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常见地双音节词(20201127233816)
古汉语中常见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
![古汉语中常见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3f693ef476eeaeaad1f330b9.png)
古汉语中常见双音节的古今异义词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婚姻(儿女亲家;结婚)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行路(路人;走路)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痛心(痛恨;极端伤心)不必(不一定;不需要)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便利(吉利;方便)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浩荡(荒唐;水势浩大)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作案(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县官(官府;县令)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流涕(流眼泪;流鼻涕)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同气(同胞兄弟;同类)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中国(中原;中国)无论(更不必说;连词)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开张(广泛扩大;开业)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结束(整好装束;完毕)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往往(处处;常常)中间(中间夹杂;里面)扶老(拐杖;扶着老人)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恰恰(莺啼和谐之声;正好)大风(麻风病;大的风)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中间(当中夹杂;当中)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肉食食物)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无赖(胡作非为、活泼好玩;流氓、无理取闹)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出众的人)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加(更;增加)假(借助;不真实的)信(的确;书信)河(黄河;泛指江河)橹(盾牌;划船的工具)赢(背负;胜或获得)走(跑;不行)次(水边;量词)向(从前;对、朝或偏袒)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再(第二次;又一次)原(推究;原来、原则)床(坐具;卧具)抑(或者;抑制)归(女子出嫁;回来)比(等到;比较)比(紧挨、并排;比较)渠(他、它;水道)去(离开、距离;往)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危(高;危险)但(只;但是)略(夺取;简略)将(请;将要)或(有人、或许;或者)爱(吝啬;喜爱)固(本来;坚固)诸(之于、之乎;众、各)择(区别;选择)隐(哀怜、不忍;隐藏或隐瞒)稍(逐渐;稍微)诚(果真、如果;真诚)赞(引见、介绍;称赞)拜(授官;一种礼节)除(授官;除去)安(养生;安定、安然)鄙(边境;轻视或粗俗)池(护城河;水塘)摧(伤心;破坏或折断)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按(查究;压住或按照)都(大;都市或全)病(困苦至极;疾病)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齿(年龄、岁数;牙齿)伐(功业、夸耀;坎)顾(拜访;回顾或照顾)会(恰逢)聚会或会议)间(参与;中间或间隔)控(拉;控制或控告)迁(放逐;迁移)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害(嫉妒;祸害或害处)摄(整理、整顿;吸取或保养)遣(休、被夫家赶回娘家;消除或派遣)冒(涂盖、敷上;冒充或向外透)奇(适宜;特殊的或惊异的)要(邀请、相约;要求)严(尊重;严格或严密)卒(死;士兵)寻(不久;寻找)章(花纹;文章或图章)速(招致;速度快)寝(丑陋;睡觉)。
文言文双音节词100个
![文言文双音节词100个](https://img.taocdn.com/s3/m/a97eb29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b7.png)
文言文双音节词100个1 被服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史记·礼书》) 比喻蒙受某种风化或教益2 本事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管子·霸形》) 根本3 便宜艺徒学堂……均可于中、小学堂便宜附设。
(《清史稿·选举志二》) 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4 不禄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
(《与薛寿鱼书》) 死的委婉说法5 部送会稽县尉郑虎臣部送似道之贬所,至漳州杀之。
(《宋史·瀛国公纪》) 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6 参赞臣负荷殊重,参赞万机,实赖群才,共成栋干。
(《梁书·谢朏传》) 协助谋划7 侪辈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 同辈,朋辈8 乘化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并序)》] 顺随自然9 持节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 出使。
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10 冲年儿以冲年客万里,母肝肠寸断矣!(《夜谭随录·汪越》) 幼年11 登耗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
(《明史·程信传》) 增减12 抵罪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报任安书》) 按罪行处以相当的惩罚13 丁艰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晋书·周光传》) 遭父母之丧14 短长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宋史·刘敞传》) 短处,把柄15 发愤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
不能白,发愤自杀。
(《明史·刘源清传》) 含恨16 发明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搜神记〉序》)表明17 方伯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 殷周时的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18 坟籍(郭太)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后汉书·郭太传》) 古代典籍19 服阙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古汉语中常见地双音节词
![古汉语中常见地双音节词](https://img.taocdn.com/s3/m/e86483e3be1e650e53ea990f.png)
