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书法艺术的美学理念看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
从汉字书写看中国文化传承
48ChineseWorld 从汉字书写看中国文化传承文/刘涛汉字书写为何滑向低谷?汉字承载着历史记忆。
书写汉字是感受中华文明和艺术精神的通道。
但是,现在的汉字书写面临断流的危机。
我们在焦虑:决不能放弃书法这门艺术的文化情感,能否改变“全民汉字书写水平在下降”的事实。
汉字书写在20世纪急速滑向低谷,分析起来,缘由种种。
最直接的原因是物质文明发达之后,导致两波“换笔潮”,悄悄改变了我们的书写传统。
第一波是传统的毛笔换为自来水笔、圆珠笔、铅笔之类的“硬笔”。
20世纪50年代普及国民教育,“硬笔”也普及开来。
这波换笔,虽然笔已变种,但终究还是笔,汉字还要一笔一笔写出来,“书写”传统犹在。
第二波换笔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起初是计算机普及,继而网络覆盖,以往日常笔写之事被计算机取代。
这一次以“机”换“笔”,连“书写”动作也换掉了。
汉字书写的灵巧动作简化为两种简单垂直的操作:键盘上的“敲”,鼠标上的“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
不论是被动裹挟还是主动顺应,20世纪的两次换笔,速度一次快过一次。
处理文字的工具越来越进步,手段越来越便捷,效率越来越高。
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的审美训练始于练字,也是基本的、常规的审美训练。
ChineseWorld 49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
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
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汉字书写与中国美学自古以来,中国读书人的审美训练始于练字,也是基本的、常规的审美训练。
那些字帖都是传递美感的书法经典。
练字也是审美训练。
日积月累,潜隐默化,渐渐懂得典雅、天然、遒劲、雄浑、飘逸、清秀、险峻之类的风格特征,养成了审美意识。
林语堂1930年代著书向西方介绍中国的艺术,选书法为代表:“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是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摘要:我国书法的起源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满足审美,而是为了表达和记录,后来逐渐演变成艺术。
从类型上看,它从刀刻斧凿的甲骨文逐渐发展到用笔刀而成的隶书,再到纸笔书写的楷书以及行书。
这些不同的书法形式都体现出中国书法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魅力。
而在不同类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中,书法就是一种感官强烈而审美独特的视觉欣赏艺术。
而书法是汉字表现的外在形式之一。
只有通过汉字的表意表形,书法艺术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其中,中国书法的独特线条笔法还有各种的字体结构,都属于书法艺术构成的主要元素,真正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
据此本文就深入分析了中国书法在审美方面的基本特征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特征引言:一般而言,书法作为比较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传统文化意识,而且还代表着我国的精神领域传承。
书法一般是一种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基本的艺术形式还有文化意义的表达,都能够体现出我国人民强烈的审美观念价值。
而书法以不同的汉字书写为载体,通过这些具体的线条以及别出机杼的字体结构,就是表达书法艺术价值的重要元素,也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方面的审美。
因此,研究分析中国书法在艺术审美上的特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在中国书法艺术上线条之美的表达书法过程中的线条,就是作为书法艺术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不仅是人们书写书法作品的主要方面,更是提升书法艺术水平的灵魂。
与此同时,书写不同的线条也是书法家抒发自身情感以及表达心声的重要物质媒介。
因此书法艺术是对汉字书写规则中线条框架的解放,通过运用特定的毛笔,以此来将线条的艺术发挥到书法创作的极致,从而成为书法家的思想与鉴赏者思维之间的沟通桥梁。
而这种对书法创作过程中线条美的艺术追求,就像中国画领域中的工笔流派对事物线条美的追极致求一样。
运用自然流畅的书法线条,不仅可以表达创作者此时的情绪,还可以深层次的蕴含作者的内在精神。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
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
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
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
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1、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
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
(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
(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
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
我国当代书法家沈尹默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示出惊人奇迹,无彩而有图画之烂漫,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入胜,心畅神怡。
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为一种表达最深意境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摘要:从结绳记事到文字记述,我国文字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文字书写又演变成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所具有的艺术审美特征,包括了书写的线条美、字形的结构美和篇幅的章法美,而这三者的有机统一所形成的意境美,更是书法所独有的艺术美学价值。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门类,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其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文化特征,为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力量,传承民族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特征1、前言中国汉字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汉字的书写演变成书法艺术,这是人们反映表象世界和自身情感的艺术表现手段,也是对于人类社会的艺术再现。
书法逐步从记录、传情的实用工能,扩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
作者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这对新时期书法艺术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2、书法艺术审美的意义书法审美与书法创作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书法艺术两大研究领域。
