拥堵问题严重。

交通网络结构不完善,主次干路路面条件较好,吸引的交通也较多,支路较多,但多为断头路,畸形路,道路之间的连通性差,可以选择分担主干路交通压力的次干路、支路较少。

路侧停车加剧道路资源紧张。

交通流线组织专题

交通流线组织专题

交通流线组织一总体原则1,立体组织通过基地地形基面的立体设计,各种交通流线分置于不同的基面标高,从而使得各种流线相对分离,通过自动楼梯进行垂直连接,共同构筑高效率的新型立体交通枢纽;2,步行优先步行和机动车分流;步行活动空间占据主导的空间位置,并不受车辆干扰;对机动车采取单向交通组织,并合理引导其活动范围,简化核心区内部交通关系;出租和社会车辆置于地下,地面留给步行者和公共交通,优化高铁核新区环境品质;3,无缝换乘无缝换乘体现在几个方面:在满足工程安全距离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换成距离;在本案中,联系较为密切的交通设施之间布局采用相对集中的布置方式:高铁、地铁毗邻布局,公交分置两侧,出租和社会停车结合高铁车站地下空间设置,从而高铁、公交、地铁设施之间的换乘可以迅速完成;借助地下空间和局部空中连廊的方式,减少换乘中转环节,采用最直接的换成路径;在米标高设置空中连廊,高铁出站乘客可以直接通过连廊换乘公交设施;地铁1号线、地铁3号线在展厅层付费区采用直接的换乘通道予以连通,不出站即可达成1、3号线之间的换乘;同时1、3号线地下换乘通道布置在高铁出站大厅下方,高铁出站人流可以直接通过出站口处的电梯到达换乘通道,完成与地铁之间的便捷转换;4,多路径选择交通设施间的换乘采用多模式多途径的方式,提升转运效率,并分流换成路经上的人流量,提升换乘效率;二交通设施布局1,高铁车站根据铁道部设计院的初步设计,高铁车站采用“站下式”的模式:候车在地面层,站台在二层;进出站交通组织采用“中进边出”的模式:进展口设置在站房中部,出站口在站房西侧设置;主导出站标高设置在地面层,在米标高设置绿色出口,出站后通过空中连廊可到达公交车站以及长途客运站;2,地铁根据标书以及前期相关研究,地铁1号、3号线分列高铁线两侧布置;地铁进站通过下沉广场可以直达展厅;3,公交站场设置东西两处公交站场,东侧站场负责南部城市区域的公交车到发交通,西侧站场负责北部城市区域的公交到发;西侧公交站场的车流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公交车沿着辽河路右转进入核心区,顺着主广场西侧道路南行,继续右转到达公交站场,出站直接右行转到常新路;东侧公交站场的进场车辆由长江路左传进入,上下乘客后右转通过主广场东侧道路北行直到辽河路口,继续右转上长江路;4,长途客运北站长途客运站主要负责发送苏北地区的人流,考虑到交通流线的便捷组织,并结合与高铁之间的客流实际联系密切度,经过多方案比较,本规划认为长途客运北站与高铁站房相对独立设置更为合理;为了方便进出交通并减少对高铁站前主广场的干扰,位置确定在核心区的西北侧;另一方面,长途客运站停车区域充分利用了地铁1号线的地面空间,土地利用更趋合理;把长途客运站房设置在高铁的北侧,还可以简化核心区内部的交通体系,进出站的车流通过“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直接在辽河路以及常新路上独立展开,以最简洁的途径连接龙江路高速入口;由于进出车辆不经过高铁站前主广场,因而可以减少核心区交通流线间的交叉和干扰;5,出租车及社会车辆停车为提升站区环境品质,最大程度的减少步行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借鉴国外先进高铁车站的经验,规划把出租车和社会车辆的活动范围置入地下,上下客及停车均在地下空间进行,保证了地面空间的环境品质,下车的客流可以通过垂直自动楼梯直接到达候车大厅入口;6,自行车停车为维护站区环境品质,自行车停放结合地下空间和绿化空间进行;分置东西