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骨骨折复位术

鼻骨骨折复位术
鼻骨骨折复位术

鼻骨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

1.受伤后立即出现鼻梁下陷或歪斜,数小时后软组织肿胀或血肿,畸形反而不明显,消肿以后畸形又出现。

2.鼻出血,局部疼痛。

3.鼻中隔也可发生骨折移位,鼻中隔内血肿可继发感染。

【诊断要点】

1。外伤史。临床表现鼻外软组织皮下淤血或裂伤,骨折处有触痛、骨移位或骨摩擦感。

2.鼻黏膜破裂后用力擤鼻,空气逸入皮下可发生皮下气肿、

3.鼻腔检查有时可见鼻中隔脱位、鼻中隔血肿、黏膜撕裂或软骨暴露。

4.X线鼻骨侧位摄片可显示骨折得部位、性质以及碎骨片得移位方向。

【治疗方案及原则】

1、鼻背部有伤口者需要清创缝合。

2、根据情况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与抗生素。

3.伴有鼻出血者,宜先止血。

4。鼻骨骨折复位,必要时外鼻整形术

鼻骨骨折复位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

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得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骨折超过2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情况较少。

【适应证】

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与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

1.无特殊禁忌证。

2、如合并严重得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

3、如有严重得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1)单侧骨折:可将鼻骨复位钳一侧伸入同侧鼻腔内,一侧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

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复位后行鼻腔填塞。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代替。

(2)双侧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得下后方,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得拇指与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得两侧,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得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得两侧,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即按上述方法抬起鼻骨。

(3)鼻中隔须矫正者:可用两侧较宽得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4)伴有鼻中隔血肿者: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

2。开放式复位法、做内眦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眦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得情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连接在一起,填塞鼻腔。

【注意事项】

1、情绪异常紧张者可给予镇静药。

2.合并脑脊液鼻漏者勿堵塞鼻腔。

3.复位后勿挤压骨折处。

4.昏迷患者,为预防窒息,在填塞前应放入鼻通。

鼻骨骨折复位术

鼻骨骨折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 1.受伤后立即出现鼻梁下陷或歪斜,数小时后软组织肿胀或血肿,畸形反而不明显,消肿以后畸形又出现。 2.鼻出血,局部疼痛。 3.鼻中隔也可发生骨折移位,鼻中隔内血肿可继发感染。 【诊断要点】 1.外伤史。临床表现鼻外软组织皮下淤血或裂伤,骨折处有触痛、骨移位或骨摩擦感。 2.鼻黏膜破裂后用力擤鼻,空气逸入皮下可发生皮下气肿。 3.鼻腔检查有时可见鼻中隔脱位、鼻中隔血肿、黏膜撕裂或软骨暴露。 4.X线鼻骨侧位摄片可显示骨折的部位、性质以及碎骨片的移位方向。 【治疗方案及原则】 1.鼻背部有伤口者需要清创缝合。 2.根据情况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抗生素。 3.伴有鼻出血者,宜先止血。 4.鼻骨骨折复位,必要时外鼻整形术

