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帕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合集下载

萨柏的职业生涯理论及其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萨柏的职业生涯理论及其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萨柏的职业生涯理论及其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曹金华;曹爱华
【期刊名称】《江苏高教》
【年(卷),期】2006(000)001
【摘要】萨柏提出职业生涯理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使职业指导工作更加科学.萨柏从职业生涯显著角色、职业成熟度、职业生涯探索、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职业生涯模式和职业生涯主题等几个方面来构建他的职业生涯理论,阐述他对职业指导的观点.该理论对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有许多重要启示.
【总页数】3页(P77-79)
【作者】曹金华;曹爱华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职业生涯背景行动理论对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启示 [J], 常青伟
2.职业生涯理论视角下的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及启示 [J], 黄燕平
3.“职业生涯管理理论”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基于福建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实践探索 [J], 林曦云
4.科尔柏格德育理论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启示 [J], 杨锟
5.科尔柏格德育理论对高校德育实践的启示 [J], 王琦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要点

职业生涯规划知识要点

生涯彩虹图、兴趣岛、成就经历 盘点、价值观拍卖会、360度评 估、橱窗分析法、职业测评法、 职业咨询法等。
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
橱窗分析法
开放区
日常爱好、态度及 脾性……
别 盲目区 人 知 兴奋或痛苦状态时的情绪 己 表现,自己的某些可能伤 害他人的行为习惯……
自己未知 别 人 未 知
自己已知
价值观、隐私
大专或以上学历,营销类相关专业,对外语水平要求 不高;一年以上工作经验,最为注重的是人际沟通能力, 其次是团队合作能力;要求具有积极进取、吃苦耐劳 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有一定的工作承受能力和热情
决策定位
(目标确立)
内 容 方向 目标 路径 方 法
成本收益法、供求关系分析法、匹配分 析法、期望效用法、SWOT分析、TOP模 式定位、MPS方法、“机会-能力-价值” 法、CASVE法、生涯平衡单等
职业生涯人物访谈
是学生进行职业探索的一个重要途径 • 通过对同一行业中数位工作者的深入交流, 获取职业信息的一种方法 • 印证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信息 • 了解与未来工作有关的特殊问题或需要, 如潜在的入职标准、核心素质要求、晋升 路径和工作者的内心感受 • 认识直接的优势和不知 • 结识职场人士,拓展求职人脉
1(-3) 3(+15)
2(-8)
1(+2) 2(-6) 2(+4) 2(+2) 1(-3)
他人物质得失 家庭收入
2(-10)
目标确立
分数1-5,权重1-5
生涯平衡单(2)
权重 生涯选项一:工作 + 2(+4) 1(+3) 生涯选项二:升本 + 3(+6) 3(+9)

(完整版)萨帕职业发展理论

(完整版)萨帕职业发展理论

美国代表性的职业管理学家萨柏(DonaldE·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他把人生的职业生涯分为五个主要阶段。

(一)成长阶段(growthstage),属于认知阶段。

(0—14)(二)探索阶段(explorationstage),属于学习打基础阶段。

(15—24)(三)确立阶段(establishmentstage),属于选择、安置阶段。

(25—44)(四)维持阶段(maintenacestage),属于升迁和专精阶段。

(45—64)(五)衰退阶段(declinestage),属于退休阶段。

(65岁以后)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Super是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中最具权威性的人物之一,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生涯发展研究者。

从1940到1950年,Super出版了两本生涯发展的专著:《职业适应动力学》和《职业心理学》,奠定了他在该领域的权威地位。

1980年代末,Super在许多研究者的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人格理论等四个学术领域的内容,系统提出了生涯发展理论,提出了生涯发展的十四项基本主张,从而构成了其生涯发展理论的基础。

与其它理论相比,Super的理论为生涯咨询和辅导提供了更加有用的工具,指导了生涯辅导的具体实施,得到了各国生涯辅导专业人士的普遍支持。

针对我国现阶段高校研究生的就业特点,以下主要介绍Super生涯发展理论中的生涯发展阶段、自我概念、生涯成熟度、生涯彩虹几个方面的内容:1.生涯发展阶段Super将生涯发展阶段划分为五个阶段(又称大循环):成长期(growth),从出生到14岁;探索期(exploration),15岁到24岁;建立阶段(establishment),25岁到44岁;维持期(maintenance),45岁到64岁;衰退期(decline),65岁以上。

