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原理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化学平衡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应用

今日课题:化学平衡的移动及其应用一.时,移动的结果是:⑴使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变大,而自身转化率变小⑵达新平衡时,该物质的浓度比原平衡大,其他反应物的浓度比原平衡小⑵改变反应物浓度和改变反应物的量不能等同,当反应物是固体或纯液体时,改变它的量时,浓度没有变化,平衡不移动⑶压强变化只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有影响,并且要引起浓度变化才可能引起平衡移动⑷温度升高时,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速率都会加快。

吸热反应方向的速率加快比放热反应方㈠浓度的影响 例1:(2007年全国卷I )如图是恒 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II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和平衡态II时浓度不相等㈡压强的影响例2.对可逆反应4NH 3(g)+5O2(g)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达到平衡时,若两种反应物的转化率相等,则起始投入的n(NH3)∶n(O2)=4∶5B.反应达平衡后,对体系一直进行加压,平衡总是向逆向移动C.反应达到平衡时,若向压强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稀有气体,平衡不移动D.当v正(NH3)∶v正(NO)=1∶1时,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例3.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mA(气)+nB(气)pC(气)达到平衡后,温度一定时,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 ,当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的为原来的1.9倍,若压缩时温度不变,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m + n > p B.A的转化率降低C.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C的体积百分含量增加㈢温度的影响例4.反应A(g)+3B(g)2C(g);ΔH<0,达到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例5.可逆反应A+B(s)C达到平衡后,无论加压或降温,B的转化A. A为固体,C为气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放热反应C. A为气体,C为固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D. A、C均为气体,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例 6.将H2(g)和Br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2(g)+Br2(g) 2HBr(g) △H<0,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g)的转化率为b。

高中化学必修2 化学平衡的移动1

高中化学必修2 化学平衡的移动1

高温、高压 催化剂
2 NH 3 Q
(1)当增大N2的浓度时,N2的反应速率增 大,而NH3的速率不变,正反应速率增 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 应移动;反之,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图像:
(2)当增大压强时,容器的体积减小,N2、H2、 NH3的浓度同时增大,但是,H2和N2的反 应速率增大比NH3的大,正反应速率增大快,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3molC+1molD D、1molA+0.5molB+1.5molC+0.5molD (2)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 判断方法:将生成物按方程式完全归于反应物 ,其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时,即能达 到同一平衡状态;否则为不同的平衡状态。
结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 方向移动。 图像: V正
v
V正 V逆
V逆
t
(3)当升高温度时,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 向吸热方向速率增大较快,总体向正反应 方向移动。 结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 向吸热方向移动。
图像:
V正
v
V正
V逆V逆t来自(4)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相同 的倍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
复习回顾: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 1、化学平衡: 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 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 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2、条件: 3、标志: 一定条件(温度、压强)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反应物浓度和生成物浓度不再 改变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
N 2 3H 2
结论: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能改 变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和平衡移动原理
平衡常数的单位与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系数和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单 位有关。
平衡状态
1
化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 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 度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
2
在平衡状态下,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但 不为零。此时,反应并未停止,而是以一定的速 度在动态平衡中持续进行。
通过检测环境中各种物质的化学平衡状态,可以评估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化学平衡与生命过程
生物代谢
酶促反应
药物作用机制
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涉及许多 化学平衡,这些平衡的维持对 于生物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 重要。例如,酸碱平衡、离子 平衡等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环境 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酶促反应是生物体内化学反应 的重要部分,这些反应通常在 化学平衡状态下进行。通过研 究酶促反应的化学平衡,有助 于了解生物体的代谢过程和生 理功能。
02
平衡移动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
当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时,平衡将向 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具体来说,如果改变温度、压力或浓 度等条件,平衡将向着使这些条件恢 复原状的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的方向
如果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少反应物浓度的方向 移动,即正向移动。
如果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将向着减少生成物浓度的方向 移动,即逆向移动。
化学平衡和平衡 移动原理
目录
•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 平衡移动原理 •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 化学平衡的应用 • 化学平衡的实验研究
01
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是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值。它反映了化学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的限度。

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一定的比例关系,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是不可避免的,而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是指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可以使平衡反应朝着某个方向发生偏移,使得生成物或反应物的浓度发生改变。

本文将深入探讨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探讨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来移动化学反应平衡。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机理,为实验和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控制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即将讨论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从概述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化学反应平衡的定义、特点以及重要性,为后续的讨论做铺垫。

第二部分将详细探讨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因素,包括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等多个方面,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的各种因素。

