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闻遐迩的扬州漆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闻遐迩的扬州漆器
中国是漆器的发明国,漆器品种繁多,分布亦广。
总的有四大体系:北京以雕漆出名;福州重脱胎漆器;成都以填彩漆为特色;扬州则是以品类全,起源早而享名。
扬州漆器生产历史悠久,从地下的考古发现来看,在距今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战国墓就发现了漆器。
战国时扬州称“广陵”,是楚文化的东界,其人文、历史、地理都与楚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因而,此时的漆器有楚文化的风格,器形大而规整,彩绘纹饰变幻多端,线面相间,层次丰实。
出土的漆器中较为精美的一件是“彩绘卷云纹漆盘”(图一)。
此盘高5.8cm,口径42.5cm,底径20.2cm,夹胎,方唇,斜平宽沿,斜直壁直收,平底稍凸。
内底外区朱地,余皆黑地朱彩。
盘沿用菱形、对角曲折和波浪纹组成散点状图案,菱形纹用浓、淡两种色调绘出复线菱形状图案。
内壁绘七组对称的波折纹样,内底绘三组圆卷纹和变形鸟首纹,均以浓淡两色相间描绘。
此盘从胎到彩绘都能体现出战国先民漆艺制作的较高水平。
汉代扬州漆器仍受楚文化的影响,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装饰手法多样,色彩艳丽,向精致、精美转化,呈现出华丽的风格特征。
这是有其历史因素的。
其一,当时漆器的使用
非常普遍,已基本取代青铜器;其二,汉代扬州是汉王朝分封同姓诸侯王国的都城所在地,先后受封者达16人。
分封在此的诸侯王及其家族,生前生活用具尚奢侈,死后亦重厚葬。
因而推动了漆制艺术的发展,考古发掘发现:一座较大型的汉墓,随葬品中漆器都占比重很大,往往有数百件出土,足见汉代广陵漆器的盛行。
从出土漆器的记录铭文和“物勒工名”的情况分析可推断,扬州当时可能设有专门机构――漆器作坊(因许多漆耳杯的耳翼背面有针刻工匠名款,多达数十种),而且技艺较全,有彩绘、针刻、金属扣、金银贴饰、镶嵌等。
出土漆器中有些品种因制作工艺精良、精细、精致,名列全国之首,引起国内外专家瞩目。
如针刻漆器,1985年邗江甘泉乡姚庄西汉墓出土了一件“针刻云纹漆罐”(图二),罐直口,口部套一凹底形盖,鼓腹,平底,夹胎,胎薄且轻,内髹朱漆,外髹淡褐漆。
器表用针刻技法进行刻划装饰,以云气纹为主体纹饰,辅以蔓草纹、菱形纹、斜十字纹、锯齿纹、锥状纹等。
全器自上而下组合成九道几何图案纹饰带,圆弧线条流畅圆润,直线刚劲有力,充分体现出刻工不仅具有较强的绘画能力,而且还具有较强的腕力刻划能力。
他能以针代笔,一笔成形,线条虽细若游丝,但准确肯定优美流畅。
整个罐表的数道装饰图案组合在一起,繁而不乱,高雅优美。
该罐从造型到刻划,精美绝伦,被国内许多专家认定为目前国内出土针刻漆器中的精品。
除针刻品种外,扬州的贴金银箔彩绘工艺也是相当精美的。
如:1994年邗江杨庙乡昌颉村出土的西汉贴金箔彩绘神兽云气纹五子漆奁(图三),通高15.5cm,直径22.5cm,全套五子奁均为夹胎,外髹黑漆,内髹赭红色漆。