在每个时期至下个时期之间,称为转换期(transition),又称为小循环,包括:新的成长、再探索以及再建立等三个历程。

从萨帕理论反思我国高职生的职业指导

从萨帕理论反思我国高职生的职业指导
为 : 长 阶 段 ( rwh s g , ~ 4岁 ) 探 成 G o t t e0 1 a 、 索 阶 段 ( x l a o tg ,5 2 E p rt n s e 1 4岁 ) 建 o i a 、
公 民、 作 者 、 闲者 、 偶 、 家者 、 工 休 配 管 父 母 及 退 休 者 . 些 角 色 主 要 出现 在 家 庭 、 这 社 区 、 校 及 工 作 场 所 四个 人 生 舞 台上 。 学 萨 帕 将 显著 角 色 ( ai c ) mk sl ne 的概 念 引 e 入 了生 涯 彩 虹 图 .显 著 角 色 指 各 个 角 色 的 重 要 性 或 显 著 性 他认 为 角 色 除 了与 年 龄 及 社 会 期望 有关 外 .与 个 人 所 涉 人
业 发 展 研 究 领 域 中 最 具 权 威 性 的 人
物 的理 论 高 度 系 统 化 . 收 了 已有 他 吸 生 涯 理论 的合 理 之处 .为 职 业 生 涯 规
划 、生 涯 咨询 辅 导 提供 了非 常 有 用 的
摘要: 从介 绍 萨帕 的 生涯发 展 理论 入手. 讨论 我 国高 职 生就 业指 导 的若 干 问题 . 并进 一 步反 思该 理论 在 我 国现 阶 段高职 生职业 辅导 中的启 示作用 关键 词 : 帕 : 业发展 理论 ; 职 萨 职 高 生 : 业指导 职
理论 与应 用研究
2O 1 O81
从 萨帕理论反思我 国高职 生的职业指导
李琳琳
( 京联 合 大学 应 用科 技 学 院 北 京 12 0 ) 北 0 20
萨 帕 ( u e ) 美 国具 有 代 表 性 SD r是 的职 业 生涯 发 展 管 理专 家 .著 名 职 业
心 理 学 家 . 誉 为生 涯 发 展 大 师 . 职 被 是

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舒伯把职业生涯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一直伴随个人的一生。

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五个阶段:1、成长阶段(0~14岁)这个阶段的特征是,人开始考虑自己的将来,逐渐具备一定的生活控制能力,获得胜任工作的基础,并且在该阶段末期,越来越意识和关心长远的未来。

个人所要做的,是通过学校学习、社会活动来认识自我,理解世界以及工作的意义,初步建立起良好的人生态度。

主要任务:认同并建立起自我概念,对职业好奇占主导地位,并逐步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

萨柏将这一阶段,具体分为3个成长期。

(1)幻想期(10岁之前):儿童从外界感知到许多职业,对于自己觉得好玩和喜爱的职业充满幻想和进行模仿。

(2)兴趣期(11-12岁):以兴趣为中心,理解、评价职业,开始作职业选择。

(3)能力期(13-14岁):开始考虑自身条件与喜爱的职业相符合否,有意识的进行能力培养。

2、探索阶段(15-24岁)这个阶段是职业认同阶段,个人在这一时期里有了初步的职业选择范围、并且为之准备教育或者实践。

该阶段的任务是,深化对职业和工作的人事,将学习成果和实践经验沉淀结晶,具体化自己的职业偏向,并初步实施。

主要任务:主要通过学校学习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完成择业及初步就业。

也可分为3个时期。

(1)试验期(15-17岁):综合认识和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与职业社会价值、就业机会,开始进行择业尝试。

(2)过渡期(18-21岁):正式进入职业,或者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明确某种职业倾向。

(3)尝试期(22-24岁):选定工作领域,开始从事某种职业,对职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实验。

3、建立阶段(25-44岁)个体在这个阶段开始确定自己在整个生涯中应有的位置,并开始增加作为家庭照顾者的角色。

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在不断的挑战中稳定工作,并学会在家庭和事业之间合理的均衡。