第三部分将介绍移动化学反应平衡的各种方法,包括改变反应条件、调节反应物浓度、使用催化剂等,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如何控制和调节化学反应平衡。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内容,强调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读者提供对该领域的更深入思考和探索的方向。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问题,进而提高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化学反应平衡的移动机制,揭示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因素,并介绍移动化学反应平衡的方法。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全面阐述,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平衡的本质,以及如何控制和调节化学反应平衡达到所需的结果。

此外,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撰写,引起更多对于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关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these contents, the purpose is to help readers better understand the essence of chemical reaction equilibrium and how to control and adjust the chemical reaction equilibrium to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Inaddition, we hope that through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 we can arouse more attention to the movement of chemical reaction equilibrium, and provide new insights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2.正文2.1 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度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平衡常数化学平衡是指在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其中反应物被转化为生成物,而生成物又被转化回反应物。

在这个过程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会发生变化,而平衡常数则是用来描述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浓度比例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方向在化学平衡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通常会发生变化,移动的方向取决于浓度的变化趋势。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如果在系统中添加了物质或者改变了温度、压力等条件,平衡反应会重新调整以适应这些改变,使得系统保持稳定。

1. 浓度变化引起的平衡移动当我们向平衡反应的反应体系中添加了更多的反应物,反应会朝着生成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小反应物的浓度。

相反地,如果我们添加了更多的生成物,反应则会朝着反应物的方向移动,以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这种移动方向是为了保持平衡条件。

2. 温度变化引起的平衡移动温度对平衡反应的移动方向也有影响。

根据利用吉布斯自由能进行分析,当增加温度时,反应物中的吸热反应会被加剧,因此反应会向吸热方向移动。

相反地,当降低温度时,反应物中的放热反应会被加剧,反应会向放热方向移动。

这种移动的方向是为了维持平衡状态。

二、平衡常数的意义与计算平衡常数用来描述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浓度比例的关系。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浓度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比例由平衡常数确定。

平衡常数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的偏向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Kc = [C]^c[D]^d / [A]^a[B]^b其中,[A]、[B]、[C]、[D] 分别表示反应物 A、B 和生成物 C、D的浓度,a、b、c、d 分别表示它们的化学计量数。

平衡常数 Kc 的值越大,表示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方向;Kc 的值越小,则表示反应偏向反应物的方向。

三、平衡常数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平衡常数不仅反映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关系,还决定了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转化率。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与平衡常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预测平衡位置和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

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在化学反应中,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或分压达到一定的比例,使反应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

平衡的移动是指改变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导致反应平衡位置的改变。

本文将探讨化学反应中平衡移动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与平衡移动相关的应用。

一、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原因化学反应的平衡移动是基于Le Chatelier原理,即“系统在受到扰动时,会产生使该扰动缓解的变化”。

根据这个原理,当化学反应受到外界条件的改变时,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位置来缓解这种扰动。

具体而言,以下是一些导致平衡移动的原因:1. 温度变化:改变反应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位置。

一般而言,通过增加或降低温度,反应平衡位置可以相应地向生成物或反应物方向移动。

2. 压力变化:只对气态反应有效,改变反应体系的总压力会导致反应平衡位置的变化。

通过增加或减少总压力,反应平衡位置可以向分子数较多的一方移动。

3. 浓度变化: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会导致反应平衡位置发生变化。

增加反应物浓度会使反应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而增加生成物浓度会使反应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4. 催化剂的使用:催化剂可以影响反应速率,但对反应平衡位置没有直接的影响。

二、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因素除了上述的原因外,还有其他因素可以影响化学反应平衡移动。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因素:1.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态:固态反应物和生成物不会因体积的变化而引起平衡移动,而气态和溶液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则会受到压力和浓度的影响。

2. 反应的平衡常数:平衡常数描述了反应体系在平衡状态下物质浓度之间的比例。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偏向生成物的概率越大;平衡常数越小,反应偏向反应物的概率越大。

3. 反应速率:平衡是反应速率相等时达到的,因此改变反应速率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

例如,通过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降低生成物的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导致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三、平衡移动的应用1. 工业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率与生成物转化为反应物的速率相等的状态。

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因为温度、压力、浓度等条件的变化,平衡位置会发生移动。

本文将介绍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和影响因素,并探讨一些常见化学反应中平衡位置的移动情况。

1. 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是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提出的。

根据该原理,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与平衡常数有关。

平衡常数表示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的比值,它是与温度有关的固定值。

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系统会通过移动平衡位置,使浓度重新达到平衡常数所对应的值。