古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一、古今异义1.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36.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人)37.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2.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38.无论(更不必说;连词)3.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39.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4.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40.无赖(胡作非为、活泼顽皮、无所寄托;羽)品行不端)5.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41.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6.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42.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7.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43.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8.婚姻(儿女亲家;结婚)44.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9.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45.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10.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困境)要的地方)46.开张(广泛扩大;开业)11.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47.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12.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48.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的心意)49.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13.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50.结束(整好装束;完毕)14.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5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15.于是(因为这、从此、在这件事上;连而死)词)52.往往(处处;常常)16.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53.中间(中间夹杂;里面)17.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54.扶老(拐杖;扶着老人)阶段)55.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18.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56.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19.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57.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20.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牲的人)21.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58.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22.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59.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23.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60.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24.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来;)61.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25.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副词)26.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62.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27.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63.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28.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64.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29.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65.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30.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性质加以描绘)31.然后(这之后;顺承连词)66.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32.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能出众的人)33.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67.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34.流涕(流眼泪;流鼻涕)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35.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68.地方(土地方圆)二、人物传记常见词语1.数奇(shùj)ī(命运坎坷曲折),41.中人(宦官;宫女;有权势的近臣;居2.驵侩(z?ngkuà)(i马匹交易的经纪人,间介绍或做见证的人),后泛指经纪人),42.中贵人(有权势的宦官),3.县官(指朝廷),43.掾吏(亦称掾属,一般官员),4.坟策(又称坟籍、坟典,泛指古书典籍),44.学官(又称学馆、学宫,学校、校舍),5.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45.构会(结合串通;设计陷害),6.非礼(不合礼节),46.都试(即大试,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的军事演习,都,还有“美好”及“大”7.秩满(指官员任期期满),8.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的意思),9.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47.诸生(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明清10.委输(输送积聚的货物;转运),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11.委吏(管理粮食的小官吏),的生员),12.自许(期望自己干什么),48.居忧(又称居哀、居丧,守孝的意思),13.自非(假如不是)49.辟易(惊退),14.黔首(指百姓),50.车驾(帝王外出时所乘,因而用作帝王15.耄耋(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的代称),16.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51.戎狄(指少数民族),17.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52.寿考(高寿),田),53.显戮(当众处决),18.下车(指官员上任),54.乞骸骨(辞官告老还乡),19.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55.块然(孤独地;亦作安适地),20.听事(处理政事;大厅(多指官署中的)也56.翕然(一致、安定的样子),作“厅事”)57.报怨(报仇),21.望门投止(投靠有名望的家族).58.不殊(没死。