主要任务:获取一个合适的工作领域,并谋求发展。

这一阶段是大多数人职业生涯周期中的核心部分。

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第六章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3.现实期(从16-18岁之间开始)
这一阶段是人们正式的职业选择决策阶段。分为 三个小的阶段: (1)试探阶段,根据尝试期的结果,进行各种试 探活动,试探各种职业机会和可能的选择; (2)具体化阶段,根据试探阶段的经历做进一步 的选择,对一种职业目标有所专注,并努力推进 这一选择,进入具体化阶段; (3)特定化阶段。依据自我选择的目标,做具体 的就业准备。青年人为了特定的职业目的,进入 更高一级学校或接受专业训练。已有工作但不满 意者,想重新进修,再找工作,也属这个阶段。
5.自我处理(self processing),指检视自我并了解影响自我 的因素的能力。 6. 开 放 及 有 弹 性 的 见 解 ( openness and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指知觉并认识到不同的观点与可能的解释方 法,并能用开放的态度去了解并接纳与自己看法不相符的观 点。 7.负责任(ability to assume responsibility),指个人愿意接 受自己的决定或行为的结果,而不去计较一些未知的或不可 抗拒的阻碍等因素。 8.扮演新角色的能力 (ability to take on roles),指主动寻求 扮演新角色的机会,并能在新角色或新活动的情境中扩展个 人能力与行动的基础。 9.自我冒险的能力 (ability to take risks with self),其特殊 性在于当一个新的和适当的要求来临时,个人会不顾及“自 尊”地冒险进入。
5.职业生涯后期(55岁-退休) 任务:继续保持已有的职业成就,成为一名良师, 对他人承担责任,维护自尊,准备引退。
五、薛恩的职业周期理论
薛恩职业周Career Anchor 职业锚是在个人工作过程中依循着个人的 需要、动机和价值观经过不断搜索,所确 定的长期职业贡献区或职业定位; 换言:职业锚就是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 择的时候,他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 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发展阶段理论一、西方职业生涯阶段理论(一)金兹伯格的职业选择三阶段理论(二)休普的四阶段理论1、试探期(25岁以前)2、创立期(25-45岁)3、维持期(45-65岁)4、衰退期(65岁以上)(三)萨珀的职业发展五阶段理论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孔子在《论语.为政篇》论述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或,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

"三、考察职业生涯的两个角度(一)全程性职业生涯模式(二)阶段性职业生涯模式职业发展阶段理论[详见"职业的有效管理"P42-职业周期的阶段和任务]工作准备阶段(0-25岁)任务是确定最初的职业取向,接受系统教育和形成职业发展观念.进入组织阶段(18-25岁)焦点是对工作和组织的选择,组织通过工作实际展示和推行自我管理帮助员工适应"现实的震荡".职业早期阶段(25-40岁)基本任务是在组织和职业中塑造自我,使自己的职业生业初见成效.职业中期阶段(45-55岁)解决中年危机和职业停滞的问题.职业晚期阶段(55岁-退休)任务是保持工作状态和适当绩效,渐进退休或弹性工作的方式以解决退休后的不适应性,培养和选择退休后的生活情趣和方式.职业生涯周期的阶段和任务与生物社会生命周期的阶段和任务紧密相关,因为两者都和年龄、文化连接在一起。

所以,施恩教授根据职业周期的特点,对职业生涯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并指出了每个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

职业生涯周期的阶段分为十个阶段:一、成长、幻想、探索(0-21岁,角色:学生,候选人,申请人)面临的广义问题特定任务1、为进行实际职业选择打好基础;2、将早年职业幻想变成可操作的现实;3、对基于社会经济水平和其他家庭景况所造成的现实压力进行评估;4、接受适当的教育和培训;5、开发工作世界中所需要的基本习惯和技能。

1、发展和发现自己的需要和兴趣;2、发展发现自己的能力和才干;3、学习职业方面的知识,寻找现实的角色模型;4、从测试和咨询中获得最大限度的信息;5、查找有关职业和工作角色的可靠信息源;6、发展和发现自己的价值观、动机和抱负;7、做出合理的教育决策;8、在校品学兼优,以保持尽可能开放的职业选择;9、在体育活动、业余爱好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寻找机会进行自我测试,以发展一种现实的自我意向;10、寻找实验性工作和兼职工作的机会,做出早期职业决策。