创作的书法作品只有有人品评,其创作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即书法艺术的价值需要借助审美进行表现。
一般地,书法艺术的审美具有以下意义:首先,书法艺术的发展潮流由书法审美引领。
当前书法艺术领域有两种力量决定着艺术发展方向。
一种是艺术权威的取舍与评价,其决定了书法作品能否获得社会的认可;另一种是书法理论工作者的观点,其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评价书坛新风尚,在细细品评其优劣得失的过程中引领书法艺术的发展潮流。
其次,书法审美改变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方向。
艺术发展的方向总是会经历天翻地覆的变化,当一种风尚泛滥成灾时,审美疲劳便会出现,人们将迅速转向其对立面,这是艺术发展的规律,而且其也适用于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
3、书法艺术的线条美线条作为书法最为基本的元素,是书法艺术得以发展的灵魂之所在,也是书法艺术家抒情展意的重要媒介。
书法艺术解放了线条,并利用毛笔自身软柔的性质,把线条塑造成连接书法艺术家和欣赏者之间的沟通桥梁。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和鉴赏要领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线条、结构、章法、墨色等为表现手段,通过书写者的个性和情感,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中国书法艺术的主要审美体现有以下几点:
线条美:中国书法艺术强调线条的韵律感和动态美。
笔画的起落转折,形成了丰富的线条变化,既有刚劲有力的直线,又有柔美流畅的曲线。
结构美: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字的结构布局,要求字形规整,结构均衡。
每个字都是一个小整体,字与字之间的空白也是构成美感的一部分。
章法美:中国书法艺术强调整体布局和节奏感。
无论是横排还是竖排,都要求行行整齐,字字有序,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效果。
墨色美:中国书法艺术还强调墨色的层次感和质感。
通过控制笔触的深浅、快慢,以及墨水的浓淡,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墨色变化,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鉴赏中国书法艺术要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观其形:欣赏书法作品时,首先要看字形是否规整,结构是否均衡。
赏其神:书法是书写者情感和个性的流露,因此要欣赏作品中所蕴含的精神风貌。
品其韵:书法作品要有韵味,这包括线条的韵律感、结构的和谐感以及章法的节奏感等。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1. 书法的起源和历史发展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起源于商朝的甲骨文,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发展成为一种独具风格、唯美精致的艺术形式。
书法的主要作品有碑刻、真迹、手札等,书法家以笔为器,用黑白之间的线条、点、横、竖、斜、波等形式,表现出文字中的意境、情感和精神,是一种高度审美的都艺术形式。
2.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2.1 内向的自我表达书法作品中的每一笔、每一字,都是书法家内在情感的表达。
书法以艺术手法体现出书法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观念,这使得每一件书法作品都是非常独特的、有深刻意义的,成为了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2.2 诗意的意境书法是一种自由而又灵活、自然而又鲜明的艺术形式,它注重描绘物象的感觉与形态的美感,随笔而行,尽显自然,形成了一种如诗般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灵感上的启迪。
2.3 和谐的美学感受书法的每一笔、每一卷,其美丽之处在于,线条的直线和曲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和谐的比例和节奏。
书法家注重艺术创造力,将文学情感表现为线条,善于运用比例、节奏、节律、意向等组成要素,使整个作品达到了和谐、协调、透彻的艺术境界。
2.4 简洁的艺术形式书法是以极为简洁的画面来表现具有深度、丰富的含义,以极富表现力的笔触来写出最为优美的文字。
书法家注重创造力,用优美的笔墨表现起来鲜明生动,寓意深刻,就像是一首优美的诗篇,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3. 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所倡导和传承。
现今,随着科技的发展,书法艺术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扬和传承,很多书法家运用互联网、移动端等先进技术,挖掘书法艺术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形式,通过新媒体的平台,将书法艺术带入更广泛的人群,加快了书法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4. 总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书法艺术不仅在中国文化艺术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书法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在自由的创作、精简的画面以及内向的情感表达,并且这些特征在现代书法艺术的传承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延伸和发展。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在书法的发展中吸收了许多其他艺术(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的经验丰富了自身的表现力。
因此,中国的书法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我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因为它能显出惊人奇迹,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汉字的构成古人总结归纳为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以及假借,即我们常说的“六书”。
书法当然也要基于这些要素,在书写的过程中按照汉字的基本构成才能把书法最原始的精髓表达出来,不能为了看起来更美观而避重就轻或者忽略掉重要部分。
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审美。
书法艺术的美我认为除了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的美在书法家头脑中的反映之外,还表达了书法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而这种思想感情也是源于现实生活。
简单来说,书法的美必须源于内心,融于自然。
而线条的书写和字形的结构是书法艺术造型的两大基本要素,也是构成书法艺术美的两大基本要素。
首先是书法的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汉字书法的基本元素,是书法的基础、灵魂,是书法赖以延续生命的重要媒介,也是书法家表情达意,精神、气质和学养得以流露的媒介。
也就是说一幅书法作品首先呈现出来的就是它的线条,我们欣赏的时候也是首先看这个字的线条是否流畅,是否曲直适宜,强弱是否得当。
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等都会影响线条的形状,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
