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K12学习】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会观察地球仪。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东西半球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过程】大家在小学都学过科学这门课,那么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么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什么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通过软排球的例子和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数据分析使学生继续深入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现在我们通过科普书刊学习到地球的形状,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遇到苦难要有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们学习到了地球形状过程,通过自己的敏锐观察,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板书:2.地球的大小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人教版)目标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六年级学生理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培养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涵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全部内容,包括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地球和地图2. 第二单元:中国的大河3. 第三单元:农田水利4. 第四单元:地貌与土壤5. 第五单元:气候与天气6. 第六单元:动植物资源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图的使用方法。
2. 理解中国的主要大河及其重要性。
3. 掌握农田水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 了解地貌和土壤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5. 理解气候和天气的关系,并学会使用气象仪器观测天气。
6. 了解动植物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具展示地理知识的图表和实例,增强学生的视觉学习效果。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设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
4. 制定小组或个人研究课题,让学生通过研究和报告的方式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教学评估1. 设计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地考察活动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3. 评估学生在小组或个人研究课题中的研究报告和展示。
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材2. 多媒体教具3. 实地考察场地和设备4. 小组合作学习材料5. 测验题库教学安排本教案将按照地理教材的顺序进行教学,每个单元安排2-3节课的教学内容。
具体的教学安排和时间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教学反馈每节课结束后,进行简短的复习和讨论,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提出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总结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小测验或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结束语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材,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和学习兴趣。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居住的地方课时1 居住的地方主要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居住地的概念,认识不同类型的居住地。
2. 教学重点:掌握居住地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居住地。
3. 教学难点:能够辨识和描述不同类型的居住地。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问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居住的兴趣。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解释居住地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居住地。
3. 案例分析:以学生熟悉的地点为例,让学生根据特征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的居住地。
4. 拓展应用:学生分组,利用课堂所学的知识,选择一个地点并描述属于哪种类型的居住地,然后向全班展示并进行讨论。
5. 总结归纳: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归纳出居住地的特征。
课时2 乡村的特点主要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乡村的特点,认识乡村发展的必要性。
2. 教学重点:掌握乡村的特点和乡村发展的必要性。
3. 教学难点: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并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乡村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乡村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乡村的定义和特点,并与城市进行对比。
3. 乡村发展:让学生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乡村发展的看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乡村发展的利与弊,并准备就自己的观点进行展示。
5. 展示讨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观点的陈述和讨论,全班一起参与讨论,形成多元化的观点。
第二单元自然地理环境课时1 地球的构造主要内容1.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构造,认识地球的不同层次。
2. 教学重点:掌握地球的构造和不同层次的地球。
3. 教学难点:理解地球不同层次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和模型,引发学生对地球的认识。
2. 地球构造:向学生介绍地球的不同层次,如地核、地幔和地壳,并讲解其特点和作用。
3. 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地球不同层次的特征和变化。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不同层次的作用和意义,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2023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第一节: 自然地理一、地球与地图- 研究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和地图的使用方法。
- 活动安排:通过观看地球仪介绍地球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是个蓝色星球,也是人类的家园。
引导学生探讨地图的作用,研究使用地图的方法,如方向、标志等。
二、气候与天气- 研究目标:认识气候与天气的区别,了解不同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活动安排:通过观察天气变化、探究季节交替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气候与天气的关系。
搭建气象观测站,学生进行天气观测,记录天气数据并分析气候特点。
三、自然灾害- 研究目标:认识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对人们的影响,研究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
- 活动安排:观看自然灾害的视频,了解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和其发生原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提出预防自然灾害的方法,并进行展示。
第二节: 人文地理一、中国的区域- 研究目标:了解中国的区域划分和各个区域的特点。
- 活动安排:通过观看地图和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主要区域划分,如东部、中部、西部等,并探索每个区域的特点,如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等。
二、中国的交通- 研究目标:了解中国的交通发展情况和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
- 活动安排:观看交通发展的视频,学生了解中国交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组织学生小组进行交通方式的调查,了解不同交通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三、世界之最- 研究目标: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之最,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探究精神。
- 活动安排:使用多媒体资料和参观实地景点,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之最,如最高山峰、最长河流等。
鼓励学生制作海报或小册子,展示所学地理之最的信息。
以上为初步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拓展。
希望本教案能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培养对地球的热爱与保护意识。
2023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套教案