职业生涯的四阶段

职业生涯的四阶段

职业生涯的四阶段整个职业生涯可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

识清各阶段的特点和需要非常重要,对于员工本身而言,有利于正确地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对于组织而言,则有利于引导和协助员工职业发展、协调组织与个人目标、提供相应的培养机会和晋升机会,从而吸引员工、用好员工、留住员工,实现最大限度地开发员工潜能为组织做贡献。

比较有影响力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划分理论,主要有以下四种。

第一,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萨柏(Donald E.Super)将职业生涯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成长阶段(growthstage)、探索阶段(exploration stage)、确立阶段(establishment stage)、维持阶段(maintenance stage)和衰退阶段(decline stage)。

成长阶段从0岁到14岁,分为幻想期(10岁前)、兴趣期(11-12岁)和能力期(13-14岁)。

受到家人、老师、同学、朋友的影响,逐步建立自我概念,对职业产生好奇、幻想和兴趣,开始有意识地培养职业能力。

探索阶段从15岁到24岁,分为试验期(15-17岁)、转变期(18-21岁)和尝试期(22-24岁)。

积极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现实地评价个人能力和天赋,根据职业选择做出教育决策,最后完成择业和初就业。

确立阶段从25岁到44岁,分为尝试期(25-30岁)、稳定期(31-44岁)和职业中期危机阶段(30-40岁)。

经过早期的探索,确立稳定的职业,谋求发展,此阶段是职业生涯的核心阶段。

维持阶段从45岁到64岁,这一阶段已获得一定成就,不再考虑更换职业,更多地是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平衡家庭和工作的关系。

衰退阶段从65岁开始,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渐渐衰退,即将结束职业生涯,权利和责任开始减少。

第二,金斯伯格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金斯伯格(Eli Ginzberg)将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幻想期、尝试期和现实期。

幻想期指11岁以前的儿童时期,儿童对所接触到的职业充满好奇,幻想着自己长大从事什么职业,并极力效仿。

CH09 职业生涯管理-教案

CH09 职业生涯管理-教案

(二)帕森斯(职业—人匹配理论)帕森斯被称为职业辅导之父,1909 年出版《职业选择》(Choosing a Vocation 主要观点:特质(个人特征)-因素(工作所需的条件)辅导三原则:了解自我、了解工作要求、两者匹配目的:人岗匹配第二节个人特点与职业选择自我探索职业选择自我探索(一)兴趣了解个人兴趣的方法.霍兰德6岛兴趣个人的职业兴趣往往是多方面的,很少只是集中在某一种类型上。

为了全面描绘个人的职业兴趣,通常使用三个字母的代码——“霍兰德代码”Holland Code)。

(consistency):位置关系(differentiation):高分与低分之差个小时的工时个小时,在这100个小时中,你有下列6种可选择的问题要解决。

现在请你决定一下,你愿意在每种工作上所花费的时间有多少?解决这类问题要用你的手,例如使机器重新运转起来、备、正确地建造一些东西或者组装计算机。

Investigative这类问题通常具有科学或者数学的性质,需要你集中注意力,课堂活动:你看到了什么(图片略)感觉和直觉你是一个篮球队的队长,你必须选择一名队员作为“年度篮球先生”。

最后有两个候选人:Josh和Tom。

——明星队员,低年级学生,为球队赢得了很多分数,使全队获得了年度金(4)判断和知觉课堂活动:复习还是聚会?今天是周六,你周一上午有个重要的考试,如果不过就拿不到学位。

你正在紧张.北森能力测评量表橱窗分析法评估你的人际认知请拿出一张纸,根据以下维度来描述自己:E.人际关系F.被他人接受的愿望G.独立性学习动机课堂讨论.决策与行动把美好的愿望变成事业目标(1)目标分解练习某学生:我的目标是在5年内赚100万,请问我该如何计划?分析:你想在什么行业?做哪些客户?(3)行动步骤给未来自己的一封信时间:半年以后想象:半年后的自己的状态想对未来的自己说些什么?用信封封起,贴好邮票,写好地址交给老师或朋友保管半年后,会收到过去的自己的来信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组织对员工所从事的职业进行一系列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

