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利益往来
从酒类生产企业的关联交易探究其对消费税的归避

从酒类生产企业的关联交易探究其对消费税的归避作者:蔡芳卉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33期【摘要】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与五粮液集团之间巨大的关联交易来进行利益输送,在关联销售方面,其与集团下属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关联交易所占份额最大。
文章分析了五粮液借助集团如何借助进出口公司销售高档白酒,从而进行消费税的归避,在最后笔者提出了几点对关联交易的反避税建议。
【关键词】五粮液关联交易消费税规避一、五粮液与集团之间利益输送的关联交易上世纪90年代,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从五粮液集团剥离,并在1998年成功上市,之后四川省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成为其最大股东。
但国资公司并未实际操控五粮液,而是授权并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五粮液集团对其进行管理。
此后,五粮液上市公司便通过与集团的巨大关联交易来向其转移巨额利润。
二、关联交易的具体表现:(1)关联采购。
五粮液集团有5家下属子集团公司,分别为普什集团、环球集团、丽彩集团、安吉物流、四川川橡集团。
它们主要为五粮液提供瓶盖、酒瓶、原材料、纸箱等酒类相关产品以及产品运输,其中与上市公司交易金额最大的是普什集团,双方的交易按《塑料瓶盖、酒瓶、商标供应协议》定价。
在06至08年期间普什集团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在50%以上。
(2)关联销售。
上市公司将销售业务主要委托给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只把少部分业务委托给上市公司的子公司四川宜宾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从而不可避免地将部分利润输送进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
三、关联销售的消费税归避探析(1)白酒销售的转让定价。
酒类生产企业为归避消费税,通常采用设立关联销售公司的方法。
五粮液集团设立下属进出口公司,主要负责高档白酒的对内对外销售,而对于交易价格双方采取了协议定价的方式,以低价出售给进出口公司,再以高价出售,实现白酒销售的转让定价。
2008年8月的公开数据表明,当时52度五粮液500ml的批发价为438元,五粮液给进出口公司的供货价是328元,差价空间高达110元(以上均为含税价)。
《2024年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范文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篇一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五粮液案例研究一、引言在现代公司治理体系中,利益输送、媒体监督和公司治理是三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其中,利益输送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媒体监督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对于防止利益输送等不正当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以五粮液为例,深入探讨利益输送现象、媒体监督的作用以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
二、五粮液背景介绍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的白酒企业,其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近年来五粮液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利益输送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五粮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利益输送现象、媒体监督的现状以及公司治理的改进措施。
三、五粮液利益输送现象分析利益输送是指企业通过非正常手段将公司资源转移给公司内部人或关联方,损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在五粮液案例中,利益输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管薪酬过高,与公司业绩不匹配;二是关联交易过多,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三是股权结构不合理,导致控制权过于集中。
这些现象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也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四、媒体监督在五粮液中的作用媒体作为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对于防止利益输送等不正当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在五粮液案例中,媒体通过报道揭露了公司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媒体的报道促进了相关部门的调查和监管,迫使企业进行整改。
同时,媒体的持续关注也对企业形成了压力,促使其加强内部治理,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五、五粮液公司治理的改进措施针对五粮液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公司应采取以下改进措施:一是优化高管薪酬制度,使其与公司业绩相匹配;二是加强关联交易的监管,减少不公平的资源分配;三是优化股权结构,实现股权分散化,防止控制权过于集中。
此外,公司还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便更好地接受外部监督。
六、结论本文通过对五粮液案例的研究,发现利益输送是公司治理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媒体监督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对于防止利益输送等不正当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2024年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范文

《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企业治理结构日益受到关注。