2023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
地理全套教案
一、教材概述
本教案适用于2023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材。
该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的地理特点和一些基本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案编写原则
1. 独立决策:本教案的编写和决策过程独立完成,不需要额外的用户协助。
2. 注重简洁:教案注重简明扼要的表达,避免使用复杂的法律术语和概念。
3. 可靠性原则:本教案所引用的内容均可经确认的来源,不会引用未经确认的内容。
三、教案内容
本教案包含以下部分:
1. 单元教学目标:概述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和形成研究期望。
2. 教学重点:强调每个单元的重要知识点和难点,引导学生重
点研究和理解。
3. 教学内容:介绍每个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详细阐述地理知
识点,配以实例和案例进行说明。
4. 教学方法:提供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积极参与。
5. 教学评价:建议教师使用何种评价方式,以及如何评价学生
的地理研究情况和成绩。
四、教案使用注意事项
1.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灵活调整和使用本教案的内容。
2. 教师应遵循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确保教案符合课程标准和
学生的研究需求。
以上是《2023教育部审定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套教案》的概述和使用说明。
希望教师可以根据本教案的指导,顺利进行地
理教学,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地理知识和能力。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表格式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案的教学设计,学生应能够:
1. 熟悉并掌握本册地理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2. 第二单元:气候与天气
3. 第三单元:水资源与利用
4. 第四单元:植物与动物
三、教学方法
本教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演示法:通过模型、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具,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概念和现象;
2. 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培
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讨论合作法: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合作研究,共同解决
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步骤
本教案的教学步骤如下:
1. 课堂导入:通过简单的问题和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2. 概念讲解:通过讲解地理概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基本
理论框架;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和实际操作,巩固
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发现;
5.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并布置相关作业。
五、教学评价
本教案的教学评价方式包括:
1. 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2. 教师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作业质量进行评价;
3. 小组评价:学生互评小组成员的合作和表现情况。
以上是《部编本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教程)
新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全册教程)第一单元自然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课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
-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
-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 比较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
-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 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
- 让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过程
1. 小组活动:听取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介绍,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位置。
2.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中国自然地理环境,教学PPT配合教学,学生跟随PPT探究中国的地势高低、主要山脉、干旱、半干旱、湿润等气候带类型。
3. 学生与教师分析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总结各种自然地理环境的利弊。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为第一单元的第一课,通过课堂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帮助学生认识到不同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本堂课,学生了解了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同时了解到各自然环境的利弊,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探究的能力,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
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全册
第一单元:中国地理
第一课:地理的定义和意义
- 研究地理的定义和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 了解地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对地理的直观认识
第二课: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 研究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
- 考察中国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山脉、河流等
- 了解中国的地形对生活和经济的影响
第三课:中国的气候和自然资源
- 掌握中国的气候分布特点
- 了解中国的自然资源,如水资源、森林资源等
- 讨论气候和自然资源对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第四课:中国的交通和通讯
- 了解中国的交通网络,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航运- 掌握中国的通讯发展情况,如电信和互联网
- 分析交通和通讯对中国地区发展和人民交往的重要性第二单元:世界地理
第五课: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 研究世界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 讨论各大洲的特点和人口分布
- 了解大洋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第六课:世界的地形和气候
-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地形特点,如山脉、高原、平原等- 研究世界各地的气候类型和特征
- 分析地形和气候对各大洲的影响
第七课:世界的人口和国家
-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人口分布情况
- 研究世界上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其地理位置
- 讨论人口和国家对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第八课:世界的资源和环境保护
- 介绍世界各地的资源分布和利用情况
- 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 讨论资源和环境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最新新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全册》的内容大纲,希望能对您的教案编写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 掌握六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内容。
-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园1. 课时安排- 课时一:中国的位置- 课时二:中国的自然条件- 课时三:中国的区域分析2.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掌握中国的自然条件和气候特点。
- 了解中国的区域分布及其特点。
第二单元中国的地形1. 课时安排- 课时一:大中华的界限- 课时二: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课时三:中国的主要山脉和高原- 课时四:中国的河流和湖泊2. 教学重点- 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 了解中国的地貌类型。
- 了解中国的主要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
第三单元中国的气候1. 课时安排- 课时一:中国的气候带- 课时二:中国的气候特征和资源- 课时三: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的气候带和气候特征。
- 掌握中国的重要气候资源和主要自然灾害。
第四单元中国的交通1. 课时安排- 课时一:中国的交通发展- 课时二:中国的铁路网和公路网- 课时三:中国的水路交通和航空交通2.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的交通发展历程。
- 了解中国的铁路网、公路网、水路交通和航空交通。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内容,介绍地理知识点。