线条的美首先体现在力度上,即强调用笔的力度——笔力的审美概念。
东汉书法家蔡邕说过:“藏头护尾,力在字中。
下笔用力,肌肤之丽。
”肌肤就是线条美的形式感觉。
一般而言,下笔有力,线条就美,就有丰富的肌肤内涵。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书法,是指文字的书写方法,规律和法则。
中国书法其特定含义是指具有美的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
从广义上讲,世界上各民族文字的起源都可追溯到“象形文字”,都有自己的文字和书写技巧,都有自己的“书法”。
但是,各国文字都从象形中断了,从“表意”走向了“表音”,只有中国的汉字从原始象形的“表意”,一直延续了下来。
长期的发展使中国书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的创立,最初都是为了记录语言。
但是,纵观大千世界,在流传下来的这么多种文字当中惟有汉字兼具了实用和审美的功效,衍生出了独具魅力的书法艺术。
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书法就是传统文化的缩影。
ﻫ构成审美的基本要素.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对象、是以笔画、结构、章法为基本要素,通过笔、墨的运用达到表现艺术的目的。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一门艺术,是因为中国汉字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可为性,就是说中国的汉字天生就具有艺术素质。
例如,(1)汉字的造型是变化多端的:有正方形、长方形、扁方形、品字形、到品形;有上宽下窄、下窄上宽;有左高右低、右高左低等等。
(2)汉字的字体是不断演变的:甲骨文、金文、籀文、战国文字、小篆、竹木简书、隶书、章草、今草、魏碑、正楷、行书等。
(3)汉字的每种字体又有丰富的不同的风格和书写特色:或厚重、或飘逸、或庄严、或典雅、或苍劲、或灵秀、或稚拙、或老辣、或恬淡、或典雅、或茂密、或疏朗……(4)书法的特有工具——毛笔、墨汁、宣纸各有特殊功能的:“墨色的浓、淡、干、湿”;笔法的“方圆、刚柔、提按、顿挫、疾徐、收放”等等,以及又能写出不同意趣的“点、线、面、结构、章法”(5)不同的时代,文化背景的不同:殷商的契刻甲骨、周朝的铸造金文、春秋战国的帛书竹简、汉魏的碑志摩崖、晋唐的尺牍等。
可谓名碑法帖浩如烟海,方家大师群星灿灿,所有这些都足可以构成了中国书法美学的基本要素,足可以构筑了中国书法悠久灿烂文化历史。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瑰宝,历史悠久,审美
价值观及其特征贯穿到今天。
中国书法审美的基本特征在于以“政治气质、中庸美感、文明精神”的特点,来体现审美价值。
“政治气质”即以宣扬正确政治理念为主题,努力使书法包含中
国传统文化,具有宣传义务性和普及文化性,融会贯通、交叉联系,
其政治气质强烈到结构完善,也有助于表达历史的发展向前移动。
“中庸美感”是书法的理想状态,它理想的状态,不太冷淡也不
太热情,它以可靠的价值观介入呈现的作品,引导观者进入完美领域。
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它的审美价值更多的体现在心灵深处,更加深
刻地影响着受众。
“文明精神”即以文明和推进中华文化传承和提升为主旨,书法
可以给我们以更多途径来认识及深入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以书法笔
法和篆刻字形表达出独特的文艺效果,生动活跃。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特征体现在:表达政治气质,体现
中庸美感,感受文明精神。
这种特殊的审美特征,不仅拓展了古代文
人的书法技艺与雅俗之间的美,也推动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并影响
了现代审美价值观。
可以说,中国书法艺术是一种精致而完美的艺术
形式,是一种永不褪色的艺术经典,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试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试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也是世界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
大哲学家黑格尔提出:“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
”林语堂先生认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
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
”①中国汉字书法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是与人们的审美心理以及艺术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其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是我们中华民族整个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从一般的审美规范出发,结合历代书论中的有关论述,对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探询。
(一)书法线条美线条是构成汉字书法的基本元件。
书写时根据需要,书法线条呈现出长短、粗细、方圆、曲直、斜正等各种形状,这些线条,曲直要适宜,纵横要适度,强弱要得当,布白要合理。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说:“中国书法——线的艺术……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
”②线条美的首要特征是力度美。
这种力度美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线有“立体感”。
米芾说:“得笔,则虽细为髭发亦圆;不得笔,则虽粗如椽亦扁。
”这里所谓的“圆”即“立体感”,“立体感”线条,即使细如发丝,也有入木三分、力透纸背之妙。
二是“涩感”。
所谓“涩感”,是点画线条似乎克服阻力、挣扎前进的表现,给人心理上的一种力量,重点表现在笔尖的提按动作,或轻或重,或驻或行,提提按按,驻驻行行,从而达到苍茫的效果,古朴而雄浑。
刘熙载《书概》中说:“惟笔方欲行,如有物拒之,竭力与之争,其不期涩而自涩矣。
”③便是对“涩感”这一审美意趣的真实体验。
线条美的第二特征是节奏美。
书法线条用笔强调轻重徐疾,抑扬顿挫,就像音乐的旋律一样能给人以节奏感,因此有人称“书法是无声的音乐”,是不无道理的。
人对节奏最敏感的器官固然是听觉,但人的视觉也具有一定的节奏感受能力。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探析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探析作者:张子华来源:《大观》2022年第08期摘要:中国的书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发展,已成为一门具有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的艺术,同时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从书法的类型上看,从甲骨文,慢慢发展成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这些书法形式的发展也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
另外,书法艺术也是人们心灵的写照,书法的神采可以体现出书写者当时的精神面貌。
通过观察书法线条上的变化,以及对书法空间上的构建,就能看出书写者的情感状态。
分析书法在中国文化艺术上的价值和地位,探讨中国书法艺术的线条之美、章法之美、意境之美,并论述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过程。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特征;审美过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背景下,中国书法流传至今,我国的书法艺术不断传承。
