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合集下载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方法关系及区别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方法关系及区别

一、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往往要对未知物的构造加以测定,或要对所合成的目的物进展验证构造。

其经典的方法有降解法和综合法。

降解法是在确定未知物的分子式以后,将待测物降解为分子较小的有机物,这些较小的有机物的构造式都是的。

根据较小有机物的构造及其他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被测物的构造式。

综合法是将构造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合成途径预计*待测的有机物,将合成的有机物和被研究的有机物进展比拟,可以确定其构造。

经典的化学方法是研究有机物构造的根底,今天在有机物研究中,仍占重要地位。

但是经典的研究方法花费时间长,消耗样品多,操作手续繁。

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天然有机物构造的研究,要花费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精力。

近代开展起来的测定有机物构造的物理方法,可以在比拟短的时间内,用很少量的样品,经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近代物理方法有多种,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波谱方法是紫外和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氢谱、碳谱〕,一般简称"四谱〞。

二、经典化学方法1、特点:以化学反响为手段一种分析方法2、分析步骤〔1〕测定元素组成:将样品进展燃烧,观察燃烧时火焰颜色、有无黑烟、剩余,再通过化学反响,检测C、H、O等元素含量,得到化学式〔2〕测定分子摩尔质量:熔点降低法、沸点升高法〔3〕溶解度实验:通过将样品参加不同试剂,观察溶解与否,来进展构造猜想〔4〕官能团实验:通过与不同特殊试剂反响,判断对应的官能团构造〔例:D-A反响形成具有固定熔点的晶体——存在共轭双烯〕〔5〕反响生成衍生物,并与构造的衍生物进展比拟。

三、现代检测技术〔一〕紫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a,UV)(电子光谱)1、根本概念〔1〕定义:紫外光谱法是研究物质分子对紫外的吸收情况来进展定性、定量和构造分析的一种方法。

〔2〕特点:UV主要产生于分子价电子在电子能级间的跃迁,并伴随着振动转动能级跃迁,是研究物质电子光谱的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

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

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4-1 概述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不论是天然产物还是人工合成品都需要对这个化合物进行结构表征。

如果一个化合物的结构不清楚,就不能深入研究它的性质和作用,更不可说合成和改进这个化合物了。

所以,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是有机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有机化学研究中,怎样表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呢?下面我们从三个方面概要地讨论这个问题。

Ⅰ.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过程有机化合物的研究过程是以化学实验为基础,现代分析技术为手段,有机结构理论为知道的系统研究方法,基本程序如下。

1.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研究任何一种有机化合物,必须保证该化合物是单一纯净的物质。

由于有机反应较为复杂,副反应较多,提纯有机化合物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工作,尤其是从大量的天然物内提取生理活性很强的物质。

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经常使用的方法有蒸馏,萃取,重结晶,升华和层析等物理过程分离法。

随着分离提纯一起和方法的改善,技术手段的提高,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及经过仪器化,连续化和定量化发展。

经过分离提纯的有机化合物,可令相色清,高压液相色清,纸色谱和薄层色色谱等确定起纯度,具有微量,快速和准确的优点。

2.元素定性定量分析经过分离提纯的物质,纯度恰恰正式为一个纯的化合物后,可以进行元素定性分析测定这个化合物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然后在进行元素的定量分析时,确定组成化合物的每种元素的百分含量。

元素分析仪可以直接自动给出元素的定量分析结果。

根据元素定量分析结果,计算出该有机物的实验式。

实验式是反映组成化合物的元素种类和各元素原子比例的化学式,但还不能说明分子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数目。

3.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测定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结合实验式就可以写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方法有很多,质谱法是一种快速精确的测定方法。

4.确定化合物可能的构造式写出化合物的分子式后,按照同分异构的概念,就可以写出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的构造式。

有机化学中同分异构现象十分普遍。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第七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不对称伸缩振动(νas) 2926 cm-1
(2)弯曲振动:
+
+
+ +
C
C
C
C
剪式振动(δs)
面内摇摆振动 (ρ) 面外摇摆振动 (ω)
扭式振动 (τ)
面内
面外
弯曲振动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值得注意的是: 不是所有的振动都能引起红外吸
收,只有偶极矩(μ)发生变化的,才能有红外吸收
H2.O2.N2 电荷分布均匀,振动不能引起红外吸收 H-C≡C-H、R-C≡C―R, 其C≡C(三键)振动也不能引 起红外吸收
四、红外谱图解析
红外谱图解析的基本步骤是: 鉴定已知化合物:
1. 观察特征频率区: 判断官能团,以确定所属化 合物的类型 2. 观察指纹区: 进一步确定基团的结合方式
3.对照标准谱图验证
1.烷烃:
1.2853~2962cm-1 C—H 伸缩振动; 2. 1460cm-1、1380cm-1 C—H(—CH3.—CH2)面内弯曲振动 3.723cm-1 C—H[—(CH2)n—, n ≥ 4]平面摇摆振动;若n<4 吸 收峰将出现在734~743cm-1处。
4.醛与酮
二者的异同点: 1.在1700cm-1处均有一个强而尖的吸收峰, 为 C=O
(羰基)的特征吸收峰。
C=O(羰基)吸收峰的位置与其邻近基团有关, 若
羰基与双键共轭, 吸收峰将向低波数区位移。
O
(CH3)2CHCH2 C CH3
σ/cm-1
1717
O 1715
O (CH3)2C CH C CH3
/ppm CH3F CH3OH CH3Cl CH3Br CH3I CH3-H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教学重点】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