各盖顶心饰四叶或六叶柿蒂,柿蒂中心和柿叶上嵌珠,柿叶四周贴金箔并刻成云气纹。
顶部两道银扣,两道银嵌。
每扣与嵌之间用金箔錾刻成云纹,云纹间饰各种姿态的小鸟。
圆盒呈圆筒形,直壁直口平唇。
在盒盖和器身上各有两道或三道银扣,口沿与转角处均用银片包镶,银扣之间以金箔镂切成花片状,其上再加刻并彩绘流云山水,人物禽兽图案,主要有西王母、羽人、孔雀、锦鸡等。
整个工艺镶嵌、彩绘、贴金箔、金属扣交错使用非常精湛,堪称汉代漆器中的艺术精品。
汉代以后,扬州和全国一样,由于漆器被崛起的瓷器所代替,漆器由生活用品转向单纯欣赏性的艺术品。
特别是六朝以后庙宇里的许多巨大佛像,多是用漆器夹胎来塑造的,技精艺熟,前所未有。
据日本真人元开《唐鉴真过海大师东征传》记,天宝二载(743年)和天宝七载(748年),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第二、第五两次东渡日本时,不仅带有许多漆制品,还带去了精通漆艺的弟子。
他带去的僧团,实际上是一个大型的文化使团,随行的义静、思托、昙静、如宝、法力等人,都是营建、塑像的高手。
李延先《唐代扬州史考》
记载:“鉴真对于建寺,造像也富有经验。
弟子中如思托、如宝、法力等,都是精于塑造的雕刻家及建筑寺庙的建筑家。
招提寺的佛殿、讲堂、文殊堂、不动堂、地藏堂、影堂、开山堂、藏经楼、钟鼓楼以及各堂佛像,皆鉴真及其弟子所设计、建造。
”现存放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御影堂内,被称为日本国宝的鉴真夹脱胎干漆造像,即其弟子思托、忍基“模大和上之影”所塑造(图四),招提寺金堂内正中供奉的高达303cm的本尊卢舍那脱胎干漆造像,亦为鉴真弟子扬州兴云寺僧义静所造(图五),是日本最大的夹造像。
卢舍那佛像右首的“药师如来立像”和左首的“千手观音菩萨立像”两尊木心干漆像,也是义静率领众人塑造的。
国际美术史研究者认为:夹造像法由鉴真及其弟子带到日本。
据相关资料记载:我国漆器制作技术,正是从隋唐开始传入日本的。
《日本寺宇及其宝藏》也记载,日本干漆造像法始于随鉴真东渡的中国僧人,因此可以说,也就是始于鉴真及其弟子。
唐以后至宋元,扬州和全国一样,仍然是以瓷器为主要生活用具,所以出土漆器不太多。
明代以后扬州漆器较宋元更为发展,艺人们面对瓷器潜在的竞争,逼着自己开拓髹漆工艺更为广阔的路,去做瓷器所不及的产品。
于是创立了剔红雕漆,平磨螺钿镶嵌、软螺钿镶嵌、百宝镶嵌(周翥)等著名品种,而且在器形上则走向了大型的桌椅箱柜和屏风挂件,并形成了扬州漆器的特有的地方风格。
明末清初,扬州漆器进入了全盛时期,是全国漆器生产制作中心之一,漆器也成了两淮盐政进贡朝廷的重要贡品,漆器生产达到了峰,形成了品种丰富、技艺精湛独特的地方特色。
其时,民间作坊林立,官府设有专门漆作,大量承制宫廷各种器皿、家具和建筑装修工程。
主要漆器种类有平磨螺钿、软螺钿、雕漆嵌玉、骨石镶嵌、刻漆、雕漆、彩绘勾刀、漆画等。
还出现了一批漆器名艺人,有江千里、卢映之、卢葵生、王国琛、夏漆工等。
其中尤以江千里最为著名。
江千里,字秋水。
以点螺漆器为绝艺,他师承传统,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能将恽南田的工笔花卉以唐寅的笔墨意趣融进漆器设计中。