其中,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三者之间的关系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五粮液为例,通过深入分析其治理结构、股权关系及财务数据,探讨控制权如何影响企业业绩,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利益输送问题。
二、五粮液公司概况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之一,其股权结构相对集中,主要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较大。
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完善,有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
近年来,五粮液在市场竞争中表现优异,业绩稳步增长。
三、控制权对业绩的影响(一)控制权的界定与分类五粮液的控制权主要来自于其股权结构。
控制权可分为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两种形式。
直接控制主要通过持有公司股份达到一定比例来实现;间接控制则通过掌握公司董事会或管理层来实现对公司的控制。
(二)控制权与业绩的关联性五粮液的主要股东通过行使控制权,对企业战略规划、经营管理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这些决策对于企业的业绩具有决定性作用。
当控制权得到有效行使时,企业能够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决策,从而提升业绩。
反之,若控制权行使不当,可能导致企业决策失误,影响业绩。
四、利益输送问题探讨(一)利益输送的界定与形式利益输送是指企业或其相关方通过不正当手段将企业资源转移至个人或关联方,损害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
在五粮液的案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是否存在高管、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资金占用等方式进行利益输送。
(二)五粮液利益输送的风险分析通过对五粮液的财务数据和关联交易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司治理结构较为完善,能够有效地防止利益输送行为的发生。
然而,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内部管理的疏忽,仍存在潜在的利益输送风险。
这需要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风险。
五、案例分析的启示与建议(一)加强内部控制与监督五粮液的案例表明,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确保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五粮液关联交易与大股东利益输送案例分析

目录1事件回顾 (1)1.1 公司成立及行业发展 (1)1.2 关联交易概况 (2)1.3 大股东严重代理 (3)1.4 证监会立案审查 (3)2 关联交易条件下大股东利益输送行为原因分析 (4)2.1 “削足适履”的上市模式 (4)2.2 “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 (6)2.3 公司治理结构层次存在的问题 (8)2.4 外部监管层面的问题 (9)2.5 小结 (10)3 大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实施“隧道”行为的具体形式 (11)3.1 关联产品购销 (11)3.2 股利分配 (13)3.3 关联资产租赁及费用转嫁 (15)3.4 英联资产购买及置换 (16)3.5 资金往来 (17)1事件回顾1.1 公司成立及行业发展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1959 年的宜宾五粮液酒厂。
1994年4 月,宜宾五粮液酒厂变更企业名称为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
1998 年3 月27日,由宜宾五粮液酒厂独家发起,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募集设立了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深000858)0 1998 年,原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广改制为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白酒行业迅速发展。
1996 年,我国白酒产量超过800 万吨,比建国初期增长近80 倍。
近年来,白酒行业更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飞南端市场不断崛起,形成四川宜宾泸州为代表的川酒板块、贵州茅台镇为代表的黔酒板块等多个板块。
与行业发展的大环境一致,白酒行业利润也在远步增长。
五粮液公司的成长,见证了中国白酒行业的迅猛发展。
1.2 关联交易概况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宜宾五粮液酒厂独家发起,发起人所持资产折合为24000 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75% ,同时发行8000 万股流通股,发行价格每股14.77 元。
共筹得资金1 1.816 亿元,并于1998 年4 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按照招股说明书及历年公司年报,第一大股东均为宜宾固有资产管理局,后改为宜宾市固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它持有公司50%以上的股权(截至2010 年6 月30 日,由于在历次配股中国有股股东放弃配股权,以及股权分置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宜宾市固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2 1.28 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6.07%) ,但并不直接参与五粮液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而是将其委托给集团公司管理。
《2024年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范文

《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的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