人力资源——职业生涯管理概念整理

人力资源——职业生涯管理概念整理

3.2职业生涯规划的流程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帮助员工真正的了解自己,并且在衡量内外环境条 件的基础上,为员工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发展目标,在协助员工达到 和实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组织目标。
1.职业生涯规划准备
①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机构。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和实施,必须有组织的高层 管理人员负责。 ②工作分析和职位信息发布。进行组织职业生涯规划之前,需要梳理组织的 各类职位信息,准备职位信息材料,明确一种职务的工作内容和任职要求, 然后将具体相似的工作内容和认知要求成为职业群,在职业群内部和职业群 之间设计职业途径,并把这些职业途径整合成一个网状的职业生涯系统。 ③职业生涯规划培训,为了使员工更好的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方法 和步骤,组织需要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
1、个人是职业选择的主体,是择业行为的主导方面,各种职业则是职业选 择的客体。 2、则是个人关于人生的一种重要抉择,职业选择是个人对于自己就业方向 和工作岗位类别的比较挑选和确定是一种人生的抉择。
3、职业选择是个人能力意向和社会岗位的统一,人是复杂的,不同的人有 不同的职业选择,社会上的职业岗位也将要对雇佣的劳动者进行选择。 4、职业选择是一种现实化的过程,是选择是个人作为主体主动选择的过程, 同时又是应的过程。
良好的职业规划需具备以下特性;
1、可行性:规划要有事实依据,并非是美好的幻想或不着边际的梦想, 否则将会延误职业生涯良机。 2、适时性:规划是预测未来行动,确定将来目标,因此各项主要活动何 时实施,何时完成都应该有时间和时序上的妥善安排,作为检查行动的依 据。 3、适应性: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牵扯到多种可变因素,因此规划 应有弹性,以增加其适应性。 4、持续性:人生每个发展阶段应持续连贯衔接。
1)管理人员开发计划,根据管理人员开发的目的,管理人员开发的过程包 括两项基本任务,管理人员规划与预测和管理人员需求分析与开发。

职业生涯彩虹图简介

职业生涯彩虹图简介

生涯彩虹图简介从1957年到1990年,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萨柏(Donald E.Super)拓宽和修改了他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理论,这期间他最主要的贡献是“生涯彩虹图”。

为了综合阐述生涯发展阶段与角色彼此间的相互影响,舒伯创造性地描绘出一个多重角色生涯发展的综合图形——“生涯彩虹图”,形象地展现了生涯发展的时空关系,更好地诠释了生涯的定义。

在生涯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观上下的生活空间,是有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

分成:子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持家者六个不同的角色,他们交互影响交织出个人独特的生涯类型。

他认为在个人发展历程中,随年龄的增长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图的外圈为主要发展阶段,内圈阴暗部分的范围,长短不一,表示在该年龄阶段各种角色的份量;在同一年龄阶段可能同时扮演数种角色,因此彼此会有所重叠,但其所占比例份量则有所不同。

根据萨柏的看法,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的许许多多角色就像彩虹同时具有许多色带。

萨柏将显著角色的概念引入了生涯彩虹图。

他认为角色除与年龄及社会期望有关外,与个人所涉入的时间及情绪程度都有关联,因此每一阶段都有显著角色。

生涯彩虹图的解析1.横贯一生的彩虹——生活广度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横向层面代表的是横跨一生的生活广度。

彩虹的外层显示人生主要的发展阶段和大致估算的年龄:成长期(约相当于儿童期)、探索期(约相当于青春期)、建立期(约相当于成人前期)、维持期(约相当于中年期)以及衰退期(约相当于老年期)。

在这五个主要的人生发展阶段内,各个阶段还有小的阶段,舒伯特别强调各个时期的年龄划分有相当大的弹性,应依据个体的不同情况而定。

2.纵贯上下的彩虹——生活空间在一生生涯的彩虹图中,纵向层面代表的是纵贯上下的生活空间,由一组职位和角色所组成。

舒伯认为人在一生当中必须扮演九种主要的角色,依次是:儿童、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长、父母和退休者。