作为独有的民族特色形式之一,书法是一种文化的艺术体现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的表达,具有文化意识。
在审美上,中国书法具有独特的线条笔法,以文字为载体,对中国历史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
意境美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点,同時也是书法的灵魂所在。
对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进行更多的探究,对于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也有重要意义,能让人们更加了解历史,传承中国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对中国书法的审美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书法在中国文化艺术上的价值和地位书法作为古代人们经常使用的书写形式,由最初的文字工具,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文化的体现。
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作品主体是汉字。
汉字的起源也很早,体现了中国古代人的智慧。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人们逐渐把汉字的书写发展成一种创造美的行为,与创作者的观念、思维和精神相结合,激发鉴赏者的审美之情[1]。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体现着独特的价值。
在如今的社会中,对书法艺术的传承很重要,保护好我国的独特传统文化,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中国书法艺术蕴藏着一种民族精神,文人不仅运用诗歌来抒发真实情感,还用书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美学观,传统文化,中国]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
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观我们讲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念,首先要弄清中国美学历史发展的特点,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的哲学家同时又是美学家,在他们的作品中蕴含了大量的美学思想。
中国其他的传统艺术例如,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等,不但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而且各门传统艺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融合。
各种艺术门类既有自身的美学特性,又在审美方面有许多相通之处。
在美学的理论形式之外,从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大量工艺产品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纵观历史的长河,数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不断的传承与发展,大量的文学家和美学家不断在这一领域进行专研和探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色的、博大的中国美学的脉络。
中国的传统美学思维更看中的是所谓的整体意识,其具体表现在就是合和的美学观。
中国文化中美学观是建立在中国哲学观念的整体意识上的。
以和为美,是在要求我们在评价或审美的同时要具有整体意识。
在古人的美学观中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这正是中国美学的整体观。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对和合观念的提出也正是是从孔子那里延续下来的。
由此我们不能看出,和合观也正是儒家思想的美学观念源头。
孔子提倡的美学观念,主要是要强调道德内容要包含到艺术中去,凸显善与美的高度一致。
从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上来分析,儒家的美学观念在中国美学观念中都是影响深远和地位显赫的。
不论是古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家还是现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家,在处理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二者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中,大部分人都是主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反对在二者之间进行不恰当的偏重。
以此为鉴,从儒家的美学思想的文质统一的观点,从而建立了自己对艺术的审美趣味和行为标准。
翻开历史的篇章,追求社会和谐的理念源远流长,它是以深厚的和合文化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
首先从出自《老子》第四十二章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他认为,万事万物都蕴含着阴阳两面,这两个面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作用形成和。
他认为这是天地万物生存的基本,也是宇宙万物生命的本源。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色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色中国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中国书法是汉字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审美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书法注重意境表达和情感抒发。
书法家在书写作品时,会通过字形结构、笔墨运用、布局设计等方面的精心构思,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意境。
书法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情感与精神的传达,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
观赏书法作品时,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独特的审美情感,产生共鸣与感悟。
其次,中国书法强调笔墨意境和行云流水的意境。
在中国书法中,重视笔墨的运用和文字的纹理美。
通过墨与纸的相互作用,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在行云流水的意境中,书法家追求笔墨灵动、线条舒展、笔势变化,形成一种若有若无、神秘莫测的审美境界。
观赏书法作品时,不仅可以欣赏到文字之美,更可以体味到笔墨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无限生机和意蕴。
再次,中国书法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
中国书法不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因此,观赏中国书法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到其独特的审美风格,更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最后,中国书法追求“法度”和“意境”的统一。
中国书法强调文字的规范与流畅,追求书法艺术的美学效果。