2.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2.1 温度的影响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也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般来说,温度的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而温度的降低则会使反应速率减慢,平衡位置向反应物方向移动。

2.2 压力的影响对于气相反应,压力也会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摩尔数关系,压力的升高或降低会导致平衡位置的移动。

例如,在气体反应中,当压力增加时,系统会向摩尔数较小的一方移动,以减少压力;而压力降低则会导致平衡位置向摩尔数较大的一方移动。

2.3 浓度的影响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也是引起化学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当反应物浓度增加时,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以消耗过量的反应物;反之,当反应物浓度减少时,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方向移动,以补充反应物。

3.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平衡位置移动情况3.1 酸碱中和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中,平衡位置的移动可以通过加入过量的酸或碱来实现。

例如,在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中,如果加入过量的硫酸,平衡位置会向反应物一侧移动,生成更多的盐和水。

3.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中,平衡位置的移动可以通过改变氧化态来实现。

例如,在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反应中,通过增加氧气浓度或减少二氧化硫浓度,可以使平衡位置向生成三氧化硫的一侧移动。

化学平衡与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与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与平衡移动化学反应中的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压力保持恒定的状态。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保持不变。

这种平衡状态可以通过平衡常数(K)来描述,反应的物质浓度或压力决定了平衡常数的大小。

而平衡移动则是指改变平衡条件,导致平衡位置发生变化的过程。

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

在平衡状态下,反应的正向速率等于反向速率,且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或压力保持不变。

平衡常数(K)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反应的平衡位置。

在理想气体状态下,平衡常数可以通过物质的分压求得,而在液体或固体中,则通过物质的浓度来计算。

在平衡状态下,改变温度、浓度、压力或添加催化剂等因素会导致平衡位置移动,这就是平衡移动的概念。

通过改变某个条件或者多个条件,可以使平衡反应向正向或反向移动,从而影响平衡位置。

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一下这些条件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首先,温度改变对平衡移动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温度变化会导致反应热发生变化。

当我们增加温度时,反应热增加,平衡常数变大,平衡位置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这可以通过海森堡原理和平衡常数的关系来解释。

海森堡原理指出,在一定温度下,热量的增加会使得体系趋向于吸收热量,也就是平衡位置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因此,通过调节温度可以改变平衡反应的位置。

其次,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勒谢特列的原理,当我们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时,平衡位置会向生成物方向移动,反之亦然。

这是因为增加反应物浓度会增加反应前向方向的反应速率,从而使得平衡位置向正向移动。

相反,增加生成物浓度会增加反应反向方向的速率,导致平衡位置向反向移动。

通过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比例,我们可以控制平衡位置的移动。

压力的改变也会影响平衡移动。

对于气相反应来说,当我们增加系统的总压力时,平衡会向压力减小的一侧移动。

这是由于高压下分子之间的碰撞频率增加,反应速率也相应增加,使得平衡位置向反应物较少的一侧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2.0 9.2 16.4 35.5 53.6 69.4
结果:增大压强,NH3含量增加,平衡向右移动
6000C, 反应2SO3(g)
2SO2(g)+O2(g)的实
验数据
压强 / MPa
0.1
0.5
1.0
10
SO3的分解率/﹪
26.3
14.2
10.5
4.6
结果:增大压强,SO3含量增加,平衡向左移动
v N2 + 3H2
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 合成氨反应
四. 对2HI(g)
B
H2(g)+I2(g)平衡体
系, 增大
平衡体系的压强可使颜色变 深
例:对于反应2A+B
2C,在反应过程中
C的百分含量随温度变化如图,则
C%
a
b
0
T0
T
(1)T0对应的V正与V逆的关系是 相等

