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

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班级: 地下13-1班

姓名: 许 学号: 只是传说 电话: 不曾留下

浅谈大学生感恩与责任及自我意识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是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大学生是风华正茂的一代,其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来说是好的。他们基本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认识问题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还不强,大学生在面临环境变化和人际关系时,会感到烦躁焦虑,忧郁苦闷、导致压抑、紧张、痛苦等不良心理,产生心理问题。研究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自我意识、情绪、学习、人际、恋爱、职业规划)等心理成因及其现状,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使健康成长。增强我们的意志力以及对挫折的适应力有非常多种方法,积极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做好准备。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责任意识自我意识

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很有发展潜力和创造性的群体。大学生要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力军,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力棒,就必须既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修养,又具有健康的生理、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必然要求。

《大学生心理健康》系统地向我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解析心理异常现象,传授心理调适方法,介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课程在对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还指导我们加强对心理冲突调适能力的提高,使我们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一、培养感恩之心,树立责任意识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的,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的支持和奉献。感恩意味着要永远记住那些人和事,并准备为回报而付出努力。感恩本质上是一中责任意识、自立自尊意识和追求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一种健全人格的体现,它不仅仅是一种美德的要素,更是生命的一个基本要素。从这个角度说,让当代大学生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同样是大学教育的一个根本使命。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明了父母对他们无私的关爱以及国家和社会对他们的殷切期望,有助于其更好地审视自己、关爱他人,发愤图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回馈社会、报效国家。

不会感恩,是道德的失落,是不文明的表现。学会感恩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使自己心态平和,更好地与人相处。人人心存感恩,校园便能和谐温馨。以亲情为纽带,以感恩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人民、感恩社会的良好品德,达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好境界,不但可以为构建和谐校

园、和谐社会奠定基础,而且也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证。因此,在对美好的和谐校园心存企盼之时,更需要倡导树立感恩之心。只有有了感恩之心,才会作出感恩的行动,并形成一种良好的善良的生态。在这种生态氛围的熏陶滋养下,我们才能期待社会形成整体的爱心环境。

加强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是健全人格教育的内容,是现代公民教育的核心。教育大学生树立责任感与良知,不仅是家庭和高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在没有诚信、缺乏责任和良知的社会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不可能在失去责任和人类良知的国度里实现。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成就事业的根基。大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良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在校学生与社会的直接沟通越来越少。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高校的硬件设施日臻完善,学生的衣食住行问题都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解决,所以,学生对社会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二是在校学生与社会的沟通环节不畅。很多学生意识到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工作,所以,他们希望很早就能融入到社会当中,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但是,由于自身的阅历不足,他们所能参与的社会活动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参与的时间上,都是十分有限的,大多只能从事家教、市场营销之类的工作,而这些工作并不能使学生完全认知这个社会,因而,也就不能使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三是“亚文化”在校园内大行其道。外来文化和网络文化十分盛行,其中有不少都是具

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色彩的文学、影视作品,学生长期与之接触,不免沾染其中一些不良思想,如过分看重个人得失、个人感受,而忽略整体利益。而恰恰是这种思想,成为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良知的重要原因之一。

把责任作为高等学校服务社会、大学生报效国家的基石,这样才能适应和谐校园的要求,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及其培养

自我意识作为人的心理调控系统,构成人格的核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大学生有什么样的自我意识,他的人格就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他的生活情态和人生成败将打上深刻的人格烙印。

全面认识自我是形成自我意识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能够全面的、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准确地评价自己,就能够量力而行,确立合适的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懈努力。因此,大学生只有打破自我封闭,拓宽生活范围,增加生活阅历,扩展交往空间,积极参加活动,扩大社会实践,才能找到多种参考系,才能凭借参考系来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自我,做到不自卑也不过于自信,不骄傲也不过于谦虚,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深刻的自我认识是以深刻认识和理解他人、理解社会为前提的。大学生应积极主支地投身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去,不断丰富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认识。通过认识他人、认识外界事物

来进一步认识自我。大学生在从事各方面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情感取向、意志特征和道德品质。通过活动认识自己,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检查自己。因此在培养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正确分析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知识才能、兴趣爱好,进一步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正确地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自我认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生一般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评价者。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往往引起两方面的反应,一方面积极的接受别人的看法,另一方面也许认为别人的评价不符合自己的实际。因此评价者的特点,评价的性质将会影响到他们对评价的接受程度,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教师给予具体而有个性的评价,都有助于自我意识的提高。但应注意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公正性,不切合实际、片面的、不公正的评价,也可能导致自我认识的误区。当然,大学生应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进一步认识自我。

努力提高现实自我,不断战胜旧的自我,重塑新的自我,既要努力发展自己,又绝不能固守自我,要积极主动地为社会服务,勇于承担重任;既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又不仅仅追求个人价值,在为他人和社会服务、为国家和民族作贡献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当然提高现实自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能使现实自我不断地向理想自我靠拢,并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大学生努力完善自我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