各种角色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一个角色的成功,特别是早期的角色如果发展得比较好,将会为其他角色提供良好的关系基础。

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萨柏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萨柏是美国另一位有代表性的职业学家。

他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5个大的阶段。

1、成长阶段。

0岁—14岁,经历对职业从好奇、幻想到兴趣,到有意识培养职业能力的逐步成长过程。

2、探索阶段。

15岁—24岁,择业、初就业。

3、建立阶段。

由25岁—44岁,为建立稳定职业阶段。

经过两个时期:(1)尝试期(25—30岁),对初就业选定的职业不满意,再选择,变换职业工作;也可能满意初选职业而无变换。

(2)稳定期(31—44岁),最终职业确定,致力于稳定工作。

4、维持阶段。

45岁—64岁,一般达到“功成名就”情景,不再考虑更换职业工作,只力求维持已取得的成就和社会地位。

5、衰退阶段。

人到65岁以上,其健康状况和工作能力逐步衰退,即将退出工作,结束职业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18

《职业生涯规划》18

《职业生涯规划》一、名词解释1.职业:职业是指人们为了谋生和发展而从事的相对稳定,可获得经济收入的专门类别的社会劳动2.职业生涯:是指个体一生中从事职业的全部历程,包含了一个人所有的工作,职业、职位及其变更,以及个人态度和内心的成长与体验,整个历程可以是连续的或间断的3.职业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职业或者从事某种职业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心理倾向4.职业性格:指的是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稳定的心理特征5.技能:是指经过后天的学习和练习培养形成的能力6.职业价值观:使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体现,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7.决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是个人对将要进行的重要问题,或将要从事的重要工作,做出审慎的最后决定8.生涯决策:是指个体在面临选择,尤其是职业选择时,往往会选择使个体获得最高报酬,并将损失降到最低的选择项二、填空1.职业的特征:①社会性②经济性③专业性④稳定性2.我国职业的分类: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细类(细类就是职业)3.萨帕职业生涯的阶段理论包括:(1)成长阶段(0~14岁)(2)探索阶段(15~24岁)正处于(3)建立阶段(25~44岁)最重要的(4)维持阶段(45~65岁)(5)衰退阶段(65岁以上)4.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期:(1)短期规划(2~3年)(2)中期规划(3~5年)(3)长期规划(5~10年)5.职业生涯规划的特点:可行性,事实性,适应性,持续性6.性格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7.能力按其获得的方式可以分为能力倾向(潜能)和技能两大类8.技能可分为三类:知识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可迁移技能9.岗位探索的具体内容岗位描述,岗位竞争通路,岗位基本要求10.探索职业世界的具体方法: ①网络资讯②亲身体验③生涯人物访谈④绘制家庭职业树11.决策分为三类: ①确定无疑的决策②具有一定风险的决策③不确定的决策12.职业生涯决策风格: ①冲动直觉型②依赖宿命型③犹豫拖延型④系统理性型(P113)13.搜集求职信息的原则①准确原则(最基本) ②目的原则③系统原则④时效原则14.简历应该避免的问题①毫无个性②虚有其表③缺少真诚④广泛投递三、选择1.职业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伴随着社会分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2.用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探索职业兴趣3.通过MBTI探索职业性格(共有16种性格)4.SWOT决策分析法S代表优势,W代表弱势,O代表机会,T代表威胁四.理论1.价值观的特征(P73)①价值观因人而异②价值观是相对稳定的③价值观是可以改变的2.职业价值观的分类:自由行,小康型,支配型,自我实现型,志愿者型,技术型(P75)3.职业兴趣(人格)可以归纳为六种类型:实用型(R),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和事务型(C),P234.MBTI类型指标的四个维度(P43)5.产业及行业分类(P92)①第一产业:农、林、牧、渔等②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3PPT课件