鼻骨骨折复位术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骨折超过2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情况较少。 【适应证】 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 1.无特殊禁忌证。 2.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 3.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1)单侧骨折:可将鼻骨复位钳一侧伸入同侧鼻腔内,一侧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复位后行鼻腔填塞。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代替。 (2)双侧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后方,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侧,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侧,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即按上述方法抬起鼻骨。 (3)鼻中隔须矫正者:可用两侧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4)伴有鼻中隔血肿者: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 2.开放式复位法。做内眦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眦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情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行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法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较对照组高,两组间上述两指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小切口固定术;临床疗效 股骨颈骨折作为一种严重的外伤性骨折疾病,其多因高能外部因素作用导致,多数患者来院就诊时,合并骨折端肌肉组织损伤、多发伤等合并症[1],而老年患者多合并骨质疏松,骨头相对较为脆弱,也容易发生该类骨折[2];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极有可能导致致残,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患者死亡。为分析采取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选取最近两年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该类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1例行上述手术方案治疗,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34例;年龄52~74岁,平均(66.3±3.4)岁;其中合并出血性休克、尿道损伤、直肠损伤、神经损伤患者人数依次为24例、14例、16例和8例。将上述选取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小切口内固定术治疗:取仰卧位,麻醉成功后,于患髋下垫枕,借助C臂透视下维持患肢于11~15°状态,保持伸直内旋位,观察骨折的对位情况,待复位位置基本与解剖位置相符合后,于大转子下方4cm处左右行1.3~2erR切口,并于C臂透视作用下将第1枚导针钻入,保证导针位置位于股骨颈外侧,处于股骨头关节面下方0.5~1cm之间即可;再依照等腰三角形三定点分布法,借助平行导向器将另外2枚导针钻入,记录导针导入深度;对于合并骨质疏松患者,在扩孔时导入导针时仅需要达到骨皮质即可,术后将空心钉用六边形中空攻锥旋入针孔中,另外两枚空心钉采取相同方法处理,术后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手术完成3w后,行X线检查,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骨折端愈合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总分100分,优:评分>90分;良:评分在75~89分之间;好:评分在60~74分之间;差:评分<60分。

鼻骨骨折手术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鼻骨骨折手术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鼻骨骨折(ICD10:S02.201 ): 诊断依据: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学》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①鼻部外伤史②症状:鼻部肿痛,可伴鼻腔出血及鼻塞③查体:鼻部青紫肿胀,鼻梁下陷或歪斜,开放性外伤可见伤口,前鼻镜检查见鼻腔粘膜水肿,鼻腔见凝血块,鼻中隔骨折时见鼻中隔偏曲,有时可见鼻中隔血肿。 2. 相关检查:鼻骨CT检查示鼻骨骨折、变形,有时见鼻中隔骨折。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实用耳鼻咽喉学》 治疗方案:1.术前准备,完善三大常规、生化、心电图、表面抗原等检查。健康教育,嘱患者避免按压鼻梁,忌用力擤鼻,避免受凉感冒。 2.予以止血敏、七叶皂苷钠消肿、止血等治疗。 3.鼻部消肿后(一般伤后四天)行鼻骨骨折复位上。 4术后继续消肿、止血对症治疗,四整天抽除鼻腔纱条。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11天 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J38.102 疾病编码。 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 路径除外规则:1.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不宜手术者。 2.严重粉碎性骨折,需行鼻骨骨折切开复位者。 3.鼻腔内有严重感染者。 4.合并严重脑脊液鼻漏者。 术前准备4天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 三大常规 2. 心电图 3. 肝功能或生化组合 4.鼻骨CT 选择用药:止血敏、β-七叶皂苷钠、血塞通等。 手术日为入院第2-4 天 麻醉方式:表麻联合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材料:凡士林纱条 术中用药:————输血:-病理:- 术后住院恢复5-6天 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前鼻镜检查。 术后用药: 1口服抗生素头孢丙烯片,用药时间7 天 2止血敏或β-七叶皂苷钠等。 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 1.一般情况良好,鼻部轻度疼痛,无鼻骨骨折及鼻塞症状。 2. 外鼻无明显肿胀、畸形。 3. 前鼻镜检查示鼻腔粘膜无明显肿胀,无粘连。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对于严重的鼻骨粉碎性骨折,鼻外形及鼻腔通气等功能影响严重,估计闭合性复位难以达到要求者,可考虑行切开直视下复位。

股骨颈骨折的复位方法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在老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程度严重者,骨折发生几率越高。而年纪越轻,骨质越好,骨折发生率越低。但是,年轻患者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必然是受到更大的外伤暴力,骨折断端移位大,股骨头血运损害严重,骨折不愈合率和股骨头坏死率均较老年患者增高。 Garden根据骨折移位程度将股骨颈骨折分为四型(图1)。Ⅰ型:不全骨折,股骨颈下方骨小梁部分完整,该型包括“外展嵌插型”骨折。Ⅱ型:完全骨折,但无移位。Ⅲ型:完全骨折,部分移位,X线片上可以看到骨折远端上移、外旋,股骨头常后倾,骨折端尚有部分接触。Ⅳ型:骨折完全移位,X线片上表现为骨折端完全失去接触,而股骨头与髋臼相对关系正常。从Ⅰ型到Ⅳ型,股骨颈骨折严重程度递增,而不愈合率与股骨头缺血坏死率也随之增加,该分型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 图一股骨颈骨折的Garden分型 复位方法