- 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模拟演练和小组讨论等互动活动。
-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地理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四、评价方式- 口头答辩:学生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口头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地理知识掌握情况。
- 书面作业:布置相关地理题目,学生书面完成并进行批改。
以上是《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的教学大纲,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地球和地球的组成第1课什么是地球- 掌握地球的概念及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的大小和形状等知识。
第2课地球的组成- 了解地球的构造及大气、海洋、陆地等组成部分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第3课标志地球的经纬线- 理解地球赤道、南北极、经线、纬线的基本概念。
第二单元:水资源的利用第4课水资源的重要性- 明确水资源的含义和重要性,了解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中的重要性。
第5课水循环- 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过程及水循环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掌握水循环的图解和单词表述。
第6课水的污染与防治- 了解水污染的概念、类型及其危害,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及生产和生活中的用水注意事项。
第三单元:气候、天气及其变化第7课季风气候- 了解季风气候的定义、特点及分布;了解季风气候对国家及地区农业和人们的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第8课全球气候和“温室”效应- 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关系;理解温室效应的定义和作用;了解大气中CO2的来源及对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9课预报天气- 了解天气形势图的表示方法,初步掌握读气压计测定气压值的方法;理解天气现象与气压、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预报天气。
第四单元:人口与经济第10课人口与人口分布- 掌握人口数量与分布的概念;了解人口数量与人口分布的因素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11课食品与交通- 了解交通运输的各种方式;初步了解国内一些著名的交通干线;初步了解食品营养对人体的影响以及我国制定的营养标准。
第12课农村和城市- 比较了解农村与城市的地位、人口数量、就业和生活状况;了解我国工业分布的规律、都市圈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新审定教材)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新审定教材)1. 教材概述- 教材名称: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教材版本:新审定教材- 适用对象:六年级学生2. 教学目标- 理解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核心知识和概念- 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图阅读能力3. 教学内容- 单元一:地球是我们的家-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组成部分-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单元二:大陆和海洋- 研究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 了解大陆和海洋的分布情况- 单元三:山地与高原- 理解山地和高原的地貌特征- 掌握我国的主要山脉和高原- 单元四:河流和湖泊- 研究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了解河流和湖泊的作用和重要性- 单元五:天气和气候- 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了解不同气候带的分布和特点- 单元六:中国的森林资源- 研究我国的森林资源分布情况-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4.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地球、地图等实物和图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促进学生的思辨和交流能力。
- 实践活动:组织地理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地理知识。
-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地理图像和实例,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5. 教学评价- 书面测试:通过阅读理解、地理知识问答等形式的书面测试,评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践考察:通过地理实地考察、图表分析等实践活动,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研究笔记与作业:评价学生的研究态度和研究成果,包括研究笔记的完整性和作业的准确性。
6. 教学资源- 课本: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教材- 多媒体资源:地理教学PPT、地图等多媒体资源- 实践活动资源:实地考察安排、实验器材等资源7. 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单元一教学- 第二周:单元二教学- 第三周:单元三教学- 第四周:单元四教学- 第五周:单元五教学- 第六周:单元六教学- 第七周:复与总结8. 教学考核- 每个模块结束后进行小测验考核- 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考核- 学期末进行期末综合测试考核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新审定教材)》的简要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学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2. 掌握地球的基本形态、构成和运动。
3. 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景观。
4.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环境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成。
2.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影响。
3.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地球的基本形态和构成-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大气和水圈2.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四季交替的原因和规律- 日照和气温的分布规律3. 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 大陆和海洋的分布- 山脉、平原、河流等地形地貌- 气候带和植被带的分布-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 前置导入:通过引入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问题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概念解释:通过示例和图示等方式对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
3. 视听教学:通过多媒体教学、视频展示等方式呈现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地理现象和景观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5.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校外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和景观。
6. 总结归纳:通过提问和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内化和理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小测: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与地理相关的问题或完成小项目。
3.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听课专注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教材2. 视听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视等)3. 多媒体教学资源(PPT、视频等)4. 小组讨论材料*备注:以上教案仅为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精确辨识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割。
(3)利用经纬网确认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认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大家在小学都研习过科学这门课,那么你们晓得地球就是什么形状的么?(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鼓励)地球就是一个圆形球体,通过硬排球的例子和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数据分析并使学生稳步深入细致得出结论地球就是一个两极稍施明德,赤道略锣的圆形球体。
现在我们通过科普书刊自学至地球的形状,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重新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繁重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探讨自学,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重新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球体)(探讨)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重新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遇到苦难要有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