本文以五粮液为例,深入探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运营的影响。
五粮液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公司治理结构、业绩表现及利益输送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五粮液在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方面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五粮液公司概况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的白酒生产企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公司治理结构相对完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
近年来,五粮液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色,业绩稳步增长。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拓展,公司治理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三、控制权分析(一)股权结构五粮液的股权结构相对集中,主要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具有较大影响。
这种股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公司决策的效率和稳定性,但也可能导致决策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二)董事会与高管层五粮液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在公司的运营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有时候董事会和高管层在利益输送等问题上可能存在不当行为,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监督。
四、业绩分析五粮液在过去的几年中,业绩表现稳定,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均保持在行业前列。
这得益于公司有效的市场策略、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产品质量。
然而,业绩的背后也可能隐藏着一些问题,如过度依赖单一产品、市场拓展策略的局限性等。
这些问题可能对公司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五、利益输送问题(一)关联交易五粮液在经营过程中存在关联交易现象,这可能导致利益输送问题。
例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商品采购、销售、资金往来等交易可能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损害了其他股东和消费者的利益。
(二)内部人控制问题五粮液的高级管理层在决策过程中可能存在自利行为,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
这表现为管理层在决策时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而非公司整体利益和股东利益。
案例研究论文撰写讲解

4、数据和主张之间的逻辑联系,以及对发 现进行解释的标准。
(二)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的标准:考虑研究的对象和 要回答的问题。
单个个案通常能说明某方面的问题, 但用来搭建知识结构的是远远不够的。
多案例研究能使案例研究更加全面、 更加有说服力,能提高案例研究的有效性。
(2)解释性研究
解释性案例研究用于解释事件是如何发 生的, 提供事件因果关系的信息
例如,解释某企业对某种经济业务采用 某种会计处理程序的原因;解释某企业采用 某种股利政策原因。
(3)评价性研究 在评价性案例研究中,研究者对研究的
案例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例如,对某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 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如果研究的结果有其他不同的解释, 就应在分析中作为竞争性解释加以说明, 看是否能找到资料,能得到什么结论。如 果找不到资料,那么要考虑这个相反结论 属于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需要在以后的 研究中进一步的调查。
(3)案例分析中要清晰的说明案例研究中 最有意义的方面。
(4)案例研究中应合理运用自己已有的专 业知识。
(二)技术上的局限和研究者的偏见 案例研究没有标准化的数据分析方法; 研究者的经验和资历影响数据分析结果。
(三)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耗费
七、案例研究与报告(论文)撰写 范例分析
范例1:刘峰、贺建刚、魏明海,“控制权、 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 究”,《管理世界》,2004,8
范例2:《管理会计应用与发展典型案例研 究》课题组,“我国集团公司预算运行体 系的新模式—中原石油勘探局案例研究”, 《会计研究》,2001,8。
控制权业绩和利益输送

我们应优化股权结构,解决“内部人控制”
问题,解决国有企业所有权和控制权问题;
3、由于我国法律在保护中小股
东利益、约束上市公司行为上
仍存在空缺,因此我们仍应继
续完善各项立法,加强司法,
并能严格执法。
控制权业绩和利益输送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20
控制权业绩和利益输送
2、2、现表表形现现式形形、式式危::害及其方式 ((1)1)大大股股东东可可以以轻轻易易地地为为了了自自身身利利益 通益过通自过我自交我易交从易企从业企转业移转资移。资。 ((2)2)控控制制股股东东可可以以不不必必从从企企业业转转移移任 何任资何产资而产增而加增自加身自在身企在业企的业份的额份。额。
4.方式
股权融资
资金占用
现金股利
关联交易
控制权业绩和利益输送
(1)股权融资
根据现代融资理论,企业外源融资应先债权融资,后股权融 资。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市公司具有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
【原因】 我国资本市场普遍采用“二元”股 权结构,即上市公司的股权分为流 通和非流通两个部分,其中控股股 东的股份通常是非流通的。 由于流通股市价与非流通股成本间 相差悬殊,上市融资和再融资成为一 条迅速提高净资产值的途径,所以 我国的上市公司偏好股权融资。
【思考】大股东是否会滥用其控 制权来实现自我利益最大化?在 这一过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是 否会相应受到侵害?
控制权业绩和利益输送
【总结】