(2)正反应为 放 热反应。
(3)a、b两点正反应速率的关系是b>a 。
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改变反应条件
平 衡移 动
平衡移动结果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正向移动 逆向移动
反应物浓度减少 反应物浓度增大
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
向气体体积缩小 的方向移动
向气体体积增 大的方向移动
压强减小 压强增大
③ 升高温度 降低温度
向吸热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 向放热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
对平衡体系中的固态和 纯液态物质,其浓度可 看作一个定值,增加或 减小固态或液态纯净物 的量并不影响V正、V逆 的大小,所以化学平衡 不移动。
工业上往往根据上述原 理,通过适当增加相对 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 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 产量、降低成本。例如, 在硫酸工业中常通入过 量的空气使二氧化硫充 分氧化,以得到更多的 三氧化硫。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提醒:若没有特殊说明,压强的改变就默认为改变容器容积的方 法来实现,如增大压强,就默认为压缩气体体积使压强增大。
(1)前提条件: 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加且反应 。
(2)结论: (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速率减小
B.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
到平衡的时间
C.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
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D.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
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2、某一可逆反应,A+B
C,在一定
条件下达平衡,C的含量与时间,温度关系如
图所示,则:
(1):T1__>_T2
(2):正反应为__放_热反应
C%
T2 T1
t1
t2
t
在高温下,反应 2HBr(g) H2(g) + Br2(g) (正反应为吸热反应)要使混合气体颜色加 深,可采取的方法是
A、减小压强
B、缩小体积 C、升高温度 D、增大H2浓度
( BC )
4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
V正、V逆都增大,且增大的幅度相等 平衡不移动(但到达平衡时间缩短)
4.恒温下, 反应aX(g) bY(g) +cZ(g)达到平 衡后, 把容器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且达到
新平衡时, X的物质的量浓度由0.1mol/L增
大到0.19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c B. a<b+c
A
C. a=b+c D. a=b=c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Co(H2O)62++4Cl-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的移动和等效平衡一.化学平衡的移动1.移动规律:遵循勒夏特列原理。

(1)浓度: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3)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4)催化剂:不能使平衡移动,但能减小达到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2.例题:(1)反应2A(g)2B(g)+C(g);△H>0,达平衡时,要使v正降低、c(A)增大,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压B.减压C.升温D.降温(2)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A(g) + B(g) 3 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下列判断一定错误的是()。

A、图I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B、图Ⅱ研究的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C、图Ⅱ研究的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D、图Ⅲ研究的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甲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小结] 图像题的解题技巧:①四看:看横纵坐标表示的量,看图像的起点,看图像的转折点,看图像的走势;②联系:将题目的已知条件、图像得出的结论和平衡移动原理联系起来,看是否吻合,即可得出结论。

二.等效平衡规律1.恒温、恒容条件下的体积可变的等效平衡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相同,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时等效的。

例题: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A和1 molB,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D(g),达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w mol/L,若保持容器中压强和温度不变,重新按下列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然为w mol/L的是( )A.6molA+2mol B B 1.5mol A+0.5mol B+1mol C+0.5mol DC. 3mol A+1mol B+2mol C+1mol D D 2mol C+1mol D2.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积不变的等效平衡如果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转化为方程式同一半边的物质,其物质的量与对应组分的起始加入量成比例,则建立的化学平衡状态时等效的。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

化学均衡系列问题化学均衡挪动影响条件(一)在反响速率(v)-时间( t )图象中,在保持均衡的某时辰t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 正、 V 逆的变化有两种:V 正、 V 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V 正、 V 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对于可逆反响: mA(g) + nB(g)pc(g) + qD(g) + (正反响放热 )反响条件条件改变v 正v 逆v 正与 v 逆关系增大反响物浓度加速不变v 正> v 逆减小反响物浓度减慢不变v 正< v 逆浓度增大生成物浓度不变加速v 正< v 逆减小生成物浓度不变减慢v 正> v 逆m+n> p+q加速加速v 正> v 逆m+n< p+q加压加速加速v 正< v 逆压m+n= p+q加速加速v 正= v 逆m+n> p+q减慢减慢v 正< v 逆强m+n< p+q减压减慢减慢v 正> v 逆m+n= p+q减慢减慢v 正= v 逆升温加速加速v 正< v 逆温度降温减慢减慢v 正> v 逆催化剂加速加速加速v 正= v 逆均衡移图示动方向选项正反响方向B 逆反响方向C 逆反响方向B 正反响方向C正反响方向A逆反响方向A 不挪动E 逆反响方向D 正反响方向D 不挪动F逆反响方向A 正反响方向D不挪动E【总结】增大反响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均衡向正反响方向挪动;减小反响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均衡向逆反响方向挪动。

增大压强,化学均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挪动;减小压强,均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挪动。

高升温度,均衡向着吸热反响的方向挪动;降低温度,均衡向放热反响的方向挪动。

催化剂不改变均衡挪动(二)勒夏特列原理(均衡挪动原理 )假如改变影响均衡的一个条件,均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类改变的方向挪动。