一 牵引 患者卧床,做胫骨结节牵引,患肢置于中立位,轻度内旋。牵引重量因人而异,一般为6~9kg,牵引时间不宜超过I2小时。90%以上的患者可通过牵引达到复位要求。 二 闭合手法复位 如牵引达不到复位要求,可加用手法复位,在硬膜外麻醉下: 1、MC Elvenny法:双下肢同时做牵引,目的是使骨盆固定,将患肢外旋,并加大牵引力量,继之,再将患肢内旋、内收,达到复位目的。 2、Leadbetter法:患者平卧于地面,将患髋及膝屈曲90°,沿患肢股骨轴线牵引,持续2~3分钟,再将患肢内旋,并轻度屈曲,复位后,将患肢轻轻放下,如患肢足部不出现外旋,则多半表明复位成功:执行内固定之前,再以C形臂机验证。 三 经皮穿针撬拨技术 如上述方法仍达不到复位效果,通常表明或股骨头断端或因刺入关节囊,或因头颈之间已发生旋转分离(图2A),或头颈断端之间某部位发生嵌插。(此种情况可发生在Garden II、01、IV型中任何一型)。此时,仅凭旋转患肢,使头、颈骨折断面对接已无效。为了避免切开复位可使用经皮穿针撬拨技术骨折复位。

手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

1、固定原则 Please note that B1.1 and B1.2 fractures are impacted and stable. Type B1.3, however, is an undisplaced neck fracture which corresponds to Garden II and is potentially unstable. B1 fractures are best fixed with screws rather than the bulky sliding hip screw (DHS), which is an alternative. No reduction is necessary. AO B1.1和B1.2骨折是嵌插和稳定的,B1.3骨折,是未移位股骨颈骨折与Garden Ⅱ型一致,是潜在的不稳定的。 B1型骨折用螺钉固定优于DHS固定,但可选择替换。无须复位。 2、松质骨螺钉固定

Use two or three 7.0 mm or 7.3 mm cancellous screws. Make sure they are parallel and that the thread is in the head fragment and does not cross the fracture line. The inferior screw(s) should rest on the calcar. Washers should be used to stop the heads from penetrating the bone of the greater trochanter. These screws can be inserted open or percutaneously. 使用2-3没7.0或7.3mm松质骨螺钉,确保其平行打入,并且螺纹部位要超过骨折线。 下方的螺钉最好经过股骨距,钉尾加味垫圈可以防止钉帽传入大转子。可以切开复位固定也可闭合复位固定。 3、体位 The patient is positioned supine on a conventional operating table, or on a fracture table. C-arm image intensifier control during surgery is a must. Be gentle in transferring the patient and do not apply traction in order not to disimpact and displace the fragments.

鼻骨骨折的常规护理

鼻骨骨折的常规护理 一、严格执行《护理部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外鼻突出于面正中部,无论在平时或战时均易遭受外力撞击而发生鼻骨骨折。骨折可单纯限于鼻骨,也可累及上颌骨额突、筛窦、泪骨、眶内壁、筛骨正中板和筛状板、鼻中隔软骨及内眦韧带等周围结构,引起外鼻畸形和鼻功能障碍。因此,在检查颌面伤员时,要特别注意有无鼻骨骨折,防止漏诊。否则,错过复位时机,势必因错位愈合而导致畸形和功能障碍,需行较复杂的整形手术才能矫正。二、病情观察 鼻部受伤后,立即出现鼻梁歪斜或塌陷等畸形,数小时后鼻部及周围软组织、眼睑发生肿胀、淤血,这时外鼻畸形反而不明显,待肿胀消退,畸形再现。粉碎性骨折时,空气可自破损的鼻黏膜、泪器进入鼻、眼睑及面颊部皮下,发生皮下气肿,尤其在擤鼻时,皮下气肿加剧。因常伴鼻黏膜撕裂,故有鼻出血。损伤严重者,鼻流清水或淡红血水样液,提示筛骨筛状板损伤、脑膜撕裂,发生脑脊液鼻漏。由于鼻腔内血凝块或异物堵塞、鼻黏膜肿胀、或鼻中隔软骨及骨质移位突出,可有鼻阻塞。。 三、护理要点 (1)手术前 1、按耳鼻喉科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2、入院后给予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3、向患者解释鼻骨骨折复位手术的重要性、手术方式及相关