【教学难点】谱图解析。

【教学基本内容】红外光谱(分子振动与红外光谱、有机化合物基团的特征频率、红外谱图解析);核磁共振谱(核磁共振的产生、屏蔽效应与化学位移、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n + 1规则、谱图解析)。

Ⅰ目的要求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过程中,往往要对未知物的结构加以测定,或要对所合成的目的物进行验证结构。

其经典的方法有降解法和综合法。

降解法是在确定未知物的分子式以后,将待测物降解为分子较小的有机物,这些较小的有机物的结构式都是已知的。

根据较小有机物的结构及其他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被测物的结构式。

综合法是将已知结构的小分子有机物,通过合成途径预计某待测的有机物,将合成的有机物和被研究的有机物进行比较,可以确定其结构。

经典的化学方法是研究有机物结构的基础,今天在有机物研究中,仍占重要地位。

但是经典的研究方法花费时间长,消耗样品多,操作手续繁。

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天然有机物结构的研究,要花费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精力。

近代发展起来的测定有机物结构的物理方法,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很少量的样品,经过简单的操作就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

近代物理方法有多种,有机化学中应用最广泛的波谱方法是质谱、紫外和可见光谱,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谱,一般简称“四谱”。

本章的重点是了解四谱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认识简单的谱图,综合四谱进行结构剖析和确证。

本章学习的具体要求:1、了解紫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解析方法。

2、运用紫外光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了解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和表示方法。

4、了解各类基本有机化合物的特征频率,并借此识别有机物的简单红外光谱图。

5、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

6、弄清屏蔽效应、等性质子和不等性质子,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和裂分等基本概念。

7、能够认识基本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图。

8、了解质谱基本原理和表示方法。

9、熟悉离子碎裂的机理和多类有机物裂解的规律。

10、熟悉质谱应用。

现代光谱技术

现代光谱技术

电子能级
表示了分子中的电子能级 分子轨道:表示了分子中的电子能级 表示了分子中的
两个原子轨道形成的分子轨道能级
轨道:分子中形成单键的轨道 电子云重叠大,能量低,稳定性好。 分子中形成单键的轨道。 σ轨道 分子中形成单键的轨道。电子云重叠大,能量低,稳定性好。 轨道:分子中形成双键的轨道。电子云重叠小,能量高,稳定性较差。 π轨道:分子中形成双键的轨道。电子云重叠小,能量高,稳定性较差。 n轨道:未成键轨道,氧、氮、硫、卤素等杂原子上的未成键的n轨道,该 轨道:未成键轨道, 卤素等杂原子上的未成键的n轨道, 原子轨道未与对方作用。能量较σ轨道和π轨道高。 原子轨道未与对方作用。能量较σ轨道和π轨道高。
有机四大谱及其特点: 有机四大谱及其特点:
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 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吸收光谱、 核磁共振谱、 核磁共振谱、 质谱
UV IR 样品用量少 优点 NMR 准确快速 MS
UV IR NMR MS
0.01-5mg(与天平精度有关) 0.1-1mg 1-5mg 0.001-0.1mg 2-10万 5-50万 100-1000万 50-500万
现代光谱技术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即测定)—— 从分子水平认识 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 历史:过去主要依靠化学方法进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测定, 测定, 缺点:费时、费力、费钱,试剂的消耗量大。 缺点:费时、费力、费钱,试剂的消耗量大。 例如: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 年开始研究, 例如:鸦片中吗啡碱结构的测定,从1805年开始研究,直 年开始研究 年才完全阐明, 至1952年才完全阐明,历时 年才完全阐明 历时147年。 年