详细地说就是:增大浓度,均衡就会向着浓度减小的方向挪动;减小浓度,均衡就会向着浓度增大的方向挪动。

增大压强,均衡就会向着压强减小的方向挪动;减小压强,均衡就会向着压强增大的方向挪动。

9-2化学平衡及平衡的移动

9-2化学平衡及平衡的移动

3、化学平衡状态的图像表示: 、化学平衡状态的图像表示:
——V-t图和C-t图 V 图和C
4、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同一物质的 正=V逆 )同一物质的V (2)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
1.能说明反应 能说明反应A(g) + B(g) C(g) + D(g) 能说明反应 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在一定条件下已达到平衡的是(D )
3.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反 在一定温度下,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 在一定温度下 2NH3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应3H2+N2 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 生成1摩 ①N2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②生成 摩N2同 时消耗3摩 ;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时消耗 摩H2;③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④ 生成2摩 同时消耗3摩 ; 生成 摩NH3同时消耗 摩H2;⑤气体的密度 不再变化; 不再变化;⑥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不再变化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⑤⑥ ①②③④⑤⑥ ①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 ①②③⑥ ①②
转化率( 转化率(α)
定义: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达化学平衡 状态时, 状态时,某一反应物消耗量占该反应物起始 量的质量分数。 量的质量分数。
%=n α=m转化/m起始×100%= 转化/n起始×100% %= % =C转化/C起始×100% %
的体积比为2: 例3、在密闭容器中加入 2和O2的体积比为 :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SO 1,测得起始压强为 ,平衡时压强为 ,测得起始压强为P,平衡时压强为0.8P,求 , SO2的转化率。 的转化率。
对于反应 mA+nB +
pC+qD +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判断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 若平衡正向移动,则 m+n>p+q 若平衡正向移动, + > + 若平衡不移动, ① 若平衡不移动, 则m+n = p+q + + ① 若平衡逆向移动,m+n<p+q 若平衡逆向移动, + < +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图象题的类型(2)
2.速率—时间图象 例2.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 到盛有少量稀盐酸的试管中, 发现氢气发生的速率变化情况
如图2所示,其中t1~t2速率变 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 t1~t2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图2
氢气发生速率 变化曲线
[答案]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使化学反应速率 提高;盐酸物质的量浓度变小使化学;Y(g) 2Z(g)(正反应放热), 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2)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10所 示。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C A.T1<T2,p1<p2 B.T1<T2 ,p1>p2 C.T1>T2 ,p1>p2 D.T1>T2 ,p1<p2
[分析]解决这类图象题目,采用 “定一论二”,即把自变量(温 度、 压强)之一定为恒量,讨论另外 两个变量的关系。
图5 曲线图
例6. mA(s)+nB(g) q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可逆 反应中,在恒温条件下,B的体积分数(B%)与压强 (p)的关系如图6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 )。 A.n<q B.n>q C.X点,v正>v逆;Y点,v正<v逆 D.X点比Y点反应速率快
4.化学平衡图象题总汇
一、图象题的一般解题思路
这类题目是讨论自变量x(如时间、温度、压强 等)与函数值y(如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转 化率)之间的定量或定性关系,因此,要运用数学方 法解决此类题目。 1.分析纵横坐标及曲线表示的意义。 2.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与纵横坐标的关系。 3.分析特殊点(起点、拐点、终点)及其含义。 4.有两个以上变量时,分别讨论两个变量的关系,此时 确定其他量为恒量。
[分析]X、Y点则未达平衡状态, 反应要向“趋向于平衡状态方向” 进行,以此判断某点v正、v逆的 大小关系。比较X、Y两点的速率 快慢则依据压强的高低(或温度的高低)。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及应用PPT课件

问题3:分别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两个 角度分析合成氨的合适条件。
浓度
高压 高温 使用
增大C反
高压 低温 无影 响
增大C反或减小C生
问题4:工业上合成氨的合适条件到底怎样?
合成氨的工艺流 程如图2-24所示。在 工业生产中,可以通 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合 成氨的产率。请利用 有关知识分析采取这 些措施的原因。
因此,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浓 度、压强、温度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 度、压强),平衡是不是就一定会发生移动?
五、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浓度、温度、 压强等),化学平衡就向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①此原理只适用于已达平衡的体系
②平衡移动方向与条件改变方向相反。"对着干"

生产,对动力、材料、设备等来说正

合适。
将氨气及时分离出来,及时补充N2、 H2,并循环操作过程
升高温度
向吸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减小
降低温度
向放热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增大
规 律 改变一个条件
向减弱这种改变 的方向移动
减弱了这种改 变
下列情况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a.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b.对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的可逆反应,压强的 改变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使平衡发 生移动。
六、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应用——合成氨工业
1.向反应器中注入 过量N2。
2.采用适当的催化 剂。
3.在高压下进行反 应。
4.在较高温度下进 行反应。
使用催化剂(铁触媒):这样可以大
大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生产效率,
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