(回答)我们自学至了地球形状过程,通过自己的灵敏观测,你能够讲出哪些充分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将发生的事例):东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去船只,总是先看见桅杆,再看到船身,而看著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展现《地理图册》图“观测帆船”)b.(事例2)出现月食略偏时,地球堵住一部分日光,并使地球的影子感知在月面上,就像是给地球照镜子,并使我们看到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展现《地理图册》图“月食”)c.除了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部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全部教案第一课:认识地球-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认识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 教学内容:- 地球的外形和大小- 地球的构造: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步骤:1. 展示地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地球的外形。
2. 介绍地球的大小和圆球体的特征。
3. 讲解地球的构造和各层的特点。
4. 通过实物或模型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5.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学到的知识。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地球特征的描述的准确程度。
第二课:地球的四季变化-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倾斜引起的四季变化,认识不同季节的特点。
- 教学内容:- 地球的倾斜- 四季变化的原因- 不同季节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展示地球的倾斜情况,并解释倾斜带来的影响。
2. 介绍四季变化的原因,引入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概念。
3. 分别介绍每个季节的特点和气候变化。
4. 进行季节特点的识记活动,让学生归纳每个季节的特点。
5. 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季节变化和特点的观察。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季节特点的归纳准确程度。
第三课:大洲与大洋- 教学目标:了解世界上的大洲和大洋,认识它们的分布和特点。
- 教学内容:- 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 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大洲和大洋的特点- 教学步骤:1. 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不同的大洲和大洋。
2. 介绍七大洲的名称和位置,让学生跟着指出并读出。
3. 介绍五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引导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4. 讲解大洲和大洋的特点,包括大小、面积、水域和陆地比例等。
5. 进行大洲和大洋的名识记活动,让学生巩固记忆。
-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大洲和大洋名称的准确程度。
第四课: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认识中国的地形、气候和资源分布。
- 教学内容:- 中国的地理位置- 中国的地形特点- 中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的资源分布- 教学步骤:1. 展示中国的地理位置,介绍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边界国家。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及教学反思
教案概述
本教案旨在指导六年级学生研究人教版地理上册全册内容。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探索世界。
教学目标
1.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 掌握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
4. 增强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环境意识。
教学内容
本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1. 第一单元:地球与地图
2. 第二单元:中国的大河
3. 第三单元:中国的大湖
4. 第四单元:地理生活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地理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性。
他们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图片等教具,深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
分布,中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了学
生的好奇心,提高了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教学内容可
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实地考察和调查的机会,让学生亲
身体验地理知识。
其次,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从自身经验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总体而言,本教案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和培养地理能力方面取
得了一定的成效。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学方法,我相信学生的地理研
究将能够更加全面和有效。
同时,我也将继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
关注他们的研究情况,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以上是我对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及教学反
思的总结和展望。
人民地理出版社小学6年级地理上册全教案
人民地理出版社小学6年级地理上册全教案导言本文档是人民地理出版社为小学6年级地理上册编写的全教案。
全教案覆盖了地理上册的所有内容,并提供了详细的教学指导和活动安排,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综合能力。
课程目标- 通过研究本册教材,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问题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的家乡2. 第二单元:地球和地理3. 第三单元:气候和天气4. 第四单元:大自然的神奇5. 第五单元:人口和人口分布6. 第六单元:交通与通讯7. 第七单元:生活在北京8. 第八单元:我国的少数民族教学方法为了有效教授地理知识,我们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问题。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教学活动为了加强学生的地理研究,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包括: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农田、河流或山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和观察地理现象。
2.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让学生思考和解决与地理有关的问题。
3. 地理游戏:设计各种地理相关的游戏,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4. 地理实验: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地理实验,培养他们的实验和观察能力。
考核评价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研究情况,我们将采用以下考核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评估学生完成的各类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口头报告等。
3. 考试测验:定期进行考试测验,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结语本全教案为人民地理出版社小学6年级地理上册编写的教学指导文档,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综合能力。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课程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六年级学生系统地研究地理知识,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理要素、地理环境和地理技能等内容。
通过本教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理解地理的重要性,掌握地理知识,并培养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理要素的特点。
3.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4. 了解地球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5. 学会使用地图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
6. 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单元一:地理学科简介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性。
单元二:地球的形状和地理要素1. 地球的形状和尺寸。
2. 地球的层次结构和地球的重要要素,如陆地、海洋、大气和生物等。
单元三:地球的运动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