由于企业改制的历史原因所形成的独特 股权结构,在大股东普遍拥有对上市公司绝 对控制权、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总体上不存在 法律风险等前提下,上市公司大股东借助关 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财务管理》实训案例资料

《中级财务管理》实训资料第一篇:财务管理目标案例一: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实际理财目标一、案例资料(一)公司整体情况中国高档白酒的市场集中度一直较高,茅台、五粮液两大名酒占据75%的市场份额。
五粮液被誉为中国的“酒业大王",是中国高端白酒著名品牌,浓香型白酒的代表。
多年以来“五粮液”品牌多次被评为中国制造业和白酒行业中“最有价值品牌”,多年蝉联食品行业最具价值品牌,在2013年《食品界月刊》的价值评估中,五粮液品牌价值被评估达692亿元。
公司获得“全国质量奖开展十周年(2001-2010年)卓越组织奖”、“中国食品安全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等多项大奖,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6项、市级3项。
公司热心参与公益事业,获得“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财经风云榜十大公益企业”奖。
公司运作进一步规范,赢得资本市场认同,获得“中国证券20年20家最具持续成长能力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金牛百强”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五粮液,世界的五粮液”口号的提出,其“霸势”己成气候。
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粮液)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其前身由20世纪50年代初几家古传酿酒作坊联合组建而成的“中国专卖公司四川省宜宾酒厂”,1959年正式命名为“宜宾五粮液酒厂”,1997年8月1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1997)295号文批准,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独家发起,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白酒的生产和销售,注册资本379,596.672万元,注册地址:四川省宜宾市岷江西路150号。
五粮液于1998年3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网定价发行人民币普通股8,000万股,股票简称:五粮液,股票代码:000858。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公司总股本为37.95亿股,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国有法人股21.28亿股(截止2009年12月31日全部为无限售条件的股份),占总股本56.07%,其他股东持有1,667,595,357股,占总股本43.93%。
我国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进行利益输送的的几个经典案例

我国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进行利益输送的几个经典案例案例一:五粮液的巨额资产置换五粮液(000858)于1998年3月27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沪深股市著名的绩优股,属白酒类食品制造行业,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上市时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直接持有75%的国有股股份,但授权委托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因此该公司事实上是由政府通过国有独资企业——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控股的上市公司。
尽管中国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于2003年6月30日之前聘请三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五粮液直到2003年7月才聘请独立董事。
根据公司披露的2003年年报,公司的董事会构成如下:两名国有资产管理局代表,两名独立董事代表,四名内部董事。
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公司的股本结构是典型的“一股独大”,并且控股股东和内部人几乎完全控制了董事会,在董事会中的表决权为75%1。
五粮液在上市时已承诺用募股资金购买集团公司所属的宜宾塑胶瓶盖厂,收购成本为4.12亿。
在2000年年报公布时,五粮液集团公司提出了一份资产置换方案:将宜宾塑胶瓶盖厂与五粮液集团公司所属507、513、515、517和607酿酒车间资产进行置换。
在确定置换价格时,宜宾塑胶瓶盖厂按重置成本法,酿酒车间按照收益现值法。
置换出的资产其重置成本与账面净资产一致,均为3.61亿(评估增值1.98亿元),置换入的资产账面值约为9.02亿,但是其评估升值至20.18亿元,因此置换差额为16.57亿元,由上市公司以现金补齐。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购入宜宾塑胶瓶盖厂的成本是4.12亿,经营两年后,卖出价反倒降为3.61亿,这令人有些诧异。
实际置换完成的时间为2001年4月,宜宾塑胶瓶盖厂的最终账面成本升为4.138亿,而置换进的酿酒车间成本略降为19.735亿,上市公司最终补差15.597亿。
仅仅通过上述两笔资产购销,五粮液集团公司实际从公司“名正言顺”地拿走19.72亿元的现金。
《2024年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范文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篇一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五粮液案例研究一、引言在当今的商业环境中,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是相互关联的三个重要议题。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关乎企业的健康运营,更直接影响到社会公众的利益和企业的长期发展。
本文以五粮液为例,探讨这三个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通过媒体监督和公司治理机制来防范和打击利益输送行为。
二、五粮液公司背景五粮液是中国著名的白酒企业之一,以其卓越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然而,近年来五粮液也面临着一系列关于利益输送的质疑和挑战。