高中文言文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90个
![高中文言文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90个](https://img.taocdn.com/s3/m/bd589062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a.png)
高中文言文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90个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语文双音节词语
![语文双音节词语](https://img.taocdn.com/s3/m/2ffcb32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c.png)
汉语双音节词语,就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词或短语,这两个音节一般是两个汉字组成的。
比如:双音节词:汉语、英语、辛勤、劳动、热爱、白天;双音节短语:打败、风吹、雨打、下雪、快跑、嘴馋。
文言文中的双音节词语有:1.不强:不勉强2.悲嗟:悲叹3.雅意:向来中意4.咨禀:咨询票告5.饮膳:饮食6.课试:考核7.中夜:半夜8.近侍:亲近的大臣/太监9.低乐:快乐10.愀然:悲伤的样子11.周给:接济12.先达:贤人名士13.重午:端午14.锐意:专注于15.无复:再也没有16. 夷然:平静的样子17.向者:从前18.至是:到这时19.怃然:悲伤的样子20.收系:逮捕拘禁21.劲敌:强大的敌人22.图籍:地图兵籍23.具言:具体说24.门限:门槛25.勤王:救援君王26.扫地:完全地27.处分:处理办法28.直趋:直捣29.及至:等到到了30.斥候:侦察兵31.颐望:左顾看32.本作:农业33.便宜:自行决断34.俚语:俗语35.诚宜:石确实应该.36.狱成:案件已定37.按视:巡视38.出知/入知:出朝39.何者:为什么40.叛卒:叛乱的士兵41.耸观:围观42.何以:凭什么43.累官:多次升官44.慷既:豪爽45.腾查:纷至踏来46.敏悟:聪明47.衔怒: 心怀愤怒48.为逆:作乱49. 不若:不如50.边夷:边远的地方51.善后:维护52.议者:主谋划的人53.纠发:检举54.不能:没有55.排抑:排斥56.续至:连续送达57.问劳:抚慰58. 少旧:年少时交的朋友59.权臣:当权大臣60.班师:掉回军队61. 甚至:周到62. 默然:无言以对63.练习:熟悉64.街遇:巡街的土兵65. 启视:打开看66.故事:旧的典章制度:67. 致礼:表达68.用事:执掌权柄69.伐阅:功劳经历70. 由是:因此71.遣嫁: 女子出嫁。
文言文常用双音节虚词总结
![文言文常用双音节虚词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57ccc5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da.png)
文言文常用双音节虚词总结石老师简介:海淀区一线语文教师,教龄18年,14年高中班主任工作经验,中学高级教师。
2006年被选拔参加海淀区名师工作站骨干教师培训,海淀区青年骨干教师,海淀区优秀班主任。
从2007年起,多次参加北京市高考语文阅卷工作,熟悉十几年来北京高考的命题规律以及改革趋势,善于归纳总结、研究思考,针对高中三年的语文教学,有自己独到的教学理论和系统。
教学特点:基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和对语文学习规律的研究,擅长总结学习规律,引导学生把生活融入到语文的学习之中,以扭转学生对语文学习枯燥乏味的感受。
重视启发,强调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古汉语词语以单音节为主,但就虚词来说,复音虚词无论在数量、使用频率,还是使用范围上都不比单音词逊色。
这部分词由文言虚词合并使用,长期以来形成了固定结构,虽然高考不直接以这类词为考查对象,但在理解文意、翻译文句时经常碰到,因此对于这一语法现象,高中同学也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现将一些常见的复音虚词用法和意义简析如下:1.不啻:副词性结构,表示不限制在某种范围之内,但可以根据语境灵活表意,一般可译为:“不止,不亚于,无异于,至多”等意义。
如: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2.比及(比至、逮至):介词性结构,用来表示预期的时间或已至的时间,可译为:“等到了”。
如: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3.得无(得亡、得微):主要表达两种语气:一、揣测性疑问语气,可译为“该不会”、“莫非”、“恐怕”等;二、反问语气,可译为“能不”。
如:日食饮得无衰乎?得无教我猎虫所耶?4.而后:副词性结构,表示经过一定的条件或时间后方能怎么样,可译为:“才,方才”等。
如: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月而后成。
5.而况:连词性结构,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常含有反问语气,可译为:“何况”。
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文言文双音节
![文言文双音节](https://img.taocdn.com/s3/m/acc7e8748e9951e79b8927b2.png)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可双音节词北面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古义:面朝北(称臣)例如: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便利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古义:便,就;利,吉利例如: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孔雀东南飞》)便宜今义:价格低;古义:(1)见机行事;(2)方便。
例如:我陪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林黛玉进贾府》);(3) 利于治国;合乎时宜博学今义:学问广博精深;古义:广泛地学习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劝学》)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为入报河伯,待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成婚今义:结婚;古义:这里指议定结婚日期例如:今已二十七,卿可告成婚(《孔雀东南飞》)成立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古义:长大成人例如: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出入今义:(1)出去和进来:(2)(数目、内容等)不一致;古义:这里偏指“入”例如: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弟兄今义:同辈之间;(2)旧时军队称士兵;古义:有时指兄例如: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孔雀东南飞》)方面今义:相对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古义:方向例如: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张衡传》)放心今义: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古义:放纵散漫的心思例如: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学问之道”(《问说》)非常今义:很、特别;古义:(1)意外以备非常;(2)不同寻常的(形容词)例如: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个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改错今义:纠正错误;古义:改变措施例如:固时俗之工轻兮,规矩而改错(《离骚》)根本今义:事物最重要的部分;古义:树根例如: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供养今义:动词,供给长辈或年轻的人生活所需;古义:名词,供人享用的东西例如:事力劳而供养薄(《五蠹》)孤立今义:同其他事物不相联系,不能得到同情和援助;古义:孤零零的一个人例如: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报任安书》)故事今义:;古义:(1)先例;(2)所以,事情……例如:故事因于世而适于事(《察今》)果然今义:表示事实与所说所料相符;古义:饱足的样子例如:适莽苍者,三而后反,腹犹果然(《逍遥游》)横行今义:行动蛮横;依仗权势做坏事;古义:纵横驰骋例如: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缓急今义:和缓和急迫;古义:这里偏重于“急“例如: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婚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古义:儿女亲家例如:奉酒为寿,约为婚姻(《鸿门宴》)明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第二年例如: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廉颇列传》)模拟今义:模仿;古义:想象、揣摩例如: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模拟得之(《与妻书》)前进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例如:于是相如击缶,因跪请秦王(《廉颇列传》)勤恳今义:勤劳而踏实;古义:殷勤恳切例如:意气勤勤肯肯,若望仆人不相师(《报任安书》)秋天今义:四季之一,秋季;古义:秋季的天空例如: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去就今义:担任或不担任职务;古义:舍生就义例如:仆虽情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报任安书》)然而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古义:这样,可是(却)……例如: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人情今义:;古义:(1)交情;(2)人心、(3)应酬例如: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人物今义:在某方面有代表性或具有突出特点的人;古义:人和货物例如: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同之(《货殖列传序》)孺子今义:小孩子;古义:年轻人例如: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辅也,无不欠也(《勾践灭吴》)扫除今义:清除肮脏的东西;除去有碍前进的事物;古义:打扫台阶例如:今以方形为扫除之隶(《报任安书》)伤心今义:内心痛苦;古义:心灵受到损伤例如:故福莫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审问今义:审讯;古义:详细询问例如: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问说》)师徒今义:师父徒弟;古义:指军队例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勾践灭吴》)使者今义:奉使命办事的人;古义:送信的人例如:东野与吾书,乃问使者(《祭十二郎文》)是非今义:(1)事理的正确与错误(2)口舌;古义:这不是例如:是非贿得之(《记王忠肃公翱事》)首领今义:本指头和脖子,现多借指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古义:指头颅例如: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之下,则尽其天年(《五人墓碑记》)树立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事情);古义:做出的业绩和从事的职业例如:何也?素所树立使然也(《报任安书》)条理今义:思想、言语、文字的层次;生活、工作的秩序;古义:指具体措施办法例如: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谭嗣同》)童子今义:男孩儿、儿童;古义:童生,科举考试读书人没有考中秀才之前均称童生例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促织》)痛心今义:极端伤心;古义:在内心痛恨例如:吴之民方痛心焉突出今义:超出一般;古义:突然出击例如:银瓶乍破水浆蹦,铁骑突出刀枪鸣(《琵琶行》)文采今义:文艺方面的才华;古义:文章例如: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设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戏弄今义:耍笑作弄,拿人开心;古义:“戏”是“游戏”、“开玩笑”,“弄臣”是君主身边狎近宠爱之臣例如:传之美人,以戏弄臣《(廉颇列传)》形成今义:出现某种情形或局面;古义:“形”是“形势”,“成”是今天的“形式”例如:……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下车今义:从车上走下来;古义:指官吏初到任例如: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张衡传》)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外交使节例如:若舍郑以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行人今义:在路上走的人;古义:出外当兵的人例如: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雀东南飞》)形容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古义:形体容貌例如: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屈原列传》)窈窕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例如: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归去来兮辞》)颜色今义:颜色或染料,色彩;古义:脸上的神色例如: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意气今义:(1)意志和气概,(2)志趣和性格,(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古义:意思和语气例如: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人、不相师(《报任安书》)因而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古义:趁此例如:不如因而厚之,使归赵(《廉颇列传》)因为今义: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古义:(1)依照(这些)来做,例如: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五蠹》)(2)于是,作;例如:因为长句`,歌以赠王(《琵琶行》)用心今义:读书用力或对事肯动脑筋;古义:用,因为;心,心思例如: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也(《劝学》)爪牙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古义:得力的武士例如: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振奋今义:振作奋发;古义:振作精神,张开翅膀例如:遂相搏击,振奋作声(《促织》)整齐今义:有秩序、有条理;外形规整;大小、长短差不多;古义:整顿使……划一例如: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为之争政治今义: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古义:政,政策法令;治,治理,管理例如: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五蠹》)志气今义: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古义:精神例如: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祭十二郎文》)致死今义:导致死亡;古义:拼死命例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勾践灭吴》)自治今义: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古义:自,自然;治,政治稳定,不乱例如:重罚不用,而民自治(《五蠹》)作息今义:工作和休息;古义:这里只有“劳作”的意思例如: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自由今义:不受拘束,不受限制;古义:自作例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孔雀东南飞》)。