书法家在书写作品时,首先要保持书法字形的规范和标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注重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结构和比例。
在追求“法度”的同时,书法作品也要注重表达情感、诉说内心,追求“意在笔先”的创作境界。
这种“法度”和“意境”的统一,体现了中国书法的审美特色和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包括意境的情感表达、笔墨的运用、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的丰富、法度与意境的统一等方面。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审美特点及其意义
中国书法艺术中的审美特点及其意义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影响力极大的艺术形式。
在国内外,人们都对中国书法的审美特点和意义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中国书法的审美特点及其意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化瑰宝。
一、中国书法的审美特点1. 笔画的流畅与谐调中国书法的笔画具有流畅而谐调的特点。
这种流畅和谐调不仅是书法家的基本功,更是他内心情感的流露。
流畅和谐的笔画不仅可以体现书法家的技巧,更可以传达他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美感。
2. 空间的变化和利用中国书法艺术也注重空间的变化和利用。
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的书写中,书法家可以根据需要巧妙地利用一些空间,创造出不同的情境和视觉效果,使得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具有立体感和深度感的审美特质。
3. 独具匠心的形态和品质中国书法作品的形态和品质独具匠心。
无论是草书、楷书、隶书还是行书,每种书法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形态。
而在这些形态中,又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意境,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更加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4. 对象的简约和平衡为了强调一种平和、简约与和谐的境界,中国书法艺术强调对象的简约和平衡。
这种简约和平衡不仅在整个字体、作品的结构上体现,也表现在对墨色和线条的运用上。
墨色与线条的质感、形态在中国书法中被视为一种文化的精髓,成为了书法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二、中国书法的审美意义1. 书法的审美价值中国书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其价值在于它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以及其独特的审美情调和氛围。
2. 书法的文化意义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化中,书法一直是高雅艺术的象征,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成就,更代表着中国文化中的审美理念和精神。
通过中国书法艺术的欣赏和学习,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会中国文化的内涵和风采,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3. 书法的人文意义对于每一个创作、欣赏和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书法艺术都具有一种人文意义。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与人文积淀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与人文积淀中国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深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中国书法之美,源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积淀。
首先,中国书法的审美特质体现在其独特的笔墨艺术上。
书法是一种通过笔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它注重笔墨的运用和造型的美感。
中国书法追求的是“气韵生动”,即笔墨之间的韵律和生动感。
这是中国书法与西方绘画的重要区别之一。
中国书法强调的是“意境”,通过笔墨的流畅和造型的变化来表达作品的内涵和情感。
这种审美特质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注重整体性和细节的协调统一。
中国书法作品常常以整体的布局和结构为重,追求整体的和谐美感。
这种审美观念与中国人的传统哲学思想有关,如“中和”、“阴阳”等概念。
中国书法作品常常以中心主题为核心,围绕着中心展开,形成一种有机的整体结构。
同时,中国书法注重细节的处理和表现。
每一个笔画、每一处墨迹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表现力。
这种细致入微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细节的关注和追求。
其次,中国书法的审美特质还体现在其与中国人文积淀的紧密联系上。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中国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等密不可分。
中国书法作品常常融入了诗词、经典和名言警句等文化元素,通过书法的形式来传递和弘扬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
中国书法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于孝道、忠诚、友情等传统美德的赞颂和表达。
这种审美特质使得中国书法具有了深厚的人文积淀和文化内涵。
此外,中国书法的审美特质还体现在其与自然的紧密联系上。
中国人崇尚自然,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书法作品常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通过笔墨的表现力来描绘自然的美景和自然的力量。
中国书法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即通过书法的表现来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这种审美特质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自然的敬畏和对于自然美的追求。
综上所述,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质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人文积淀密不可分。
中国书法的技艺与审美观念
中国书法的技艺与审美观念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中国书法不仅注重技艺的熟练,更强调审美观念的培养。
本文将从技艺和审美观念两个方面探讨中国书法的特点。
首先,中国书法的技艺要求非常高。
书法家必须掌握正确的笔画和结构,以及独特的用笔技巧。
毛笔是书法创作的主要工具,而墨汁是书法作品的灵魂。
书法家通过调节笔触的厚薄、轻重和速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这种技艺的熟练需要长时间的练习和修炼,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和体验,才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
其次,中国书法的审美观念十分独特。
中国人对于书法有着独特的审美追求,强调“气韵生动”和“神韵超逸”。
