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担

摘要: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永恒动力,其源于不确定性的高风险特征可以带来高收益,但这以对创新风险的有效管理为前提。这种风险管理既需要创新者的管理技能,更需要整个社会构建起科技创新风险的分担体系。政府是科技创新风险的重要承担者,政府直接的财政投入重点投向市场配置失灵的高风险研发领域,间接的财政投入用于激励企业科技创新。金融系统具有风险分担功能,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能缓解科技创新中的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状况,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渠道投资科技领域,有效分担科技创新中的融资风险。

关键词:科技创新;风险管理;财政投入;金融系统;风险分担

一、引言

科技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其本质在于将科学技术应用于产品、工艺和其他商业用途上以改善人类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的基本特征便是不确定性。自美国的弗兰克•H•奈特在其名著《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中将不确定性引入经济分析中来,经济学家开始重视对经济活动中大量存在的不确定性的研究。肯尼迪•阿罗[1]在1962年指出了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认为不确定性存在于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每一决策中。克里斯•弗里曼(1997)[2]认为“基础性研究与基础性发明”是“真正的不确定性”,“重大的开创性产品创新、公司以外开创性的生产工艺创新”是“很高的不确定性”。一般认为,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事物发展的趋势与结果无法做出准确判断。基于对客观不确定性(客观存在的未来的可能性,是事物发展结果本身的不确定)和主观不确定性(主观认识和预计的可能性,是对事物发展认识的不确定)的认识,有不确定性可度量说和不可度量说之分。可度量说把不确定性与概率事件联系起来,用随机变量的方差来刻画不确定性的大小,即用概率来描述不确定性。主流经济学认为不确定性是可以概率化处理的,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期效用理论,提出风险学说。

对于科技创新风险,目前有多种认识。赵玉林(2006)[3]在其著作《创新经济学》中总结出对技术创新风险的几种解释:一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艾荣(Aoron)认为技术创新中的风险是“项目的失败概念”;二是意大利的风险专家奥特威(Otway)认为技术创新的风险是“技术灾难”;三是美国的阿伯纳西(Aberrnathy)认为,技术创新风险是由于信息不足而导致项目行动的种种失败;赵玉林则认为,技术创新风险是指“存在于技术创新过程中,由于信息不足或信息使用不当造成的某种损失的可能性”。我们认为,风险描述的是可能发生的各种损失,强调主观预期与实际结果的偏离,是主观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在一定约束条件下,主体行为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偏离。科技创新风险源于其不确定性,是一定条件下创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损失。

需要强调的是,风险是可能的损失,并非必然的损失,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收益。风险越高的领域常常蕴藏着更高的商机,投资回报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求高风险而带来的高额收益就成为进行科技创新的机会、动力和源泉。但是,现实生活中,科技创新失败的案例也比比皆是,因此,对科技创新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并寻求风险转化为收益的条件,就对一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科技创新中风险与收益的分离及风险管理

科技创新因其具有高风险的特点而可以带来巨大收益,但这种高收益的获取是以对创新过程中各种风险的有效管理为前提的。倘若不能有效应对和承担风险,则高风险带来的就不是高收益,而是高损失。实际上,科技创新过程中会出现风险与收益的不匹配,承担高风险却可能带来高损失常使得一些有意进行创新者望而却步。我们需要分析科技创新中风险到收益的转化过程。