高中文言文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90个
![高中文言文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90个](https://img.taocdn.com/s3/m/e062a440f01dc281e53af0c8.png)
高中文言文的双音节古今异义词90个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5.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6.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7.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8.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9.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10.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1.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2.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3.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4.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5.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6.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7.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8.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9.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0.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1.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最新整理)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最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691ca8e33687e21ae45a9a2.png)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100例序号词语例句释义1被服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史记·礼书》)比喻蒙受某种风化或教益2本事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管子·霸形》)根本3便宜艺徒学堂……均可于中、小学堂便宜附设。
(《清史稿·选举志二》)斟酌事宜,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4不禄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
(《与薛寿鱼书》)死的委婉说法5部送会稽县尉郑虎臣部送似道之贬所,至漳州杀之。
(《宋史·瀛国公纪》)押送囚犯、官物、畜产等6参赞臣负荷殊重,参赞万机,实赖群才,共成栋干。
(《梁书·谢朏传》)协助谋划7侪辈投身军营,骁勇冠绝侪辈。
(《清代名人轶事·将略篇》)同辈,朋辈8乘化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并序)》]顺随自然9持节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苏武传》)出使。
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10冲年儿以冲年客万里,母肝肠寸断矣!(《夜谭随录·汪越》)幼年11登耗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
(《明史·程信传》)增减12抵罪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报任安书》)按罪行处以相当的惩罚13丁艰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晋书·周光传》)遭父母之丧14短长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
(《宋史·刘敞传》)短处,把柄15发愤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
不能白,发愤自杀。
(《明史·刘源清传》)含恨16发明及其著述,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诬也。
(《〈搜神记〉序》)表明17方伯既为方伯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殷周时的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18坟籍(郭太)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后汉书·郭太传》)古代典籍19服阙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例](https://img.taocdn.com/s3/m/9360842480eb6294dc886c6f.png)
文言文常见常考双音节词 1 0 0例序号词语例句而况中庸以下,渐渍于失教,被服于成俗乎?..1被服(《史记·礼书》 )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领..2本领矣? (《管子·霸形》 )艺徒学堂均可于中、小学堂廉价附设。
..3廉价(《清史稿·选举志二》 )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4不禄禄。
(《与薛寿鱼书》).会稽县尉郑虎臣部送似道之贬所,至漳州杀..5部送之。
(《宋史·瀛国公纪》 )臣负荷殊重,参赞万机,实赖群才,共成栋..6参赞干。
(《梁书·谢朏传》 )投身军营,勇猛冠绝侪辈。
《(清朝名人逸闻·将..7侪辈略篇》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数复奚疑![ 《回去来..8乘化兮辞 (并序 )》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9持节(《苏武传》 )儿以冲年客万里,母哀肠百转矣!(《夜谭随..10冲年录·汪越》 )若隶兵部,马登耗,太仆不得闻。
(《明史·程..11登耗信传》 )彭越、张敖,南面称孤,系狱抵罪..。
(《报任12抵罪安书》 )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13丁艰所在。
(《晋书·周光传》 )释义比喻承受某种风化或教益根本商酌事宜,不拘旧规,自行抉择办理死的委宛说法押解监犯、官物、畜产等辅助策划平辈,朋辈顺随自然出使。
古代使臣受命出行,必执符节认为凭据幼年增减按罪状处以相当的处罚遭父亲母亲之丧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14短长缺点,短处县短长 ,数犯罪。
(《宋史 ·刘敞传》 ) .. 振前为乱卒所拥,实不反,诣源清自明。
不15发奋抱恨能白,发奋 自杀。
(《明史 ·刘源清传》 )..及其著述, 亦足以发明 神道之不诬也。
(《〈搜16..发明表示神记〉序》 )既为方伯 所知,庶几有以展其足也。
(《松江殷周时的诸侯之长, 后泛指17..方伯府通判许君传》 )地方长官(郭太 )就成皋屈伯彦学, 三年业毕,博通坟籍 。
高中文言文常见双音节虚词