注意事项。 4、观察患者的鼻腔情况,准备记录出血量。 5、解释疼痛的原因、评估疼痛的程度、告知患者疼痛可能持续的时间。 6、协助完成相关的术前准备、备皮。 (2)手术后 1、按耳鼻喉科术后护理常规护理执行。 2、给予鼻额部冷敷,避免鼻部手外伤、物品碰撞。按医嘱使用止痛药物。 3、手术后当日进食温冷的流质饮食,次日予温冷的半流质饮食,术后第2-3天温冷的软食,3天后逐渐好、过度到正常的饮食。 4、做好口腔护理。 5、观察鼻腔、口中分泌物的性质、颜色及量并记录。 6、保持鼻面部清洁,及时试净鼻腔流出的分泌物。 7、发生鼻骨骨折的患者,由于鼻腔呼吸不畅,被迫常常借助于张口呼吸,所以更宜保持空气的新鲜与湿润。 四、健康教育 (1)注意休息,忌直接头部吹风。 (2)戴眼镜者,暂除去。 (3)因鼻腔呼吸不畅,往往借助于口式呼吸,所以更宜保持空气的新鲜与湿润。 (4)如患有咳嗽、过敏性鼻炎者,尽量控制咳嗽和喷嚏

鼻骨骨折护理常规

第一节鼻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概述 鼻骨骨折(fracture of nasal bone )是颜面部最常见的外伤之一,可单 独发生,也可与其他颌面部骨折同时发生。外鼻突出于面部,易遭受撞击、跌撞、枪弹及爆炸弹片的损伤。外鼻创伤占鼻部创伤的50%,其中裂伤和鼻骨骨折多见。骨折类型与暴力方向和大小有关。鼻骨折常伴有鼻中隔外伤,出现软骨脱位、弯曲、骨折、黏膜撕裂及鼻中隔穿孔等;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出血、局部疼痛、鼻梁上段塌陷或偏斜、皮下瘀血、鼻中隔软骨偏离中线,前缘突向一侧鼻腔等。 二、病情观察与评估 (一)生命体征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发热。 (二)症状体征 1. 观察患者有无鼻腔出血。 2. 观察患者鼻部肿胀、鼻及鼻骨周围畸形状况。 3. 了解患者眼部有无青紫肿胀,视力有无影响。 (三)安全评估 1. 评估患者有无因视力障碍导致跌倒/坠床的风险。 2. 评估患者疼痛及疼痛程度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 讲解手术方法、配合要点、手术目的及注意事项;术后鼻腔填塞可出现鼻塞、呼吸方式改变、口唇干燥、流泪等不适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 协助完善常规及专科检查(鼻窦CT眼科相关检查)。 3. 访视与评估了解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术前准备完善情况,评估患者全身皮肤状况,高风险患者手 术护士申报难免压疮。 4. 入室交接查对手术室与病房进行患者交接,查对患者身份、手术信息、 皮肤及物品。 (二)术中护理 1. 物品准备鼻部手术基本器械。 2. 手术中三方核查。 3. 根据手术需要安置体位。 4.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中出血量、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完善手术护理记 录。 5. 出室交接交接生命体征,皮肤情况及物品等。 (三)术后护理 1. 患者交接,监测生命体征。 2. 专科护理 (1)观察鼻腔填塞物有无松动及脱落,有无频繁吞咽动作,鼻腔、口腔分泌 物的颜色、性质和量,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术后鼻腔及口腔内有少量渗血属 正常现象,如渗血较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2)保持鼻腔周围皮肤清洁,可予以金霉素眼膏涂抹,避免皮肤破溃;术后