两侧,进出主要通过长江路和常新路设置的自行车道完成;不至于干扰高铁站前环境品质;三交通组织及换乘设计1,高铁进站公交-高铁公共汽车停靠在高铁站房北面珠广场东西两侧,乘坐公交到达的乘客,下车后通过地面步行通道直接到达站房主入口;大巴停靠站场设置在高铁站房北面主广场西侧,毗邻西公交站场;通过大巴到达的团体乘客,下车后通过地面步行通道直接到达高铁站房主入口;长途客运北站设置在核心区北端主广场西侧,通过长途汽车到达的人流可以沿步行通道直接到达高铁站房主入口,也可以在客运站门厅处下到米标高,通过地下通道穿越下沉广场,然后通过自动楼梯到达高铁站房;地铁-高铁经过高铁核心区的地铁线有两条:1号线和3号线,两条线于高速铁路南北两侧平行布置,地铁站厅设置在标高;通过地铁到达的乘客,进入高铁站房有两条途径,一是出站厅进入旁侧的下沉广场,然后通过自动楼梯先上到米标高休闲广场,之后继续通过自动楼梯到达站房主入口;另一种途径是通过1/3号线绿色换乘通道,在站房门厅两侧主楼梯处出站,通过主楼梯直接上到高铁站房主入口,然后购票候车;出租车/社会车辆-高铁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停车及上下客区布置在地下层,上下客区均有自动楼梯直达地面层,乘客下车后可以直接通过下客区附近的自动楼梯上到地面高铁站房主入口;为方便管理以及地下交通流线的组织,出租车和社会车辆进出口分置,并对通行方向实施单行控制,出租车入口开向核心区东侧长江路,出口开向核心区西侧的常新路;社会车辆入口设置在站前广场西路,出口设置在站前广场东路;出租车自长江路左传进入地下空间,到达站房地下层环线后左转,在下客区停靠后继续前行到达上客区待客,也可直接前行再右转进入车库,或者继续前行右转并左转后驶出地面到达常新路出口;社会车辆自站前广场西路进入地下空间,左传行至下客区,放下客后可以前行继续左转通过站前广场东路驶出地面离开,也可前行右转进入社会车辆停车库,停放车辆后通过自动楼梯直达地面高铁站房主入口;自行车-高铁自行车停车分布在高铁站房东西两侧,西侧停车场置于地下一层,东侧停车场采用覆土建筑形式,结合绿化景观置于起伏草坡之下;通过自行车到达的人流,停放车辆后直接通过步行通道到达高铁站房主入口;步行乘客步行到达的乘客,进入高铁站房有两种途径:其一为直接通过主广场南北大平台到达高铁站房主门厅;第二条路经是首先进入下沉休闲广场,然后通过自动楼梯到达直接到达站房主入口;2,高铁出站高铁-公交高铁出站换乘公交有三种途径可以选择:地面途径、地下途径和空中途径;地面途径:出站后沿着地面步行通道直接到达站房东西两侧的公交车站、大巴车站以及长途客运站;地下途径:出站后借助自动楼梯经过站前下沉广场进入地下通道,通过地下通道可以直达公交站场和长途客运站;空中途径:高铁下站乘客通过出站电梯下行到米标高出站,穿过高铁结构空间后上到米标高直达空中连廊,通过空中连廊到达公交车站;由于后两种途径与地面道路呈立体交叉方式,因而换乘行为可以不受地面车辆的干扰直接到达公交车站;通过路径的立体化,还可以塑造生动的景观体验,并提升核心区的景观活力;高铁-地铁自高铁出站的乘客换乘地铁有两种选择:一是出站后直接通过下沉广场到达地铁站厅,购票进站;二是通过出站大厅出口处的自动电梯下到地下10米标高的换乘大厅,购票后直接进入地铁1/3号线绿色换乘通道;高铁-出租车/社会车辆出租车停车及上下客区布置在地下层,高铁出站乘客乘坐出租汽车可以通过出站口的自动楼梯直接下到地下出租车待客区上车后离开;自高铁出站的乘客,通过出站口的自动楼梯下到-5米标高,跨越1/3 号线绿色换乘通道上方,前行继续通过自动楼梯下到-10米的社会车辆停车库,然后取车离开;。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施摘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老城区的交通道路已经满足不了城市高速的的建设发展。