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高一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化学平衡是化学反应达到动态平衡状态的时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在一定比例下不再变化。

在化学平衡中,物质的转化虽然停止,但是反应仍然在继续进行。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以及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是我们理解和研究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内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在化学平衡中,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系统会产生一定的移动以重新建立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规律包括 Le Chatelier 原理和浓度-时间关系。

1. Le Chatelier 原理Le Chatelier 原理是指在一个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系统中,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系统会调整自身以减小对外界变化的影响。

具体来说,当平衡系统的温度、压力、浓度等发生变化时,系统会向以减小变化影响为目标的方向进行移动。

- 温度的影响:在反应热是吸放热的情况下,温度升高会使平衡位置向吸热的方向移动,降低会使平衡位置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反应热是放热的情况与上述相反。

- 压力的影响:压力的增加会使平衡系统向分子数少的方向移动,压力的降低会使平衡系统向分子数多的方向移动。

此处需注意,只有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数之和不相等的情况下,改变压力才会对平衡位置产生影响。

- 浓度的影响:增加某一反应物的浓度会使平衡系统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增加某一生成物的浓度会使平衡系统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而当浓度只增加一个无关物质时,平衡位置不会发生改变。

2. 浓度-时间关系当反应物浓度逐渐增加或减少时,反应速率会相应改变。

在开始反应时,反应物浓度较高,反应速率较快,但随着反应进行,浓度逐渐减小,反应速率也会变慢。

最终,当反应物浓度减小至一定水平时,反应速率趋于稳定,达到平衡。

二、平衡常数的应用原理平衡常数是用于描述化学平衡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相对关系的数值。

平衡常数的大小可用于预测平衡位置的偏向,以及影响平衡位置的外界因素。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中的平衡移动与影响因素总结知识点总结在化学反应中,平衡移动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变化。

平衡移动的方向和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总结几个与平衡移动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并探讨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

一、平衡移动的基本原理平衡移动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当达到化学平衡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的过程。

平衡移动的方向可以是向前移动(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加),也可以是向后移动(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或者不发生移动(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

平衡移动的方向取决于反应的平衡常数(Keq)。

当Keq大于1时,反应偏向生成物。

反之,当Keq小于1时,反应偏向反应物。

当Keq等于1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

二、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1. 温度温度是影响平衡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Le Chatelier原理,当温度升高时,平衡反应偏向吸热反应,即吸热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加;当温度降低时,平衡反应偏向放热反应,即放热反应的反应物浓度增加,生成物浓度减小。

2. 压力/浓度压力或浓度的改变也会影响平衡移动的方向。

对于气体反应而言,增加总压力(或者减小体积)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摩尔数较少的一侧,以减小总摩尔数。

相反,减小总压力(或者增大体积)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摩尔数较多的一侧。

对于溶液反应而言,增加溶质浓度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生成物的方向,以达到稀释溶液中的溶质的目的。

降低溶质浓度则会导致平衡反应移动到反应物的方向。

3. 催化剂催化剂是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对平衡移动的影响主要是加快反应达到平衡的速度,而并没有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

因此,催化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很小,不会改变平衡移动的方向。

4. 配位数对于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反应,配位数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反应过程中,改变配位数可以促进或抑制配位化合物的形成。

例如,增加配位数可以使先前存在的比配位数更低的化合物分解生成更高配位数的化合物。

简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简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简述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会向浓度较低的一侧移动,以达到平衡状态。

这个原理是化学平衡的基础,也是化学反应工程中的重要原则。

化学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达到动态平衡状态。

这个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但是反应仍在进行。

这个状态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比例是固定的,称为平衡常数。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指,当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会向浓度较低的一侧移动,以达到平衡状态。

这个原理可以用Le Chatelier原理来解释。

Le Chatelier原理是指,当一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受到外界的扰动,系统会自动调整以抵消这个扰动,以保持平衡状态。

例如,考虑下面的反应:A +B ⇌C + D在这个反应中,A和B是反应物,C和D是生成物。

假设反应物A 的浓度增加,这个反应会向生成物C和D的方向移动,以达到平衡状态。

这个移动会导致反应物B的浓度减少,生成物C和D的浓度增加,直到反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同样地,如果生成物C的浓度增加,反应会向反应物A和B的方向移动,以达到平衡状态。

这个移动会导致反应物A和B的浓度增加,生成物C和D的浓度减少,直到反应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化学反应工程中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来控制反应速率和产物的产量。