第6章结构表征

第6章结构表征

3 指纹区 (低频区)
小于1600cm-1的振动频率都在此区,主要是C-C,C-N,CO等单键的伸缩振动和各种弯曲振动的频率。
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这些键的振动频率都能反映出来,就象人的指 纹一样有特征,故称指纹区。能反映化合物的精细结构。
17
18
6.2.3 红外吸收光谱图及其解析 1. 红外吸收光谱图
剪 式 振 动
平 面 摇 摆
非 平 面 摇 摆
扭 曲 振 动
12
面 内 弯 曲
面 外 弯 曲
经典力学说明分子的振动: 一般用不同质量的小球代表原子,以不同硬度的 弹簧代表各种化学键。
K m 1 m 2
双 原 子 分 子 伸 缩 振 动 示 意 图
化学键的振动频率ν 与化学键的强度(力常数 k ) 及振动原子的质量m1、m2有关,关系式为:
吸 收 强 度 OH CH3 CH2
1 乙醇的 HNMR 图
Ho
这种由于氢原子在分子中的化学环境不同,因而在不同磁场 强度下产生吸收峰,峰与峰之间的差距称为化学位移,用δ 表示。 25
2.屏蔽效应—化学位移产生的原因
有机物分子中不同类型质子的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一样, 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引起电子环流,电子环流围绕质子产生一 个感应磁场(H’),其方向与外磁场方向相反,这个感应磁 场使质子所感受到的磁场强度减弱了,即实际上作用于质子的 磁场强度比Ho要小。 这种由于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对外加磁场的抵消作用称为 屏蔽效应。
(1) 伸缩振动
成键的两原子沿键轴方向伸长和缩短的振动称为伸缩振 动,常用ν 表示。 包括:对称伸缩振动(νs)、不对称伸缩振动(νas)。
伸缩振动—(键长发生改变,键角不变)。
11

教案:有机物的结构表征技术

教案:有机物的结构表征技术

教案:有机物的结构表征技术有机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化合物,其中包含了大部分的生命活动所需的分子,因此研究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无论在理论探究上还是在应用研究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有机物种类繁多,结构多样,样品通常难以制备,所以需要有效的结构表征技术才能提高研究的准确度和效率。

目前,有机物的结构表征技术主要包括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以及X射线衍射法等多种方法,下面将对这几种方法分别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有机物吸收、散射或发射的光信号来确定其分子结构和性质。

根据所使用的光源、检测器以及样品状态,光谱法又可以分为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圆二色光谱等多个子领域。

其中,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光谱(UV-Vis)是最为常用和广泛的两种光谱方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基于有机物分子的振动吸收谱的谱学分析方法,根据不同种类的化学键在不同部位的振动特性,可以分析有机物的官能团、键型以及化学结构。

相较于其他分析方法,红外光谱法具有快速、易用、非破坏性的特点,因此在有机物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无法检测出对称结构等方面的信息。

紫外光谱法是一种测定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共轭体系吸收紫外光的谱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有机物的吸收特性得到其电子结构、分子键型、芳香或几何结构等信息,应用也很广泛。

但是需要注意,紫外光谱法的结果受溶剂和温度等影响较大。

二、色谱法色谱法是一种分离和分析化合物的方法,通过样品在固定相、流动相以及温度等条件下的分离达到分析的目的。

常用的色谱法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以及毛细管色谱法(CE)等。

气相色谱法是指将气体作为流动相,在某种固定相上,将需要分离的有机物混合物分离出不同的成分,其中流动相和站相皆是气体。

气相色谱法在大分子的有机物分离时不太适用,但是其可检测的范围广,分离效率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分析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

液相色谱法是将有机物样品在一种液体流动相中传输,到达与之亲和的固定相表面并被分离的一种色谱方法。

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13
4,振动频率及其影响因
根据胡克定律和经典力学规律可以推导出其振动频率和 波数的公式:
化学键越强(即键的力常数k越大)原子折合质量越小,化 14 学键的振动频率越大,吸收峰将出现在高波数区。
P98-99
(1)力常数和折合质量的影
折合质量对振动频率的影响
15
(2),诱导效
O R C R' 1715 O R C F 1869
红外吸收产生条件
(1) 基团振动产生偶极矩变化。 (2) 辐射能量满足振动能级跃迁需要。 红外光谱适用范围广,无机和有机化合物都可以测定红外光 谱;各种相态都可以测定,如气态、液态、固态。 最常用溴化钾压片法,吸湿造成在3330cm-1处有吸收峰。
17
6.红外光谱图和波谱信
波数线性 4000~2000 cm–1等间距,2000~400 cm–1等间距。
43
44
二、1H-NMR的化学位移:
(一)屏蔽效应和化学位
感应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称 作电子屏蔽效应(electronic shield effect)。 这种由于分子中各组氢核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在不同的磁场 产生共振吸收的现象称为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也作为表 示不同信号间差距的度量。
近代物理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学。
4
(5)化合物结构表征: 化学方法:利用官能团特征反应确定化合物类别,化 降解及合成方法,官能团转化法。 物理常数测定法:标准品对比法,如混合熔点法。 近代物理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波谱学。 近代物理方法的特点:试样用量少,测试时间 短,结果精确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往往需要多种方法结合 使用,才能确定化合物的结构。
羰基的伸缩振动频率(cm-1)

有机物结构表征

有机物结构表征

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对于化学家来说,面对一个未知的有机化合物,第一件事就是要对该有机物进行结构表征,说白了就是要知道它的分子结构。

有机物结构表征要获取该物质的一系列信息,包括元素组成、分子量等等。

一般的表征流程有:分离提纯、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测定相对分子质量、推测构造式、结构表征。