股骨颈骨折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非移位和外翻型骨折可以通过经皮原位固定的治疗。 头下、经颈和基 底型正常股骨颈颈干角 110-140,平均127.27度, 股骨颈参照股骨髁平面 有15度前倾。 Pauwels分型:Pauwels角, 股骨颈骨折线与股骨干 垂线的交角。 骨折分型如图所示: 低能量损伤股骨颈骨折,骨质疏松患者站立位跌倒发生 高能量损伤股骨颈骨折,高速机动车事故或超过3m高坠落伤引起股骨颈位于关节内,骨折后直接暴露于滑膜液内,滑液内的酶溶解血

凝块,使骨折愈合延迟。 股骨颈骨折体征:肢体短缩,大转子上移,下肢外旋畸形(一般不超过45度),局部肿胀不明显,无明显皮下瘀斑,活动时髋部疼痛。 鉴别诊断:粗隆间骨折;骨盆前环骨折;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病理性损伤(肿瘤thume和感染infection);关节炎;缺血性骨坏死;挫伤;肌劳损 非手术治疗:无法行走者,神经失能,濒死或临终患者;外翻型嵌插亦可使用,但有移位风险,应力性骨折早期(骨折线尚未波及张力侧或股骨颈上方)可以使用, 手术治疗: 原位经皮固定技术:非移位型骨折,老年外翻型骨折或运动员应力性骨折 术前评估: 手术体位:双髋外展,健侧外展便于透视,避免健侧半截石位(避免骨筋膜室综合症),消毒铺单前确认正侧位复位良好。一般内旋牵引可获得复位,注意动作勿粗暴。若复位不满意需切开。 入路:经皮固定标准侧方入路;切开复位需显示股骨颈前方,使用Smith-Peterson或Watson-Jones入路 闭合复位经皮固定手术步骤: 1.经皮沿股骨颈轴线置入空心钉导针,确保导针平行 2.标准放置螺钉为倒三角形 3.螺钉位于股骨颈四周,特别是后侧及下方,避免低于小转子方向

鼻骨骨折健康宣教

鼻骨骨折健康宣教 前言: 鼻骨骨折的护理要注意的地方很多,因为这涉及到人们脸部的美观问题,在饮食还有运动的时候我们要千万注意,不要引发炎症,不要再次动刀骨折区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养护好鼻骨骨折的地方。 一、鼻骨骨折早期症状有哪些? 1.鼻出血 鼻骨骨折当时几乎皆有鼻腔粘膜的撕裂及鼻出血。 2.局部畸形 暴力来自一侧时,同侧鼻骨下陷,对侧隆起,成歪鼻畸形,正面暴力常使两侧鼻骨骨折,出现鼻梁塌陷,形成鞍状畸形。损伤2~4h后,鼻部软组织及眼睑肿胀、淤血则畸形暂时被掩盖。伴有鼻中隔脱位或骨折者,可见鼻中隔或鼻腔内软骨暴露现象。 3.触压痛及骨擦音 鼻骨骨折后疼痛不剧,但骨折部位触压痛明显,往往还可触到骨擦音。用两手指同时触诊两侧鼻骨下缘,骨折侧失去正常的坚硬抗力感。若患者在伤后有擤鼻动作,气流可能通过粘膜撕裂口弥散于鼻背及同侧眼睑,则可能致皮下捻发音。开放性鼻骨骨折一般所受的致伤暴力较严重,常为粉碎性骨折,且常并有其他颅面骨折,椎间孔镜术后护理创内可能有异物存留。若并有筛状板骨折,还可能有脑脊液鼻漏,应引起注意。鼻骨骨折诊断不明确时,侧位X线摄片有助于判明骨折线部位及折片移位情况。 二、鼻骨骨折吃什么好?

