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测量学第12讲课件

合集下载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课件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课件

《控制测量电子教案》PPT课件第一章:控制测量概述1.1 控制测量的定义与目的解释控制测量的概念讨论控制测量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1.2 控制测量的方法与类型介绍常见的控制测量方法(如角度测量、距离测量、高程测量等)探讨不同类型的控制测量(如静态测量、动态测量、连续测量等)1.3 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介绍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包括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精度分析等第二章:测量仪器与设备2.1 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测量仪器的工作原理,如电子测距仪、全站仪、GNSS接收机等2.2 测量设备的选择与使用讨论测量设备的选择标准,如测量范围、精度、稳定性等演示测量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2.3 测量仪器的维护与校准解释测量仪器的维护与校准的重要性提供测量仪器维护与校准的方法和步骤第三章: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与处理3.1 控制测量数据采集介绍控制测量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技巧,如测站点设置、观测时间选择等3.2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解释控制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包括数据清洗、平差计算、精度评估等3.3 控制测量数据的应用探讨控制测量数据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如地形测绘、建筑施工等第四章:控制测量误差分析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解释测量误差的概念和分类,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4.2 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影响分析测量误差的来源,如仪器误差、环境干扰等讨论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4.3 测量误差的处理与减小介绍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如误差传播、补偿等探讨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如改进测量设备、优化观测方案等第五章:控制测量的应用案例5.1 控制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控制测量在建筑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如基础施工、建筑立面测量等5.2 控制测量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探讨控制测量在地质勘探中的作用,如地形测绘、钻孔定位等5.3 控制测量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解释控制测量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如道路设计、桥梁施工等第六章:现代控制测量技术6.1 概述现代控制测量技术介绍现代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现代控制测量技术在工程和科研中的应用6.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解释GNSS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讨论GNSS的优点和局限性6.3 遥感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探讨遥感技术在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如卫星影像测量、激光雷达测量等第七章: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7.1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概述介绍常见的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如Leica Geo Office、Trimble Geomatics Office等7.2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操作演示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如数据导入、编辑、平差计算等7.3 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八章:控制测量的质量控制8.1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讨论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其对工程和科研的影响8.2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介绍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方法,如内部检查、外部检查、全流程质量控制等8.3 控制测量质量控制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质量控制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案例第九章:控制测量安全管理9.1 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讨论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对人员安全和设备保护的影响9.2 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制定与实施介绍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制定方法,如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探讨控制测量安全措施的实施,如安全培训、现场监督等9.3 控制测量安全管理的应用案例分析控制测量安全管理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案例第十章:未来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10.1 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探讨控制测量技术的创新点和发展方向,如、大数据等10.2 控制测量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解释控制测量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智慧城市等10.3 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对行业的影响讨论控制测量技术的发展对相关行业的影响和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控制测量的定义与目的控制测量是工程和科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理解其定义和目的对于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测量学-控制测量PPT88页

测量学-控制测量PPT88页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测量学-控制测量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控制测量学PPT课件

控制测量学PPT课件
控制测量学
22工.2程.1测工量程水测平量控水制平网控建制立网的的基分本类原理
工测控制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各项工 程建设的规划设计阶段,为测绘大比例尺地 形图和房地产管理测量而建立的控制网,叫 做测图控制网;
另一种是为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放样或变形 观测等专门用途而建立的控制网,我们称其 为专用控制网。
5. 非独立网:网内有多余起算数据。
控制测量学
2.4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测量控制网的分类 按范围
全球控制网 国家控制网 工程控制网
控制测量学
2.4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测量控制网的分类 按用途
测图控制网 施工(测量)控制网
变形监测网 安装(测量)控制网
控制测量学
2.4 工程测量控制网的优化设计 测量控制网的分类 按网点性质
控制测量学
常规大地测量法
3)工程测量中三角网起算数据的获得 起算边长 当测区内有国家三角网(或其他单位施测的三角网) 时,若其精度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则可利用国家三 角网边长作为起算边长。 若已有网边长精度不能满足工程测量的要求(或无已 知边长可利用)时,则可采用电磁波测距仪直接测量 三角网某一边或某些边的边长作为起算边长。
独立导线网的起算数据需要几个?
一个起算点坐标及一方向方位角 或两个点坐标
控制测量学
常规大地测量法
导线网与三角网相比,主要优点在于: 1 网中各点受通视要求的限制较小,易于选点 和降低觇标高度,甚至无须造标。 2 导线网的图形非常灵活,选点时可根据具体 情况随时改变。 3 网中的边长都是直接测定的,因此边长的精 度较均匀。
控制测量学
22..11.国1 建家立水国平家控水平制大网地建控制立网的的基方本法 原理

工程测量课件:控制测量

工程测量课件:控制测量

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工作内容
标志的形式
点之记
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测角要求:
• 附合导线和支导线全线统一测左角或测右角,闭合 导线测内角。
• 角度测量应满足规定的测回数、半测回角差等指标 要求。
2 导线测量-导线测量外业工作
量边要求:


钢尺: 往、返丈量,相对中误差不大于限差时, 取平均值即可。
前 后 180 左


180

最后推算出的已知边坐标方位角,应与已知值相比,以此作为 计算检核。
2 导线测量-导线内业
(3)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及其调整
坐标增量计算 xi, i 1 Di,i1 cosi,i1 yi, i 1 Di,i1 sin i,i1
坐标增量总和理论值
1.控制测量概述
图根控制网
1.控制测量概述
国家高程控制网
分一、二、三、四等四个等级,每公里高差中 数的权中误差为 ± 1、± 2、 ± 6、 ± 10mm (《工程测量规范 50026-2007》); 一、二等水准测量:精密水准测量。
13
国家高程控制网示意图
14
1.控制测量概述
城市、工程高程控制网
,yA=4537.66
现结合本例说明闭合导线计算步骤如下:
xA=5032.70
确定推算路线
2 导线测量-导线内业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内角和理论值:
Σβ理=(n-2)×180°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fβ=Σβ测 — Σβ理 =Σβ测 —(n-2)×180°
角度容许闭合差的计算(限差可查规范)
图根导线: F = 60 n =±1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第四章电磁波测距仪及其距离测量
• 4.8电磁波在大气中的传播(了解) • 4.9测距成果的归算(掌握) • 4.10光波测距的误差来源及精度估计(掌握) • 4.11微波测距概要(了解) • 4.12多波测距的理论基础(了解)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电磁波测距
南方测距仪 ND3000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B
入射光 出射光
脉冲法测距
时标脉冲

脉冲发射

电子门


脉冲接收


计数显示
A
D
B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脉冲法测距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脉冲法测距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脉冲法测距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相位法测距基本 测 信号发射 原理
反 射

信号接收

A
D
B
发送时:
I 1 Asti n0 ( )
相位法测距仪的构成
Hale Waihona Puke 晶体震荡器 发光二极管发射光路



考 本机震荡器 光电二极管
接收光路



测距信号
基准混频 测距混频
测相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整周数N的确定方法
➢测相仪只能测出不足整周期的相位差
➢若 /2>测程时N=0,N无需确定,但测相精 度一定,当测程较大时,测距精度将降低
➢采用多频率组合测距来求得N并保证测距精度 如:测定一段距离
d1
d2
d3
( d1 + C ) + ( d2 + C ) = d3 + C C d d d = - - 3控制测量学第112讲 2
(3)测距仪乘常数改正:测距频率发生偏移
(4)气象改正 光的传播速度与气压、温度有关,即测尺长度发
生变化,所加改正数称为气象改正,与距离成正比。 常用红外测距气象改正公式
投影改正的大小
Ym(km) 10
20
30
45
50 100 150 160
1
1
1
1
1
1
1
1
∆S2/S 810000 200000 90000 40000 32000 8100 3600 3170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米”的由来
“米” 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 家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 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 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 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 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以此杆两端 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 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日本尼康 ND-21 测距仪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徕卡DI3000s测距仪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徕卡DI4-4L手持测距仪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徕卡 DISTO 系列手持测距仪
DISTO classic3 DISTO lite5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DISTO A3
电磁波测距
基本原理
D
A
D
1 2
Ct2D
接收到时: I2 Ast- iω n 2( D t0 )
则相位差: =t2D
电磁波传输时间: t2D 2f
所测距离:D 1 2 C 2 D tC 2 2 f 2 2 2 ( N N )
N:相位变化整周数,△N:不足整周的尾数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相位法测距基本原理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控制测量学
第十二讲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第四章电磁波测距仪及其距离测量
• 4.1电光调制和光电转换(了解) • 4.2电磁波测距仪分类(掌握) • 4.3脉冲法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了解) • 4.4相位法测距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掌握) • 4.5干涉法测距的基本原理(了解) • 4.6光波测距仪的合作目标(了解) • 4.7光波测距仪的检验(掌握)
O
距离归算
(3)参考椭球面化算到高斯平A面
S3
S2(1
y2m 2R2m
)
Hm hag
D
h
S1
S1 B
大地水准面
S2 b 参考椭球面
Rm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O
高程改正的大小
Hm(m) 50 100 200 500 800 1000 1500 2000
1
1
1
1
1
1
1
1
∆S1/S 137000 64000 32000 13000 8000 6400 4200 3185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n (nR1)10.n 0 0 0 13 t6 7P6 6 D 1 0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距离归算
(1)水平距离归算
A
S1 D2 h2
Hm
S1 D cos
hag
(2)水平距离归算到参考椭球面
S2 S1(1-RmH m Hmhghg)
Rm
D
h
S1
S1 B
大地水准面
S2 b 参考椭球面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米”的由来
70年代以来,对时间和光速的测定,都达到 了很高的精确度。因此,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 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又通过了米的新定义: “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 行程的长度”。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10米测得结果为
3.682米
/2=1000米测得结果为 573.6 米
两个结果组合为 573.682米
控制测量学第12讲
成果整理
1.斜距计算 (1)棱镜常数改正
棱镜等效反射面与棱镜安置中心不一致 H d
C = d – H·(n – 1) n 为棱镜玻璃的折射率
(2)测距仪加常数改正 测距仪相位中心与仪器对中位置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