本文从交通的角度对道路红线调整、开发规模、交通组织等进行规划分析。

关键词:控制规划;交通组织,城市规划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ities, the old town of cities traffic and road can not meet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ed the road red line adjustment, development scale, traffic organization and plan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ffic.Key words: control programs; traffic organization, urban planning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城市的老城区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及丰富的古迹和遗产,它们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和祖先世代劳动创造的成果,也是整座城市文化底蕴的完美体现。

然而,老城区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及发展中的种种制约,往往成为城市中交通拥堵最为严重的区域。

因此,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做好老城区的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对整个城市的发展及交通的整体运行状况至关重要。

近些年来,广州市老城区内交通状况一直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交通供求关系紧张,吸纳新建项目的交通增量能力很低。

因此,在评价核心区内的新建项目时,须从区域的角度考虑周边道路网、轨道网的承载能力,从交通系统容量的角度检验项目开发规模。

一、研究现状分析1、现状土地利用项目位于越秀区海珠广场,周边聚集了众多商业、酒店,其中包括北侧的海印缤纷广场、广州宾馆,西侧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万菱广场,东侧的泰康精品批发城、华厦大酒店等,这些均为交通流高度集中的吸引源。

居住区规划与日照间距、朝向的研究

居住区规划与日照间距、朝向的研究

日照间距是指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由于遮挡和采光需要所规定的距离。它是 城市规划中一个重要的技术指标,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居住环境和健康。在杭州这 样的江南水乡,日照间距的意义尤为重要。由于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居民对日 照的需求较高。如果日照间距不足,会导致房屋潮湿、阴暗,影响居民的健康和 生活质量。因此,在城市规划中,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居民需求,合理确 定日照间距。
2、朝向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朝向对居住区规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1)影响自然通风:不同的朝向会导致不同的风向和风速,合理的朝向布 局有助于提高居住区的自然通风效果,减少夏季空调的使用。
(2)影响采光:良好的朝向能够使建筑物获得充足的阳光,提高居住区的 采光效果,有助于居民的健康和生活。
(3)影响能源消耗:适当的日照间距能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降低建筑物 的能源消耗,提高节能减排的效果。
二、朝向的研究
1、朝向的概念及意义朝向是指建筑物正立面所面对的方向。在居住区规划 中,朝向的选择需要考虑通风、采光、节能等多方面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朝向。 合理的朝向能够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品质,增强居民的舒适度。
2、因地制宜选择朝向在确定建筑物的朝向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地形地貌和日照时间等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同时,应注意通风、采光和节能等 多方面因素,以提高居住区的整体品质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3、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设施在居住区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公共服务设施 的布局,如公园、学校、医疗机构等。这些设施的布局应便于居民的使用,同时 应与日照间距和朝向等因素相结合,以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和提高居住区的整体 效益。
3、营造宜居环境
居住区应注重环境营造,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高居住区的宜居 性。同时,要合理安排公共空间和活动设施,满足居民的社交需求。

城市快速路主辅道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城市快速路主辅道优化设计实例分析

城市快速路主辅道优化设计实例分析范薇【摘要】城市快速路在大城市的交通网络中承担着大量的交通任务。

随着快速路沿线的城市化程度逐渐提高,沿线建筑物逐渐密集,大量车流涌入快速路,交通阻塞现象屡见不鲜。

以长沙二环线(枫林路-梅溪湖路段)为例进行主辅道优化设计分析,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疏解以及适当规模的工程改造,明确主辅路路权,提高快速路的通行能力。