如果我们想要增加产物的产量,我们可以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以促进反应向生成物的方向移动。

如果我们想要减少产物的产量,我们可以减少反应物的浓度,以促进反应向反应物的方向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是化学平衡的基础,也是化学反应工程中的重要原则。

了解这个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如何控制反应速率和产物的产量。

化学平衡移动与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移动与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条件(一)在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中,在保持平衡的某时刻t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V正、V逆的变化有两种:V正、V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V正、V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总结】: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系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会向系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③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④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二)勒夏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就会向着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具体地说就是:增大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浓度,平衡就会向着浓度增大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就会向着压强增大的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平衡就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就会向着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注意:平衡移动原理对所有的动态平衡都适用,如对后面将要学习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也适用。

(讲述:“减弱”“改变”不是“消除”,更不能使之“逆转”。

例如,当原平衡体系中气体压强为P时,若其它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当达到新的平衡时,体系压强不会减弱至P甚至小于P,而将介于P~2P之间。

)一、选择题1.关于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不变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催化剂不参加化学反应C.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2.对于可逆反应2A2(g)+B2(g) 2B(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平衡,要使正、逆反应的速率都增大,而且平衡向右移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降低温度C.增大压强D.减小压强3.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g)+O2(g) 2SO3(g)达平衡后,再通入18O气体,重新达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5
例1(2006)配制KI(0.100mol·-1)-I2的水溶液,用0.100mol·L L 1Na S O 标准溶液测得c(I -+I )=4.85×10-3 mol·-1。量取50.0mL L 3 2 2 3 2 KI-I2溶液和50.0mLCCl4置于分液漏斗中振荡达平衡,分液后测知 CCl4相中c(I2)=2.60×10-3 mol·-1。已知实验温度下CCl4从水溶液 L 中萃取I2的分配比为85:1。求水溶液中I2+I-= I3-的平衡常数。 【答:先求c(I2):设萃取平衡时,水溶液中c(I2)为x, c(I2,CCl4)/c(I2,H2O)=2.60×10-3 mol·-1/x=85 L x=2.60×10-3 mol·-1/85=3.06×10-5 mol·-1 L L 水溶液中 I2+I-=I3平衡浓度(mol·-1) L I2:3.06×10-5; I3-:(4.85-2.60)×10-3- 3.06×10-5=2.22×10-3 I-:0.100-2.22×10-3=0.098 K=2.22×10-3/(0.098×3.06×10-5)=7.4×102 L· -1 】 mol 讨论:未考虑萃取对平衡的影响?平衡移动不影响c(I3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例:CO(g) + H2O(g) 平衡时:
Kp
CO2(g) + H2(g)
( pCO2 ) ( pH 2 ) ( pCO ) ( pH 2O )
无论增大总压力还是减小总压力:
Qp K p
增大体系的总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 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反之,减小体系的总 压力,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移动.
2 平衡常数K 最小的图是 3 平衡常数K最大的图是 4 平衡常数K = 1的图是
例3(2006)有人设计了如下甲醇(methanol)合成工艺:
其中,(1)为甲烷气源,压强250.0kPa,温度25℃,流速55.0m3·-1。(2) s 为水蒸气源,压强200.0kPa,温度150℃,流速150.0 m3·-1。合成气和剩余反 s 应物的混合物经管路(6)进入25℃的冷疑器(condenser),冷凝物由管路 (7)流出。在B中合成的甲醇和剩余反应物的混合物经(6)进入25℃冷凝器, 甲醇冷凝后经管路(8)流出,其密度为0.791g· -1。 mL 1 分别写出在步骤A和步骤B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CH4(g)+H2O(g)=CO(g)+3H2(g) CO(g)+2H2(g)=CH3OH(g) 2 假定:所有气体皆为理想气体,在步骤A和B中完全转化,气液在冷凝器中 完全分离,计算经步骤A和步骤B后,在一秒钟内剩余物的量。 n(CH4)=(250.0×103×55.0)/(8.314×298)=5.55×103(mol) n[H2O(g)]=(200.0×103×150.0)/(8.314×423)=8.53×103(mol) 经步骤A后在③中过量的H2O(g)=8.53×103-5.55×103=2.98×103mol。 8
22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结论: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升温平衡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温平衡向放热反 应方向移动。
吕查德里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对平 衡体系施加外力,平衡将沿着减少此外力的 方向移动。
23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3.2.4 催化剂与化学平衡 催化剂使正逆反应速度增大的倍数相 同,因此它只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而 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
2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3.1.2 化学平衡
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 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随时间 而改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如:
CO(g)+H2O(g) = CO2(g)+H2(g) 正逆反应达动态平衡。
3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平衡态的特点: 1. v正 = v逆 (动态) 2. 反应物和产物的浓度不再改变。 3. 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平衡。
K p 2.50 (0.100 ) 2 /(1.25 6.25 2 ) 5.12 10 4
热力学平衡常数?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9
3.1.4
标准平衡常数
标准生成自由能与非标准生成自由能的关系:
范托夫等温方程:
△fG = △fG +RT lna
式中a为活度。对气体:a=p / p ; 对溶液: a=c / c
上一页 下一页
-+I
2)。
6
本章目录
例2(2006试题)下面四张图是用计算机制作的在密闭容器里, 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异构化反应 X⇌Y 的进程图解。图中的 “ ”是X,“ ”是Y。
A 1 图中的纵坐标表示
B
C
D
(填入物理量,下同);横坐标表 。A 。B 。C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7