(一)科技创新中风险与收益的分离

如果我们把一个完整的科技创新过程分为科学发现阶段、技术研发阶段、产品生产阶段和市场销售阶段等4个时期,则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风险和获得的收益各不相同,并会出现阶段性分离。具体来说,科学发现阶段需要收集有关科学理论前沿、技术发展状况、产品市场需求、投资预测以及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大量信息,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使得信息风险和技术风险突出,由于资金投入不大,融资风险不是很高。技术研发阶段主要进行技术发明创造和新产品开发试验,此时技术的先进性和可行性等问题使得技术风险最大,且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融资风险开始加大。前两个阶段总体风险很高,只有投入,没有收益,风险和收益出现完全背离,因此可归类为高风险负收益区。产品生产阶段是创新产品进行小批量或批量生产阶段,技术难题已经解决,相关工艺设备渐趋完善,技术风险已大大下降,扩大产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风险进一步上升,市场风险开始显现,整体风险比较高。此阶段可获得部分产品订单,开始有所收益,风险和收益出现初步融合,因此可归类为高风险低收益区。市场销售阶段是创新产品大量销售阶段,也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检验阶段,风险和收益情况比较复杂。一方面,由于“干中学”等的学习效应,创新技术渐趋成熟,设备工艺基本完善,技术风险进一步下降,产品质量提高。同时基于“用中学”等的网络效应,用户会进一步接受创新产品,产品销量扩大,成本下降,竞争力增强。如果融资成功扩大产能,则规模效应显著,市场风险会呈整体平稳下降之势。此阶段大量创新产品的成功销售必然带来巨大收益,使得前期承担的风险能有效转化为高收益,创新成功,因此可称之为低风险高收益区。另一方面,由于风险传递的原因,市场阶段的风险是前面几个阶段风险的叠加;如果融资困难而不能扩大产能,则无法获取规模效益;而且由于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市场阶段本身

也存在较大风险。因此也有可能市场阶段的风险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分散,出现风险不降反升,产品销售有限,或者大大低于预期利润率,使得收益增长缓慢,创新不很成功甚至是失败,从而可称之为高风险低收益区。科技创新各阶段的风险与收益情况可如图3所示。

图1中,横轴表示收益,纵轴表示风险,R为风险曲线(虚线),W为收益曲线(实线)。从图上可以看出,OA段对应的风险很高,位于纵轴左侧,表示高风险负收益区(只有投入,没有收益),说明的是科学发现阶段和技术研发阶段。OB段对应的风险虽下降很多,但仍然较高,对应的收益曲线开始上升,并位于纵轴右侧,表示高风险低收益区,说明的是产品生产阶段。BC段对应了两条风险曲线(R1和R2)和两条收益曲线(W1和W2),说明的是市场销售阶段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如果对应的是R1和W1,则说明风险仍在下降而收益持续上升,是低风险高收益区,创新成功;如果对应的是R2和W2,则说明风险不降反升,收益不升反降,是高风险低收益区,创新不成功甚至失败。

(二)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

科技创新的初始阶段只有投入,没有收益,风险最高(不一定损失最大),而最后阶段还可能会出现高风险和低收益,也就是说,高风险并不必然带来高收益。成功的科技创新就是一个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我们认为,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是指管理者基于对风险与收益权衡的基础上,对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以降低风险和承担必要的风险,避免或减少创新的风险损失。

一般而言,风险管理的基本环节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风险识别是指通过使用如风险因素调查法、事件树分析法等方法手段[4],尽可能找出各种潜在影响科技创新的不确定因素、风险的来源及其作用关系,并分析其中的正面影响(机遇)和负面影响(损失),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打下基础。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基础上,运用适当的定性方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等)和定量方法(如敏感性分析、模糊数学法等)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估计分析,以综合评估风险的整体水平。风险评估包括先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然后再对采取管理措施后的残存风险进行评估,其工作的准确性和质量将决定管理工作的效能,因而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

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主要环节,是指对已评估的风险通常采取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和风险承担等手段,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水平,并承担必要的风险。其中,风险回避是指主动放弃相对高风险的科技创新项目,而代之以相对低风险的选择,其实质是基于风险承受水平的考虑,主动回避那些相对不可控、不可转移和不可分散的较高风险,通过牺牲一些利益来消除潜在的高风险损失。风险分散是指通过选择相对高低风险不同的项目来进行组合开发创新,使得整体创新风险下降,其目的是通过低风险项目收益来部分弥补高风险项目可能失败时的损失,以使创新行为不因某高风险创新项目可能失败而中断。风险转移是指创新风险的部分或全部由一个承担主体向另一个或多个承担主体转移,其实质并非消除风险,而是增加风险承担主体以降低或缓解个体风险,通过利益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