【期刊名称】《交通科技》【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3页(P113-114,115)【关键词】快速路;主辅路;交通疏解;道路改造【作者】范薇【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 430063【正文语种】中文长沙西二环建成于2006年,是长沙城区快速通道。

近年来随着车流量的快速增长,部分路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拥堵,特别是枫林路至梅溪湖路拥堵严重。

为改善西二环线的行车条件,对枫林路至梅溪湖路段交通进行了研究,通过增设互通、交通组织优化对此段交通进行整治,达到行车通畅的效果。

枫林路-梅溪湖路(北)位于西二环中段,为长沙二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两侧分布有长沙汽车西站、长沙河西交通枢纽过渡站等大型交通枢纽。

交通枢纽作为较大的交通吸引点与交通发生点,对该路段的畅通有着重要的影响[1-2]。

道路现状为地面城市快速路,路段为2块板,主线双向6车道,辅道双向4车道,两侧设有人行道。

道路两侧分布有汽车站、公交枢纽站、地铁站、公交站等客流集散中心,高峰时段车流、人流非常集中,机动车与人行交通交叉干扰严重,见图1,路段现状高峰小时流量表,见表1。

路段高峰时段交通量大,饱和度最高已达0.95左右,随着城市机动化步伐的加快,交通量会进一步增加,造成该路段拥堵的主要原因如下。

(1) 公共交通路侧停靠、长途客运进出站对辅道集散车辆的纵向干扰。

(2) 出租车、私家接送客车辆临时停车对辅道路面资源的占用。

(3) 出租车加气(天然气)高峰期排队对辅道路面资源的占用。

(4) 辅道车辆在龙王港立交处汇入主线车流与主线驶出辅道车流相互交织,严重影响主线过境交通的快速通行。

日照核心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日照核心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日照核心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技术需求与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意义近年来,日照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但仍落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政府形成巨大的压力。

为缓解日照市各类交通问题,改善交通出行环境,一方面需要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另一方面必须挖掘各种交通设施与其交通系统的潜能。

近期借助交叉口改造和公交专用道改造项目,启动核心区的道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研究的工作,其主要立题依据为:1)既有道路设施不适应交通的需求随着日照市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交通质量(安全、通畅、有序、便捷)的要求逐渐提升,这将促进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加快,小汽车进入家庭成为必然趋势。

相对于道路交通量的增长,新建道路较少,尤其是市中心区已无更多的道路用地,城市的停车问题也日益严重。

需求持续增长,但设施供应有限,急需对既有道路进行综合交通组织优化,提升既有道路设施的服务水平。

2)公交专用道的改造需要高水平的整合设计近期,日照市拟实施公交专用道改造,但公交提升是整个出行链的提升,包括从出发地至公交车站、候车、坐车、换乘以与公交车站至目的地的一系列过程,公交专用道改造必须基于出行链整体效益的提高进行优化。

同时,公交专用道的改造还应与公交线网、公交站点布局、公交枢纽等紧密结合。

在日照市现有的出行模式下,公共专用道设置不合理不仅不能带来公交水平的提升,而且会影响社会交通,造成负面社会效应。

因此公交专用道需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整合设计。

3)改善交通须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目前,日照市核心区道路网络骨架的建设已基本完成,道路交通设施供给基本稳定。

但交通需求仍在不断增长,交通出行方式与其结构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以往的机动车与慢行(自行车、行人)交通的混合状态,将随着汽车交通需求在不断递长,城市交通的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因此,为了改善宣城交通出行环境,体现发展“和谐社会”、“节约型经济”的重要思想,必须挖掘各种交通设施与其交通系统的潜能,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江油市城区交通组织优化对策研究