一、分离提纯传统的分离方法有蒸馏、结晶、萃取。

分离后一般要进行纯度测定。

由于有机化合物通常存在于混合物中,所以也有各种各样的技术来评价纯度,尤其是色谱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

二、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元素分析是对某些物质(如土壤、废物、体液、化学化合物)的特定元素及其同位素进行分析的过程。

元素分析可以是定性的(即检测化合物含有什么元素),也可以是定量的(即检测各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百分数)。

对于有机化学来说,元素分析通常是对碳C、氢H、氮N、杂原子(包括卤族元素和硫)进行分析。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未知化合物的结构有重要的作用,帮助确定一个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

拉瓦锡被认为是元素分析的先驱者,他通过元素分析定量分析化合物组成。

当时元素分析是基于特定的能选择性吸收燃烧气体的吸附剂材料的前后重量变化,如今普遍使用基于导热率或红外光谱检测燃烧气体或利用其他光谱分析化合物元素组成信息。

●重量测定:利用元素的溶解度性质,将样品溶解后,特定元素产生沉淀,测量其质量;或利用元素的挥发性质,使特定元素挥发,测量损失的质量。

●原子发射光谱:是利用物质在热激发或电激发下,每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发射特征光谱来判断物质的组成,而进行元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的。

原子发射光谱法可对约70种元素(金属元素及磷、硅、砷、碳、硼等非金属元素)进行分析。

中子活化分析:以一定能量和流强的中子轰击试样中元素的同位素发生核反应,通过测定产生的瞬发伽玛或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射线能量和强度(主要是伽玛射线),进行物质中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三、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质谱法可以测定化合物的分子量,通过破碎分子后得到的碎片可以推测分子结构。

第6章 结构的表征

第6章 结构的表征

2、核磁共振谱仪及核磁共振谱的表示方法
(1)核磁共振谱仪基本原理示意图
无线电波 振荡器 信号 接受器
N
S
扫描发生器
记录显示器
2)核磁共振谱图的表示方法
吸 收 强 度 低场
信号
若固定Ho ,改变υ ,叫扫频 固定υ ,改变Ho,叫扫场 现多用扫场方法得到谱图 高场
磁场强度(Ho )
3、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 1)概念:原子核(如质子)由于化学环境所引起的 核磁共振信号位置的变化称为化学位移(δ) . 2)屏蔽效应(shielding effect) 核磁共振是由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质子产生的, 而在外加磁场(H0)的作用下,核外电子会发生循环 的流动,从而产生一个感应磁场。由于有机化合物分 子中质子周围都有电子,从而导致质子所感受到的磁 场强度,不等于外加磁场强度,即电子对外加磁场有 屏蔽作用。(如:手机屏蔽)
第6章 结构的表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测定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确定研究化合物的结构是研究有机化学的首要任
只有了解了化合物的结构,才能深入研究其性质和作用, 务。过去用化学方法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费时、费
力、需要的样品量大,有时甚至难以完成。

HO
OH
O
左图所示吗啡碱结构的测定, 从1805年至1952年才完 成,
沿轴振动,只改变键长,不改变键角
C
对称伸缩振动(vs) -1 (2853 cm )
C
不对称伸缩振动 (vas) -1 (2926 cm )
弯曲振动只改变键角,不改变键长
C
C 面内摇摆振动 ( ρ ) 面内
弯 曲 振 动
剪式振动( δ s)
+ C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特异性属性与结构表征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特异性属性与结构表征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特异性属性与结构表征有机化合物是化学领域中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它们由碳元素构成,并且通常含有氢、氧、氮等元素。

有机化合物的特异性属性与结构表征是有机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特异性属性以及常用的结构表征方法。

一、有机化合物的特异性属性有机化合物的特异性属性是指其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独特性质。

这些属性与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密切相关,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物理性质是指有机化合物在物理条件下的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溶解度等。

这些性质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得到,并且可以用于鉴定和区分化合物。

例如,苯的熔点为80.1℃,而水的熔点为0℃,因此可以通过测定熔点来区分这两种化合物。

化学性质是指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其分子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的官能团和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化合物的反应性。

例如,醇官能团中的氧原子具有亲电性,因此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是指通过实验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组成。

常用的结构表征方法包括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

质谱是一种通过测量化合物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来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质谱技术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官能团以及碳骨架的结构等信息。

通过质谱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测量化合物在红外光区的吸收谱来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红外光谱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中官能团的信息,例如羟基、胺基、酮基等。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及其位置。

核磁共振是一种通过测量化合物中核自旋的共振频率来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中原子的化学环境和相互作用的信息。

通过核磁共振,可以确定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碳骨架以及官能团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除了上述方法,还有许多其他的结构表征方法,如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