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3PPT课件
处于领导角色的职业后期 • 衰退和离职(40岁——退休) • 退休
30
• 六、薛恩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 • 美国管理学家爱德加.薛恩的职业生涯系留点理论,
• 时间层面 • 领域层面 • 深度层面
22
• 也称为彩虹理论,如图:
23
四、利维古德生涯拟合理论 (一)利维古德三因素与三阶段论
荷兰学者勃纳德。利维古德从人的生 理、心理和精神三方面因素拟合、统一的 角度,对人生进行了分析,他在大量分析 他人关于生涯阶段学说的基础上,将人生 划分为“生长期、平衡期、衰老期”三个 部分。
怎么回事的现实冲击;尽快成为一名有效的成员; 适应日常的操作程序;作为正式的贡献者被承认。 • 特定任务:克服缺乏经验带来的不安全感,增加 一种信任感;译解文化,尽快“了解内情”;学 会与第一个上司或培训者相处;学会与其他受训 者相处;接受始业仪式和其他与做一名新手有关 的仪式,从中学到东西。
29
• 早期职业的正式成员资格阶段(17——30岁) • 正式成员资格、职业中期阶段(25岁以上) • 职业中期危机阶段(35——45岁) • 非领导者角色的职业后期(40——退休)
1、空想期 2、尝试期 3、现实期
11
12
• 三、萨帕职业发展理论 • (一)萨帕职业生涯整体发展论 • 美国学者萨帕把职业发展理论扩大到整个
人生,比金兹伯格的学说更为详细和更进 一步。主要包括以下论点: • (1)人是有差异的
13
• (2)职业选择与调适是一个连续过程
14
(3)职业发展过程具有可塑性
27
进入工作世界阶段(16——25岁): 面临的广义问题:进入劳力市场,谋取可
能成为一种职业基础的第一项工作;成为 一个组织的成员。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职业生涯是一个人长期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人有着不同的职业需求和人生追求。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的划分是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具体阶段的划分,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我们最常见的、也是应用得最广泛的,则是萨珀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生涯发展大师萨珀(Super)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职业社会学及人格发展理论之大成,通过长期的研究,系统地提出了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的观点。

1953年,他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型态研究”的结果,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共五个阶段:1.成长阶段(0~14岁)成长阶段属于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学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且经过对现实世界不断地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并了解工作的意义。

这个阶段共包括三个时期:一是幻想期(4~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在这个时期幻想中的角色扮演很重要;二是兴趣期(11~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喜好是个体抱负与活动的主要决定因素;三是能力期(13~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能力逐渐具有重要作用。

2.探索阶段(14~25岁)探索段属于学习打基础的阶段。

该阶段的青少年,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因此选择职业时有较大弹性。

这个阶段发展的任务是:使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并实现职业偏好。

这阶段也包括三个时期:一是试探期(15~17岁),考虑需要、兴趣、能力及机会,作暂时的决定,并在幻想、讨论、课业及工作中加以尝试;二是过渡期(18~21岁),进入就业市场或专业训练,更重视现实,并力图实现自我观念,将一般性的选择转为特定的选择;三是试验承诺期(22~24岁),生涯初步确定并试验其成为长期职业生活的可能性,若不适合则可能再经历上述各时期以确定方向。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的大小。
职业生涯管理
第二节 职业选择理论
• 三、霍兰德的职业性向理论
• 美国教授约翰·霍兰德1971年提出职业性向理论。他认为 职业性向(包括价值观、动机和需要等)是决定一个人选 择何种职业的重要因素。霍兰德基于自己对职业性向测试 的研究,一共发现了六种职业性向:实际性向、调研性向、 社会性向、常规性向、企业性向、艺术性向。
职业生涯管理
第一节 职业生涯认知理论
三、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 (一)职业选择的核心要素 • (二)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模型
职业生涯管理
第二节 职业选择理论
• 一、帕森斯的人职匹配理论
• 1909年,美国职业指导创始人帕森斯在《选择一个职业》 中,提出了职业——人匹配理论。该理论包括以下内容:
• 1. 阐明了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和条件: • (1)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
限等个人特征。 • (2)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
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 前途。 • (3)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 • 2. 职业一人匹配的两种类型:因素匹配和特性匹配
职业生涯管理
第二节 职业选择理论
• 二、佛隆的择业动机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在1964年出版的《工作和激励》一书中,提出了解释
职业生涯管理
第五节 施恩职业锚理论
二、职业锚的类型
• 1.技术/职能型职业锚 • 2.管理能力型职业锚 • 3、创造型职业锚 • 4.安全/稳定型职业锚 • 5.自主/独立型职业锚 • 6.服务型职业锚 • 7. 挑战型职业锚 • 8. 生活型职业锚
职业生涯管理
• (二)自我与职业的联系
职业生涯管理
第一节 职业生涯认知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萨帕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福州财政金融职业中专学校吴诸强设计理念:拓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视野,提升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一、教学要求:
1.认知:了解和掌握萨帕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树立终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观念。