这些质疑主要涉及到公司高管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媒体对相关事件的报道和监督。
三、利益输送现象分析利益输送是指企业或组织内部某些人利用职权或关系,将企业或组织的利益转移到自己或关联方手中的行为。
在五粮液案例中,利益输送现象主要表现为高管薪酬过高、关联交易频繁以及内部人控制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也影响了公司的长期发展。
四、媒体监督的作用媒体作为社会舆论的重要载体,对防止和打击利益输送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五粮液案例中,媒体的报道和监督对于揭示利益输送问题、促进公司治理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媒体通过报道相关事件、揭露问题、传播信息,增加了透明度,使公众对公司的运营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同时,媒体的监督也促使公司管理层更加重视公司治理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利益输送问题。
五、公司治理机制的改进针对利益输送问题,五粮液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公司治理。
首先,公司加强了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完善了内部审计制度,确保公司运营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其次,公司加强了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公众公开重要信息,增加了透明度。
此外,公司还加强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监督职能,确保其能够独立、有效地行使职权。
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得五粮液在防范和打击利益输送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引言:公司治理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法律、道德和规范对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一种制度。
良好的公司治理对于维护股东权益、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公司存在着利益输送等问题,这也给公司治理带来了挑战。
本文以五粮液公司为例,探讨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
一、五粮液案例背景五粮液是中国白酒行业的知名企业,也是中国500家最大企业之一。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五粮液公司频繁出现利益输送等问题,引起了不少关注。
二、利益输送问题的特点1. 高管薪酬过高:五粮液高管的薪水普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甚至超过公司的利润增长速度。
这使得高管成为了舒适的“高薪族”,不再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
2. 关联交易频繁:五粮液与其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频繁,且往往以不公平的价格进行。
这样的关联交易既提高了关联公司的利益,也削弱了五粮液公司的盈利能力。
3. 股权集中问题:五粮液公司的股权高度集中,少数股东决定着公司的决策与利益分配。
这导致了一些股东利益受损,也增加了公司治理的不确定性。
三、媒体的监督作用媒体作为公共信息的传播媒介,对于公司治理具有监督的作用。
在五粮液案例中,媒体通过报道相关问题,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1. 暴露问题:媒体报道公司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将问题曝光,引起了公众和投资者的关注。
2. 舆论压力:媒体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对公司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公司的压力,迫使公司进行改革。
3. 监督责任:媒体的监督不仅仅是为了曝光问题,更重要的是起到了监督的作用,促使相关部门对公司的违法行为和不合规行为进行调查和处理。
四、改善公司治理的措施五粮液案例表明,利益输送问题对公司治理的挑战不能被忽视。
为了改善公司治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独立董事的监督力度,减少董事会成员与公司关联交易的情况。
2. 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减少关联交易的发生。
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

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引言: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的控制权、业绩和利益分配一直是广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中国的上市公司中,五粮液作为一家拥有悠久历史、行业地位重要的白酒企业,其控制权、业绩和利益的变化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五粮液的案例研究,探讨控制权、业绩和利益输送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一些现象和问题,以期为深入了解中国企业治理和经营环境提供参考。
一、五粮液的控制权演变五粮液自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几次资产重组和IPO,基本实现了国有企业到上市公司的转变。
但其控制权的演变并非一帆风顺。
从1990年代初期到2000年,五粮液的控制权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拥有,随后经过股权分置改革,公司持续增发新股,引入了民企资本,其股权格局变化较大。
与此同时,五粮液的控股股东权益也发生了转移,由国资委所属公司转向了各级地方政府,显示出行政干预的影子。
直到目前,国资委持有的五粮液股份还未实现完全的退出,对公司控制权具有重要影响。
二、控制权变迁对业绩的影响企业的控制权对业绩的影响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五粮液的业绩波动也与其控制权的变迁密切相关。
在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时,五粮液的业绩相对稳定,但随着民企资本的引入,新的股东的不同战略目标和利益诉求,引发了内部管理和运营体制的不稳定和调整,导致了业绩波动。