有机化学物的机构表征

有机化学物的机构表征

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大体上有两种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一、化学方法表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1.官能团分析方法官能团是一类化合物最有特征反应的部分,用各种试剂与之反应,区分、确定各类化合物,决定研究对象所属化合物类别,也可以用官能团分析法进行定性分析,例如用溴区分烯烃和环烷烃(小环分子除外)用斐林试剂和托伦试剂区分醛和酮,用酸碱中和反应区分羧酸和酯等等。

这些方法中一些操作简单的试验就是通常说的用化学方法鉴别化合物。

官能团分析方法,可以进行定量测定,就是已形成的有机分析学科领域。

2.化学降解及合成方法电磁波粒子能量: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电子原子核等是运动的,质点不同,运动状态、能量不同,分子吸收电磁波,获得能量,变运动状态。

分子吸收电磁波的频率,反映了分子中各质点的种类和运动状态。

这是利用分子吸收光波的频率可以表征分子结构的原理。

与有机分子结构有关的光波的频率如下表:2)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最常用的光波谱最常用的是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和核磁共振(NMR)光谱,另外还有质谱(MS)统称四大谱。

红外光谱反映的是价电子跃迁情况,测定化学键中电子。

尤其有机物官能团中的化学键,常用来决定化合物含有什么官能团,属哪类化合物。

紫外光谱反映的也是价电子跃迁,更多的用于电子离域体系的电子跃迁,常用来表征分子中重键的情况。

核磁共振光谱反映的是原子核的跃迁情况,常用来测定有机分子中的氢核和碳核,揭示这些元素在分子中连接的方式和状态。

质谱不属于光波谱,它的用途主要是分子打成碎片,根据分子碎片的质量,确定分子的相对质量和分子中原子组成的基团,进一步推测分子的结构。

从上面简单的介绍,粗略的看到,表征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选用不同的方法,并且是很难用一种方法(尤其对化合物)准确决定分子结构经常是几种方法联合使用,互相补充互相验证。

4.有机化合物地结构的表征

4.有机化合物地结构的表征

第四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1.用IR谱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 2)( 3)( 4)2.下列化合物中红色的H 是否为磁等性质子?( 1)( 2)( 3)(4)3.A、B两个化合物的分子式均为C3H6Cl2,测得其H-NMR谱的数据如下,推测A,B的构造:A:五重峰δ=2.2 2H;三重峰δ=3.7 4H;B: 单峰δ=2.4 6H;4.用H-NMR谱区别下列化合物(1) C(CH3)4与(CH3)2CHCH2CH3(2) BrCH2CH2Br与Br2CH-CH35.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4H8O,在IR谱的1715cm-1处有强的吸收峰;H-NMR谱上有一单峰,相当于3H ,有一四重峰相当于2H,有一三重峰相当于3H 。

试写出该化合物的构造式。

6.概括说明由(a)UV,(b)IR,(C)H-NMR,(d)13C-NMR和(e)Ms谱图给出分子结构的什么信息? 7.从H-NMR谱数据推导下列化合物的结构。

1)C6H14:δ=0.8 二重峰 12H;δ=1.4 七重峰2H2)C3H7ClO:δ=2.0 五重峰 2H;δ=2.8 单峰 1H;δ=3.7 三重峰 2H;δ=3.8 三重峰 2H3)C3H5Cl3:δ=2.20 单峰 3H;δ=4.02 单峰 2H4)C4H9Br:δ=1.04 二重峰 6H;δ=1.95 多峰 1H;δ=3.33 二重峰 2H5)C3H5ClF2:δ=1.75 三重峰 3H;δ=3.63 四重峰 2H8.指出下列化合物在IR谱官能团区中吸收峰的大致位置:1)CH3CH2CH32)CH3CH=CH23)CH3C≡CH4)CH3CH2OH5)CH3CONH6)C6H5CH2COOH9.化合物A为饱和烷烃,分子离子峰m/z =86,最高的峰m/z =43;有m/z=71;m/z=57;m/z=29;m/z=15等碎片峰,推测A的结构。

10.化合物A分子式C9H10O,IR谱上1705cm-1强吸收峰;H-NMR谱上:δ=2.0 (3H)单峰;δ=3.5 (2H)单峰;δ=7.1 (5H)多重峰,推导A的结构。