江油市城区交通组织优化对策研究

C h i n as t o r a g e&t r a n s p o r t m a g a z i n e 2021.121.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城市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带来交通拥堵、环境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如何更好地改善城市交通,提升交通出行效率和和舒适度一直是备受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因此,如何对交叉口进行科学合理地组织优化以改善交叉口性能,如何对城市路网进行合理建设以保证交通出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故本文旨在以江油市为例,以其城区交通作为典型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采集数据、现状踏勘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江油市城区内外交通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本着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目标,从而提出江油城区交通组织优化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2.江油现状交通特征及问题2.1城市建设概况(1)建设现状。

江油市城区道路建设情况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建设相对较完善区域:市政道路覆盖全面,城市功能较完善;二是建设相对次完善区域:市政道路覆盖较全面,城市功能不完善;三是规划新区域:城市待开发用地。

具体如右图所示。

(2)路网特征。

江油市中心城区建成区约30平方公里范围内已基本形成沿涪江东西两岸分布的棋盘状路网,纵横骨架路网基本形成,纵向骨架道路主要有李白大道和江彰大道,其中江彰大道已建成涪江一桥至涪江三桥段;横向骨架道路主要有诗城路、太平路、大鹏路。

涪江两岸依托涪江一桥、二桥和三桥形成3条跨江主通道,保障江东与江西片区的交通联系。

干道为“四横两纵”:“四横”是指诗城路、纪念碑街、太平路、大鹏路;“两纵”是指李白大道(从白鱼嘴电站至河西大桥)、江彰大道+涪江路。

2.2城市交通组织概况城市交通组织总体情况可概括为:一核心两线路,三通道两节点。

(1)一核心两线路。

由高峰路线图可以看出,核心区路线多为黄色和红色,较为拥堵,说明其车流量较大,超过了道路通行能力。

由公交路线图来看,核心区及其周围的公交线路密集,说明核心区人员出行量大。

道路施工交通疏导方案

道路施工交通疏导方案

道路施工交通疏导方案第1篇道路施工交通疏导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增多,道路施工已成为常态。

为保障施工期间的交通秩序,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制定一套科学、合理、人性化的交通疏导方案至关重要。

本方案旨在规范施工现场交通组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同时最大程度地方便市民出行。

二、施工区域概况施工区域位于城市主干道,周边居民区、商业区密集,日常车流量大,交通压力大。

施工期间,道路将实行半幅封闭,预计施工周期为三个月。

三、交通疏导原则1. 确保施工区域安全、畅通;2. 尽量减少对周边道路交通的影响;3. 公示交通疏导措施,提前告知市民;4. 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提高道路通行效率;5. 坚持人性化管理,关注市民出行需求。

四、交通疏导措施1. 施工区域设置施工区域实行半幅封闭,设置明显的施工标志、警示标志、导向标志,确保车辆、行人安全。

2. 车道调整施工期间,保留双向两车道,车道宽度调整为3.5米,以满足车辆通行需求。

3. 临时交通信号灯在施工区域前方设置临时交通信号灯,合理调整信号配时,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4. 导行措施在施工区域前方设置导行牌,提前告知驾驶人前方施工情况,引导车辆减速慢行。

5. 交通管制施工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实施时段性交通管制,禁止大型车辆驶入施工区域。

6. 公示与宣传施工前,通过媒体、网络、施工现场公示等方式,广泛宣传施工期间的交通疏导措施,提醒市民提前规划出行路线。

7.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交通拥堵、事故等情况,制定应急预案,确保迅速、有效地应对。

五、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 施工区域交通组织施工区域前方设置交通警示标志,引导车辆、行人按照指定路线通行。

2. 周边道路交通组织在施工区域周边道路设置交通提示标志,引导车辆合理选择行驶路线。

3. 公共交通调整施工期间,临时调整公交线路,减少对市民出行的影响。

4. 非机动车与行人组织在施工区域附近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临时人行道,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安全通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照核心区道路交通组织优化研究
技术需求及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意义
近年来,日照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初步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但仍落后于交通需求的发展。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交通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