中国书法注重笔墨的韵律和节奏,通过线条的起伏和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同时,中国书法还强调“笔意”和“气势”,追求笔墨与心境的统一。
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我调适,力求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
这种审美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敛”和“含蓄”相契合,体现了中国人对于自然和人文的理解和追求。
中国书法的技艺和审美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演变。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们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米芾的《致远书》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技艺上达到了极高的境界,更表达了书法家们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经典之作成为后世书法家们的学习和借鉴对象,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书法逐渐走出国门,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关注和喜爱。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国书法,欣赏其独特的魅力。
中国书法的技艺和审美观念在国际间的交流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同时,中国书法也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呈现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如今,人们可以通过电子屏幕和网络平台欣赏和学习书法,这为中国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中国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注重技艺的熟练,又强调审美观念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书法家们将自己的情感和意境融入到作品之中,表达了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王娜大全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王娜大全一、笔墨独特中国书法的魅力主要源于其独特的笔墨表达。
书法家在写作之前,会仔细挑选毛笔,调制墨汁,并根据字体风格选用不同类型的笔锋。
这些细节决定了字体的线条特征和气韵。
中国书法以线条和墨色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的粗细、曲直、虚实展现了书法家的意境和个人特色。
墨色的深浅、濡湿、干涩则表现了书法作品的情感和气氛。
墨色的浓淡运用巧妙,既能使作品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也能使作品呈现柔和和谐的美感。
二、形神兼备中国书法的审美特征中,形神兼备是最重要的一点。
书法追求形与神相结合、形神兼备的境界。
形指字的形态,神指字的气息和灵动。
书法家通过筆致与顿挫的交替使用,使字形具有韵律,从而使字体富有生命力和个性。
中国书法的审美追求注重字形的变化和技巧的使用,字形可以有不同的排列、联缀、繁简。
书法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意图,采用不同的字体,使字形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字的形态与神韵的表现也关系到书法家个人修养和境界的体现,通过书法艺术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三、内涵丰富四、意境深远中国书法追求的不仅是文字之美,更是意境的深远。
作品通过简洁的笔触、独特的布局以及适当的留白,构建出一种超越文字本身的美感,引发观赏者的联想和思考。
观赏者可以从书法作品中感受到书法家的审美情趣和思考方式,营造一种与书法作品共同生活的氛围。
总之,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体现在它独特的笔墨表达、形神兼备、内涵丰富和意境深远四个方面。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书法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无论是在传统还是现代的艺术领域,中国书法都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书法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审美剖析——中国书法的审美特点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审美经验的集中表现。
中国的书法不仅自己拥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各种书体、门派和好多独具风格的书家,而且在书法的发展中吸取了姊妹艺术( 如绘画、音乐、舞蹈、建筑等 ) 的经验丰富了自己的表现力。
因此,中国的书法拥有重要的审美价值。
我国现代书法家沈尹默曾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就是由于它能显出惊人奇景,无色而具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友善,引人欣赏,心畅神怡。
”特别是书法与文学的结合,更加深了书法的精神内涵,使书法成为一种表达最深境地和情操的民族艺术。
由于书法的这种独到的审美价值,使它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特其他地位。
有的学者认为在西方研究艺术风格的发展史经常以建筑作为骨干去贯穿:研究中国艺术风格的发展,书法规能够相当于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经过布局、结构、用笔、用墨及点画运动来表现感情、意蕴的艺术。
( 一 ) 书为心画。
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
祖先把书法称作“心画” ( 汉·杨雄 ) 、“心迹” ( 元·盛熙明 ) 。
书法善于更直接地表现感情,快乐时写出的字象开放的“心花”;寂静时写出的字象流淌的“心泉”;激越时字好似汹涌的“心潮”。
韩愈曾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发之。
”书法不仅好够抒情,也能移情,还能够交流感情。
书法的鉴赏能够是多层次的,字的外形写得美丽虽不失为一种形式美,但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味。
书法的极致和人的精神相通。
书法的这一特点表现了诗与书的内在联系、诗是书法的灵魂,诗情不仅是研究书法形式的动力、也是衡量书法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依据。
徐悲鸿曾说:“书之美在情在德”。
中国书论中所谓“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日如其人而已。
” 都是说明人品对书品的深刻影响。
中国书法艺术的民族文化特征
2021年第20卷第2期中国书法艺术的民族文化特征□周娟【内容摘要】书法乃专属中国独具的一种特定艺术形式。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媒介、工具材料和创造途径。
中国具有多种汉字符号形体这一先决条件和特殊的书写表现工具———毛笔。
每一个汉字,都先天性的具有书法艺术审美形象创造的基础和潜能,更具有其他国度里都不具备的民族文化特征和书法艺术审美形象的创造。
【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形式;民族文化【基金项目】本文为201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重点项目“基于传统文化下的书法艺术传承与美学价值创新研究”(编号:19D089)成果。