第4章 结构的表征

第4章  结构的表征

利用分子吸收光波的频率可以表征分子结构。运动质点的
种类、运动状态、所吸收的电磁波频率与测得光谱的种类
间粗略关系如下:
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用的吸收光谱范围
④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最常用的光波谱
红外光谱 :常用来决定化合物含有什么官能团,属于
哪类化合物。
核磁共振 : 常用来测定有机分子中的氢原子和碳
光谱 :原子连接的方式和化学环境。 紫外光谱 : 常用来表征分子中重键的情况,特别是 共轭体系等。 质谱 :不属于光波谱,它主要是确定分子的相对 质量和组成分子的基团,进一步推测分子 的结构。
4.2.2
重要官能团吸收区域
1.官能团吸收区(高频区)
在1600~3700cm-1区组成官能团键的吸收大 都在此区,故称官能团区。其又分三个小区:
①Y-H伸缩振动区(2500~3700cm-1) 主要是O-H,N-H,C-H等单键伸缩振动频率区。 ②Y≡Z和Y=X=Z伸缩振动区(2100~2400cm-1) 主要包括C≡C,C≡N,C=C=C,C=N=O 键伸 缩振动频率区。 ③Y=Z伸缩振动区(1600~1800cm-1) 主要是C=O、C=N、C=C等双键伸缩振动吸收 光的频率。
4.2 红外光谱
基本概念:
红外光谱: 是物质吸收红外区光,分子中原子振动能级、
转动能级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吸收波数: 400~4000 cm-1。属中红外区。 红外应用: 所有有机化合物在红外光谱区内都有吸收,因
确定化合物所属类型。
此红外光谱应用广泛。揭示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
4.2.1 红外光谱基本原理
2.指纹区(低频区) 小于1600cm-1的振动频率都在此区,主要是C-C,CN,C-O等单键的伸缩振动和各种弯曲振动的频率。 分子结构的微小变化,这些键的振动频率都能反映 出来,就象人的指纹一样有特征,故称指纹区。能 反映化合物的精细结构。 3.倍频区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02
4.3.3 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积分曲线与质子的数目
乙醇的H-NMR谱
在核磁共振谱图上,有一条从低场向高场 的阶梯式曲线,称为积分曲线。 积分曲线每个阶梯的高度与其相应的一组 吸收峰的面积成比例,而峰面积与该组磁等性 质子的数目成比例。因此积分曲线高度比等于 相应磁等性质子的数目比。积分曲线的总高度 与分子中质子总数目成比例。 例如:上图中a、b、c三组峰积分曲线的高 度分别为17.8、12.4和6,相当于3:2:1,正是 a、b、c三组质子峰代表的质子3:2:1,是乙醇 的-CH3、-CH2、-OH上质子数的比值。
6
对称伸缩振动 不对称伸缩振动
C—C—H两键振动频率相差较大(1000cm-1 / 2900 cm-1),互相影响小,看成独立的。 C—C,C—N, C—O振动频率比较接近,相互有影 响。Y—H,Y=Z和Y≡Z振动频率比分子的C—C键的振动频率高得多,也可以看成独立的。
每组裂分峰的化学位移,由这组裂分峰的化学位移中点决定。
互相偶合的两组峰的偶合常数相等。
互相偶合的两组峰a和b,每组峰中各峰间的距离称为偶合常数,用Jab表示,单位Hz,下标a、b表示a、b两组磁等性质子互相偶合。
偶合常数
例:
Jab=0~3.5 Hz
Jab=5~14 Hz
Jab=12~18 Hz
C
键的力常数 k 与键能有关,键能大,力常数大,振动频率也大。
m1和m2越小,(1/m1 + 1/m2)越大,振动频率 也越大。
1
同一原子上有几个键,振动会发生互相影响。
2
如H—C—H 中两个 C—H 键振动频率相等,互相
3
m-1
5
不对称伸缩振动(νas)2930 cm-1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金属有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结合形成的化合物。

它们在有机合成、催化反应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及常用的结构表征技术。

一、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配体置换法、还原法、氧化法等。

配体置换法是最常用的合成方法之一。

通过将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反应,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例如,将氯化铜与有机溶剂中的有机配体进行反应,可以得到相应的铜有机化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合成一系列金属有机化合物。

还原法是通过还原金属离子来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一般使用还原剂将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原子,然后与有机配体结合形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例如,将氯化铂与氢气反应,可以得到铂有机化合物。

氧化法是将金属离子与含氧配体反应生成金属有机化合物。

例如,将氯化钴与乙醇反应,可以得到钴有机化合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合成含有氧原子的金属有机化合物。

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技术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是研究其性质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结构表征技术包括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等。

X射线衍射是一种常用的结构表征技术。

通过测量金属有机化合物晶体的X射线衍射图样,可以确定其晶体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之间的键长和键角等信息。

核磁共振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结构表征技术。

通过测量金属有机化合物中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的核磁共振信号,可以确定它们的相对位置和化学环境。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金属离子的配位数和有机配体的取代模式等信息。

质谱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的技术。

通过测量金属有机化合物的质谱图,可以确定其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键类型和键强度等信息。

红外光谱是一种用于金属有机化合物结构表征的常用技术。

通过测量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可以确定其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和化学键。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金属离子和有机配体之间的配位键类型和键强度等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红外光谱(IR) (一)、 基本原理 1.电磁波的概念 ⑴ 1㎝
λ为波长
A
如图4—1 波长λ——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用nm或 μm表示 频率γ——每秒中通过A点的数目。用HZ表示 波数σ——1㎝中波的数目 。用㎝-1表示 光速C——3×1010㎝/s
⑵ 光的波动性
ν=
c