![高中文言文常见双音节虚词](https://img.taocdn.com/s3/m/9c7f425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2e.png)
高中文言文常见双音节虚词1. 高中文言常用虚词有哪些(常考的呢)高中文言常用古代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7.表示因果关系,因而。
8.表示目的关系,可译为“来”。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三)通"如":好像,如同。
(四)通“能”,才能,能力。
(五)作助词,表示语气、情感、停顿等,或组成双音节词。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已而】不久,后来。
【俄而】不久,一会儿。
何(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字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字词](https://img.taocdn.com/s3/m/942a2cd5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5c.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字词在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个音节(字)一个词,即单音节词居多,偶然有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与现代汉语一个词字面相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
所谓的古今异义词,在古代实际上是两个词,如“妻子”“指示”,古代指“妻”和“子”,“指”和“示”两层意思。
对于古今异义词,师生们注意得较多,而古汉语中真正的双音节词大都被忽略了,这影响了学生的古汉语学习。
古汉语双音节词少,可要知道一些。
如“无(亡)何”一词,如果你不知道它是双音节词,硬把它分开来,变成“无”和“何”,解释成“没有什么”,这就错了,实际上,该词的意思是“不久”。
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古汉语双音节词的学习。
古汉语双音节词大致有以下几类:专有名语大都是双音节词。
古代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是专有名词,这些词大都是双音节词。
如“德佑”“丞相”“枢密”“缙绅”“大夫”“学士”等等。
对于这类词翻译没有什么障碍,只要抄下来即可。
谦、敬词有些是双音节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里有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请以烦执事”,“执事”不能解释为“执行事务的人”,而是对对方的敬称,“您”的意思。
连绵词都是双音节词。
连绵词由双声、叠韵词组成,双声(声母相同)词如,“抗辞慷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慷慨”,“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参差”;叠韵(韵母相同)词如,“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中的“须臾”," 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中的“窈窕”。
双音、叠韵词古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一些典故用的`是双音节词。
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贪泉”“涸辙”;“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中的“陨首”“结草”。
文言文双音节
![文言文双音节](https://img.taocdn.com/s3/m/77f546d8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b.png)
文言文双音节在我们深入探究文言文双音节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是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其特点是简洁、凝练、富有韵味。
双音节词,简单来说,就是由两个音节组成的词。
在文言文当中,双音节词的运用颇为广泛。
先来看一些常见的名词类双音节词,比如“衣裳”。
在古代,“衣”指上衣,“裳”指下衣。
“衣裳”合起来,就泛指衣服。
再如“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动词类的双音节词,像“奔驰”,“奔”强调速度之快,“驰”也有快跑之意,二者组合,更加强调动作的迅猛。
形容词类的双音节词,例如“窈窕”,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
文言文双音节词的形成,原因多样。
有的是由两个意义相近的单音节词组合而成,以增强表达的效果,如“恐惧”,“恐”和“惧”意思相近,组合后更加强化了害怕的程度。
有的则是通过语法手段演变而来,比如“狐疑”,“狐”本是动物,“疑”指怀疑,用“狐”的狡猾多疑来形容人的怀疑不定。
文言文双音节词的使用,丰富了语言的表达,使得文字更具韵味和节奏感。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关关”,模拟雎鸠的叫声,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然而,在理解和运用文言文双音节词时,也容易出现一些误解。
由于时代变迁,有些词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比如“行李”,古代指使者,现在则指出行时所带的包裹等。
要准确理解文言文双音节词,需要我们多读经典的文言文作品,积累词汇量,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双音节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读懂古代的文学作品,还能让我们更好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岳阳楼记》中的“浩浩汤汤”,描绘出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壮阔景象。
如果不理解“浩浩汤汤”这个双音节词,就很难感受到那种雄浑的气势。
再看《出师表》中的“危急存亡”,简洁而有力地指出了当时蜀汉面临的严峻形势。
总之,文言文双音节词是文言文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通过不断探索,我们能够更好地走进古代文学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文言文常考双音节词100例(精品、经典)
![文言文常考双音节词100例(精品、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8169fa219e314332396893f5.png)
K.
亢礼
彼此以平等礼节相待
公卿以下皆卑奉之,独汲黯与亢礼。——清·吴乘权《纲鉴易知录》
翻译:三公、九卿及以下官员都对卫青卑身奉承,唯独汲黯用平等的礼节对待卫青。
口实
俸禄
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左传》翻译:君主的臣子,岂是为了俸禄?臣子的职责要保护国家。
具狱
定案
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宋史·刘敞传》翻译:天长县审问王甲杀人一案,随后定案,刘敞看案卷觉得有怨情。
沮格
阻止;阻挠
説畏其扰,数沮格之。——《新唐书·张说传》翻译:张说怕他们扰人不便,多次建议不这样做。
决裂
分割
穰侯使者操王之重,决裂诸侯,剖符于天下,征敌伐国,莫敢不听。——《战国策》
文言文常考双音节词100例
词语
释 义
例 句
B
被服
感化、蒙受
民不罚而畏罪,不赏而欢悦,渐渍於道德,被服於中和之所致也。——汉·陆贾《新语》
译文:为政能使人民不用惩罚而害怕犯罪,使人民不用奖赏而愉悦,人民渐渐溶于道德的约束之下,被中和的人生态度感染而导致的。
负恃、信奉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离骚》翻译:寒浇自恃有强大的力气,放纵情欲不肯节制自己。(强圉yǔ:强壮多力)
毁瘠
哀伤过度而消瘦
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阙后,疾废久之。——《梁书·王筠传》翻译:王筠特别孝敬,哀伤过度,服丧期满后,病了很久。
J.