不仅给居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也给政府形成巨大的压力。

为缓解日照市各类交通问题,改善交通出行环境,一方面需要科学有效的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另一方面必须挖掘各种交通设施及其交通系统的潜能。

近期借助交叉口改造和公交专用道改造项目,启动核心区的道路进行交通组织优化研究的工作,其主要立题依据为:
1)既有道路设施不适应交通的需求
随着日照市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对交通质量(安全、通畅、有序、便捷)的要求逐渐提升,这将促进城市交通机动化的加快,小汽车进入家庭成为必然趋势。

相对于道路交通量的增长,新建道路较少,尤其是市中心区已无更多的道路用地,城市的停车问题也日益严重。

需求持续增长,但设施供应有限,急需对既有道路进行综合交通组织优化,提升既有道路设施的服务水平。

2)公交专用道的改造需要高水平的整合设计
近期,日照市拟实施公交专用道改造,但公交提升是整个出行链的提升,包括从出发地至公交车站、候车、坐车、换乘以及公交车站至目的地的一系列过程,公交专用道改造必须基于出行链整体效益的提高进行优化。

同时,公交专用道的改造还应与公交线网、公交站点布局、公交枢纽等紧密结合。

在日照市现有的出行模式下,公共专用道设置不合理不仅不能带来公交水平的提升,而且会影响社会交通,造成负面社会效应。

因此公交专用道需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整合设计。

3)改善交通须面对新的形势和需求
目前,日照市核心区道路网络骨架的建设已基本完成,道路交通设施供给基本稳定。

但交通需求仍在不断增长,交通出行方式及其结构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以往的机动车与慢行(自行车、行人)交通的混合状态,将随着汽车交通需求在不断递长,城市交通的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

因此,为了改善宣城交通出行环境,
体现发展“和谐社会”、“节约型经济”的重要思想,必须挖掘各种交通设施及其交通系统的潜能,进行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同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从精细化、精准化、智能化等各个层面进行交通组织优化。

二、研究范围
本次研究的范围为日照市核心区,北至山东路、东至青岛路、南至海曲东路、西至临沂路。

其中烟台路和海曲东路作为近期实施的示例工程,研究深度做到交通设计层面,以指导后期施工图设计。

如下图所示。

三、研究内容
针对日照市核心区的各类交通问题,综合考虑行人、非机动车、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及社会车辆等各类交通流的停与行以及换乘等交通需求特征,紧密结合交通基础设施供给条件,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相应的交通组织优化研究成果,同时形成示例工程的交通设计方案,指导后续施工图设计。

1 交通基础调查与分析――掌握核心区道路交通的基本特征、规律及问题
针对日照市交通环境不同的区域内现有交通基础设施(包括不同等级城市道路、不同规模的交通枢纽)及交通出行方式(公交、步行、非机动车、机动车等),进行其使用现状的调研,包括:
❑不同区位及交通特征的道路网络服务水平;
❑不同等级城市道路上混合交通流的运行状况;
❑不同道路上机动车、慢行交通和公交车辆的运行质量,等等。

在现状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交通问题的归纳,之后进行问题的成因剖析。

2 城市道路网络交通组织设计――综合利用道路设施网络资源
针对城市不同区位及交通特征的道路网络(包括不同区位、道路等级衔接关系、道路网络密度、交通流构成的道路网络)进行交通组织设计,包括:❑网络衔接级配合理为目标提出理想的道路网络或公交网络的构筑方法;
❑进行现状路网或公交线网功能的梳理;
❑按照梳理后的功能进行交通组织模式设计,以适应于不同功能道路的运行车速和交通流构成。

其中,交通组织方法包括单向交通组织、节点流向进行组织、优先组织等,交通组织对象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包括残障人员)、公交车辆、货运车辆、特种车辆等。

在进行不同交通特征的网络交通组织模式设计之后,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实际案例的设计。