1 σ = c c 1
红外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常按波长分为三个区域。
2.分子振动的类型 (1) 伸缩振动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HCI H—CI 原子与原子之间有电子云所形成的化学键。 建立模型:
H——CI
再如: R——OH
假如力和位移符合虎克定律:即F=K△X 则这种振动就叫做简谐振动。 简谐振动——是指无阻尼的周期性线性振动。
红外光也是一种电磁波,常按波长分为三个区域。 红外区的分类: λ波长 σ波数 近红外区 0.76—2.5μm 13158—4000㎝-1 中红外区 2.5—25μm 4000—400 ㎝-1 远红外区 25—1000μm 400—10㎝-1
其中绝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化学键的(基频)吸收 均出现在中红外区域,所以,中红外区域是人们研究最多的区域,在 结构与组成分析中最主要。换句话说,中红外区就够了。因为,它能 使分子振动、转动能级变化。即物质分子的振动—转动能级跃迁。
下面是1—辛烯和1—辛炔的红外谱图及主要吸收峰的归属。
二.核磁共振(NMR) (一) 基本原理 1. NMR谱: NMR谱是无线电波(λ=1—3m λ≤1×10-2cm-1),与处于磁场中 的分子内自旋核相互作用,引起核自旋能级的跃迁而产生的共振吸 收。
2. 在磁场中产生共振的原子 具有奇数原子序数,或奇数原子质量,或既是奇数原子序数又 是奇数原子质量的元素,在磁场的作用下会产生核磁共振。 如果质子数和质量数都是偶数,则不能产生NMR。 如质子是带电的,则其自旋量子数ms=+1/2,-1/2, 当无外界磁场时,E相等,磁距相等 当有外界磁场时,两个自旋态的能量不再相等。这时质子有两 个 取向: 1.能量低的自旋磁场与外磁场同向平行(顺磁场) 2.能量高的自旋磁场与外磁场逆向平行(逆磁场)
1 1 1 1 1 k( ) =1370× 10 1670㎝-1 2c m1 m2 12 12
kC≡C=15.8×105达因/㎝
C≡C的σ
1 1 1 σ= k( )=2100㎝—1 2c m1 m2
结论:同类原子随着k↑ σ↑
例2. 计算C═O的σ
k=12×105达因/㎝
(3).Y═Z 双键伸缩振动区(1600—1800) 主要有:C═O C═N C═C等双键伸缩振动吸收光的频率。(前面 用公式计算过的) 3、指纹区 <1600㎝-1的区域 主要有: ①C—C C—N C—O 等单键:伸缩振动。 ②各种弯曲振动吸收光的频率。
特点:这一区域内谱带密集,化合物结构上的微小变化都会在谱带 上有反映,如同人的指纹一样复杂,所以又叫指纹区。 只有结构完全相同的化合物,其指纹区才相同。官能团区若相同, 则看指纹区,现在看DNA。