【作者简介】周娟(1981.4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画、书法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都需要一定的物质媒介、工具材料,处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都有它的创造途径。
中国书法这一艺术形式的产生也不例外。
书法这种艺术形式之所以能产生在中国,是因为中国具有多种汉字符号形体这一先决条件和特殊的艺术表现工具———“奇怪生焉”的毛笔。
世界上任何开化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字,也有利用文字记录事物、传播信息的书写,当然也有相应的书写技巧,也会写得让人们觉得好看或不好看的。
可是无论哪个民族的哪种字符,都不能通过实用书写产生有机构成的生命整体感的艺术效果,也不能以之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作艺术的追求和创造。
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用来作为艺术形象创造基础的具有这种艺术构成因素的文字(汉字)和毛笔这一艺术书写表现的工具。
这说明,中国之所以有而且是不期而然,从为实用的书写中能产生书法艺术,与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汉字和汉字所特有的文化根性紧密关联。
一、中国汉字的书法艺术性中国汉字不只是每一个字有一定的意义,而且每个字都具有完整的俨若自然的各种形体。
笔画纵横交错,结构奇异多变,形态丰富多彩。
在其千姿百态的形体结构中,有着人们从宇宙自然感悟的生命意蕴。
从这一意义上说,每一个汉字都是艺术家通过书写进行生动的具有生命活力的形象创造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翰圃积跬》论文集稿件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看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XX省XX市职业技术学校陈海波▲内容提要: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门类。
它具有最普及、最大众化的特点,同时也是极具抽象性和概括性的艺术。
在它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对美的独到见解和创造,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精深和独特。
本文主要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出发,展现书法艺术与中华民族审美文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种关系,既能加深对作为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缩影的书法艺术的理解,也能通过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去领略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本质特征。
▲论文提纲:引言;书法结体展现井然之美: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之一;书法线条展现韵律之美: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之二;书法意境展现神采之美: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之三;余论。
▲关键词:书法艺术审美观念、中国艺术精神、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井然之美、韵律之美、神采之美。
▲作者简介:陈海波,男,1969年11月生于XX浦北县。
先后就读于XX师X学院中文专业,XX科技学院美术学专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远程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本科学历;并分别攻读华东师X大学文艺理论专业和首都师X 大学书法艺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现为XX省书法家协会会员、XX市美术书法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XX市职业技术学校书画设计讲师(宅电:0;手机:;邮编:523003;讯址:XX省XX市城区新风路129号·XX市职业技术学校书画室)。
●引言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载体,通过线条、笔墨的变化来抽象、概括地展现某种审美意向的艺术。
中国艺术精神,就是在中华民族各种传统艺术形式上共同体现出来的独有的审美特质。
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则是中华民族在领会、创造事物或艺术品的美的时候所特有的美学意向的总体概括。
书法艺术审美观念→中国艺术精神→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应是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的。
这是因为,书法是最具民族特色的艺术门类之一,它集中体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特质。
中国艺术精神所要求的有序、韵律和神采,在书法艺术中无时不在。
而中国艺术精神,无疑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在艺术形式上的凝聚和体现。
所以,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因而折射出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的璀璨光芒。
●书法结体展现了井然之美: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之一从结体和整体布局看,井然之美在书法艺术中无时不在。
首先从书法的载体汉字来看,汉字是一种表意为主的方块字,当我们书写某个字时,一般是设定在某一方格里的。
因而,这种井然有序排列的特征也就体现出来了。
再从传统书法创作的章法来看,如果是楷书、隶书、篆书创作,基本是按格、按行排列的,字距、行距都有一定的要求。
一件作品完成后,便体现出整齐、有序、统一的特征。
西汉的《曹全碑》如此,东晋王羲之的《洛神赋》如此,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府君碑》(见图一)亦如此。
就算是行书、草书创作,尽管创作的过程是充满变化的过程,但完成后的作品也讲究前后呼应、起收一致、浑然一体,即从整体上看也是井然有序的。
例如,明末清初的草书,图一欧阳询《皇甫府君碑》:井然之美大都纵笔以取势,可是王铎用笔,却是纵而能收,同样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他的这种纵中有敛的形质美,也是井然之美的一种体现。
所有这些说明,传统书法艺术创作在结体、章法上的一个审美观念是:整齐、有序、统一,追求井然之美。
正如孙过庭所说:“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只平正,务追险绝,复归平正。
”①那么,书法结体上的这种井然之美,算不算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一个特征呢?回答是肯定的。
当把书法置于中华民族的艺术之林中,我们便不难发现各种传统的艺术门类有一个布局上的共同特点,那就是井然有序。
建筑方面,当我们走进古老的四合院,踏入少数民族的竹楼,或步入山乡小村的排排平房,我们都可以发现:它们是以整齐、有序、统一的理念来构建的。
家具制造方面,当我们观察传统的家具设计时,我们也不难发现一个传统的设计理念:方正,实用。
凳子是方形的、桌子是方形的、柜子是方形的,那睡觉的床连同蚊帐架一起,也构成了方形的结构,无疑也是整齐、有序、统一的一个方面。
再来看看我们的传统服饰吧。
不管是庄重的帝王服装,还是平民百姓的日常衣着,不管是汉族人的XX装,还是各式各样的少数民族服饰,都有这样的共同点:厚实、朴质、规矩、统一。
我们可把这一特征归结为井然之美。