3.运用:帮助学生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职业生涯规划制定。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阶段。

2.难点:各阶段之间的年龄界限并不十分严格。

三、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一:请你讲讲,到现在为止你接受过什么阶段的教育或学习?
1953年,萨帕根据自己“生涯发展形态研究”的结果,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共五个阶段。

1、成长阶段(1-14岁)
(1)特点:孩童开始发展自我概念,学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对现实世界不断尝试,修饰他自己的角色。

(2)任务:发展自我形象,发展对工作世界的正确态度,了解工作的意义。

(3)这个阶段包括三个时期:
一是幻想期(4-10岁),它以“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

二是兴趣期(11-12岁),它以“喜好”为主要考虑因素。

三是能力期(13-14岁),它以“能力”为主要考虑因素。

问题二:请你说出我国获得奥运冠军的运动员。

(不能重复)
1988年,郭晶晶在河北保定训练基地开始跳水训练,年仅7岁。

15岁的郭晶晶首次参加奥运会。

“你相信吗?我小时候其实很怕水。

那时我本来想学游泳,但因为怕水而放弃。

当时我就决定要挑战一下自己的胆量。

既然要挑战就得选一个难度更高的,我去学了跳水。

”——郭晶晶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将来的自己。

——罗素
2、探索阶段(15-24岁)
(1)特点:通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社会实践、对自我能力、职业作了探索,选择职业时有较大的弹性。

(2)任务:职业偏好逐渐具体化、特定化。

(3)这个阶段包括三个时期:
一是试探期(15-17岁)在幻想、讨论、课业、实习中尝试。

二是过渡期(18-21岁)从一般性选择到特定的选择。

三是试验承诺期(22-24岁)生涯初步确定
问题三:郭晶晶的探索阶段与萨帕设计的阶段相同吗?为什么?
问题四:探索阶段计划。

郭晶晶15岁和19岁参加奥运会,连续经历了两届奥运会的失败。

2004年才取得奥运会冠军,即23岁。

2008年蝉联奥运冠军为27岁。

至此,她获得了4金2银的奥运奖牌。

“当选择做一名运动员时,就必须放弃很多东西,包括一部分可自由的支配时间或是训练中出现的疾病和伤痛。


——郭晶晶
3、建立阶段(25-44岁)
(1)特点:确定属于自己的职位。

(2)任务:统整、稳固、上进。

成长阶段
探索阶段 建立阶段 维持阶段 衰退阶段
(3)这个阶段包括两个时期:
一是尝试期(25-30岁)个体寻求安定,也可能变动。

二是稳定期(31-44岁)个体致力稳固,最具创意时期。

北京奥运会后,郭晶晶曾经想去学法律,做跟跳水有关系的工作。

但经过认真思考后,她依然选择了跳水。

“今天我发现自己那么热爱跳水,所以我想继续跳下去。

” ——郭晶晶 郭晶晶2009年比赛计划:7月在罗马举行的世界游泳锦标赛。

10月在济南举行的第十一届全运会。

如今的郭晶晶已成为商家的宠儿,是众多知名品牌公司代言人。

但她却初衷不改,依然选择了自己最爱的跳水事业。

问题五:今天的郭晶晶处在什么阶段?运动员与其他人的职业生涯阶段有什么不同?
请你帮她规划一下以后的职业生涯。

4、 维持阶段(45-60岁) (1)特点:职位升迁和专精阶段 (2)任务:维持
5、 衰退阶段(60岁以上) (1)特点:退休 (2)任务:回忆
小结:萨帕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在五个阶段中,其中最重要的是探索阶段。

作业:萨帕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对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启示?
探索阶段计划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