分期膳食要求为了更快更好地促进骨折愈合,骨折病人还应根据骨折愈合的早、中、晚三个阶段,根据病情的发展,配以不同的食物,以促进血肿吸收、骨痂生成。 早期(1~2周) 此时受伤部位肿胀疼痛明显,经络阻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此一时期的治疗以活血化淤,行气消肿为主。饮食上以清淡为主,宜多食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忌食酸辣、燥热、油腻,尤其不应过早地进食肥腻滋补的食品,如骨头汤、肥鸡、牛羊肉等,否则可能导致淤血积滞难以消散,使骨痂生长迟缓,影响日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推荐食疗方——桃仁粥:取桃仁15克,红糖适量,将桃仁捣烂,水浸后研汁去渣,加入红糖、粳米,加水400毫升,一起熟烂成粥即可。每天吃2次,连续吃7~10天,具有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作用。 中期(2~4周) 此时骨折处的淤肿有所减轻,但淤伤尚未化尽,骨痂开始形成。治疗应以和营止痛、祛淤生新、接骨续筋为主。饮食上宜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增加骨头汤、田七煲鸡等,以补充更多的维生素A、D,钙及蛋白质。 推荐食疗方——当归排骨汤:取当归10克,骨碎补15克,续断10克,新鲜猪排骨或牛排骨250克,加水炖煮1小时以上,连汤带肉一起服用,每天1次,连吃1~2周。有助于祛淤续断。后期(4周以上) 此时,骨折部淤肿已基本吸收,骨痂开始生长,治疗上讲究一个“补”字——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饮食上可以补虚为主,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鹿筋汤、炖水鱼等。

应用鼻内镜在鼻骨骨折复位术的临床体会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510051626.html, 应用鼻内镜在鼻骨骨折复位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姚岚岚 来源:《医学与法学·综合版》2012年第06期 【摘要】目的应用鼻内镜下鼻骨骨折复位的临床体会。方法:在鼻内镜下复位鼻骨骨折,填入支撑作用较好的膨胀海绵,。结果术后鼻外观形态正常,畸形消失。结论在内镜直视下鼻骨骨折复,彭胀海绵支撑。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良好。 【关键词】鼻内镜鼻骨骨折 传统的鼻骨骨折复位常给病人带来疼痛感强、创伤大、并发症多、经济负担重和因填塞矾纱条所致的头痛,溢泪及心理恐惧等,所以我科自2007年3月至2008年8月对47例外伤性 鼻骨骨折病人行鼻内镜下闭合式鼻骨复位术,止血海绵局部填寒,疗效大大优于传统的复位术,现将自己的临床体会总结如: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均为外伤性闭合性鼻骨骨折,男42例,女14例;年龄18~56岁,平均30岁。体检:骨折侧鼻背塌陷,鼻梁偏斜,肿胀明显者外鼻畸形不明显。鼻骨侧位x片及CT片显示:鼻骨骨折,单侧骨折42例,双侧骨折14例;其中粉碎性骨折4例,伴鼻中隔骨折3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鼻内镜下用 l%丁卡因肾卜腺素棉片(10 ml丁卡因加ml 11‰肾上腺素),收缩麻醉鼻腔黏膜3次,每次约5 min左右,特别是鼻腔顶端穹隆部,。用鼻内镜(o度)检查鼻腔顶端穹隆部及鼻腔,鼻骨骨折者见鼻腔顶端穹隆部向鼻腔局限性隆起,可见局部有暗红色血肿,或黏膜充血肿胀。鼻内镜下鼻中隔骨折者可见中隔偏离中线,前缘突向一侧鼻腔。局部黏膜暗红色充血肿胀,触诊活动。如有血肿,中隔黏膜向一侧或两侧膨隆(1)。用1%利多卡因作筛前神经、滑车下神经、蝶腭神经、眶下神经浸润阻滞麻醉及在鼻腔塌陷处的黏膜下作局部浸润麻醉。(2)用小弯血管钳前端夹一小矾纱球(约0.3cm大小)。在鼻内镜直视下,用纱球触到鼻腔顶穹隆局限性隆起处用力顶起,使骨折复位,同时可以听到“咔嚓”声,外鼻畸形消失。将膨胀海绵剪成约2.5cm置于骨折处,并注入生理盐水。如有中隔骨折者于骨折处局部浸润麻醉可用鼻中隔剥离子将偏曲处复位;伴有中隔血肿者可以同时在鼻内镜下L形切口,彻底引流,术后鼻腔填塞。以防复发,并用足量抗生素。(3) 2结果