3 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有序化设计――治理交通秩序、改善出行环境
对于不同区位及功能的道路,结合现状交通条件及用地性质,以提高设施利用效率和出行安全为目的,提出混合交通流优化设计方法,包括道路横断面设计、交叉口交通设计、沿线慢行交通过街系统协调设计、掉头交通组织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
以混合交通流干扰最小化及效益最佳为目标,提出适应于日照市不同交通条件的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模式。

❑交叉口交通设计
对于改建或治理型交叉口,基于现有的道路红线条件,研究提高通行效率的时空整合设计方法。

❑慢行交通过街设计
随着“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提出,对慢行交通通行设施的连续性、舒适性、便捷性、尤其是安全性方面的要求提高,慢行交通过街设施的设计是改善慢行交通通行条件的重点。

本研究从系统综合效益最优为目标,进行以下内容的研究:
行人及自行车过街通道设置位置及间距、路段过街横道渠化设计方法及协调控制方法。

❑掉头交通组织设计
掉头交通是影响城市道路交通的通畅和便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掉头交通的产生与左转交通的禁止有很密切的关系,通常,当路段(或交叉口)禁止左转时,会在其下游的交叉口(或路段)设置掉头车道,通过掉头后在右转来实现左转的出行。

本研究希望通过对日照市掉头交通产生原因及现状设计方式的分析,评价不同的掉头交通处理模式在通行效率、便捷等方面的适应性(尤其是以下两种模式:交叉口禁止左转,利用下游路段掉头回转;交叉口允许左转和掉头),最终提出适应于日照市交通状况的掉头交通通行模式。

在进行不同交通特征的城市道路交通优化设计后,选择代表性道路进行实际案例的设计。

4公共交通设计――落实公交优先,改善公交环境
以改善公交车辆运行条件、提高乘客出行便捷性、公交车辆与其他车辆系统综合效益最佳为目标,分别针对新建道路和改建或治理型道路进行公共汽车交通相关设计方法的研究,包括:
❑公交优先车道设计方法;
❑适应于不同停靠线路数及不同道路条件的公交停靠站(专用道条件及常规条件)设计方法;
❑从合理性和可行性角度出发提出公交站点线路容量及降低停靠线路的方法;
❑研究公交专用道设计与公交线网规划调整的反馈关系。

5交通语言系统设计――完善交通信息,提高出行效率
进行交通语言系统设计的核心目标是希望为无先验知识的出行者提供信息服务,使其能够无绕行的顺利到达目的地。

交通语言系统设计合理,可以降低绕行交通量,减少车辆紧急变道行为,进而改善出行秩序。

进行交通语言系统设计首先需要进行布局及功能设计,如战略及战术语言的连续性问题;之后进行微观设计,包括交通语言的设置类型、位置、形式等。

主要包含一下几类:❑面向乘客的交通指示语言系统设计;
❑面向社会车辆的交通语言系统设计(诱导、停车等);
❑面向出租车的交通语言系统设计。

在进行不同区域交通语言系统模式设计后,选择代表性区域及道路进行实际案例的设计。

6 城市道路沿线停车系统设计――完善静态交通设施,动静交通和谐化
道路沿线的停车设施包括机动车停车位及非机动车停车位,根据城市道路的交通功能,可以在道路沿线设置不同的停车设施。

本研究以景观与交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不影响道路功能的实现、不妨碍正常动态交通的运行为原则,针对不同性质及区位的道路,进行道路沿线停车系统的交通设计,包括:❑停车设施的设置条件;
❑纵向及横向位置;
❑空间渠化模式;
❑车辆进出交通管理;
❑驾驶人进出步行通道设计等。

之后针对日照市不同功能的道路进行停车设施模式设计,并选择代表性区域进行案例设计。

7交通系统评估与分析――评价改善方法的有效性,并进行反馈
借助评价基础理论及实验交通工程的方法,对现状及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交通效益的评估,包括效率、安全两个层面。

评价方法包括理论评价和模拟仿真评价两种,评价对象包括现状交通系统以及研究提出的不同组织及设计方案。

四、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