2.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如昼夜交替、季节变化和时区划分等。
单元四:地形和气候1. 地球的地形特征,如山脉、河流、平原和高原等。
2. 地球的气候特征,如温带、寒带和热带等。
单元五:地理观察和分析1. 学会使用地图进行地理观察和分析。
2. 了解一些常用的地理工具和技能,如测量距离和方位。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模型进行教学展示。
2. 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3. 定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和地理观察活动。
4.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和地理文化交流活动。
教学评估1. 定期进行小测验和期中考试,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观察能力的发展情况。
3. 鼓励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并对其表现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地理上册教材。
2. 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模型。
3. 地理地图和地理工具。
以上是《最新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如需更详细的内容,请参阅教材内容和相应教学资源。
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 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特征;-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分区和自然特征;- 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区;-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地理学科简介1.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地理学科的应用领域;3. 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作用。
第二单元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特征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3. 地球的地理特征:陆地、水体和大气。
第三单元中国的地理位置、地理分区和自然特征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2. 中国的地理分区:东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西部边疆地区、台港澳地区;3. 中国的自然特征:山脉、高原、平原、河流、湖泊等。
第四单元世界的地理位置和地理分区1. 世界的地理位置: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南极洲;2. 世界的地理分区:北欧、南欧、东欧、西欧、美洲大陆、亚洲大陆等。
三、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询问、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地理观察力和地理思维能力;- 多媒体教学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分组合作研究,促进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参与度和研究情况;-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综合测试,检验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人教版六年级地理上册教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4. 练题、测试题等教学辅助资料。
六、教学安排- 第一单元: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二单元: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三单元: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第四单元:3节课,每节课45分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掌握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理特征,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地理位置、地理分区和自然特征。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课地球和地图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
2. 学习如何使用经纬网来确定地球表面的位置。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
- 经纬网的使用。
- 地图的基本要素。
教学难点- 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
- 经纬网的使用。
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仪和经纬网的图像。
- 利用实际地图,讲解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概念。
-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经纬网的使用。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地球仪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作用。
2. 讲解地球的形状: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地球的椭圆形形状。
3. 讲解地球仪的概念:解释地球仪是一种模拟地球形状的仪器,用于表示地球表面的地理信息。
4. 讲解经纬网:介绍经纬网的概念和作用,解释经纬度的划分和表示方法。
5. 讲解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6.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利用实际地图来理解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概念。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概念,以及经纬网的使用。
作业布置- 制作一张简单的地图,标注出自己家和学校的位置。
第二课中国的地理位置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纬度和经度。
2. 掌握中国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教学重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纬度和经度。
- 中国地图的基本要素。
- 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难点- 中国的地理位置:纬度和经度。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中国地图和地球仪的图像。
- 利用实际地图,讲解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概念。
-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中国地图的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位置。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通过多媒体教学,介绍中国的纬度和经度。
2023年人教精通版地理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3年人教精通版地理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2023年人教精通版地理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以帮助教师有效教授地理课程。
教案涵盖了全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以及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本册地理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内容。
- 研究地理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并能正确运用。
-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集体合作解决地理问题。
教学内容本册地理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 了解地球2. 天气变化3. 水资源4. 大自然中的能量5. 各地风土人情每个单元包含了研究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等内容。
教学活动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研究效果,本教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实地考察、角色扮演、游戏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评估方式为了及时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本教案提供了一系列评估方式,包括课堂小测、作业、项目展示等。
这些评估方式旨在帮助教师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使用建议- 教师可以按照教案的安排和描述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度调整教学策略。
- 学生可以按照教案要求主动参与研究活动,并合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复和巩固。
通过本教案的使用,希望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和自然环境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其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其未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 注意:本教案为2023年人教精通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的教案,仅供参考使用。