他首创软镙钿漆器工艺,亦精于硬螺钿和百宝镶嵌。
他还善于将贝壳制成如纸薄片,剪刻成各种纹样,平贴于漆器坯胎上,再髹漆磨光。
江千里的螺钿漆艺品现已成为国内各博物馆和民间收藏的热点,扬州博物馆藏有他的代表作精品“千里”款螺钿人物风景漆盘(图六),盘高1.1cm,口径12.3cm,底径8.6cm,盘身表面髹以黑漆,嵌以极为精细的、五光十色的软螺钿表现人物、花草树木等。
其上山石花木、人物的表现手法是块面、线条相间、虚实有致,人物形态婉丽清秀、银粉磨显出淡淡行云皓月,软螺随光变幻,极具神奇之感。
盘底中央嵌螺钿正方阳文篆字“千里”印。
清代扬州漆艺名人中,还有卢映之、卢葵生祖孙,以家制雕漆为最精。
有诗云:“不羡前朝果园厂,扬州刻手说卢
家。
”卢映之,生卒年不详,为康、乾年间人,精百宝镶嵌和剔红雕漆。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于扬州市上购一砚,上有“宋宣和内府制”六字,似澄泥而轻,入水不沉,久乃知漆砂所成,因仿制焉。
金农、袁枚尝为制铭。
此后,卢映之以仿制宋宣和漆砂砚而享名。
其孙卢葵生(?-1850),名栋。
他继承家学,绘画成就也很高,是一位“尤擅六法,优能入品”的绘画艺人,他百宝镶嵌、填漆、刻漆无所不精,还独创了八宝灰制品,尤精雕漆、刻漆。
《桥西杂记》称他“雕刻山水花鸟之纹,悉臻妍巧。
”《梦窗小牍》也说他“所制文玩诸事,制造精良,上刻折枝花卉或鸟兽虫鱼,皆非寻常画工所及。
”卢葵生刻漆作品国内许多博物馆都有收藏,其中尤以故宫博物院所藏黑漆文具匣为最佳(图七),盒底长25cm、宽14.4cm、盒盖高10.7cm、长24.3cm、宽14.4cm,天盖地式,盒连底座并四矮足,通体髹黑漆。
盖面浅刻扬州八怪画家华的人物山水图,老人跏趺于岩下,形态生动,笔意疏简,刀法变化多端,曲尽其妙,模拟出各种笔法,表现出原作的神似和气韵。
左上方刻行书:“新罗山人华写”七字,接“秋岳”长方阳文篆字印,盒外底有朱漆阳文篆书双行方印“卢葵生制”,完全按照中国文人画的传统法则题款瑾钤印。
清代,漆器还是扬州两淮盐政的重要贡品。
以清宫档案
乾隆十五年(1750年),三十六年(1771年),五十四年(1789年)两淮盐政“进单”所记为例,扬州向清皇朝所贡漆器,就有紫檀周制,螺钿镶嵌,雕漆、彩漆、填漆、洋漆、彩勾金等各种工艺漆器。
品种器物大至御案、宝座、床榻、柜桌、香几、屏风,小至各种箱、扇、盘、盒、碗、碟、器皿,应有尽有。
现南京博物院还藏有两淮盐政的朝贡品雕漆御座(图八),此宝座通高140cm,长150cm,宽90cm,整体呈长方形,下有底座相连,前面设一脚踏,可称上乘精品。
整个宝座满雕龙纹、蝠纹、勾连云纹、回纹及套纹、石磬纹等,层层叠叠,繁而不乱。
做工精致细腻,雕刻精美,富丽堂皇。
雕刻技法较为丰实,有高浮雕、浅浮雕,阴刻、阳刻等,这件雕漆御座从设计到完工,耗时耗资无法计算,是扬州雕漆产品中最为精致的一件,也是国内雕漆产品中较为珍贵的一件。
从雕漆御座的精美制作工艺,可见两淮盐商富比皇室的经济实力,更可见扬州漆器制作精湛技艺。
责任编辑: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