鼻骨骨折复位术技术操作规范

鼻骨骨折复位术技术操作规范 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 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骨折超过2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情况较少。 【适应证】 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 1无特殊禁忌证。 2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

3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1)单侧骨折:可将鼻骨复位钳一叶伸入同侧鼻腔内,一叶置于鼻外,将钳闭合,钳住软组织与骨折片,稍加拧动,并用手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复位后行鼻腔填塞。如无鼻骨复位钳也可用鼻骨膜分离器或钝头弯血管钳代替。 (2)双侧骨折:可用鼻骨复位钳伸入两侧鼻腔至骨折部位的下后方,向前、上轻轻用力平行抬起鼻骨,此时常可闻及鼻骨复位声;用另一手的拇指和示指在鼻外协助复位。如鼻骨骨折合并有鼻中隔骨折、脱位或外伤性偏曲,可先用鼻骨复位钳的两叶,伸入两侧鼻腔置于鼻中隔偏曲处的下方,挟住鼻中隔,垂直向上移动钳的两叶,脱位、偏曲之处即可恢复正常位置,复位钳向上已达鼻骨下后方时,即按上述方法

抬起鼻骨。 (3)鼻中隔须矫正者:可用两叶较宽的钳子松松夹住鼻中隔使其复位,或在偏曲一侧先填塞,将鼻中隔压向对侧,再填塞对侧鼻腔,必要时在鼻外加以固定。 (4)伴有鼻中隔血肿者:应先切开引流并严防感染形成鼻中隔脓肿,然后再复位。 2开放式复位法做内毗部弧形切口,必要时行两侧内毗部切口并中间连接成H形切口,在直视下根据骨折的情况用电钻穿孔,用不锈钢丝固定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或将两个碎骨片连接在一起,填塞鼻腔。 【注意事项】 1情绪异常紧张者可给予镇静药。 2合并脑脊液鼻漏者勿堵塞鼻腔。 3复位后勿挤压骨折处。 4昏迷患者,为预防窒息,在填塞前应放入鼻通气管。

鼻骨骨折护理常规

鼻骨骨折护理常规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第一节鼻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概述 鼻骨骨折(fracture of nasal bone)是颜面部最常见的外伤之一,可单独发生,也可与其他颌面部骨折同时发生。外鼻突出于面部,易遭受撞击、跌撞、枪弹及爆炸弹片的损伤。外鼻创伤占鼻部创伤的50%,其中裂伤和鼻骨骨折多见。骨折类型与暴力方向和大小有关。鼻骨折常伴有鼻中隔外伤,出现软骨脱位、弯曲、骨折、黏膜撕裂及鼻中隔穿孔等;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出血、局部疼痛、鼻梁上段塌陷或偏斜、皮下瘀血、鼻中隔软骨偏离中线,前缘突向一侧鼻腔等。 二、病情观察与评估 (一)生命体征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发热。 (二)症状体征 1.观察患者有无鼻腔出血。 2.观察患者鼻部肿胀、鼻及鼻骨周围畸形状况。 3.了解患者眼部有无青紫肿胀,视力有无影响。 (三)安全评估 1.评估患者有无因视力障碍导致跌倒/坠床的风险。