具体教学情况和实际教学内容请以教材和教师指导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会观察地球仪。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东西半球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过程】大家在小学都学过科学这门课,那么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么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什么形状?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通过软排球的例子和地球极半径与赤道半径的数据分析使学生继续深入得出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现在我们通过科普书刊学习到地球的形状,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
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遇到苦难要有知难而进,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们学习到了地球形状过程,通过自己的敏锐观察,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b.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板书:2.地球的大小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大小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
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
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我们的地球如此之大,为了便于我们认识地球我们制作了地球仪。
阅读课本,回答:1.地球仪的定义?2.地球仪与地球有什么区别? 3.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第二课时——“地球和地球仪”【重点】会观察地球仪。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东西半球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教学过程】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1.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地球绕着一根假想轴进行旋转,这根假想轴叫地轴。
而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五带分布图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
不同的纬线的长度是否相等?2.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呢?1.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大部分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和地跨赤道两侧的大洲。
2.在地球仪上找出分别位于低纬、中纬、高纬三个区域的国家各一个。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四、纬线和经线第三课时——“地球和地球仪”【重点】会观察地球仪。
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东西半球划分。
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教学过程】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经线形状特征指示的方向长度的分布标度的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数量特征五、利用经纬网定位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引入:通过上面的练习,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
强化训练: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判断东西半球判断南北半球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五、经纬线第二节地球的运动一、背景与意义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二、三章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让学生认识世界,反映地理学和社会发展的。
本节教材是讲述自然地理学最基本的知识——地球的自转、公转及其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本节教材位居《地球和地图》的第三节,通过对本节教材的学习,让学生对地球的运动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建立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熟悉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单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更替。
3、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食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4、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具备时差的知识。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四季的形成问题不容易理解,课堂教学中出现目标的偏离,不利于正确认识四季的形成。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一)、引入新课: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地球是一个球体,下面请看---------师: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 (二)、阅读书本,自主学习1、地球运动的形式有哪些?方向是怎么样的?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自转公转方向转动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3、请列举自然界中什么现象可以证明地球的自转方向? (三)、合作学习,分析成因1、教师演示投影片,讲解昼夜形成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一是地球为不透明的球体,二是太阳光线是平行光。
图中的虚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且与太阳光垂直的大圆圈。
提问:观察投影片,看此时除中国是白天,还有那些国家是白天,有哪些国家是黑夜?2、教师将地球仪转动1800 ,再让学生观察:中国和美国分别处在白天还是黑夜?3、请学生上来用投影片来演示中国和美国昼夜交替的情况,思考昼夜更替的原因是什么4、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计算:每天我们在夜半球和昼半球大体经过多少时间?每完成一次昼夜更替需多少时间?5、阅读书本第10页中“畅畅与姨妈的问候”,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是什么?6、教师总结:可见,地球自转还使地球上位于不同经度的地区产生了时刻的差异,在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时刻。
1、教师提问:在同一天中,早晨或傍晚与中午三个时段相比哪个时段我们感觉到太阳光照射得最厉害?那么你能从这一现象中总结出什么规律来吗?与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同理,太阳光热能量在一年中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体验来说明。
教师演示地球的公转投影片,让学生完成表格节气春分夏至秋分立冬月日太阳直射纬度季北半球节受热程度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北极北极圈以北北极圈以昼南夜赤道长赤道-南极短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南极观察后,思考并解释太阳光的照射情况在一年中的变化规律。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书中“地球的五带图”,观察投影片,总结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时,地球上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3、看书图,说说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的哪一带。
五、笔记与板书提纲地球的运动自转昼夜交替24小时公转四季变化一年地球上的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六、练习与拓展见《地理填充练习册》七、个别与重点辅导略八、反思与反馈记录本堂课45分钟时间内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量比较多,于刚上初一的学生平时的观察少、动手机会少和以前没有学过地理等原因,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自主性,领悟性不够,今后还需慢慢引导、讲解,并通过适当练习来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第三节地图教学目标:1、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系确定方向。
2、在地图上测量两点间的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成实地距离。
3、在地形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等五种地形。
4、能在东高线地形图上估算图上某个地点的高程。
5、能根据使用目的确定所选,目的地及类型极其比例尺。
6、距离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当我们出差或旅游来到一个陌生地方的时候,要想达到目的地,此时我们最想有的是什么呢?2、那么地图有哪些种类,用途呢?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会不再顾虑去陌生的地方。
二、阅读课本,自主学习1、地图的基本要素是什么?2、关于“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出示台湾地图,计算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长?实地距离又是多长?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
同学们能否利用地图给出的比例尺,计算出该地图与它表现的实地范围相比,缩小了多少倍?根据所学数学知识后,想想地图上的比例尺除了这种线段式,还有什么表示方式?教师再出示一些比例尺表现形式不同的地图 3、练习从地图上辨别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