箕踞
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倨傲无礼的表现。箕,名词作状语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庄子》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https://img.taocdn.com/s3/m/b8438cb487c24028905fc350.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本文是关于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感谢您的阅读!高考语文文言文中常见的双音节古汉语绝大多数是一个音节(字)一个词,即单音节词居多,偶然有两个词组合在一起,与现代汉语一个词字面相同,这就是古今异义词。
所谓的古今异义词,在古代实际上是两个词,如“妻子”“指示”,古代指“妻”和“子”,“指”和“示”两层意思。
对于古今异义词,师生们注意得较多,而古汉语中真正的双音节词大都被忽略了,这影响了学生的古汉语学习。
古汉语双音节词少,可要知道一些。
如“无(亡)何”一词,如果你不知道它是双音节词,硬把它分开来,变成“无”和“何”,解释成“没有什么”,这就错了,实际上,该词的意思是“不久”。
所以,我们也不能忽视古汉语双音节词的学习。
古汉语双音节词大致有以下几类:专有名语大都是双音节词。
古代地名、人名、官名、年号等是专有名词,这些词大都是双音节词。
如“德佑”“丞相”“枢密”“缙绅”“大夫”“学士”等等。
对于这类词翻译没有什么障碍,只要抄下来即可。
谦、敬词有些是双音节词。
《烛之武退秦师》一文里有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请以烦执事”,“执事”不能解释为“执行事务的人”,而是对对方的敬称,“您”的意思。
连绵词都是双音节词。
连绵词由双声、叠韵词组成,双声(声母相同)词如,“抗辞慷慨”(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的“慷慨”,“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参差”;叠韵(韵母相同)词如,“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中的“须臾”,"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中的“窈窕”。
双音、叠韵词古今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一些典故用的是双音节词。
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贪泉”“涸辙”;“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中的“陨首”“结草”。
现在,我们就依据苏教版课本,将古汉语双音节词例举如下:(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须臾:片刻,一会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一、古今异义1. 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36.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人)37.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2. 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38.无论(更不必说;连词)3. 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39.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4. 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40.无赖(胡作非为、活泼顽皮、无所寄托;羽)品行不端)5. 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41.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6.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42.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7. 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43.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8. 婚姻(儿女亲家;结婚)44.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9. 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45.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10. 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困境)要的地方)46.开张(广泛扩大;开业)11. 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47.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12. 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48.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的心意)49.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13. 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50.结束(整好装束;完毕)14. 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51.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15. 于是(因为这、从此、在这件事上;连而死)词)52.往往(处处;常常)16. 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53.中间(中间夹杂;里面)17.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54.扶老(拐杖;扶着老人)阶段)55.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18. 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56.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19. 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57.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20. 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牲的人)21. 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58.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22. 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59.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23. 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60.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24. 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来;)61.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25. 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副词)26. 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62.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27. 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63.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28. 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64.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29. 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65.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30. 