2.评估患者疼痛及疼痛程度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讲解手术方法、配合要点、手术目的及注意事项;术后鼻腔填塞可出现鼻塞、呼吸方式改变、口唇干燥、流泪等不适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 2.协助完善常规及专科检查(鼻窦CT、眼科相关检查)。 3.访视与评估了解患者手术部位标识,术前准备完善情况,评估患者全身皮肤状况,高风险患者手术护士申报难免压疮。 4.入室交接查对手术室与病房进行患者交接,查对患者身份、手术信息、皮肤及物品。 (二)术中护理 1.物品准备鼻部手术基本器械。 2.手术中三方核查。 3.根据手术需要安置体位。 4.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术中出血量、仪器设备运行情况,完善手术护理记录。 5.出室交接交接生命体征,皮肤情况及物品等。

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fractureofnasalbone)可单独发生,也可和其他颌骨骨折同时发生。外鼻突出于面部,易遭受撞击、跌撞、枪弹及爆炸弹片的损伤。外鼻创伤占鼻部创伤的50%,其中以裂伤和鼻骨骨折多见。骨折类型与暴力的方向和大小有关。外鼻外伤常伴鼻中隔外伤,出现软骨脱位、弯曲、骨折、粘膜撕裂及鼻中隔穿孔等。 鼻骨骨折 鼻骨骨折常并鼻中隔骨折,凡因外伤后出现鼻出血,鼻塞或鼻塞加重,应常规行鼻中隔触诊,要在充分粘膜收缩良好及表麻下进行。检查时,有鼻中隔粘膜破损血肿形成,鼻中隔局部凸起者,均应高度怀疑鼻中隔骨折,鼻部CT检查可显示鼻中隔骨折片,软骨错位者,亦可确诊。鼻骨骨折常可合并复合伤,诊断有时不易发现,特别是损伤范围及程度轻重,CT检查能清楚地显示骨折部位以指导治疗。急诊期鼻骨骨折应依损伤程序的伤重,以及有否复合伤采取不同治疗方案。复位术以不影响面部美容,以及鼻通气、嗅觉等功能为目的。以避免外鼻畸形及鼻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对鼻骨骨折整复时机应采取正确的复位术是非常必要的,对单纯性鼻骨骨折伤后2~6h为黄金时间,有复合伤应在伤后2周内进行。鼻骨骨折伴有鼻中隔骨折,应先行鼻骨复位术,尤其是鼻骨下段骨折者行两侧鼻腔双合诊可向上抬起复位后,鼻中隔骨折或错位常会部分矫正,再行鼻中隔复位或鼻中隔矫正术。填塞时应注意鼻中隔应处于中位。开放性伤口应清创缝合与整复同步处理。

鼻骨骨折 外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遭受撞击或跌碰,发生鼻骨骨折。鼻骨上部厚而窄,下部薄而宽,故多数鼻骨折仅鼻及鼻骨下部。暴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骨折的类型。严重的鼻骨骨折常伴有鼻中隔骨折,软骨脱位。骨折处多有粘膜撕裂。 3、症状体征 最常见的症状是局部疼痛,鼻出血,鼻梁上段塌陷或偏斜、皮下瘀血。数小时后鼻部软组织肿胀,擤鼻后可出现皮下气肿,触之有捻发感,畸形则被掩盖,但触痛明显。鼻中隔软骨偏离中线,前缘突向一侧鼻腔。若粘膜下出现血肿,则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膨隆。如继发感染,则引起鼻中隔脓肿,软骨坏死可致鞍鼻畸形。 4、临床表现 1.移位和畸形鼻骨骨折的类型取决于暴力的性质、方向和大小。如打击力来自侧方,可发生一侧鼻骨骨折并向鼻腔内移位,造成弯鼻畸形;如打击力量较大,可使双侧鼻骨连同鼻中隔同时骨折,使整个鼻骨向对侧移位,鼻变曲畸形更为明显;如外力直接打击于鼻根部,则可发生横断骨折,使鼻骨与额骨分离,骨折片向鼻腔内移位。同时可并发鼻中隔和筛骨损伤;如鼻骨受到正前方的暴力打击时,可发生粉碎性骨折 及无塌陷移位,出现鞍鼻畸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