光的粒子性: E=h h
c

h——普朗克常数,为6.626×10-34J· S E________光子能量 单位 J。
结论: 波长λ越短,频率ν越高,光子能量E越大。 (3) 测定物质吸收光的频率可以表征分子结构的基本原理 物质的分子、中的原子、电子、原子核等是运动着的,不同的质 点运动状态不同,具有不同的能量,能量差是量子化的。用电磁波辐 射物质时,分子吸收电磁波,获得能量,改变运动状态。 因此,分子不同质点运动状态改变,只能吸收具有相应能量的波, 即吸收一定频率的波。换句话说,分子吸收波的频率,反映了分子内 质点的种类和运动状态。这就是测定物质吸收光的频率可以表征分子 结构的基本原理。
C—O 1080—1300 C═O 1680—1750 同一分子不同的化学键的振动频率相差很大,所以它们伸缩振 动互相影响很小,可以看作是独立的。 结论:有机官能团的振动受具体分子环境影响较小,可用官能 团的伸缩振动光谱表征化合物。
常见官能团的红外吸收频率见下表
(2)弯曲振动 ①面内弯曲(δ)剪式1456摇式 720
三.红外吸收光谱图及其解析 (一)红外吸收光谱图 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是以波数σ(或波长λ)为横坐标,以 透过比T为纵坐标的谱图。 投射率=
透过的波 100% 射入的波
a.当光谱图在纵坐标上端100处时,表示在此时射入的光100%透过 b.当光谱图在纵坐标下端接近0处时,表示在此时射入的光全部被吸 收,一点也没被透过,吸收峰越大。 c.吸收峰最尖处对应的频率是最大吸收频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称伸缩振动γs
②不对称伸缩振动 γas
特点:键角不变,键长变。
例1 . σ=
计算C─C的σ
kC─C=5×105 达因/㎝
1 1 1 k( )= 1307× 2c m1 m2
kC═C=10×105 达因/㎝
1 1 ㎝-1 4.5 1196 12 12
C═C的σ σ=
由IR谱图信息: 在2900㎝-1左右有吸收峰,是 C—H的伸缩振动。 在1700—1750㎝-1有强的吸收峰,是>C═O特征峰。 ∴是饱和醛酮。 当是醛时,可能CH3—CH—CHO 或 CH3CH2CH2CHO │ CH3 在730—740㎝-1处有一吸收峰,是—CH2— 的弯曲振动吸收峰 ∴是CH3CH2CH2CHO 曲振动吸收峰 ∴是CH3CH2CH2CHO (1) 确定可能的构造式 根据(1)步和合成过程,物理常数和其他近代物理方法来确定。 (2) 查阅标准谱图来验证。 通过红外光谱能够知道分子中官能团的种类和化合物所属类型。 要想具体知道是什么化合物,需要用NMR来判断结构。
②元素定性定量分析 ③相对分子质量测定 质谱法 ④确定化合物可能的构造式 ⑤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元素分析仪 蒸汽密度法、冰点降低法、渗透压法
可能所有异构体
a 化学方法:利用有机物官能团的特征反应,来确定化合物是属于哪一 类化合物。 此法既古老又重要。 b 物理常数测定法:常用的物理常数有:bp mp d n折 [α] 等。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一、 红外光谱(IR) (1)、基本原理 (2)、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3)、重要官能团的吸收区域 (4)、红外吸收光谱图及其解析 二、核磁共振(NMR) (1)、基本原理 (2)、化学位移—信号的位置
有机化学反应一般比较复杂且副反应多,制备出来的化合物会含 有多种杂质,所以要表征一种化合物必须进行如下操作: ①化合物的分离提纯 蒸馏、萃取、重结晶、
ii. 偶极矩变化(△μ 指在振动过程中,分子能引起偶极矩变化时才能产生红外吸收光 谱。 如 H—(C≡C)—H R—(C≡C)—R CO2 N2 等。 由于μ=0 电荷分布是对称的,因此,振动时不会引起分子偶极矩的变 化。在实验中观察不到红外光谱。
(三)、重要官能团的吸收区域
1. 倍频区 在 >3700cm-1 区域,出倍频率现的不是基团的基本频率,而是一 些基团的倍频率,倍频率不正好是基本频率的倍数,而是比倍数偏低 些。 2. 官能团的吸收区 指1600—370 cm-1的区域。 因为有机化合物的各种官能团的吸收都在此区,所以称官能团吸 收区。因为λ高,所以又叫高频区。官能团吸收区又可分为若干个特 殊区: (1).Y—H伸缩振动区(2500—3700㎝-1) 主要有:O—H N—H C—H等单键伸缩振动所吸收的光的频率。 (2).Y≡Z ═A═伸缩振动区(2100—2400㎝-1)此区是三键和累积双 键伸缩振动区。 主要有:—C≡C─ —C≡N C═C═C C═N═O等伸缩振动吸收光的频率。
分子的振动是键合的原子通过化学键引起的伸缩或弯曲运动。所 有的有机物在红外光区都有吸收谱带产生。因而,红外光谱可应用到 所有的有机结构的表征上,是有机化合物结构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
简谐振动的振动频率
ν=
1 2

1 k 2c
σ=
1 1 1 k( ) 2c m1 m2
m1、 m2 ———— 为成键两原子的质量单键: k——键力常数 单键:kc-c=4~6×105 双键:kC═C=8~12×105 三键:kC≡C=12~18×105
此两种自旋态的能量差△E随着外磁场的强度增加而变大。 E ↓ms=-1/2 逆磁场 △E ↑H0
H0
↑ms=+1/2 顺磁场
(图 质子两种自旋态:能量差与外磁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当磁场中的质子满足△E时,质子就从低自旋态跃迁到高自旋态,发 生核磁共振。
3. 核磁共振的条件 从图已知:当磁场中的质子受到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照射时,只要满 足两个相邻自旋态能级间的能量差△E,质子就由低自旋态跃迁到高 自旋态,发生核磁共振。 ∵△E=hγ 而质子跃迁所需要电磁波频率的大小与外磁场强度成正比。 γ=r/2п×H0
结论:虽然kC≡C是kC-H的三倍。但
∵H的M=1 ∴σC═h>σC≡C
通过计算可得出不同的化学键振动频率 H—O 3590—3650 H—N 3300—3500 H—C 2853—2960 C—O 1080—1300 C—N 1180—1360 C—C 700—1200 C—C 700—1200 C═C 1620—1680 C≡C 2100—2260
1 1 1307 12 1722 ㎝-1 12 16
判断σC═O和σC═O值的大小 M1 M2都相同 ∵kC═O > kC—O ∴ σC═O>σC═O 例3. 计算C—H的σ kC—H≈5达因/㎝
σC—H=1307 ×
1 1 ㎝-1 5 2922 1 12
c 近代物理分法: 近代物理分法——是应用近代物理实验技术建立的一系列仪器分析 方法。 此方法是通过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各种波谱来确定有机化合物 的结构,所以叫波谱法。 波谱法特点:用量少 时间短 结果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