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性质加以描绘)31. 然后(这之后;顺承连词)66.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32. 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能出众的人)33. 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67.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34. 流涕(流眼泪;流鼻涕)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35. 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68.地方(土地方圆)二、人物传记常见词语1. 数奇(sh q )I (命运坎坷曲折),41.中人(宦官;宫女;有权势的近臣;居2. 驵侩(z?ngku )(马匹交易的经纪人,间介绍或做见证的人),后泛指经纪人),42.中贵人(有权势的宦官),3. 县官(指朝廷),43.掾吏(亦称掾属,一般官员),4. 坟策(又称坟籍、坟典,泛指古书典籍),44.学官(又称学馆、学宫,学校、校舍),5. 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45.构会(结合串通;设计陷害),6. 非礼(不合礼节),46.都试(即大试,汉代各郡中每年举行一次秩满事指官员任期还有“美好”及“大”8. 丁忧(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的意思),9. 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47.诸生(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明清10. 委输(输送积聚的货物;转运),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11. 委吏(管理粮食的小官吏),的生员),12. 自许(期望自己干什么),48.居忧(又称居哀、居丧,守孝的意思),13. 自非(假如不是)49.辟易(惊退),14. 黔首(指百姓),50.车驾(帝王外出时所乘,因而用作帝王15. 耄耋(八九十岁的老人,泛指老年人),的代称),16. 按部(指在自己的辖区内巡视),51.戎狄(指少数民族),17. 藉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52.寿考(高寿),田),53.显戮(当众处决),18. 下车(指官员上任),54.乞骸骨(辞官告老还乡),19. 视事(官员在任内处理政事),55.块然(孤独地;亦作安适地),20. 听事(处理政事;大厅(多指官署中的)也56.翕然(一致、安定的样子),作“厅事”)57.报怨(报仇),21. 望门投止(投靠有名望的家族).58.不殊(没死。
“殊”为断其身首以死),22. 畋(ti d n)渔(打猎捕鱼),59.婚姻(结为亲家),23. 墨者(有贪赃行为的人),60.文采(有才华),24. 属辞(撰写文辞),61.东宫(太子居住的东方,借指太子),25. 累官(屡次升迁),62.两造(原告、被告双方),26. 左迁(贬官),63.考竟(拷打死于狱中),27. 女弟(妹妹),64.阿纵(曲法纵容),28. 反复(改变以往局面;书信往来),65.兼道(以双倍的速度赶路),29. 具体(形体具备),66.故事(旧例,以前的做法),30. 三尺(指剑;法律条文),67.不肖(没有才能)等等。
31. 舅姑(公公与婆婆),68.对死的称呼:殁、故、卒、殪、毙、32. 无赖(无所依靠;无聊),殂、殒、薨、丧、身故、物化、弃世、33.身体(亲自实行),下世、就世、谢世、崩、山陵崩、不禄、34.结束(整装,装束),升天、涅盘、坐化、羽化、鹤化、物化、35.闾左(平民),圆归寂、入寂、晏驾、宾天、大36. 豪右(权贵),千秋万岁、夭折、、短折、中殇、殇(天37. 苍头(奴仆),38. 致仕(辞官),39. 起复(重新起用),69.践祚(登基即位)40. 中使(宦官),三.解词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1. 古今异义故事结束非常山东舅姑颜色南面因为用心虽然可以知道于是扫除交通痛恨丈夫夫人烈士殷勤牺牲2. 承接连动诏赐敕勒向使诚然听受:听取接受覆溺:船翻溺水引次:率军驻扎3. 偏正修饰超擢杖杀株连连坐族灭鼻祖清季乃翁不韪兄事吏使翼蔽席卷饿殍雅闻侪曹(辈)不肖稗官秋毫北陂bei讽谏城隅邀击:迎击、阻击盛赞:极力赞扬塵战:激战深昧mei :深切体会和理解白衣:平民、小吏、白色衣服、受处分的官员班马:离群的马会猎:双方战争弥笃:更加深厚、沉重4. 近义粘连宽宥按察抑或赈济旋即蓬筚嘉许造访忤逆赦免延请秉持幽囚避匿机要教化倾下孝悌庠序吊慰庶几消弭造诣笃厚巡检饥馑哀戚谙熟辞谢希冀羁绊鞍鞯征辟讽谏譬如仓廩仓廒骥骜谤议傲愎刚愎简拔拔擢昏聩敕令权柄罢黜罢逐启禀拜谒鞭笞倚傍边鄙首领元首苦楚偏袒羸弱报酬比邻比及卑鄙碑碣忤悖乖戾乖舛朋比:互相勾结、依附苑囿:园林诚拙:诚实朴拙巧诈:奸(机)巧诡诈闇钝:愚昧迟钝敏悟:聪明衰疲:衰弱疲病辅弼:辅佐;辅助荫蔽:遮蔽;保护颁犒:颁发犒劳觇视:窥视,探察疲敝:衰败;疲惫擘画:谋划,经营。
鞭棰(箠):1.鞭子。
2.鞭打。
3.督促、勉励。
4.征服,控制。
捶楚、楚挞、楚(荆)掠:拷打暴炙:日晒火烤;比喻威慑或熏陶感化俾使:使让狴牢:牢狱补裨:弥补坌垢ben:灰尘污垢崩摧:崩塌摧毁摈除:抛弃排除酬酢:饮酒酬报嬖爱:宠爱躄倒:仆倒论处:判罪处理哀毁:哀伤毁弃震讋zh e:恐惧破灭:打败灭亡踪迹:行踪痕迹、寻踪觅迹奖掖:奖励提拔唁劳:安抚慰劳振耀:振兴光耀谤讥:指责冱寒:寒冷隘穷:窘迫困厄5. 动宾支配吊民纳贡逾期弑君及第待字逐鹿乘城走坂办贼雨雪司令问罪就座佯北抱恨报怨知县克勤发祥援笔追谥毖后论斩迄今问罪将将事事閟户:关门投版:弃官听狱:审案、断案刎颈:砍头、自杀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军队胜利归来克期:约定日期弼违:纠正过失踵武:跟踪、继承发轫:开始、出发、启程、动员6. 反义粘对道路纵横阡陌广袤经纬遐迩晦朔低昂衣裳张弛本末乾坤休戚否泰考妣翁媪捭阖:开合,运用手段使联合或分开比周:结党营私、集结,聚合7. 主谓陈述夜阑:黑夜将尽自黜:自免官职8. 偏义复词作息公姥舅姑父兄出入四、双音节固定结构(一)、表示疑问:1. 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2. 何如、如何(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3•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4. 孰与(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5. 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二)、被动句为所(可译为“被”)(三)、表示感叹1 .何其(可译为“为什么那么” “怎么这样” “多么”“怎么那么,,啊”)2. 一何(可译为何等、多么、为什么,,那么,,)(四)、表示揣度1. 无乃(可译为“恐怕,,吧?、只怕,,吧?”等)2. 得无(可译为“大概…… 吧、恐怕…… 吧、该不是,,吧?能…… 吗?3. 庶几(可译为或许)(五)、表示选择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不如,,?)(六)、表设问:1. 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2. “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
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
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七)、表陈述语气1、无以、无从。
(可译为“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2、有以。
(可译为“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
)3、有所。
(可译为“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因,有,,的办法。
)4、无所。
(可译为“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5、比及(可译为“等到…… 的时候”)(八)、假设1. 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
)2、否则:(可译为“如果不,,就,,。
不然的话,,就,,。
”)3、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
)4. 自非:(可译为“如果不是,除非是”。
)(九)、转折1. 然而:(可译为“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
)2. 虽然:(可译为“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
)(十)、其他1、得以: (可译为“能够”。
)2、俄而: (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3、而况: (可译为“何况,况且”。
)4、而已: (可译为“罢了”。
)5、何乃: (可译为“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