此外,五粮液在控股权转移后,其经营战略也发生了重大调整,更加注重市场开发和品牌推广,进一步推动了业绩的提升。
三、利益输送与业绩的代价在企业治理中,董事、高管和股东之间利益的分配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五粮液在利益输送上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业绩。
五粮液的高层管理人员在薪酬和激励机制上存在不合理等问题,导致一些不当的利益输送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声誉,也会对企业业绩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五粮液的高管层内部,由于个人利益的相互牵扯和博弈,也存在一些“圈子文化”和“打招呼文化”,加大了利益输送的风险。
利益输送_五粮液案例分析

中国农业会计 2007— 9 35
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立 , 发 起 人 所 持 资 本 折 合 为24000万 股 , 占 公 司 总 股 份 的75%, 同 时 发 行8000万 股 流 通 股 , 发 行 价 格 每 股14.77元 , 筹 得11.816 亿元资金, 于1998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五粮液集团公 司于1998年8月由五粮液酒厂改制设立, 虽然上市前据五粮液 公司披露是由五粮液酒厂独家发起设立, 但是改制完成后, 五 粮 液 公 司 在1998年 及 以 后 的 年 报 中 都 披 露 五 粮 液 集 团 为 其 发 起人, 五粮液酒厂为发起人子公司。五粮液的实际控制人为宜 宾 市 国 有 资 产 经 营 有 限 公 司 , 2005年 底 其 持 股 比 例 为71.83%。 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未参与五粮液的经营决策, 也未 参加董事会。五粮液集团没有股权, 却实际掌握了五粮液的全 部经营管理。上市之后, 五粮液集团各子公司间的资产置换时 有发生, 母子公司以及各子公司间的关系经常发生变动, 但是 公司年报中却始终没有披露明晰的股权结构图, 所以我们只能 通过搜集的报表资料对其展开研究。
案例分析
case analysis
总结,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整改, 保证项目按照目标确 定 的 方 向 有 序 开 展 。第 四 是 对 于 项 目 实 施 过 程 中 的 采 购 行 为 符 合政府采购目录的, 严格遵照执行政府采购, 实行货比三家, 择 优选购。
预算项目支出的管理在很大层面上是反映对项目资金的 有 效 利 用 和 科 学 管 理 。不 仅 涉 及 到 对 于 整 个 项 目 的 宏 观 调 整 和 控制, 更多的是对项目的具体操作和实际管理。在项目资金管 理方面, 我们通过多年来执行对外国际合作项目积累的工作经 验, 结合项目特点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 效 的 项 目 资 金 管 理 办 法 。首 先 按 照 项 目 资 金 的 来 源 渠 道 分 别 进 行财务核算, 实行专款专用, 严格做到不同项目之间不得相互 挤占挪用。其次是项目的开支内容必须以项目预算为准, 严格 按照预算支出明细控制开支, 不得列支项目预算明细中没有的 内容。第三是加强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 按照程序 择优选择咨询服务专家( 公司) , 通过合同、协议明确专家的工 作 目 标 、内 容 、工 作 量 、劳 务 费 用 以 及 支 付 方 式 等 , 保 证 每 一 笔 费用支付公开、透明、合理。第四是严格审批程序, 强调报账联 审 制 度 。 即 项 目 费 用 需 由 经 办 人 、所 在 部 门 负 责 人 、分 管 领 导 、 财 务 部 门 负 责 人 、中 心 领 导 层 层 审 核 后 方 可 报 销 , 杜 绝 不 合 理 费用, 随意提高开支标准等现象的出现。第五是项目经费报销 和 结 算 必 须 取 得 真 实 合 法 、有 效 完 整 的 原 始 凭 证 , 对 外 支 付 合 同 价 款 必 须 严 格 按 照 合 同 约 定 的 标 准 执 行 。第 六 是 加 强 财 务 档 案 管 理 。在 项 目 实 际 执 行 过 程 中 所 产 生 文 字 材 料 的 记 录 和 保 存 对 于 我 们 今 后 工 作 的 检 查 和 参 考 尤 为 重 要 。这 些 资 料 的 归 档 管 理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将 直 接 反 映 项 目 执 行 和 管 理 的 质 量 水 平 。我 们 在每个项目执行初期, 就同步重视抓这项基础性工作, 随着项 目的开展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财务档案资料, 有效地配合外部 审计检查工作。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

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_五粮液案例研究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五粮液案例研究近年来,中国市场上的大型国有企业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中,五粮液作为中国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市场上享有极高的声誉。
然而,最近几年五粮液集团的一系列内幕交易和腐败丑闻引发了对于其治理结构和透明度的质疑。
本文将以五粮液为案例,探讨利益输送、媒体监督与公司治理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利益输送在五粮液公司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由于其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五粮液存在着利益输送的潜在问题。
据报道,五粮液集团在高层之间存在相互违规利益输送的现象。
这种现象既包括了高层之间的股权转让,也包括了内部员工之间的礼品和财物交换。
这种利益输送不仅有损公司的利益,也削弱了公司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因此,五粮液应加强公司治理,采取措施遏制利益输送行为的发生。
其次,媒体监督在揭露和防止利益输送中起着关键作用。
媒体的持续关注和调查报道是揭示公司中腐败行为的重要途径。
在五粮液案例中,媒体的监督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报道和曝光,媒体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并迫使有关部门对五粮液的违规行为进行调查。
然而,媒体监督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部分媒体受到利益捆绑的影响,可能在报道中出现不客观和不真实的情况。
因此,加强媒体监督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是确保有效监督的关键。
