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画的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报告——《蒙娜丽莎》
高一(11)王杰
简介:《蒙娜丽莎》是世界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幅画是达芬奇在1503—1506年画的。Mona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语对“夫人”的简称和美称。因此,《蒙娜丽莎》直译应为《丽莎夫人》。
人物: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弗朗西斯科.杰列.乔贡多的妻子,丽莎夫人生于1479年,画像时她正值24—27岁的时候。虽然有这样的记载,但长期以来,关于画中人的身份仍存在很多传说、猜测,诸如认为蒙娜丽莎是妓女、是达芬奇的母亲等等。
德国海德堡大学专家通过分析图书馆内一本约有500年历史的藏书页空白处的笔记确认,《蒙娜丽莎》中的女子名叫丽莎.盖拉尔迪尼。笔记的作者生前与达芬奇熟识,他透露达芬奇正在创作三幅画,其中一幅是乔贡多的妻子丽莎。这样确定蒙娜丽莎身份的证据不再是孤证,关于身份的谜团就已被揭开。
世界反响:它的拥有者法国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卢浮宫(收藏)供公众欣赏。《蒙娜丽莎》数百年来一直被誉为最名贵的肖像画,60年代估计此画价值已达1亿美元。经过政府允许,从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后到美国的华盛顿和纽约市展出,轰动了全美国,许多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一睹为快。由于参观的人太多,据说展览会规定每个观众只能在《蒙娜·丽莎》画像前面停留3秒钟。
以后该画又借到日本展览,轰动的程度更胜于美国,据说每位观众只能看2秒钟。上个世纪后半期,《蒙娜丽莎》曾有过两次短短的出国之旅,结果在一、两周内她就征服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六十万美国人和二百万苏联人拜倒在她的目光之下。
画作赏析:《蒙娜丽莎》是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它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
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对于人像面容中眼角唇边等表露感情的关键部位,也特别着重掌握精确与含蓄的辩证关系,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另外,在对手的描绘上,画家让蒙娜丽莎左手微曲,扶在椅子扶手上,右手自然地放在其上,形成一种灵活自然的交叉叠压,有体积感,更有重量感,富于生命力。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的一双手。蒙娜丽莎的一双手,柔嫩、精确、丰满,展示了她的温柔,及身份和阶级地位,显示出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观察自然的敏锐。
蒙娜丽莎的眉毛因化学反应而不见了,背景曾有蓝天。据考证,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2%的愤怒。
绘画过程:据说,达芬奇在作画时,为了让蒙娜丽莎保持愉悦的心情,特地邀请了乐师在旁边弹奏优美的乐曲,给她讲精彩愉快的故事,以便能比较从容地捕捉表现在脸部的内在感情。为了表现人的自然美,达芬奇提议蒙娜丽莎摘下所有饰物,“我想描绘不加任何装饰的颈项和手臂,这是属于您最纯真的美。”
于是,后人看到的是一位毫无修饰、情趣天然的青年女子。蒙娜丽莎的脸部画得非常圆润,由明到暗的变化笔调是柔和的,这是因为达芬奇运用了他首创的“薄雾法”,使人物形象突出,质感强,显得有血有肉。
艺术价值:自从《蒙娜丽莎》面世以来,一直令人们感到赞叹而又迷惘。这是因为时间简化了所有的细节,只留下一个完美的作品,人们在看到伟大的作品感到震撼时,却对细节所知甚少,又感迷惘,于是力图恢复那逝去的一切,想象、猜测,更增添了神秘。
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
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总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以一个年轻女性的温雅微笑,举起了人性觉醒的旗帜,赞颂了生命的可爱,震撼了全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