这种井然之美的审美文化特征,在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书法艺术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法线条展现了韵律之美: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之二从某个角度可以说,书法是线条艺术,行书、草书更是如此。
线条是最单纯的,也是最具表现力的。
书法艺术创作关于线条的审美观念是:粗与细的变化;凝重与飘逸的变化;古朴与清秀的变化;浓墨与飞白的变化……通过这些具有对比性的变化,体现出生动的气韵,起伏的节律。
这种关于线条美感的追求,我们可以称之为韵律之美。
南宋书论家姜白石曾说:“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润燥相杂,润以取妍,燥以取险……”②这段话,既道出了用笔、用墨技巧,同时也说明笔墨的变化主要是为了追求富于对比性的韵律美感。
所谓气韵生动、节律起伏,就是指具有生命的活力、运动的气势、音乐的韵律、感情的光环。
我们知道,书法艺术的线,因为有生命的活力,所以才生气盎然、变幻无穷;因为有运动的气势,所以才金声玉振、跌宕隽永;因为有感情的光环,所以才赏心悦目、益人神志。
综观历代书家的著名作品,无不充满韵律之美,楷书、隶书、篆书如此,行书、草书更是如此。
以东晋王献之的行书《中秋帖》(见图二)为例,那种线条的优美流畅,前后的自然衔接,轻重粗细的笔墨变化……无不体现了韵律之美。
无怪乎许多学习书法的人,都十分推崇二王父子的书风。
那么,韵律之美,是不是书法所独有?不是的。
在传统的艺术门类中,诸如诗文、绘画、音乐等,无不追求韵律之美。
韵律之美,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另一特征。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当我们秋帖》:韵律之美吟起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时,一种韵律之美便油然而生。
这里,不仅有那对称的句式、统一的句调,更有那相间的平仄、铿锵的语言、和谐的押韵……这后者,便是韵律之美的体现。
再来看看《八十七神仙图卷》吧。
我们除被那形神兼备的人物所吸引之外,还为那与书法相似的流美线条所感染。
整个画面,都是通过这种游丝般的线条勾勒出来的。
这时的线条,已成为富有感染力和韵律之美的载体。
生动的气韵,起伏的节律,由此可见一斑。
相信许多人都听过《春江花月夜》的乐曲。
乐曲中时而舒缓、时而急速、时而轻柔、时而高亢的调子,同样也展现出起伏跌宕的韵律美……由此可见,韵律之美也是传统艺术形式所共有的特点,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又一特征。
而书法,则由于其极高的民族性和概括性,从而更凸现了这一特征。
●书法意境展现了神采之美: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之三意境,是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绘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书法创作同样要表现意境。
书法意境的创作主要是展现一种神采之美。
神采即精神和色彩,它既可以是一种悠远的境界,又可以是一种雄浑的气势;既可以是小桥流水般的典雅,又可以是气吞山河般的宏博。
神采之表现,既与书体本身有关,更与书写者的个性、追求、人生观和精神状态等有关。
我们已经知道,书法的线条是有活力、气势和韵律的,而所有这些关于线条的表现,最终还是为了寄托作者的感情,从而展现出某种神采。
神采,应是书法追求的最高境界。
比如清朝书画家X板桥,他的书法从结构上看并不规X也不流美,有点像孩童体。
但是,他的书法还是受到了众人的喜爱,主要原因,就是他创造出一种神采,一种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神采。
唐代X怀瓘曾说:“以筋骨立形,以神情润色,虽迹在尘壤,而志出云霄;灵变无常,务欲飞动。
”③元代陈绎曾也曾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散;喜则气通而字舒;怒则气粗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和而字丽。
情有轻重,则字之舒、险、敛、丽,亦有深浅,变化无常。
”④这两段话,既道出了书法是有神采追求的,而且也说明神采的表现是与书写者的感情变化、个性志趣等紧密相关的。
关于神采,西汉杨雄谓之“心画”,晋王羲之谓之“书意”,唐孙过庭谓之“佳境”,五代贯休谓之“神力”,明徐文长谓之“书神”。
神采之美,在历代著名的书家书作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比如王羲之《兰亭序》的淡雅、平和、幽远;柳公权《玄秘塔碑》的刚劲、雄浑、有力;赵孟頫《千字文》的严谨、妍丽、流美……我们这里选登的米芾《七言诗》选字(见图三),同样显示出其神采:雄浑、博大。
这里要指出的是,神采之美也不是书法所独有的审美观念,而同样是各传统艺术门类所共有的特点,同样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一大特征。
传统的绘画艺术也是讲究是意境、神采的;传统的诗歌也是讲究意境、神采的。
看了唐代王维的国画和诗歌,你便会感觉到这一点。
王维的山水国画,讲究写实与写意的结合。
在他的画中,山是苍茫的、水是苍茫的、云也是苍茫的,虽有远近高低的变化,却最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幽远的、静谧的意境和神采。
而这时,我们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他的山水诗。
另一方面,王维的诗歌又描绘了画一般的意境,这也是一种神采。
还是让我们来读一下他的《山居秋暝》吧:“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试想一下,念到这里,谁的脑海中不会出现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呢?人们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非常确切的。
综上可见,其它传统的艺术形式与书法一样,也是讲究意境的创造、神采的表现的。
神采之美,确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又一大特征。
只不过因为书法的凝练、抽象和概括,所以更需要通过神采的展现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审美倾图三 米芾《七言诗》:神采之美向。
●余论作为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确实折射出井然、韵律和神采等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
尽管这些审美特征在文学、绘画、音乐、建筑、服饰等方面也能体现出来,但都不如书法那么高度集中和明显。
这是因为,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书法无疑是最具民族特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的一门艺术。
因此,书法艺术关于结构(井然)、形式(韵律)、意境(神采)等方面的审美观念,也就成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特征的缩影。
所以我想,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观念这一角度去审视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特征,应当是有理由的。
当然,世界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倾向也在变化。
随着世界的发展、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华民族审美文化的特征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是毫无疑问的。
可是不管怎样,那种井然之美、韵律之美、神采之美,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影响着我们的审美心理、审美观念。
●引文出处:①唐·孙过庭《书谱》;②南宋·姜夔《续书谱》;③唐·X怀瓘《书断》;④元·陈绎曾《翰林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