最后,五粮液案例证明了公司治理在防止利益输送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提高公司的透明度和规范运作,减少利益输送的风险。
五粮液应加强其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高层管理人员的诚信与职责,防止利益输送的发生。
此外,五粮液还应加强股东的监督和参与,提高公司决策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五粮液应制定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禁止和处罚利益输送行为。
其次,五粮液应与独立媒体合作,加强媒体监督,并公开向媒体和公众通报公司的运营情况和内部事务。
最后,五粮液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加独立董事人数,加强股东的监督和参与,强化内部监督机制。
案例之三:五粮液的关联交易

案例之三:五粮液的关联交易五粮液的关联交易一、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概述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五粮液,000858)地处天府之国之南,扼川、滇、黔三省要冲,锁金、岷、长三江咽喉。
有利的地理和环境因素使五粮液酝酿出名震四海,老少皆知的五粮液甘醇。
然而,五粮液的公司治理问题一直广受诟病,其控制权以及利益输送问题自其199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以来就倍受媒体关注,更有相关学者做出了深入透彻的研究。
分析五粮液利益输送机制不仅有助了解其公司治理问题,更能管中窥豹,为了解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提高一个良好的例证和契机。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独家发起设立,发起人所持资产折合为24000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75%,占有绝对控股地位;另外,流通在外股份为8000万股,发行价格每股14.77元,筹得11.816亿元资金招股说明书及历年公司年报,第一大股东均为宜3954 768 1.600 24.09 不分配、不转赠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后改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司),但实际控制人为五粮液20002001 4742 811 0.933 17.29 中期每10股送4股、公积金转赠3股并派现1元;年末10股送1股、公积金转赠2股并派现0.25元2002 5707 613 0.543 11.56 每10股公积金转赠2股2003 6333 703 0.519 11.7010股送8股、公积金转赠2股并派现2元(预案)然而,对五粮液集团来说,设立五粮液股份公司,将集团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五粮液”品牌注人上市公司,塑造了一个利润不断成长的绩优股形象,表面看来没有相应的其他回报。
这一大股东充当着证券市场中的“老好人”,并且已经“好”到让人无法不质疑的程度。
二、控股集团与上市公司的秘密通道会计报表上的数字显示五粮液盈利颇丰,然而深入分析投资情况就可略见端倪。
根据其1998年上市招股说明书,五粮液投资约50亿建设两阶段的各子项目,项目实施后预计每年新增收入35亿元,新增利润2亿元。
五粮液股票股利分配案例

案例分析:五粮液股票股利分配案例目标本案例介绍了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分配股票股利的基本情况,并分析了五粮液公司在选择其分红方案时,采取分配股票股利作为其股利分配的原因。
一.五粮液公司简介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858)是1997年8月19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由四川省宜宾五粮液厂独家发起,采取募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是在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酒厂的基础上经过资产重组设立。
宜宾五粮液酒厂以其与生产经营有关的酿酒车间、磨粉制曲车间、陈酿勾兑车间等优质资产及其附属公司——五粮液供销公司的资产及相应负债组成本公司。
五粮液公司属白酒类食品制造行业,主要从事五粮液及其系列酒的生产和销售,生产能力达到年产45万吨(商品酒)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酿酒生产基地。
1996年被第五十届统计大会评为“中国酒业大王”,并保持至今。
2000年12月8日,经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五粮液”品牌在2000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品牌价值为120.56亿元。
居白酒制造业第一位,居全国最有价值品牌第四位。
2004年公司资产总额88.11亿元,净资产65.67亿元。
实现销售收入62.98亿元,净利润8.28亿元。
二、五粮液历年利润分配简况五粮液自上市后,一直维持了较高的利润水平。
但是,这样一支绩优股,在1998年高派现后,就只采用送红股的方式分配股利,或者干脆不分配(2000年和2004年均未分配)。
表1统计了五粮液历年的分红情况。
表2展示了五粮液历年的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上市公司股东获取回报主要有两种方式:经由上市公司分配股利以及所持有股票价格上涨的资本利得。
理论上,一个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所能给股东的回报,既包括稳定的股利分配,也包括股票价格的稳定增长。
五粮液的第一大股东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有五粮液75%的股份,属于国有非流通股。
由于非流通股不能上市进行交易,股东不能通过股价增长获得收益,因此理论上非流通股股东偏好发放现金股利。
财务案例分析(新版教材)课后练习答案

教材课后练习★★案例1 五粮液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实际理财目标▲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什么?有何依据?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通过哪些理财行为实现的?答:1、五粮液的实际理财目标是实际控制人利益最大化。
它是通过关联交易等理财行为由五粮液向五粮液集团输送利益实现的。