。 X和Y的摩尔百分数。
QP< KP , 反应正向进行.到 QP = KP 止 。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7
反之,总压力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则
1 ( pNH3 ) 2 2 Qp 4K p 1 3 1 ( pH 2 ) ( p N 2 ) 2 2
QP >KP , 反应逆向进行。 直到 Q P= KP 止。
18
上一页
4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3.1.3 化学(经验)平衡常数
aA + bB = gG + hH g h cG cH Kc a b C 为平衡时的浓度 c A cB 对气相反应,平衡浓度也可用各气体分 压表示,此时平衡常数用Kp表示。
g h pG pH Kp a b p A pB
根据理想气体分压与浓度的关系: p = nRT/V =cRT, Kp= Kc(RT)Δn
又根据 △G = - RT ln K ln K = 130×1000 / - 8.315×298 = -42.47 K = 1.64 × 10-23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4
3.2 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平衡的因素有浓度、压力、温度。
3.2.1 浓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aA+dB gG + hH
g h cG cH Kc a b c A cB
△rGm= ∑(n △f Gm)产- ∑(n △f Gm)反 对反应:a A + d D
等温等压下,推得:
gG + h H
△rG = △rG +RT ln (aGg aHh/aAaaDd) 式中: aGg aHh/aAaaDd = Q :活度商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0
气体反应:a A + d D 等温等压下:
(1 分) (1 分)
p (CH 3 OH ) 10 .0 MPa (5.55 10 3 2 / 3 / 14 .8 10 3 ) 2.5MPa (1 分)
4 当甲醇反应器足够大,反应达到平衡,计算平衡常数。(?)
p(CH 3OH ) p 20 Kp p(CO) p 2 ( H 2 )
24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例(1994) 在等温等容条件下,某气体反应aA(g)+bB(g) =gC(g)+hD(g),达平衡。现考虑达平衡的两条途径Ⅰ和Ⅱ: Ⅰ:A、B起始时的物质量分别为a摩,b摩, Ⅱ:A、B起始时的物质量分别为2a摩,2b摩 论问,当a+b=g+h时,两条途径最终实现的平衡态是否相 同?为什么? 【不相同(略)】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16
3.2.2 压力对平衡的影响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例: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
平衡时:
Kp ( pNH3 ) 2 ( p N 2 ) ( pH 2 ) 3
2NH3(g)
若体系的总压力增大到原来的2倍,
1 Qp Kp 3 (2 pH 2 ) (2 pN2 ) 4 (2 pNH3 ) 2
2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 S ln K 1 RT1 R H S ln K 2 RT2 R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K2 △H T2 – T1 ln —— = ——— ( ———) K1 R T1T2
分析: 1、吸热反应,△H > 0, 升高温度时等式右 边为正值,说明 K2 > K1 ,降温 K2 < K1 . 2、放热反应,△H < 0, 升高温度时等式右 边为负值,说明K2 < K1 ,降温 K2 > K1 .
19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3.2.3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因为
△G = - RT ln K △G = △H - T △S
H S 得: ln K RT R
20
上一页
下一页
本章目录
设 T1、T2 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1 、K2 ,
① ② ②-① K2 △H T2 – T1 ln —— = ——— ( ———) K1 R T1T2
'
gG + h H
g ' H ' D h
(p G / p ) (p / p ) △G =△G +RT ln ' a d (p A / p ) (p / p )
反应达平衡时, △G = 0:
( p G / p ) (p H / p ) △G = - RT ln a d (p A / p ) ( p D / p )
g
h
△G = - RT ln K
K 称为标准平衡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