2、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实际控制人为五粮液集团,五粮液自上市后一直维持了较高的利润水平,无论在白酒行业还是在所有公开上市的公司中,五粮液都属于“绩优股”,五粮液集团为上市公司所作的牺牲不可谓不大,那么五粮液集团通过发起设立五粮液上市公司所得到的回报究竟有哪些呢?一般,上市公司股东最常见的回报就是两种:①经由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所获得回报;五粮液集团从以上的股利分配方案中所能得到的实际利益为零。
因为五粮液的国家股东是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所有股利都应该支付给国资局。
②股东所持股票市场价格上涨的升值。
股东所持股票市场价格上涨引起股票的升值。
作为第一大股东,五粮液集团是国家股东,股票是不参与市场流通的,因此不存在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升值。
对于五粮液集团来说,设立五粮液股份公司,将集团最具市场号召力的“五粮液”品牌注入上市公司,并塑造了一个利润不断成长的绩优股形象,而没有相应的回报是显然不符合逻辑的。
一些笔者通过查阅五粮液的各种公开文告,整理出了若干五粮液和集团公司之间的现金往来类型:(1)股利分派。
这是一种利益均沾型,大小股东都能获益。
对五粮液集团而言,上市5年,只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金股利分配。
(2)商标和标识使用费等。
五粮液股份公司自上市起,每年向集团公司缴纳不菲的商标和标识使用费。
将上市公司的利益向集团单边输出。
(3)服务费及设备使用费等。
五粮液上市公司上市时,只是将主要经营性资产及供销公司划入上市公司,其余所有服务都要由集团公司提供。
(4)资产往来。
即公司改制上市后,集团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将手中的各项实物资产陆陆续续地卖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常支付的都是现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粮液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利益往来
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000858)是由四川宜宾五粮液酒厂独家发起,发起人所持资产折合为240000万股,占公司总股份的75%,同时发行8000万股流通股,发行价格每股14.77元,筹集资金11.816亿元资金,并于1998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第一大股东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后改为宜宾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但实际控制人为五粮液集团。
五粮液集团组织结构。
普什有限公司
运输公司投资公司
五精美印刷
粮五粮液环保
技改部液五粮液上市公司精细化工
集仙林果酒
进出口公司团五粮液酒厂
供销公司
家纺公司
塑料公司
伏特加制酒
葡萄酒公司
上市公司股东最常见的回报就是两种:上市公司股利回报、股票市场价格上涨的升值。
五粮液历年盈利及分配一览表
五粮液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利益往来
1、股利分派
上市5年来,只进行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现金股利分配
2、商标和标识使用费
这是集团公司利用其影响力,向上市公司收取费用的一种典型方式。
集团公司通过这些项目,至2003年度累计从上市公司获取现金54344万元。
按照国泰君安2001年8月所出具的关联交易独立财务顾问报告,其中一些商标使用费为相应销售收入的数倍(如圣酒、岁岁乐、古都酒等)。
3、服务费及设备使用费
由于五粮液改制上市时,只是将主要经营性资产及供销公司划入上市公司,这样,五粮液上市公司其余所有服务都要由集团公司提供。
五粮液集团每年向五粮液集团收取的这类费用主要包括综合服务费、货物运输费、资产租赁费及经营管理费等,截止到2003年集团公司累计收取94334万元。
例如,2000年五粮液向集团公司租赁第七包装车间,根据配股说明书,其原始投资为1.29亿元,而每年的租赁费为6000万元。
4、资产往来
我国资本市场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公司改制上市后,集团公司或控股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将手中的各项实物资产陆续卖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通常支付的都是现金。
五粮液与集团公司之间的这类往来很多,比较重大的有两起,一是1999年收购集团公司下属的印刷和塑料瓶盖厂;二是2001年的资产置换。
在上市后的五年里,上市公司向集团公司支付超过20亿元的现金。
比如,五粮液向集团公司买入塑料瓶盖厂时,收购价为2532万元,代偿还债务31722万元,共计34254万元;按照招股说明书介绍,还投入7000万元作为技术改造投入。
共计41254万元。
而2001年4月份重大资产置换独立顾问财务报告,塑料瓶盖厂的账面净值为36102万元。
五粮液在该项资产交易中直接损失超过5000万元。
资产置换完成的2001年8月,塑料瓶盖厂资产的账面净值上
升为41389万元,略高于五粮液所公告的直接投入。
关于此次资产置换,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置换出的资产按账面价值计价,而置换进的资产按收益现值法计算。
从会计角度看,通常后者的计价结果要高于前者。
5、产品往来
集团公司或其下属企业向五粮液提供各类产品,包括基酒及其加工、酒瓶及瓶盖与其他相关包装材料。
在生产基酒的车间于2001年完全置换进上市公司后,又新增向集团公司购买伏特加、葡萄酒等产品。
五粮液向集团公司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成品白酒,两者相抵后,五粮液向集团公司的净现金流出为281975万元。
6、往来款
五粮液与集团公司之间的往来款并不多。
主要有
一是委托集团公司技改部进行技术改造,6年间共向集团公司技改部支付或预付现金335371万元;二是通过与集团公司合作设立子公司,尽管该子公司仍由五粮液控股,但仍然存在向集团公司转移资金控制权和使用权的可能。
比如,1999年五粮液董事会五粮液董事会通过决议,与集团公司共同设立五粮液投资咨询公司,五粮液持股51%,到2000年实际投资时,五粮液占95%的股权,集团占5%的股权,五粮液实际投资47500万元。
五粮液与集团1998—2003年现金往来一览表(单位:万元)
按照上表,不考虑往来款的影响,自1998年上市至2003年会计年度结束,五粮液共向集团支付了97.17亿元的现金,平均每年超过16亿元;远远超过五粮液上市以来累计实现的净利润(41亿元)及累计从资本市场募集的2(18.1亿元)。
尽管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正常经营活动所必须发生的,且不存在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对中小投资者是不公
平的。
结论
上市公司业绩优良,但中小投资者没有取得相应的回报,相反大股东获得超额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